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2026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00:01  |  分类:

儿童教育

第10章

据科学家调查,啄木鸟的嘴每天要敲打树干500~600次。近年来,有人通过高速摄影测算出,啄木鸟啄树木的冲击速度,是每小时2080千米;当啄木鸟的头部从树上弹回来时,它减速的冲击力大得惊人——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要知道,一辆汽车如果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撞在一堵砖墙上,其力量才不过是10个重力常数。奇怪的是,啄木鸟从来不会因此而发生脑震荡,头颈也不会受到任何损伤。科学家们除了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测算外,还对啄木鸟进行了手术解剖。结果发现,啄木鸟的头部构造与众不同:脑子被细密而松软的骨骼包裹着;在脑子的外脑膜与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这样一来,通过流体传播的震动波,也就得到减弱;头部强而有力的肌肉系统,能起吸震和消震的作用。此后,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啄木鸟的头部和它的“钢凿铁嘴”,是一前一后地做直线运动,从不做侧向运动。

根据啄木鸟的奇特构造和运动方式,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安全帽和防撞盔。这种帽子正好套在人的头上,里层松软而外层坚固,帽子下部又有保护领圈,可以避免因突然而来的旋转运动所造成的脑损伤。经过试验,这种帽子比一般的防护帽要安全得多。动物的防震功能是值得人们探究的。

节肢动物建筑之谜从最低等到最高等的整个动物界,都有形式不同的建筑活动,其中许多动物有着很高的建筑艺术,它们能够利用外部的材料或体内产生的物质,创造出许多奇巧的建筑结构。有些是作为捕食器,而大部分是用来保护动物本身或其幼子。人类已经探索到其中的许多奥秘,从中得到启示,发展了仿生学。人类还在不断探索,相信会不断揭示出其中的奥秘,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本文探讨节肢动物的建筑之谜。

挖掘陷阱的捕食者动物的建筑活动最平常的目的是修建住房,但修建住房并不是它们唯一的建筑活动。有些动物就挖掘陷阱用来捕食。

用陷阱作为捕食动物的工具,在动物世界中并不是常见的捕食方法。动物学家考察探索过动物的这种建筑活动。考察发现:一些设陷阱的捕食者,用非常简单的手段达到它们的目的;而另一些则用令人惊异的精心制作的奇妙装置。蚁狮是一种昆虫的幼虫,它们能在细沙和土中修建漏斗形的陷阱,它们藏在漏斗的底部,只露出它们扁平的头和张开的钳子般的颚。偶然滑入陷阱的蚂蚁很难逃走。

蚁狮食用猎物的方法很别致,它通过上颚中的沟把消化液注入猎物的体内。因为蚂蚁的肌肉和内脏都在几丁质的外骨骼之中,牺牲者的柔软部分在几小时之内完全被溶解,被吸干的蚂蚁只剩下空壳。蚁狮把蚂蚁空壳掷出漏斗,接着头部几次更有力的震摇动作,抛掉堆积在底部的多余的沙土,这样,漏斗又再次准备好,可以捕捉下一个不幸者了。蚁狮的主要捕食对象是蚂蚁,偶尔也捕食迷途的昆虫和小型蜘蛛。动物学家通过观察研究,揭开了蚁狮怎样挖掘陷阱的奥秘。原来蚁狮用圆锥形腹部的顶端迅速地挖进松散的地层,并借助腹部周围向前倾斜的几排短而硬的毛,能在几秒钟就隐入沙中。又由于蚁狮不断地推开压在它头上的沙土,就形成了一个不断加深的漏斗。但对于蚁狮那能溶解蚂蚁肌肉和内脏的神秘的消化液,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其中的奥秘。

圆网蛛家族的住房,是非常华丽的建筑,它是由纯丝制成的。圆网蛛被称为“纺绩突”的东西,是由后腹部的发育不全的腿变态而成的。即将吐丝的蜘蛛可以在各种腺体的分泌物中选择适合特定任务的丝,虽然所有的腺体都分泌丝,而所分泌的丝在韧性和效果方面是不同的。整个吐丝系统非常错综复杂,以致动物学家至今未能对它进行充分的研究。圆网蛛的网是用来捕捉苍蝇和其他飞行昆虫的,圆网蛛大部分时间待在网的中央,网的边缘有一个小的掩护所,掩护所是用编织在一起的树叶加固的。它在夜间或者恶劣的天气里躲在那里。

圆网蛛的触觉敏锐,它依靠丝线的颤动捕获猎物。圆网蛛干这些事情速度快得惊人。因为慢了,较大的昆虫就可能挣脱逃走。圆网蛛像蚁狮一样,也是把消化液注入猎物体内,等所有营养物溶解后再去吸食,不消化的外壳则被扔出网外。不同的蜘蛛织造不同的网。但也有那种像到处漫游的猎人似的捕食蜘蛛,如狼蛛和很小而灵巧的跳蛛。

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水蜘蛛,在水下度过一生,但仍是一种呼吸空气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沟渠和池塘的水里。它的住房是一个充满空气的水下气囊,这个气囊用一个在充气之前就织好的网固定在水生植物或浸在水里的树枝间。蜘蛛并不是唯一能吐丝的动物,很多昆虫也能这样。蜘蛛吐丝线的喷嘴在它身体的后端,昆虫则由口中吐出,而且只有幼虫才有这种唾液喷腺。一般很少有人知道,某些昆虫幼虫用它的丝制作复杂的水下罗网。例如,毛翅目昆虫幼虫就能制作漏斗形的水下罗网,它把这种罗网安置在缓慢的水流中,并固定于水生植物或水里的树枝上。流水冲开漏斗形罗网,并把各种小生物漂送到网里,供藏在网底的幼虫享用。

保护后代的建筑物有些高度发达的昆虫,如小胡蜂和蜜蜂,雌虫用精巧而费工的建筑活动,来保护它们幼虫的生存。由于种间差异非常鲜明,它们的建筑物设计新颖,形式奇特,甚至迷住了观察者。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