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者:张笑恒   |  字数:15958  |  更新时间:2009-12-11 16:57:08  |  分类:

社科心理

10分钟,打造魅力口才的“强磁场”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你能和任何一个人连续谈上十分钟而使对方产生兴趣,你就是一流的社交高手。”你一旦有交际朋友的机会,就应该打开话匣子,与人侃侃而谈应付自如,让对方被自己超强的口才磁场深深吸引。

1、准备好你的自我介绍

面试时,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为了避免在最简单的问题上被问得哑口无言,事先准备好你的自我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我介绍是面试实战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个人面试基本上都是从自我介绍开始的。它有可能决定整个面试的基调。自我介绍是给面试考官的第一印象,从言谈举止到穿着打扮将直接影响到你被录取的机会。进门应该面带微笑,但不要献媚。话不要多,先称呼一声“老师好”,声音要足够洪亮,底气要足,语速自然,总之彬彬有礼而大方得体,不要过分殷勤,也不要拘谨或过分谦让。

因为众所周知的“前因效应”的影响,你这23分钟见面前的自我介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在各位考官心里的形象。这份介绍将是你所有工作成绩与为人处世的总结,也是你接下来面试的基调,考官将基于你的材料与介绍进行提问。

1、简明地评价一下自己,你预备用哪些词形容

大半人答出的都在3~4个词之间,同时缺少关于缺点的表述。一个较好的回答应该在8个词左右,这些词都应是词性比较强烈的,其中也应包括1~2个可以被称为缺点的中性词,例如完美主义,太过随和显得软弱等等。

2、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谈谈家庭情况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你所要做的就是: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说明自己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强调自己对家庭、事业的责任感等等。

3、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不要说自己没缺点;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不能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不能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最好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4、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从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将来的职业生涯路径有可能朝哪个方向发展,对你影响大的人物的职业发展路径,通常都成为你追求的目标。很早就崇拜比尔盖茨的人可能会有进入计算机领域大展拳脚的目标,或者希望自己也能靠创业发家致富。

一旦你被问到这个问题,那么你应及时想好与之密不可分的另外两个问题:“为什么你认为他们对你影响最大?”,“他们在哪些方面对你影响最大?”此外,类似的连环问题也可能是:“你最喜欢哪本书?其中的什么观点最能吸引你?为什么?”对此你一定要思而后言,脱口而出之后又不能自圆其说会很尴尬,也显得浮躁。

5、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有些人把招聘公司对爱好的询问简单地理解为用人单位想招聘特长生,这显然是个错觉。如果想要特长生,他们大可不必去综合高校,去体育代表队岂不省时省力。其实他们的目的是想借此判断你的性格、涵养、为人以及品德。

比如你从6岁就开始弹钢琴,直到大学还经常在文艺演出中表演,人家会对你的毅力及音乐修养肃然起敬。有的人喜欢中长跑,而且成绩也比较好,你会让人认为你有毅力、耐力,竞争意识强,而且能够忍受长时间工作。有的人会下围棋,经常看棋谱,说明爱动脑子,善于分析,逻辑性强。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首先,要有明确的自我认识,自我介绍要适中的。首先必须认清自我,一定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你现在是干什么的?你将来要干什么?你过去是干什么的?

其次,投其所好。清楚自己的强项后,便可以开始准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工作模式、优点、技能,突出成就、专业知识、学术背景等。好处众多,但只有短短一分钟,所以一切还是与该公司有关的好。如果是一间电脑软件公司,应说些电脑软件的话题;如是一间金融财务公司,便可跟他说钱的事,总之投其所好。

点评:

自我介绍是很好的表现机会,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要突出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并要有相当的可信度。最好能通过自我介绍来展示个性,使个人形象鲜明,让自己的优势很自然地显露出来。

2、要做彬彬有礼的“君子”

中国历史上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人处世尤其讲究“礼”字当先。所以在与人沟通时,要培养良好的说话风度,一定要注意彬彬有礼,始终保持良好的礼貌修养。

一个人在说话时是否具有礼貌,直接影响到他是否对对方具有吸引力,关系到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还影响到他能否在与别人说话时表现出自信,能否具有自如说话的勇气。所以,我们在训练自己说话的自信心时,要注意增强自己说话的礼貌态度。

那么,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注意自己语言的礼貌呢?

