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别让“面子”害了你 > 第四章 学会巧妙地拒绝,别被“面子”牵着鼻子走
第四章 学会巧妙地拒绝,别被“面子”牵着鼻子走
作者:王剑   |  字数:14071  |  更新时间:2015-02-27 15:57:13  |  分类:

社科心理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不懂拒绝,难免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因为扮演了“老好人”的角色而使自己吃亏,那么,就要想办法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类事的发生。而能够使自己少吃亏、自主掌控人生的唯一方法就是拒绝。若想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演出主人翁的角色,我们就不能坐以待毙,不能被“面子”牵着鼻子走,要从这一刻起学会拒绝,大声说“不”!

如果不想吃亏,就果断拒绝对方

“吃亏”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为“遭受不公正待遇”。在人际关系的范畴中,吃亏是指被动接受本身不愿接受的事物。其实,日常生活中偶尔吃些小亏,也是正常之事,只是当我们自己“吃亏过多”时,就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自己太想做好人,才会使自己习惯性地接受“吃亏”。

如果因为扮演了“老好人”的角色而使自己吃亏,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吃亏,以使自己心理平衡。那么,能够尽量避免吃亏、使我们自主掌控人生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呢?没错,就是拒绝。若想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出演主人翁的角色,我们就不能再坐以待毙,不能再对“吃亏”一事逆来顺受,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学会拒绝!

能力出众的程序员闵竹,在公司中一向被大家称为“多面手”。每每公司推出新的项目,虽然所有人都在忙碌,但每个人的工作进度都不见有什么明显进展。然而,一旦临近任务交付期,大家便都会对闵竹的工作进展倍加关心,如果闵竹适时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大家就会纷纷请求她的帮助,最后闵竹简直成了“超人”,她几乎要承担起所有的事情。

当项目结束以后,部门中人会不约而同地用“了不起”、“真棒”等词对闵竹大加称赞;但是,一旦结果或者程序中出现了错误,人们又都会以抱怨的目光去对待她。面对过分繁重的附加工作以及同事们不谢反怨的态度,闵竹虽然一直非常恼火,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人请求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

一次,闵竹在同时帮助众多同事处理工作的过程中,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其实,以闵竹的工作状态而言,出现这类问题绝非是偶然之事。这次错误使闵竹背负了写检讨、扣奖金等一系列处罚,她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问题出现以后,那些曾经受到过帮助的同事适时为闵竹送去了安慰,同时也对她一直以来的工作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闵竹所在的公司却突然陷入了经营危机,而紧随其后的就是所有人都不愿面对的减员问题。在这场减员运动中,闵竹因为该项目中的错误以及自己的临时工身份,最终失去了来之不易的工作。

此后,闵竹更换了许多工作,但由于她并不具备令人信服的工作经验,而且年龄也在不断增长,她始终未能跻身于公司正式职员之列。其实,与他人相比,闵竹在能力方面、在工作态度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她失去的反而更多。她失去的不仅仅是自信、青春、值得炫耀的工作经验、朝夕相处的同事,还有人生之中最为重要的、能够带给自己快乐情趣的公司生活。

当然,走到这一步,最主要的责任在闵竹。当闵竹回顾往日经历时她才猛然发现,自己所走的每一步似乎都与“吃亏”二字形影不离,这不禁令闵竹感到非常懊恼。可是,为什么闵竹总是会选择“吃亏”呢?

事实上,一直影响闵竹人生境况的“吃亏”,与某日突然遭受某人伤害的吃亏在性质上大有不同。也就是说,闵竹陷入这种窘迫境地根本就怨不得别人,完全是她在自食其果。为什么要接受同事不合理的请求?就算能力允许、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但最起码也要通过正常程序进行交接吧,如果是这样,闵竹又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吃了“哑巴亏”呢?在面对同事们的附加要求时,她为什么不拒绝呢?

