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 > 第四章 人聚财聚,人散财散:激发团队正能量
第四章 人聚财聚,人散财散:激发团队正能量
作者:王剑   |  字数:14996  |  更新时间:2015-02-27 10:58:56  |  分类:

职场励志

团队是由一个个成员组成的,各个成员是否拥有正能量,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氛围。作为团队的领头羊,领导者应该成为正能量的激发者、传播者。领导者要明白,虽然团队成员是因“财”聚在一起,为了赚钱而相识在一起,但真正能把大家凝聚起来的绝非金钱,而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团队正能量。一个团队的正能量越多,团队的凝聚力就会越大,团队的战斗力就会越强。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团队,可以激发出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热情和潜力,使大家展现出更大的价值。

唐僧靠什么打造一个“完美团队”

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认为,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马超等人组成的团队,是千百年来最好的团队。因为刘备拥有五虎上将,拥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他们都忠心耿耿,都是带兵打仗的一把好手,这样的团队,可谓千年等一回,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然而,马云却坦言他喜欢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个团队。他认为,相对于刘备团队的太过完美和可遇不可求,唐僧团队是非常普通的,但也是创业最好团队的模板。马云为什么认为唐僧团队是最好的团队呢?这自然有他的理由,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马云是如何看待唐僧团队的。

关于唐僧,马云认为,虽然唐僧口才不佳,也没有领袖的样子,但他很懂得领导这个团队,他带着这个团队前往西天,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磨难,但却没有让大家走散,这足以证明他是个好领导。

唐僧懂得管制员工,他的办法就是念咒。他对猪八戒很放心,知道他不会出问题,于是让他自己去折腾;他对沙和尚也很放心,知道必要的时候鼓励一下;他对孙悟空则不一样,当孙悟空不听话时,他会念咒迫使孙悟空屈服。

在马云看来,唐僧团队充满了互补性,领导者虽然能力差点,但有权威、有目标;员工虽然自我约束力不够,目标不明确,有时候还会开小差,但是他们个个有能力。于是,领导者把约束力、目标灌输给员工,员工用自己的能力助领袖达成目标。

在唐僧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唐僧除了目标明确,专注取经,意志力坚定,一定要取到真经才肯罢休,除此之外,他啥也不会,他知道不该做的事情一定不能做;孙悟空有通天本领,但是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打杀杀,马云认为每个公司都有孙悟空型的人才,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才,公司没法经营下去;猪八戒幽默感十足,但好吃懒做,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沙和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他不用领导跟他讲理想、讲奋斗目标,他每天上八个小时的班,下班就回去,这样的人,公司也不能少。

“一个企业里不可能全是孙悟空,也不能都是猪八戒,更不能都是沙和尚。要是公司里的员工都像我这么能说,而且光说不干活,会非常可怕。”马云如是说,他认为唐僧团队之所以能圆满完成取经的任务,就在于他们之间优势互补、目标统一、团结协作,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形成了一个无坚不摧的团队。

在任何一个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关键是领导者如何把这个团队凝聚在一起,这才是我们要向唐僧团队学习的。有了孙悟空斩妖除魔,有了猪八戒寻找乐趣,有了沙和尚挑担子,少了谁都不行,这才是最完美的团队。当然,关键时刻他们也会吵架,但价值观和目标始终不变。对此,马云表示,阿里巴巴就是这样的团队,在互联网低潮时,很多公司所有的人都往外跑,但是阿里巴巴的人才流失率是最低的。

身为管理者,从唐僧身上,我们至少可以学到以下三点管理智慧:

(1)知人善任,合理分配工作,适当控制

每个团队成员都有不同的业务能力和性格特征,领导者要做的就是知人善任,根据员工的特长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再根据员工的性格特点用适当的方法控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特长和积极性。

孙悟空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但心高气傲,唐僧让他担当起降妖除魔的主要任务,还让他负责在危险环境中探路,因此我们总能看见孙悟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另一方面,当孙悟空不听指挥,误杀好人时,唐僧会毫不犹豫地念咒,以惩罚他的过错。

猪八戒的业务能力中等,但工作态度不积极,唐僧让他负责协同工作。在西游记中,我们经常能看见猪八戒和孙悟空一起降妖除魔的场面。唐僧还让孙悟空督促猪八戒完成任务,比如化斋、问路等。另外,猪八戒喜欢讨好唐僧,于是唐僧把情报搜集工作交给了他,以便及时了解团队成员的思想动态,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手段。