第一是有礼节。寒暄就是语言的礼节。有五个最常见的礼节语言的惯用形式,它表达了人们交际中的问候、致谢、致歉、告别、回敬这五种礼貌。问候是“您好”,告别是“再见”,致谢是“谢谢”,致歉是“对不起”。回敬是对致谢、致歉的回答,如“没关系”、“不要紧”、“不碍事”等等。

第二是有分寸。这是语言得体、有礼貌的首要问题。要做到语言有分寸,必须配合语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识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确交际的目的,要选择好交际的体式,同时,要注意如何用言辞行动恰当的去表现。当然,分寸也包括具体言辞的分寸。

第三是是有学识。在高度文明的社会里,必然十分重视知识,十分尊重人才。富有学识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敬重,而无知无识、不学无术的粗浅的人将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鄙视。

第四有教养。说话有分寸、讲礼节,内容富于学识,词语雅致,是言语有教养的表现。尊重和谅解别人,是有教养的重要表现。尊重别人符合道德和法规的私生活、衣着、摆设、爱好,在别人的确有了缺点时委婉而善意地指出。还要在别人不讲礼貌时,本着谅解的态度,视情况理智的处理。

礼貌的言谈是对他人尊重的情感的外露,是谈话双方心心相印的导线。人们对礼貌的感知总是十分敏锐。比如优秀的售票员,每次出车总是“请”字当先,“谢”字结尾。“请哪位同志让个座,照顾一下这位抱婴儿的女同志。”有人让座后,他便立即向让座者说“谢谢”。

礼貌好像一直都是我所在观察的,一个人只要从他的言行举止,他的初次见面都会看出他的教养,修养,这样谈起话会比较舒服。其实还有一些平时谈吐的基本礼貌勇用语,如果也能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点用上的话,效果应该相当不错!

表示恭敬、尊敬的敬语,这一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当与宾客交流时,常常用“您好”开头,“请”字中间,“谢谢”或“再见”收尾,“对不起”常常挂在嘴边。日常工作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久仰”、“久违”、“包涵”、“打扰”、“借光”、“拜托”、“高见”等等都经常会用到。其“请”字包含了对宾客的敬重与尊敬,体现了对他人的诚意。如“请走好”、“请出示车月票”、“请稍等”等。

谦语是向人们表示一种自谦和自恭的词语。以敬人为先导,以退让为前提,体现着一种自律的精神。在交谈中常用“愚”、“愚见”、“请问我能为您做点什么”等;日常生活中惯常用法有“寒舍”、“太客气了”、“过奖了”、“为您效劳”、“多指教”、“没关系”、“不必”、“请原谅”、“惭愧”、“不好意思”等等。

中国是礼仪之邦,泱泱大国怎么能缺少礼仪呢,虽然现在人越来越忙碌,但是忙碌的同时希望不要丢了这些起码的礼貌,相比较而言,一个粗鲁的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无论是谁都还是愿意跟有礼貌的那个人交朋友。

点评:

敬人者,人恒敬之。彬彬有礼应该是为人的一种基本修养。在和他人交谈的时候,有礼貌的人都会给人一种好感,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具有礼貌的绅士风范。

3、如何与素昧平生者“一见如故”

我们与那些素昧平生者交流时,要尽量避免傲慢与偏见,尤其在最初见面的几分钟里,要心平气和、全神贯注、不失礼节地倾听。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推心置腹地交谈,达到一见如故的目的。

不少人对素昧平生者有一种抵触心理,不是胆怯就是不屑。有些人,一见到素昧平生者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不好意思交谈,有人觉得无从谈起。还有些人,他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的表面,就轻率地按自己的主观想象对别人下结论,从而得出“我不喜欢这个人”。事实上,别人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威严或者糟糕,我们在多数时候对素昧平生者的第一印象都是不正确的。所以在与素昧平生者初步交往时,你要有宽容互补的心理去接受他,对他产生兴趣,并发现他的兴趣、思想和爱好。同时要修正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历来被视为人生一大快事。当今世界,人际交往极其频繁。参观访问、调查考察、观光旅游、应酬赴宴、交涉洽商……善于跟素昧平生者打交道,掌握“一见如故”的诀窍,不仅是一件快事,而且对工作和学习大有裨益。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一见如故”呢?

首先,在和素昧平生者开始交往时,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兴趣。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让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关注,使他的自尊得到了满足,从而增强了对你的信任感,便于交流;二、对别人感兴趣,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对方的情况,使你在和对方交流的时候能够迅速抓住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每个人都希望被看重。如果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事情表示关注,那他就会认为他在你心中已经有了位置。被别人关注的感觉真的很好,如果第一次和别人交往就被关注,那就更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无疑,他对你的好感就会更加强烈。既然,对别人表示关注如此重要,如果你和素昧平生者打交道的时候,给予别人关注,让别人感觉到你对他的兴趣,那会对你的人际有很大的帮助。

有不少人在初次和别人交往时,都错误地想方设法只使别人对他们感兴趣,甚至完全忽略别人,这种做法只能使人反感,给你的交际带来障碍。

想使别人对你感兴趣吗?那你首先要对别人感兴趣。如果我们老是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只想别人对我们感兴趣,我们将永远不会有许多朋友。只有对素昧平生者感兴趣,你才能做到进一步了解他,才能迅速赢得别人对你的好感和兴趣,这是你扩大自己交际圈子的有效手段。

