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别让“面子”害了你 > 第八章 如何体面又实惠地送人面子
第八章 如何体面又实惠地送人面子
作者:王剑   |  字数:12550  |  更新时间:2015-02-27 16:01:01  |  分类:

社科心理

人生在世,总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做,办事就不可避免地要请人帮忙。求人办事是门学问,脸皮薄了不行,放不下架子也不行。俗话说得好: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求人办事、送人面子,不仅要有耐心,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还要有无人能敌的厚脸皮。当然,最好事先察言观色一番,摸清对方的心思后再付诸行动,这样就能做到得心应手、万无一失。

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

三国时期的曹操挟天子移都许昌后,对于前来投靠的刘备不是很了解,特别让曹操不解的是:刘备凭什么把非等闲之辈的关、张聚在自己门下。为了了解刘备,曹操来了一招“煮酒论英雄”,借与刘备谈论有关英雄的问题,看刘备是否真有才华,是否具有野心。

像曹操这样成功的人知道,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本领就是要懂得察言观色,如果不懂得对方在想什么,就不能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去,也无法把事情做到让人满意的地步,甚至可能招致他人的反感。

一个举人通过了科举考试,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第一次去拜见上司,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沉默了一会,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姓什么。县令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你不知道吗?”

县令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你是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走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令他回去,任学校教职,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位县令不会察言观色。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无论做什么事,对什么人,只有先察言观色一番,摸清对方的心思后,再付诸行动,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万无一失。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脸色的好坏往往会表现出其情绪和心境。

不懂得察言观色的人总是不顾一切贸然行事,不但达不到办事的目的,反而会使自己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而那些会办事的人,往往可以从对方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中读懂其心意,从而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办事情自然也就游刃有余、举重若轻了。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人,经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时,她便已经猜到了,等到对方一说,她则已经办好了。

在林黛玉刚进贾府时,王夫人问:“是不是拿料子给黛玉做衣裳呀?”凤姐答:“我早都预备好了。”也许,她根本没有预备什么衣料,但是王夫人就点头相信了。这还是比较平常的察言观色,就是对同一件事,她也能一下子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却说得入情入理,让人听了欢喜。

邢夫人要讨老太太身边的鸳鸯,便先来找凤姐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做妾,凤姐一听,脱口说:“别去碰这个钉子。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而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

凤姐先是如此说,觉得这件事根本就行不通,但是邢夫人却听不进去,非常不高兴,冷笑道:“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老太太也未必好驳回,你倒说起不是来了。

凤姐见邢夫人心性大发,知道都是刚才那番话惹的,于是立即改口,赔笑道:“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才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

这些话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但是凤姐一正一反的说辞,让人觉得通情达理,十分入耳,所以邢夫人听了高兴极了。不得不说,凤姐这种机变之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一定善解人意,机灵乖巧。他们总是能够猜到别人的想法,知道对方需要什么,似乎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是一种天赋,有些人天生就比较敏感,能很轻易地看出别人的情绪反应。拥有这种知己知彼的能力,做起事情来就容易百战百胜。

人常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这话说得实在有道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来就有很多需要避讳的地方,如果在无意之中触犯了别人的忌讳,就会在无形之中得罪对方。所以说,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定不能说让别人难堪的话。

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掌舵,弄不好就有可能在小风小浪里翻了船。

送顶高帽给人戴

俗话说,嘴甜能吃香东西。意思是说在与人相处时,嘴巴甜点,多说人家的好话,就能得到实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那些嘴巴甜、见人就先送上几句赞美话的人,无不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由此可见,送人“高帽”是人际交往中不可不学的攻心术。

有一则流传极广的叫作百顶高帽的笑话:一个京官要去外地任职,老师告诫他说:“外地的官不好当,你得小心谨慎才是。”京官说:“老师放心,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便送他一顶,这官就好当了。”

老师听了很生气,训斥他说:“吾辈为官清正,不能搞拍马屁戴高帽那一套。”京官说:“可如今,像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能有几人呢!”老师转怒为喜,说:“这话倒是不假!”京官心里说:“我这下只剩九十九顶高帽子了!”

