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 第十九章 把自己的决断变成集体的决策
第十九章 把自己的决断变成集体的决策
作者:王剑   |  字数:17673  |  更新时间:2015-03-06 14:43:36  |  分类:

职场励志

188把自己的决断变成集体的决策

对于领导者来说,最普通的工作恐怕就是作决策,下决定。大到关乎企业命运的决策,小到一些鸡毛蒜皮但是又需要及时处理的小事,都需要领导一一决定。

在一个企业中,领导者自恃为企业高层,决策武断,从来不考虑其他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的意见。其实这些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企业里面,说话最有价值的往往是那些基层员工,他们最熟悉企业的产品,最清楚什么地方需要提高,什么地方有待改进,什么地方需要继续保持。尊重他们的意见,才能真正获得价值的信息。

但是,企业的领导人往往不尊重员工意见,喜欢把自己的判断当成集体的决策,直接传达给下属去执行,不喜欢民主决策程序。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长此以往会让员工没有责任感和进取心,更重要的是,民主的决定会避免一些失误,可以挽回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就算领导人个人认为他所作的决策是万无一失的,也必须通过必要的步骤让员工意识到:他们是参与到决策过程来的。只有让自己的决断变成集体的决策、民主的决策,才是企业真正的发展之道。

美国航空公司每次在作出重大决策的时候都非常尊重民意。公司会把各个阶层的员工代表召集到一块,先进行商讨。首先是基层的员工发言,说出自己的建议,然后再由上一层员工发言,最后发言的才是最高领导人。经过最高领导的商讨,最终作出决定,成为最终决策,之后才传达下去。而且,传达下去的不仅仅是一条命令,文件中还附属一些详细的说明,表明为什么作出此决策,参考了谁的意见,对哪些员工进行表扬等等,让员工心知肚明,一目了然。

而一般的公司的做法恰恰相反,都是先由一个主持会议的人简单地作个开场白,之后就让最高领导人直接传达出上层领导作出了某某决定,下面一些员工面无表情地听,会议最后还往往会来一句:大家还有什么意见?之后就散会。但是,一旦走出会议室,员工就私底下讨论,这个决定根本行不通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一帆风顺,有的企业却经不起打击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做大做强,有的企业却一辈子名不见经传。

所以,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领导人首先就应该拒绝武断,不要把自己的决断变成集体的决策直接下发,而要真正实现集体决策,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上来。当员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性被激发出来之后,积极性也会提高,企业自然会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89没有任何把握的情况下,血缘关系就是最好的保证

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一般公司最高领导人都是世代沿袭的,而一些重要的职务,也往往是由公司内部人员的亲属担任的。这种雇佣关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前提的。这些全世界闻名的企业中,无一例外都是家族企业,充分证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家族产业,是有旺盛生命力的。

不但如此,在企业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血缘关系也是最好的保证。“亲戚们”通常不会在企业处于危难的时候过河拆桥,弃之不顾,反而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而且,这些亲戚,往往因为自己是内部人员而会比其他员工增添一些责任感、主人感,会对企业的发展更加尽心尽力,任劳任怨。

台湾有一家家族企业叫台塑公司,公司的三大股东是三个亲兄弟,而且企业内部重要的员工也是由他们的亲戚所担任的,像财务、会计之类。这家以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企业,从建立到现在,可谓是一帆风顺。

但是最后,该企业却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主要是因为一次工业事故,造成产品次品率过高,企业决定面向社会回收产品。这一举动导致产品积压过多,资金流通受阻,新产品生产受限,企业面临严重的困境,公司迫切需要一些资金周转。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平时的合作伙伴全都一哄而散,三兄弟和这些亲戚只好通过自己人找资金,希望得到援助。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兄弟妻子的一个亲戚愿意提供资金,还许诺不收取任何利息。在这位亲戚的帮助下,企业成功脱离险境,重新走入正规。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古到今都如此。企业中任人唯亲的好处就是,雇佣关系永远比不过血浓于水的亲情所建立起的关系。正是因为家族纽带的牢固、稳定和信任,才有了台塑公司的兴旺发达。

虽然现在的家族企业中,都存在着“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但是,家族企业存在的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它稳定、牢固,彼此之间信任度高,容易沟通,节约成本,大大降低了风险。这些都是家族企业常青的原因。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一些没有把握的关键时候,血缘关系是最有力的保证。

190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从古到今,人类一直对权力疯狂地追求,一刻也未停息。现在,权力所代表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它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东西,意味着地位、威望、财富、领导力等等,有了它,就仿佛拥有了一切。

其实,随着权力的增大,责任也会越来越大。你手中的权力越大,你承担的责任就越大,风险也越大,这就要求领导在使用权力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切不可一意孤行。

有责任心的领导人,做事才尽心尽力,竭尽全力,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才会有机会取得成功。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他十分害怕员工太相信他了,这样他会承担巨大的责任,如果他做错了事情,那么整个公司都会跟着他遭殃。确实如此,成为领导后,在享受支配全局的快感时,你也会感受到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责任。如果管理者只享受运筹帷幄的快感,而没有压力,没有责任,他就不能算作是一个合格称职的领导。

