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 第十一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让儿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第十一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让儿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作者:宋云   |  字数:9416  |  更新时间:2009-12-14 15:17:36  |  分类:

儿童教育

宝宝的自立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情,让儿子明白自我独立意识的重要性。让他从3岁开始,便勇敢地迈出人生独立的第一步。家长对于男孩自立性的锻炼,应该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和细节,而不是说教似的语言灌输,充分让他体会到小男子汉的责任与本色就是独立、勇气和责任。让你的儿子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受人羡慕的小男子汉。不要凡事都代儿子做决定

重点:遇到事情先让儿子自己拿主意,锻炼男孩的自我决定意识以及判断能力,避免对家长的依赖感。

替孩子做决定的后果是什么?是养成他对父母大脑的依赖,把自己的思维寄养到家长这里,每遇到事情,都会首先考虑让父母拿主意。时间长了,就会让儿子形成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性格。

周五下午,兵兵从幼儿园回来,满腹心事的样子,像是有什么事情犹豫不决。爸爸看在眼里,却有意地不去问他。这是聪明爸爸的做法。

晚饭后,兵兵憋不住了,主动过来跟大人说:“爸爸,老师说明天幼儿园组织所有的小朋友去五四广场,说海边的风景可好看了,每位小朋友都要由一位家长陪着去看。”

爸爸欣然点头:“好事啊,爸爸一定陪你去,你不是一直想在海边照张相片嘛。”

好事当然是好事,兵兵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又说:“可是,上个礼拜天妈妈答应过我,要在明天带我去中山公园的,爸爸,这可怎么办呀?”

爸爸明白了,原来是一道多项选择题,二选一,一个幸福的烦恼,让宝贝儿子犯了难。不过,这个决定可得由他自己去做,到底是去五四广场,还是中山公园,就由他自己去判断吧。这可是兵兵第一次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由他自己做决定呀!以前的时候,不管是买玩具还是出去玩,都是爸爸妈妈替他拍板,那时的兵兵表现得就像随你们怎么安排的温顺的小猫。

这次,兵兵本来也想让爸爸拿主意,他自己乐享其成,没想到爸爸一句话也不说,一副“不关我事”的姿态。他只好闷闷不乐地回房间了。不过只过了半个多小时,兵兵便欢叫着跑出来,说:“爸爸,我想好啦!还是去五四广场吧。”

爸爸问:“嗯,挺好,为什么呢,能把你的理由告诉我吗?”

兵兵满脸笑意地说:“爸爸,我是这么想的,幼儿园好久才组织这么一次活动呢,中山公园可是随时都能让妈妈带我去,你说是吧,爸爸。”

爸爸挺高兴,细想之下,儿子这算盘打得倒还挺精明,反正妈妈是随叫随到,幼儿园却不是咱家开的,只能去这一次。

你看,一旦我们让孩子去开动自己的小脑筋,自己做选择的时候,他可一点不亚于大人。有时,他们的反应真的会出乎我们的意料。很多事情,家长最好不要主动替他做出决定,不要告诉他该向东还是该向西,而是尽可能让他自己去琢磨,他一定会给你一份让你这个爸爸或妈妈都感到吃惊的答卷。

给父母的建议:

1.让儿子自己去决定一些事情,可以锻炼他权衡得失的能力,让宝宝越来越聪明,建立自立意识。

2.可以适当制造一些难题,让他去思考解决。

3.父母要全程观察,莫离开太远的距离。

4.自立意识的培养从宝宝一出生就可开始,比如双手各拿一个玩具,放到宝宝面前,让他自己选择想玩哪一个,循循善诱,从小事慢慢积累。

让儿子为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重点: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不了的再求助家长,培养他的自理能力。

有的小男孩在家里就像个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颐指气使,从不沾家务活,就像娇滴滴的花朵,动不得,惹不起,隔三差五就把父母气个半死。其实,造成这一后果的,怨不得他人,责任主要在家长身上,是家长对孩子娇宠过度,保护过度,忽视培养他的自立意识而产生的后果。