可见,高帽人人爱戴,纵然是对溜须拍马保持着警惕的人,也会不知不觉上套。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如果这种“戴高帽”艺术能运用到生活中来,在社交中必是人见人爱,办起事来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一天,曾国藩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么样?”

众人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插话道:“曾帅是仁德,人不忍欺。”众人听了,一齐拍手。曾国藩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后生告退,曾氏问:“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秀才),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后,便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即使对方明知你说的是奉承话,心中也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弱点。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而继母却是来自富有的家庭。父亲向继母介绍卡耐基说:“亲爱的,你一定要小心这个调皮捣蛋的坏男孩,我已经拿他没有办法了。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

卡耐基以为继母会赞同父亲的意见,却见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然后对他的父亲说:“你错了,我觉得他并不是调皮的坏男孩,他是我们这儿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她的话让卡耐基小小的心灵充满了感动,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因为这一句话,卡耐基和继母的关系一下亲密了起来。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了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

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在他14岁那一年,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继母的礼物和期望,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和欣赏继母的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自己的热忱改变了他们的家庭。所以,他不愿意辜负她。

继母给了卡耐基一股强大的动力,这种力量激发出了他无限的想象力,也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智慧,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记得卡耐基书中曾有这样一句话:“掌声可以使一只脚的鸭子变成两只脚。”给他人戴高帽,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鼓励,暗示他们有某种能力,然后,他们便会按着这种能力要求自己,最终他们的行为会达到人们期望的目标。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哪怕你说的不切实际,对方也会暗自高兴,洋洋自得。如果想要得到更多人的喜爱,或者想要快速办成某件事,达到某个目的,不妨好好研究一下“戴高帽”的学问,相信一定获益匪浅。

会说场面话,就会控制场面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技术知识,80%取决于人类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口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语言上的天赋,即使后天勤加锻炼也难免有所不足,而在社交中最能让人左右逢源的技巧就是要会说场面话。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场面话就是打官腔、假话、空话、废话。实际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场面话不是虚伪的敷衍,而是多年来由很多人的经验总结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玉良言。生活中,免不了要与陌生人打交道,那么,怎么才能让人一下子接受你呢?

这时,你就需要场面话。在试图说服别人,使人接受意见或者改变观点时,你必须懂得运用场面话。这些时候,并不是高谈阔论或者舌灿莲花就能为自己的社交带来好的开端,反而通俗合适的场面话,更能有效地拉近你和他人的距离。

汉高祖刘邦灭楚、平定天下之后,开始对他的臣子论功行赏,这时就出现了彼此争功的现象。

刘邦认为,论功劳萧何最大,封他为侯最合适不过,给他大量的土地也实属应该。可是其他人却不服,私下里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12次伤,而且攻城略地最多,论功劳他应该最大,应当排第一,要封地他也应该最多。”

刘邦心里知道,因为封赏问题,委屈了一些功臣,对萧何是偏爱了一点,可是,在他心目中,萧何确实应该排在首位,可身为皇帝的他又无法对这一想法明言。

正当为难之际,关内侯鄂君似乎揣摩出了刘邦的心思,因此不顾众大臣的反对,上前说了一些言不由衷的场面话:“群臣的意见都不正确,曹参虽功劳很大,攻城略地很多,但那只不过是一时的功劳。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丢掉部队、四处逃避的事情时有发生,是萧何常常从关中调派兵员及时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才保汉王不受太大的损失。

“现如今,汉王即使少一百个曹参,对大汉王朝又有什么影响呢?难道我们汉朝会因此而灭亡吗?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高过万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张萧何排在第一位,而曹参其次。”

刘邦听了关内侯鄂君的话,自然是非常高兴,因为关内侯鄂君的场面话说到了他心坎里去了。于是,刘邦连忙说:“好,好,就这么定了。”

