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 第九章 沉住气,揣着明白有时也要装糊涂
第九章 沉住气,揣着明白有时也要装糊涂
作者:谢国计   |  字数:13333  |  更新时间:2015-02-27 17:07:08  |  分类:

社科心理

我们常常说一个人要明明白白地过日子,所谓明明白白就是要认识生活,要看透生活的真相,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计较得太过清楚,反而要适当装一下糊涂,重要的是自己心里清楚就行了,把事情说得太明白,把事情计较得太过清楚并非总是好事。因为一个人如果表现的越是精明,越是计较,那么麻烦很可能越容易找上门。其实,糊涂一些没什么不好,而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是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

学会糊涂才能领悟聪明

有关糊涂人和聪明人,我们常常习惯于从外在的表现来直观地进行评价,比如看到那些稀里糊涂、老实巴交、常常吃亏的人,我们自然会认定他们有些糊涂,至少不够聪明。而看到那些精明能干、点子很多的人,又会认为他们很聪明。可事实上聪明人和糊涂蛋并非只是表面上的区别,我们常常难以从外在表现上清楚地辨识出来。

比如在炒股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在高价的时候买进股票,很多人都认为他很傻,这不明摆着被人坑吗,可是这样的“傻子”却往往能够挣到一笔钱,为什么?因为当他高价买入时,有很多跟随者会跟进,然后他就能够以更高的价格脱手。这种情况其实和有些经销商和供货商的经营策略一样,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不懂得经营,明显吃了亏还要去冒险,殊不知这是一种博傻游戏,也就是说当你认为他是傻子时,他坚信会有更傻的人存在,他能够将吃的亏转移到更傻的人身上。这种情况在博弈中被称作博傻理论,精通博傻理论的人看上去糊涂愚昧,但其实聪明过人。

我们常常讲一个成语:大智若愚,意思就是说,大智大慧的人通常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愚钝不堪的,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呆呆傻傻,不够灵活,甚至总是表现得很糊涂很愚钝,但事实上却懂得明哲保身,懂得隐藏实力,懂得精准地把握人生。糊涂只是一种表象,一种掩饰,是掩饰聪明的一个幌子,糊涂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别人所不具备的大智慧。

莎士比亚说过:“愚笨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很聪明,而聪明的人却一直觉得自己很笨。”很多人都喜欢在人前卖弄才学,喜欢直接在别人面前展露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不时耍一点小聪明,可这样的人最后往往要吃亏,他们千算万算最终很容易把自己算计进去。而有的人表现得很糊涂很糟糕,让人误以为是个笨蛋,但是他们的心里和明镜一样透彻,对于事物的理解和把握比谁都要精准,表面上吃了不少亏,却能够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如果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一些,那么就要懂得装糊涂,要懂得揣着明白装糊涂,糊涂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只有掌握糊涂的处事方法,才能够真正领悟到聪明,才能够真正成为聪明的人。

比如,近来有很多学者认为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人应该是鲁肃,尽管表面上看,有很多人都很聪明,智慧过人,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完美,只有看上去非常鲁钝的鲁肃成为了糊涂的聪明人。一般来说那些聪明人都太过明显,诸葛亮智而近妖,曹孟德智而奸诈,司马懿智而阴险,周公瑾智而自负,只有东吴的鲁肃伪装的最好——智而忠厚。

正因为如此,鲁肃是三国中非常懂得隐藏自己的一个高手,很多人甚至都不会将这个糊涂忠厚的人当成一个高手来对待,因为觉得没必要,可事实上他才是最可怕的对手。虽然他没有做出什么特别明显的大事,没有什么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智慧,但他却是整个东吴的顶梁柱,其智其才都不在周瑜之下。

而从做人的原则来说,鲁肃也算是最成功的了,比如说曹操太过霸气,结果成为了人人恨之入骨的奸雄;诸葛亮太聪明能干,导致为李严所嫉,而且手下人的能力受到限制;司马懿能力太出众,所以侍奉三主也未能取得信任,大家都处处防着他;周瑜自负才智过人,因此最后被别人活活气死。在这些绝世的高人当中,事实上只有鲁肃的政治生涯最安全最顺畅,每个人都在说他的好话,周瑜死前力荐他当都督,其实就是对其能力最好的证明。