沙和尚的能力水平较差,唐僧便把苦力活交给他,让他挑着行李,这项工作虽然对技术要求不高,但对工作态度要求较高,交给沙和尚干,最合适不过。

(2)平等对待,坦诚相见

在唐僧团队里,每个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对团队的贡献大小也不同,但是大家却能做到平等相待,坦诚相见,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西游记中,唐僧的三个徒弟存在明显的地位差别,但唐僧的做法是“地位高的要求也高”,从而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平等。

孙悟空的能力最强,对团队的贡献最大,地位也最高,但同时要求也最高。唐僧几乎使用了所有的惩罚手段,比如念紧箍咒,甚至解聘孙悟空,比如,将孙悟空撵走。猪八戒的能力次之,唐僧对他的要求也次之,主要通过训斥的方法教育他。沙和尚的地位最低,唐僧对他的要求也最低,几乎从不批评他、惩罚他。

通过这些做法,使得唐僧团队里的每个人都舒服,地位高、能力强的人忠心,地位低、能力差的人舒心,大家荣辱与共,各司其职,团队战斗力自然强大。

(3)摆正位置,起到带头作用

在很多人眼里,唐僧是个胆小固执的家伙,有时候还是非不分,但作为领导者他有最重要的品质——意志坚定、不屈不挠,在取经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些困难随时都会影响团队成员的情绪和心志。作为领导者的唐僧,总能保持坚定不移的意志力,这是提高团队士气最重要的因素。

在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个时候,难免有些团队成员打退堂鼓,比如,猪八戒类型的员工,喊着散伙、分行李,但领导者一定要坚定目标,让大家看到你的决心和勇气。这是领导者的职责,可以对团队成员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人气决定财气,赢利的根本原因是团队凝聚力

一根筷子容易折断,十根筷子,一根一根地折,也很容易折断。如果把十根筷子抓在一起,一次性折断,那就不容易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团结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伟大的造字艺术告诉我们:双木成林,三木为森;二人成从,三人为众。人气越旺,凝聚力也会越大,这是团队赢利的根本原因。

怎样才能有人气呢?自古以来,我们讲究的是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可见,“和”是聚集人气的好办法。任何一支团队,只有大家和和睦睦,才会相处得愉快,才能友好地合作。一提到“和”,我们可能会联想到“负荆请罪”的故事。

赵国大将廉颇见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位在自己之上,感到非常不服气,他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为此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廉颇扬言一定要羞辱蔺相如,这些话传到蔺相如耳边,他为了不和廉颇会面,经常以生病为由拒绝上朝。

后来一次,蔺相如外出碰见廉颇,马上命人调转车头回避廉颇。随行的门客不理解,说蔺相如胆小怕事,没有出息。但是蔺相如却说:“秦王比廉颇厉害得多,但我不怕秦王,而且我敢在朝廷上呵斥他,难道我真的怕廉颇吗?我是想,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我和廉颇将军在,如果我们争斗,必然无法共存。到时候,秦国就会趁机攻打我们,所以,为了国家安危,我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之后,廉颇感到惭愧,于是他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对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相国您是如此宽厚啊!”后来,二人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对企业而言,全体成员和和气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和睦的团队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赢利。团队人气的大小不是表现在人的数量上,而是表现在人的和气程度上。越和气的团队,大家相处起来越快乐。这种快乐的团队氛围是大家团结一致,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重要推动力。

井深大进索尼公司时,索尼公司刚创立不久,员工只有20多个。老板盛田昭夫信心满满地对他说:“我知道你是一个优秀的电子技术专家,就像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样,我要把你安排在最重要的岗位上,由你来全权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希望你能发挥榜样的作用,充分地调动其他人。你这一步走好了,企业也就有希望了。”

“我?我还很不成熟,虽然我很愿意承担这一重任,但实在怕有负重托呀!”井深大知道盛田昭夫给他的担子有多重,他知道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应付。

盛田昭夫鼓励道:“新的领域对每个人都是陌生的,关键在于你要和大家联起手来,这才是你的优势所在。众人的智慧合起来,还能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的呢?”

听了这句话,井深大顿时豁然开朗,他说:“对呀,我怎么光想自己?不是还有20多个员工吗?为什么不虚心向他们求教,和他们一同奋斗呢?”

后来,他经常和同事们一起探讨公司的问题,探讨产品销路不畅的原因。同事们告诉他:“磁带录音机之所以不好销,一是太笨重,一台大约45公斤;二是价钱太贵,每台售价16万日元,一般人很难接受,半年也卖不出一台,您能不能往轻便和价格低廉上考虑?”