家长平时应该多培养儿子的劳动习惯,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家务,即便他可能会把事情弄糟,也应该给他锻炼的机会。让孩子和你一起做饭、做菜、清洁卫生,进行家庭合作,不仅让这样的好时光非常充实,也会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有助于独立,且对孩子的团队合作等非常有帮助。哪怕很多事情孩子都干不了,让他跟在一旁观察也是好的,也能让他学到自立的要领。

利利的“固定小工作”

有一位爸爸在这方面就比较成功。他的儿子利利虽然才3岁,但已经在家里有了自己固定时间的固定小工作。当然是他可以做到的,比如给花浇浇水什么的。他特别提出,孩子能做的事情,大人千万不要代劳。但你可以提醒孩子:“我需要你帮我去做什么事情。”孩子通常都会很快乐地做。

他还给利利还制订了一个用来记录的计划表格,这个月利利准备要做的事情是否都做了,如果完成得不错(比如只要完成80%,就算良好),就让孩子选择一次奖励,去高级餐厅吃丰盛大餐或去动物园看猴子和老虎,等等。

利利的“干劲”很大,虽然才3岁,袜子已经是自己在洗,经常拿着抹布擦桌子,拖地,样样干得都不差。

爸爸说:“孩子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根本不用我和他妈妈催他,他就自己主动去做了。”

父母的原则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就是要从这种生活的自理开始。父母的原则应该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

他自己会穿衣服了,家长就一定不要再去帮他穿衣服;自己会整理书包了,那么,这件事情家长就别再去管。一件事情,只要孩子能做了,我们就让孩子去做,决不提供没必要的帮忙和代劳。

鼓励孩子尝试适合他们年龄的事情。一方面是说到了某个年龄,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学习相应的能力,比如三四岁的时候,我们让孩子学着穿袜子、穿衣服、洗手帕等,如果我们不去要求孩子做而是一直帮他去做,那么孩子可能永远都不会做。现在,有些人上了大学不会洗衣服,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做饭。这都是不应该的。鼓励孩子多做尝试,孩子想做的事情,不要随便禁止。

比如,一个男孩对电路很感兴趣,看见电线什么的就“两眼发光”,非得弄个明白。这是他的兴趣所在,家长不要阻拦。那么在确保孩子懂得安全用电的常识后,我们就要允许孩子进行各种尝试,去具体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孩子获得某种能力后,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们就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男孩动手能力的鼓励,需要父亲的充分参与。我们建议想要培养儿子自立性的家长,一方面要给孩子充足的展现空间;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兴趣的不同。如果孩子不喜欢做家务,可以让他在其他一些事情上广泛地表现自立性。

引导儿子交几个“好朋友”

重点: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判断“朋友”的价值。

男孩需要朋友,从小锻炼他的交际能力,可以让他在将来复杂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家长的责任就是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最受欢迎的宝宝,怎么样才能让宝宝最受欢迎呢?这就要爸爸和妈妈平时多多示范交往的技巧,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教宝宝友爱同伴,要有分享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放手让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演练,学会自己解决交往中发生的问题。

我们给父母的几个建议:

1.让儿子自己处理“友情”

不管孩子是3岁还是30岁,他的人际关系,都要慢慢让他学会自己处理。父母包办代劳,事事为他出头,替他做主,是不可能让宝宝学到交往技能。

有的家长不想让宝宝在别人家的孩子面前吃亏,于是就教宝宝怎么霸道。是的,暂时是不吃亏了,说不定还能欺负别人,可长此以往只会让宝宝陷入被其他孩子“孤立”的境地,得不到来自其他宝宝的友爱之情,生活在自己封闭的小环境里,性格只会变得孤僻。

有一些妈妈,明明自家宝宝做得不对,欺负其他宝宝,也不进行批评,根本无动于衷。宝宝不小心被别人碰了一下,妈妈就说是别人故意碰的,大呼小叫。家长这样霸道的作风,宝宝会有样学样,根本不能学会宽容别人,也就很难交到“好朋友”。

虫虫有段时间,曾是幼儿园里最“不受欢迎”的男孩,小朋友不理他,老师淡漠他。原因就是他听了妈妈的话:“孩子,硬气点,让别人都怕你!”瞧这位母亲都做了什么,她在鼓噪自己的孩子当幼儿园的老大,简直在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

