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 第十四章 无论下属怎样议论你,都要保持平常心
第十四章 无论下属怎样议论你,都要保持平常心
作者:王剑   |  字数:13107  |  更新时间:2015-03-02 14:08:56  |  分类:

职场励志

174无论下属怎样议论你,都要保持平常心

管理者是公司的焦点,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众人的关注,言行稍有不当就可能引起下属的背后议论。事实上,下属背后议论你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在于你要从下属的议论中认清自己是否存在失当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才是一个明智的管理者应该去做的。

每个管理者都希望得到下属的一致认可,无论是表面上的认可,还是私下议论时流露出的欣赏和赞扬。当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被下属欣赏和赞扬,而是被下属背后议论时,很多管理者往往会火冒三丈,认为下属人品有问题,背后议论人,是小人的姿态。于是,他们很可能会批评指责下属,利用自己的权力处罚下属。殊不知,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因为批评、指责、处罚只会带给下属怨恨,使下属更加不信任、不信服管理者。

其实,下属的议论并非全是恶意,也许他们只是随口一说,略带一些主观色彩。作为管理者,没必要太当真,怀着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才是理智的。具体来说,管理者可以参考下面几点来应对下属的议论:

(1)冷静地思考,深入地剖析,深刻地反省自己。管理者要善于从下属的议论中查找自己的原因,比如,思考管理方式是否得人心、言语是否有失当之处、处事方式是否有不妥等等。如果发现自己确实存在问题,管理者要虚心接受批评,并提醒自己改正缺点。

(2)在听完下属的议论之后,尝试着多去了解员工的想法。管理者应该明白,下属对你的议论也许只是他内心想法的一小部分,也许他们还有很多对你的看法没有表达出来。因此,你不妨主动走近下属,与他们谈谈心、多交流,详细掌握下属背后议论你的背景、内容、根源。这样有利于你从根本上消除下属对你的不满,还有利于表现你的平易近人,融洽上下级关系。

无论下属怎样议论你,都要保持平常心,试着去了解下属议论你的原因,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下属无端的、过激的、侮辱性的议论,你可以私下警告下属,让他有话直接和你说,而不要在背后添油加醋地议论。

175有感召力才能有号召力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个人威望的树立,不仅与其综合素养、道德品质有密切的联系,还与其能力素质直接相关。有些管理者综合素养、道德品质较好,但是能力素质较差,这样“无能的好人”也是难以树立良好威望的。如果一个领导既有过人的能力,又懂得低调谦逊,还有宽大的胸怀,那么他无疑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当他们带领下属时,往往能产生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有一天,一个男孩问迪斯尼的创办人沃尔特·迪斯尼:“你画米老鼠吗?”

“不,不是我。”沃尔特说。

“那些笑话和点子是由你负责的吗?”

“没有。我不做这些。”沃尔特说。

最后,男孩追问:“迪斯尼先生,你到底都做些什么呀?”

沃尔特说:“有时我把自己当做一只小蜜蜂,从片厂一角飞到另一角,搜集花粉,给每个人打打气,我猜,这就是我的工作。”

面对男孩的提问,沃尔特的回答充满了童趣。在这童趣般的回答中,充分彰显了一位领导人物的低调形象,也说明了领导的感召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安迪·格鲁夫曾经说过:“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时刻要发挥自我的人格魅力,去正面地影响每一个人的工作,甚至终生,而不是死板地去管理他们。”成功的领导者往往充满亲和力和感召力,他们经常深入员工之中,关心员工的生活冷暖,平等地对待他们。

什么是感召力?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指领导者通过自身的内在与外在素质的培养与修炼,形成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感召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前瞻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一个领导者拥有强大的感召力时,他才能一呼百应,吸引更多的人追随他。

一般来说,一个领导者的感召力通常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远大的理想或愿景、坚定的信念、对未来的梦想;二是要有远见,能够看清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三是要有人格魅力,具备外向、可靠、随和、情绪稳定、自信等特质;四是要有高智商,能力卓著,经历非凡;五是要充满激情,愿意和希望迎接挑战,能够带领被领导者实现高远的目标。

