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3岁决定女孩的一生 > 第十一章 言传身教,铸造宝宝N个好习惯
第十一章 言传身教,铸造宝宝N个好习惯
作者:宋云   |  字数:9825  |  更新时间:2009-12-14 15:41:51  |  分类:

社科心理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新出生的宝宝像白纸一样,依靠着天生惊人的模仿力,“摄像”着父母的一言一行,然后自己进行模仿学习。从爸爸那里,她们学到了早晚刷牙、遵守规则;从妈妈那里,她们学到了按时睡觉、干净整洁……第五十八节父母是孩子教育的主角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对于0~3岁宝宝来说,模仿是他们非常突出的心理特点。新出生的宝宝像白纸一样,依靠着天生惊人地模仿力,“摄像”着父母的一言一行,然后自己进行模仿学习。

所以,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宝宝身上惊人地透视着父母的一言一行:“这孩子脾气犟得跟他爸一样”,“我这个孙女很像她妈,这么小就很勤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爸爸总是做事慢慢悠悠,看孩子也是个慢性子”……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对夫妻,他们种的蔬菜在全镇有名,算得上是小康人家。当他们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后,母亲迷上了跳舞。

在一个刚下过大雪的清晨,妈妈嘱咐女儿好好在家,便走向了“心爱”的舞厅。没走多远,母亲觉得有人跟在后面,当她转过身来时,发现女儿正踩着她留在雪中的脚印前行。看到母亲看着自己,女儿很兴奋地喊道:“妈妈!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向前走哪!”女儿的话使母亲为之惊愕,心想:“我要是总去舞厅,女儿也会迷上跳舞的。”

从那时起,母亲再也没有去过舞厅!

对于宝宝来说,他们刚出生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应该怎样做,而爸爸妈妈就成为宝宝的第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的言行不仅是宝宝人生知识的开端,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而宝宝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不仅是他们的教诲,还有对爸爸妈妈耳濡目染的行为习惯,而这些比父母对他的说教影响更为深远。可以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所以,要想宝宝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持之以恒对待宝宝

不要当着孩子是一套,背着孩子又是一套,比如爸爸妈妈教育宝宝讲诚信,自己却在某些时候为了小利益说谎。这样宝宝一旦发现,也会欺骗父母。另外,爸爸妈妈不要因为太过忙于工作,或者应酬玩乐时间过多,无暇与孩子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过于简单化。如果对宝宝时而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时而十分粗暴,大声呵斥,这样宝宝既不会形成良好的行为,还会因为父母的反复无常而自己也变得反复无常起来。

有矛盾和争吵时,避开宝宝

不要在家庭琐事上,互相扯皮,争吵,这样会打击宝宝的心理。宝宝很可能因为爸爸妈妈的争吵,而形成自卑的性格。如果因宝宝教育方法不一致而公开争吵,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因为孩子常常会模仿父母,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教育观点要保持一致。

如果父母有不同意见,要避开孩子进行讨论,不要让宝宝感到只有一个人说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场时,宝宝对另一方的教育不听。

改掉自己的陋习

为了让宝宝有个好榜样,爸爸妈妈必须改掉自己的陋习,这是最难做到的,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必须做到。在学校教育中,许多道德问题说起来很概念化,对于宝宝来说,学校教育很必要,但是对于教育效果来说,却远不及爸爸妈妈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对孩子起到的榜样作用有效。

而宝宝一些不良的习惯产生也正是爸爸妈妈让宝宝耳濡目染所致。所以,当父母教育宝宝时,宝宝自然也会反问:“为什么爸爸不刷牙就可以,我不刷牙就要打屁股?”