鄂君因揣摩出刘邦一直想封萧何为侯的心思,然后顺水推舟、投其所好,挑刘邦爱听的话说,刘邦自然非常高兴。刘邦的心愿落实了,鄂君也因此被封为“安平侯”,封地超出原来的一倍。

不管是在职场上、政坛上,还是生意场上,都离不开场面话。场面话能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比如存在竞争关系的同事互相指责对方的缺点,买东西的时候直接砍价,甚至与他人之间的直接攻击。

这时,如果没有场面话,那么双方就很难有回旋的余地,也很难营造和谐的氛围。场面话是待人处世中经常见的现象之一,而会说场面话更是为人处世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场面话说得好,人际关系就能处理得得心应手。因此要成为人际交往的高手,就要了解常用的场面话,在适当的时候用上一些。

第一,职场上的场面话。

职场中人都知道,领导可能会对员工说“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你”、“我来帮你搞定吧”,这些话就是职场中常用的场面话。虽然领导并不一定都会按这些话去做,当下属有事找他时他也不一定会尽全力帮忙,但是这些话却能让下属感到心里舒坦。

第二,酒桌上的场面话。

在酒桌上,有一些酒桌场面话。比如“感情深,一口闷”,“酒是粮食精,千万要小心”,“酒比粮食贵,千万别浪费”。如果不会这些场面话,那么你很可能只是闷着头喝酒,很快就“倒也,倒也”。如果你会了这些场面话,那么就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且还可以活跃酒桌气氛。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学会说场面话,同时也要会听场面话。既不因为拒绝场面话而让自己棱角分明,失去圆润,又不因为相信场面话,而对他人寄予过高的期望。掌握了场面话的艺术,就能够在交际场合中左右逢源,进而建立更好的人脉。

给人打圆场也是一种本领

一名中年男子到面馆要了一份爱吃的面,他想先尝一口汤。可是,汤的味道刺激了他的呼吸道,随着一声“阿嚏”,面汤倒在了对面顾客的身上和面碗里。这可惹火了这位顾客,他“呼”的一下站了起来吼道:“你怎么乱打喷嚏!”

中年男子赶紧赔礼,然后对着老板喊道:“我告诉你不要放辣椒的,你干吗在里边放辣椒?你赔我的面钱,我要赔人家的面钱!”老板马上问伙计,伙计也很委屈,他明明就没有放辣椒。老板感到这不是个事,就赶紧打圆场,对着厨房大手一挥:“算啦!再下两碗面,面钱都免啦。只要大家和气,才能生财嘛!”两位顾客这才平静下来,表示接受。此后,他们还和老板成了朋友。

生活中,我们永远不能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不小心用错了词,或者是请客吃饭时帮人点好了川菜,却发现对方喜欢的是粤菜等,这些情况都是让人十分尴尬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有人出来打圆场,不让你在大庭广众之下丢面子,你一定会感激不尽。

加洛刚刚从理发小工升为初级理发师。第一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了。”加洛不语。店长听了,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加洛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了。”加洛一惊。店长马上解围,笑着说道:“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加洛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钱边嘟囔:“剪个头花这么长的时间。”加洛无语。店长马上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加洛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付款边埋怨:“用的时间太短了,20分钟就完事了。”加洛心中慌张,不知所措。店长马上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上面这位店长,真是能说会道。他机智灵活,巧妙地“打圆场”,每次得体的解说,都使加洛摆脱了尴尬,让顾客转怨为喜,高兴而去。帮别人打圆场,无疑是为自己网罗人缘的好方法,但必须时刻记得,“打圆场”不是不着边际的奉承,也不是油腔滑调的诡辩,要注意方式方法,只有适时适度地帮别人打圆场,才能收到最理想的效果。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不失时机地打好圆场呢?