优秀的领导者重在感情上激励员工,为员工考虑,帮助员工成长,通过这些表现赢得员工的敬重,从而在员工心目中树立权威、核心的领导地位。如此一来,他们就具备了相当的感召力,从而对员工充满号召力。

176在言行举止中透露精明强干

有些管理者给下属的印象是说话掷地有声、做事雷厉风行,显得十分精明强干。精明强干是管理者重要的内在气质之一,无论是说话办事,还是制定决策,管理者都应该做到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朝令夕改。这是一个优秀管理者能力、魄力的最直接体现,对提升管理者的外在形象非常有利。

对于这样的管理者,下属往往会产生钦佩之情,因为跟着他们干事,能感受到一种高昂的斗志、激情和力量。你想成为这种精明强干的管理者吗?其实,这并非难事,只要你借鉴下面的建议,并经常训练,你会慢慢向精明强干的形象靠近。

在对下属演讲、做报告时,要表现得果断威严,充满震慑力。不管在哪种情况下,他们讲话一是一、二是二,绝对不要含糊不清。在做决定时,要么不要透露自己的想法,要么鲜明地表达立场和决策,这个时候最忌讳的是优柔寡断,因为那表明你心中无底或内心恐惧。

在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做一个英明的决断。这样才能增加你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倘若你平时派头十足,到了关键时刻却缩手缩脚,这个反差只会让你成为大家眼中的笑柄。当然,仅仅是果断决策是不够的,因为这不足以打造出你精明强干的气质,你还需在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包装自己。

与下属交谈时,即使下属处于主动,你处于被动,你也不用担心被对方左右。当下属的意见与你相左,但你认为下属的意见对公司有利时,也不用急着表态,你可以从容地说:“让我思考一下。”这样一方面有时间从容思考和取舍,避免草率定案,另一方面也能增加你的权威形象。

在开始讲话之前,试着整理一下思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应该有一定的计划;在会议的最后,抓住机会做总结性的发言,可以让下属觉得你具有深厚的功底;在发言中,使用极其明确的数字,可以让下属觉得你思维周密;在探讨专业话题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会使下属对你产生好感。在等待约见的人时,手里拿着记事簿翻一番,可以让人觉得你懂得充分利用时间;在接纳物品时,可以放慢一下动作,这样可以让人觉得你是个从容不迫的“人物”;在重要宴会等场合,与重要人物相邻而坐,可以让下属觉得你能力不凡。

为了在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精明强干,管理者一定要表现出自然的神态、从容的姿态,万不可流露出做作之态,否则,会适得其反。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你经常提醒自己去透露精明强干,时间久了,你精明强干的气质就会印刻在你的骨子里。

177以说服力塑造影响力

说服是一种高超的语言技巧,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功底,没有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说服是难以奏效的。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管理者通常喜欢用命令的形式要求下属合作,在命令之下,下属无法心甘情愿地与管理者实现合作。因为命令是以单方面的力量来推动的,是用权力手段强迫他人去行动的,因此很容易招致反感甚至是反抗。在现代管理中,我们更多地强调运用非权力因素去影响员工,使员工自愿服从,因此,管理者有必要充分运用说服的力量。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拿破仑派手下两个屡建奇功的军团担任布防任务。但是没想到,这两个军团的士气非常低落,结果被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窜。拿破仑非常生气,但是却不言不语,他背着双手审视着逃兵。

过了很久,他发令:“集合,全体士兵马上集合。”士兵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内心惴惴不安,他们小心地观察拿破仑的一举一动。只见拿破仑在队伍面前踱步,步子越来越急促,皮鞋打在地面上的声音越来越响,士兵们的心里越来越紧张。