之后井深大从信息部了解到:美国目前已采用晶体管生产技术,既降低了成本,产品又轻便,于是他决定朝这方面去努力。在研制过程中,他和一线员工团结合作,一同攻克技术难关。1954年,他们终于成功研制了日本最早的晶体管收音机,并成功地推向了市场。从此,索尼公司开创了发展的新纪元。由此,井深大荣升为索尼公司的副总裁。

如果把索尼团队比喻为一支足球队,那么井深大就像是足球队长,在场上他发挥了领袖的榜样作用,激发了每个队友的积极性,把团队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这才有了最后的巨大成就。

事实上,除了索尼公司,日本很多企业的成功都得益于团队精神。日本企业家认为,企业不只是产生利润的机器,更重要的是,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体。如果说企业是一个生物体,那么各个员工就像一个人的手、脚、心脏、大脑等器官,大家组合在一起才有了共同的生命。因此,任何时候企业都不会轻视员工,都不会轻易辞退员工,而是实行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工会制度等等,时刻考虑和关心员工的利益,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员工心甘情愿地愉快工作,从而帮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将京都陶瓷和日本第二电器公司送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认为,企业是以心为本的经营,他认为企业应该把目标定为:通过企业的发展,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在他看来,这样才会赢得员工的支持,使企业充满人气,有了人气的企业才会赢利更多、走得更远。

不要轻易许诺,难以实现的诺言比谣言更可怕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商人在临死之前,告诫儿子:“如果你想在生意场上成功,一定要记住两点:守信和聪明。”

儿子问父亲:“什么叫守信呢?”

父亲说:“如果你与别人签订了一份合同,可是签订之后你会因此而倾家荡产,但你依然履行合同。”

儿子又问:“那么什么叫聪明呢?”

父亲说:“不要签订这份合同。”

谨慎地许诺——如果许下诺言,无论刀山火海,都要义无反顾地履行;不要轻易向他人许诺你办不到的事情,否则,你将失信于人。这就是一位商人临终的遗言,可见,守信在他眼中意义多么重要。

有智慧的商人往往将守信理解为一种品德,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地修炼这种品德。他们认为,守信是取信于人的最好办法,是建立个人形象的重要手段。当你在别人心目中是一个守信的人时,你就会获得别人的支持,你也会因此获得越来越多的机会。良好的名声,就好比是一座金矿,它会使你富有,使你有威信和影响力。

事实上,企业领导者和商人一样需要守信,只有守信,员工才会信任你,才会服从你的领导,才愿意追随你。如果你信口开河,轻易许诺,却无法兑现诺言,那么你在员工面前就会失去威信,当你振臂高呼时,可能响应者寥寥无几。这个时候,你就变成了一只孤独的“领头羊”。

一家小公司的总经理招聘员工,一位年轻人来应聘,他说:“我干这一行已经有5年时间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最擅长做终端业务,完全有信心胜任贵公司招聘的职务。不知道贵公司给的待遇怎么样?”

总经理说:“我看了你的简历,觉得你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对于你这样的人才,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你来我们公司,我可以保证你年薪不低于20万。”年轻人一听,喜上眉梢,决定进入该企业。

然而,这个年轻人工作半年后,收入共计6万元,与总经理说的“年薪不低于20万”有较大的差距。于是他找到总经理,说:“你当初说,我年薪不低于20万元,平均下来,每个月的薪水应该在16万左右,而我目前的月薪只有1万,我想听听你的解释,可以吗?”

总经理说:“年轻人不要着急吗?你才来半年,下半年还没结束呢?你的能力我看在眼里,大家也有目共睹,随着你在公司工作的时间增长,相信你的薪水也会增加的。再说了,到了年底还有年终奖,你的年薪绝对不会低于20万元,请你放心,公司不会亏待你的。”

听了这番话,年轻人觉得也有道理,于是不再提了。半年又过去了,到了年底,年轻人月薪依然是每月1万,而且传说中的年终奖也没影儿。年轻人很气愤,找总经理讨说法。总经理却说:“年终奖是根据公司的效益来定的,今年公司效益不好,所以,没有年终奖。”

年轻人愤怒了,他质问总经理“为何欺骗员工”,怒骂总经理不讲信用,并拿出当初进公司时签署的合同,一气之下将这家公司告上法庭,结果公司败诉,不但赔了钱,还在同行中落了个不好的名声。

承诺不是儿戏,更何况是一纸合同书?身为领导者,爱才惜才之心可以理解,但如果为了招揽人才、留住人才而许下兑现不了的诺言,无疑是赤裸裸的欺骗。而一个不守信的领导者,又怎么能带领团队打江山呢?要知道,实现不了的许诺与谣言一样可怕,使你的“臭名”一传千里,这样一来,谁还敢和你打交道呢?