第一,转移话题,制造轻松气氛。

当尴尬或僵局出现时,有些人由于情绪上的冲动,往往会在一些问题上互不相让。在打圆场时,不妨转移话题,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来活跃气氛,转移双方的注意力或者通过幽默的话语将严肃的话题淡化,使原来僵持的场面重新活跃起来,从而缓和尴尬的局面。

第二,审时度势,让各方都满意。

在某种场合,当两个人因不同意对方的看法引发争吵的时候,很难说谁对谁错。作为调解者应该理解争执双方此时的心理和情绪,不要厚此薄彼,要不然对方就会看出你待人的差别。应该对双方的优势和价值都予以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来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再拿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建设性意见,这样就容易为双方所接受。

第三,联络感情。

假如你的朋友突然遇到过去关系很坏的人而你又在场,假如你想让两个过去抱有成见的人消除前嫌,作为第三者,应首先联络双方的感情,努力寻找双方心理上的共同点或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一段音乐、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故事、一则小幽默、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乃至一支烟、一杯酒都可能成为双方感兴趣的话题,成为融洽气氛,打破僵局的契机。

第四,及时平息争端。

有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第三者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把其中一人支开,让他们暂时脱离接触,等他们消了火气,双方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静了。

打圆场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融洽气氛、消除误会、平息争端、缓和矛盾、联络感情,还有利于打破僵局,解决问题。如果能够学会打圆场的本领,那么在社交活动中一定会无往不利。

主动出击摸清喜好,方能和对方“投缘”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虽然也明白有些好听的话只是别人在奉承你,但是在听到别人赞美的时候还是会喜笑颜开,对别人好感也不知不觉地多了许多。

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夸奖他事实上并不拥有的美德。”这句话也表明,在人际关系中,话语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而且我们要熟悉对方的喜好,从对方偏爱的地方下手,然后投其所好,多说一些对方爱听的话,对他多加赞美,这样才会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为进一步的沟通打下好的基础。

多说一些别人喜欢的话,做一些别人喜欢的事情,不要主观认为这些言行是虚情假意,它们不是曲意迎合,更不是虚伪的奉承,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技巧。没准你就会因为这些“小聪明”而受益,办事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有一对夫妻结婚十年,感情一直很好,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一直没能生育孩子。无奈之余,妻子便养了几只狗,把感情寄托在这几只小宠物身上,对它们宠爱有加。

一天,丈夫下班刚回到家,妻子就向丈夫发牢骚:今天下午来了一个推销员,他十分卖力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当时,小狗们在他的脚底下欢快地跑来跑去,但是他却视而不见,甚至还一个劲地躲开它们,表现出厌恶的表情。他的行为让她很生气,因此她没有买那个推销员的产品,连他的话也没听进去,就赶紧把他应付走了。

过了几天,又来了一位汽车推销员,由于上次对那个推销员的印象不好,这位妻子对这位汽车推销员非常冷淡。但是,这位汽车推销员仿佛很了解这位妻子似的,一进来没有说过多关于推销汽车的事情,而是率先对这位女士养的几只狗逐一进行了赞美。说这几只狗都各有特点,有的很可爱,有的很英俊,有的一看就非常聪明,还说女主人对小狗照顾得非常周到,小狗个个都神采奕奕,接着又谈论小狗的品种……

听完他的话之后,女士心情非常好,就像遇到了知己一般,立刻对这位推销员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跟女主人讨论完小狗之后,这位汽车推销员才开始讲汽车的事情,还时不时逗一逗小狗,表现出对小狗的喜爱,最后当推销员表明自己的来意时,她非常高兴允诺推销员周日和她的丈夫面谈。

星期天很快就来了,推销员如约而至,他非常懂得揣摩人的心理,不一会儿就说服了这位先生,使先生当机立断,买了他的汽车。

由此可见,投其所好是多么重要!故事中的第一个推销员就不懂得赞美他人,不懂得投其所好,无法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最终失去成交的机会。而另外一位推销员,却不是这样。他一进来就观察到这位女主人家养了好几只小狗,就猜出女主人特别喜欢宠物,便暂时避开自己要推销的产品,主动出击,从宠物身上着手,投顾客所好,获得好感之后,再介绍自己的产品,最终获得成交的机会。