拿破仑终于开口了,他说:“你们不应该动摇信心,你们不应该随便放弃自己的阵地,你们知道吗?我们要流多少血才能把阵地夺回来?”突然,拿破仑命令道:“参谋长阁下,在这两个军团的旗下写一句话:他们不再属于法兰西军队了。”

顿时,全场一片哗然,士兵们羞愧难当,甚至有人哭着请求道:“统帅,给我们一次机会吧!我们要立功赎罪,我们要雪耻啊!”这时拿破仑非常高兴,他振臂高呼:“对,这样才是好士兵,这才是勇士,这才是战无不胜的英雄。”此后,拿破仑带领军队疯狂反扑,而那两个军团表现得异常骁勇,多次重创敌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这个案例中,拿破仑说的话并不多,但是句句都充满说服的力量,很好地激发了士兵们的斗志。这就是说服力展现的影响力。高明的说服可以改变他人的看法,继而改变他人的行动。因此,管理者的说服力强弱直接关系到以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与权力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在说服下属的时候,语气要充满自信,说服要简明扼要,同时,还应抓住合适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用适宜的言语进行说服。在说服时,切不可以势压人,以权压人。

178多思考,少说话

有人说,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的真正优点不在于制定高超的战略,也不在于如何完美地执行战略目标,而在于一种整合性思维准则——放弃那些“非此即彼”的选择,利用思考、分析寻找一条更好、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因此,管理者应该多思考、少说话,广泛听取下属的意见,用“让我仔细考虑一下”或“容我们研究、商量一下”来结束谈话。这样既不会让下属沾沾自喜,也不会让你留给下属一个轻率下结论、做决定的印象。

那么,当管理者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时,到底如何把握整个思考的过程?如何寻找一条更好、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呢?

第一步:抓住问题的重点

在做决策之前,要思考问题的重点在哪里,这样可以降低思考的复杂性。尽管抓住问题的重点并不容易,但你必须这么去做。尤其是在问题没有头绪的时候,更应该找出关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整合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步:分析因果关系

找出重点问题之后,要做的就是分析众多显著因素彼此间的关联性。在分析因果关系时,思维传统的人往往采取狭隘的观点,采用最简单的办法,找出两事物间直线的因果关系。然而,很多时候,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优秀的管理者懂得用开放性的思维,找出多个事务之间的间接因果关系。

例如,某公司发现A生产部门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中绩效考核不达标,部门领导想当然地认为是员工技能不足造成的,于是对A部门的所有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但是培训之后,发现该部门的业绩照样不佳。在这里,这个部门的管理者就是想当然地认定因果关系,而不是深度思考,从多方面去思考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三步:综观决策架构

在弄清了各个显著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后,管理者要做的是纵观决策架构。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也要考虑很多小因素。比如,你打算今晚去看电影,你要考虑看哪部电影?去哪个影院?几点钟看?自己去还是找同伴去?在架构的时候,要把所有的因素都装在脑子里,然后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优劣对比,做出最佳的选择。

对管理者而言,多思考、少说话,是一种优秀的习惯。少说才能多听,少说才能广采博取,语惊四座,才能显得沉稳、智慧、可靠。

179说话简洁,才能语惊四座

把话说清楚才能准确地传达工作内容,这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有些管理者说话没有重点,说了半天下属也不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这种表达就等于在讲废话,而且话说得太多,显得婆婆妈妈,还容易把原本明确的核心点覆盖了,使听者误解说者的意图。因此,身为管理者,说话还是简洁一点好,长话短说是赢得下属的重要说话技巧。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和戏剧家,他非常讨厌那种冗长单调的会议。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一个作家的聚会,还要致开幕词。而他公务缠身,原本不想参加,便委婉地拒绝了。没想到主办人一再邀请,最后他无可奈何,只好答应。

聚会那天,布莱希特准时到会,并悄悄地坐在最后一排。主办人见状,把他邀请到主席台上就坐。聚会开始了,主办人讲了一通非常长、但是没有实际内容的贺词,讲完之后,他请布莱希特致贺词。

