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十月革命”诞生地
城市名片
国别:俄罗斯
位置: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
地位:俄罗斯第二大城市
年代:1703年建造
名城掠影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文化和历史名城,以建筑的精美闻名于世,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大帝夏宫、斯莫尔尼宫、冬宫、喀山大教堂、圣伊萨克大教堂等建筑高雅华贵、多姿多彩。闻名遐迩的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皇宫广场。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后,这座昔日沙皇的宫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征。1922年它成为与之相邻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另外,普希金、莱蒙托夫等许多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
圣彼得堡与欧洲其他城市最大差别在于,所有欧洲首都名称均为一个字 ,并且仅拥有一个含义;然而圣彼得堡的名称却来自于三个不同的起源:“圣”—— 源自于拉丁文,意味“神圣的”,“彼得”——耶稣的弟子圣徒之名,在希腊语上解释为“石头”,“堡”——在德语或者荷兰语中称为“城市”;如此一来,圣彼得堡的名称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互相吻合,并且同时说明,这个年轻的城市蕴含着不凡的文化背景来源。它不但沿袭了德国及荷兰的文化传统(荷兰语与德语同属日耳曼语系),并且城市的象征意义和以圣徒彼得为守护神的古罗马紧紧相关。有趣的是,甚至圣彼得堡市徽——一个左右交叉的海锚,也类似罗马梵蒂冈的徽章。
1914年前称圣彼得堡(Sankt Pitersburkh,Sankt Peterburg),1914—1924年称彼得格勒(Petrograd),1924—1991年名列宁格勒(Leningrad),1991年复称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在圣彼得堡市内有世界第三大教堂—圣埃萨大教堂又称伊萨基辅大教堂,这教堂始建于1858年,历时40年之久才竣工,内部以墨绿色大理石装饰,天花板上的壁画是用14种不同宝石镶成,祭坛前之圣像全部用镀金镶成,是著名的观光胜地。
彼得宫坐落于市郊西面的芬兰湾南岸,占地八百公顷,是沙皇的夏宫,在富丽豪华的花园中,有各种布局巧妙的喷泉和金像,有的喷泉还会戏弄人,若不慎踏中机关,水柱便由四面八方喷来,其乐无穷。彼得宫更被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
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亦是位于圣彼得堡,这也是以往的沙皇冬宫,现为俄罗斯国立博物馆的一部分,内藏有世界珍贵的名画和雕塑,如著名的达芬奇、毕加索、凡高等名家的油画。名贵钟表器皿达二百七十万件,集世界各地之大成。此外,市内之名胜如尼华河、皇宫大广场等也是值得一游。
圣彼得堡还是世界上少数具有白夜(不夜城)的城市,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几乎没有黑天,入夜时漫步在静静的涅瓦河畔,遥望着蔚蓝天空的北极光,感觉犹如在梦幻中一般。 在观光之余,游客也可浏览一下纳夫斯基大街,这里有很多售卖充满民族特色商品的店,游客在此一定可以买到所喜爱的纪念品,满载而归。
名城故事
1703年,当彼得大帝作出要在涅瓦河河口建一座城市的决定时,人们都惊呆了。
在波罗的海附近荒凉的沼泽地带建一座城市,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人们更难以想象这样一座城市会长期存在下去。然而,3个世纪过去了,作为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象征圣彼得堡却依然存在。它的长期存在证明,当时被视为疯狂的这一沙皇构想是有道理的。
彼得大帝要在那里建一个要塞,以巩固他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战果,对付桀骜不驯的瑞典人和防止瑞典人从海上发起进攻。他要使这个建于荒凉地带的要塞今后成为他的国家的首都。
彼得大帝亲自领导艰巨的城市修建工作。波罗的海附近是沼泽地,那里没有能提供木材的森林,也没有能提供石料的采石场,所需要的木材和石料都必须从远处运来。在这之前,首先必须把沼泽里的水排干。
彼得大帝从国外请来建筑专家,让这些专家把知识传授给俄罗斯人。庞大的施工队伍是由农奴和士兵组成的。这项工作与其说是一项正常的建筑工作,还不如说是一种苦役。许多人死于这种苦役,逃跑的人也很多,当局便不断从农奴及民众中抓来新的劳动力填补施工队伍。
起初,工程以木材和土方为主要建筑材料,但渐渐地,石料成了主角。从1710年开始,被强迫迁入该城的居民每个人必须提供100块石头,其他每个进城的人也必须带入一些石头。按照彼得大帝起初的计划,它必须取代阿尔汉格尔斯克成为整个俄罗斯面向欧洲的商业中心,彼得大帝的雄心是促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国家。
修建了圣彼得堡以后,还必须充实这座城市的人口。沙皇颁布了一系列敕令,规定莫斯科的某些社会阶层或行业的人(如军人与商人等)必须移居圣彼得堡。这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移居,因为圣彼得堡草创不久,经常受到火灾和洪灾两大灾害的威胁。
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时,他的这个首都一度处于危险之中。许多人主张返回莫斯科,彼得大帝的遗孀叶卡捷琳娜一世顶住了这一压力,但她的继任者——年轻的彼得二世却让步了,他到前首都莫斯科接受加冕并住在了莫斯科。在以后的时间里,圣彼得堡萧条了。但是,1732年,女王安娜回到了圣彼得堡。在她统治时期,东西两个首都一直保持着一种平衡。
1762年上台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结束了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间摇摆的历史,圣彼得堡终于成了帝国的唯一首都。女王着手规划整个圣彼得堡的格局,按照自己的更为传统的艺术风格策划修建了一些建筑物。彼得大帝根据荷兰人的启发已经使圣彼得堡具有了意大利城市的风格,他的女儿伊丽莎白的努力则进一步使这座城市成为俄罗斯的“北方威尼斯”。而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圣彼得堡更具有了新古典主义的色彩,成为欧洲最豪华的城市之一。在她执政的34年里,她只4次到过莫斯科,并且每次在莫斯科住的时间都比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