有一次,同在大班的小华借虫虫的画笔去,说好是第二天早晨就还,结果小华把画笔忘在家里了。虫虫按照妈妈的“指示”,把小华给打了。

妈妈由于担心儿子被人欺负,于是帮助他制定和小朋友的相处方针,结果却是虫虫在幼儿园人见人“厌”。

在孩子的交友问题上,家长何不“无为而治”?先做一个冷静理性的旁观者,让宝宝依着自己的喜好去交际,不是更好吗?

2.为儿子创造交友的环境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不太会交朋友,也容易产生所谓不合群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应该这样做:为孩子创造多交朋友的环境。

首先,可以带着孩子到本小区孩子比较爱去玩的地方玩,让孩子主动去跟别的小朋友玩,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让孩子学着向别的小朋友要玩具玩。家长还可以在家教会孩子玩各种角色游戏,然后鼓励孩子组织别的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些游戏。这样,小孩子通过在一起玩游戏,很容易就能彼此熟悉起来。

其次,家长也需要经常让孩子邀请幼儿园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让他们一起搭积木、玩沙子,并且让孩子自己招待这些小朋友们。这个相处的过程,就是锻炼儿子交际能力的最佳方式。

另外,家长还可以时常带孩子到一些儿童活动场所(如游乐园、少年宫等)去玩。在玩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主动去认识别的小朋友,主动和别的小朋友交谈。回到家里,别忘了注意提醒孩子多跟认识的小朋友保持联系。

义义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爸爸的帮助下,现在他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外交家了。4岁不到的小小年纪,竟然有一个厚厚的电话本了,周末,就有模有样地拿起电话,给朋友们问好,让全家人啼笑皆非,又感慨他的交际能力。

在小区内,提到义义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自然也就成了孩子们的头,号召力很强,受小朋友们的欢迎。他的爸爸居然也跟着孩子出了名,不过人们都只知道这是义义他爸,根本叫不出他的名字。

孩子要学会交朋友,必须要我们家长多为孩子创造条件,这样,孩子就不会再不合群了。

3.引导儿子的心态

在小朋友面前,既不要内向自卑,也不要有优越感。这个心态是我们要灌输给儿子的。有的孩子性格比较保守,说不上两句话就脸红,胆怯,畏首畏尾,怕和别人说话,我们要鼓励他,引导他融入集体,表现自我;而有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富裕或者其他一些原因,小小年纪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外面趾高气扬,飞扬跋扈,瞧不起其他的小朋友,这种心态我们一经发现,应该立刻制止和疏导。

阳阳就曾有过这么一次,爸爸在单位升了职,全家人一起吃了顿大餐祝贺。小家伙觉得爸爸很厉害,是全世界最厉害的爸爸。因为爸爸当了局长,和公安局的“局长”是一样的官呢!次日去了幼儿园他就开始“吹牛”,还嘲笑小朋友的爸爸没自己的爸爸有本事。

老师发现了,及时对阳阳进行了劝说,又跟阳阳的爸爸进行了交流。爸爸赶紧跟阳阳谈心,告诉他:“每个人的爸爸都是一样厉害的,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仔细把道理跟儿子讲清楚,消除了这个苗头。

孩子只要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在他交友的过程中,父母就不需要操心太多,他也一定会交到很多的“好”朋友,而不是“坏”孩子。

让儿子参加他能做的“男人的工作”

重点:锻炼男孩的责任意识。

让男孩知道他是小男子汉,引导他去做一些颇有意义的工作,并及时进行肯定和赞扬,对树立孩子的自立意识很有帮助。

什么是“男人的工作”呢?我们可以灵活地理解,比如两岁多一点的男孩,能在睡觉之前,自己把小床上的枕头摆好,被子简单地铺开然后钻进被窝,伸手关掉台灯,并对妈妈说声“晚安”,这就是一种很成功的“男人的工作”,因为他自己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家长在工作的时候,让宝宝替你拿一些轻便的东西过来,可以从客厅拿到书房,也可以从书房拿到卧室,这个过程就能让孩子产生“我很重要”的感觉;再比方说,爷爷和奶奶坐在客厅看电视,孩子端起茶壶,给两位老人倒杯茶请他们喝。诸位家长,难道不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有“男人”味吗,如果宝宝能做到这一步,他已经很有小男子汉的心态,不仅是懂礼貌和有孝心,而是已经产生了“照顾自己”和“照顾别人”的心态,这是很可喜的。