只见布莱希特站了起来,记者们赶紧掏出本子,端好相机,可是让人失望的是,布莱希特只讲了一句话:“我宣布,聚会现在开始。”说完之后,他马上落座。几秒钟之后,全场掌声雷动。

为什么说话力求简洁?为什么长话应该短说?因为说话的重点是让别人明白你的意图。如果一句话能讲明白,你何必费口舌讲三句、五句呢?如果你说一遍听众就能听懂,你何必说三遍、五遍呢?说话啰嗦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会令听者反感。因此,聪明的管理者应该少说客套话,多说有实际内容的话。

一般说来,在单位内部会议或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商务谈判、报告演讲会等,没有必要客套太多。如果一上来就抓住要点,一针见血,反倒很容易吸引听众,使大家迅速进入谈话的主题,从而避免冗长、空洞的言论。

当然,说话简洁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如果与不熟悉的人交往,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势必会让人觉得唐突,效果肯定不好。

说话简洁,可以体现出管理者的干练和魄力,尤其是商务谈判、企业内部会议中,简洁的话语才能显得底气十足,充满力量,才能语惊四座。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改变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没重点的表达方式,以免招致他人的反感。

180可以没有一切,但不能没有卓越的品格

品格是领导者魅力的重中之重,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卓越的品格所产生的影响力。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可以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机会,但是不能没有卓越的品格。因为当你拥有了卓越的品格,你自然会绽放出夺目的吸引力,你就像一个磁场,把资金、人脉、机会都吸引到身边。

天才般的能力故然受人崇拜,但最能长久地赢得别人尊重的是你的品格。天才般的能力能带来硕果,但优秀的品格才是高尚灵魂的结晶。从长远来看,管理者的灵魂主宰着企业的命运、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因此,管理者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品格。下面就从“修心”、“修身”和“修为”三方面来介绍如何修炼管理者的品格:

(1)修心

修心主要表现为修“三气”,分别是修炼正气、修炼志气、修炼底气。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一定是有正气的人,正气表现为做人有操守、做事讲原则。在团队中,管理者的职业操守和原则性就是团队的“魂”,是所有团队成员的道德底线和行为标准。一旦团队有了“魂”,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正直诚实、光明磊落地做好本职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志气是指管理者要为团队树立愿景和使命,赋予整个组织核心价值观。“道不同不相为谋”体现的就是一种志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体现的也是一种志气,“为人类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是企业所表现出的志气。

底气是什么?底气源于强大的自信心,底气有助于打造一支敢打敢拼的团队,传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管理者而言,基本功越扎实,底气就越足。如果在专业技能上,管理者是员工的导师,也就是说“有两把刷子”;如果下属谈不来的合同,管理者能谈下来;如果下属解决不了的问题,下属能解决;那么,这样的管理者自然能赢得团队成员的信服和敬重。

(2)修身

修身主要表现为修炼影响力、沟通力、推动力。杰克·韦尔奇在通用公司时,曾提出4E管理者理论,其中,包括活力与激情、激励别人的能力这两项。这就是影响力的主要表现之一。在管理中,管理者要克服很多困难,需要与别人进行沟通、协作,这与管理者的沟通能力是分不开的。而推动力主要表现为促进员工执行到位,管理者就是推动者,通过授权、训练、监督来推动员工有效地执行,这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3)修为

修为主要包括修炼往上走的能力、往前走的能力、往中间走的能力。地产业领军人物王石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已。努力向上,即便前进一小步也有新高度。”管理企业与爬山一样,需要管理者带领团队不断往上走、往前走。

在企业中,有些管理者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躲着走,看见难题低头走,这同样是“走”,但是这样“走”下去,企业终将被淘汰。只有选择往上走,往前走,企业才能向前发展。往前走是一种担当,是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往中间走是传播管理者的思想,激励团队成员,传递积极的能量。往中间走,不仅能使管理者的影响力越来越强,还能直接影响到有影响力的人。