当然,父母作为宝宝的第一任老师,以身作则的方面很多。当爸爸妈妈意识到自己坏习惯对宝宝带来的严重影响时,就要更加努力地为宝宝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五十九节怎样培养婴儿良好的睡眠习惯

好的睡眠习惯可以说是宝宝一生的财富,因为睡眠不好会滋生身体、心理的很多问题。对于女宝宝来说,长大后如果一直保持好的睡眠,那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天然皮肤营养品,痘痘包包的问题染上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爸爸妈妈要养出一个小美人,让宝宝形成好的睡眠习惯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在0~3岁时,宝宝的睡眠习惯不可能和爸爸妈妈一样,但是爸爸妈妈规律的睡眠是宝宝得到好的睡眠习惯的前提。想象如果两位日升而息,日落而“歌”的爸爸妈妈是不可能让宝宝形成好的睡眠习惯的。

如果爸爸妈妈有了好的睡眠习惯,宝宝就有了好的睡眠习惯的根基,爸爸妈妈也就更有精力去打造宝宝一流的睡眠。

那么,具体来说,如何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呢?爸爸妈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何时培养睡眠习惯

好的睡眠习惯指按时睡、自动入睡、睡得踏实;按时醒,醒后精神好。宝宝在3个月时,每天的生活就有了一定的规律。他们不像一两个月时吃饱了就睡,现在醒的时间明显延长了。可以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了。

好的睡眠环境

室内要保持安静,也不必寂静无声,否则会让宝宝对声音过度敏感。室内要冷暖适当,空气新鲜,除冬季开窗换空气外,其他季节可开窗睡眠,因为新鲜空气含有充足的氧气。注意不要有穿堂风,也不要有风直吹宝宝。

保证定时作息

宝宝每天睡眠都要有固定的时间,不要因为家长的原因随便更换,比如爸爸加班,妈妈就抱着宝宝等爸爸回家。另外,为了宝宝睡觉时间定时,晚饭时间也要固定,最好是下午5:30~6:00,这样吃完饭后,她可以玩1个小时,7:30就可以准备睡觉,8点钟左右正式上床睡觉。

睡前活动

注意睡前不要让宝宝过分紧张或过分兴奋,最好让她做比较安静的活动或游戏,比如画画、看书、讲故事、听音乐、堆积木等,千万不要让她做剧烈的运动,或看些惊奇、恐怖的节目。

宝宝睡觉前半个多小时要给宝宝洗澡、换睡衣。

为了促进宝宝睡眠,白天尽量让孩子多活动,玩累了,上床后就易入睡,而且也能睡得好,睡的时间也长。

独自睡觉

在宝宝自己的小房间,为她准备自己的小床,床上放上她喜欢的枕头、被子、床单,这样宝宝从小熟悉自己的睡觉的环境,看到床就意识到“这是睡觉的地方”,渐渐就形成了正确的睡眠习惯。

不要打扰宝宝睡眠

宝宝睡眠周期比较短,浅睡眠时间比较多,我们看到宝宝睡觉时,经常有微笑、皱眉、伸展四肢、哼哼声的现象。此时,不要因过分照顾而打扰婴儿。当婴儿在睡眠周期之间醒来时,不要立刻抱起,哄、拍或玩耍,这很容易形成每夜必醒的毛病。

3~4个月以后的宝宝,夜间就可以不再喂奶了,不能因为宝宝一醒就喂奶,这样就会养成宝宝夜醒多次和含奶睡眠的习惯。如果宝宝夜哭想吃奶,妈妈可以把手放在孩子身上,轻拍、抚摸、搂抱一会儿,轻哼催眠曲,不要开灯。也许不久,宝宝就安静了。

睡眠的坏习惯

宝宝总喜欢把自己的玩具带到床上,这对宝宝睡眠很不好。虽然玩具能给宝宝带来快乐,但是,睡觉时宝宝拿着玩具就会自己玩,有时时间很短仅十几分钟而已,有时就会很长一个甚至两个小时,或者更长。这就打乱了宝宝的睡眠时间,按时睡眠的习惯就不容易形成了。另外,由于卧室灯光都比较暗,宝宝玩玩具比较容易伤害眼睛。

宝宝睡觉时有蒙头睡、含奶头、咬被角、吮手指的坏习惯,家长见到要及时矫正,防止宝宝养成不良习惯,睡眠不好。

第六十节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好宝宝

有位爸爸和1岁多的宝宝女儿做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老虎追狐狸。

最初,爸爸当老虎,女儿当狐狸。狐狸跑到卧室里把门关上!这个游戏就结束了。后来,妈妈提议,要不让爸爸来当小狐狸,女儿当老虎,但是狐狸爸爸跑到卧室关门的时候,女儿就开始大哭,不让爸爸关门。结果本来好好的游戏,闹得很扫兴,爸爸不懂为什么女儿不遵守游戏规则呢?

