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7016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26:45  |  分类:

职场励志

开发潜能

压力下的灵感

乔伊·托雷斯说得好,把人打倒的不是重拳,而是暗拳。在当今社会,打倒我们,阻碍我们激发潜能的是压力。现代人所面对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是压力。

成功人士的一生似乎一帆风顺,但同样会受与压力有关的问题困扰。

事实上,任何人的一生当中都会有压力。

人们说,需要是发明之母;同样道理,压力可以称为潜能之母。压力有时会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极点。压力可以促使人找到更好、更聪明的处事方式。

茱莉·赫尔是一个超越压力而发挥潜能的典型。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十几年前,她突然发现自己失业了。她已离婚,而且没有固定收入。加之,她既未受过正式教育,又没有谋生技能,危机降临到茱莉头上。更可怜的是,在决定试着创业后,她却选错了从商时机,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境遇比以前更悲惨。可是她却没有因此放弃希望。

在凑足旅费,带着两个女儿回到故乡——夏威夷后,有一天,她去市场选购夏威夷罩袍,发现这些服装只有一种尺码,同时花色非常呆板,缺少变化。这些大量的服装是由当地的染织厂制造的,样式千篇一律,做工粗糙,一点也不适合特殊的场合穿着。

茱莉马上意识到这一发现的价值,她决定改良这种产品,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虽然当时她的朋友对她的想法提出了警告,但她充满自信,以仅有的100美元资金开始在家里为别人改缝她设计的衣服。由于她改缝的衣服美观、实用且有特殊的风格,因而立即受到了当地人们的欢迎,茱莉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后来,茱莉的服装卖到了美国本土,公司也不断扩大。

茱莉在压力中产生的灵感不但从危机中拯救了她,而且还促成了她的成功。

茱莉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你也许对她的灵感产生怀疑。事实上,如果一个养尊处优的人,是绝不会想到那一点的,因为他没有压力感,根本不会去积极发挥自己全部的潜能,寻找摆脱困境的办法。而一旦人们调动起自己的潜能,则其力量是令人惊讶的。

梦想的奇迹

潜能的发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心态。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发挥潜能。

世界冠军摩拉里早在少年时,就经常守着电视看奥运竞赛,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梦想,梦想着将来拿得冠军之事。

1984年一个机会出现了。他在他擅长的项目中,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游泳者,但在洛杉矶的奥运会上,却只拿了亚军,想象与梦想并没有实现。

他重新回到现实中、回到游泳池里,又开始意象臆想和实际的训练。这一次目标是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金牌。他的梦想在奥运预选赛时就烟消云散,他竟然被淘汰了。

跟大多数人一样,他变得很沮丧。把这份梦想深埋心中,跑去康乃念律师学校。有三年的时间,他很少游泳。可是心中始终有股烈焰,他无法抑制这份渴望。

离1992年夏季赛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决定再孤注一掷一次。在这项属于年轻人的游泳赛中,他算是高龄,简直就像拿着枪矛戳风车的唐·吉诃德,想赢得百尺蝶式泳赛的想法简直愚不可及。

对他而言,这也是一段悲伤艰难的时刻,因为他的母亲因癌症而离世了。母亲将无法和他一起分享胜利的成果,可是追悼母亲的精神加强了他的决心和意志。

今人惊讶的是,他不仅成为美国代表队成员,还赢得了初赛。

他的纪录比世界纪录慢了一秒多,在竞赛中他势必要创造一个奇迹。

加强想象,增加臆想训练,不停地训练,他在心中仔细规划赛程。不用一分钟,他就能将比赛从头到尾,像透澈水晶般仔细看过一遍。他的速度会占尽优势,他希望他能超越他的竞争者,一路领先。

预先想象了赛程,他就开始游了,而那一天,他真的站在了领奖台上,看着星条旗冉冉上升,美国国歌响起,颈上挂着令人骄傲的金牌。凭着他的积极心态,摩拉里将梦想化为胜利,美梦成真。