的确,你和他人谈论他喜欢的事物的时候,也是他人对你产生信赖的时机,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建立之后,工作就会异常顺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要认为,投其所好是虚情假意的表现。适当的赞美,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不可多得的良策。

其实,不仅在销售时投其所好非常重要,在平常的应酬当中,摸清对方喜好,挑别人喜欢的话题,也是谋事的关键的一步。人们对于赞美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在你需要说服别人的时候,直接表达又难以达到目的时,可以先观察其喜好,然后赞美他,进而打动他,如此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要想做到投其所好,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懂得察言观色,二是赞美要得体。

察言观色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应酬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应酬当中,没有人会喜欢一个谈话只以自己为中心,而不重视他人的人。人们都喜欢和那些与自己有共同话题、共同爱好,能够和自己产生共鸣的人交往。

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善于观察,发现他人在细微之处传达的有用信息,并适当地加以利用和赞美。当别人了解到你关注的地方正好也是他所喜欢的,你就会赢得对方的好感,进而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就为进一步的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只懂得观察是不够的,赞美的话还要得体。虽然赞美的话人人都喜欢听,但是赞美的语言也不是随便夸奖几句就可以收到预期效果的。当看到一个用拐杖走路的老人,你夸奖他:这位老先生,您腿脚真利索。也许你的本意是觉得老人借助拐杖可以走得这么顺利,是非常不易的。但是在老人听来,这句话更像是在讽刺他,老人肯定不愿意跟你谈话。

这时候你应该避开老人的腿脚,而说,这位老先生,您看起来真年轻,哪像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或者说老先生您精神状态真不错!老人听到这几句话,就算不是真的如你所赞美的那样,但是至少他不会排斥你,甚至会觉得你这个人懂事,会说话。接下来的沟通会就“如履平地”。

此外,赞美的话还要注意分寸。比如,你见到一个小孩,当着母亲的面赞美孩子是投其所好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如果小孩看起来呆呆的,但你却对这个母亲说,他看起来非常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这样的语言在这里就非常不合适。虽然每位母亲的关注点都放在孩子身上,热切希望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赞美,但是你这样过分地夸奖让这位母亲听起来却虚情假意,因为这位母亲非常清楚自己孩子的表现。你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说,你孩子皮肤真白,或者身体真健壮等。这样,既体现了你观察细致,也会给他人留下好感。

总而言之,在应酬当中,要想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有魅力的人,那就记住,多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主动出击,投其所好,找出对方的兴趣所在,取得他人对你的赞同和认可,这是制胜的法宝。

不怕冷遇,热脸要贴冷屁股

人生在世,总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做,办事就不可避免地要请人帮忙。但求人办事是门学问,脸皮薄了不行,放不下架子也不行。求人办事,不仅要有耐心,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还要有无人能敌的厚脸皮。求人办事,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心态,不怕冷遇、热脸去贴冷屁股。

从心态来说,求人办事要调整心态,首先要放下架子。“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有其客观合理性。初涉社会的年轻人,往往“脸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不能与环境相适应,也就难以真正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当然,我们说脸皮薄了不行,绝不是要大家放弃原则和人格尊严,而是洗掉身上的迂腐与矜持,才能以柔克刚,取得成功。