游戏是宝宝生活的一部分,许多宝宝从游戏中懂得了规则的作用,那么,教给宝宝遵守游戏规则是十分重要的了。宝宝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其一,年龄过小,不懂遵守规则。游戏内容对宝宝来说比较难,宝宝难以成功,受到打击。针对这种不遵守规则的状况,爸爸妈妈要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游戏规则,不要过于复杂和简单,让宝宝懂得游戏规则,使游戏取得成功。

其二,宝宝的好胜心过强,总想比别人做得好。这主要出现在竞赛性游戏中,此时爸爸妈妈要让宝宝认识到,如果宝宝想成功就必须遵守规则,否则就会失败。

其三,宝宝缺乏生活经验。爸爸妈妈可以交给宝宝自己的角色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宝宝就学会了遵守规则。

一般来说,对2岁到2岁半左右的宝宝来说,学会遵守规则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在理解了制定规则的原因后,会乐意地遵守。在生活中,他们除了会尊重游戏规则外,还会遵守一些交通法则,遵守幼儿园上课的规定,遵守一些爸爸为宝宝制定的要求,比如,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起床,以及要怎样吃饭。而这些都是宝宝养成遵守规则的基础。

那么,具体来说怎样教宝宝遵守规则呢?

父母以身作则

小孩总是以大人为榜样,如果爸爸骑车带宝宝闯红灯,宝宝自己也会闯红灯,如果爸爸不按要求放置自己的汽车,宝宝也会乱摆自己的东西,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公共场所教育宝宝怎样严守规则,这样通过行为的力量,宝宝也就有了对遵守规则的意识。

说明制定规则的原因

要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的生活。告诉宝宝过马路遇到红灯不停下就会被车子撞倒,手不干净就吃饭会肚子疼等。爸爸妈妈要注意讲道理时要简明易懂,因为道理过多过深宝宝会理解不了,自然会对规则置之不理。

爸爸妈妈还可以时常反问宝宝,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宝宝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她对执行规则的重视。

要经常重复规则

宝宝因为集中注意力时间比较短,不久就会把规则忘掉,所以,爸爸妈妈要经常提醒宝宝去遵守规则。比如饭后洗手,晚上什么时间睡觉。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忘记了规则对宝宝大吼:“这么晚了,怎么还在玩,还不睡觉去!”这样教育可能让宝宝在一定时间内会遵守你的规则,因为她没有办法,但是等到她有了自己的反抗能力,就把规则踩到脚下了。

所以,经常重复规则,这样宝宝才会慢慢地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另外宝宝的规则不要太多,这样宝宝会记不住。

制定规则要认真

如果是一时兴起给宝宝制定规则,最好不要制定,因为这些规则很难坚持下去。所以爸爸妈妈制定规则时,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这样执行起来,监督起来才会有意义。如果今天不如这样,明天不如那样,弄得自己都不知道都有哪些规则让宝宝遵守了。又何谈让宝宝遵守规则呢?