这是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时代,每个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常常会迫不及待地表现自我,想要迫不及待地在人前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自我感觉聪明的人总是处处显露自己的才学、才智。这种表现欲望和表现方式其实和生活环境,尤其是竞争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可是一个过于表现自己的人很可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真正的聪明人就应该像鲁肃一样,要懂得隐藏自己,甘于碌碌无为,敢于糊涂处事,而实际上对世间的大小事务都能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把握。

曾国藩也是一个装糊涂的明白人和聪明人,当年他的湘军是整个大清朝中战斗能力最强的武装力量,可是在对抗太平军的时候,曾国藩常常要求士兵打一些小败仗,允许士兵表现出消极的斗志。很多人都很不理解,一般人都是追求胜利,而曾国藩为什么要让士兵吃败仗,而且故意表现得很懦弱呢?大家都认为曾国藩很糊涂。可是曾国藩却认为湘军表现太过强势,完全抢了八旗军的风头,那么势必会成为朝廷的眼中钉,如果表现得糟糕一些,反而会让清政府放下戒备,而且也能够迷惑太平军,这时大家才知道曾国藩的确智慧过人、考虑周全。

每个人都想成为真正聪明的人,都想着成为最后的成功者,因此在面对生活的时候,要做到有能力而不轻易释放,才智过人则要表现愚钝,而且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沉住气,不要轻易去表现,不去卖弄,不要痴迷于外在形式上的出风头,而是深深隐藏自己的实力,而且还装糊涂、假装无知,假装无能,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才智。只有通过稀里糊涂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表现出一个人的聪明,只有通过糊涂的表现形式,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掌控力和理解力。

做人要精明,但不能耍小聪明

西方有这样的一则寓言:在太平洋的荒岛上住着一群非常奇特的三眼人,所谓三眼人,顾名思义,他们长着三只眼睛。有个人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就开始琢磨着利用这些三眼人赚一笔钱,他认为如果自己能够抓住一只三眼怪兽,然后将其放到世界各地去巡回展览和表演,那么自己必定会财源滚滚。

想到这里,他就着手登岛去找三眼人,并且特意打造了一个坚固无比的铁笼子。可是当他登上荒岛的时候,就被一群三眼人给抓住了,很显然,这些怪人都没有见过两只眼睛的人,于是都觉得好奇。大家认为将这个两只眼的家伙抓起来,然后关起来供伙伴观赏,一定可以挣一笔钱。结果三眼人将这个人装到他制定好的铁笼子里,然后带着他到荒岛各个部落进行展览。

其实,在这个简短的故事当中,登岛的人自以为很聪明,自以为可以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发一笔横财,却不知道正是由于小聪明,导致他最终受困,并沦为了别人的笼中之物,可以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虽然只是一则寓言故事,但是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实际上数不胜数,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很聪明,自认为耍了一点小手段就可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殊不知小聪明往往是让自己落入陷阱的元凶。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阴险毒辣,喜欢耍小聪明,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落得草席裹尸的悲惨下场。杨修也很聪明,而且有些自以为是,结果这些小聪明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事实上,小聪明是一种期望自我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种极端表现,体现了过分地追求自身利益和自我感受的不健康心态,对个人的表现而言,一时的自以为是常常会将自己拖入陷阱之中,而对他人来说,耍小聪明的心态往往会给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印象不好。

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往往不受待见,大家会认为他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拿别人开玩笑,总是自大自傲,往往难以相处,所以这种人通常都会被他人排斥。而在团队中,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常常注重个人的表现欲望,常常将团队工作当成个人的表演秀,这种人过于看重自己的体验和私人利益,所以常常会弃团队的利益于不顾,容易破坏团队的化学反应,所以常常会被排挤出去。