因此,领导人须牢记一点,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责任。领导人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懂得背后相应的责任,才会权衡利弊,小心应对,避免滥权和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事实上,任何时候,在任何岗位上,责任感都是领导人胜任岗位工作的必要条件。这种责任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以及权力赠与的。让承担责任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应该是每个领导人的自觉。在此,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责任意识:

首先,胸怀大局,不要为自己找借口。找借口是懦弱的表现,是推卸责任的表现。一个有责任感的领导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为自己找借口,只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自身找原因,勇敢地承担责任。

其次,提高行动能力,勇敢担当。当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领导人不要犹豫,要立刻行动。优秀的领导人不应该只是能说会道,还要懂得如何去做,并且让各方满意。

再次,要坚持不懈。当遇到严重困难的时候,不要气馁,要学会坚持,直到妥善解决好各种问题。其间,领导人要承受各种苦难,甚至是误解,而你要做的是无怨无悔地走下去,不计较个人的荣辱与得失。

191将“生杀大权”紧紧攥在自己手里

一个公司的成立、发展、壮大,最需要的就是强大的团队和优秀的领导人。团队员工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企业领导最关心的地方也在此。一个新员工的加入,一个老员工的退出,都需要经过领导的同意,这样,领导才能保证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有一位企业总经理,对他的秘书十分器重,把很多事情都交付给他去做,甚至一些非常重要的需要作决定的事情也不过问。他的秘书不但掌握该企业的财务大权,部门各项政策的决定权,甚至还有人事决定权。

自从这个秘书掌握了人事大权后,就经常有人来找他,托关系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安排进公司,或者升职、加薪。他本人也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的亲朋安排进公司担任要职,当然这一切都是在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就这样,这个秘书的周围就逐渐地形成“拥兵自重”的局面。

后来,公司内部有一名元老级部门领导,他是总经理的心腹,已经跟随总经理多年,他觉得这件事情越来越严重,就告诉了总经理。总经理听后十分愤怒,当众对质,秘书无话可说,只好低头认错。幸好补救得及时,才没酿成大错。

试想一下,如果那位总经理没有发现这个问题,长此以往,整个企业都会以秘书为中心,任人唯亲的风气盛行,最终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对一个领导来说,一定要牢牢掌握控制权,这才是领导建立团队、带领团队的基础,一旦权力丧失,自己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一权在手,地位稳固;一权丧失,地位摇晃。企业领导人可以适当对下属授权,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但是一定要把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利用这一权力多为自己培养忠臣,建立起稳定的关系,稳固自己的地位。

192要敢于做坚持真理的少数人

信念需要坚持,生命需要坚持,工作需要坚持,梦想需要坚持,爱情需要坚持,当然,真理也需要坚持。赫尔岑说过这样的话:“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缝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可见,真理是多么的重要。在一个企业中,领导也需要有坚持真理的精神,这样才能正确引领企业的方向,才能把企业带入正轨。

但是在企业中,往往能够坚持真理的都是少数人。一些真理,往往一开始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有些人总是随波逐流,不坚持己见,容易被误导。只有这些少数人的坚持,才能换来真理的真相大白。

蔡万才是台湾第一代企业家中的佼佼者,而且他还拥有大多数企业家所缺乏的高学历,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因此,受过高等教育的他,受到专业的影响,比较认真,遇事习惯坚持真理。

有一次,公司在一次关于方向性的问题上,企业其他领导人各抒己见,最后讨论出两种方案,各持自己立场的两组人一直喋喋不休地讨论,站在蔡万才立场上的人少于另外一组,但是蔡万才历经过数次公司变故,他十分坚定地认为,他的看法是正确的。所以,在讨论无果之后,他不顾其他人的意见,果断坚持了自己的看法。

用事实说话才是硬道理。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使公司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关键时刻一定要坚持真理,要果断。能够坚持真理的往往是少数人,所以,坚持真理一定会面对巨大压力,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人要有决心、有毅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

凡事贵在专,欲速则不达。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认为自己意见是正确的一定要坚持,抱着必胜的信心,勇敢地坚持下去,这才是利人利己的决策。

193不要做遭人声讨的“暴君”

企业的领导人都是经过无数风雨坎坷之后才获得荣誉、地位和权力的,他们身上必定会带有一些霸气和果敢,肯定有一些过人之处。但是,一些领导在拥有了权力之后,往往会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变得固执,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一意孤行,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制君王”、“暴君”。

领导千万不要成为暴君,这样会让下属不敢说真话,道路以目,会让整个公司制度如同摆设,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让领导蒙蔽了双眼。当领导听不到真话之后,企业必定走向死亡。