我们说,让儿子参加他能做的一些男人的工作,并非就要去做力气活或要求很高的任务。一些平常小事,因为性质的不同,意义就大为不同。只要不是有危险或完全做不到的事情,都可以放手让他去做。培养儿子的自立意识,不是上街喊口号,也不是摆个舞台表演给邻居和老师看,而是体现在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里,让他亲身体验一些事情的程序,了解生活的内容。

年满3岁的男孩,最有成就感且最安全的工作,莫过于让他参与到全家的卫生清洁中来,并分配给他一定的任务,让他去完成。清扫房间的过程中,孩子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顺便就能够普及一些常识给他。事后,家长还要对他的工作进行评定。

有了这个计划后,先别忙着开始,由于宝宝的能力有限,为了不让他因为干得太盲目和太累而灰心放弃,全家人应该一起开个策划会,坐下来先分清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在讨论中尽量各抒己见和相互支持,对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出预测,使孩子对完成所选择的任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然后就是准备工具,各自挑选必须的工具,如墩布、吸尘器、簸箕、笤帚等。这时,思想工作做好了,工具准备充足了,爸爸、妈妈和儿子就可以一起享受这个清洁温馨的家的责任感。

房间的大部分家具落满灰尘,急需清理,其中以客厅为积尘之最。家长可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比较,确认哪些家具脏了,知道为什么要擦。父母也可以大声讨论要做的事,自然地引导孩子进入自己的角色。

“宝宝快来看一看,房间里哪儿脏了?什么该擦了?”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孩子主动发现该做的事,引导孩子迈出“有所为”的第一步。可视孩子的年龄,进行引导,如歪头看看、手指抹抹等。

还有就是交流信息,相互交换自己所搜集的情报:如桌子该擦了,因为有脏印儿了,柜子该擦了,因为都能划出道道了,茶几该擦了……通过交流扩大儿童的关注范围。

和儿子讨论分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课:“妈妈一个人擦,得干很长时间。我们一起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宝宝会擦吗?你能擦哪儿?”

鼓励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身体高度和应付能力的擦拭对象。引导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成人认为孩子的选择不妥,最好不要简单拒绝,在不构成安全隐患的前提下,给孩子留下选择的空间,便是给了孩子主动发展的可能。

同时,还锻炼了孩子“各司其职”的负责意识。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擦拭自己分管的责任区。劳动的过程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并注意运用语言及身体动作感染和鼓励孩子做好、做完一件事,保持持久的愉快情绪。

工作完成后,家长要引导儿子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分享合作的快乐。“看,爸爸真棒,把高高的卧室柜擦得这么亮。”妈妈也可以自我介绍:“电视柜上的土真多,我用了两块抹布才擦干净。”

最后,当然就是肯定儿子的成绩了:“快看,宝宝真了不起。原来这块抹布是白白的,现在白抹布抓到了这么多的尘土。”

我们的建议:

这类家务清洁工作不宜在任务太重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以免孩子烦躁与产生反感,避免孩子对劳动产生负担沉重的消极体验。可视孩子的年龄,在参与清洁的活动中,做出有弹性的调整。如孩子认领很多任务,但实际又可能完不成,父母可以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协助:“我们来啦!我们帮你来啦!”在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过程中,使孩子获得亲情支持。

给儿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重点:男孩也应该有隐私和自我空间,这有利于他健康的心理成长。

有一个小故事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一只牛被缰绳束缚在一棵大树下,它的四周是广袤的草原,然而这只牛把以缰绳为半径的圆圈内的草吃完后,死掉了。究其死因,一位路过的人说:皆因绳未断。作为家长,就应该做到放开手里的缰绳,多给儿子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让他自己去打理,让他有完全的决定权。

我们现在虽然为人父母,可想想自己的小时候,不是一直都希望有自己的一间卧室或是自己的一个小天地吗?在这个小天地里,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涂写,自由自在地玩乐。现在,我们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心理,家长请一定尊重他们的要求,这是自立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呢!