其次,要学会在交谈中没话找话。与素昧平生者每次交谈时,最好寻找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还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别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会收到好的效果。

当别人作完自我介绍时,你可以在他的名字上表现出你的兴趣。比如,你可以重复他的名字,并夸这个名字很好听,或者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名字,很有品位等等;或者,你可以再具体问对方他名字的写法,以示你对他的重视。这样以来,你会迅速赢得别人的好感。

第三,可以在交谈时先提一些一般性的问题,以便投石问路,在大略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说得更加自如。在听对方说话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能随便去否定对方的观点。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引发话题的方法很多,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入题”等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出一番议论。

点评:

一旦你和素昧平生者开始找到了话题,并不断深入地了解,便会发现,你所认为的第一印象其实是片面的,从而你在交谈中对方也会调整视角,进一步审视你,两个人在性情、兴趣、思想等等的碰撞后,就有可能成为好朋友。

4、想钓鱼,先要知道鱼喜欢吃什么

钓鱼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鱼喜欢吃什么样的东西,然后再准备鱼饵,这样才能钓到鱼。否则你将徒劳无功。社交中,智者是高明的钓手,他会针对所钓的“鱼”喜欢什么,然后投其所好,“鱼儿”往往容易上钩;而愚者则根据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做鱼饵,不考虑“鱼儿”的喜恶,所以愚者很难钓到想要的“鱼”。

戴尔·卡耐基每个季度都要在纽约的一家大旅馆租用大礼堂20个晚上,来讲授社交训练课程。但是有一个季度,他刚开始授课时,房主提出要他付比原来多3倍的租金。而这个时候,入场券已经发出去了,开课的事宜都已办妥。

卡耐基在两天以后去找经理,他首先对经理提高租金的做法表示理解,然后帮他分析了这样做的利弊,他说:“有利的一面:大礼堂不出租给讲课的而是出租给举办舞会的,那你可以获大利了。因为举行这一类活动的时间不长,他们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租给我,显然你吃大亏了;不利的一面:首先,你增加我的租金,却是降低了收入。因为实际上等于你把我赶跑了,由于我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就得另找地方。”

“还有一件对你不利的事实:这个训练班将吸引成千的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管理人员到你的旅馆来听课,对你来说,这其实是起了不花钱的活广告作用。请仔细考虑后再答复我。”讲完后,卡耐基告辞了。最后经理让步了。

整个过程卡耐基没有谈到一句关于他要什么的话,他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的。最后的结果对他非常有利。所以说,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比一味地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作争辩要高明得多,不管在谈生意还是说服别人的时候都是如此。

换位思考的方法,不仅在争论中有奇效,而且在平常的交往中也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当你准备见一个你不太了解的人时,不妨了解一下他目前最得意的事情。没有谁不喜欢听好话的,每个人都喜欢享受被人承认的感觉,所以人的成就越大,就越希望别人能够看到。当你一见面就和他谈论他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别人当然非常高兴,对你也就会有好感了。

由此,我们该明白卡耐基名言的含义:“无论你本人多么喜欢草莓,鱼也不会理睬它;只有以鱼本身喜爱的蚯蚓为饵,它才会上钩。”

“牛不喝水强按头”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顺其意投其好,才能使它高兴地喝水。如果不是他愿意做的事情,强迫他干是不行的,只有按照他的内心需要,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我们对他的要求。

在周末的街头。有两个擦鞋童,正高声叫喊着以招揽顾客。

小黑说:“请坐,我为您擦擦皮鞋吧,保证又光又亮。”小聪却说:“先生,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吧?”

结果,小黑的顾客寥寥无几,而小聪的喊声却引来了一个个青年男女让他擦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小聪的话就与此刻男女青年们的心理非常吻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这充满温情的时刻,谁不愿意以干干净净、大大方方的形象出现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一句“约会前,请先擦一下皮鞋”,说到了青年男女的心坎上。这位聪明的擦鞋童,传送着的是“为约会而擦鞋”的温情爱意。

“为约会而擦鞋”这句话一下子抓住了顾客的心,因而大获成功。我们也该从中受到启发,研究心理,察言观色,得到准确的无形信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生意场上能抓住客户的心理,掌握对方的需要,对症下药,往往能使生意顺利谈成。

魏平是一家皮包厂的采购,一次因需要一大批皮革材料,他联系了两家皮革材料公司。他到甲地的一家公司时,该公司销售人员给魏平介绍自己的皮革时,说自己的产品都是上等的好材料,并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每米16元,没商量。