所以说耍小聪明实际上是一种让人不舒服、让自己难受的行为,虽然满足了一时的表演欲望,满足了自我表现的虚荣心,满足了自己唯利是图的欲望,但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季羡林曾经说过:“天下有没有傻瓜?有的,但却不是被别人称作‘傻瓜’的人,而是认为别人是傻瓜的人,这样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很多时候,我们利用小聪明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我们利用小聪明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更能干,看上去风光无限,出尽了风头,甚至让别人哑口无言,但说到底这并没有多少意义,相反地还会因为过于表现自我,过于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变得目光短浅。

其实,只要分析哪些喜欢小聪明的人,就能够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虚荣心强,而且缺乏长远的目光,缺乏大局观,往往只为眼前的利益而痴迷。这种人目光短浅、行为幼稚,常常因为贪小便宜而错失更大的利益,这种人过于喜欢表现自己,过于自信,常常会落入陷阱而不自知。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头笨驴,有一次,主人让它驮运重重的盐袋,由于天气炎热,加上身上的担子太重,毛驴渐渐体力不支。当它途经一条河流的时候,由于四肢发软而跌倒在河道里,盐迅速在河水中融化。毛驴挣扎着起身后,突然发现身上的担子变轻了许多,它意识到是水帮助自己减轻了身体的负重,于是高高兴兴地上路了。

第二次,主人又让这头毛驴驮运棉花,其实棉花根本就不重,毛驴走了很长一段路也没有觉得累,可是毛驴还想要让担子更轻一些,它想到上次利用水来减轻重量的经历,不禁喜上眉梢,于是非常兴奋地跳入河中,可是棉花不断吸水,毛驴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被压垮在河道里淹死了。

毛驴自以为很聪明,喜欢投机取巧,殊不知虽然同样都是水,但是面对不同的材料,水的特性会得到不一样的展示,因此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可以说毛驴实际上是被自己的小聪明害死的。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是一个智力存在问题的人,但是阿甘的母亲安慰并激励自己的儿子说:“做蠢事的人才是蠢人。”耍小聪明其实就是在做一件蠢事,尽管外在形式看起来很不错,但最后的结果却往往让人后悔不已。

正因为如此,为人处世不能太过看重外在的表现形式,不能总是用小聪明来解决问题,做人还是应该沉稳一些、淡定一些,要懂得掌控大局,要懂得理性地表现自己。一个人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聪明一些,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过度展示自己的小聪明,实际上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为小聪明最终会让你犯一些最简单最愚蠢的错误。

睁一只眼处世,闭一只眼交友

有人说做人要懂得睁一只眼和闭一只眼,所谓睁一只眼,就是说为人处事,要睁大自己的眼睛,要看清楚这个世界,要弄清楚现实,不要被现实所迷惑,不要被眼前的景象遮蔽眼睛。这个世界有很多诱惑和陷阱,有很多看似美好却隐藏危机的东西,因此做人一定要睁大眼睛,要能够明白是非,要懂得分清对错,要能够辨识诱惑背后的陷阱,要做一个内心透彻的明白人。

而在交友的时候,则要保持宽容心,不要对朋友的行为斤斤计较,凡事不妨看开一些,不妨顺从对方一些,有些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必要弄得太清楚,也没有必要计较太多。对方有什么秘密,你不要去打听,对方有什么缺陷,你也不要去揭露,对方偶尔做了错事,伤害了你,也要装作不知道、不在乎,尽量包容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缺陷,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你的朋友也是这样,因此和朋友交往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包容他的缺陷和不足,要懂得用宽容之心来对待朋友。如果你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把什么都算得清清楚楚,那么你很难交到真正的朋友。

睁眼是为了看清世界,是为了防备这个世界,这是一份应有的警惕心,是为了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为了更好地把握住竞争的机会。而闭眼则是一种信任的姿态,意味着包容和妥协,意味着你有时候需要假装糊涂,当然这种糊涂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放纵和忽视,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包容,虽然嘴上不说,虽然没有外在的动作表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如明镜。

很多人在交友的时候,常常会认为两个人想要彼此信任和理解,那么就一定要相互了解,所以总是喜欢探听对方的秘密,总是想要彻底弄清楚对方的为人、背景、能力、社会地位等信息,而且还喜欢互相告知秘密,认为只有彻彻底底的坦白,只有相互全面揭底,才是值得深交的朋友。可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空间,对于这一点,我们没有必要弄得太过清楚,而朋友间也需要有个缓冲带,这样有助于促进感情的发展。

