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30几岁决定男人的成功 > 第四章 学会欣赏你的对手
第四章 学会欣赏你的对手
作者:金龙   |  字数:11782  |  更新时间:2015-03-12 15:05:52  |  分类:

社科心理

欣赏、理解、包容自己的对手,看淡结果的得与失,那么你的心也会因着这份平和而充满宁静和宽容。这样一来,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也可以微笑着、气定神闲地迎接挑战:胜利了,赢得辉煌;失败了,同样也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

王涛曾到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求职,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9位入围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让另外8人打分,写出相关的评语。

王涛在评分时,对其中三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语。令他意外的是,他入选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三人中只有一位入选!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该广告公司总裁的一番话使他翻然醒悟。总裁说:“入围的9个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较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彼此欣赏。因为,庸才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若对对方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从严格意义来说那不叫人才。落聘的几位虽然专业水平不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欣赏对手的眼光,而这点较专业水平其实更重要。”

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能否具有欣赏别人的眼光和接纳别人的胸襟,是决定一个人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只有有了欣赏对手的眼光,才能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也是三十几岁男人必须要具备的素养之一。

迈克尔·乔丹不仅是一名球艺精湛的著名球星,还是一位胸怀宽广,欣赏自己的对手,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的人。很多年前的一场NBA决赛中,NBA中的另一位新秀皮蓬独得33分,超过乔丹3分,因而成为公牛队中比赛得分首次超过乔丹的球员。比赛结束后,乔丹与皮蓬紧紧拥抱,两人泪光闪闪。

开始时,由于皮蓬是公牛队中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自己也时常流露出一种对乔丹不屑一顾的神情,还经常说乔丹在某方面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占据乔丹在公牛队的首席位置这一类话。但乔丹并没有把皮蓬当作潜在的威胁而排挤皮蓬,而是以欣赏的态度处处对皮蓬加以鼓励。

有一次,乔丹对皮蓬说:“我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皮蓬有点心不在焉地回答:“你明知故问什么,当然是你。”因为那时乔丹的三分球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但乔丹微笑着纠正:“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而我投三分球还有很多弱点。”并且还对他说,“我扣篮多用右手,习惯地用左手帮一下,而你,左右都行。”这一细节连皮蓬自己都不知道,他深深地被乔丹感动了。

从那以后,皮蓬不再把乔丹当成对手,两人彼此欣赏对方,成了最好的朋友。

乔丹不仅以球艺,更以他那坦然无私的广阔胸襟,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包括他的对手。

如果你想从竞争对手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就应当学会欣赏自己的对手,以对手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放手一搏去创业

三十几岁是人生最有创造性的阶段,很多成功人士也都是在这一阶段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的。男人要赢在三十几岁,就应该趁着创造力旺盛的大好时机放手一搏。如果这个时期循规蹈矩、畏缩不前,那你就失去了创业的最佳时机,你的人生也会因此留下些许的遗憾。一个男人,不管你多么热爱自己的工作,期望因工作而变得富有无异是在盐沙中淘金。如果你想在三十几岁达到自己的财富目标或者是成为一个富人的话,我们能告诉你致富的秘诀就是:“不是更多地投入,而是更聪明地投入。”

你可以随便问一个人,什么是获得财富的最重要的因素?他或许会回答说:“一份好工作。”的确,人们经常在为找工作、调工作而烦恼,为找好职业、好工作而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常常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可是结果又怎样呢?好工作真的使你致富了吗?好职业观念在二十多年前也许真的能使你变得富有,因为那时,我们都穷,谁也不富有。那时,只要有了“铁饭碗”就等于解决了一切问题。可时代变了,旧有的东西不管用了。反之,你可问一问百万元、千万元的“大款”、“大腕”们,他们的回答很少会是如此。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很多人都相信有个好职业,努力工作,沿着升迁的阶梯慢慢往上爬,最终必能享受黄金退休生活,富有且快乐。事实上,要成为丰衣足食的小康之家,也许并不难。许多“一世打工”的工薪阶层,也能做到这一点。但要真正成为富人,却不容易。要想致富,就要自己创业,当老板。当老板后,也许一生难得有几次发财的机会,但只要能把握一次,全力投入,便有致富的可能。