雪莉·比维也是一个由于运用积极的心态而发挥潜能的典型。

雪莉21岁时遭遇车祸,她的左腿被轧碎,缝了一百多针才缝合。医生告诉她,她永远不能再走路了。她受伤的左腿痊愈后,比健康的右腿短了许多。

可22岁那年,她却以1980年美国小姐的身份走在伸展台上。

然而在几年后的一个基督教兴奋培灵大会上,她看见自己的右腿“立刻长长了两寸”!她说她是靠“上帝的奇迹”走路的。但是另一个同样的奇迹在于她积极的心态。

雪莉可以坐下来放弃——许多人都会这么做。那么她到底从哪儿得到如此积极而又乐观的心态?在车祸发生前的一个偶发事件直接影响到她对自己生命的看法。

五岁那年,在一间小杂货店内有一个送牛奶的人看见她,并且对她说,她将来会成为美国小姐。雪莉相信他,也正是由这么一个积极的想法,诞生了积极的心态,也诞生了1980年的美国小姐。

对此,安东尼·罗宾告诫我们:话语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带着爱、希望和鼓励的积极话语往往能将一个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然而,带着失望、怨恨的消极话语也能毁灭一个人。因此,我们一定要小心自己的心态。

最优秀和最聪明的

有一位教育学博士曾在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开始时,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一百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因为这三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

从“我可能”到“我能够”

你一定要认为你自己能做到某件事,你才能做好它。

有位女士名叫黛博拉,大家都认为她精力充沛、热爱冒险。她讲了一个关于她对信念转变的故事。

她说:“打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是个胆小鬼,我不敢做任何运动,凡是可能受伤的活动我一概不碰。”

在参加过几次罗宾的研讨会后,她有了一些新的运动经验(潜水、赤足过火和高空跳伞),从而知道自己事实上可以做到一些事,只要有一些耐力即可。虽然她是这么想,可是这些心态还不足以使她形成有力的信念而改变她先前的自我认定,顶多她自认为是个“有勇气高空跳伞的胆小鬼”。

依她的说法,当时转变还没发生,可是她有所不知,事实上转变已经开始。她说其他的人都很羡慕她那些表现,告诉她:“我真希望也能有你那样的胆子,敢尝试这么多的冒险活动。”一开始,她对大家夸奖的话的确很高兴,听多了之后她便不得不质疑起来,是不是以前错估了自己。

“最后”,黛博拉说道,“我开始把痛苦跟胆小鬼的想法连在一块儿。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胆小鬼的信念使我设限,从而我决心不再把自己想成是个胆小鬼。”事情并不是这么说说便完了,事实上,她的内心有很强烈的争战,一方面是她那些朋友对她的看法,一方是她对自己的认定,两方并不相符。后来又有一次要高空跳伞,她把它当成是改变自我认定的机会,要从“我可能”变成“我能够”,而让想冒险的企图从而扩大为敢于冒险的信念。

当飞机升到125万英尺的高空时,黛博拉望着那些没什么跳伞经验的队友,多数人都极力压抑着内心的恐惧,但故意装做兴致很高的样子。

她告诉自己:“他们现在的样子正是过去的我,而此刻我已不属于他们那一群,今天我可要好好地玩一玩。”她运用了她们的恐惧,来强化出她希望变成的新角色,她心里说道:“那就是我过去的反应。”随之,她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刚刚已经历了重大的转变,她不再是个胆小鬼,而是一个敢冒险、有能力、正要去享受人生挑战的女性。

她是第一位跳出飞机的队员,下降时她一路兴奋地高声狂呼,似乎这辈子就从没有过这么多活力和兴奋。她之所以能够跨出自我设限的那一步,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一下子采取了新的自我认定,从而打心底想好好表现,以作为其他跳伞者的好榜样。

后来她对罗宾说:“罗宾,就如你研讨会中所教的一样。如果你要我们打破恐惧和自我设限,而我们自己却不敢迈出那关键的第一步,那么,你所教的那一套对我们是不管用的。自己怎么想就得怎么做才行。”

黛博拉的转变很完全,因为新的心态使她能一步步淡化掉旧有的自我认定,从而作出新的决定,去拓展更大的可能。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新的自我认定马上就取代了旧有的——那个她已不再想要的自我认定。她之所以能够转变为成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最后的杠杆。她自我认定的演变虽然很简单,可是却十分有效。她的新的自我认定,后来不但影响孩子、丈夫,甚至影响到她所涉及的每一样事情,如今已成为一位真正敢于冒险的领导者。