福特汽车公司中有一位领导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当公司聘请了詹姆斯·库兹恩斯之后,他确实是一位有作为的领导人,而公司的业绩有了明显的上升,形势一片良好。就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被胜利蒙住了双眼,变成了一位“暴君”。

他开始变得专制,甚至取消了经理制,公司的其他职务也形同虚设。公司的一切安排、一切事务,都由他自己一个人决定,他也从来不跟别人商量。在他的领导下,企业的风气也随着他的专制而变得一团糟糕,制度相当混乱。

公司内部人员形成任人唯亲的局面,偌大的公司,竟然没有多少高学历的员工。设备停止更新,财务系统一片混乱,员工工作状态懒散,福特公司的业绩急转直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专制独行,听不进去忠言,渐渐地,一些有能力的员工都另谋高就,最后,连他自己也开始厌倦,离开了福特公司。

1929年,福特公司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降为313%。到1940年,跌至189%,可见,在他专制期间,公司的销量是直线下降。幸好后来他及时离开了福特公司,否则公司一定会被他搞垮。

由此可见,企业领导人实行暴政是多么可怕,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后果不堪设想。但是,专制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而改善。

首先,一定要任人唯贤,不要任人唯亲。多任用贤能的人,会让领导专制的苗头及时得到控制。

再次,领导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才能,与时俱进。有素质、有修养、有能力、有学识的领导,往往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言语。

最后,还要建立起相互制约的制度,起到相互管制的作用。但是,既然制定就一定要严格执行,这样才能有效限制领导的专政。

只有这几方面共同起作用,才可以让一个领导减少成为“暴君”的可能,才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作为一个领导,也要有这个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遭人声讨的“暴君”。

194私心不可有,野心不可无

随着时代的发展,野心不再是口头上的浮夸之词,而是一种雄心,一种目标,一种理想,一种高远的企图,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

一位企业领导人必须有野心、有雄心,才会有动力,才会有闯劲,去带领员工创造新的辉煌。而与野心相对的是私心,它是十分不可取的。一个人有私心,那么他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做任何事情都患得患失,很难得到他人的信任和依赖,不会成就大事业。

像索罗斯、马云、李嘉诚等人,都称得上是野心家的代表。他们的骄人业绩,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具有超人的野心。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没有雄心,没有野心,那么他必定是一个失败者,一个碌碌无为的领导。可他如果是一个存有私心的领导,那他也必然会是一个失败者。

1971年,郭台铭毕业之后,进入当时台湾第三大船务公司工作。但是他不甘心一辈子以船为生,盼望有个机会可以自己做企业。1974年,郭台铭向岳父借钱买下了当时的鸿海公司,开始从事黑白电视的组装。开始的时候不是那么顺利,但是他仍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直到1977年,他才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但是,这时候的他仍然不满足,野心勃勃,没有像当时的其他人一样开始享受生活,买房置地,而是继续购买设备,建立起自己的模具工厂。

就这样,具有远见的他成为同行之中的佼佼者。后来他又抓住时机,开始从事与电脑配件有关的生产。到了1999年,他吞并了华升、广宇等企业,2001年成了台湾当地的领军企业。可见,郭台铭的成功其实是与他的野心分不开的。

一个没有野心的领导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野心是领导者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企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在奋进的征途上,领导还需摒除私心,坚持一切为公的原则去处置各种关系,制定各项决策,才能有组织地稳健发展。须知,私心是企业前进的绊脚石,是团队协作的最大障碍。尤其在人才使用上,坚持公开、公正的管理原则,建立透明化的组织运作与管理流程,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195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规则的意识”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规则制度,都应该严格遵循。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公司制定出来的许多制度,不应该成为一纸空文,作为领导,应该采取强硬的手段坚定落实。一旦发现有人违犯规定,要切实按照规定严加处置,绝不能心慈手软,如果领导本人犯了错误,也应该按规定进行惩罚,不能只束人不束己。

有一次,美国IBM老板迈克带客人去参加工厂,走到工厂门口的时候,被一个守门的员工拦了下来,他说:“对不起,先生,您不能进去,我们这有规定,进入厂区的员工不戴安全帽不许进工厂。”董事长助理连忙说道:“这是这家工厂的老板,要陪同重要的客人参观。”但是守门人却说:“这是公司的规定,我必须按规定办事,我必须对你们的安全负责!”这时候,迈克笑着说:“他说得非常有道理,如果都不按规定办事,那么迟早会出事故的。咱们还是先戴上安全帽再进去参观吧。”

规则是大家制定的,每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公司的老板尚且能够如此,何况普通人呢?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地位高、权力大的人往往不遵守规则,他们犯错没关系,下属的错误却绝不容忍,堪称十足的“两面派”。