古人云,轻诺必寡信。这不仅是一个主观上愿不愿意守信的问题,也是是否有能力兑现诺言的问题。有些领导者在失信于人之后,频频为自己找借口辩解,更有甚者,将那种口头承诺视为忽悠人的把戏,在忽悠成功之后,在对方怒骂自己时,他们却说:“你有证据吗?我什么时候说过?”同时,还不知廉耻地暗自高兴,认为自己有手段,殊不知,这种卑鄙的行迹多么肮脏,这种人早晚会被众人唾弃。反之,一个重信守诺的领导者,则很容易受到拥戴。

商君书记载了商鞅变法的故事:商鞅为了使新法得以顺利推行,于是想了个办法来树立当权者的威信。他命人在京城南门口树了一根大木,然后对围观者说:“谁要能将这跟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50两银子!”一开始,所有人都不相信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大家都担心商鞅不会兑现许诺。在商鞅的不断承诺下,有一个人扛起了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给了那个人50两银子。这样一来,人们都相信商鞅说的话,他所推行的新法也得到了人们很好的遵守。

企业领导者和国家统治者一样,如果想要使民众服从自己,就要想办法取信于人,只有守信的领导,才会赢得下属的拥戴。因此,为了避免许诺兑现不了的承诺,领导者在许诺前,一定要深思熟虑,绝不要许下没把握兑现的诺言。

Robin先生正带着几个工程师赶项目。突然,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位美国投资人打来的电话。经过几句简单的寒暄,对方问:“Robin,这个项目要多久可以完成?”

Robin先生说:“6个月。”

对方停顿了几秒钟,又问:“4个月能完成吗?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对你追加50%的投资。”

虽然Robin先生刚创办公司,需要很多资金来购买设备、聘请优秀的人才,但是他拒绝了:“对不起,4个月我们完成不了。”他的理由是不敢贸然推出一款自己没把握的产品,4个月也许可以完成这个项目,但是项目的质量会打折,他不会冒这个险。

对方沉默了很长时间,突然开怀大笑起来,说:“Robin,你诚实的拒绝让我感到很放心,因为这证明你是一个真实和稳重的人,把钱投资给你这样的人,我们很放心。”事实证明,这位投资者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百度在短短3年之内,从一个校园网络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为投资者带来了上千倍的回报。Robin就是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的英文名。

李彦宏在做出承诺之前,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思考,对于自己无法兑现的事情,他坚决予以拒绝,这种真实和坦诚的态度很好地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也许,李彦宏这种守信的品质,正是百度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之一。

当然,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有时候许下的诺言原本可以兑现,但是因发生了不可预期的事情,影响了诺言的兑现,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做法是开诚布公地与被许诺者说明原因,并想办法做出补救。千万不要等到火烧眉毛了,再硬着头皮承认自己的过错或找理由推诿责任。

逐渐改变下属的待遇,赢得人心

在这个商品经济年代,所谓的“知遇之恩”往往只能赢得别人口头上的称赞,想让人真正记得你的好,恐怕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利益保障。身为企业领导者,如果你不给下属实实在在的利益,就不要指望人家毫无保留地卖命。因此,领导者不只应该懂得用感情投资笼络人心,更应该学会用“利益”打动下属。

在用利益笼络人心时,领导者要牢记一点:人不太容易知足,如果你一次给足了下属好的待遇、奖励,并且今后没有改善和提高,那么下属就容易产生怨恨,甚至会消极怠工。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逐渐改善下属的待遇,一步步笼络下属的心,这更能激发下属的感恩之心。

一位大学教授在其课程中提出过所谓的“喂猴理论”,他把员工比作马戏团里的猴子。工作人员为了让猴子配合自己,取悦于大众,他们往往会用一些猴子爱吃的食物作为诱饵,以激励猴子的积极性。在训练之前,工作人员会给猴子喂食,但是不会喂得太饱,因为喂得太饱了,猴子就没有了表演的欲望了;再者,喂得太饱,“诱饵”对猴子就失去了诱惑力。

通俗地讲,给下属好处不要一次给足,而要结合下属的心理需求,分期给他好处,最大限度地激发他的积极性。在这方面,蒋介石可以称得上是高手,他给下属甜头总是一点一点来,每次不是很多,但却能细水长流,这样下属会永远对他保持一种感激之情,并积极地为他卖命。

张治中40岁生日时,蒋介石特地派人送来一封亲笔信,里面是祝贺诞辰的内容,还附上了蒋介石亲手写的一张条幅,条幅上写着“自强不息”四个大字,上款为“文白吾兄40诞辰”,下款为“蒋中正”,信中还有一张6000元的支票,这是蒋介石给张治中的贺礼。张治中收到此信此礼,自然非常感动。这只是蒋介石拉拢张治中的开始。