当然,我们永远可以重新来认定自我,就如儿童内心丰富的想象力。前一天他可能是扶弱济贫的蒙面侠佐罗,第二天就可能变成希腊神话里的大力士阿克琉斯,到了今天很可能他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英雄。

人只发挥了十分之一的潜能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发挥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

对于人类所拥有的无限潜能,世界顶尖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讲过这样几段小故事:

一位已被医生确定为残疾的美国人,名叫梅尔龙,靠轮椅代步已12年。他的身体原本很健康,19岁那年,他赴越南打仗,被流弹打伤了背部的下半截,被送回美国医治。经过治疗,他虽然逐渐康复,却没法行走了。

他整天坐轮椅,觉得此生已经完结,有时就借酒消愁。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三个劫匪,动手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喊拼命抵抗,却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突然着火。梅尔龙忘记了自己是残疾,拼命逃走,竟然一口气跑完了一条街。

事后,梅尔龙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跑,及至停下脚步,才发觉自己能够走动。”

现在,梅尔龙已在奥马哈城找到一份职业,他已身体健康,与常人一样走动。

另一个故事是:一位农夫在谷仓前面注视着一辆轻型卡车快速地开过他的土地。他14岁的儿子正开着这辆车。由于年纪还小,他还不够资格考驾驶执照,但是,他对汽车很着迷——似乎已经能够操纵一辆车子,因此农夫就准许他在农场里开这辆客货两用车,但是不准上外面的路。

但是突然间,农夫眼看着汽车翻到水沟里去了,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他看到沟里有水,而他的儿子被压在车子下面,躺在那里,只有头的一部分露出水面。

这位农夫并不很高大,根据报纸上所说,他有170公分高,70千克重。但是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把双手伸到车下。把车子抬了起来,以让另一位跑来援助的工人把那失去知觉的孩子从车子下面拽出来。

当地的医生很快赶来了,给男孩检查一遍,只有一点皮外伤,需要治疗,其他毫无损伤。

这个时候,农夫却开始觉得奇怪了起来,刚才他去抬车子的时候根本没有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抬得动,由于好奇,他就再试一次,结果根本就动不了那辆车子。医生说这是奇迹,他解释说身体机能对紧急状况产生反应时,肾上腺就大量分泌出激素,传到整个身体,产生出额外的能量。这就是他能提出来的唯一解释。

要分泌出那么多肾上腺激素,首先体内得产生那么多腺体。如果自身没有,任何危急都不足以使其分泌出来。由此可见,一个人通常都具有极大的潜在体力。

这一类的事情还告诉我们另一项更重要的事实,农夫在危急情况下产生一种超常的力量,并不仅是肉体反应,它还涉及到心理的精神的力量。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可能要淹死的时候,他的心理反应是要去救儿子,一心只要把压着儿子的卡车抬起来,而再也没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说是精神上的肾上腺引发出潜在的力量。而如果情况需要更大的体力,心理状态就可以产生出更大的力量即潜能(而在平常,那个农夫顶多只能举起相比汽车而言的十分之一的重量)。

这是关于人类巨大的潜能的两个真实例子——狗急能够跳墙,人急能够爆发潜能。

安东尼·罗宾指出,人在绝境或遇险的时候,往往会发挥出不寻常的能力。当人没有退路时,就会产生一股“爆发力”(这个农夫抬起汽车就属于“爆发力”),这种爆发力即潜能。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体力、智能、情绪反应等等。然而,由于各种情境上的限制,平时,人只发挥了其十分之一的潜能。

潜能是人类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说:

普通人只开发了他蕴藏能力的十分之一,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科学家发现,人类贮存在脑内的能力大得惊人,人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要是人类能够发挥一大半的大脑功能,那么,可以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这种描述相当合理,一点也不夸张。

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学校教师认为愚笨而失去了正规学校受教育的机会。可是,他在母亲的帮助下,经过独特的心脑潜能的开发,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完成两千多种发明创造。他在留声机、电灯、电话、有声电影等许多项目上进行了开创性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质量。这是人的潜能得到较好开发的一个典型。

只要你抱着积极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你只会叹息命运不公,并且越消极越无能!