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在规则面前,应该对每个人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能因为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古代王子犯法还与民同罪,何况现在呢?如果采用两种标准、两种对策,会让员工怨声载道,无心工作,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单从规则这点上讲,我们应该多向西方、权力学习,崇尚自由的他们具有很强的规则观念,认为坚守规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判断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虽然现在崇尚个性、自由是生活的主流,也就是说,企业领导允许员工拥有不同的观念、思想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现代的生活也是一种社会生活,一样也需要人与人进行沟通。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共同的大家都接受的规则,交往就无法继续,企业的秩序也会变得一团混乱。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强烈的规则意识,善为人者能自为,善治人者能自治,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领导者必须要有自律意识,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带动企业里其他人。而员工也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196最危险的“敌人”往往来自内部

论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意思是说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似是而非的现象干扰、混淆领导人的视听;而那些内部的“敌人”,也经常会制造似是而非的假象来迷惑上司,让对方作出错误的判断,造成对下属赏罚的失误。内部敌人最熟悉企业的情况,最了解老板的信息,因而会“对症下药”,轻而易举地瞒天过海,可见,他们才是最危险的“敌人”。而那些看起来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却没有那么可怕,因为他们的目标比较明确,动机比较单纯,老板容易把握,可以及时进行反击。

真功夫是知名的中式快餐品牌,至今已有16年发展历史。它是中国直营店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它由蔡达标及其前妻的弟弟合伙创立,两个人分别为真功夫公司的两大股东。

先前,两个人的合作还是非常顺利的。但是后来,蔡达标与妻子离婚,妻子自动放弃股权的25%,但是后来她不甘心放弃股权,状告蔡达标,想要回当时的股份。随后,其弟也开始上告蔡达标,并要求公开真功夫内部的财务账册。2011年蔡达标被捕。此后不久,公司用于存放公章、财务章的两个保险柜被盗,从此内斗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显而易见,真功夫公司经过此次内斗,必定元气大伤。因为,发生在内部的战争最容易伤害企业,如果有人用心险恶,欺骗上级,上级领导往往不能轻易察觉,很容易上当,这样,内部敌人在下面作威作福,最终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外部的敌人,领导尚可提防,而内部敌人,一般都是领导面前的红人,一旦他有忤逆之心,可以欺上瞒下,胡作非为,对下属张扬跋扈,对上级领导虚报信息,扰乱领导视听。长此以往,肯定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弄得乌烟瘴气,一团混乱。

韩非子曾提出“托于似类”的观点,意思是说,下属欺骗上级,会掩盖事实真相,从而获得个人利益,所以对于任何人,领导人必须要严加防范。虽然我们经常提倡,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如今的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一切都相当复杂,所以,领导人还是应该多加小心,有所防范,因为最危险的敌人往往就在自己内部。

197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

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一个企业来说,等待问题出现并顺利解决它不是关键,而更应该主动地发现问题,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才是真本事。有很多企业管理大师说过这样的话:很多企业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整个市场都会受到影响,同类产品销量都在下降,但有的企业仍然会盈利,不受多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就会觉得整个市场的形式都是下降的,无须多注意,等经济复苏的时候销量自然会好的。但有的企业却会反思:为什么同样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有的企业却可以不受影响呢?这时候,企业便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发现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提高销量。

由此可见,善于发现问题的企业,会在问题没有扩大的时候及时解决,把损失降到最小,这也是间接盈利的一种方法。

有一家公司,自从创办以来发展形势一片良好,成为业界一匹黑马。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公司老板,公司人员的流失情况十分严重,基本上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员工离职。要知道培养一个新员工的成本太高,公司为此伤透了脑筋。

后来,老板请来专家进行调查,最后发现,造成人员流失的原因是公司职业发展前景不广阔。所以,当员工面对更好的发展机会时,便会选择跳槽。后来,这家公司把重点放在员工职业发展上,建立一套健全的系统来提高员工的素质,才逐渐摆脱了这一状况。

毋庸置疑,发现问题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不善于发现问题的企业,拖延问题让问题无限度扩大,最终会让企业病入膏肓。而善于发现问题的企业,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得更快。

善于发现问题,不仅要求企业老板有一双火眼金睛,也要求员工也有一双慧眼,能够发现问题,在整个企业内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取得进步,否则企业只会原地踏步。如果所有的人都没有发现问题,那也就预示着企业离破产不远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一个企业不仅要能发现问题,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在自我发现和自我否定中不断地前进。

198有能力没发挥,一切等于零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有的人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是一辈子却碌碌无为;有的人工作经验丰富,人生阅历丰富,却一直没有大的作为;有的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但是一辈子都以失败而告终,而有的人有志向、有抱负、有理想,却平庸地度过了一生。

其实,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只是他们没有找到发挥他们才能的地方。而决定他们命运的正是他们自己。他们有能力,却没有发挥好,就形同没有能力,到头来一切等于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优势并通过适合的方法把它发挥出来,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如果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请日行千里路;如果觉得自己是金子,不妨及时发光;如果觉得是一团火,请照亮你的周围。这样,伯乐才会发现你,才会有机会展现才能。否则,一切都是一纸空文,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哈维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银行上班。他毕业的院校是当地鼎鼎有名的一流学府,而且在学校里他参加过多次实习,都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而他本人也一直认为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胜任这份工作,所以对这份银行的工作非常不用心,对领导分配的一些任务总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几次甚至造成不小的损失。