每日为工作奔波的闵竹,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她“放任”自己一味吃亏,最后落得一无所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认为自己一直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着吃亏角色的人,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多,而且他们也确实生活在吃亏之中。

那么,很多人为什么“放任”自己一味吃亏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好意思”心理在作怪。有些时候,我们本想拒绝,心里很不乐意,但碍于一时的情面,却点了头,结果给自己留下长久的不快。所以,如果并非心甘情愿,就一定要坚决“拒绝”。拒绝虽然会使对方感到不高兴,但是为了能够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应该拒绝的事情,我们就要果断地予以拒绝。

当然,我们也不可不分状况地一味回绝对方。我们应以熟练的拒绝技巧为基础,准确判断当前状况是否适合作出拒绝,要在对方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合理维护自身利益。

因为只有当我们感觉自己完全可以自主选择时,人生才会变得更为轻松,才能够挖掘出一切潜力。人际关系中同样如此,如果我们不善于拒绝他人的请求就会感到自己的人生正被他人所牵制,丝毫不受自身控制。因此,我们要培养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能合理作出拒绝的自信心。

拒绝别人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拒绝的原则。拒绝的原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要拒绝请求的具体内容。第二,拒绝不针对人,而是针对请求。第三,不能由他人代替,必须由“我”亲自拒绝。我们只要时刻铭记这三种拒绝原则,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绝对不会因为拒绝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矛盾。

其次,拒绝别人后不要心怀愧疚,因为如果拒绝得当,对方即使被予以拒绝,也不会感到不高兴。正因如此,有些人在受到拒绝的情况下,依然会心情自然;反之,有些人尽管得到了应允,但心情却会显得黯然低落。

当然,如果理应拒绝的事项,自然就要果断拒绝,但与此同时,对于对方的心情、价值及重要性,我们必须加以肯定。这样,即便是遭到拒绝,对方也不会感到生气或是忧郁。

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上面这两点,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之中,就会充满“只要我愿意,就可以随时拒绝”的自信。也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坦然拒绝别人的自信。

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有效的拒绝技巧,困扰已久的生活压力一定会得到缓解,而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加愉悦、更加幸福。事实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有恒心、肯付出、愿学习,就一定会拥有丰富而宽泛的人脉。

再熟悉的人,也要学会说“不”

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一些为难的事情,总会有些同窗好友、同事朋友,相处的日子久了,自然有求于彼此,如果我们能办到的话应尽最大的努力去办,假若朋友提出的某些过分要求,不是我们个人力所能及的,就出现了要拒绝他人的问题。如果一口回绝别人,特别是亲戚朋友的一些要求确实是不近人情,因此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往往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拒绝,明知道一些事情办不成,可又怕伤害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所以当需要做“不”的决定时,我们往往就会变得犹豫不决;当需要大声地说“不”时却沉默不语。对家人、朋友更是难以开口说“不”,为了使他们满意而满足他们的每一个请求,最终使自己琐事缠身,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学习、工作、生活一团糟。

很多人都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尴尬和无奈,造成这种尴尬和无奈的原因,很多就是因为我们不太会拒绝别人,不习惯说那个最难念的字:“不”。

秦桑并不是心理咨询师,可是在她身边,总有各种各样的朋友喜欢把自己的“隐私”说给她听。秦桑总是耐心地听着对方诉说,时不时还会因为对方的不幸遭遇而落下几滴眼泪。长期处于各种负面情绪困扰的秦桑终于承受不住这份压力了。

朋友之间的聊天,不外乎最近都有些什么活动和见闻之类的话题。而秦桑却成了公认的被倾诉者。一旦哪位好姐妹在感情上遭遇了挫折,她们都会把秦桑约出来,整整一个下午都哭诉自己的不幸。其实,她们都知道,秦桑并不能帮她们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是她们需要倾诉,需要把负面情绪释放出来。

如果说聊天的内容正常一点也就罢了,可是每每随着话题的深入,秦桑就会逐渐发现一些自己没有办法控制的事情。就在前几天,小李还在向她说怀疑自己的老公在外面有外遇,而红红整天都向秦桑抱怨公司的待遇不好,董晴则是哭哭啼啼地告诉秦桑她又和男朋友分手了。秦桑从早晨一睁眼,就开始被别人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困扰着,以至于自己在工作的时候都无法把心思用在正常事务之上。

每次聊天结束之后,秦桑的朋友们全都像是获得了新生一般,她们的痛苦和委屈确实得到了发泄。而对于秦桑来说,本来好好的一个周末下午,却被无缘无故地笼罩上一层阴云。

有时候秦桑也不得不感叹,“知心姐姐”可真不容易当啊!而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处于危机之中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姐妹们曾经对秦桑说过的话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每次见到上司时,她总会想起红红说的那些话;见到董晴的前男友,秦桑的心中则会事先树起一条警戒线。最近,秦桑不但在工作上频繁失误,而且连家庭关系都开始变得紧张。直到有一天秦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正常生活已经完全被打乱了。