许多家长早上送孩子们到幼儿园的时候,一手拿着早饭,孩子吃一口喂一口;一手拿着书包、衣服,甚至帮他们把书包、衣服在抽屉里放好了,还是一步三回头不放心地瞅着儿子,好像怕被风刮走了似的。相比之下,孩子们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每一件事做下来似乎跟他无关似的,而我们的家长却乐此不疲,有说有笑地做着这些事,似乎是他们应该做的一样。可是家长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宝宝是多么“可怜”啊,连这样的事情,他们自己都没有决定权,毫无私人空间可言。

家长往往总是按照我们预设的理想和计划,指挥着宝宝做这个做那个。岂不知,大人已经成了孩子的绊脚石,不仅使孩子振翅欲飞的童年之翼被折断,也使宝宝多走了许多冤枉路。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自己做主人的空间,给他们自己选择游戏的机会。

一天,家里来了很多小朋友,爸爸让城城拿出自己的橡皮泥和大家一起来玩。过了一会,爸爸走过去,发现他们并没有玩橡皮泥,而是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嘻嘻哈哈挺热闹,玩得特别开心。爸爸想,我何必去阻止他们而来按我的意愿呢?所以,就对他们说:“你们这么开心我也来好吗?”孩子们都点头道:“好好好!”于是和孩子们商量了一下,改用音乐游戏的“石头、剪刀、布”一起玩了起来。

这就是开明的爸爸,儿子和小伙伴待在一起,玩什么该由他们自己决定。换言之,这段游戏时间,属于他们的绝对私人领地。只要他们高兴,家长就不要干预。

有一天,城城看到妈妈翻出了他小时候铺的泡沫垫子,忙问:“妈妈,这是什么。”当得知妈妈要为他铺个小屋子时,城城乐坏了,执意要帮妈妈一起收拾。他一会帮忙铺垫子,一会帮忙拿玩具,高兴极了。

等一切收拾好后,妈妈又用毛巾给他擦了一遍,擦的时候,城城光着小脚丫上来踩了好几个脚印。看到自己的小脚印时,城城忙示意妈妈帮他擦掉。妈妈当然也不能放过这次机会,适时地教育了一下城城。告诉他:上自己的小屋(指铺好装饰好的垫子)时一定记得脱鞋。城城非常配合,直到下午午睡起来后,他还记得脱鞋才能上自己的“小屋”。

孩子们其实非常需要一个自己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不受大人约束,随意地放玩具,时间久了,还会让孩子养成一个不乱放玩具的好习惯。比如城城,在自己家里,每次玩完玩具后都会乖乖地把玩具收拾到一个角柜里,下次回家时也不用妈妈管,自己就去找自己喜欢的玩具了,而在奶奶家,城城向来都是乱堆乱放,任凭奶奶说破嘴皮也不起作用。今天,看到城城认真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摆弄玩具时,妈妈终于找到了答案。

给宝宝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吧,而且,我们还要按照他的要求来进行装饰哦,这会让他明显感觉到,这个房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即便是爸爸妈妈,进去之前也要敲门哦!

让儿子参与集体生活

重点:与家人适当的分离,参与集体生活,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妈妈,我想出去和小军哥还有小朋哥一块玩,好吗?”

面对儿子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如果作为旁观者,看待别人的孩子,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持肯定态度:孩子嘛,就该出去玩,多和小朋友一起,才能学点心眼嘛!可当这个男孩换成是我们的儿子时,我相信至少会有一半的父母是踌躇的,首先想到的是:小军以前是个爱打架的孩子,小朋虽然不打架,可是鬼心眼太多了……你看,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宝贝儿子会不会让人欺负啊,会不会被骗啊。就是没有去想,如果儿子不迈出第一步,到集体生活中去锻炼,那到什么时候家长才不用牵肠挂肚了呢?