蒋介石知道,张治中不是贪财之人,所以,每次给张治中好处,都不会给太多,而是细水长流地给。后来张治中调到西北任行政长官,经常乘坐飞机来往于南京和兰州之间。当时他乘坐的飞机是美国老式的运输机,设备简陋不说,安全性还很差,张治中深以为苦,但又不便提出来。

蒋介石知道张治中的心理后,立即把自己的专机“美龄”号和“追云”号给张治中使用,这两架飞机设备精良,乘坐的安全性也很高,帮张治中解除了心中的忧烦。

有一块大甜头,不要一次性给下属,而要分成几次、分成几个阶段地犒劳下属,以换得下属更持久的感激。站在下属的角度,一次性获得领导给予的甜头,很容易吃得太饱,变得不思进取,而细水长流的好处,则可以让下属一直在激励中努力工作。

领导者一定要认识到人性中有贪婪和懒散的成分,一次性就满足下属的愿望,容易把下属的胃口撑大,使下属变得更加贪婪和懒散,这样一来,他可能对工作失去热情。所以,最明智的做法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好处,让下属对你产生亏欠心理,使之产生投桃报李的情怀,这样你就很容易驾驭他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给下属好处可以使他产生“亏欠心理”,但在运用此法时,一定要讲究策略,千万不能表现得太过功利,否则,就是赤裸裸的收买,会引起下属的不快,也会引起旁人的不满。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1)把感情投资和利益投资结合起来

在这个年代,你只和下属谈感情,而舍不得给下属实实在在的好处,下属肯定不跟你混。毕竟人生在世,虽说不只是“吃喝”二字,但下属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钱。因此,适当地给下属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才是比较靠谱的激励策略。

当然,如果你只是给下属物质奖励,平时却冷冰冰地和他对话,不尊重他,不体谅他,不关心他,那么下属也难以产生工作激情,为你殚精竭虑地卖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得好:“我们无法用金钱买到责任感。金钱上的奖赏和诱因当然很重要,但大半只会带来反效果。对奖金不满会变成负面的工作诱因,削弱员工对绩效的责任感。”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感情投资和物质奖励结合在一起。

(2)给下属好处宜“放长线”

在给下属好处时,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幻想一次性就能满足下属所有的需求。今天你满足他某个超出你能力范围的愿望,他就会一直感激你、为你效力吗?恐怕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忘记你给他的好处。再者,作为一个领导者,你手里的资源是有限的,你并没有那么大的能耐一下子喂饱下属,所以,明智的话,还是采取长线策略,一次给下属一点好处,争取持久战的胜利吧!

(3)在最恰当的时机满足下属的需求

给得好,不如给得巧。在给下属好处时,一定要抓住时机。举个例子,下属手头宽裕的时候,你奖励他几百块钱,他可能不放在心上。如果下属急需用钱时,你奖励他几百块钱,或暗地里塞给他一个红包,他可能会对你感激涕零。这就是雪中送炭的威力。所以,管理者要多了解下属的心理,下属想要什么,你就适当满足他什么,这样更容易笼络下属的心。

引进“鲶鱼”,让团队紧张起来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因此,市场上活的沙丁鱼非常抢手,而且售价很高。可是,渔民发现:要想把沙丁鱼活着带回渔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绝大部分沙丁鱼在途中会因窒息而死亡。但是有一个渔民每次回到渔港,他所捕捞的沙丁鱼总是活蹦乱跳的。

这位渔民是怎么做的呢?原来,他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几条鲶鱼。鲶鱼主要以小鱼为食物,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四处游动。沙丁鱼见到鲶鱼,就会加速游动,四处躲避。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沙丁鱼在安全的鱼槽里比较安逸,失去了游动的欲望,导致缺氧,最后死亡。但在有鲶鱼的鱼槽中,沙丁鱼有了危机感和逃生的欲望,于是加速游动,从而增强了生命力。沙丁鱼如此,人也如此,在安逸的环境中,人的上进心会慢慢减弱。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条“鲶鱼”,那么人就会重新焕发出战斗的欲望。

日本本田公司在利用鲶鱼效应方面做得十分出色,本田先生认为,只有企业存在竞争的气氛,当员工有了压力时,他们才会有紧迫感、危机感,才会激发出进取心,企业才能充满活力。

本田先生对欧美企业进行考察,发现企业内部有三种类型的人员:第一种人员是不可缺少的干才,大概占公司人数的20%;第二种人员是以公司为家的勤劳人才,这部分人约占公司人数的60%;第三种人才是终日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蠢材”,这部分人员占公司人数的20%。

对照自己的企业,本田先生认为,本田公司里缺乏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的“蠢材”也许更多。当然,他知道“蠢材”并非真的蠢,而是因为与公司的要求有差距,如果全部淘汰,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如何使前两种人数增多,使大家具备更强烈的职业精神,使第三种人员减少呢?