事实上,一切都弄清楚了反而不好,心理学家发现,人与人交往就是一种相互了解、相互探索的过程,正因为有探索的需求,正因为本身具备的神秘性,交往才能够长久进行下去,我们的魅力才具有持久性。如果什么都弄清楚弄明白,什么都了解透彻,实际上审美观念会下降,而且你会下意识地要求对方做得更好,下意识地让对方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但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所以最好还是留有余地和空间,最好还是包容对方身上那些未知的、有缺陷的存在,这样对友情的持续往往很有帮助。

在人际交往中,包容心很重要,很多人为人处事很讲原则,可是太讲原则的人虽然正值透明,却往往不懂得变通,缺乏灵活的交际手段,最终很可能因为过于坚持原则而被人排挤出交际圈。所以在交友的时候应该适当做出退让,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可以适当做出调整,一些与原则和性格相冲突的东西,可以适当地视而不见,这样实际上更有利于你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提起开封府,很多人率先想到的一定是宋代的清官包拯,事实上包拯几乎成为了开封府的代名词,不过在开封府的历史上,其实还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官员,他就是大作家欧阳修,而且包拯就是欧阳修的前任知府。包拯是当时的能臣,铁面无私,不畏强权,所以不少贪官和权贵都非常惧怕他,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包拯的出现的确起到了震慑贪官的作用。可是包拯的严格执法得罪了很多当权者,他们常常到皇帝面前告黑状,皇帝也认为包拯偶尔的确有些过火,甚至有些目中无人,于是找借口免去了包拯的职务。

包拯被免后,欧阳修就走马上任,鉴于前任知府的经验,欧阳修开始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他觉得自己想要处理好开封府的事务,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联络他人,处理好各方的关系,这样自己才能更好地管理。正因为如此,欧阳修在处理案件的时候更为通情达理、灵活多变,一方面他也会严惩那些贪张枉法的官员,也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但是另一方面他更注重引导和教化,有些人犯了罪,他并没有严格按照法规来执行,而是做出适当的宽容处理,给予对方一些改正的机会。

正因为实施这种这种宽简仁政,开封府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深受百姓爱戴,而且也得到了多数官员的认可和支持,可以说在欧阳修的治理下,当时整个开封府的环境是比较和谐的。他因此结交了很多官场人士,大家一方面钦佩他的清廉和正直,一方面又对他感恩戴德,可以说他在开封为官的时候,一直都比较顺利。

事实上,后世人对于欧阳修的宽简仁政评价很高,认为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治理方法,而这种方法无疑又显示出了欧阳修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为人处世的大智大慧。所以做人应该向欧阳修学习,应该懂得借鉴他的处事方法,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要懂得端正自己的态度,但一面又要懂得包容和变通,在人事面前要懂得装糊涂,要懂得世故一些,有些东西没有必要计较太多,也没有必要弄得太清楚。凡事沉住气,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自然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学会大智若愚,得理不妨让三分

中国人很喜欢讲理,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喜欢给自己占据一个理,认为只有做到行事有理有据,那么就能够师出有名,就可以不用害怕被人说三道四,就能够走遍天下都不怕。可以说“有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等于占住了先机。但是中国人往往太过看重理,认为理就是一切,以至于很多人得理不饶人,一旦觉得自己有理,常常会对他人发起攻击,会肆意伤害他人。

其实凡是讲理本身是一件好事,毕竟理就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我们可以将其当作自我保护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但是绝对不能将理当成成一种进攻的武器。比如很多人在抓住小偷后,常常会进行百般羞辱,常常会刁难小偷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很明显小偷理亏,他只能唯命是从。可事实上这种占着理而肆意攻击他人,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实际上恰恰是对理的践踏,而这也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而最终你自己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其实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懂得包容他人,即便自己有理,即便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也不能因此而贬低其他人,更不能侮辱和攻击他人。有时候得理也要让三分,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让对方有退路可走,要让对方有台阶可下,这样实际上能够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至少双方之间的误会和分歧能够得到缓和。如果得寸进尺,得理不饶人,处处为难和攻击对方,那么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弹,这样反而会激化矛盾。