秦桑并没有觉察到,自己在倾听别人的诉说时,诸多的负面、消极情绪逐渐渗透到了自己的生活之中。到头来,自己不但无法帮朋友们解决实际问题,还让自身陷进了悲观情绪的影响之中。此时的秦桑,已经成为了他人无节制的倾诉对象。

如何避免我们自己也变成“秦桑”呢?那就要学会对熟人让自己做的那些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实际作用的事情说“不”。学会说“不”、懂得说“不”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是作为“社会人”应具有的一项重要能力。我们需要学会用“不”的智慧保护自己,用“不”的力量说服别人,用“不”的方法正确决策,用“不”的秘诀改变人生。

有人或许说,朋友之间,有人遇到困难,我们理应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帮朋友的忙本无可厚非,但是要分清帮什么忙,不是所有的忙我们都能帮,也不是所有的忙我们都应该去帮。要让朋友明白,你有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坚持。不要因为朋友恳求的眼神,鼓动的语气,就放弃自己的初衷,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勉强地答应别人可能会让你琐事缠身,焦头烂额,甚至是筋疲力尽,烦恼懊悔。

所以不要在需要说“不”的时候,就犹豫不决,就沉默不语,就理亏脸红。一定要说得理直气壮,坦坦荡荡,自信飞扬。坦诚交友,进退有度,有自己心里的原则和底线,明确自己的思想和立场。

其实,当你的能力有限,无法帮助别人时,千万不要勉强,你应该毫不犹豫地学会说“不”,学会拒绝。说“不”不是不近人情,不是自私冷酷。只要你真诚地道出你的苦衷你的原则,必能获得朋友的谅解,得到对方的尊重。因此,从现在起,请学着对别人说“不”吧!大声地说出来:“我不喜欢,我不想,我不!”

拒绝要有技巧,不要伤了对方的面子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其中,有许多积极的,也会有许多消极的;有符合自己意愿的,也有不符合自己意愿的;有我们乐意接受的,也有我们需要拒绝的。比如,有人需要我们帮忙,但我们却由于某方面原因而不能帮他时,就需要拒绝他。而直截了当拒绝的话,很难说出口。但是,有时候我们必须拒绝对方,我们就必须要掌握拒绝他人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我们才能轻松愉快地说出“不”字,才能使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不”字。

比方说,在拒绝他人时,我们可以暂时作出错答,这是一种不错的拒绝技巧。这样可以转移其他听众的注意力,也可以使请求者领悟到拒绝他的意思,免于因说破而造成尴尬局面和其他不良后果。

易连昆和小樱是毕业不到一年的大学生,他们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了三个月的时间,在一起工作久了,易连昆对小樱产生了爱慕之情,想要表白自己的心愿。

小樱虽然心领神会,知道易连昆的心意,但是,小樱对他并没有男女之情,她很珍惜这份友情,不想将这份友情向爱情方面发展,但她感觉同事之间还是不要说破,保持一种纯真的朋友情为好。

这一天刚下班,同事们都在边收拾自己的东西边讨论去哪儿吃饭,易连昆走向小樱,小樱正和同伴菲儿商讨周末去哪儿玩,看到易连昆向自己走来,便知道了他要说什么,于是,小樱下定决心,想到了拒绝他的方法,就和同伴一起笑着等易连昆走了过来。

易连昆走到小樱的面前,有些犹豫地说:“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你是不是喜欢……”

同事们都停下来看向这一边,菲儿也很好奇地看着他们俩,小樱明白他的意思,就打断他说:“哦!我喜欢你借我的那本书,我都看了两遍了,还没看烦,尤其是里面讲到的奇幻世界,真的很奇妙。”

易连昆以为小樱会错意了,想要说得更清楚一些,就急忙接着说:“你难道看不出来我喜欢……”

同事们更好奇了,都起哄似的看着他们,小樱不慌不忙地又打断他,笑着说:“我知道你也喜欢这类的书,以后咱们可以交换一下学习心得,这样可以互相促进对方进步。”

易连昆有些心急,他干脆直截了当地问:“你有没有……”

小樱看他要说出口,也有点着急,灵机一动,马上截住他的话,不让他有喘息的机会,又笑着说:“这么巧呀,我确实早就有这个想法,我们也可以向其他人介绍这本书,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学习。”

同事们听到这里也都一哄而散,各干各的去了。易连昆听到这儿,又看了看小樱坦然的样子,霎时明白了她的意思,同时也非常感谢她的委婉,没让自己在同事们面前尴尬。

小樱3次截断易连昆的问话,使得他明白了她的想法,不再追问了。这比让易连昆直率问出来,而小樱当面予以拒绝,效果自然要好得多,同时他们也不会因此在以后见面尴尬,丢失纯真的友谊。

学会拒绝他人的技巧,既可减少许多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又可以表现出自己人格的独特性,也不至于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陷于被动,生活就会变得轻松、潇洒些。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回答:

婉拒法:哦,是这样,可是我还没有想好,考虑一下再说吧。

不卑不亢法:哦,我明白了,我认为你找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人效果会更好,好吗?