从战术来说,在求人办事时,“软磨硬泡”是最有效的战术之一。以磨对拖,以软对硬,增加了照面的机会,给对方施加了压力,表明了自己的决心。长久的耐心是软磨硬泡的心理基础。耐心会转化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忍耐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一种催促。它表现的形式是对对方的理解和对转机的期盼,更有求人者的自信和执着。只有忍耐,才能在心理上守住自己的防线,从而调动自己的全部思维,千方百计地打破僵局。忍耐的关键要沉住气,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外,求人办事还要注意不过分要面子。自尊心过强,是求人的先天性不足,往往经不起人家的冷眼和拒绝,事一不顺心,就免不了脸红气短,拂袖走人,无功而返。这实际上是一种脆弱和不成熟。所以,我们在求人做事的时候,要在保有自尊的基础上不过分地要面子,即使碰上几个钉子,只要把事情办成了,就是最大的面子。

小陈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海投简历,面试一个接一个,但是真正要录用他的公司却一个都没有,小陈的父母托关系让小陈进了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员,小陈心高气傲,十分不愿意跟客户打交道,他觉得这些客户都太庸俗,跟他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没法比,让他对他们笑脸相迎,阿谀奉承,他的“清高”不允许。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半年下来,小陈接到的单子屈指可数,还被同事孤立。小陈心情更加低落了,百思不得其解,有同事提醒他与客户搞好关系,满足市场的需求。有同事无奈支招让他去找主管试试,可他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损”了几句。他顿时火起,却又“好男不跟女斗”,只得满腹懊恼地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找主管,并且要提出辞职。同事知晓后大惊:“你就为了你那点儿面子丢掉这样一份别人挤破头都找不到的工作吗?”小陈苦笑:“我要是有你一半儿的能力也不至于是这样的,看来我并不适合做这一行。”

同事微微一笑:“这你可就说错了,谁刚入行的时候不是菜鸟?你得有厚脸皮,有媳妇熬成婆的精神,你别看我这几年业绩不错,那也是辛苦得来的,咱们这行死要面子就没有票子。”小陈哭丧着脸:“我何尝不知道这份工作不错,可是你说的不要脸面,那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我不会呀!”同事一乐说:“在外边办事情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找人办事儿是一求、二求、三求,不行再四求、五求、六求。事实不可谓不详尽,道理不可谓不充分。现在,我不但脸皮厚了,连头皮都变硬了!”

这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陈。小陈整个人积极了起来,每天准点出现在主管的办公室前,周末就准时在门口等着,每当主管一开门,一定是小陈堆满笑的脸。终于有一天主管将小陈叫到了办公室,二话不说直接将公司几位重要客户的资料交给小陈,并让他去跟这几个客户的续约合同。小陈喜不自胜,追问主管原因,主管只说:“只要你能拿出对我一半的耐心,你一定会成功的。”

小陈照主管的方法,收起了自己不屑一顾的“清高”,一连签了几个大单,跟公司客户的关系也非常好,新进的同事问其秘诀,小陈只说:“不要守着面子,不要面子才有票子。”

小陈说的不要面子,其实就是脸皮要厚,在遭到冷遇的时候,不要灰心,“好事多磨”,事实上,好多事就是“磨”出来的。刀不磨不亮,人不磨难成事。当然,在磨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礼貌,既通情达理,还要能忍辱负重,从而激发对方的同情心和相助心。

同样的意思,你反复说明,反复强调,对手再顽固,也会投降的。有些被求的人,就是爱端个架子,不愿轻而易举地点头。你往他那儿跑,找他磨他,对他是一种荣耀。不要怕麻烦,怕伤自尊心,更不能半途而废,多磨一次就离成功更进一步。

不要害怕失败,小陈就是害怕失败才什么都不敢尝试,办事之前总是会想:“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对于怀着百折不挠的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别人放弃,他却坚持,别人后退,他却前进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每次跌倒却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而像皮球那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当你遭人拒绝时就放弃努力,你得到的只能是失败;继续尝试,下定决心去获得成功,则是避免失败的最好办法。

有“礼”走遍天下,没“礼”寸步难行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礼”指的是待人之礼,为人处世之礼,是一个人做人行事的根本。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人的潜意识里都渴求别人的尊重和赞赏,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这就好比照镜子一样,你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流露出的表情和态度中一览无遗。你若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待你。你若敌视别人,别人也会敌视你。最真挚的友情和最难解的仇恨都是由这种“反射”原理逐步形成的。