卓越的品格是管理者影响力的最大来源。身为管理者,可以没有一切,但不能没有卓越的品格,这样才能激发出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大家感受到目标与事业的推动力,从而把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并为之奋斗。

181率先垂范,让自己成为组织中的行为标杆

榜样能给人巨大的力量,美国前副总统林伯特·H·汉弗莱曾经说过:“我们不应该一个人前进,而要吸引别人跟我们一起前进。这个试验人人都必须做。”对管理者而言,通过率先垂范,让自己成为组织中的行为标杆,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能让下属坚定地追随在你身后,推动企业走得更远。

海军上将麦克唐纳在服役了42年后,通过率先垂范,使自己成为组织中的行为标杆。他在向一群高级将领谈到领导问题时,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设定路线,然后第一个带头走。假若你这样做的话,你得计算你带头的距离——保持领先一步。”

管理者是下属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被观望的对象。面对一些重要任务时,如果管理者能一马当先,引领下属去行动,那么团队执行力将大增。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的形象也会变得异常高大。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伯特·施韦泽曾经说过:“在工作中榜样并不是什么主要的事情,但那却是唯一的事情。”企业伟大的目标并非靠一位领导者就能独立完成,领导者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力量,使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而调动大家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用行动代替言语,率先垂范。

刻意地塑造示范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员工将注意力、精力和努力投注在你所期待的行动上,直到这些行动转化成执行力,执行力带来成果。优秀的管理者正是通过奉献热忱及以身作则的实践力来领导群雄的。

182做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公正无私

尽管不同的管理者所接触的工作、工作方式方法不同,但是有一点必须牢记:一定要树立公正无私的形象。众所周知,名声对管理者的重要性,有了好名声才能做到众望所归。因此,管理者若想得到下属的支持和拥戴,必须在下属面前树立一个公正无私的印象。这样才能增强你的影响力,提升你凝聚人心的能力。

首先,在用人方面要做到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

企业要发展,靠的是正确用人,只有给有用之才提供发挥才华的机会,企业才有发展的希望。这就要求你在用人时以能力来为标准,而不是以下属与你的亲疏为标准。如果你见谁和你关系好,就把工作机会给他,而不考虑他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那么可能工作没做好,你还会引起有才能员工的极大的不满。一旦你失信于人,那么,你的领导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你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在奖励方面要做到论功行赏,而不是认亲行赏。

优秀的管理者往往在奖励员工方面做得相当完美,他们善于以功劳大小来奖励下属,从而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上游的良好企业风气,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愚蠢的管理者在奖励员工时,往往做不到公正无私,由此忽视功劳者的感受,结果不但达不到激励下属的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比如,优秀的人才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工资、奖金没有呈现正比例增长,他们可能一气之下,愤然离去。而优秀的人才一旦离去,公司的前途命运就非常危险了。

在处理下属之间的纠纷时,要做到一视同仁、客观公正地对待。比如,两位下属因为工作上的事务发生了纠纷,作为管理者,你应该及时站出来进行调解。在调解中,应本着化解矛盾的目的,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双方朝着和解的方向努力。当然,对于有着明显过错的一方,应开诚布公地指出错误,绝不姑息和迁就。

另外,在惩罚违反制度的下属时,也应该做到公正无私。有些管理者考虑某个下属与自己私交甚密,就放宽处理,殊不知这样很容易引起其他下属的不满。

在企业中,管理者不但充当率军打仗的角色,还充当着分配利益、处理问题的角色。在赏罚方面、调解纠纷方面,管理者应本着公私分明的态度,公正无私地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服众,才能赢得人心。