著名的钢铁大王查尔斯·史考伯是一个出色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交际家,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他总是有办法让别人虚心接受自己的想法,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生意也才能越做越大。

有一次午休,史考伯到工厂去巡视,发现几个新来的工人围在厂房外面吸烟,而那个厂房里面有很多重要的机械产品,最害怕发生火灾。其实厂房外面已经挂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几个大字,但是很显然这些人似乎并没有见到。史考伯思考了一下,然后面带微笑地走向那几个工人,然后随手从衣兜里掏出几只雪茄,接着对工人说:“各位,如果你们能够到外面抽掉这些雪茄,那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工人们顿了一顿,抬头看了看那个警告牌,然后迅速熄灭了香烟。几个人发现史考伯一直微笑着面对他们,心中的尊敬油然而生。

其实,作为厂长,史考伯完全可以直接提出批评,甚至可以直接开除这些人,毕竟告示牌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尤其是对一些新员工来说,如果自己按照规章制度轻易处罚这些人,那么很可能会让员工失去工作的热情和信心,甚至怀恨在心,这样一来实际上对史考伯和工厂完全没有任何好处。而当他用一种幽默、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时,对方反而能够感受到这位厂长给予的尊重。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遭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觉得自己非常在理,于是就义无反顾地以此来批评别人,这种做法实际上过于高调,有占着理居高临下、恃强凌弱的感觉,这样只会让对方觉得很尴尬,有时候则会引起反感和误会。比如在公交车上,很多人都认为年轻人应该给老人和小孩让座,可是这种理不应该成为你强制性要求年轻人让座的借口,如果你态度不好,那么很可能会发生冲突,对方甚至故意不给你让座。

当我们面对分歧和误会的时候,当我们和他人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不能够因为自己有理而过分为难别人,不要总是用攻击的姿态试图将别人压制到绝境之中,这样做于己于人都很不利,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只会让自己更加孤立。如果我们愿意退让一步,说话谦卑一些,那么对方也会感激我们的宽容。其实一个聪明人真正要做的就是得理不得势,明明自己占有先机,却能够包容他人,能够糊涂地放弃这种先机,而给对方留下余地,这样实际上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

做人应该难得糊涂,没有必要非得在理上整个高低,更没有必要依靠理来为自己的行为强辩,其实一个聪明的人,不是依靠道理、法理来征服别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包容大度来赢得他人的尊重。生活中固然离不开理,但也需要多一些人情味,如果我们将理当成一种强势攻击的工具,那么我们可能会在攻击中受到更多的伤害,而一个懂得包容和妥协的人,往往具备更大的说服力和人格魅力。

给人留面子,就是给自己留余地

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话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适用,比如说中国人都好面子,什么事情都要以面子为先,只有保住了面子,事情才会进展得更加顺利,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常常要懂得维护他人的面子,一些有损别人面子的事情千万不要做。其实给别人留面子也等于是给自己留面子,当你懂得尊重和维护他人时,他人往往会更加信任你,这样有助于我们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才能给别人留面子呢?

第一,不要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充分维护对方的尊严。很多人见不得他人出错,只要有问题,只要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错误,他就要直接指正出来,就毫不顾忌地拿这些错误说事。可是直接提出他人的错误和缺陷往往不够礼貌,因为这无异于一种揭短行为,很容易伤害他人的面子和自尊心,从而引起他人对你的反感。所以有些错误你完全可以糊涂地当做不知道,或者委婉地表达出来,直接指出错误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有一次和自己的朋友们出去狩猎,结果其中一个朋友开始吹嘘自己的狩猎技巧,而且说出了自己对于枪械的很多见解,可是希尔很快发现了这个朋友的话中有很多漏洞,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当时他不假思索就直接指正出来。结果那个朋友觉得很尴尬,认为希尔有意让自己难堪,于是直接气呼呼地单独走了,以至于这位朋友在森林中遭到了熊的攻击,失去了双腿。希尔后悔万分,如果自己当初没有损害朋友的面子,那么惨剧就不会发生了,虽然希尔事后登门道歉,尽量弥补自己的过错,但是两个人还是因此而绝交了。