爸爸妈妈也不要在生气的时候给宝宝制定规则,这些规则一般都是不理智的,而且执行力度也很差。

坚持执行规则制度

如果一个规则没有人执行,那么就不是规则了,所以,父母在制定规则之后,就要让宝宝坚持执行,最好记下来,以明示宝宝和自己。

规则要清楚明了

规则不清楚,宝宝就不会执行,因为这个规则的漏洞太多,宝宝也会钻规则的空子。所以,制定一项规则之后,要把细节写清楚,比如宝宝便后洗手,要把应该怎样洗手和宝宝说清楚。

不要制定超出宝宝能力的规则

对2岁多的孩子来说,有的规则是无法执行的,如“吃饭时不要发出咀嚼的声音”、“玩完后物归原处”等,因为这不是2岁多孩子力所能及的。

另外,平时让宝宝谈谈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如果宝宝有能力的话,也可以给爸爸妈妈制定一些合理的规则,比如,许多爸爸经常忘记系安全带。宝宝通过幼儿园的教育,可以给爸爸制定。宝宝有了制定规则的权利,自然也就会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相信这方面,宝宝比大人做的还要好。而在宝宝给大人制定规则中,也能促进亲子关系,相信爸爸妈妈看到宝宝为自己制定的规则,也会感受到宝宝对父母的爱!

第六十一节宝宝黏人怎样改

当妈妈正忙乱着要赶去上班或者出门时,已经10个月的宝宝突然不玩玩具了,哭闹着向妈妈爬过来,妈妈走过去抱起宝宝,就陷入了宝宝的“温情地震”:宝宝勾着妈妈的脖子,紧紧搂住妈妈,一边哭一边不让妈妈离开。奶奶和爸爸说了好久,就是不松手。为什么宝宝会突然这样做呢?

伦敦SouthBankUniversity的儿童心理学教授DavidMesser认为,8个月左右的宝宝正好处于能够四处爬行、移动的时候,当妈妈离开她时,她便开始试图阻止妈妈离去。

宝宝阻止妈妈的主要原因是她意识到妈妈不是自己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可以离开自己、四处活动的独立个体,所以为了挽留妈妈在身边,就使用了“独家武器”——哭闹。如果效果好,以后她还会继续使用。

其实,宝宝刚出生时,她对于任何人向她伸展开的手臂都表示欢快,并不在意亲爱的妈妈是否一直在自己身边。因为他此时并没有分清妈妈和别人的区别,而当宝宝意识到有区别之后,就会对照顾她的亲人有很强的依赖性,这就是开始黏人,相反对于陌生人也产生了恐惧。

可以说,宝宝此时黏人并不是什么坏的表现,相反,还是比较好的情绪反映。此时的宝宝黏人体现了她和照顾她的人之间建立起了坚固的、亲密的关系,这让宝宝有了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亲密的关系对于宝宝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自信、亲近她人的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过,宝宝的这种黏人会给妈妈或者经常照顾她的人带来不便,并且随着以后宝宝年龄的增长,如果这种黏人现象没有得到改变的话,宝宝的独立性就会受到影响,因为她会越来越依靠爸爸妈妈而生活。许多宝宝到了四五岁还对爸爸妈妈不放手就是此时没有处理好的原因。

所以,针对宝宝的黏人习惯,爸爸妈妈要做到渐渐缓解,最终让宝宝养成独立的好习惯。那么,具体来说要怎样做呢?

给宝宝足够的幸福感

有的宝宝总是黏人是因为需要妈妈给予她更多的关注,希望妈妈爱自己,而当妈妈给予了宝宝足够的幸福之后,宝宝的黏人状况就可以得到改善。由于八个多月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开始进行正常的工作了,自然不能每天都陪着宝宝,这样宝宝就会感受到爸爸妈妈“抛弃”自己,所以会更加黏人。此时爸爸妈妈一定要在下班之际,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可以多抱抱她、亲亲她,这样,宝宝知道爸爸妈妈虽然有时不在她身边,但是还是爱她的,那么她也就不去黏人了。

让宝宝和其他的人玩

宝宝黏人,有时候是因为喜欢和大人一起玩,她还没有体会到和除了爸爸妈妈其他人一起玩的快乐,所以,给予宝宝一些自己的空间,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宝宝就会减少对爸爸妈妈的黏人状态了。这还可以让宝宝接触更多的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给予宝宝独立的空间

