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除了中亚说之外,还有人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这种假说最早是海克尔提出的,海克尔绘图表示现在的各个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他认为,除了非洲的黑猿、大猿和人类亲缘关系相近之外,褐猿和长臂猿的化石和遗骸在南亚发现得很多。并且,最近有人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证明褐猿和人类的关系甚至比非洲的猿类与人类的关系更密切,这又为南亚起源说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当然了,人类的起源究竟是非洲还是亚洲,是中亚还是南亚,我们目前仍然无法确定。看来,我们只能期盼着更为详细和准确的考古资料来给我们一个答案了。
生命起源之谜传统的观点认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但现在一些科学家对这一观点产生了疑问。他们认为原始海洋中的生命物质多是小分子,而且浓度太低,不足以发生有效的反应而生成生命必需的生物大分子。他们还提出,原始海洋中的生命物质必须通过某一方式聚集以后才可能形成生命。
美国著名的生命起源专家弗瑞斯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佐证。他把少量的高岭土放入一个容器中并加入一些核苷酸衍生物的溶液,在室温下放置。每经过一天,他便设法将容器中旧的核苷酸衍生物溶液吸出去,并随即加入新的核苷酸衍生物溶液,如此反复。当他向容器中的高岭土“加入”了14次核苷酸衍生物溶液后,他惊奇地发现核苷酸衍生物在高岭土上逐渐联结了起来,还长成了由50多个核苷酸组成的长链核酸。他同时也发现,如果容器中不加入高岭土,则不可能形成长链的大分子核酸。在这一实验中,弗瑞斯用高岭土模拟原始地球上的矿物质,但是由于吸附作用而富集了核苷酸衍生物分子,在高岭土的表面甚至还可能发生了催化作用。这两点促使核苷酸衍生物分子很容易连结,并且形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的核酸。弗瑞斯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还发现,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在伊利石和石灰羟基石等矿物存在下,可以分别形成高分子的多肽链,这便为蛋白质的生命提供了可能。
弗瑞斯根据自己的实验认为当时原始地球上大量存在的各类矿物质很可能发挥了富集原始海洋中生命小分子的作用。而这些矿物质通过吸附作用将生命小分子吸附在其表面上,这样也使这些小分子很容易发生相互反应,生成极其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弗瑞斯的实验提示了构成生命体的两种最重要的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均很可能是在矿物的表面生成,据此可以认为,生命可能起源于矿物质的表面。如果上述观点成立,恐怕当今科学生命遗传的教科书要重写了。
印度河文明之谜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有过堪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璨昨天。而且与其他古代文明相比,完全是史无前例独占鳌头的。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8世纪哈拉巴遗址的发掘中,在这里发现了大都市遗址。19世纪末,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但他认为这只是个外来物品,因而只写了个简单的报告,此后50年,再也无人注意这个遗址了。不出所料,以包含哈拉巴在内的旁遮普一带为中心,东西达1500千米,南北1600千米的地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也震惊了世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人们发现了位于哈拉巴以南600千米处的马亨佐达摩遗迹,这里出土的物品与哈拉巴出土的相似,人们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巴出土的印章,考古学家开始注意这两个遗址间的广大地区。这些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据考证,遗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然而令人激动的还不仅是它的面积和年代,不久,人们就发现虽然这些遗址属于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并不一样,参差不齐,这是什么原因呢?
对出土的印度印章进行研究的结果令人失望,没有人能释读印章上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经济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而且印章只在马亨佐达摩和哈拉巴有出土,于是专家们推断,马亨佐达摩与哈拉巴都是都市,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处于同一文明的人生活水准不一样,当然这只是这些专家的一些主观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