鸡群里的小鹰

每一个人都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做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一定会使我们自己大吃一惊。”

你有没有听过一只鹰自以为是鸡的寓言?

寓言说:一天,一个喜欢冒险的男孩爬到父亲养鸡场附近的一座山上去,发现了一个鹰巢。

他从巢里拿了一只鹰蛋,带回养鸡场,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一只母鸡来孵。孵出来的小鸡群里有了一个小鹰。小鹰和小鸡一起长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鸡之外还会是什么。起初它很满足,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

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它心里就有一种奇特不安的感觉。它不时在想:“我一定不只是一只鸡!”只是它一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直到有一天,一只了不起的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小鹰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强大力量,感觉胸膛的心脏正猛烈地跳着,它抬头看着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出现在心中:“养鸡场不是我待的地方。我要飞上蓝天,栖息在山岩之上。”

它从来没有飞过,但是它的内心里有着与身俱来的力量和天性。它展开了双翅,飞到一座矮山顶上。极为兴奋之下,它再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了蓝天,到了高山的顶峰,它发现了伟大的自己。

当然会有人说:“那不过是个很好的寓言而已。我既非鸡,也非鹰。我只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平凡的人。因此,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业来。”

或许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够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业来,这是实情,而且这是严重的事实,那就是你只把自己钉在你自我期望的窄小范围以内。

向自己挑战

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

胜利者天生是倾向行动的人。他们将自己视为世界舞台的演员,而非被动地被他人行动牵制的受害者。

即使失败了,胜利者也宁愿选择一种有声有色的方式失败。如果无法避免失败,就轰轰烈烈大干一场。那是成功者的处世方法。

在196*年,现代运动史上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那是,诺马士预测他的球队——美国足球联盟的纽约喷射机队,在第三届超级杯足球赛中,会打败国家足球联盟的巴尔的摩小马队。

当时如此的预测似乎全然不按章法而行,原因是:

首先小马队被专家预计会赢19分,因为前两届超级杯,也都是巴尔的摩代表队,轻取纽约喷射机的球队。

但最让人对诺马士的预测感到震惊的是,当时根本没有球员会在赛前谈论此事。当喷射机队获胜利,人们除了感觉惊讶之外,还为他松了口气——因为全国的人都准备把诺马士痛揍一顿,他竟敢如此信口雌黄。如果喷射机队输了,他即使不搬到西伯利亚那么远的地方,也得暂避至南美洲。

自此,情势大变,诺马士创造了一个新趋势。

同样,拳王阿里也曾用这种方法——向自己挑战,激励自己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数年之前。在拳王阿里与弗来奇尔对阵之前,他像诺马士那样宣称自己将获得胜利。同样的,这种夸张的预测似乎不按牌理出牌。在他早期的拳击生涯中,阿里就常预测对手的实力,但那时他是与实力远不如他的人竞赛。现在,阿里是离开圈内多年后再战,而弗来奇尔则是常胜将军。阿里居然仍夸口自己会胜利。他也不只说一次便罢,还重复无数次。

这回,他的预测错了,阿里输了。最后一战他辛苦应战,但失败了。

在这之后不久,阿里被邀请上美国一家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在他被介绍给观众之前,有人怀疑他上台时观众会有所反应。他曾信誓旦旦地说他一定会赢,结果他输了,那确实令人无地自容。

可是当阿里出现时,他受到在场观众真诚地起立致意,热烈鼓掌喝彩。

他并不被认为是个愚弄自己的人,相反地,被认为是一名勇于以自己的名誉作赌注的勇士,虽然比赛结果并未如他所言,但比起他甘冒大险的勇气,胜负真如鸿毛一般,不值一提。

当然,在诺马士和阿里的时代之后,那种运动员在赛前夸张的预测,已全然没有价值,因为它确实毫无意义。但是,如果你有胆量说你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将因此而尊敬你,即使事后虽然证明你没做到。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