一开始的时候,领导认为他年轻气盛,只是简单地批评了一下,希望他早点进入工作状态,因为领导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想留住他。但是有一次,因为他的疏忽,银行损失了几百万的单子。领导十分气愤,决定辞退这个员工。

哈维急忙辩解说:“我有能力办好这件事,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而领导却说:“你本来是有能力办好这件事情的,但是你一次又一次地失误,错失了很多机会,你这种态度,到哪里都不会做好的。我还是决定开除你。”就这样,哈维丢掉了工作,这时候他才意识到:如果有能力不发挥,到哪里都得不到认可。

所以说,一个有能力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样的公司,都要让自己的能力爆发出来。只有亮出自己的能力,才会让别人了解你的能力和优势,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如果你空怀能力,却没有地方去展现,那么,很可能永无出头之日,而你也终会是一颗被埋没的金子。因此,有能力就发挥出来吧,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拥有灿烂的明天、光辉的未来。

199不要让过去的错误成为明天的包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错并不可怕,可怕是不能改正过错,更重要的是不能对过错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把过去的错误变成明天的负担,这更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员工犯了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总是抓住员工的错误不放,那么就会对员工造成巨大的压力。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员工犯了错误,而老板总是对此抓住不放,让员工沉浸在过去的错误里,员工根本无心工作,又怎么可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呢?

很多企业都不允许员工失败,以致许多员工明知计划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还是逞强逞能,不肯承认失败,直到纸包不住火的时候才开始接受自己的错误,这时候,损失已经造成,一切已无法挽回了。

在这方面,微软恰恰相反,领导通常接受员工所犯的错误,只要他们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能够及时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就不会追究他们的过失。微软公司知道,这些能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员工,会比其他的员工更有能力胜任以后的工作。

微软公司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提供商,跟微软公司的这一理念是分不开的。公司知道,犯错误可以原谅,但把今天的错误延续成为明天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只要肯改正,就是一个好员工,就会取得进步。对于公司来说,也是得大于失。

俗语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接受失败,才可以向成功迈进。企业员工的竞争力也会在失败的考验中得到更大的增强。只有企业不计较员工过去的错误,才能让员工放下失败的包袱,为以后的工作减轻负担,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长期发展。

犯错误,说明还有进步的空间。如果一直背着包袱不放,则不利于未来诸多问题的解决。

企业的成功,需要积累经验,而经验的积累,是与无数次错误密不可分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失败、成功中积累经验得到的。美国3M公司有一句名言: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只有勇于容忍错误、接受错误、改正错误,企业才可以获得更大成功。

200让所有人都成为赢家,而不是整天想着利益独占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通俗地讲就是“挣钱”。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朴素的想法,那就是:别人得到了,我就得不到了。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安踏创始人丁志忠曾经提出过“49%理论”,这个理论来自他的父亲。他父亲教导他做每件事情都要让别人占51%的好处,自己永远只要49%。丁志忠最初不能理解,这不是明摆着吃亏吗?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后来他慢慢理解了:这样做看起来是暂时吃亏,但他却赢得了客户的长期合作。让客户更加认同,更加尊重,更加信任。

古语云:“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不能对自己的利益有所让步,那么必定没有合作的空间。两只刺猬靠得太近,只能让互相都受伤。一心想着独占所有的好处,最后往往是什么好处也得不到。佛教六道轮回中,有一道被称作“饿鬼道”,里面的饿鬼有着极大的肚子和极细的喉咙,他们想吃掉一切,最终却什么也吃不到。

创立台塑集团后,王永庆对待跟自己打天下的人非常用心。他始终坚持的目标是让大家得到应有的回报和福利。不只同患难,更要同富贵。当他得知有个主管得了呼吸道疾病时,他主动打电话问候,同时联系最好的医院安排该主管治疗。王永庆明白打拼的不易,也懂得人才付出之后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他把对员工的关爱融入到切实的关怀之中,而不仅仅只是口头支票。

王永庆不仅仅以商业的理念来经营公司,更以一颗仁慈的心来经营。他知道企业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组成的,台塑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来源于此。让所有人收益,就是让整个企业收益。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王永庆去世后,台塑为何有那么多老员工在他的灵前失声痛哭。这些老员工缅怀的是王永庆那一颗让所有人受益的心。

史记·货殖列传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是人的本性,但我们往往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这个世界上的财富很多,比你所能看到甚至想到的更多。可以说,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得不到的财富。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每个人的利益交汇也越来越密切,大家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这是一种普遍的形势。我们不能再用“我兴你衰”、“零和博弈”等思维来看世界、看周围的人。

