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479  |  更新时间:2012-08-20 16:59:12  |  分类:

儿童教育

第16章

张仲景画像

张仲景(约150—219),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县(今河南省南阳县)人,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医学家。

东汉末年,战事频繁,疫病流行,老百姓死了很多。张仲景家族原有二百多人,十年间死了三分之二,绝大多数是患伤寒而死。张仲景非常同情人民的疾苦,一心研究医学,整理、总结前人的经验和理论,广泛收集民间验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出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16卷。后由晋人王叔和改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

那时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称,《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包括病理、诊断、治疗、用药等方面,提出分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等,称为“八纲”;还有“四诊”,也就是望、闻、问、切,形成一整套辨证原则。还有汗、吐、下、温、清、补、和、消等治疗方案,创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原则,成为后世医学者的准绳。《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多种外感热性病的专书,是中医学的重要经典。

张仲景是有丰富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医生。他提出“寒病热治”和“热病寒治”两大原则。他还能用针灸术、灌肠等办法治病,在那时他就使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急救昏厥。他主张治病要以预防为主,认为只要保养身体,饮食有节,劳逸适当,就可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张仲景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的著作,至今仍是我国中医的宝贵财富。有的药方,因疗效显著,至今仍在使用。他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人们都尊他为“医圣”。

为什么说佛教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末年,西域的佛教国大月氏派使者来汉朝,曾向弟子口授浮屠经。这是佛教思想开始传入我国的正式记录。又过了半个多世纪,到东汉明帝时,汉朝派使臣到大月氏,邀请天竺(今印度)的和尚,用白马驮载佛经和释迦牟尼像,到达洛阳城,朝廷为他们的到来专门修建了一座白马寺,这标志佛教正式传入我国。

佛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成中国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数千卷经卷中,有些经卷本身就是典雅的文学作品,常被历代文人作为文学作品来研读。像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古代著名文学家的诗歌创作,都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和雕塑也与佛教有渊源,佛塔的建造和敦煌等石窟的雕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佛画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中国画从王维的文人画发展到宋元以后的写意画,就是受般若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而中国最早的皈画则是佛经上的释迦牟尼说法图。

佛教的传播对天文、音乐、医药等方面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如制定《大衍历》、测定子午线的天文学家一行,就是公元8世纪的一位高僧;中国唐代音乐吸收了很多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至今还有少量保存于佛教寺庙中;《大藏经》中存有大量医学著作,等等。

佛教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如从两晋到隋唐时期的哲学史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佛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宋明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佛教的华严宗、禅宗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晚清,中国知识界研究佛学成风。像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民主思想启蒙者,也都曾到佛教的部分教理中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对近代知识界起了一定的启发和鼓舞作用。

另外,佛教在中国极盛的时候,如南北朝时,形成了独立的寺院经济,寺院拥有大量的土地财产。对中国的经济也产生了影响。

佛教传入我国后,不仅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民族宗教之一,而且它与儒、道二教一起,成为我国的三大宗教,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