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职场励志 >你是在做牛做马,还是做主管 > 第十二章 从优秀到卓越,成就最顶尖的管理者
第十二章 从优秀到卓越,成就最顶尖的管理者
作者:王剑   |  字数:15417  |  更新时间:2015-03-11 14:34:07  |  分类:

职场励志

1成功的企业背后,都藏着一个卓越的总经理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成败的因素归纳起来,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以三国为例,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占了天时;孙权坐拥江东——占了地利;刘备有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的辅佐——占了人和。正因为如此,曹操、孙权、刘备才能各占天下之一,呈三足鼎立之势。但是,如果仅占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的一条乃至三条,是否就能打下江山,是否江山永固呢?对此,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表达了个人的看法:

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称魏武侯。一天,魏武侯在吴起的陪同下坐着船,顺黄河而下,船到半途,他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吴起答曰:“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由于他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他;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但由于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但由于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得好。”

在吴起看来,影响战争成败的因素,不仅是天时、地利、人和,更重要的是君主的德行。如果君主的德行不好,如果君主不修德行,即便拥有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也不见得能在战争中取胜,更不能保证江山永固。所以,吴起这才有了“江山之故,在德不在险”的观点。

著名的满学家阎崇年先生曾经说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所以能为大清朝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拥有天时(明朝腐朽内忧外患)、地利(统一女真雄踞一方)、人和(八旗劲旅同仇敌忾),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己和”。

阎崇年所谓的“己和”,与吴起的“君主德行”十分近似,不同的是,“己和”表达的是内在的心态、心理和智慧,而“德行”说的是治理国家的心态和智慧。可以说,“己和”是君主德行的根本,只有当君主有了良好的心态时,他才有可能表现出好的德行。

其实,管理企业与君王治理国家,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设计的管理范围、人数不同而已。管理企业,同样离不开一个“德”字,所谓“厚德载物”,领导者唯有良好的德行,才能行走在竞争激烈、危机重重的商场,才能得人心,得天下。在这方面,代表性的人物有史玉柱、牛根生、柳传志等。

当年“巨人大厦”项目崩盘时,巨人的核心管理层并未因史玉柱的破产而离去,核心管理者们对史玉柱依然不离不弃,这种风雨同舟的情愫,源于他们对史玉柱的信任,这是史玉柱后来崛起的关键。

牛根生创立蒙牛时一穷二白,既没有资金,也没有厂房,连奶源都没有,他的办公室是居民楼里的一套两居室,牛根生自嘲道“就是这么个环境,当时的蒙牛是中国乳业的尾巴尖上的最后一根毛”,但是牛根生的创业团队雄心不减,始终团结在一起,最终打造出今天的蒙牛集团。

联想在柳传志的带领下,从当年只有20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今天上百个亿的大企业,成为中国电子工业的老大。联想能有今天,与柳传志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格是分不开的,柳传志曾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第一,做人要正。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确实实极为重要。一个组织里面,人怎么用呢?我们是这么看的,人和人相当于一个个阿拉伯数字。比如说10000,前面的1是有效数字,带一个零就是10,带两个0就是100……其实1极其关键。很多企业请了很多有水平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国外的人才,依然做得不好,是因为前面的有效控制不行,他也是个零。作为‘1’的你一定要正。”

柳传志说得到做得到。在联想的“天条”里,有一条是“不能有亲有疏”,意思是领导者的家属、子女不能进公司。柳传志的儿子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计算机专业,但是柳传志不让他来联想,因为他害怕子女进公司,各亲属结成利益团体,到时候没法管理。这只是柳传志做人的一个缩影,正是这种浩然正气,使得联想的事业蒸蒸日上。

翻阅历史,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在逆境中生存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都需要一群人,一个团队,而且需要一个有德行的领袖。史玉柱有“德”,所以在逆境中,依然能用人格魅力凝聚他的团队;牛根生有“德”,所以他才能带领团队,走过创业初期最艰难的日子;柳传志有“德”,所以他才能通过正人先正己,树立个人的影响力,把联想做成世界级的企业。

今天,有多少企业小老板有“德”?悲观地说,大多数企业是“树倒猢狲散”,甚至有些企业,“树”还没倒“猢狲”就已经散了。这一点从一个企业的人才流失率上就能看出端倪。当一个企业的人才不稳定,尤其是核心人才频繁流失时,企业的领导者就应该反思了,到底为什么无法聚集人才?这肯定是有原因的,而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领导者“无德”。

牛根生曾说过:“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如果老板无德,他永远只能凭借“小智”取胜,他永远只能经营一个小企业,做一个小老板。试问,优秀的人才怎么愿意跟着没有前途的小老板,混迹在没有前途的小公司呢?