魏平听后没做答复,只是说回去和经理商量一下,就走出了那家皮革厂。到了乙地的另一家皮革厂,几句寒暄之后,公司负责人发现这位客户实力雄厚,需要量很大,在交谈中又发现魏平比较自负,性急。于是公司负责人通过魏平观看样品的机会,适当而得体地夸奖他的经验与眼力,在最后的价格谈判中,先开每米20元,紧接着加了一句:“您是行家,我们开的价是生意的常规,有虚头骗不了您。最后的定价您说了算,我们绝无二话。”果然,魏平在这种信任的赞誉声中,痛痛快快定了每米15元的价格。其实,之前公司皮革的进价是每米10元。

甲地公司的销售人员只考虑到自己的要求,没考虑到客户的性格及心理要求,结果是到手的生意化为泡影,而第二家公司的负责人通过交谈准确把握对方的心思,并按其“要求”使生意得以胜利谈成。

也许你明天打算劝某人做某事,在你开口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怎样才能使他心甘情愿‘要’做这件事?”这样可以使我们不至于冒冒失失、毫无结果地去同别人谈论我们的各种愿望。

点评:

想钓鱼,先要知道鱼喜欢吃什么。我们只有能够洞察别人的心理,把握对方心中迫切的欲求,然后投其所好,才能在交往中就可以如鱼得水,否则就办不成任何事情。

5、说话高手更懂得“察言观色”

在社交过程中应该如何“察言观色”,寻找适当的话题,才不致使谈话中断冷场呢?这是一个很难找到恰当答案的问题,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深谙“察言观色”之道的说话高手才更显其本领和魅力。

一家知名大公司招聘,三轮选拔后,百名应征者还剩下10位,最终将留用5个,因此,第四轮总裁亲自面试。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11个考生。

当总裁发出疑问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子站起身:“先生,我叫薛瑞,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在参加一次面试。”在座的应聘者都笑了,就连站在门口闲看的那个老头子也笑了。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第一关都过不了,来这儿还有什么意义呢?”薛瑞说:“我掌握了很多财富。”大家觉得此人要么太狂妄,要么是脑子有毛病。薛瑞说:“我有9年工作经验,曾在15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先后跳槽15家公司,我不欣赏。”薛瑞站起身:“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5家公司先后倒闭了。”一个应聘者说:“你真是个倒霉蛋!”薛瑞反驳道:“我不倒霉,我只有30岁。相反,我认为这就是我的财富!”

站在门口的老头走进来,给总裁倒了一杯茶。薛瑞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5家公司,我曾与大伙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从它们的失败与错误中学到了许多东西。”薛瑞离开座位,“与其用10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研究错误与失败;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薛瑞忽然回过头来,一边转身一边说:“这10年经历的15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全场10位考生哗然,惊愕地盯着倒茶的老头。那为老头笑了:“你第一个被录取了,因为我急于知道我的表演为何失败?”

薛瑞凭什么能看出倒茶的老人就是总裁呢?其实答案再简单不过,就因为他在十五家公司工作中所锻炼出来的超强的阅历,如此多的经验,让他在失败中一跃而出,最终被录取。

练就察言观色的本领,除了多年的实践摸索,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应先了解对方的一些经历情况和生活状况。思维方式的不相同,也要特别了解他的生活愿望,生活观点。

其次,必须注意对方的心境特征。如果在交谈当中,不顾对方的心理变化,而一味地将想法统统搬出来,那么,你是得不到他的认同的。一厢情愿的谈话往往会让对方厌恶。

不看对方的态度便贸然开口,叫做闭着眼睛瞎说。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该说话的时候却没有说,从而失掉了说话的时机。在交谈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活动是呈渐变状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和人交谈中应兼顾对方的心理活动,使谈话内容和听者的心境变化相适应并同步进行,这样才能让交谈者达到明朗化,引起共鸣。因为说话更应清楚对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和他可以侃侃而谈;性格内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则应注意委言婉语、循循善诱。

其三,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据报载,有位外国旅游者在旅华期间自杀了,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经再三推敲,最后在死亡报告书上回避了“自杀”两字,而用了“从高处自行坠落”这一委婉语。在中国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讳饰,老干部故世了,以“见马克思去了”讳饰,类似有不下几十个同义讳饰词语。再如,生活中对跛脚老人,改说“您老腿脚不利索”;对耳聋的人,改说“耳背”;对妇女怀孕说“有喜”。总之,在语言交流中讲究讳饰,也就是“矮子面前莫说矮”,应做到“哪壶不开就别提哪壶”。其他如,长途汽车停车路边,让旅客入厕以“让各位方便一下”来避讳,用餐时需上厕所,一般以去“洗手间”来避讳。在社交场合用这些讳饰式的委婉语,不至于大煞风景。

点评:

察其言,观其色,而后动。这就是说话高手的处世哲学。无论结交朋友或闯荡职场,都没有“一句话得人心”的捷径可以走,唯有善于揣摩别人的言辞,洞悉别人心理,才是达到每句话都说进人心的境界。