183体谅别人是你应有的品德

在公司中,有些员工由于工作能力较差,执行不力,不时地给领导者添麻烦。对于这样的员工,想必多数管理者会埋怨、批评甚至直接将其辞退,管理者可能会说:“只要能把他调走,我磕头都愿意。”然而,杰出的领导者会充满包容,会先去体谅员工,给他机会,即使他们不给员工机会,也不会一棒子将员工打死,而是充分体谅员工的感受,做出有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决定。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曾面临一项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理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此人担任某一部门的主管职务,在电器方面几乎是个天才。在他担任通用电气公司电器部门的总管时,把公司治理得井然有序,使公司的销售额不断上升。之后,他被提拔为公司的计算机部门的主管。

然而,查尔斯·史坦恩梅兹在计算机部门并没有取得公司管理层想要的结果。看着计算机部门糟糕的业绩,通用电气管理层心急如焚,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史坦恩梅兹,毕竟他曾经为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况且,公司也不能缺少这样的人才。

最后,高层们通过商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成立一个新的电器部门,让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担任新部门的顾问总工程师,兼任部门的管理。对于这一调动查尔斯·史坦恩梅兹非常高兴,愉快地接受了调动,并没有觉得这种调动有损自己的面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通用电气公司的高层们对查尔斯·史坦恩梅兹的体谅之情。他们充分认识到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是个人才,但由于他在计算机部门表现不佳,不得不将其调离。但是怎样才能不伤害查尔斯·史坦恩梅兹的自尊呢?最后,通用电气高层们想到了成立新部门的办法。

优秀的人才往往有较为强烈的自尊心,作为管理者,如果不考虑员工的自尊心,觉得人才对企业有价值时就重用他,见他干不出成绩时,就不加考虑地将其调离、撤职,那么对人才的自尊心、积极性都会造成巨大的打击。因此,管理者一定要避免这一点。

184平静地面对冒犯你的人

在宽容待人时,最难得到宽容的人莫过于冒犯你的人。何为冒犯?一般是指言语或行为上的无礼、冲撞、让人难堪。在管理中,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难免会碰到性格直率、脾气火爆、说话唐突甚至在众人面前公然冲撞、冒犯领导的下属。

虽说下属的冒犯并非原则性的问题,而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但难免会影响管理者的形象,让位高权重的管理者心里不平。有些管理者被下属冒犯后,往往会伺机报复,给下属“穿小鞋”,而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他们总能平静地面对冒犯自己的下属。

于禁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大将,他作战勇猛,性格直爽,为人坦荡。公元197年,曹操被张绣打败,在撤退的途中,曹操的嫡系青州兵不守军纪,抢劫民财。于禁对这种现象非常气愤,他抓住那些抢掠财物的青州兵,大呼:“你们身为曹公麾下官兵,如此伤天害理,上违帅意,下逆民心,岂得夺天下?”然后斩掉了其中三名军官首级。

没想到,这些青州兵自恃是曹操的亲兵,根本不把于禁放在眼里,还到处散布于禁要谋反的言论。于禁毫不理会那些言论,他直接冲到曹操的帐中,曹操见他来了,开门见山地说:“刚才有人说,你杀了我青州兵的军官,真有此事?”

于禁坦然陈词:“青州兵是您曹公一手训练的精兵,目的在于实现您的宏图大业,军纪严明,英勇善战,而目前一些青州官兵肆意抢劫财物,侮辱民女,如不加制止,必将有损您的形象。”

曹操点了点头,但是什么话也没说。于禁又说:“如今天下群雄并起,我们需要一支深得百姓拥戴的军队,才能力挫群豪,一统天下,为此我当众斩杀了三名违纪军官,又何罪之有?”