领导者们要清楚一点: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绝不是职位赋予的,如果没有追随者,领导者的职位只是一个空壳,也就是说,是追随者成就了领导者,是追随者凸显了领导者。所以,领导者必须加强个人德行的修炼,学习做人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领导团队,打下江山,把企业做大做强。

2眼界决定境界:看别人看不到,才能做别人做不到

经营和管理企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个叫“王道”,一个叫“霸道”。所谓王道,指的是做一个产业,要和别人合伙来做,一起把产业做大,让大家都有钱赚,使大家的路越走越宽。所谓霸道,是指一人独大,这个产业我全做,形象地说就是“走我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垄断就是典型的“霸道”经营。

企业管理者如果放弃“王道”,而改行“霸道”,长远来看,势必会令自身的实力大为折损。自古道:“眼界决定境界”,看别人看不到,才能做别人做不到。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到最后只能是得不偿失。下面的这个案例,就值得我们深思:

有个县级企业每年的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公司的老板赵先生也越来越牛气。

同行有家小公司的老板王先生想拜访赵老板,和他洽谈一个很好的合作项目,但是去了几次,都没见到赵先生。因为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接待客人。最后一次,王先生终于见到了这位牛气的赵老板。

对于王先生的来访,赵老板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热情,他坐在老板椅上,身子都没动,接过王先生的名片,也只是看了看,然后对王先生说:“我们公司是当地的行业老大,不会和你们这样的小公司合作的,而且我告诉你:两年内,我们将会垄断这个行业……”

赵老板不过是一个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的企业老板,他的霸气体现出来的更多是愚昧和可笑,一个不懂得与同行搞好关系,不懂得与同行合作的企业,恐怕很难继续做大做强。因为一个实力强大的企业,往往依靠几个主要产品或业务赢利,有些产品或业务并非行业最强的,这就好比一个人:他的能力很强,有很多优势,但在某些方面,他也有不足。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认清形势,认清自己的劣势,通过与同行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那么就可以实现双赢,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

再者,从竞争态势上来看,在某一行业、某一地区形成“一强多弱”的格局之后,即便“一强”处处占据上风,但如果“多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一强”,“一强”也不一定能完胜。而且市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企业的口碑很重要,“一强”能否聚拢下线企业,能不能得到其他企业的支持和消费者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因此,企业实力再强也不要处处显露“霸气”,因为做人不能太“霸道”。

某公司的张经理发现市场上出现了窜货,于是向总经销商反映情况。总经销商对此反映冷淡,嘴上对张经理说:“我马上派人去查,查出来就要严厉处罚。”但过了几天,总经销商依然没有查出货是从哪里发出来的?没办法,张经理只好亲自出马,去零售商店询问情况,通过层层查下去,最后发现是总经销商自己窜的。张经理非常气愤,但为了赚钱,不好与总经销商撕破脸皮,但是心里却想着:“你和我耍心眼,看我以后怎么对付你,吃了我的,早晚让你吐出来!”

案例中,那位总经销商的行为不仅是“霸道”,更是“贼盗”。他在经商中违反了诚信原则,用非正当手段牟利。这种做法只会引起合作伙伴的极大反感。这样的总经销商,早晚会砸烂自己的招牌,因此,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作为一家实力较强的企业,也许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你的成功会引起同行的敬重。但是作为管理者,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认为天下是自己的,霸道得不可一世。要知道,得人气者得天下,无论你的企业实力多么强大,如果“失道”,必然寡助。李嘉诚那种“有钱大家赚”、“要对手不要敌人”的经营思想,值得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学习。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但他却没有任何“霸道”作风。相反,他处处表现得很平和,对待同行企业,十分尊重和友好,充分彰显了“王者风范”。当年牛根生等企业家组成一个团队,一起来拜访李嘉诚,当时李嘉诚已经79岁了,但他早早地守候在电梯前。当代表团从电梯里走出来时,他一一和他们握手。席间,李嘉诚逐桌坐下,和每一位成员亲切交谈,回答他们的提问。当代表团告别时,李嘉诚再次将他们送到电梯。从李嘉诚的表现和他一贯的经营思想来看,他所奉行的是“王道”经营思路,绝非“霸道”经营思路。