幽默法:啊!对不起,今天我只好当逃兵了。

缓冲法:哦,我再和其他人商量一下,你也再仔细考虑一下,过几天再决定,好吗?

回避法:今天咱们先不谈这个,我想有一件事你更关心了……

补偿法:真对不起,这件事我实在爱莫能助了,不过,我可帮你做另一件事!

有时候拒绝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方会不定时提出同样的要求。若能由被动变成主动而关心对方,并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苦衷与立场,也可以避免拒绝他人时的尴尬与影响。当双方的情况都有所变化时,就有可能满足对方的要求。

懂得了拒绝的技巧,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有技巧地拒绝,不但不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反而能得到他人的敬佩与尊重。

当然,拒绝的过程中,除了技巧,更需要有发自内心的耐心与关怀。若只是随随便便地敷衍了事,对方其实都看得到。这样的话,有时更让人觉得我们是一个不诚恳的人,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伤害更大。

有一大部分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难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非要拒绝别人不可吗?拒绝他人时都要采用这些委婉的方法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关于拒绝他人,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在日常生活,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朋友和同学,积极地帮助他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平时帮人,拒人才不难”。

第二,如果是由于自己能力或客观的原因,我们应该坦诚相对,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要积极帮对方想办法。

第三,对于某些情况,直接说“不”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应持坚决的态度来拒绝。对于那些可能引起误解的事情,也应该明确自己的态度,否则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拒绝他人是生活中的一种艺术与技巧,学会并灵活运用它,会使我们生活得从容不迫,也会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说“不”,拒绝别人不一定是件坏事,如果我们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帮助别人,那么拒绝别人的请求是正确的选择。当我们拒绝他人时,要让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自己的说法,而不要让对方产生被轻视或受到伤害的感觉。

点到为止,别让对方太“不好意思”

一般来说,在遇到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念,可能陷入不利于自己的关系网。损害自己的人格,助长虚荣心,违法犯罪的行为等情况时,都需要我们去拒绝对方的要求。

拒绝对方,也要给对方留一个退路,留一个台阶下。也就是说在拒绝对方的时候,点到为止即可,要给对方留面子,要能让他自己下梯子。对于并非完全无理的要求,不应全盘否定,断然拒绝。特别是自己无法作最后决定时,更应措辞谨慎,留有余地,让对方心悦诚服。

杨老师在北方一所高校的文学院已经任教20年了,最近文学院进行了第一次教师职称评选,杨老师作为院里的老教师却没有评上,他心中有些不甘,想最后再试一下。于是他就在评定结果公布前找到了张校长家里,希望借此机会和校长谈一谈,向张校长诉诉苦、求求情,使自己能够评上。

到了校长家里,张校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杨老师,双方刚一入座,杨老师就开门见山,迫不及待地对张校长说:“张校长,我想知道这次评职称我有希望吗?”

张校长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递给了杨老师一杯茶,并笑着说:“先喝茶,最近你身体怎么样?”

杨老师听了,只好接过茶杯,压下心中的焦虑,应付道:“身体还算过得去。”

张校长接口道:“这就好,现在你们这些老教师可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青年教师还要靠你们传帮带呢!”

杨老师听了张校长的话,感到了一丝希望,急忙回答说:“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会尽力的,可不知道我能否……”

张校长早已知道了杨老师今天到访的目的,就接着他的话说:“不管这次评得上评不上,我们学校都要依靠像你这样的老教师,你经验丰富,教学得法,学生反映不错。我想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你说呢?”

杨老师叹了一口气,只好回答道:“是啊。”

张校长见到杨老师叹气,接着说道:“这是你们文学院第一次评审,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僧多粥少,有些教师这次暂时还很难如愿,要等到下一次,但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相信大家一定能谅解。但不管怎样,我们会尊重并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劳动,尤其像你们这些辛辛苦苦几十年的老教师的劳动!”