不要拿资金当借口

三十几岁的你,迟迟不去创业,可能你会说自己的本钱还不够,事实上,财富是可以从小本钱投资经营而累积起来的。拥有小本钱的创业者,一样可以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坐拥百万财富的大赢家,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坚持。

1996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定为美国第二大富豪的巴菲特,被公认为股票投资之神。他也是以“小钱”起家的典型。巴菲特11岁就开始投资第一张股票,把他自己和姐姐的一点小钱都投入股市。刚开始一直赔钱,他却坚持认为持有三四年才会赚钱。结果,姐姐把股票卖掉,而他则继续持有,最后事实证明了他的看法。

巴菲特20岁时,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在那段日子里,跟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都只会游玩,或是阅读一些休闲的书籍,但他却大啃金融学的书籍,并跑去翻阅各种保险业的统计资料。当时他的本钱不够又不愿意借钱,但是他的钱还是越赚越多。

1954年他如愿以偿到葛莱姆教授的顾问公司任职,两年后他向亲戚朋友集资10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顾问公司。该公司的资产增值30倍以后,1969年他解散公司,退还合伙人的钱,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投资上。

巴菲特从11岁就开始投资股市,历经几十年坚持不懈。因此,他认为,他今天之所以能靠投资理财创造出巨大财富,完全是靠近60年的岁月,慢慢地创造出来的。

巴菲特的经历告诉我们,财富的扩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创业时不一定非得等到资金全部到位才动手,这不但会错失良机,也会使创业的计划搁浅。有时,只要善于把握机会,再小的钱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跻身世界500强的戴尔刚开始创业时,只有1000美元的资本;个人财富排名世界第一的比尔·盖茨当初开始创业时,也仅投入1000美元的资本。不在于本钱小,只要你做得好,每一个小买卖里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任何小事都包含着做成大事的种子。四川打工族用卤鸡蛋在全国许多城市启动新市场,就是一个说明。

在2002年春节过后,一些四川人在一些大小城市用移动销售的方式来销售卤鸡蛋。每人推一个自制的小推车,小车非常简单,四个小轮子上搁放一块木板子,板子上面放一大铝锅,锅里放着不断冒热气的热鸡蛋,串街走巷,用四川口音喊着“正宗卤鸡蛋,一块钱三个,味道好得很”。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模式,却让这种特色逐渐变得像新疆羊肉串那样,小有名气,而且在全国迅速扩张。遍布各地从事四川正宗卤鸡蛋的人已有数千人。

小本经营创出了奇迹。这些人的创业启动成本只有200元左右,但很多人一天能销几百个鸡蛋,靠近旅游区的甚至能销售1000个以上,每个只有几分钱的利润,却每天能够获得30~100元收入,而且风险很小。

不要以为非得有大量的资金才能创业,资金固然重要,但你更需要一个创业的头脑和创业的精神。

选好投资方向

创业活动是一系列的复杂活动,必须要有计划,没有计划就没有行动,没有动力,盲目行事往往遭受失败。设定创业计划应当把需要与可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设定的目标要适中,太高往往难以实现,使人丧失信心,太低又没有什么作用。

只有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了解,才可能订出明确的创业计划并设法实现。有了适度的创业目标,并以此目标来主导获取财富的行动、选择合理的理财方式,就能达到理想的财富水平。

王立亮,1968年出生在青岛胶南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从小梦想当科学家的他,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91年,王立亮因家境贫寒与大学失之交臂。

那年冬天,王立亮穿上了崭新的军装,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1994年,王立亮转业进了胶南县的一家化工厂当技术员。随着全国性的“下岗”风潮,王立亮在工作不久后,被安排下了岗,重新回到了农村。