李嘉诚曾经说过:“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俗话说得好:“多一个帮手,就多一条出路。”做生意也应与人为善,而不能不顾同行的利益,否则,就很容易树敌,就会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孤立。反过来,如果像李嘉诚那样,即使自己是一家独大,也懂得与人合作,并考虑合作者的利益,达到利益均沾,虽然短期内可能少赚一点,但从长远来看,会获得数不尽的合作机会和源源不断的利益。这样才能把生意越做越大。

3一时的成功不等于一世的成功,做老板要有危机意识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经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安逸、顺利的环境中,如果不懂得居安思危,没有觉察危机的敏锐双眼,就可能“突然”死于非命。这里说的“突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危机就在那里,是你没有发现它,如果你能发现他,及早排除危机,那么就能免于死亡。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如同一艘游轮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之中,市场环境就如海浪翻腾不止,危机就如同隐藏于水中的冰山。作为企业管理者,作为游轮的掌舵者,如果你发现不了冰山的危机,那么这就是你的失职。

众所周知,泰坦尼克号是在欢呼声中出海的,在船长、船员们的高度放松下,在全体乘客疯狂的放纵时,一座巨大的冰山突然出现在眼前,泰坦尼克号躲避不及,撞上了冰山,然后沉没在大海中。由此可见,居安思危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企业管理者不妨向日本人学习。

日本人生活在一个地震多发的岛屿上,陆地面积有限,人口众多,这些现实因素不得不促使他们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即便在经济繁荣的今天,日本人依然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日本曾拍摄了一部名为日本沉没的大片,影片大胆地设想:由于太平洋大陆板块的移动,日本大陆将会被拖到太平洋,并且会在一年之内沉入太平洋。面对即将消失在地球上的这一残酷现实,日本人到处寻求别国接纳,但是他们被拒绝了。绝望的日本人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将海底3000多米深的大陆板块炸断,保住了部分日本岛屿。

站在日本人的角度想一想,看完这部影片会有怎样的心情,那是一种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感觉。日本人之所以拍摄这部影片,其意图非常明显,他们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电影水平,而是为了激发出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增强他们团结、互助、互爱的精神。

相比之下,我们可能没有哪个导演,敢拍摄这类题材的影片,我们的愿望是一直生活在盛世太平的环境里。如果有人提到危机,马上被呵斥:“闭上你的乌鸦嘴,能不能说点吉利的话?”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企业中,很多企业管理者愿意听同行说好话、希望员工报喜不报忧,这种心理对经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在中国食品行业,提起三鹿集团,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它曾入选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先后荣获的省级以上的奖项多达200余项,比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等。

2006年,三鹿集团入围福布斯评选的“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而且位列榜首。当年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三鹿集团的品牌价值高达14907亿元。2007年,三鹿集团被国家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产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畅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巨无霸,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瞬间崩塌。原因相信你也猜到了,那就是2008年8月13日,三鹿集团的奶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污染物质,导致三名婴儿死亡,数百名儿童患上不同程度的泌尿系统病变。当年12月份,三鹿集团被北京三元集团收购。一个曾经灿烂辉煌的企业,以一种丑陋的形象消失于公众的视线,消失于消费者的心中。

在看似一帆风顺的时候,三鹿集团缺乏危机意识,忽视产品质量,导致迅速消亡,不得不让人深思。法国剧作家、小说家巴尔扎克说过:“一个商人不想到破产,好比一个将军永远不预备吃败仗,只算得上半个商人。”这对企业管理者而言,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企业没有危机感,这是最大的危机。不论企业是否强大,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危机的爆发,都不是偶然的,都不是突然的,它在爆发之前往往会潜伏一段时间,给你觉察它的机会。企业管理者如果没有危机感,即便看到了不良的征兆,也压根不会往不好的方面想,这就是危机意识匮乏的弊端。

科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在一口大锅里盛满凉水,再把一只青蛙放进去。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水温渐渐上升,但是青蛙没有感觉到,它一直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当水温增高到青蛙无法忍受的温度时,青蛙的游动渐趋缓慢。再后来,水温进一步升高,青蛙无力挣扎,慢慢地又安乐地被煮死在锅里。

