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30几岁决定男人的成功 > 第十四章 要把“谢谢”时常挂在嘴边
第十四章 要把“谢谢”时常挂在嘴边
作者:金龙   |  字数:13118  |  更新时间:2015-03-12 16:14:57  |  分类:

社科心理

许多成功的人都说他们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事实上,他们都受到过别人许多的帮助。一旦你定出成功的明确目标并付诸行动,你会发现自己会获得许多意料之外的协助。你必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贵人,同时感谢上天的眷顾。

感恩是美丽的字眼,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慧。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你必须真诚地感激别人,而不只是虚情假意。

感恩和慈悲是近亲。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

每天都要用几分钟的时间,为你的幸运而感恩。

“谢谢你”、“我很感谢”,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这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把你的创意发挥在感谢别人上。例如,你可以写一张字条给上司,告诉他你多么热爱你的工作,多么感谢工作中获得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感谢方式,一定会让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提拔你。感恩是会传染的,上司也同样会以具体的方式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

不要忘了感谢你周围的人:你的丈夫或妻子及工作的伙伴。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大声说出你的感谢。家人知道你很感激他们的信任,但是你要说出来。经常如此,可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记住,你永远有事情需要感谢。推销员遭到拒绝时,应该感谢顾客耐心听完他的解说,这样顾客下一次才有可能会惠顾!

无论你走到哪一家公司,如果你能够对为你服务的女职员说一声“谢谢”,她一定会打心底里感激你的。反过来说,如果她的这种工作被人漠视,或者被认为是应该如此做的话,她一定感觉不舒服。关于这件事,你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立场就不难明白了。事实上,有一些女职员就是因此而不满,最终辞职的。因此,我们最好尽可能地给对方“谢谢您”的感激之语,以便给彼此的人际关系带来良好的结果。而说这种感激之语时,还应该注意:

1.语调必须清晰

说“谢谢您”时,切勿以极小的声音说。这么一来,对方会以为他为你做的事是不值得感谢的,你只是碍于情面而给他一声谢谢而已。因而,当你表示感谢对方时,必须清晰、愉快地说出来。

2.最好指名

当你欲对某人说谢谢时,最好先称呼对方的大名,然后表示你的感激之情。

例如,“玛丽小姐,非常感谢您!”如果你欲向几位人士同时表示谢意的话,则最好不要说“谢谢大家!”而必须一位一位地称呼他们的名字,然后道谢。例如,“琼斯先生,非常感谢你!”“切尔西小姐,非常感谢你!”等。

3.必须看着对方

如果你对想表示感激的人以冷漠的态度说谢谢的话,势必给对方留下恶劣的印象。因而,当你说一声“谢谢您”时,必须看着对方的脸,从心底说出它。

4.最好在对方未期待之时,说“谢谢您”

“谢谢您”这三个字,即使对方已期待着您这么说,仍是有它的效果的。然而最富有效果的是,在对方丝毫没有心理准备时,说出这一句话,这样效果是非常大的。心态决定人生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人的心理具有操纵人类命运的巨大能力。如果在心里制定一个目标,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行动起来;如果我们在心里下达一个指令,潜意识就会认真地去执行这个指令。所以说,一个人想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着失败,就会失败。一个人期望的多,获得的也多;期望的少,获得的也少。成功总是产生在那些有了成功心理的人身上,失败根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心理的人身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态甚至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一个人想要成功,能否抓住机会是很重要的。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会让自己看到生活中阳光、进步的一面,你的视野、人生也将随之开阔起来。

心态要积极

积极心态,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具备的正确心态。这种心态是由“正面”的性格因素所构成的,诸如“信心”、“正直”、“希望”、“乐观”、“勇气”、“进取心”、“慷慨”、“耐性”、“机智”、“亲切”以及“丰富的知识”,等等。

积极心态是具有吸引力的个性。积极心态影响着人说话时的语气、姿势和面部表情,它会修饰你说的每一句话,并且决定你的情绪感受,它还会对你的思想产生影响。

为了比较起见,让我们来看一下消极心态的影响。消极心态会消减你的热忱,束缚你的想象力,降低你的合作意愿,使你失去自制能力,容易发怒,缺乏耐性,并且使你丧失理性。

既然消极心态的破坏力如此之大,所以沉浸在消极心态当中的女性最好还是待在家里,别出来和别人竞争,消极心态只会让你心烦意乱,为你树敌,并且摧毁你的成就。

你会对一位容易发怒而又悲观的医生产生信任吗?不!谁也不会。人们是绝不会容忍消极心态的。相形之下,积极心态则为你开启了一扇光明的门,让你展现技巧和雄心壮志。

想一想那些带着信心步入法庭,并且以无比的自信,赢得法官支持的律师吧!难道你就不想让一位能使你放松心情,以平和的语气回答问题,而且专业知识丰富的医师为你看病吗?