给予宝宝独立空间是宝宝独立的重要前提。当然最初的时候,宝宝可能不大适应。爸爸妈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都在家时,你可以让她一个人玩,但她可以常看见你,渐渐地偶尔离开,并对宝宝说明原因,承诺好自己什么时间会回来,记住一定要遵守信用,否则宝宝就会不相信你说的话,对你的离开还是会大闹的。渐渐将宝宝独处时间增加,而当自己上班时,宝宝也就会因为习惯在爸爸妈妈离开的时间中,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了。

不要让宝宝认为自己就是黏人的

妈妈不要在宝宝面前对别人说这样的话:没有宝宝我哪儿都不去。宝宝最喜欢黏着我。这些话带给宝宝的信息就是暗示黏人的行为是被鼓励的。而以后宝宝就会更加向黏人的方向发展。

第六十二节宝宝爱清洁,父母是先锋

干净、清洁几乎是一个女孩最基本的要求了。因为一个再漂亮的女孩子,如果脏兮兮的话,也会让人讨厌的,而一个相貌普通的女孩,如果干净整洁的话,别人也会喜欢的。可以说,干净与否是他人要不要和一个女孩子交流的前提。即使不进行交流,干净整洁也是必须的,因为浑身酸臭的人,不但影响别人心情,还会影响别人工作。所以,从广义上讲,干净整洁可以说是道德的要求。从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让宝宝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

由于0~3岁宝宝正处于身心全面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卫生状况如何,对其一生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家长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对宝宝一生爱清洁的习惯培养是有很好作用的。

宝宝清洁习惯培养时间表

8~9个月宝宝

这时应培养宝宝伸手、伸腿、偏头洗耳颈等配合盥洗的动作,当宝宝嘴边或手弄脏的时候,要一面和她说“帮你擦干净”,一面帮宝宝擦拭。

1岁以后宝宝

培养宝宝主动洗手,告诉宝宝如果不洗手,手上的细菌就会和食物一起进入肚子里而导致疾病,所以,宝宝从外面玩回来,不管手是否脏一定要培养洗手的习惯。爸爸妈妈先示范给孩子看,洗前卷袖口,洗时不溅水,洗后擦干手。

2岁宝宝

此时可以教给宝宝用肥皂自己搓洗手,爸爸妈妈拧干毛巾让宝宝模仿洗脸动作,并培养宝宝饭后用冷开水漱口的习惯。

2岁半宝宝

宝宝可以学习拧毛巾,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此时可以交给宝宝一些与盥洗有关的用语,如“刷牙、牙杯、毛巾、水冷、漱口”等,并告诉宝宝其中的一些细节,这样宝宝就懂得了初步的清洁知识。

清洁具体细节培养

父母以身作则

宝宝在婴儿期,是没有任何清洁习惯的,宝宝的清洁工作主要由爸爸妈妈来完成,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做到位,比如大小便后弄湿了或弄脏了衣裤,没有及时换去,宝宝的皮肤就很容易发炎和引起皮疹。而如果爸爸妈妈对婴儿期的宝宝好好照顾,那么,宝宝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清洁的意识。当宝宝比较大的时候,目睹爸爸妈妈的良好的清洁习惯,自己也会模仿,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

让宝宝意识到清洁的作用

当宝宝有了基本的理解能力,爸爸妈妈就可以告诉宝宝,清洁可以让宝宝健康不生病,那么宝宝在实际的行动中就会懂得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比如爸爸妈妈教育宝宝饭前洗手,宝宝知道不洗手就可能会肚子痛,所以即使爸爸妈妈忘记了给他洗手,宝宝也会用不吃饭来提醒爸爸妈妈。

宝宝清洁培养主要内容

宝宝清洁习惯主要分为三部分,其一,仪表方面,如衣帽整洁,勤洗手、洗脸、洗脚、洗澡,常剪指甲等。其二,机体方面,如消化系统的卫生,口腔和肛门的洁净,日常的肌体保健。其三,日常用品的卫生。爸爸妈妈需要从这三方面全面培养宝宝的爱干净的习惯。