在外人眼里,王立亮的人生之路绕了一个大弯,又回到了原来的地点。然而王立亮不这么认为,三年的军旅生活让他掌握了一定的学识,更让他练就了军人的敏锐、坚强与不屈不挠的性格。王立亮决心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生活。

王立亮想到了用手里的钱进行投资创业,并首先审视了自己的实力:资金少,做大生意是不可能的,只有做投资少、见效快的小本生意——王立亮首先给自己的大方向定了位。

那么,在众多投资少的行当里,选择哪一个最适合自己呢?王立亮在筛选了众多信息之后,亲自到青岛经济开发区进行考察。一天中午,他被开发区排成长龙的车队吸引,仔细一看,才发现是等候洗车的队伍。于是,王立亮索性在这里观察了一个多星期,结果他发现,开发区内的五家洗车房生意都很好,都有车在排队等候,一天下来,每家都有四五十辆车的业务。他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十几分钟洗一辆车,每洗一辆车收费10元,一天下来的利润少说也有两三百元。王立亮心中一亮:这个行当不正适合自己吗?

王立亮把洗车场建在了胶南。胶南虽是一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县级市,但经济环境很好,却没有专门的洗车场。洗车不需要专业技术,租好一个场地,购回一台高压水枪,办好相应的营业手续,1996年5月,王立亮投资6000元的洗车场开了张。这是胶南市第一个专业洗车场,王立亮占尽先机,生意出奇的火暴。三个月后,随着业务的增多,王立亮很快扩大了场地,雇了工人,并增加了为汽车打蜡等相关的业务,将小小的洗车场办成了专业的汽车美容店。这样辛苦一年下来,王立亮有了5万元的积蓄。

王立亮的成功给我们一个很深刻的启示:在创业之前,选择投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王立亮的成功就是始于他选择行业的正确。正是由于他选择了洗车这个行业,他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所以,如果你在三十几岁已经决定创业的话,你必须对自己有一个详细的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放手一搏

三十几岁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创新思维最为活跃、精力最充沛、最好动脑筋、创造欲最旺盛的高峰期,也是创业的最好时期。所以,三十几岁的男人应该及早立下目标放手一搏,早日掘到属于你的第一桶金,这样才不会给你的人生留下遗憾。

我们先来看看迈克尔·戴尔的创业故事,看看他是怎样掘取第一桶金并走上致富道路的。

迈克尔·戴尔在奥斯汀市的得克萨斯大学读书时,像大多数大一学生那样,他需要自己想办法赚零用钱。那时候,大学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想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但由于售价太高,许多人买不起。一般人所想要的,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又售价低廉的电脑,但市场上没有。戴尔心想:“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并不高,为什么要让他们赚那么厚的利润?为什么不由制造商直接卖给用户呢?”戴尔知道,IBM公司规定经销商每月必须提取一定数额的个人电脑,而多数经销商都无法把货全部卖掉。他也知道,如果存货积压太多,经销商会损失很大。于是,他按成本价购得经销商的存货,然后在宿舍里加装配件,改进性能。这些经过改良的电脑十分受欢迎。戴尔见市场的需求巨大,于是在当地刊登广告,以零售价的八五折推出他那些改装过的电脑。不久,许多商业机构、医院和律师事务所都成了他的顾客。

有一次戴尔放假回家时,他的父母表示担心他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想创业,等你获得学位之后再说吧。”他父亲劝他。戴尔当时答应了,可是一回到奥斯汀,他就觉得如果听父亲的话,就是在放弃一个一生难遇的机会。“我认为我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一个月后,他又开始销售电脑,每月赚5万多美元。戴尔坦白地告诉父母:“我决定退学,自己开办公司。”“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父亲问道。“和万国商用机器公司竞争。”和万国商用机器公司竞争?他的父母大吃一惊,觉得他太好高骛远了。但无论他们怎样劝说,戴尔始终坚持己见。终于,他们达成了协议:他可以在暑假时试办一家电脑公司,如果办得不成功,到9月他就要回学校去读书。

