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613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40:34  |  分类:

儿童教育

史前圣地——哈尔?萨夫列尼地宫

档案扫描

【中文名称】哈尔?萨夫列尼地宫

【英文名称】Hal Saflieni Hypogeum

【所属国家】马耳他

【起源年代】公元前3200年

【地理位置】马耳他帕奥拉市中心附近

走近遗址

哈尔?萨夫列尼地宫约建于公元前3200年到前2900年间,是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有“史前圣地”之称。作为马耳他最著名的古迹之一,这座地宫还是欧洲建筑史上最早的石室建筑。据称,古时进入地宫需要穿过地上的一座庙宇,如今庙宇只剩下几块大石头,现代的人们通过一个螺旋形楼梯进入地宫。

这座橄榄形的、拱形圆顶的地宫是在地下12米深的坚固岩石中开凿而成的,结构和地上的巨石庙宇类似,一共分为三层,由厅堂和走廊组成。整座地宫共有38间石室,面积达500平方米,其中有20间的顶部雕出了房梁、门楣以及其他地上建筑物所具有的特征。据考古研究,当时的人们是以燧石和黑岩等坚硬的岩石作为工具来开凿这座迷宫的,并用鹿角在白色灰岩上钻孔,工程十分艰巨。

地宫石室的作用各有不同,有储粮、储水、殉葬、神谕室等。神谕室里有一堵墙壁削去一块,后面是状似壁龛、仅容一人的石窟。如果以男低音对着壁龛讲话,声音可以传遍整个石室,并且完全没有失真。原来,在这间石室靠近顶处,沿四周墙壁凿了一道脊壁,声音就是沿着这条脊壁向四处传播的。此外,最底层还有一排小厅,只有通过几个不规则排列的台阶才能进入这些小厅,建这种台阶似乎是为了拦阻不速之客。

地宫的洞顶和洞壁都装饰有螺旋形、曲形和圆形的图案,淡褐色花纹相连不绝。在一面墙上看到有用木炭画的人手轮廓和一头公牛。在另一处洞穴内发掘出两个赤土陶器塑像,其中一个是“睡觉的胖女人”,她在马耳他被崇拜为多育子女的大地之母。

遗址纵深

哈尔?萨夫列尼地宫是在被人发现的几年之后才公之于众的,和其他遗址一样,它的发现也极为偶然。据说,是当地一户居民在挖地基准备盖房时,无意中在地下发现的。因为这家的房主早就听说过马耳他岛上有古代地下建筑,就十分担心自己房基地下这座巨大的洞穴被官方知道后,会不让他在此地盖房子,于是他决定把这个惊人的消息隐瞒起来。以致过了很多年后,人们才知道这家房主的地下隐藏着极其重大的秘密。

1902年,考古学家开始对哈尔?萨夫列尼地宫进行清理,获得了关于史前文化的大量珍贵资料。由于发现了具有回音共振效果的神谕室,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地宫是在宗教方面有特殊用途的建筑。从出土的大地之母的塑像来看,地宫可能是个崇拜地母的地方。因此,他们的祭司必定是男性,这也很好地解释了神谕室专为男性声音设计的音响效果(女性的声音音调较高,在神谕室里没有加强作用)。

令人惊奇的是,1902年地宫被发现时,人们在一个宽度不足20米的小室里,还发现了7000个人体遗骸。骸骨并非一具具完整的骷髅,说明这是以一种移葬方法集中到室内的。所谓移葬就是初次土葬后若干年,待尸体腐烂,成了骷髅,将遗骨殖移到别处重新埋葬。如此说来,这座地宫不仅是供人们礼拜的地方,也是供死者安息之处。这种埋葬方式,在原始民族中很普遍。

此外,和这个地下结构一起被挖掘出来的还有大型的传动索,它可能是修建地宫时,用来传输巨石和珊瑚石灰石的。也许,地宫的设计者和修建者都没想到,这座曾被构想为避难所的地宫后来却成了大墓地。

横向关联——新石器时代

在考古学上,把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中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称为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8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这个时期有3个重要特征,一是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二是发明了陶器;三是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

世界各地这一时代的发展并不相同,所以,并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在1万多年以前就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痕迹,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有的地方则是先产生农业,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没有陶器,被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