后来,科学家又做了一项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沸水的大锅里,青蛙一入水,便立刻感觉到环境变化,迅速挣扎跳跃,最后跳出了大锅。虽然皮肤被烫伤,但是它逃脱了被煮死的命运。同样是青蛙,命运却不同。可见,在时刻变动的环境中,觉察不到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如果企业管理者像第一只青蛙那样,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失去察觉、浑然不知,企业就会在危机面前无力应变,最终会被市场淘汰。上文的三鹿集团就是这样的企业,它的迅速消亡就是缺乏危机应有的惩罚。

所以,作为一名有远见、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家、管理者,你一定要将危机意识灌输给全体员工,让全体员工都保持忧患意识。当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并从中察觉危机的存在,然后制定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争取把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

4虎气不足,猴气有余,成不了好领导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在我身上有虎气,是为主;有些猴气,是为次。”什么是虎气呢?这个比较好理解,虎气指的是霸气、王者风范、大气派、大格局、大境界。什么是猴气呢?这就要根据猴子的特点来理解了。我们知道,猴子的特点是聪明、机灵,人们通常把“机灵鬼”比喻成猴子,说:“你这家伙,猴精猴精的。”那么,是不是猴气指的是聪明、机灵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只聪明的猴子,特别喜欢卖弄自己。其他猴子都看不惯它,都不喜欢它,因此,它在整个猴群中的威信极低。一天,京城名捕来到猴山,其他猴子因为害怕,都相互协助地逃跑了。只有这只聪明的猴子没有其他猴子的协助,因此它没有逃跑,而且它走到名捕面前卖弄。猴子再机灵,也斗不过好猎手,卖弄的下场只能是束手就擒。

那些看似愚钝的猴子,由于团结一致,抵御了灾难;而那只聪明的猴子,却因为小聪明葬送了自己。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那只猴子的聪明是“小聪明”者们的典型代表。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当山中没有老虎的时候,其他动物都不称王,只有猴子跳出来称王,可见,猴子与老虎具有某种共性——都想做老大。可实际上,猴子大不如老虎。

与猴子的小聪明相比,老虎拥有的是大智慧。小聪明者虽然机灵,但是与大智慧者相比,由于缺少大境界、大格局、大气度,往往会做出只重眼前、不看长远的事情。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大智慧与小聪明的区别。

大智慧者谋长远,小聪明者看眼前。真正有智慧的管理者往往立足当下,放眼长远,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能适当照顾当前利益,又不会被眼前的利益迷惑而忽视长远的利益。而耍小聪明的人往往是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不看长远。然而,不谋长远者就走不远,小聪明者最后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就像那只爱卖弄的猴子一样,最后毁在自己手上。

虽然大智慧与小聪明不同,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对一个管理者来说,他可以既有大智慧,也有小聪明。如果他身上的大智慧占的比重多,那么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就会更多地表现出虎气。如果他身上的小聪明占的比重多,那么对他来讲,他最多是一个有心眼、有心计的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猴气。

身为企业管理者,最忌讳的是虎气不足,猴气有余,因为这样是无法成为出色领袖的。俗话说得好:“高度决定了眼界,眼界决定了境界。”管理者在看待问题时,应该从大局出发,着眼全局,这样做出的决策才可能周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公司的利益。要做到“明大局,识大体”,管理者必须有大胸怀、大境界,千万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这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智慧。

从1999年成立至今,阿里巴巴在全球范围内,被十几种语言400多家媒体连续追踪报道,它连续五次被福布斯评选为全球最佳B2B网站,它的排名甚至比全球电子商务的巨头亚马逊还要靠前,马云是怎么取得这样的成就呢?