杨老师听了张校长的这一番话,明白了张校长的意思,心里不由得生出敬畏之情,同时也非常感激张校长,没有让自己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杨老师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就起身告辞走了。

这个例子中,张校长对杨老师表示了充分的尊重,肯定了老教师的成绩,虽然拒绝了他,却也是拒绝有度,点到为止,让杨老师心悦诚服。

此外,拒绝别人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俗语或谚语等来作答,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或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增加了自己说话的权威性与明确度,又不必在解释和说明上浪费太多的口舌,还能点到为止,既能给对方留面子,使对方信服,也能有效地达到自己所要的效果。

当然,拒绝别人时点到为止,不让对方太尴尬、下不来台,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妨先倾听一下,再说“不”。

“倾听”能让对方得到自己被尊重的感觉,在你婉转地表明拒绝他人的立场时,也要避免伤害他人,还要避免让人觉得你只是在应付而已。

“倾听”还有一个好处是,虽然你拒绝了他,但你可以针对他的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若是能提出更好的办法或替代方案,对方一样会感激你。

因为一般人都会有一种补偿心理,如果你想的办法不很理想,但你已经尽力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方的失望感;如果你的办法帮助别人解决了他的问题,他会更感谢你。

(2)温和但又要明确地说“不”。

当你仔细倾听,明白对方的要求后,并认为自己可以拒绝的时候,说“不”的态度既要温和又要明确。温和就是委婉表达拒绝,点到为止,明确就是很清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用温和且明确的方式说“不”比直接生硬地说“不”让人更容易接受。一般来说,对方听你这么委婉,小心翼翼,一定会“知难而退”,再去想其他办法。

总之,应该多掌握几种拒绝别人、点到为止的技巧。比如为他人提些建议,安慰一下他的心情,向他陈述自己的难处,鼓励他人勇敢地面对等。要让别人感觉你好像还在和他一起解决难题,让他充满理解和信心地离去。当然,如果有能力,还是要尽力帮助求救于自己的人,这是良好品格的表现。

坚持弹性原则,就给他模棱两可的答案

模棱两可的回答或者敷衍的回答,是一种有弹性的沟通方法,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处世技巧,敷衍的回答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模棱两可地答复他人。敷衍是一种艺术,运用好了不但不会失信于他人,还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谓“不食言”就是说到且一定做到。在许多时候,人们对说出的话、作出的决定,过不了多久就会后悔,乃至忘却,不再履行。然而,不论你有多么后悔,也要遵守自己作过的承诺。违背诺言只会让自己更加被动,不仅赔了损失还要赔上信誉。所以,不能轻易对别人食言。

有人说:“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毕竟谁都不愿食言。所以很多情况下,为了不食言,我们无法拒绝别人,虽然这时候拒绝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为事情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的最佳途径。可是,为了不失信、不食言,只能用模棱两可这种有弹性的回答来回应对方。

如果对方比较聪明,能够明白我们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背后的信息,可能会自动放弃。事实上,许多人在请求别人帮忙的时候,都是抱着莫大希望而来。给别人模棱两可的回答,不要决绝地拒绝别人,不要让人认为我们是一个失信于别人的人,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中,互相制约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盾牌挡一挡呢?食言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十分难堪的事,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态度不是那么坚决,甚至有些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回答来回复对方,这样,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做法,从而不会对我们抱太高的期望。

避开实际性的问题,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作出具有弹性的回答,既无懈可击,又避免了自己的信誉和诚信度受损。这样做既能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也能充分保留自己的面子。

灵素和敏敏在同一公司上班,两个人在公司是同事,私下里关系也不错,是旁人羡慕的一对好朋友。

一天,敏敏因为家中有事必须请几天假,不巧的是,她正准备和一位大客户签约,对手公司也在不断争取这位大客户,此时正是关键时刻,自己却无法分身。敏敏想来想去,想到了同事兼好友灵素,于是开口请她帮忙去跟这位客户签约。

对方是自己的朋友,且自己也没什么要紧事儿,灵素就答应了敏敏的要求,可谁知当天医院打来电话,告知灵素父亲生病住院了,灵素没有其他的亲人,只能自己去照顾。可是自己一边要忙工作,一边还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帮朋友去签约实在是分身乏术。

