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2171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40:34  |  分类:

儿童教育

沙漠中的“新娘”——帕尔米拉古城遗址

档案扫描

【中文名称】帕尔米拉古城遗址

【英文名称】Ancient City of Palmyra

【所属国家】叙利亚

【起源年代】公元前19世纪

【地理位置】叙利亚大马士革东北约215千米

走近遗址

帕尔米拉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塔德莫尔”,因其神秘而又华丽的风格,也有人称其为“沙漠中的新娘”。

帕尔米拉古城位于大马士革东北约215千米的一个绿洲之上。在两河流域出土的公元前19世纪的泥板书中,就有关于帕尔米拉城的记载,可见其历史之悠久。公元前1世纪,古城成为联系波斯湾和东西方各国的贸易中心,并将这种繁荣延续了300年之久。古城遗址现残存凯旋门、廊柱、贝勒神庙、王宫和各种雕像等。

由于帕尔米拉古城地处几种文化的交汇处,其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艺术和建筑既有古希腊、古罗马的恢宏大气,又有叙利亚的传统、波斯文化的神秘与华丽。

雄伟的凯旋门是帕尔米拉大街的起点。公元2世纪,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修建了这条全长1600米、方石铺面的街道。与石道并行的是横贯城池的天廊水道。这种水道建筑奇丽,气势宏大,一根根间隔10米的浮雕石柱,横托起沉重的青石水槽,槽下柱顶处嵌着华灯油座,石槽横悬在10米高空。现在青石水槽已经不复存在,只有750根石柱齐刷刷地站在废墟之上。

古罗马时期最为著名的建筑——角斗场位于城中曲道圆廊处。角斗场虽然无法和罗马角斗场相提并论,但也非常恢弘。角斗场的边上有宫殿残墙,当年的雕梁画栋,已不复存在。

雄伟的贝勒神庙耸立在古城南部。神庙建于公元32年,神庙的3个殿堂呈U状分布,中间围成一个广场,四周环绕着15米高的圆形石柱,正面有扶墙柱。U形底部的主殿是整个神庙的制高点,前面设有祭祀的神坛和施洗盆。主殿四周有柱廊环绕,是典型的希腊式风格。连接着神殿和柱廊的石灰石柱梁上装饰有大量浮雕。主殿内左右各有一个祈祷室,左边的一个饰有黄道十二宫的图案,右边则是明显的几何式花纹。

和大多数遗址一样,帕尔米拉古城也有庞大的地下墓室。墓室的地面部分为塔形,走过分成几段的阶梯就可进入墓室内部。地下墓室可容纳200多人。这座地下墓室已在大马士革博物馆内重建,古代墓室内摆设的死者半身塑像目前陈列在世界几个博物馆内。

遗址纵深

古城在公元273年被毁之后,淹没了1000多年,直到18世纪才被世人重新发现。同古城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一个女人短暂而辉煌的人生故事。

据史书记载,罗马皇帝瓦列里安于公元260年在与波斯人的交战中被俘。帕尔米拉的统治者奥登纳图斯趁机摆脱了罗马的统治,建立了帕尔米拉王国,并斥巨资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宫殿。但是好景不长,奥登纳图斯在无意中得罪了他的侄子麦尼奥,并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奥登纳图斯死后,他美丽的妻子扎努比亚王后成为帕尔米拉第二任国王。传说,扎努比亚是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的后裔。她不但遗传了埃及艳后的美丽,也继承了埃及艳后的智慧。扎努比亚精通希腊文、埃及文和叙利亚文,对拉丁文字也知晓一二;她著书立说,自编了一套东方历史概况以方便使用;她还在博学之士郎吉努斯的指导下,自由地比较荷马和柏拉图彼此不同的美。

据说,扎努比亚女王非常讨厌坐在带篷子的豪华车中,而愿意骑马代步,可见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武的气魄。

公元3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多事之秋,史称“三世纪危机”。 扎努比亚女王趁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之际,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扎努比亚挥戈西进,罗马帝国的一些行省纷纷倒戈。很快,整个叙利亚都在帕尔米拉王国的统治之下了。女王的势力甚至一度扩展到北至小亚细亚、南达埃及的广大地域。阿拉伯、亚美尼亚、波斯等邻近的国家都害怕与其为敌,表示希望与帕尔米拉结为盟国。其气势咄咄逼人,俨然是中东霸主。

就在扎努比亚女王东征西讨之际,奥勒良登上了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农民出身的奥勒良无法容忍扎努比亚逐渐膨胀的野心,于272年开始大举征讨帕尔米拉王国。他率领军队只用了两次交锋,就把扎努比亚逼到了帕尔米拉的围城之中。奥勒良一面令军队围而不攻,一面派出部队去收复埃及境内诸省。

扎努比亚女王在经历了一年之久的围城之后,不得不弃城逃走。她骑上驼队中跑得最快骆驼,逃到了幼发拉底河边上。奥勒良派出的轻骑兵很快追上了她。罗马士兵用黄金做成的锁链将女王带回了罗马,并将其关在狱中。

奥勒良下令焚烧了奥登纳图斯建起来的宫殿。富丽堂皇的城市,随即化为沙漠上的一片废墟,而美丽的扎努比亚女王也屈辱地死在了罗马人的监狱之中。一个美丽的女人和一座美丽的城市就这样渐渐淡出了历史。

横向关联——三世纪危机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危机四伏。一方面,皇帝的宫廷、官僚体系、军队都已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为了维持这套膨胀中的机构,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征收各种赋税。另一方面,由于帝国无力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奴隶来源相对减少,价格也不断提高。而家生奴隶的培养、教育耗费较大,比高价买来的奴隶更不合算。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奴隶劳动已经越来越无利可图,奴隶主对政府越来越不满。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奴隶制度走到了穷途末路。罗马帝国也因此爆发了全面危机。在经济方面,农业萎缩,手工业衰落,商业萧条,财源枯竭。在政治方面,内战连绵,帝国政府全面瘫痪。史学家将罗马帝国这一时期的全面危机称为“三世纪危机”。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