6、从对方关心的话题说起

当两个人在一起交谈的时候,会说话的人会找对方感兴趣的事或物交谈,使谈话的气氛友好而和谐,只有不会说话的人才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大肆吹嘘,使对方感觉到谈话乏味无聊,使双方的交谈陷入僵局。

每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也会希望别人重视自己,如果你与谁谈他自己关心、感兴趣的话题,他肯定就会对你大有好感,你们必定会成为很要好的朋友。

格莱特先生一直试着把面包卖给旧金山一家饭店。一连三年来,他每天都打电话给该饭店的经理。他也去参加该经理的社交聚会。他甚至在该饭店订个房间,住在那儿,以促成这笔生意。但是他都失败了。

“接着,”格莱特先生说,“在研究过做人处世之后,我决心改变策略。我决定要找出那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所热衷的是什么事物。”

“我发现他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招待者’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他不但是该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忱,他还被选为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该组织在什么地方举行活动,他一定会出席,即使他放下酒店的工作。”

因此,当格莱特再见到那家酒店的经理的时候,格莱特开始谈论“美国旅馆招待者”的那个组织。格莱特得到的反应真令他自己都吃惊:“多么不同的反应!他跟我谈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语调充满热忱。我可以轻易地看出来,那个组织是他的兴趣所在,他的生命之焰。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卖’了他那个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我。”

格莱特根本也没提到面包的事。但是,几天之后,他的饭店的大厨师却打电话给格莱特,要格莱特把面包样品和价格送过去。

“我不知道你对我们顽固的经理做了什么,”那位大厨师见到我的时候说,“但你真的是把他说动了。”

谈论对方关心、感兴趣的事或物,是在无形中给对方一个赞美和肯定,会使你获得好感,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关心的事情,这事情的本身,究竟有多大价值,是另一问题,而在他本人看来,却认为是一件很有趣或值得终身纪念的事。所以,你如过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很自然的讲到他关心的事情,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听你说话。

徐文革刚调到省委办公室那段日子,在部门里连一个朋友都找不到,但他连原因都找不到。原来,他认为自己在官场上步步高升,正是春风得意时,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都感到非常的满意,几乎每天都使劲地向同事们夸耀自己的工作能力,夸耀自己在来省委办公室求人办事的人面前的威风。然而,同事们听了后不但没有分享他的“得意”,还越来越疏远了他。

幸好,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给他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此以后,他极少在同事朋友面前夸耀自己了。相反,他在老父亲的指点下,愿意主动去听同事和朋友们谈谈他们关心的事。久而久之,他的同事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同样的,无论是生活中的普通交往,还是商业上的重要谈判,只要谈对方感兴趣的事,你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马克是一家民营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在创业之初,由于国家政策、大众观念等对私营企业的偏见,他们的发展遇到很大的困难,各种批文很难拿到,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他在多次拜访国土局某局长失败后,他想再这样做,自己将永远失败。终于马克在反复研究了人际关系并思考后,他找出对方喜欢的东西,来一个“投其所好”。

“一天,我又到局长那里拜访。这一次,我学会了观察,我有了新的发现——局长办公座位上方有一幅巨大合影。上面,局长同余秋雨先生坐在沙发上开心地笑着。于是我对他说:‘黄局长,我一直想请余秋雨先生帮我签个名,但从未如愿,我听说,您跟余先生关系非常好,您怎么会跟他那么铁?’这一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黄局长的脸色马上变亮了。”

“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本人很喜欢文学,很多年前,余秋雨还没有成名前,我们就是朋友……”。

接着,马克又“小心翼翼”、“轻描淡写”的向黄局长提出自己与王蒙先生有很深交情,超过他的预想,黄局长马上说:“有时间,你请他到深圳来,我来‘埋单’。”

关于这个话题,他们谈了足足两个小时,离开时,马克带着已批过的申请报告和局长对他工作更多支持的承诺。

现在,黄局长早已离休了,但他们仍然是很好的朋友。

点评:

谈论别人关心的事是一种博取对方的好感和维系这种好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它还是促进别人继续努力为你卖命最强烈的兴奋剂,这是由人性的本能所决定的。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这一招。

7、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在人际交往中碰到陌生人的时候,起初大都会感到不自然,彼此之间好似隔着一道铁门,不知道如何打开话匣子。这个时候,如果能找到一些话题来打破僵局,缓和气氛,就能使交谈双方放松自如,从而进入融洽的谈话气氛中。换句话说,要想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要找到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不会在社交场合说话,就是不懂得实话巧说。在现实生活当中,学会说让别人爱听的话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以忽视的问题。因为你可能在晚宴觉得自己因为害羞而与这种宴会格格不入。或是刚好相反,你认为许多人讨厌这种聚会,但是我很喜欢。无论如何,都应该将你的感受向第一个似乎愿意听的人说出来,这个人可能就是你的知音。坦白地说出“我在这里一个人也不认识”或“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总比让自己显得拘谨冷漠好得多——最健谈的人就是勇于坦白的人。