可是想到几天后的签约,而自己又答应了敏敏,灵素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她不得不拒绝敏敏,但是又不想让敏敏太伤心,于是便在脑海中反复思考着该怎样拒绝她。最后她对敏敏说:“这件事比较困难,这几天我比较忙,过两天再看看吧。”

对于做事一向急性子的敏敏来说,见灵素答应后又说了这样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以为她在犹豫,就想也许灵素需要考虑一下,于是并没有催促。

过了一天,敏敏又问到这个问题,灵素回答说:“我也不太确定,你别抱太大希望,可能我会去不了。”敏敏听灵素这样说,明白灵素可能真的没有时间,确实有事儿去不了了,就把这件事托给了别人,便急急忙忙赶回家去了。

见敏敏交代好了工作,灵素也就放心了。几天之后,敏敏高高兴兴地回来上班,发现与那位大客户的合约已经签好了,灵素父亲的病渐渐好转,也已经出院。两位好朋友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任何影响。

如果灵素断然拒绝敏敏,两个人的友情可能会遭受波折。如果灵素沉默不语,会让敏敏觉得灵素已经答应了她的请求,就不会再找别人帮忙,那么事情会变得更加糟糕。

否定或拒绝他人时,可以运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对于对方的要求,似乎有肯定的因素,却又好像有未能肯定的理由,让对方感到得到了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理解,从而不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愤怒。同时,让对方意识到他的要求并未得到你的许诺,从而达到含蓄拒绝的目的。

当你面对别人的请求时,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可以把对方请托的事办好,或根本就不想接受请托,可以用下面这些听起来模棱两可的回答:

“嗯,你说的事情我会考虑的。”

“这件事情比较困难。”

“我不确定这事能够办成。”

“我帮你问问看,如果不行我也没有办法。”

“也许可以吧!我不确定。”

“最近我比较忙,过两天再看看。”

“这件事等我回来再说好吗?”

……

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大,就应该把话说得灵活一些,最好用弹性的语气,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使之有伸缩的余地。多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为了不食言而给对方模棱两可的回答,可使对方明白我们的苦衷,相信我们不是没有信誉的人;如果生硬地否定或拒绝,对方则会产生不满,甚至仇恨、仇视你。把话说得委婉、模糊一些,这样做既不伤人,又不会使自己失信于对方,彼此还能和和气气,何乐而不为呢?

勇敢说“NO”,但一定要对事不对人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亲人、朋友、同事等有时会要求你做一些事情。而这些要求有的根本就不合理,有的超过了你的能力范围,总而言之,你的内心是不情愿的。但是,你担心别人会因此而不高兴,甚至会影响到日后双方的交往,只好硬着头皮应承。然而,事后你自己却会因此感到沮丧。

就这样,你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你允许别人不断地利用你,你心中的不满日积月累。有一天,你终于失去了耐心,把积累的怨气一并爆发,可想而知,结果将会非常糟糕。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要学会拒绝,我们要能够勇敢地对别人说“NO”,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要知道,想做个有求必应的老好人并不容易,人们的要求永无止境,往往是合理与悖理的并存,如果当面你不好意思说“NO”,轻易承诺了自己无法履行的诺言,将会带给自己更大的困扰。

因此,该拒绝时就一定要拒绝,并且一定要对事不对人,即让对方知道你拒绝的是他的请求,而不是他本身。拒绝之后,最好可以为对方指出处理其请求的其他可行办法。

安成和方宇是从小到大的好朋友。两个人的友谊已经有二十几年了。如今两人都已经参加了工作,虽然不在一个单位上班,但平时两个人还是经常带着各自的女友在一起聚聚。

有一天,安成气呼呼地来到方宇的单位,找方宇帮他一件事,为他的未婚妻报仇。方宇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急忙请假和安成走出公司。出来后,方宇向安成问清了缘由。

原来安成的未婚妻被公司的车间主任欺负了,安成非常恼怒,发誓要为未婚妻报仇,而且还买了一把锋利的弹簧刀,想要对付那个车间主任,但考虑到那个车间主任人高马大,自己一个人对付不了他,于是就想到请方宇帮忙,两个人一起对付他。

方宇听后,心中很明白,尽管那个车间主任不是好东西,确实应该教训教训他,但如果感情用事,刺伤了他,那是会犯罪的。因此,方宇决定拒绝安成,并且也决定阻止安成,不能让他一时冲动,铸成大错。

于是,他问安成:“你爱你的未婚妻吗?”