很多人都见不得错误,但事实上有时候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非要说出来拆别人的局,让对方下不了台,这样做只会引发双方的冲突。毕竟人都是要面子的,一般人通常都不会接受你指正错误的好意,反而会认为这是一种赤裸裸的羞辱。所以平时在别人出错的时候,一定要沉住气,不妨装作什么也不知道,这样反而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要懂得欣赏对方,要懂得赞美别人。哪怕对方只是一个失败者,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贬低对方,其实一个聪明人不会拿自己的优势项目说事,更不会以成功者和胜利者的姿态同他人对话,而是放低姿态谦卑地面对别人,由衷地佩服和欣赏他人的优点,这样一来实际上能够有效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因为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他人的赞美,每个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赞美,称赞对方实际上是赢得尊重的重要手段。

比如卡耐基就非常懂得把握人心,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他总是懂得合理夸赞别人,这样一来双方的沟通就会变得非常顺畅,而别人也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和想法。其实这就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因为赞美往往是赢得人心最好的办法,所以做人应该放低姿态,及时称赞别人,即便你认为对方很糟糕,也要假装糊涂地给予一些认可。

第三,要懂得变通,能够通融的地方,要懂得与人方便。很多人说话办事很有原则性,说一不二,有什么说什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结果常常因为不屈不挠而得罪他人,其实这种刚直不阿的个性并不适合交际场合。做人要懂得糊涂一些,要懂得变通,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计较太多,还是包容一些,尽量给予他人一些方便。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原则性很强的人,实际上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原则受到挑战,不允许别人突破自己设定的界限,一旦有人这么做了,他会认为自己很没面子,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宁愿头破血流也不愿意改变和妥协。其实你有面子,别人同样需要顾全面子,因此在保证自己能够按原则办事的时候,最好还是糊涂一些,尽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他人打开方便之门,凡事沉住气,多变通一些,那么生活自然也就好过一些。

第四,尽量不要和对方针锋相对,这样会让对方觉得难堪,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假装漠不关心。要么也可以撇开分歧,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懂得倾听对方,对对方的看法应该予以体谅和理解,必要的时候要懂得做出妥协。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建国后辞掉了国家总统的职务,可是很多人都邀请他复出参选总统,毕竟这个新成立的国家离不开他,于是他又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上来。可是这个举动却激怒了他的某个竞争对手,他认为华盛顿只是贪恋权势罢了,他还散播谣言,恶意中伤华盛顿的品德,但华盛顿并没有针锋相对,而是选择了沉默。几天之后,华盛顿依靠绝对的优势在总统大选中获胜,这时候他在第一时间给那个攻击自己的人颁发了委任状,对手却不买账,他对华盛顿说:“你没有胆量和我对抗,难道也没有胆量放过我吗?”华盛顿没有动怒,而是坦诚地说:“我的确没有胆量,因为您是这个国家的功臣。”

其实存在分歧和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理智,因为直接针锋相对只会让气氛变得尴尬,让双方的火药味变浓,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双方关系的发展。

面子问题可大可小,但不能不重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懂得去尊重别人,要尽量维护和保全他人的面子,遇到事情了要沉住气,不要只想着自己,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损害他人的情感和尊严。其实我们对别人好一点,帮助别人挽回面子,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赢得更多的退路。

不要成为那个盲目的纠错者

在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中,有人让皇帝穿上一件根本不存在的衣服,结果皇帝兴高采烈地光着膀子在街上炫耀,可是一个说真话的孩子打破了祥和欢庆的局面,他认为皇帝什么也没穿,结果弄得皇帝颜面扫地。听到这里,故事就完结了,我们也常常对那个敢说真话的孩子报以热烈的掌声,可事实上,我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下去,我想至少这个孩子应该会为他的真话付出惨重的代价,因为为了遮丑,为了泄愤,孩子都难免遭受惩罚和报复。