1995年,马云开创企业黄页网站,每天出门向别人讲述互联网的神奇,说服别人出钱把资料放到网上去,但是没有人相信他。在那段时间内,马云被人视为骗子。然而,他不放弃。在中国互联网大潮风高浪急之时,马云决定做一个和世界上所有电子商务网站不同的B2B网站,他放弃了那15%大企业的生意,决心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他说:“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

这是远见还是狂妄呢?事实证明,这是马云的远见。1999年初,他创办了阿里巴巴,企业创办初期,严重缺少资金,马云到各个大学去做演讲,宣讲他的B2B模式。渐渐地,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海外媒体开始对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风险投资商也慢慢对马云产生了兴趣。但是马云先后拒绝了38家风险投资商,接受了以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的500万美元的投资。在该笔资金到位后,他飞赴北京,见了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孙正义。那次交谈之后,孙正义向阿里巴巴投资了2000万美金。就这样,阿里巴巴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

福布斯曾这样评价马云:“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事实上,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是他的眼光却非常高远,他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具有很好的前瞻性。这是阿里巴巴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并且将会走得更远的战略保证。

真正具有大智慧的管理者,往往是虎气十足的,这样才具备统揽全局的能力,才能识大体,谋大局,抓大事,才能从企业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利益和发展。

5领导者个人魅力大小决定团队气场大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魅力,个人魅力可以展示自我的外在形象,无形之中传达出我们的正能量。在企业中,领导者尤其需要强大的个人魅力。

优秀的领导者除了具备优秀的领导才能,还应有与众不同的魅力。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是领导才能的一种反应,是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带领队伍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领导者的魅力能让领导者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使他在团队中充满威信,去影响团队成员的行为。

曾4次被美国国际投资者评为“世界最佳饭店”的泰国曼谷东方饭店,有一个十分出色的总经理——库特·瓦赫特·法伊特尔。他在泰国是个很有声望的人,曾被泰国秘书联合会数度评为“本年度最佳经理”。正是在他的管理下,曼谷东方饭店才有蒸蒸日上、嘉誉满天下的盛况。

法伊特尔的管理秘诀就是“大家办饭店”,他把东方饭店当成一个大家庭来经营。在饭店内部,除了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之外,法伊特尔的个人魅力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饭店的总经理,作为饭店的最高负责人,法伊特尔从来不摆架子,他对每个员工都十分和蔼。无论是哪个员工遇到了困难或疑问,都可以直接找法伊特尔面谈。

在管理企业中,法伊特尔十分重视感情交流,他经常为员工及其家属举办各种活动,比如,生日舞会、运动会、佛教仪式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接触,大家的距离就拉近了,这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融洽彼此的关系、凝聚团队人心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在东方饭店,从看门的人到出纳员,每个员工都充满着荣誉感。在这里,员工不仅有丰厚的工资,还有丰富的福利待遇,比如,免费就餐、年终红包、职业保险、年终休假、紧急贷款、医疗费用等等。这些对推动员工积极工作,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领导是一门艺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在这门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认为,领导者必须有知识、有学问、有铁血手腕、有手段,但实际上,真正高明的领导者不会以拥有这些为荣,相比之下,他们更重视用个人的修养、亲民、和蔼的姿态,表达对员工的尊重和重视,使员工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从而凝聚人心。当领导者具备了这些特质时,他的团队成员就会紧密团结在他周围,形成一个气场强大的团队。

在中国历代君王中,不乏优秀的领导者,但说起唐太宗李世民,我们不仅要用优秀来形容他,还要用“个人魅力强大”来形容他。早在当秦王时,虽然他的地位不及兄长李建成地位显赫,但是他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吸引了众多能人志士追随。当他登上皇位之后,满朝文武,智者云集。后来,他们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打造了一个“贞观之治”。

在位期间,李世民从来不像其他权贵一样发号施令、玩弄权术,而是选择身体力行,为文臣武将做出示范。行军时,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并把下属视为知己;打仗时,他不畏强敌,冲锋在第一线;决策时,他不独断专行,而懂得倾听他人意见,通过集思广益来制定策略。正是因为这些超凡脱俗的个人魅力,李世民才能让一群桀骜的草莽豪杰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并终生为他效力。

身为管理者,你的个人魅力与团队的气场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你的魅力强大,大家就容易在你的影响下抱成一团,凝成一股强大的合力。领导者的魅力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来培养。一般来说,领导者可以在这样几点上努力修炼自我:

(1)高贵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孟子在滕文公下中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这就是君子的人格魅力。而有些企业领导媚上欺下、耍两面派,这就是最大的人格缺陷。作为领导者,最应具备的人格就是正直、行事光明磊落、有责任感、有担当。

(2)独特的风格

所谓独特的风格,指的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和特点,如果管理者没有自己的风格,就很难出类拔萃。这种独特的风格,不是处处长杨、标榜自我,而是一种适合于己、业已成熟、便于识别、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搜狐公司的张朝阳,他们就是有个性的领导者。

(3)大胸怀、大气魄

一个人的魅力不是取决于他的身高有多高,而是取决于他的胸怀有多宽广。就像林则徐写的一副自勉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试想一下,如果领导者小肚鸡肠、斤斤计较,怎么称得上有魅力呢?怎么可能赢得他人的追随呢?