201把80%的精力投入到最具“生产力”的事情上

忙碌了一天,身心疲惫,但是仔细一想却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开了一天会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记住;看了一天书甚至连书名都不记得!一个企业也经常有这种情况:为员工组织培训,但是收效甚微;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宣传,但是业绩依然毫无起色。这种情况想必大家都经历过,但原因何在呢?实际上,这些行为无一不是精力的浪费。

你真的需要看书吗?还是你只是需要一个学习的姿态。开会的内容对你而言真的重要吗?还是你只是想表明你在忙。员工真的需要培训吗?我们所需要关注的重点真的是在宣传活动而不是产品质量吗?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在研究英国人的收益模式时惊讶地发现:大部分财富流向了少数人手里。这引起了他的兴趣,接着他还从早期的资料中发现,在其他国家也能找到有这种微妙关系的身影。他把这总结为“二八定律”,即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20%,其余80%都是次要的。

反映到管理学上,就是指通常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项目。所以面对这关键的20%,我们需要投入80%的精力。

Google目前被公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是互联网上5大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用户。它多次入围财富历年100家最佳雇主榜单,并荣获2013年“最佳雇主”称号。

Google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极其复杂。面对这样一个艰巨的使命,谷歌并没有采取高压政策,让员工紧张。相反,谷歌公司是全球工作环境最宽松的公司。每天雇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坐在一起,听着音乐、吃着三明治开展头脑风暴,丝毫不像是在工作。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谷歌创始人佩奇说:“给员工规则对于谷歌毫无用处,谷歌的优势在于创新,在于新的思想,谷歌的存在就是基于此,限制了员工的思想自由,谷歌将不复存在。”

当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却毫无收获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己的精力用在了哪里,是不是用在了自己最需要提升的部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所有角度;而一个公司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提升各个方面。就好比一株果树,只有把多余的枝杈剪掉,才能保证有枝杈生出足够让人满意的果实。

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老话:“好钢用在刀刃上。”

202内外兼修,整个人才会脱胎换骨

“内圣外王”一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的做人极致。它指内心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外兼修,直达化境。没有一个良好的内在而空有一身皮囊,只能得到“绣花枕头”的称号。

内外兼修,要求我们既要培养一种气质,又要有外在的风度,二者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人生才能圆满。其实再进一步,做人如此,做事又何尝不是呢?一个好的企业,不能仅仅有一副好看的架子,徒有其表,一定不能在当今之世立足;如果没有好的外在,不能被人了解,前途一样堪忧。

修“内”且修“外”,就要求一个企业有气度,有涵养,有远见。表现在外就是不骄矜,不气馁,不屈服,不谄媚。内外兼修的企业,外人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大部分时候都像走钢丝一样,战战兢兢,因为一次失误就可能导致很多人的生活受到影响。所以说,在现在这个高度压力的社会,必须保持一种中庸的姿态来面对种种竞争。

李嘉诚说过:“把事业顺利当作自己的功劳,就会产生骄傲和大意的心理,而这容易导致下一次的失败。”这位华人巨富深知,一步踏错就可能万劫不复,所以面对成功的时候,他没有一丝骄傲,也不会有任何麻痹大意,始终保持这中正平和的态度。

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克制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繁华迷惑,在成功中保持与骄傲自大的距离。如果没有谦逊、警惕的心思,就容易头脑发热,遭遇挫折,在失败里往返徘徊。李嘉诚之所以能把生意做得很大,首先得益于一颗不骄傲的心。

“MadeinChina”,不管是人还是产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被人深深打上了“山寨”的烙印,即使发展至今,国产品牌已经飞黄腾达,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纷纷崛起,发展如日中天,但是提及国产,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会皱皱眉头,随即摆摆手,拿着并不多的积蓄转身走向国际大牌的柜台。国人收入上去了,但是走出国门依旧步履维艰,始终被人当作“暴发户”,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仅仅依靠内在的实力或是外在的资本,很难改变现状。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让一个企业脱胎换骨,让世人看到“MadeinChina”的真正实力。脱胎换骨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但我们始终不会退缩。因为只有内外兼修才是王道,才是我们和世界竞争的最根本力量。

203不要轻易将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

作为一个企业的带头人,领导要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小心行事,以防给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企业的领导是经过无数的风雨险阻成长起来的,所以也就习惯了掌控全局,运筹帷幄。但是,当领导过于表现自己的时候,就容易把自己暴露出来,让大家误以为你是一个自负的人,从而心生厌恶。所以,领导人切忌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

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如果一个领导爱张扬,不内敛,就会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厌恶,影响他的威望。长此以往,甚至会影响到他的地位。而且,如果领导处处爱抢风头,炫耀自己,夸夸其谈,他也难以客观地观察事情的真相、员工的意见,极有可能犯错误。

老王是一个很有能力的经理,十几年来,他把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现在拥有一千多员工、两家分厂的中型企业,可见,他确实具有非凡的领导力。但是他之前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处处争强好胜,热衷于表现自己。为此他曾经吃过大亏。有一次和客户谈生意时,对方遇到一个难题,一直解决不了,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老王。当时的老王年轻气盛,还没等人家说完,就说:这个难题交给我,我保证能给你解决。当时老王的秘书还提醒老王,不要随便答应这件事,但是他也不听。