戴尔回奥斯汀后,拿出全部积蓄创办戴尔电脑公司。他以每月续约一次的方式租了一个只有一间房的办事处,雇用了第一位雇员——负责处理财务和行政工作。在广告方面,他在一只空盒子底上画了戴尔电脑公司第一个广告的草图。朋友按草图重绘后拿到报馆去刊登。戴尔仍然专门直销经他改装的万国商用机器公司个人电脑。第一个月营业额便达到18万美元,第二个月265万美元,不到一年,他便每月售出个人电脑1000台。积极推行直销、按客户的要求装配电脑、提供退货还钱以及对失灵电脑“保证翌日登门修理”的服务举措,为戴尔公司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戴尔电脑公司鼓励雇员提出新的创意。雇员提了一个创意之后,如果公司认为值得一试,那么,即使后来证明不可行,雇员也会获得奖赏。到了迈克尔·戴尔本应大学毕业的时候,他的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7000万美元。戴尔停止出售改装电脑,转为自行设计、生产和销售自己的电脑。

很快,戴尔电脑公司就在全球16个国家(包括日本)设有附属公司,直到今天,戴尔仍立于不败之地。

也许你会说,那时的戴尔年轻气盛,他有资本去创业,可是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学业,拿出自己的全部储蓄去创业,是那么容易的吗?这里要讲的是,如果你想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就必须有放手一搏的胆量和气魄。

如果你现在不放手一搏,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前景更加难测的未来。最新资料显示:在上海,八成以上已经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企业主是在29岁以前就掘到“第一桶金”的,而且这个年龄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会不会激励你去创业呢?

看看下面成功的富豪,他们大多是在三十几岁之前开始创业的:

李嘉诚——

香港富豪李嘉诚在小时候,家里没有钱供他念书。他只好辍学打工,从16岁开始就去做推销员。他决心要做一名成功者。他的信念是比别人多付出两倍以上的努力去工作。一般人一天工作8小时,他就工作16小时。经过努力,他很快就成了公司的销售冠军,18岁时,被公司提升为业务经理,20岁就被公司提升为总经理。到了22岁,他就自行创业,成立了长江实业公司,开始了问鼎香港首富的道路。

刘汉元——

福布斯杂志2001年度中国内地富豪榜中,位列第11席的四川通威集团总裁刘汉元,17岁时靠父母卖猪凑的500元钱开始创业。22岁那年,也就是1986年,他自建工厂,利用5年来养鱼和手工生产鱼饲料积累的资金,在家乡眉山县永寿镇建起西南地区第一家集约化鱼饲料工厂,取名“科力”,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意。工厂投产当年,市场上就出现供不应求的旺销景象,远近养鱼户蜂拥而至,刘汉元生产的“科力牌”鱼饲料成为抢手货。镇上常常车水马龙,交通阻塞,还有人为了买到饲料竟然在工厂门口排了7天7夜的队。6年后,即1992年,28岁的刘汉元自筹资金1000多万元在县城里建起一座现代化饲料工厂,取名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喻“通力合作,威力无穷”之意。2000年,刘汉元进入了中国内地年度富豪榜,排名第21位。

孙广信——

现在个人资产超过36亿元的孙广信,1962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一个多民族的大杂院。父亲是当年从山东走西口“盲流”到新疆落脚的鞋匠。家中兄妹5人,除他之外,学历最高的高中都没毕业。高考未果的他去了部队,从那里,考上了军校,成了家中唯一有干部身份的人。他常说:“人活着,就要进步。”孙广信在部队里很好强,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30岁时当师长,然后是将军。可27岁之前,孙广信的将军梦破灭了,于是他选择了复员。丢了干部身份后,他投身于商界,用3000元钱的复员费,开始了他登上排行榜的富裕之旅。

张跃——

在2002年的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中,排名26的张跃是远大空调的总裁,国内第一个拥有私人专机的企业掌门。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自己发明的无压锅炉,那年他25岁。

一个男人在三十几岁如果有梦想,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千万不要让“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成为你青春的注脚。大胆地去创一次业吧,放手一搏,你的人生会更加完美。成功垂青于准备充分的人