不论你要干什么事,都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努力,时间和金钱都不应该浪费,慢慢地储存下去,才能成就大事。但是如果是以消极的心态来做这种努力的话,就不会产生好的结果。有“反正我是做不到的了”或“反正我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法成功”的想法的话,工作一定不会很顺利,同时还会产生厄运连连的结果。

因为这种消极的心态,会在心底播下不良的种子,不良的作用会反复地传递开来。因此,还是要尽量以积极的心态来努力比较好。

假设现在被厄运打垮,也应该抱着“过去已成过去,今后情况一定会变好”的心态。这种将心中由黑暗改变成光明的方法,会慢慢地改变周围的环境或条件。

相反的,不想求改变,心里一直失望地认为“我的环境不好,条件也不好”的话,就很难以转变成好的环境或条件。应该抱着“环境或条件虽然不好,我也要做做看”的心态而去奋斗。如此,就会在心底播下好的种子,并且由于这样的作用,环境或条件就会慢慢地变好。

保持乐观的态度

有一个女人的头部被抢劫犯击中了五枪,竟然还能继续活下去,医生把她的康复归功于求生的希望。她自己也说:“希望和积极的求生意念是我活下去的两大支柱。”同她一样,许多癌症患者在面临死神的威胁时,对生寄托着希望,竟然活了许多年。在挫折面前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永不放弃,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乐观,使人增强了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历过挫折打击而能心平气和地忍下来的人都有一种切身体验:人之所以能够忍耐,是因为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人若没有了希望就会迷失方向,生活就会失去意义。成大事者之所以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强,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乐观对人有如下作用:

1.乐观能为人排遣痛苦。

乐观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特征,能挫败一切痛苦与烦恼,给人生活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医学家认为,愉快的情绪能使心理处于怡然自得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各种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兴奋和血液循环。马克思也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2.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事业。

持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参与活动,你会发现很容易与人和谐相处。乐观者全身充满活力,容易与社会合拍。由于心情舒畅,在与人交往中就会对别人谦虚、尊重、理解,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敬,双方情感的相悦就能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同样,强者受挫后不气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暂时的失败,这样就会使他有一种自信的进取力量。这种力量把自己展现于外,参与人群和事业,从而得到成功和成就。

3.乐观能促进身体健康。

乐观者一生中最大的收益是身体机能完好。人们常说“笑一笑,十年少”。乐观的人,看到的人生是阳光普照的,因此心情也总是快乐轻松的。乐观的人对待生活持积极态度,他们不消沉、不抑郁,他们也不容易被疾病击垮。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乐观与健康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对自我前途和未来持冷淡态度是身体健康不良的前兆。有一位外国的流行病学家断言,长期有这种绝望意识的人,其死亡率高于心脏病、癌症和其他病因造成的平均死亡率。这说明乐观心态对于健康的确大有裨益,悲观绝望则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乐观的人总是向前看,他们看到美好的生活,充满希望的未来和每一个人的快乐。他们认为,快乐是属于每个人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你的快乐就蕴藏在生活中。寻找属于你的快乐,就要到生活中去。他们的生活中,拥有着寻找快乐的向前看的好习惯,所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快乐而积极的。

一位银行家,在51岁的时候,财富高达数百万美元,而到52岁的时候,他失去了所有的财富而且背上了一大堆债务。但是,他决定要东山再起,不久他又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当他还清最后300个债务人的欠款后,这位金融家实现了那伟大的承诺。有一次,一位客人问他,他的第二笔财富是怎样积累起来的。他回答说:

“这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改变从父母身上继承下来的天性。从我早期谋生开始,我就认为要以充满希望的一面来看待万事万物,从来不要在阴影的笼罩下生活。我总是有理由让自己相信,实际的情况比一般人设想和尖刻批评的情况要好得多,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是财富,只要去工作就一定会发现财富、获得财富。这就是我生活成功的秘密,记住:总是要看到事物阳光灿烂的一面。这个世界应该更加光明更加美好,如果人们懂得保持快乐是他们的责任,懂得开开心心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也是他们的责任,那么,这个世界就会美妙多了。快乐是他们的习惯,每天都快乐生活。自己保持快乐,是让别人幸福的最好保证。”

如果我们一直向前看,生活积极乐观,工作勤奋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幸福的关照。地底下的种子从来不怀疑,总有一天它会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幼苗,长出枝叶,并且一定会开花结果。它从来不问自己,怎么才能突破压在头上的厚厚的土层。它从不抱怨成长的过程中碰到顽固的石头和沙砾,而是不断地把自己柔嫩的根须一点一点向上顶出,透过石头和沙砾,坚韧勇敢地成长着,直到露出地面,长出枝叶,并开花结果。从这颗幼小的种子那里,我们可以学到从无名之辈成为社会名流、从无知愚昧变得文明开化的成功奥秘。那就是:永远不要悲观丧气,积极乐观向前看,光明成功总有一天会来到你身旁。懂得变通,成就大事

男人在三十几岁,必须要懂得变通,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肯定不行,方向稍有偏差,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你不懂得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方向,结果只能是失败。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抱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自己虽然遇上了许多困难,但这时只要坚持一下,成功往往就会到来。

这个看法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如果你所选择的道路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再坚持下去,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也有一些人一直抱着这样一个观念: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差不多在开始的时候都出现过困难,渡过了难关之后,前面就是康庄大道。

其实,如果你一开始就选错了道路,遇到困境,还一味死撑下去,你可能很快就会陷入破产的困境之中。

可以说,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每天都在变化,我们每个人身处的环境每天也在改变。如果自己不懂得变通,那么你就很难适应这个“变”的世界。

所以,男人在三十几岁,必须要懂得变通,不能死钻牛角尖,此路不通就换条路,有更好的机会就赶快抓住,否则只能以失败告终。

不会变通的人,注定不会成大事

人生如棋,变幻莫测。既要有执著于目标的勇气,又要懂得灵活变通。有时候,在险境面前,不妨明智地后退一步,结果可能化险为夷,出奇制胜。所以,对自己的目标一定要认真努力地追求,但同时也要学会变通,若不分时宜地刻板,往往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进。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的同伴仍不愿丢下棉花,还是那副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是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两人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透湿。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已无法背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子的同伴回家去。那个背棉花的樵夫固然执著,但他太不会变通了。

我们形容顽固不化的人常说他是“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些人有可能一开始方向就是错误的,他们注定不会成大事。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早年就曾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失败的实验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因此,在一些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走不通的路,就立即收住脚步,检查其原因,调整原来的方向,从而突破桎梏,延伸视野,拓展新的思考空间。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是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的,合乎社会道德的,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如果不是,那么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

人生总会碰到许多走不通的路,在这个时候,你应当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重新去把握机会。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作出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变则通,通则久

标新立异者的“新和异”是适应环境的变通,是对已知的挑战。变则通,通则久。

1982年,在美国幸福杂志上所列的全美500强大企业名单里,赫然跃上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子工业公司——苹果计算机公司。

一年之后,奇迹再次发生。当美国幸福杂志再次公布全美500家最大公司的排位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的苹果计算机公司青云直上,一举跃到了第291位,营业额达98亿美元,职工人数4000人,它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极大关注。

是谁采用了什么策略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

领导这家公司的主要是两位年轻人,他们叫史蒂夫·乔布斯、斯蒂芬·沃兹奈克。

当时,在美国,许多计算机生产厂家,都把研制和生产的重点放在大型计算机上。

虽然当时微电脑在美国市场上已经出现,但大多是供工程师、科学家、电脑程序设计师使用,还相当不普及,普通家庭很少购买。

史蒂夫·乔布斯和斯蒂芬·沃兹奈克决定另辟新路,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人计算机上。