随后,回到公司,老王看了客户给的资料,立刻傻了眼,觉得十分棘手,他找来公司的技术顾问询问: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解决。技术顾问也面露难色,摇了摇头。原来,这个客户的设备是市场最新生产的,相关的维修和售后都不是很健全。所以,遇到问题也没法解决。

最后,老王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告诉客户:他办不到这件事。客户觉得他言而无信,最终取消了双方的订购合同。公司损失了一大笔利润,对此老王追悔莫及。

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的领导不在少数。他们因为自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觉得自己非常厉害。所以经常自视甚高,骄傲自大。其实这样是非常愚蠢的。爱表现自己的领导,经常让自己处于众人焦点之处,把自己放在众目睽睽之下、风口浪尖之上,这样,反而不利于领导统观全局,率领员工。而且会让员工和其他人对自己产生厌恶之情。

因此,领导一定要内敛、要淡定。不说话,但是心中有数;不作为,但是胸中有计划。静静地观察一切,掌控一切,做到静观其变,该出手时就出手,以不变应万变。

204想创新,先得学会“除旧”

万物始于创造,进步始于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会停滞不前。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人,不仅自己要创新,还要带领员工去创新,这样会让企业朝气蓬勃。但是,要想创新的前提,就必须先“除旧”。

美国未来学家中有这么一句话,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创造力对创新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公司文化应该提倡创造力,然后将其转变成创新,而这种创新将带来竞争的成功。

市场瞬息万变,难以捉摸,如果企业领导只是一味坚持原来的旧观点、旧思想,而不敢除旧立新,那么企业就会慢慢落后于时代,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在企业中“除旧”,包括很多方面,旧思想、旧制度、思想守旧的员工等方面。除旧之后,才可以更好地接受新事物。

通用电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就是一位勇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人。当时,几乎所有的美国公司都实行员工终身制,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冗员现象。而他在通用电器公司里工作多年,也深深了解这一现象的弊端。因此,在他接任首席执行官这一职位之后,马上下决定对此做一番整顿。

他的这项举措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他公司的人也觉得这种行为不可取,但是,他还是坚持这么做。他减少了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人数,把原来的8个部门精简成4个,同时还把减少了分公司的数量,只保留75%。当时,社会舆论也对这一措施进行大肆宣扬,并不看好这个举动。

面对着员工的猜疑、对手的嘲笑、舆论的压力,他仍然坚持了下来。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在他的政策之下,通用公司的销售额位居第一,而市值也位于第二的位置。到这时候,人们才相信他的除去旧思想、旧思维的创新做法是明智的。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不创新,就死亡。要想除旧迎新,一个企业的领导,肯定是一个细心观察的领导,他能及时发现同行业其他领导的错误,而换一个更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他必定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他有抱负,有决心,有野心,只有有勇气的人才是不怕改革的。只有这样的领导才会是一个有勇气创新的领导。

除旧创新是一个企业摆脱困境,迎接二次生命的良药,只有及时清除旧的东西,才能将新鲜血液注入企业内部,才会让企业焕发新活力。也只有这样,才会让企业迎接新的胜利。

205搞不懂财务,就当不好老板

一个有领导力的老板,会带领企业走向何方呢?答案肯定只有一个,就是使企业变得更强更大。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变得非常强大,但只要企业处于上升之中,就说明这个老板是一个有作为、有能力、有领导力的人。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成为大企业的老板,必然也不是好老板。成功的企业总是相似的:有远见有才识的老板,齐心协力的员工,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惩罚制度,明确的财务系统等等,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但是一个企业走向消亡的原因有哪些呢?这恐怕是因人而异的。但有一个原因至关重要,那就是,不正确的财务理念。

一个老板如果实施了正确的财务理念,会使企业在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中取得更大的优势,而如果想要做大做强,只有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才能保证在以后的发展中少一些挫折。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一家非常有名的个人便携式计算机公司,那就是奥斯伯乐。在整个20世纪,它都是美国硅谷里发展最为迅速的公司,甚至超过了当今声名俱佳的苹果公司。当时有许多名人都迫切想要加入奥斯伯乐公司,该公司还受到了大使和总理们的热情接见,就当时的状况而言,它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正在这个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公司的老总奥斯伯乐突然被告知,公司出现了亏损。这一坏消息让所有人感到意外,但是这件事确实发生了,而且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这让所有人措手不及,怎料,一夜之间这家著名的公司就倒闭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公司突然之间陷入困境呢?后来经过调查显示,这个公司最大的失误便是财务管理失误。

奥斯伯乐本人不懂财务,他本人也没意识到财务管理的严重性。以至于在许多非常重要的方面都缺乏必要的管理。比如:融资、投资、盈利再投资等等。奥斯伯乐的失败经历告诉我们,一个老板如果搞不懂财务,就不是一个好老板,企业注定也不会长远。

那么,老板要避免财务问题,在财务管理上应注意什么呢?