(4)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以身作则,可以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团队氛围。领导者做得好,下属们还敢胡来吗?许多优秀管理者的例子都告诉我们,管理者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影响着下属的积极性,给下属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率先垂范,树立榜样,是一个领导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5)睿智的头脑

领导者是决策者,必须要有睿智的头脑,想问题、做决策应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尤其是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要冷静地思考,泰然处之,而不能慌不择路,这样才能聪明地处理问题。

(6)渊博的学识、学习的心态

一个有魅力的领导,应该是一个爱学习、有学识的人,同时,他们还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懂得虚心请教、耐心倾听、乐意与下属交流。这样不但可以让领导者扩充学识,还能使他们显得有亲和力、谦逊、温和。

总而言之,领导者若想打造个人的魅力,不妨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努力,不断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这样一来,个人魅力定会油然而生。

6不断学习,知识是领导者最大的资本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数量越来越多,传播越来越广,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背景下,学习已经成为时代对企业领导者的要求,终身学习是领导者最大的资本。

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很多人都知道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拥有一个商业帝国,但却不一定知道他靠什么打造了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有人曾问李嘉诚靠什么成功,李嘉诚说:“依靠知识。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李嘉诚从小就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不会忘记读书。当年替人打工时,他坚持“抢学”;创业期间,他也坚持“抢学”;成功之后,他毅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每天睡前李嘉诚都会看书,他喜欢看人物传记,还喜欢看医疗、政治、教育、福利等任何方面的新闻。

成功之后,李嘉诚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但他仍然坚持学习英语。他曾聘请一位外语教师,每天早上7点半开始上课,上完课后他再去上班。正是依靠熟练的英语,李嘉诚才能阅读英文杂志,才能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与人谈生意。

李嘉诚说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由此可见,不断学习真的很重要。

富可敌国的李嘉诚都能坚持不断学习,我们这些普通的企业管理者,还有什么理由不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学习的心态呢?学习是提高领导素质的基本途径,是领导者加强自身修养和学识的手段。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是企业领导者的责任,也应该成为领导者的追求。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学习。

首先,向书本学习。

书本、报纸、杂志等是知识的基本来源,如果你能长期坚持读书看报,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那么日积月累,你的知识水平将大大提升。也许短期内觉察不到读书看报带给你的变化,但从长远来看,你所学习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将来都会在你经营管理企业、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带给你帮助。

其次,向实践学习。

只懂得死读书,只知道坐而论道是不行的,领导者还必须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这样才能提升你打硬仗的本领。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要你有学习的心态,学习就会变得无处不在。走路的时候可以学习,跟小孩聊天的时候可以学习,和员工交流的时候可以学习。只要你能够怀着一颗谦卑和敬畏的心来看待世界,那么你所见所闻的事情都是你学习的素材,你所思所想的内容都是提升自己的智慧营养。

再次,向优秀者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优秀者永远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他们或有丰富的经验,或有高超的领导才能,或有远见的卓识,或有超群的做人智慧。如果你能虚心向他们学习,就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优秀者既可以是你行业的精英,也可以是你公司的下属,无论他们的职位如何,无论他们的学历如何,无论他们的年龄多大,只要你觉得他有优秀的一面,都值得你去学习。

再者,向普通人学习。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你有善于发现的眼光,有欣赏他人的心态,那么你就能发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然后从中汲取营养,收获智慧。虚心学习,不耻下问,不但可以让你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还能帮你树立谦虚、亲民的领袖形象,使你成为受人欢迎的领导者。

最后,参加专业培训。

如果说之前的几种学习途径是“野路子”,那么参加专业培训就是正规途径。因为每个领导者所从事的行业、涉猎的领域,都有一定的专业性,通过培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参加培训只是一个开启专业素质的起点,而不要认为参加了培训班,把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拿走了,问题就解决了。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要讲究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要批判地学、辩证地学,要多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实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另外,你所学习的内容最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比如既学习金融知识,也学习管理智慧,还学习领导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等。这些知识都是时代对领导者的要求,你多去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领袖气质。