曹操听完于禁的话,马上转怒为喜,对于禁大加赞赏,并提拔他为侯爵,并处死了那些诬告于禁的军官。事后曹操托谋士转告于禁,遇事要多加思考,不要轻易斩杀,否则,可能会导致自相残杀。于禁听后,一下顿悟过来,从而日后行事更加谨慎,对曹操更加信赖。

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面对下属对于禁的诬告,如果他轻易降罪于于禁,那么将损失一员虎将;面对于禁的语言上的冲撞,如果他没有胸怀,也不可能听取于禁的意见并提拔于禁。当然,他的宽容是有意义的,使于禁更加信赖他。

一般来说,下属冒犯上司,无论是无理取闹,还是振振有词,多半事出有因。作为管理者,如果不冷静地思考下属冒犯自己的原因,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妥善地处理,就容易错怪下属,失去人心。

对于下属合理的冒犯,管理者应该引咎自责;对于下属不合理的冒犯,管理者应该以事业为重,从大局出发,不必介怀。要知道,这些“胆大包天”的冒犯者多半是性格耿直、行事光明磊落的人,这是难得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185良好的气质本身就是一种领导力量

管理者的气质是权力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管理者提升自我形象、巩固自身地位、赢得下属尊重与信赖的一个基本条件。一个管理者的气质不仅取决于其外在形象的修饰,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气质的修炼,主要通过品德、素质、才能等内在的修炼,塑造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气质。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气质,使自己领导的力量更加强大,不妨内外兼修,齐头并进。比如,注重外在形象,穿戴得体、举止得当、注重礼仪等,再比如,加强内在修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微笑示人,热忱待人,用自己的激情和活力影响下属,用自己的幽默风趣去感染下属。

值得注意的是,与修炼外在的气质相比,修炼内在的气质,是管理者更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一个管理者的精神面貌如何、精神状态如何,直接会影响他的个人魅力。假如一个管理者在与下属交往的时候,表现得神采奕奕,精力充沛,富有自信,那么他的这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就很容易感染下属,活跃整个交往氛围。相反,如果一个管理者精神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冷漠敷衍,必然会令下属感到不快,甚至产生反感。

下面就来介绍几点修炼个人内在气质的建议:

(1)想尽办法赢得下属的爱戴

赢得下属爱戴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体谅下属的工作,宽容下属的过失,关心下属的生活,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当员工出现过错时,及时站出来帮员工承担责任等等,如果你能做到这些,那么你将很容易赢得下属的爱戴。

(2)做事不要优柔寡断

作为管理者,做事最忌讳的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拖泥带水。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管理者在决策方面朝令夕改,他怎么能服众呢?所以,管理者必须坚决果断,这是领导魄力的最直接表现,对维护管理者自身气质尤为重要。

(3)每天腾出一点时间思考

尽管管理者大都非常忙碌,但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因为要想成为出色的管理者,就必须进行思想上的构思,去谋划公司的发展计划,制定富有远见的决策。只有当你把公司经营好了,你的气质才会凸现出来。否则,一切都是白费。

管理者的气质如何,关系到他的个人影响力和领导能力。而要想提升气质,最好的办法是内外兼修,当然,相对于外在的气质修炼而言,内在的修炼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内在的气质,决定了管理者的行事方式和管理才能。

186方而不圆,难成大事

人们常说,做人要外圆内方,“外圆”是一种圆滑,是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内方”是一种原则,是内心严正的一种气魄。身为管理者,懂得外圆才不会轻易得罪人,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引起别人的不快;懂得内方,才不会没有原则地附和别人,失去做人的底线。如管理者只会“方”而不懂得“圆”,那么是难成大事的。

三国名将关羽,威震天下,若说武功盖世,没有人质疑。从温酒斩华雄,到过五关斩六将,再到单刀赴会等等,都是他英雄形象的写照。但是最终,他却败在一个被其视为“孺子”的吴国将领吕蒙手上。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不懂得“圆”的人生哲学。

尽管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为人处世,处处盛气凌人,不识大体。除了刘备、张飞等人之外,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从一开始,他就排斥诸葛亮,继而又排斥黄忠,后来又和部下糜芳、傅士仁等人不和。当然,他的最大错误是和盟友东吴闹翻,破坏了蜀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基本国策。多次单凭一身虎胆与东吴交战,从不把东吴放在眼里,不但公然提出荆州为蜀国所有,还侮辱孙权等人,以至于激化了吴蜀关系,最后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作为管理者,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随机应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做到外圆内方,大智若愚,这样才能纵横于企业,驰骋于商场。