纠正宝宝不良习惯

揉眼睛

宝宝1~2岁的时候,好奇心很强,加上行动能力的发展,他们常常摸摸这个,动动那个,尤其喜欢捡地上的小石头、小木棍、小纸片,喜欢玩沙、玩土,小手时常弄得脏兮兮的。而在玩的过程中,很可能去拿脏手揉眼睛,引起眼部感染,这时爸爸妈妈要改变宝宝用手揉眼睛的坏习惯。

吮手指

宝宝喜欢吮手指是天生的,“吮”的动作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存本能,我们看到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吮妈妈的奶头。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会因为饥饿好奇把手放到嘴里吮自己的手指,这都是自然的现象。不过,如果宝宝到了1岁还有吮手指的习惯,那么,手上的一些细菌就会乘机而入,引发疾病,并且,宝宝长期吸吮手指,就会出现手指变形,下颌发育不良,牙齿不齐的现象,既影响美观,也影响进食。所以,爸爸妈妈要及时给予关注,不让宝宝因为饥饿等原因“吃手充饥”。

咬指甲

宝宝精神紧张时,就会去咬指甲,这个动作似乎对宝宝有一定的安定情绪的作用,时间久了便会养成习惯。所以,要想让宝宝不去咬指甲,最好的办法就是消除宝宝的紧张因素,进而在分散宝宝注意力时,制止宝宝咬指甲的行为,记住,不要大声呵斥,因为这会更加让宝宝紧张的。

抠鼻孔

抠鼻孔一般是宝宝向大人学习的,所以,爸爸妈妈要先养成好习惯。另外,避免宝宝抠鼻孔,还要注意在洗脸时,把宝宝的鼻涕、鼻痂弄干净。平时为宝宝准备洁净的小手绢,也可以在孩子口袋中放一些手纸巾,让孩子学着自己擦鼻子。

咬衣被

由于衣被上粘有细菌,所以宝宝咬衣被也会使细菌进入身体。宝宝咬衣被一般是由于自慰,爸爸妈妈如果对宝宝缺乏关爱,宝宝就会这样做。所以在让宝宝消除咬衣被的前提是给予宝宝充分的关爱。

宝宝爱干净这一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形成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密切合作,不能间断,时时督促,只有这样,宝宝爱干净的习惯才能很好地养成。

大清早,宝宝被妈妈叫了很多次,还在自己的“小猪窝”里哼哼唧唧不出来。妈妈走过去,小家伙赶紧往被子里钻,紧接着宝宝的卧室又上演了一场清晨穿衣大战……好不容易让宝宝把衣服穿好了,洗脸时,宝宝又磨蹭了半个小时。吃饭的时候,妈妈很生气,没有理宝宝,宝宝一个劲儿地说:“妈妈,我想去动物园看老虎,去游乐场玩碰碰车……”妈妈真是头大了一圈,吃顿早饭,没有理她竟然吃了40分钟!

你的宝宝是不是也是这样磨蹭呢?生气之余千万不要强求宝宝达到和你一样的速度,就算几个宝宝加起来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这不是说宝宝的磨蹭就让她自由发展下去,如果这样的话,宝宝长大后就会把磨蹭当成自然,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在现代社会,这种慢半拍的性格对自己是很不利的学习磨蹭,成绩会受影响;工作磨蹭,没有效率,就会被炒掉,伴随磨蹭而形成的懒散作风,更是让宝宝的以后人生变得“坎坷”起来。

所以,家长一定要改变宝宝的磨蹭,这要从宝宝的磨蹭病因入手解决问题。

肢体运动力不强的宝宝

小家伙的手指灵活能力可不及大人,而这个年龄又是急切学着自理的阶段。她要慢慢地穿衣服,慢慢地收拾自己的东西。为了提高宝宝的动作速度,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一些能够加强宝宝的肢体灵活性的运动可以帮助宝宝提高速度,比如,玩积木、弹珠。而一些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灵敏性。