准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容易走向成功。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善于准备的人,是离成功最近的人;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有超然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长久的成功。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具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长久的成功。没有准备的行动会让一切陷入无序,最终面临失败的局面。

当你的能力超出常人十倍、百倍的时候,天赋几分,机会几何,你要清醒地回答自己。对有些人来说,神奇的背后,完全是冷静运筹之结果。“有预则立,无预则废”,对所有想得到成功的人,几乎就是“天经地义”。

提起准备,每个人都懂得“有备无患”的道理,几乎人人都有因准备而获得,亦因准备而失去的经历。

虽然准备无处不在,又如此攸关成败,但奇怪的是,人们却普遍忽视它,即使有人认识到了准备的重要性,也很少能对它保持长久的热情。尤其是对于三十几岁的男人来说,若总是凭着自己的判断去做事,将准备工作置之度外。那么,“效率低下,差错不断”就会非常轻松地在这些人的身上贴上失败的标签。

坦率地说,任何人都不愿意面对失败。当技术人员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开发的软件被证明是漏洞百出时,当销售人员费尽唇舌依然没有签到合同时,当一个管理者发现自己的团队是一盘散沙时,那种沮丧、失落的心情确实令人难过。也许他们可以用无数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什么运气不好、一时疏忽、配合不力,等等,但事实告诉我们,隐藏在这些失败背后的真正原因就是:准备不足。所以,三十几岁的你如果想找到成功的捷径,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做最充分的准备吧!

准备定胜负

在吸引了全世界眼球的拳坛世纪之战中,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泰森根本没有把已年近40岁的霍利菲尔德放在眼里,他自负地认为可以毫不费力地击败对手。同时,几乎所有的媒体也都认为泰森将是最后的胜利者。美国博彩公司开出的是22赔1泰森胜的悬殊赔率,人们也都将大把的赌注压在了泰森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已经稳操胜券的泰森对赛前的准备工作——观看对手的录像,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和科学的饮食方面都敷衍了事。

但是,比赛开始后,泰森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手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突破自己的防线。于是,气急败坏的泰森做出了一个令全世界人都感到震惊的举动:一口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半只耳朵!

世纪大战的最后结局当然是:泰森成了一位可耻的输家,还被内华达州体育委员会罚款600万美元。

泰森正是输在准备不足。当霍利菲尔德认真研究比赛录像,分析他的技术特点和漏洞时,泰森却将教练准备的资料扔在一边;当对手在比赛前拼命热身,提前进入搏击状态时,他却和朋友在一起狂欢。虽然泰森的实力确实比对手高出一筹,在年龄上也占尽了优势,但他最后却一败涂地。

霍利菲尔德的成功和泰森的失败皆因准备。

当然,在这种一战定胜负的比赛中,偶然性确实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个时候,比的并不是谁的实力最强,而是谁犯的错误最少。只有真正地重视准备,扎实地把准备工作都做到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不犯或少犯错误。

被称为“上帝第二”的前葡萄牙波尔图足球队的主教练穆里尼奥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当准备的习惯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时,它就会永远在那里,并帮助你取得令人惊讶的胜利。”英格兰国脚莱斯·费南德这样评价他:“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他这样的人,对工作、对胜利是如此的痴迷。”没错,准备使他成为“魔鬼”,也正是准备使他成为“上帝第二”,当然,也使他成了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足球教练。

提起准备,也许有人会说:“准备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就是这不起眼的准备,却能造就神奇的成功,同样也能造成痛苦的失败。

准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阿尔伯特·哈伯德有一个富足的家庭,但他还是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因此他很早就开始了有意识的准备。他明白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最缺乏的是知识和必备的经验。因而,他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时间,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时,也会带上一本书,在等候电车时一边看一边背诵。他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这使他受益匪浅。后来,他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开始了一些系统理论课程的学习。