“爱,当然爱,如果不爱我才不管这事呢。”安成回答说。

“这就好,爱一个人不容易,真正爱上一个人,是不管她遇上多么大的不幸,都会永远爱她,相反,在她遇到不幸时还要帮她解脱出来。如果你这样感情用事,并不是爱她,这是在伤害她,使她更伤心。她也不会为此而感谢你,相反会恨你。坏人总是要受到惩处的,这要靠法律……”

安成听到方宇这样说非常生气,他冲方宇喊道:“我还是不是你的朋友,你怎么不帮我反而袒护那个主任,他给你什么好处了吗?你对我是不是有意见啊?”

方宇听了安成的话,走到安成的面前,真诚地说:“我拒绝和你一起去找那个车间主任不是对你有意见,我只是认为这件事不能像你说的那样做,并不是针对你个人。车间主任的行为是犯法的。这样吧,我的同事有一个做律师的好友,我帮你和你的未婚妻运用法律的手段来惩处车间主任,我相信,法律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安成听了方宇的一番话,打消了要报仇的想法,最终运用法律惩处了那位车间主任。而安成非常感谢这次方宇对他的帮助,两个人的友情也更加稳固了。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方宇并没有为了朋友之情而感情用事,而是对事不对人,让安成由报仇转移到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安成从道理中明白了自己的糊涂用事,最后问题也圆满地解决。方宇也由此拒绝了安成报仇的请求,假设方宇不这样做,为了朋友义气,而满口答应帮助安成去报仇,结果肯定不堪设想。

对事不对人强调以“事“为中心,的确,解决的是问题,应该以“事”为中心。问题要解决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解决,什么标准,谁来做,大家如何做配合等,这就是“对事”,针对事件,围绕事情本身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是“不对人”呢?不对人,就是不针对人。虽然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但是人是很复杂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很难说谁的想法一定是对的,或谁的想法一定就是错的。更为重要和关键的是,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人都是爱面子的,都是有情绪的,保护自己是人的第一反应,即使是用不恰当的方式。

所以,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拒绝者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环境,把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在这样的环境下,拒绝者不会因为人情而回避一些难以处理的事情。同时,要让被拒绝者明白,你所拒绝的一切是针对事,而不是人。如果能形成这样对事不对人的环境,被拒绝者会有更大的勇气承担拒绝者的任何决定,因为他知道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事情,而不是在难为他。这样,拒绝者也会变得很简单:在回答被拒绝者请求的时候不必过分顾忌感情,不必在意面子,而只需把注意力放在事情上。

要记住:无论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对任何人、任何事,你都有权利说“NO”,因为这样你才能考虑自己的情况,而以真实的态度面对对方。

虽然在该说“NO”的时候要勇敢地说“NO”,但是一定要做到对事不对人,这才是真正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和他人做有效的沟通,是你最有价值的资产;致力于有效的沟通,会使你的人际关系大为改观。

直接拒绝“冲力”太大,那就绕着弯说

在拒绝他人时,关键要态度委婉。不要在他人刚开口要求时,就断然拒绝;不要对他人的请求迅速采取反驳的态度,或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或者去藐视对方,坚持永不会妥协的态度等,这都是不妥当的方式,应该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恳应对。

如果在社交场合,你需要拒绝人时,不妨用下列方法试一试。

有意推托。如“我转告他一声倒是可以,就是怕他误会了,还是你直接同他说为好了。”“这件事由我出面恐怕不会太好吧!”。

尽量回避。“哦,是这样呀,我没看清楚”,“我没注意,也不是太清楚”。

故意拖延。“今晚还有事,以后再说吧”。

保持沉默。“嗯,让我再考虑考虑……”

另有选择。“好是好,不过我更喜欢……我想会那个更好”。

婉言回绝。“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这样做,对你我都没有好处,你仔细想想”。

拒绝时,千万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特别是对你有过帮助的人来拜访你,要你帮他做事。为了情面,的确是非常难以拒绝的。不过,只要你能表示出尊重对方的意愿,讲出自己的难处,相信对方会谅解你的。

以诚恳的态度说出自己不得不拒绝的理由,直到对方了解你的苦衷,才是最成功的拒绝方法。

迟雪是某教育局的人事科长,经常处于矛盾的包围之中,作为中层干部,上级的话她不得不听,即使是违心的事也要办;下边的事又不敢应,一应就是一大串,可谓苦不堪言。

在她极其苦恼时,她的一位好友提醒她,面对矛盾,何不采取回避锋芒的办法,这能使自己得到解脱。好友的一番话使迟雪茅塞顿开,连叹自己以前太笨。

掌握了这一处理矛盾的秘诀,再面对一些事情,迟雪坦然多了。

有一次,局里的刘副局长让她想办法将其侄子安插到某中学去,这不符合政策,让迟雪很为难,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承担责任的是她,而非刘副局长。这时她想起了回避锋芒、不直接拒绝的退让之法,便小试牛刀。