后来,本田先生从鲶鱼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大力进行人事改革,他首先从销售团队入手,因为销售团队经理的观念与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而且他的思想比较保守,严重影响了下属。所以,必须找一条“鲶鱼”来打破销售团队沉闷的气氛。

为此,本田先生把年仅35岁的武太郎从松和公司挖了过来,进入本田公司担任销售部经理。他凭借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赢得了销售部全体成员的高度认可,大家的工作热情被大大调动起来,销售部的活力大增。公司的销售业绩也直线上升,公司在欧美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这件事之后,本田公司每年都会从外部聘请一些精明能干、思维敏捷、30岁左右的年轻人。有时候,本田公司还会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鲶鱼”。这样一来,公司的沙丁鱼都有触电般的感觉,大家感受到了压力,也迸发出活力,使得企业效益蒸蒸日上。

当一个团队的人员、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这个时候“鲶鱼”的到来,将会对原有的团队气氛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在一个团队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那么这个团队就很容易一直保持激情和活力。

“鲶鱼效应”是激发员工活力的一种有效的措施。通过鲶鱼效应激发团队活力,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企业从外部补充新鲜血液,即把有朝气、才思敏捷的年轻人引入到团队中来,使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从而唤起他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生欲望。另一种办法是,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观念,然后通过领导者将这些新东西灌输给员工,唤醒大家的危机感,使大家清醒地认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

当然,如今很多企业还想出了第三种利用鲶鱼效应的办法,那就是从公司内部寻找“鲶鱼”。比如,当公司内部有一个职位空缺时,领导者首先考虑从公司内部提拔人才担任此职。理由是公司内部员工相对于“空降兵”更了解公司实际情况,而且有利于节省公司的开支,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晋升文化。如果领导者不重视从公司内部选拔“鲶鱼型”人才,或者把鲶鱼型人才视为沙丁鱼,就可能导致优秀的人才流失。由于这样的人才对公司知根知底,一旦他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将会对企业带来极大的威胁。

赵先生原本是一家外企的策划部经理助理,在公司的3年时间里,他对工作始终充满了热情,并且凭着自己的才干,屡次为公司策划出优秀的方案。前不久,策划部的经理因故辞职,大家都以为赵先生会接替策划部经理一职,没想到,公司领导通过猎头公司,花大价钱聘请了一个“空降兵”。

公司的做法让赵先生十分气愤,一个月后,他选择了辞职,并进入同行的另一家公司。后来,在一次大型策划活动中,赵先生用他独特的策划案击败了前公司,使他所在的公司名声大震。前公司的领导得知此事后,不禁扼腕长叹,悔恨不已。

显然,赵先生的工作能力和鲶鱼特质没有被原公司领导发掘,这无疑是“逼走”赵先生最深层次的原因。那么,鲶鱼型的人才到底有什么特质呢?怎样才能避免把鲶鱼型人才错误判断为沙丁鱼呢?下面就介绍一下,公司内部考评鲶鱼型人才的几个标准:

(1)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欲望;

(2)有雄心壮志,不满足于现状;

(3)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带动别人完成任务;

(4)敢于做出决断,并勇于承担责任;

(5)善于解决问题,比别人进步更快。

怀疑、猜忌就是在给团队传递负能量

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团队内部更需要信任。信任对一个团队来说,就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够把大家凝聚起来,产生远胜于个人的能量,创造不可思议的团队绩效。如果一个团队失去了信任,那么,团队就会变成一个“纸老虎”,表面上看是一个团队,实际上只是一堆人,根本没有团队战斗力可言。

一年夏天,某地遇到了干旱,农民张三和李四不忍辛苦播种的庄稼旱死,于是商议解决办法,最后他们决定开渠引水。张三从水塘往水田这边开渠,李四从水田往水塘那边开渠。

第一天干完活,由于地形复杂和土质坚硬,张三只挖了40米的水渠;李四由于地势平坦和土质较松的原因,挖了长达60米的水渠,两人都累坏了。

回到家,李四的老婆对李四说:“你今天挖了60米远,而张三才挖了40米远。”李四想:“他该不会是在故意偷懒吧?我何必那么卖力呢?明天我也少挖一点。”