在一次晚宴上,刘永经朋友介绍跟一个电脑专家相识了,刘永也算是某公司的知名人物,通常对这类的访问都应付自如,但当他发现自己这次不知如何开口,为何如此结结巴巴时,简直大吃一惊。最后刘永说:“不知为什么我对您有点害怕。”电脑专家听完哈哈大笑,随后两人很自然地谈了起来。

人们往往千方百计地想使别人注意自己,但大部分的“成绩”都令人失望,因为他不会关心你、我,他只会关心自己。因此,以对方作为谈话的开端,往往能令他人产生好感。赞美陌生人的一句“你的衣服色泽搭配得真好”,“你的发型很新潮”。能使他快乐而缓和彼此的生疏。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说这话的勇气,不过我们可以说:“您看的那本书正是我最喜欢的。”或是“我看见您走过那家便利店,我想……”

张子礼老实、木讷,很少出声,永远引不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尽管他工作勤勤恳恳,可在公司里总是中不溜秋,几年如一日地呆在当初的位置上。

老板最近出差,要带几个员工一道去。在火车上,张子礼的铺位刚好在老板的旁边,两人寒暄了几个问题后,就陷入了沉默。张子礼感到,这种大眼瞪小眼的气氛简直让人窒息,一定得说点什么打破僵局。可是他从来不和领导打交道,实在不知道从何谈起。

突然,张子礼瞥见老板脚上穿着一双锃亮的皮鞋,非常显眼,于是就说:“老板,你这双鞋子很有品位,在哪里买的?”

原本只是没话找话,但老板一听,顿时眼睛放光。“这双鞋啊,我在香港买的,世界名牌呢!”老板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在服装搭配上的心得,还善意地指出张子礼平时在工作中着装的不足,两人言谈甚欢。

下车的时候,老板意味深长地说:“张子礼啊,看来以前对你的了解太少了,今后你好好干。

张子礼以“皮鞋”为话题,正是用了以对方为话题这一个重要法则,迅速拉近双方间的距离。“老板,你这双鞋子很有品位,在哪里买的?”原本张子礼说这话只是为了没话找话,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张子礼和老板之间的僵局马上被打破,关系也改善了,顺便还了解到老板的个人喜好,这可是别的同事梦寐以求的啊!从老板最后的态度来看,张子礼也通过这个机会展示了自己,给老板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在西方国家口才被视为衡量人才的客观尺度。要提升、任命一个人,首先要考察的就是其口才如何。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而缺乏口才会被认为是一种缺陷。由此可见,口才的作用,堪称生存和竞争的一大战略武器。那么,掌握好这个战略武器的人,自然就威力无穷,能不说是人才吗?

确实,在我们的现代化进程中,急需各种专门人才。试想,倘若这些专门人才又都同时具备口才,那我们完全可以断定:他们在将来的岁月里,定会更好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点评:

当你掌握打开话匣子的口才技巧之后,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去都能得心应手。一旦你能达到这个境界,无论把你处在哪个场合中,都能迅速进入角色,随心所欲地去扩展人缘,为自己在生活与事业中,营造一个又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8、巧博好感,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

你知道吗,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别人的好感的不二法门就是把话说到别人心坎里。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关系广,好办事,你必须广拉关系,赢得人们的好感。前提都是会说话,能句句入心的博得对方的好感。

如何在谈话中博得人们的好感?如何把话说道别人心坎里?前提就是表达善意的关心。当别人关心自己时,只要这份关心是出于善意的,一般人往往都不会拒绝。尤其是能满足自尊心的关怀,往往立即转化为对关怀者的好感。

满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善意的建议。对方是女性时,仅说:“你的发型很美”,只不过是句单纯的赞美词;若是说:“稍微剪短点,看起来会更可爱”,对方定能感受到你对自己的关心。若是能不断地表示出此种关心,对方对你必然更加亲切信任。

把话说道别人心坎里的基础,是呼叫对方名字。

欧美人在说话时,常说:“来杯咖啡好吗?史密斯先生”,“关于这一点,你的想法如何?史密斯先生”,频频将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此种作风往往使对方涌起股亲密感,宛如彼此早已相交多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感受到对方已经认可自己了。

在我们的社会里,大部分人不习惯或者不愿意直忽别人的名字。但是,借着频频呼叫对方的名字,来增进彼此的亲密感,并不是百无一利的方法啊!