创业开始,困难重重,缺乏资金,乔布斯卖掉自己的金龟牌汽车,沃兹奈克卖掉了心爱的计算机,凑了1300美元。没有工作场所,他们就在乔布斯父母的车库里工作。他们弄来廉价零件,利用业余时间在车库里苦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在1976年研制成功了一台家用电脑,命名为“苹果号”。当他们把这台电脑拿到俱乐部去展示时,立刻吸引了不少电脑迷,他们纷纷要掏钱购买,一下子就订购了50台。为了生产这50台电脑,他们跟几家电子供应商谈妥,以30天的期限,向电子供应商们赊了25万美元的零件,结果在29天之内就装配了100台家用电脑,他们用50台电脑换了现金,还将借款偿还了供应商。

从此,局面打开了,他们的订单源源不断。他们认定家用电脑的发展前景广阔,于是打算成立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家用电脑。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投资家马克拉的帮助,他愿意投资91万美元,美国商业银行也贷给了他们25万美元贷款。然后,他俩又开始了游说活动,募集到60万美元的资金。这样,1977年,“苹果计算机公司”宣告正式成立。马克拉担任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任副董事长、斯科特任总经理、沃兹奈克任副总经理。

他们将办公地点从车库里搬了出去,又网罗各方面人才,共同进一步研制和改良家用电脑。不久,他们向市场推出了“苹果号”、“苹果号”和“里萨”等个人电脑新产品。

苹果计算机公司独辟蹊径,瞄准别家计算机公司遗漏的“盲区”,闪电般向市场推出的家用电脑,迎合了美国大众的需要,销路非常好。人们迫不及待地想买到一部苹果计算机,形成了苹果计算机销量与日俱增的大好形势。到1981年,苹果计算机公司生产的个人计算机占据了美国市场上个人电脑总销售量的41.2%。难怪在纽约基础书籍出版公司1984年出版畅销书硅谷热中,对于苹果计算机公司发迹和崛起的速度极为赞叹,认为:“一家公司只用了5年时间就有资格进入美国最大500家企业公司之列,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其实,人的一生在某些方面就像做生意,有的人其终点与起点没有什么区别,而另一些人能把自己的一生这笔“生意”越做越大,区别就在于是否在作出人生重大选择时有种经营的心态,而经营是需要变通的。

学会转弯

俗话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易经上也说:“穷则变,变则通。”西方的圣经上也有这样的记载:“上帝关了这扇窗,必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的确,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学会转弯,总会走向成功。

“王致和”臭豆腐今天已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美味,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闻名于京城的臭豆腐与王致和的失败是有很大关联的。

相传康熙年间,安徽青年王致和赴京应试落第后,决定留在京城,一边继续攻读,一边学做豆腐谋生。可是,他毕竟是个年轻的读书人,没有做生意的经验,夏季的一天,他所做的豆腐剩下不少,只好用小缸把豆腐切块腌好。但日子一长,他竟把这缸豆腐忘了,等到秋凉时想起来了,腌豆腐已经变成了“臭豆腐”。王致和十分恼火,正欲把这“臭气熏天”的豆腐扔掉时,转而一想,虽然臭了,但自己总还可以留着吃吧。于是,就忍着臭味吃了起来,然而,奇怪的是,臭豆腐闻起来虽有股臭味,吃起来却非常香。

于是,王致和便拿着自己的臭豆腐去给自己的朋友吃。好说歹说,别人才同意尝一口,没想到,所有人在捂着鼻子尝了以后,都赞不绝口,一致公认此豆腐美味可口。王致和借助这一错误,改行专门做臭豆腐,生意越做越大,而影响也越来越广,最后,连慈禧太后也慕名前来尝一尝美味的臭豆腐,对其大为赞赏。

从此,王致和与他的臭豆腐身价倍增,还被列为御膳菜谱。直到今天,许多外国友人到了北京,都还点名要品尝这所谓“中国一绝”的王致和臭豆腐。

因为一次失败,王致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所以在人生路上,要学会转个弯,选择新的目标或探求新的方法,这样才能从失败走向成功。

是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你不拒绝变化,并且学会转个弯,变化一下自己的思路,我们就能走出困境,进入一片新的天地。掌握平衡生活与工作的诀窍