当然,如果宝宝真的年龄小,以高要求对待宝宝,真是强人所难了。

注意力不集中的宝宝

想要让这个年龄的宝宝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是办不到的,三心二意的本领只有她最能耐——这边还没穿好衣服,就跑到那边搭积木去了!另外,如果宝宝心里想着别的事情,她就会“漫不经心”地做爸爸妈妈要求的事。

所以,提高宝宝注意力,扫除让宝宝分心的事物,宝宝的磨蹭就会得到解决了。

值得注意的是,爸爸妈妈不要对宝宝说其他的小朋友做得有多好,那样会让宝宝产生反抗的意识,从而更加磨蹭了。

没有时间观念的宝宝

“老虎紧追到脚跟,还要回头辨雌雄”是宝宝没有时间观念的典型表现,这种现象在0~3岁的宝宝身上可是十分普遍,她可不管什么迟到、塞车,因为她只存在于此刻,对于未来没什么兴趣,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时间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宝宝掌握时间概念也比较困难。一般来说,宝宝到了四五岁时还不具备时间性概念,他们真正掌握时间概念要在7岁以后。所以对于0~3岁宝宝,爸爸妈妈就不要强人所难了。

不过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感受时间,认识不同的时间,如早上、中午、晚上。你可以用日历、钟表等具体事物表面特征的变化,来让宝宝领悟。比如,告诉宝宝早饭、午饭、晚饭的钟表的指针位置,把吃饭和时间结合,宝宝就体会更深了。

对于宝宝动作慢,爸爸妈妈可以用时间倒数法让宝宝完成任务,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计数的速度。这种方法可以让宝宝加快速度,但是也会养成宝宝“马虎”的习惯,所以,爸爸妈妈要告诉宝宝,完成任务不只是时间短,还包括做得好。

当然,宝宝完成任务爸爸妈妈要给予鼓励。

性格慢的宝宝

不同的孩子神经类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神经类型快,有的孩子慢半拍,不过这样的孩子专注力比较好。当然一些畏缩、害怕、害羞、沉默,不愿意与别人互动的宝宝做事也就会慢一些。

对于这样的宝宝,爸爸妈妈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从根本入手,改变宝宝的性格缺陷,发挥宝宝的性格长处,这样宝宝才会真正地改变磨蹭的习惯。

在性格慢的宝宝中有很多是缺乏信心的,对于这样的宝宝,爸爸妈妈如果平时呵斥过多,那么宝宝就会不敢去做事情,这样,她的速度也就更慢了。所以,家长要注意平时给予宝宝鼓励,采用正话反说的办法,比如说:“妞妞大了1岁,懂事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上床睡觉了。”这样,宝宝因为得到提前的鼓励,自然就会乖乖去做了。

缺乏兴趣

宝宝习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没兴趣的事就不会做得快。如果妈妈对宝宝说,一会儿去游乐场,宝宝可能3分钟就穿好了衣服,还反过来催大人。如果你让宝宝去收拾地上的玩具的话,她可能就慢吞吞地做,任你喊破嗓子,她的动作还是依然如故的慢。

所以,对于宝宝不感兴趣的事情要激发宝宝的兴趣,比如用竞赛的形式,提升宝宝的竞争欲望,那么她就快速地做了。比如,早晨穿衣服,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比赛,当然,大人会“占便宜”,但是为了不打击宝宝的积极性,爸爸妈妈要放慢速度,记住不要让宝宝看出来,否则宝宝就觉得竞赛没有意义了。

家庭氛围慢的宝宝

如果爸爸妈妈都是慢性子,叫宝宝如何快得起来!所以当你平时磨磨蹭蹭时,就不要在偶然间自己需要急于做某事让宝宝快起来了。先改变一下自己,再想着改变宝宝吧。

以上就是一些磨蹭宝宝的特点,只要家长认真教导宝宝,相信宝宝一定不会让爸爸妈妈失望的。另外,为了提高宝宝的速度,爸爸妈妈平时不能让宝宝太过依赖自己,时而让宝宝体验一下磨蹭的后果,这样,宝宝受到磨蹭的打击,磨蹭自然大大减少了。,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