阿尔伯特·哈伯德对欧洲市场做了一番详细的考察,随后,他开始积极筹备自己的出版社。他请教了专门的咨询公司,调查了出版市场,尤其是从从事出版行业的普兰特先生那里得到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样,一家新的出版社——罗依科罗斯特出版社诞生了。

由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出版社经营得十分出色。阿尔伯特·哈伯德不断将自己的体验和见闻整理成书出版,名誉与金钱相继滚滚而来。

阿尔伯特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敏锐地观察到,他所在的纽约州东奥罗拉,当时已经渐渐成为人们度假旅游的最佳选择之一,但这里的旅馆业却非常不发达。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阿尔伯特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他抽出时间亲自在市中心周围作了两个月的调查,了解市场的行情,考察周围的环境和交通。他甚至亲自入住一家当地经营得非常出色的旅馆,去研究其经营的独到之处。后来,他成功地从别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馆,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装潢。

在旅馆装修时,他根据自己的调查,接触了许多游客。他了解到游客们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费观念,更注意到这些游客正是对于繁忙工作的厌倦,才在假期来这里放松的,他们需要更简单的生活。因此,他让工人制作了一种简单的直线型家具。这个创意一经推出,很快受到人们的关注,游客们非常喜欢这种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这个机遇,一家家具制造厂诞生了。家具公司蒸蒸日上,也证明了他准备工作的成效。同时他的出版社还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两份月刊,其影响力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出版后达到顶峰。

阿尔伯特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充分的准备基础上的,所以他才能够在面临机遇时果断出击,正是准备意识成就了他事业的辉煌。

阿尔伯特深深地体会到,准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执行力基础。因此,他不但自己在做任何决策前都认真准备,还把这种好习惯灌输给他的员工。不久之后,“你准备好了吗”已经成为他们公司全体员工的口头禅,成功地形成了“准备第一”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公司的执行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自然显而易见。

同样,如果我们要赢在三十几岁,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也应当像阿尔伯特·哈伯德一样,在行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准备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工作得以完成,而且做起来更容易。拿破仑·希尔说过:“一个善于做准备的人,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一个人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把事情做到位,就应当认真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缺乏准备只会让自己的工作差错不断,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不打无准备之仗

可以说,“每一次差错皆因准备不足,每一项成功皆因准备充分”这句话就是对准备的最好注解。无论在任何一个领域,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1909年,美国海军军官罗伯特·埃德温·皮里率领探险队首次到达北极。

皮里为了这一壮举准备了许多年,他的首次北极之行是在1886年,并且往返过许多次。他在北极地区呆了4年,跟因纽特人交朋友,并且得到了他们对计划的支持。从因纽特人那里,皮里学到了不少在北极地区生存的有价值的技能。

1905年,他第一次试图到达北极,但因供应品不足,只好返回。最后,皮里在1908年开始踏上将证明他探险成功的征途。

皮里从他先前旅行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布置了穿过冰雪覆盖地区的供应线,在适当的间距上储藏了食品。在到达目的地大约640千米处,皮里一行于1909年2月的最后一天离开了他们的“罗斯福号”船,开始使用狗拉的雪橇。皮里和他的同伴利用一阵好天气,发起了最后一次冲刺,终于在4月6日这天到达北极。

一次成功的穿越,让皮里在人类前行的史册中留下了光辉的名字,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之前的失败让他深深认识到准备的重要性,才能够在第二次尝试之前布置好一切,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许多问题。

皮里的例子可以证明一个问题:对准备,当你自觉时,它将成全你;当你不自觉时,它可能会毁掉你。

也许你正准备扬帆启程,锋芒初露;也许你经历重重,继往开来;还可能你对未来充满期待,又恐力所不及。一切都不应该拒绝,但请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准备好了吗?”