7打造非凡领导力,从自我修炼开始

领导者如果想获得优秀的人才,首先应该加强自我修炼,让自己充满人格魅力。这样一来,人才自然会登门拜访,主动加盟你的平台,为你效劳。

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的品格、素质、知识、能力、道德修养等,人格魅力越大,权威性越大,影响力越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自然就越大。因为跟着有魅力的领导打天下,是绝大多数优秀人才渴望的事情。

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就是一个有魅力的领导者,他把“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句话挂在办公室的墙上,用来勉励自己。联想公司由20万元起家,发展成为如今资产上百亿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中国电子工业的龙头企业,这与柳传志的个人魅力有巨大的关系。

柳传志说过:“创业的时候,我没高报酬,怎么吸引人?就凭着我多干,能力强,拿得少,来吸引住更多志同道合的老同志。”这句话充分展现了柳传志个人魅力对人才的吸引力,因为一家企业在创立之初,公司无法给员工提供高报酬,但柳传志却能身先士卒,多干、少拿,并且他的能力强,大家有目共睹,大家觉得跟着他干有前途,自然愿意跟在他身边。

下面这段话,从某个角度也能反映出柳传志的领导魅力。

“要部下信你,还要有具体办法,通过实践证明你的办法是对的。我跟下级交往,事情怎么决定有三个原则:同事提出的想法,我自己想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按照人家的想法做;当我和同事都有看法,分不清谁对谁错,发生争执的时候,我采取的办法是,按你说的做,但是,我要把我的忠告告诉你,最后要找后账,成与否要有个总结。你做对了,表扬你,承认你对,我再反思我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做。你做错了,你得给我说明白,当初为什么不按我说的做,我的话,你为什么不认真考虑;第三种情况是,当我把事想清楚了,我就坚决地按照我想的做。”柳传志如是说。

身为公司的领导者,想必你也有过替人打工的经历,在你选择一家公司时,什么因素最吸引你?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晋升空间?还是事业前景?对于一个目光远大的人来说,肯定会选择事业前景,而跟随一个有魅力的领导打天下,市场前景是最光明的。

这一点在很多历史人物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比如,常山赵子龙一开始追随袁绍,但是不被袁绍重用,于是转投白马公孙瓒,但他发现公孙瓒魅力不够,跟着他没有什么前途,直到遇到刘备,他才觉得遇到了明主,从此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创业打天下。

我们不得不承认,领导者的魅力对人才的感召的重要性。不信的话,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两家实力相当的公司看中了一个人才,给出的待遇也差不多,其中一家公司的领导者涉嫌偷税漏税、走私,还有克扣员工工资的劣迹,而另一家公司的领导正直廉洁,多次受到媒体的褒奖,试问,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去哪一家公司发展?一般来说,脑子正常的人,都会选择后一家公司,这就是领导者魅力的吸引力。

想一想,为什么全世界的精英都想去微软公司一展身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微软公司及其领导者本身魅力的吸引。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中途退学,其勇气和魄力可见一斑,在他的经营下,微软公司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其能力可见一斑。比尔·盖茨的勇气、魄力、能力等,都是吸引人才的地方,甚至很多人觉得在比尔·盖茨麾下工作,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所以,领导者一定不能忽视个人魅力对工地的影响。要知道,你的形象对公司来说,就如同一面镜子,你时刻向外反射着公司的情况。那么,领导者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重视人才,爱惜人才

领导者吸引人才的前提是重视人才,爱惜人才。赵云当初之所以投靠刘备,是因为他知道刘备重视人才,知道刘备赏识他。如果刘备不重视人才,不赏识他,就算刘备魅力再大,恐怕赵云也不会为他卖命。常言讲“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企业竞争最终归结于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领导者只有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并想方设法招贤纳士,让人才看到你的诚意,你才能打动他们。

(2)礼贤下士,拥有优秀的人格

齐桓公得管仲,靠的是人格魅力,结果管仲帮他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秦始皇得韩非子、李斯,靠的也是人格魅力,结果统一天下;刘邦得萧何、张良、韩信的辅佐,也是靠人格魅力,最后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纵观古今中外,得人才者得天下,如何得人才?靠的是领导者优秀的人格所产生的感召力。一般来说,优秀的人格包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拥有这些品行的领导者,才能称之为品德高尚的人。

