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巴尔干半岛的“漩涡”
城市名片
国别: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位置:萨瓦河支流博斯纳河上游附近
地位:首府
年代:建于1263年
名城掠影
世界知名的萨拉热窝古城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在保留下来的古城主要是从15世纪开始修建的,分为新城和老城两部分。
老城区建于1465年,城中心是座方石铺地的古老广场,面积有数千平方米左右。广场中间有座东方式的古铜亭。一条条用鹅卵石铺成又窄又短的街道由广场通向四面八方,街道两侧建有伊斯兰式的手工作坊和商店。店内有各种各样的铜制器皿、金银首饰和革制品。老城区还有东方式的餐馆、咖啡馆及清真寺、古老的钟楼等建筑。
新城区主要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建成的。这里有高大的欧洲式建筑,漂亮的街道,优美的街心公园和繁华的商业区。
萨拉热窝的著名建筑还有胡斯雷斯贝格清真寺,波斯尼亚青年博物馆,也都反映了这座不屈城市的光辉历史。
“萨拉热”一词的意思是“苏丹总督的宫殿”。1465年,苏丹的使者先建造了自己的官邸,然后修建了一座清真寺、一个公共浴池、一座桥梁、一项水利工程、一家客店和一个贸易区,这些都成为以后城市的中心。一个世纪后,一位行政官在这座城市又建造了图书馆、室内市场、宗教学校、寺院以及一个供穷苦市民和游人免费进餐的公共食堂。16世纪的萨拉热窝达到空前繁荣,穆斯林、犹太人、东正教徒和信奉天主教的斯拉夫人共同生活在这里。1878年,奥匈帝国占领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成为奥匈帝国波斯尼亚首府。新统治者匆忙建造起政府大楼、军事营房、法院、监狱及商业街道,还修建了铁路,引进了电灯和电车,增设了剧院、博物馆、公园和旅馆,并在米利亚河上架起几座桥梁,其中一座名为“拉丁桥”。这一时期,萨拉热窝由老城向宽阔的平原地带发展,沿河流形成漏斗形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萨拉热窝检阅军事演习后回城途中,在拉丁桥上被塞尔维亚爱国者、中学生普林西普开枪击毙,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奥匈帝国派出军队惩罚塞尔维亚,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为纪念刺死斐迪南的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拉丁桥后改名为普林西普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军民在萨拉热窝同德国法西斯军队展开激战。为缅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萨拉热窝而牺牲的烈士们,在市内建有一座烈士纪念碑和英雄瓦尔特的半身塑像。
在战后的40多年里,萨拉热窝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口从8万增加到38万,成群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公寓相继建成。在高楼大厦之间的空地上,有儿童乐园和街头公园。城市的规模扩大,从山谷向山上发展。
萨拉热窝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天主教和东正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德国人和斯拉夫人、俄国人和西方人在这一带曾展开过殊死的搏斗。多年的战争使这座城市闻名于世。
名城故事
众所周知,萨拉热窝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息息相关。20世纪,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日趋强大起来,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运动的发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极为不安。因此,奥匈帝国加紧进行以摧毁塞尔维亚为目标的战争准备。当时,在塞尔维亚国内已出现反奥宣传活动和爱国团体。1908年成立了“国防会”,1911年成立了“黑手会”(又称“不统一毋宁死”)。这两个组织受到欧洲以巴古宁、克鲁泡特金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
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帝国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间选定在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1386年 6月28日)。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热窝巡视。
奥匈帝国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黑手会”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拟订了行刺斐迪南的计划。
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亚”组织便在斐迪南夫妇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进入萨拉热窝城。一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的街道,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两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能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但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斐迪南并没有在意这次爆炸事件,让车队继续前行。
车队是去医院,但司机偏偏转错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普。刺杀的机会来了。普林西普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这一瞬间,刚好赶到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萨拉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挥手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一个趔趄。这时,普林西普的枪声响了,斐迪南夫妇当即死亡。普林西普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
斐迪南遇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和鼓舞下,积极准备发动侵略塞尔维亚的战争。同年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令48小时答复。最后通牒指责塞尔维亚政府违反它对奥匈帝国的承诺,纵容反奥运动,甚至纵容恐怖行为。但是,塞尔维亚为了避免战争,尽量克制忍让,除了不同意奥匈帝国政府派人干涉塞尔维亚内政之外,其余各项均表示接受。可是,奥匈帝国政府不顾一切地按照预定计划,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德国、法国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