张三的老婆对张三说:“李四今天挖了60米,你挖40米,明天要加油啊!”张三一想也是。第二天,张三努力挖,挖了45米。李四偷懒了一些,挖了50米。李四想:我偷懒都能挖50米,张三怎么才挖45米。于是他更加坚定地认为张三一定没卖力。

回到家里,张三的老婆对张三说:“李四昨天挖了60米,今天才挖50米。”张三想:李四这不明摆着偷懒吗?明天我也偷些懒。就这样,两人在彼此怀疑和猜忌中开渠引水,等他们终于把水渠修完时,庄稼已经旱死了。

张三和李四开渠引水不及时而失败了,原因何在?因为他们在开渠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信任,彼此内心都蕴含着负能量,使得他们都没有做到尽力执行,这样一来自然影响了执行效果。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团队缺乏信任将导致团队成员失去工作积极性,给目标的实现带来不良后果。

试想一下,这里的张三和李四,只是两个人组成的团队,如果他们的团队人数为20个、200个甚至更多,他们又拿什么来体现团队战斗力?法国一位工程师曾设计过一个发人深思的实验:他们把被实验者分成一人组、两人组、三人组和八人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用尽全部力量拉绳索,然后他用测力器测量每一个小组的拉力。

结果是怎样的呢?二人组的拉力是这两个人单独拉力之后总合力的95%;三人组的合力是这三个人单独拉力之后总合力的75%;八人组的拉力只是这个八个人单独拉绳总合力的49%。

在这个实验中,出现了“1加1小于2”的现象,很明显,有人没有竭尽全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完成任务时,他会竭尽全力;但是当他在一个团队中,他就很可能不会竭尽全力了。这与我们常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所揭示的道理颇为相似。

其实,之所以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1加1小于2”等现象,关键是团队缺乏了最基本的信任。人越多,团队成员之间的了解就越困难,彼此间的关系就越复杂,团队之间的信任就越难以建立。在团队拉绳时,他们会想:“我干吗这么用力?反正他们也肯定会偷懒。”大家都这样想,结果每个人可能只出六七成的力气,最后大家的合力就少了。由此可见,怀疑、猜忌只会给团队带来负能量。

团队中的成员互相猜忌、互相不信任,很容易造成一种竞争上的相互打压或倾轧。可以说,这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除了团队普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管理者对下属不信任,也是团队信任危机的重要表现。

有些管理者不信任身边的人,总想着寻找蛛丝马迹来证实自己的怀疑。这种自我保护的意识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更多时候,会造成管理者与下属之间产生隔阂,使彼此无法开诚布公地沟通和坦诚地相处。还有一些企业,在办公室内安装摄像头,这也是领导者不信任下属的一种常见表现。

如果团队的领导者生性多疑、习惯猜忌别人,那么团队内就很容易出现这三种人:溜须拍马的人,勾心斗角的人,唯唯诺诺的人。毫无疑问,当团队中有了这三种人,团队的氛围将变得很糟糕。

某企业集团收购了一家公司,被收购的公司的CEO等管理者依然保留,公司派来一个顾问,帮这家被收购的公司评估生产线的赢利能力,制定实施战略规划。可是顾问到了之后,那个CEO拒绝把财务报表给顾问看,他的理由是:顾问也许会把这些信息卖给竞争对手。

身为管理者和团队的领头羊,一定要在传播信任的风气上做好表率。因为对一个团队来说,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信任是合作的开始,是团队管理的基础,是团队成功的前提。一个不能相互信任的团队,是一支没有凝聚力的团队,也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

当一只团队建立了信任,成员之间就容易做到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团队成员也容易产生积极的工作情绪,大家的满意度、团队忠诚度、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因为团队建立了信任之后,能使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和他人对自己的意义,这样大家更愿意进行合作,更愿意给予别人支持和帮助,从而减少领导者协调的工作量。同时,信任可以促使大家信息共享,有效地提高合作时的和谐程度,促进团队效益的提高。

传递正能量,激励团队创造奇迹

什么是正能量呢?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将人体比喻成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人和事,都能给人带去正能量。

正能量是团队创造奇迹的保证,一个正能量的团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会拥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对企业管理者而言,传递正能量意味着通过正确的管理手段,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感受工作带来的愉悦感,从而创造更好的业绩。

要传递正能量,老板就要做团队的建设者,而不要做利益的追逐者。近年来,有人把领导者分为多种类型,有魅力型、民主型、独裁型等等,你是哪种领导者呢?你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呢?先看一个例子吧!