其实这场戏完全可以在这种荒诞的氛围中继续演下去,皇帝继续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人们依然保持麻木的看客心态,那个欺骗皇帝,给皇帝制作新衣服的人也可以安然继续自己的骗术。可是那个真诚的孩子却打破了一切的真相,皇帝的面子和尊严受到极大的损害,自然而然,孩子很可能会被皇帝杀掉,而且这几乎是必然的。

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穿着“皇帝的新装”,尤其是我们的上司,我们的领导,如果我们都说出真话,都想着指正他们的错误,那么很显然你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道理很简单,因为你让上级领导感到难堪了,他不会因为这个错误而生气,而会将所有的怒气转移到你身上,会认为你才是引发个人尊严危机的导火索。

其实很多人都会发现领导犯了错,没人说并不代表没人知道,只是没人敢说而已,而且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去说,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说出来实际上会把气氛弄得更僵,而最终说出来的那个人很可能会成为这个错误的牺牲品。事实上,我们在面对这类问题时应该更加明智一些、更机灵一些,有些不该说的话,千万不要说,对于某些错误,要懂得假装糊涂,装作没看见一样,要沉住气,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多管闲事而惹祸上身的纠错者。

张作霖是一个依靠土匪发家的将军,尽管自己能力很强,可是就是识字不多,有一次,他应邀出席名流集会,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是文人墨客,有一些则是附庸风雅的人。见到大家都在,几个日本浪人于是故意称赞张大帅文武双全,想要向他求得一幅字画。张作霖明白这是对方在故意刁难自己,可是他又不好意思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认怂,于是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几个人很快围上来看,张作霖没有办法,只好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写出了一个“虎”字,其实张作霖会写的字不多,但是很多人都说他是“东北虎”,因此他对于这个字练得最多,看上去自然也还过得去。大家看到他写完字后,都纷纷叫好。可是在留下落款的时候,张作霖却写下了“张作霖手黑”这几个字,大家很快发觉其中的错误,其实了解字画的人都知道,落款应该是“张作霖手墨”,可是这位张大帅不会写“墨”字,因此少写了一个土。

这时候,有个士兵直接提醒张作霖:“大帅,您写错了,黑字下面应该还有一个土。”张作霖听了,脸一下子就红了,等着接受大家的嘲笑。可是张作霖的秘书突然训斥那个多嘴的士兵:“你懂什么,今天将军在这里是要表明自己的心迹,让所有人知道在这片黑土地上,日本人索取的东西,都要寸土不让。”这一番解释说得群情激昂,大家都纷纷对着张作霖点头称赞。张作霖化险为夷后,重重奖赏了这个秘书,然后让人偷偷将那个多嘴多舌的士兵给枪毙了。

有个哲学家说过:“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面前,如果所有人都认为某件事是正确的,那么你就不要轻易指出它的错误。”很显然,对于某些错误的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而没有人前去更正,实际上也有它的道理,我们只需要顺从环境,没有必要做那个大煞风景的人。你觉得自己指出错误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可事实上往往很愚蠢,因为你的纠错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

正因为如此,我们平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轻易成为那个纠错的人。当你觉得某件事不合情理时,当你觉得有人在编造谎言时,不要轻易去批判和指正什么,你要想一想别人为什么没有指正出来,要想一想自己这么做会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如果你没有那样的能力去制止这种事情,那么就不要冲动行事。

其实,有时候,面对他人的错误,最好的方法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要懂得忽视和无视那些错误,尽量假装糊涂,继续当一个一无所知的沉默看客。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心知肚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说得清清楚楚,我们更没有必要出风头,因为将这些事情捅破,并不见得会是一件好事,因为谁捅破了,谁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就容易引火烧身。