南南生下来就没在父母身边待太长时间,3岁之前,基本一直待在爷爷奶奶那儿。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妈妈就把他接了过来,准备下个月就送他去幼儿园。

这一天,南南拿着刚买来的自动坦克在外面自己玩,邻居家的几个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玩具,过去凑到一起,想和他交换着玩。南南不愿意,抱着小坦克,一声不吭。

妈妈劝他说:“南南,你看,他们的玩具多好啊,有冲锋枪,有直升机,还有军舰呢!”

无论妈妈怎么说,南南就是不听,抱得更紧了。妈妈有点恼:“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啊!”南南一听,往地上一躺,怀里抱着坦克车,就打起滚来,又哭又闹。

别的小朋友都愣愣地看着他,不知道他到底怎么回事。一个小朋友说:“哎呀,你别打滚了,我们不玩你的坦克车了,走走,咱们到别的地方去吧。”几个小朋友有说有笑地离开了。

南南这才停下来,不闹了也不吵了,坐在地上,静静地看着他们的背影,一句话也不说。

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南南前两年一直住在爷爷奶奶那边,由于交通不便,大人去的次数少,而乡下很多年轻父母都把孩子带出去了,南南一直没有玩伴,缺乏集体生活的锻炼,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相处。

从南南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集体生活对于宝宝的个性培养,对于他的自立和交往意识有多么重要。在亲子教育中,我们要时刻注意为宝宝创造集体生活的机会。特别是已经进入幼儿园的宝宝,家长尽量少去干涉他在幼儿园的生活,就把孩子放心地交给老师和小朋友,那可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哦!

对于独立精神,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分析和研究。他认为当被问及“你要喝什么”时,回答“我想喝咖啡,不想喝红茶”比回答“什么都可以”的人,将来在社会上会更有作为。因为他遇事都能有自己的主张,而且敢于表达出自己的主张。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从小我们就应该培养他的独立精神,尤其是敢于表达和负责的意识。在孩子表示自己的意见时,绝对不要用“你要听妈妈的话,好孩子”来压制他。

家长要允许男孩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时刻强加于孩子,仿佛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因为独立精神是男孩成功的翅膀。即使家长发现或认为孩子所说的话不对,也应该允许和谅解。因为在3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法和主张有时不正确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父母可以解释、纠正,而且应该解释和纠正。因为这正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好机会。

只是,家长的语气应该亲切:“你会有这种想法吗?”同时还可以加上一句:“但是妈妈不认为如此,”或“爸爸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看法,你想听听吗?”这样就可以纠正孩子的错误主张,培养出孩子正确的观念,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灵活的头脑。

我们要知道,孩子不独立的结果就是温驯听话。这样的人步入社会后,不容易与他人发生意见冲突,尤其是对上级会百依百顺,容易博得一些上司的欢心。但实际上却丧失了基本的独立性,变成了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也许在某种特定的社会里,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当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时,一个温驯的工具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如何判断你宠爱的小男孩缺乏独立精神呢?只需要回答这几个简单的问题:

1.是不是很多他自己能做的事,你都帮他做了?(例如洗袜子、擦桌子、绘图作业等)

2.是不是很多他问你的问题,你都毫不犹豫地做出直接的回答了?

3.是不是他只要遇到麻烦,你都马上替他解决了?

如果全部是肯定的回答,那么你就反思一下自己的培养方法了,这说明你的宝宝正一步步失去独立意识,成为一个完全依赖父母的“小皇帝”。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正在犯错,家长也不要急于插手干涉。这时,观察是家长可以采取的态度,既能认清宝宝的能力和性格,也能对症下药,做出正确的引导。

当男孩还小的时候,很多家长习惯于凡事都为他考虑得周全细致,认为宝宝永远都需要自己悉心地照顾。从常理上讲,这并没有什么错。但当男孩度过了3岁,当他主动向你要求“自己来”并拒绝你的帮助时,你千万不要由于担心他做不好而焦虑,因为这对于宝宝来讲并非坏事。,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