科尔是一家产品制造公司的老板,他一贯的工作风格是粗鲁、暴躁、威胁。科尔认为自己的团队“跑得太慢”,必须通过“鞭打”促使他们跑得更快,这样才能创造公司期望的结果。如他所愿,他的公司业绩不断提高,利润越来越多。

虽然科尔的管理风格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但这种效率的提高,是由员工心头的恐惧所驱使的,而不是员工发自内心的正能量所驱使的。每当科尔发现员工的积极性有所下降时,就会怒吼着威胁员工,说要扣员工的工资,要把懒散的员工解雇掉。可以想象,最终的结果是,员工私下里怨声载道,对工作充满厌倦,员工离职率很高。

杰夫也是一家产品制造公司的老板,他采用的管理方法与科尔不同。他非常善于听取团队成员的想法,并且向员工反馈很多信息,使团队成员了解当时的工作进展。最重要的是,杰夫很公平,从来不袒护任何一个人。面对员工的错误,他总是机智地、有原则地予以纠正。犯了错的员工尽管有时候被杰夫痛骂一顿,但是他们心服口服,然后努力去纠正错误。而当员工表现出色时,杰夫总是第一时间给予赞扬和奖励。

很显然,科尔是一个私利追逐者,而杰夫是一个团队建设者。科尔以为不断鞭策员工,就能达到赢利的目的,而杰夫采取尊重、表扬、奖励等管理手法,这样能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迸发出无限的正能量。

作为企业的老板,应该像杰夫那样,做一个团队建设者,要帮助员工进步或学习新的技能,做员工的顾问、教练,把团队的宏伟蓝图装在心中,并传达给团队成员,使大家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老板要重视团队激励,重视公平、公开、公正,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优化制度、奖优罚劣等策略,清除团队的消极因素,不断把正能量传递下去。这样才能激发团队创造奇迹。

小苏研究生毕业后,任职于一家广告公司。当时公司正处于低谷时期,业绩不断下滑,人心涣散。团队成员缺乏激情,毫无斗志。老板对公司的现状非常不满,当时高薪聘请小苏,就是为了改善公司的现状,但是怎么改,老板一直没有头绪,所以迟迟不敢动手。

一天,老板找到小苏,征求他对公司的意见。小苏毫不遮掩,说:“公司的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奖励制度没有得到兑现,这是大家不满的直接原因。另外,公司内部不团结,造成竞争力被削弱,导致业绩不断下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任由发展下去后果很严重。”

老板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示意小苏接着说。小苏说:“公司制定的目标应该分配到各个项目组,再由项目组具体执行,要让大家都有具体的工作。同时,一定要让大家通力协作,形成一个由公司到团队,由团队到个人的价值链条,把大家团结起来。为了保证大家认真执行目标,可以制定奖励制度,根据员工的业绩予以奖励。”

总经理打断道:“可以举个例子吗?”

“比如说,公司里干活多、言辞不多的员工经常得不到奖励,而那些偷奸耍滑、善于言辞的员工却得到很多便宜。就拿上个月的事情说吧,上个月办公室主任请假7天去旅游,月底发奖金他照拿,而且据说拿的还是最多的。这就很不公平了,大家感到很不满,认为公司奖励不公,这让大家工作起来就没有了积极性。”

老板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明白了,我会尽快推出一系列的新制度,相信会改变公司的现状的。”

半个月之后,公司制定了一套系统化的制度,明确了奖罚细则。新制度一推行,公司员工的工作激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原来员工上班时怨声载道,现在都兢兢业业。月底发工资时,员工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因为公司按业绩予以奖励,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面对公司内部出现的矛盾,老板要找到问题的根源,选择因势利导的方式,而不是盲目打压,这样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从而提升团队的士气,激发出团队的战斗力。

另外,要想打造一支充满正能量的团队,老板一定要关注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要不断给予他们认可,把他们放在合适的职位上。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认为,管理者不仅要把合适的人放在“车”上,还要让他们坐在合适的位置上。如果把有才能的团队成员放在错误的职位上,会降低整个团队的效率。

举个例子,西部海岸公司有很多才华出众的员工,但是他们一半以上的员工,被放在了错误的职位上。设备部的总经理是人力资源专业的高材生,他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擅长的;人事部的经理却是质量控制方面的人才;业务部经理在财务会计方面有很强的专业背景……这些人才都放错了位置,怎么可能积极地去对待工作呢?如果他们从事与自己专业、专长相关的工作,他们将是公司里的超级明星员工。

由此可见,员工工作缺乏激情,没有出色的表现,并非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很有可能是被安排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老板如果不了解这个情况,盲目地任命员工,通常是非常危险的。反之,如果老板把员工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并告诉员工:“努力去干吧,你就是这方面的人才,我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员工往往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