直言也要讲分寸,舌头多拐几道弯

在生活中,人们对于真相和事实的表达,往往讳莫如深,有些人只是一笔带过,有的人选择沉默,而有很多人喜欢假装糊涂,以另外一种更为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多人认为这个人虚伪,认为他很糊涂,完全忽视了事情的真相。可事实上,从说话的效果来看,那些委婉表达的人更能够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且通常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而实话实说、喜欢直来直去、口无遮拦的人,尽管偶尔表现得很正直,但是却难以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常常被人讨厌和排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真相不一定都是坏事,但是直接说出来的真相通常都不是什么好话,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这些生硬的语言。”可以说实话实说往往让人心里添堵,毕竟实话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让人尴尬的东西,因此如何合理地表达清楚就成为了关键。合理的表达实际上就是要做到把握分寸,要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要变换着说,无论自己想要说什么,都要委婉一些,有时候不妨装糊涂。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曾经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后来当了皇帝,但仍然记着当年的苦生活,想起自己成为了皇帝,而那些曾经的穷伙伴,如今是否还是那样贫困潦倒呢?想到这一点,他就颁布诏令,让那些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小伙伴入宫。

第一天,一个曾经和朱元璋一起放牛的人走进大殿,一见到朱元璋就立即叩首高呼“万岁”,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可是他实在记不清眼前的人到底是谁了,于是就让对方禀明身份。这个人于是抬起头大声说:“我主万岁!曾记否,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子当道,多亏菜将军帮忙……”

这一番说道实在高明,听上去稀里糊涂,但实际上都是朱元璋儿时因为饥饿而与几个伙伴偷豆子的事,原本朱元璋是不乐意听到这样的事的,不过这样一委婉说出来,只有他们两个人心知肚明,完全顾全了自己的面子,而且很有气势。于是就非常高兴地打赏了这个人,给他封赏了一个御林军总管的官职。

第二天,一位乞丐上殿面圣,这个乞丐原本是朱元璋的铁杆兄弟,两个共患难,他曾经还乞讨食物来给朱元璋充饥,所以朱元璋非常感激对方,对这个人影响也是最深的。看到老朋友来见自己,朱元璋很高兴,可是还没来得及叙旧,对方就开了腔:“哎呀,朱老四,你还记得我吗?”这个人千里迢迢见到皇帝,自然是难掩兴奋之情,所以直接脱口而出。

朱元璋听到别人叫他朱老四,心里不大乐意,可是又不好发作,于是假惺惺地问:“你是谁,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其实这是托辞,明摆着就是想要和“朱老四”这样的称呼脱离干系,可是乞丐不识趣,反而直接说:“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你忘了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

朱元璋一听直接火了,这个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露自己的丑事,实在可气,他怒目而视,希望乞丐能够快点闭嘴,可是乞丐还是念叨个不停:“你想想,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瓦罐被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把红草叶子也吃到了嘴,还卡在嗓子眼里,还是我想办法让你吃了青菜叶子才把红草叶子一块咽下肚子……”

文武百官听了都纷纷低下头,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对着文武百官说:“这是哪里找来的疯子,在这里胡言乱语,还不拖出去斩了?”结果,实话实说的乞丐不幸成了刀下的冤魂。

其实,虽然前后两个人说的意思都一样,可是前者经过委婉的修饰,完全将丑事美化了,而乞丐则直接道出了当年不堪的往事,自然触怒龙颜,不仅捞不到任何好处,反而成为了冤死鬼。由此可见,直言未必是好事,想要道出实情,也要注意包我好分寸,要沉住气,考虑清楚,然后委婉地说出口,不能一时兴起就直接说出来,这样很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从而给自己招惹麻烦。

卡耐基曾经说过:“说实话是一个人诚信的表示,但是诚信并不意味着你要承受直接陈述时的风险。”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把意思说明白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把话说好,要把话说的更容易让人接受,让人听着舒服,而不是直接干巴巴地陈述出来。所以在说任何话之前,经过委婉的修饰是有必要的,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实话中的那些棱棱角角划伤别人。

舌头为什么是柔软的,就是因为我们需要舌头打卷,需要舌头转弯,需要将肚子里的话委婉地表达出来,有时候,说出话里的意思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如何把话说得更加舒适才是体现说话艺术的重要原则和技巧。因此无论说什么,无论想说什么,都不要直接平铺直叙地把真相说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委婉表达,这样才能够把话说得圆润,才能把话说到人的心里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