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774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40:34  |  分类:

儿童教育

最丰富完整的古人类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档案扫描

【中文名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英文名称】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所属国家】中国

【起源年代】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前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

走近遗址

周口店处于山区和平原接壤部位,附近山地大多是很厚的石灰岩,在水力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和裂隙,是古人类生活的理想场所。

出土文物证明,此处在大约距今70~20万年前的时期内居住着北京猿人。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和推算,“北京人”头部特征比较原始,但已经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男性身高约156厘米,女性身高约144厘米,平均脑容量为1088毫升(现代人脑容量为1400毫升),食物主要来源于采集和狩猎。“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石器是这一文化的主要代表。“北京人”创造了三种不同的石器制作方法,主要用砸击法,生产出长20~30毫米的小石片。石器分为两大类,一类包括锤击石锤、砸击石锤和石钻,另一类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石锥和球形器。

位于周口店西面的龙骨山北部的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有迄今最早的人类用火遗迹。这是一个东西长约140米的天然大山洞,中部最宽处约20米,俗称猿人洞,1929年后,叫第一地点。这里包括5个灰烬层,两处保存完好的灰堆遗迹,烧骨则见于有人类活动的各层。此外,还发现烧过的朴树子、烧石和烧土块,甚至个别石器有烤灼的痕迹。这里的用火遗迹,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并且表明“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以草本植物、树枝和鲜骨作为主要燃料。作为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北京人”能利用火捕猎大型动物。

“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遗址纵深

1918年2月的一天,在我国担任矿政顾问的瑞典著名地质学家安特生听说周口店附近一个叫龙骨山的地方有“龙骨”和石灰岩洞穴,作为一名爱好广泛的业余探险家,他只身前往龙骨山,对一小块遭到破坏的含化石的堆积物进行了小规模发掘,找到两个种的啮齿类和一个种的食肉类化石。

1921年,安特生、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对另一地点做了小规模的调查和试掘,找到一批化石标本。1926年,他们整理标本时,识别出一颗明确的人牙,引起中外学者对周口店的关注。

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代表中方,北京协和医院代表外方,共同签署了系统发掘周口店的协议,经费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系统而大规模的发掘在周口店很快就展开了。

1929年12月2日下午4点多钟,考古工作正在一个洞穴中紧张地进行着。天色越来越暗,大家点起蜡烛继续干。忽然有人惊叫:“人头!”话音刚落,大家就欣喜地围拢过去,看着他们一直要找的东西。主持发掘的裴文中先生考虑良久,决定当天晚上亲手把它取出来。这是发现“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此后,发掘工作成果丰硕,先后发现了用火证据、大量的石器和动物及相当完整的5个北京人头盖骨。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周口店,发掘工作被迫终止,已发掘出的6个头盖骨保存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底层的保险柜内。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中美双方计划将其转运美国,以防落入日本手中。途中头盖骨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新中国建立后,于1953年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附近建成了对公众开放的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并对周口店遗址进行了发掘。20世纪60年代末,在这里又发现了距今10万年的“新洞人”遗址,为研究人类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横向关联——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距今约250万年~1万年前,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一般采用三分法将旧石器时代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对应人类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这一时期的石器主要用石叶击打而成,有端刮器、雕刻器等;骨角器也很发达,出现了鱼叉、骨针、标枪等新工具;还出现了装饰品和绘画、雕塑等艺术品。这一时期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但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发展很不平衡,各地区的差异较大。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