把话说道别人心坎里的关键,要记住对方所说的话。

记住对方说过的话,事后再提出来做话题,也是表示关心的做法之一。尤其是兴趣、嗜好、梦想等事,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来作为话题,对方一定会觉得很愉快。

某位心理学家应邀至地方上演讲时,不料主办者之一却问他:“请问先生的专长是什么?”他颇为不高兴地回答:“你请我来演讲,还问我的专长是什么?”

招待他人或是主动邀约他人见面,事先多少都应该先收集对方的资料,此乃一种礼貌。换句话说,表现自己相当关心对方,必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

把话说道别人心坎里的技巧,坦白自己的缺陷。

坦白缺陷可以赢得关注。而实际上,一丁点瑕疵根本遮掩不了你本人的光辉。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坦率地暴露缺点,反而使人对你正直、诚实的作风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此种诚实、正直往往转变成别人对你的信赖,自然你也就大受其益了。

每当百货公司举办“瑕疵品贱卖会”,必然造成汹涌的盛况,甚至连大拍卖也比不上它的吸引力。为什么“瑕疵品”能如此地激起人们的购买欲呢?这可说是百货公司敢于表示商品具有瑕疵的缘故,

暴露的缺点只要一两个就可以了,可使他人难以将这一两个缺点和其他部分联想在一起,因而产生其他部分毫无缺点的感觉。暴露自己的缺点,绝不是毫不保留地将所有的缺点都暴露出来,如此做,反而使人认为你是个毫无可取之人,因而丧失了你的信用。

“这个人有点小缺点,但是其他方面挑不出毛病来,是个相当不错的人!”类似上述的想法就能深深植入他人的心中。

把话说道别人心坎里的细节,及时指出对方微小变化。

若想获得对方的好感,首先必须先积极地表示出自己的关心。只要一发现对方的服装或使用物品有些微小的改变,不要吝惜你的言词,立即告诉对方。例如:同事打了条新领带时,“新领带吧!在哪儿买的?”像这样表示自己的关心,决没有人会因此觉得不高兴。

一般情况下,做丈夫的都不擅长对妻子表现自己的关心。比方说,妻子上美容院改变发型时,明明觉得“看起来年轻多了”,却不说出口。因而使妻子心里不满,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

不论是谁,都渴求拥有他人的关心。而对于关心自己的人,一般都具有好感。

另外,指出对方与往日不同的变化时,愈是细微、不轻易发现的变化,使对方高兴的效果愈大。不仅使对方感受到你的细心也感受到你的关怀,转瞬间,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远比以前更亲密可信。

点评:

千万不要小看说话的本事,要想博得别人的好感,甚至是认同,没有把话说到人家心坎里去的技巧是不行的。好口才无异于是拉关系、推销自己的最有效手段,同时更是建立强大人脉的最好时机,一定要多下点功夫才行。

9、对下属,适度的发发火是必要的

领导批评下属也是管理手段之一,虽然批评本身就是对下属的一种否定,但就其作用来说,批评是有效的精神指导,目的在于让下属改正缺点,保持优点,所以身为领导适度的发发火是必要的。

但假如一名领导专施批评,肯定会制造许多对立面,结果下属不是成了帮手,而是成了对手。毫无疑问,当你在准备批评下属时,切忌任性而为,不及其余。要知道,批评的艺术性在于能否批评、怎样批评、批评作用,而不在于批评本身。

批评下属本已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在愤怒中批评下属更是绝不容许!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在愤怒中保持清醒的理智的头脑。

所以,在发火时勿指责下属的弱点。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当别人指责其弱点时,犹如短刀插心般痛苦。例如,在个子矮的女性面前说“你是矮冬瓜”,她心中一定像沸水翻滚一般。对学历低的人说“学历太低的真没有用”,都是不适当的话,就算是事实也该避免触及他人的短处。

批评下属更不要干涉私人事情,因为公司生活和个人生活有很大关联,但是个人私生活有不愿为人所知的。“你只知道打麻将,当然会发生那种错误!”、“晚上玩得太过分了吧!”、“你和那个女孩子作朋友不好吧?”、“你的家庭名声不佳,首先要从家庭整顿做起,怎么样?”等等私人问题应该避免介入,因那只会引起“那是我家的事,和此事无关”的反感,公司并没有连家庭一起雇用。

所以批评人也要尊重事实,公平合理,说话有分寸,批评有根据,才能使对方信服。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对批评意见都比较敏感,一旦与事实有出入,会引起抵触、对立情绪。因此,批评下属应掌握批评的技巧,不要让被批评的下属不但不服气,反而对你产生怨恨!比如,作为一个领导,切记不要不分场合地批评下属!