多一分准备,就能少一些失败的风险。所谓准备,主要是指为成功而长期进行的坚韧、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辛勤刻苦的劳动,以及在机遇来临时的全力拼搏和冲刺。有人曾这样说,事业成功的三大要素是天赋、勤奋和机遇。可见,机遇固然重要,但更离不开天赋和勤奋,离不开充分的准备。成功者并非天生是幸运女神的宠儿,他们大多是在经历了奋力拼搏、曲折辛酸之后才会有所收获。那些遭遇失败和挫折的人们往往会因自己的轻率而后悔莫及。

所以,不要再感慨命运的无常,命运是公平的,它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你付出多少努力,它就给你多少回报。如果你希望自己在三十几岁就获得成功,那么从现在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吧!抓住决定你一生的机遇

机遇总是来去匆匆,它从不为任何人稍作停留,但这并不是说,机遇可遇而不可求。机遇可遇亦可求。所谓可求,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制造机遇。机遇常常会出现在你面前,你完全可以把握住,将它变为有利条件。而你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行动起来。人生机遇是值得人类永远思考和探索的一个主题。人生的得失常常就在于机遇的得失,有了一个机遇,抓住它、利用它,你的命运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相反,忽略它、远离它,那么就可能一生都陷于平庸之中。

大话西游中有句话说得特别有意思:“曾经有一份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失去以后才后悔莫及……”。爱情需要机遇,人生也需要机遇,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让生命辉煌,的确需要机遇。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抱怨自己没有交好运,总是没有机会。其实并不是他们生活中没有出现机遇,而是当机遇出现时,他们没有好好把握。机遇就像水里游的鱼,你不要拿着钓鱼竿在那里等待它们主动上钩,而要积极地去观察、去捕捉。如果你想在三十几岁赢得成功,那么就不要再错过任何一次机遇了。

放过机遇,成功将一起失去

美国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在谈到成功的经验时说:“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的机会。”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则认为:“取道‘等一等’之路,常走入‘永不’之室。”在追求事业的旅程中,有时稍一疏忽,就地观望,裹足不前,就有可能与机遇失之交臂。

机遇,来去匆匆,瞬息而过。古谚语说得好:“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他的头发,如果你一下没有抓住,再抓就会撞到他的秃头了。”不失时机地、准确地把握机遇,对步入成功之路的你来说至关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在某天晚上碰到了上帝。上帝告诉他,有大事要发生在他身上了,他有机会得到很多的财富,他将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并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而且会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这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这个承诺的实现,可是到头来什么事也没发生。

这个人穷困潦倒地度过了他的一生,最后孤独地死去。

当他上了天堂,他又看到了上帝,他很气愤地对上帝说:“你说过要给我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可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你在故意欺骗我!”

上帝回答他:“我没说过那种话,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得到财富、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却让这些机会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个人迷惑了,他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上帝回答道:“你是否记得,你曾经有一次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点子,可是你没有行动,因为你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

这个人点点头。

上帝继续说:“因为你没有去行动,这个点子几年后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一点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你可能记得那个人,他就是后来变成全国最有钱的那个人。还有,一次城里发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毁了,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机会去帮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害怕小偷会趁你不在家的时候,到你家里去打劫、偷东西。”

这个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上帝说:“那是你去拯救几百个人的好机会,而那个机会可以使你在社会上得到莫大的尊敬和荣耀啊!”

上帝继续说:“有一次你遇到一个金发蓝眼的漂亮女子,当时你就被她强烈地吸引了,你从来不曾这么喜欢过一个女人,之后也没有再碰到过像她这么好的女人了。可是你想她不可能会喜欢你,更不可能会答应跟你结婚,因为害怕被拒绝,你眼睁睁地看着她从身旁溜走了。”

这个人又点点头,可是这次他流下了眼泪。

上帝最后说:“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来应是你的妻子,你们会有好几个漂亮的小孩,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将会有许许多多的乐趣。”

这个人无言以对,懊恼不已。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身边都围绕着很多机会,可是我们却经常像故事里的那个人一样,总是因为害怕而停止了脚步,最终机会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我们都知道只有及时抓住机会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对于三十几岁的男人来说,也许你曾经因为失去过很多机会而后悔,但现在你已不再有后悔的时间了,所以你不要再让机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否则成功也将离你而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