首先,老板本人要懂财务,这样才不会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其次,就是要雇佣专业的财务人员。专业的财务人员知道如何制定有系统有制度的方案。再次,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一个好的制度下,企业的各个部分才会有条不紊地运作。最后,要管理好现金。现金好比企业的血脉,血脉是一个企业的最重要的管道,连接着公司的各个部分。

206如果不是“重量级”人物,就不要随意长篇大论

自古以来,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并不是人本身有什么差别,只是那些附加在人身上的东西让人们有了区别。

一个人的地位、身份、职位,往往代表着一个人说话的分量与重要性。地位高的人,说出来的话分量也重;地位低的人,说出来的话分量自然就轻。而且常常不会被大家当回事。

“人微言轻”这句话,在一个企业当中体现得相当明显。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话明明非常重要,但是从一个小人物嘴里说出来,收到的效果往往不大,有时候甚至还会有相反的效果。但是同样的话,若从一个重量级人物嘴里说出来,那么大家往往都在那里专心致志地聆听,有的还拿着笔记本在记。因为他说话非常注意分寸,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从来不啰唆一句。而且风趣幽默,落落大方,大家听着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联想企业董事长柳传志也说过类似的话:“凭借你们的能力和拥有的基础,已经不会有让你们无法解决的困难,但就是不能让自满两字蒙住眼睛。”王峰曾经是企业中的一位员工,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他本人对此也十分不解。就在这时,公司老总让他主持一个会议,他接到命令之后,立刻认真准备起来,光自己的发言稿就足足准备了三大张。会议的前一天,老总让他作会前介绍,他告诉老总说自己先发言,并让老总看发言稿。老总惊讶地看着他,告诉他:“我只是让你主持一个会议,并不是让你开一个座谈会,你没必要讲这么多的,主要的发言人还是老总我。”

就在这个时候,王峰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自己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原来他并不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但他却一直把自己当成重量级人物来看。在无数次会议当中,他都长篇大论,还自我感觉良好。这样无形之中给自己树起了无数个敌人,招致了别人的反感。

在团队中,一个人绝不能随便开口说话,而要权衡自己的职位、场合、对象等要素,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以及如何说。对各领导层的管理者来说,尤其需要把握说与不说的要害。有的人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很让人厌烦;其实,大家不是无法接受你,而是你没弄清自己的角色和沟通对象,觉得自己说话非常有分量,最终得不到认同,甚至招致厌恶。

事实上,真正高明的领导者会谨言慎行,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拿捏非常到位,对沟通的对象与场合也了如指掌,从而能够采取得体的语气、语调将言辞传递出来,让听者受用、信服。领导说话之道,贵在收放自如,并且有时候“不说什么”比“说什么”更重要。而对非重量级领导人来说,不知轻重地长篇大论,完全不顾及听者的感受,实在是职场大忌。

207对自己一手打造的事业要24小时负责

公司是一个老板多年来的心血。公司的很多事务,老板都习惯事必躬亲,亲力亲为。这种做法一般来说是正确的,公司是老板一手打造的事业,老板要对公司的前途、内部的员工负全部责任,如果经营不好,不仅老板自己受损,还要牵连到公司的前途和员工,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俗语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公司,无论大小,所有的运营工作都不因为公司小而简化,相反正因为规模小,人手少,每个人的工作反而相当繁杂,但是,公司的老板却不能因为公司的小而放松管理,一定要把握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一丝一毫都不可以放松懈怠。

一个企业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强大的老板做支撑。台湾鸿海集团老总郭台铭对此就深有体会,他说:“一个企业的老板,无论企业大小,都要对公司的各个部分了如指掌,变成全能型人才,全面掌控公司的所有权力和责任,只有这样,才会在艰苦的市场经济中生存下来。”

他认为:作为老板,在拥有支配资源权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掌握绝对的权力,负担绝对的责任,这样,才会在困境中带领团队走出阴影,在胜利时带领团队作出更大的成就。他还多次告诫一些年轻的老板,以后公司做大做强了之后,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帆风顺。一个公司在做大做强之后,才是真正的开始,远远不是结束。

郭台铭的事例告诉我们:对自己一手打造的企业,无论在何时都要全面负责。其实,无论做哪一行,任何一个领导人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拥有了责任感之后,领导人做事才会深思熟虑,才会高瞻远瞩,才会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

老板,也就是领导人,像这个词语一样,首先要“领”,才能开始“导”。如果连引领的能力都没有,怎么能当一个称职的老板,管理好一个公司呢?“领”的能力就体现在责任心上,有责任心的领导人,才会获得公司员工信赖,才会赢得员工的认可,才会在员工之间树立威信,才能真正引领企业走向阳光大道。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强烈的责任心,便不会取得好的结果。要时刻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对自己的梦想负责,只有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