在现代社会当中,“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来而不往非礼也”,人们都讲礼尚往来,这是人之常情,在求人办事时也同样如此。有“礼”好办事,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其实很多时候,对方在乎的并不是送去的财物,而是一种得到尊重和重视的感觉。

当然,送礼绝不是胡送、乱送,可以说,“送礼”是一门艺术。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是非常重要的,绝不能瞎送。送礼太轻,没有意义,会使别人误解你看不起人,达不到你的目的还会给人留下坏印象;礼物太贵重,又会使别人觉得你心怀不轨,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注意送礼要有一个尺度。选择适当的礼物,可使对方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因此说,“礼”不在多,关键要能够抓住对方的心。

早年杨震在担任荆州刺史时,他发现当地有个名叫王密的秀才很有才华,便举荐他做了官。王密深感杨震的知遇之恩,彻夜临摹了杨震的一幅字送给了杨震,杨震收下字之后鼓励他,继续努力,并说以他的才华,他日必成大器。

果然,不出三年,王密就担任了昌邑县的县令。这时,杨震刚好改任东莱太守,当他路过昌邑县时,王密十分热情,不但亲自赴郊外迎接这位老恩师,还精心地为杨震安排食宿,并到他下榻的驿馆去请安、叙旧。一天深夜,王密又来到杨震的驿馆,他见四下无人,便拿出了十斤黄金,毕恭毕敬地说:“恩师难得光临,特备小礼相赠,以报恩师知遇之恩。”

杨震见状,连连摆手拒绝,并严肃表示:“以前是因为我了解你的才干才推举你担当重任的,而你现在这番作为,倒是不了解我了。”王密还是小声说:“反正是黑天,又无外人知道。”杨震听罢,大怒:“你送金子给我,外人怎能不知?即使外人不知,也是我知,你知,何谓不知?”王密只好灰头土脸地回府了。

回府后,王密招来府中的秀才问道:“古人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但是为何恩师拒绝了我?”秀才回道:“道不同,路亦应不同。”王密的意思是,穿了别人的衣服,怀里就会装着别人的心事或隐忧。而秀才说的却是要知道王密和杨震的性格不同,送礼的方式也该不同。

王密在杨震最初举荐他为官时也送礼了,为何第一次杨震接受了,第二次却拒绝了呢?答案是王密没有掌握送礼的技巧,第一次送礼是王密只是个秀才,没钱,只好临摹字画给杨震,却正对了杨震的喜好,杨震是文官,自然是对字画感兴趣,而这幅字画又是弟子临摹自己的笔迹,满足了杨震的清高之心,所以欣然接受了;而第二次,王密送礼却犯了杨震的大忌,杨震是出名的清官,对于这种私相授受是深恶痛绝的,而王密在这时却是有钱有地位了,混迹官场多年自然是知道点送礼的门道,但是在杨震这里碰了壁。

求人送礼要掌握好度,不可莽撞,否则事情就要败在“送错礼”上,到时有苦说不出。因此求人办事,送礼要万分注意。首先,求人送礼一定不能斤斤计较,“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送礼就要舍得花钱,如果太过计较,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有时可能会坏了大事。求人送礼也不能突然而至,最好是逢年过节,或在对方过生日时,这样送去礼物,就名正言顺,让对方无法拒绝,自己的目的也更容易达到了。

送礼还要掌握时机,在中国传统里,许多人都认为送礼应该当场、当面赠送。通常情况下,如果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这会使受礼人有受贿与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所以,送礼千万要看时机与场合。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品,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如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

求人送礼,不能盲目鲁莽,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兴趣,有的放矢,巧妙安排,对方易于接受礼物,办事也就十拿九稳了。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人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人也收得心安理得。将“礼”送到位了,才能获得对方的青睐,给自己的梦想多一份保障。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