身为领导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我修炼的紧迫性,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知识素养,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成长为优秀的领袖。要知道,没有人天生就是卓越的领袖,而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只有不断积累,善于学习,你才能拥有渊博的知识,才可能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保持敏捷的思维、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带领企业展翅高飞。

8大胸怀、大气魄,成就卓越的领导者

企业管理是一个做人做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能否做到大肚能容、宽厚待人,能够做得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胸怀全局、心怀天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长远地发展。因为宽厚待人,才能广结人缘,才有可能得到员工的支持,因为胸怀全局,才不至于目光短浅,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一种大气魄。

很多时候,大胸怀与大气魄是紧密联系的,很容易理解的一点就是:大胸怀表现为不与人计较,为的就是从长远来看,与人为善,使自己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这一点在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身为企业管理者,不但要在做人方面有大胸怀,还要在做事方面有大气魄,这样才能让你的领袖气质影响更多的员工。

在这一点上,李嘉诚值得我们学习。李嘉诚当年创办塑胶厂时,将厂子的名字定为“长江”,他的解释是:“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长江之源头,仅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无数支流,形成汪洋之势。日后的长江塑胶厂,发展势头也会像长江一样,由小到大。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未来的长江集团,也应该为中国人引以自豪。长江浩荡万里,具有宽阔的胸怀,一个有志于实业的人,理当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

在做人做事做生意的过程中,李嘉诚总是提醒自己多一点大度、多一点让利。他说:“重要的是首先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为自己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也就无利。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会为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我母亲从小就教育我不要占小便宜,否则就没有朋友,我想经商的道理也该是这样。”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大志向和大气魄,促使李嘉诚不断将事业做大做强。

无独有偶,格力集团的董事长董明珠也是一个拥有大胸怀和大气魄的人。在营销界,她被誉为传奇人物。这不仅在于她为格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营销模式,更在于她对营销保持着与众不同的态度。

很多人在搞营销时,都会赔尽笑脸、说尽豪华,跟在客户身后,服务周到,但是董明珠搞营销却不这样,她总是开宗明义地告诉客户:如果你不按我的规矩来,就别和我玩这个游戏。结果,客户围绕在她身边抢着付钱,还对她保持12分的敬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曾问董明珠:“你怎么敢肯定,客户会按照你的规则跟你玩游戏呢?”董明珠说:“因为我的出发点不是我个人的那一点眼前利益,我手中把握的是合作双方的长远利益。”看到这样的回答,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客户愿意与他合作了。

另外,董明珠还是一个有大气魄、大格局的领导者,她的一位下属曾表示:“董总特别善于观察,而且反应敏捷,在你还没开口之前,她已经知道你要什么;她也会让你明白,她手里掌握的正是你想要的——她永远控制着大局的进程。”

领导者的大气魄、大格局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和企业长远的规划上。就像董明珠这样,站在“大格局”的角度上,统筹内部和外部的一切资源,将利益最大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点在威盛电子董事长王雪红身上也有典型的表现。与董明珠向营销渠道的强权发起挑战大同小异,王雪红在威盛电子创立不久,就敢于向行业巨头英特尔叫板,结果一战成名。

王雪红向英特尔挑战并不是哗众取宠、借故炒作威盛的知名度,而是因为她从一开始就看准了中国电子公司不能永远都做“高级作坊”的趋势,必须拥有自己的芯片技术。结果,威盛在她的领导下,一点一点做技术,一点一点赢得市场,最终的结果是威盛和英特尔、AMD并称为全球三大芯片生产商。

敢于挑战是大气魄,这需要勇气,需要胸怀,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大格局上的把控。企业领导者就应该具备这些素养,要学会着眼未来,积极地为明天准备;要学会掌控全局,从局外人、多角度观察企业的运营,判断企业的健康情况,判断它的发展阶段,并且根据观察和判断,来加以掌控企业的运营和走向。

领导者的大胸怀、大气魄还表现为敢揽天下英才、敢用天下将才,还表现为立意高远、气魄夺人、决断、坚持、承担责任、承认错误。如果你做到了这些,那么你的领袖气质就会发挥强大的正能量,从而带领企业走向明天的辉煌。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