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通过经商,却赚得了大钱。他曾经说过:“欲无办大事之难题,必先倾全力做到圆世道、圆身心。”他有一个经商“六字方针”,即:圆、情、义、智、勇、仁。其中,圆字当头,他在办事方面,非常圆滑。所以,他才能与官场、竞争对手、顾客打成一片。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想在管理中取得圆满的结局,必须做到外圆内方,方而不圆,难成大事。只有学会圆滑地与人打交道,才能赢得他人的欢迎,继而把事情办好。

身为管理者,如果只知道方而不懂得圆,那么他就是一个四处棱角、静止不动的“口”,在为人处世中,很容易与人发生冲突。这样不可能把公司管理好。要想成大事,关键是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能屈能伸,圆滑处世。

187明大局,识大体

职位和高度决定了眼界。身为管理者,在看待问题时,应该从大局出发,着眼全局,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周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公司的利益。要做到“明大局,识大体”,管理者必须有一定的胸怀,有一定的眼界,不能只看到眼前,只纠结于某件事上,这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风度。

明大局、识大体,不仅体现在决策上,还体现在管理者如何看待员工上。比如,一个员工长期以来能力都值得认可,只是因为一次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如果管理者懂得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员工,那么更有利于去体谅员工,给员工弥补过失的机会。

美国某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由于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失误,给公司造成了几百万的经济损失。为此,他十分紧张,他害怕被炒鱿鱼,更害怕被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事情发生的第二天,这位主管被董事长叫到办公室,进门后,董事长对他说:“公司经研究决定,准备把你调到另一个职位上。”

“为什么没有降我职、开除我?”这位主管十分惊讶和不解。

董事长说:“如果那样做,岂不是便宜了你?而公司在你身上白花了几百万的学费,公司还要你把那些损失赚回来呢!”

这句话完全出乎这位主管的意料,他顿时感受到了公司的宽容,感受到了董事长的信任,于是下定决心努力工作,绝不辜负公司的一片厚爱,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后来,这位高级主管果然为公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下属的失误,管理者若能从全局出发,坦然面对,将员工失误对公司造成的损失视为为员工交的一笔学费,这种大度胸怀无疑是最令员工感动的。员工有了改正的机会,往往明白了错在哪里,也会珍惜机会,努力弥补自己对公司的“伤害”。

身为管理者,要具备统揽全局的能力,要识大体,谋大局,抓大事。也就是说要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才不至于纠结于细枝末节上。

188知道该做什么,更知道不该做什么

很多企业在刚起步时,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事情管理者都亲自去做,一人多能,一人多职。当公司慢慢壮大时,当很多事情不需要他们亲自去做时,他们却改不了事必躬亲的习惯。殊不知,不改掉这种情况,不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企业是很难做大的。

有一位企业家管理企业特别有一套,公司的很多大事他从来都不过问,他只过问三件事:财务状况、产品质量、市场反馈。正因为如此,他总是显得特别悠闲,经常去旅游、打球,而他的企业发展得非常好。这不免引起了同行朋友的羡慕。

事实上,这位企业家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他没有被纷繁的企业管理事务和市场乱象所迷惑,他只抓自己该抓的几个关键点,这样就能保证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当他有更多的时间时,他才能跳出企业这个局,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制定决策。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过:“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指的就是不该自己做的事情,坚决不要去做,因为你有应该做的事情。优秀的管理者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知道自己就像汽车司机,除了去专注地操控方向盘之外,做其他任何事情,做得再好,也是失职。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一定要做经天纬地的大事,在管理工作中,平凡不意味着平庸,不平凡也不意味着卓越。企业发展不需要大起大落的惊涛骇浪,而是需要有条不紊地发展。作为管理者,必须透过繁琐事物的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认清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