对下级的一般性过失就是当众批评,特别是当着其他下级面来批评。有别人在场,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会影响他接受批评的态度,正确的办法是和他个别交谈,这时他会体验到领导对他的关怀和体贴,有利于他认识自己的问题。有些问题必须当众批评或通报时,应在事先或事后做好对方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打消顾虑或抵制情绪。

对接受批评的属下来说,批评或多或少会引起自尊心受损伤,不要使用戏谑言词。领导以庄重严肃的态度所做的批评较容易为属下所接受,因为这种态度被属下视为对他的尊重。若管理人员以戏谑的口吻进行批评。则不论其动机如何友善,终将引起员工的不满,因为戏谑口吻被属下视为对他讽刺的表示。世上真正具有幽默感的人并不多,因此在批评时切忌使用戏谑的言词。

若下属一再反驳,领导应切记:要说明事实,绝不可走到岔路上。你要找理由说明自己是对的,下属也要找出许多理由反驳领导。一旦下属占了上风,那么他就可能在同僚中吹牛:我“击败”领导了!在双方即将展开争执时,作为领导应坚定告诫他:“你做的这件事错了,不改正不行!”或是简单地说:“我说的是……”,其余的话不必多说。

指责下属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有些领导对下属的错误往往视若无睹,这是很要不得的。即使你不善此道也要鼓起勇气,不可漠视不理。

身为领导,须设身处地地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想一下,千万不要说出伤人的话。指责可纠正下属并给予希望和底气,也能削减当事人的锐气。

适度的发火应掌握适度的技巧,要看场合、尊重事实,才能使对方信服。不要让被批评的下属不但不服气,反而对你产生怨恨!所以,作为领导切记不要不分场合地批评下属!

点评:

适度的发发火是必要的,但如果一个领导动辄迁怒,他的下属势难有信心替他工作。因此,身为领导一定要警惕自己不要随意指责下属,因为这样一不小心就会“玩火自焚”!

10、适当夸大自己的能力

没有人会喜欢那些吹牛吹破天,实际上却一点真本事没有的人。无限度的吹牛虽然不可取,但是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适当的夸大自己的能力却是必要的。

因为人们都愿意与能力较强的人交往,而对那些整日消极,愁眉不展的人有抗拒感。那么,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也要在自己真实能力的基础上,适当的把自己美化一点、夸大一点,吸引别人与你交往。

适当的夸大自己的能力并不是盲目的,这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可以适当的夸大自己的成绩。比如,当我们在介绍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尤其是向陌生人介绍的时候,要适当的把自己的能力夸大一点,夸大你目前所干的事情,夸大你所取得的成绩,这样会让对方对你“刮目相看”,甚至暗暗的佩服你。相反地,如果你谦虚过头,把自己讲得一无是处,并夸大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那么对方会不由自主的小看你,甚至可能不屑于再同你交往。谁愿意同一个没有一点本事的“草包”交往呢?

人际交往的最高原则是互利,人们总是爱对自己的交际对象抱一种幻想,潜意识中盼望对方是个能干的人。当别人觉得你这个人没有一点价值的时候,打心底里是不愿意同你交往的。所以,我们要有意的去提升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和价值,不要说一些过谦的话,让别人对你失去交往的兴趣。

其次,在说明自己的能力时,把下一步准备做的事情告诉对方。也就是和对方一起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类似古人说的“画饼充饥”,但其意义却是积极的。下一步的事虽然没做,但有做的打算和做的条件。如果你把这个情况讲给别人听,别人一般是会相信的。这里有个问题很关键,在说自己下一步的计划时,表现出来的感觉一定要自信,要把具体事实摆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能力的夸张,但这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因为当你说出来之后,就会给自己一股动力和压力,催促自己去把这一步给做出来,否则,自己面子上挂不住。

可见,适当的夸大自己,也就等于在别人面前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你会在别人无意的“监督”中产生一种向上的信念,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同时,你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

最后,一定要让你的语言充满自信和力量。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说话有气无力,那么无论再怎么夸大自己的能力,也不会让别人产生信任的感觉。关于此,我们可以关注一下那些出色的雄辩家和政治家,他们总是对世界充满了信心,似乎没有他们完不成的事情。

一位参加选举的政治家经常说类似这样的话:“我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我绝不失言,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很显然,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夸大,但事实证明,这反而能起到很好的积极效应。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主要是演讲者在发表言论时,经常使用“绝对”、“一定”等全部肯定或否定的明确判断。也许听众开始时会半信半疑,但听久了,耳朵里听到的明确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并对其产生信任和敬佩感。所以,在有些场合中适当地夸大自己,是一种提高自己能力,赢得别人信任的有效手段。

当然,夸张要有一定依据,不能夸张得太不靠谱,那就成了人人都讨厌的吹牛了。因为人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虽然不了解你,但你应该有多大能力,别人是能猜个大概的。所以,在你夸大自己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度的问题,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夸张,否则,就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点评:

与人交往的时候,夸大自己的能力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吹牛,而是为了受人欢迎而美化自己形象的一种手段。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当我们每天都在重复自己是多么优秀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距离优秀不远了。,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