迟雪对刘副局长说:“好,我会尽心为您办这件事的,您让您的侄子把他的毕业证、档案材料给我送过来。”

当天下午,刘副局长的侄子就来了,但送来的只有档案材料,没有毕业证,因为他虽然读完了两年学制,但学业不精,自学考试才通过了七门,根本就没有毕业证,迟雪就让他先回去等候通知。

过了几天,刘副局长又过来问这件事情,迟雪先说了他侄子的情况,随后说道:“刘局长,你说话算数,您同那所学校的校长谈谈,只要他们同意接收,我这就把您侄子的人事关系给开过去。”

刘副局长从迟雪的话里显然已听出了弦外之音,只好说:“那就先放放再说吧。”

迟雪对刘副局长的要求没有采取直接拒绝的方法,而是回避锋芒,既拒绝了不合理的要求,又达到了保护自身的目的。

迟雪明白,官场上的矛盾、冲突、痛苦,使大部分人都会处于战争状态。对于别人的一些要求,不能当场直接拒绝,一定要回避锋芒,委婉地回绝,这样既能使矛盾在迂回曲折中得到妥善解决,也能让自己的心灵自在、祥和,还会发现事情原本可以很简单。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你处于矛盾的漩涡中时,不妨暂退让一步,再伺机推脱。

避免直接拒绝别人,可以对其先扬后抑,这是一种避免正面表述而间接拒绝他人的方法。先用肯定的口气赞赏别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再来表达拒绝的原由,这样,既不会直接伤害对方的感情和积极性,也使对方容易接受,并为自己留下了适当的退路。

有时对方有急事相求,而你确实没有时间帮他,考虑到对方的实际情况与情绪,为了避免误会,你可以先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然后再表示你不能立即办好,会换个时间办理。而对方是急事,要求必须立即办好,此时他也只能另找他人了。

有时,为避免直接拒绝他人,也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来达到拒绝他人的目的。有些人喜欢通过诉说自己困难的方法暗示他人,以此来“投石问路”,这时,你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表达你的拒绝。因为对他们来说,表达出“不”最好是通过他们容易接受的办法。当然,与此同时,你可以表示出深深的同情与理解,也可以为他出个主意,表达出你对他的关心和自己的无能为力,同时为其送上自己的美好祝愿。

在拒绝别人时应该做到“六不要”和“四要”,使对方了解你拒绝的苦衷和歉意,保持说话态度诚恳,语言温和。

不要立刻就拒绝:立刻拒绝,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甚至觉得你对他有成见。

不要轻易地拒绝:有时候轻易地拒绝别人,会失去许多帮助别人和获得友谊的机会。

不要盛怒下拒绝:盛怒之下拒绝别人容易在语言上伤害别人,让人觉得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不要随便地拒绝:太随便地拒绝,别人会觉得你并不重视他,容易造成反感。

不要无情地拒绝:无情地拒绝就是表情冷漠,语气严峻,毫无通融的余地,会令人很难堪,甚至反目成仇。

不要傲慢地拒绝:一个盛气凌人、态度傲慢不恭的人,任谁也不会喜欢亲近他。何况他有求于你,而你以傲慢的态度拒绝,别人更是不能接受。

要婉转地拒绝:真正有不得已的苦衷时,如能委婉地说明,以婉转的态度拒绝,别人还是会感动于你的诚恳。

要有笑容的拒绝:拒绝的时候,要面带微笑,态度要庄重,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和礼貌,就算被你拒绝了,也能欣然接受。

要有出路的拒绝:拒绝的同时,如果能提供其他的方法,帮他想出另外一条出路,实际上还是帮了他的忙。

要有帮助的拒绝:也就是说你虽然拒绝了,但却在其他方面给他一些帮助,这是一种慈悲而有智能的拒绝。

同样是拒绝别人,不同的拒绝方式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委婉的拒绝能让人接受和理解,而直接拒绝则使人恼怒和反感。所以,同样是拒绝,我们还是应该多注意些方式,多讲究些艺术。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