工作与生活就像你的两翼,只有两翼对称平衡,你才不会失重,才能够展翅高飞。不要埋头工作而忽视生活,也不要因为享受生活而放弃工作。工作与生活虽然有时会冲突,但并不矛盾,处理得当便会相得益彰。三十几岁的男人只有掌握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做工作与生活的双赢家,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西方有一句俗话说:“工作可以使一个人高贵,但也可能把他变成禽兽。”

我们生活在一个压力极大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拼命地工作是为了生活;但在实际上,不管我们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工作几乎成了生活的唯一内容和支柱。尤其对于三十几岁的男人来说,现在正是职场上的中坚力量,在单位里也大多身居要职。他们的地位越来越高,肩上扛的责任也就越来越重,工作自然而然也就越来越多。于是他们就这样一头栽进工作中,整天奔波忙碌,忽略了家人,忽略了自己,他们不懂得怎样享受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地工作。难怪有人说,工作是一种特殊的“鸦片”,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然而,工作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们应该把二者区分开来。

不要让工作妨碍你的生活

据调查,一般工作者的生活是不平衡的,从商者尤其如此。许多白领一星期工作的时间超过常规的40小时。经常拼命工作的人就是工作狂,过度追求尽善尽美、强迫自己、迷恋工作是工作狂的心理特征。三十几岁,我们应当善于使工作与生活处于平衡,处理好工作压力与享受生活之间的矛盾。读恐怖小说,在花园中工作,躺在吊床上做白日梦,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如果你想成为不为工作所苦的人,不妨试着少点工作,多点游戏。生活中一定数量的休闲能够增加你的财富,当然,这里主要是指精神上的财富。如果你在休闲上花更多的时间,或许你最终也会增加经济收入。

在休闲时间中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有许多好处。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你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当你追求休闲生活时,你的精神会从跟工作有关的问题中解脱出来,从而得到休息。你会因此关注工作以外的事情,会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能给企业提供一些有创意的新点子。很多最有创造性的成就往往是在走神或胡思乱想中产生的。

有位医生在替一位知名的企业家进行诊疗时,劝他要多多休息。这位病人愤怒地抗议说:“我每天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个人可以为我分担一丁点的压力。大夫,您知道吗?我每天都得提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回家,里面装的都是文件呀!”

“为什么晚上还要批阅那么多文件呢?”医生诧异地问道。

“那些都是必须处理的急件。”病人不耐烦地回答。

“难道没人可以帮你的忙吗?助手呢?”医生问。

“不行呀!只有我才能正确地批示呀!而且我还必须尽快处理完,要不然公司该怎么办呢?”

“这样吧!现在我开一个处方给你,你是否能照着做呢?”医生有所决定地说道。

这病人听完医生的话,读一读处方的规定——每天散步两小时,每星期抽出半天时间到墓地去一趟。

病人吃惊地问道:“为什么要在墓地待上半天呢?”

“因为……”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希望你四处走一走,瞧一瞧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的墓碑。你仔细考虑一下,他们生前也与你一般,觉得全世界的事都必须扛在双肩,如今他们全都永眠于黄土之下了,将来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然而整个地球的活动还是永恒不断地进行着,而其他人仍是如你现在一般继续工作。我建议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医生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敲醒了病人,他依照医生的指示,放缓了生活的步调,并且转移了一部分职责。他知道生命的意义不只是工作,他的心已经获得了平和,也可以说他比以前活得更好,事业也蒸蒸日上。

把工作放一放是一条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法则。“少了一个人,地球照样转。”这个世界没有谁是不可或缺的,当工作妨碍了你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的时候,不妨把工作放一放,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事业,这样才称得上是把握住了生活。

不要作工作狂

工作狂很多都把工作当作是生活的全部,他们常常因为工作而损害自己的健康。

工作狂习惯于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而没时间休息。工作狂虽然拼命工作,但成绩有限,考虑到这一点,可以说事实上他们大都缺乏能力。实际上,许多工作狂到最后都被解雇了。

沉迷于工作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一些调查研究表明,受人尊敬的工作狂感情有缺陷。工作狂对工作的着迷导致他们患有溃疡、背部疾病、失眠、抑郁症和心脏病,许多人甚至因此而早亡。

那些和谐工作者能够享受工作和娱乐,所以他们是最有效率的。如果需要,他可能会大干一两个星期。然而,如果仅仅是例行公事的工作,他们可能懒得做,并以此为荣。

对于和谐工作者来说,人生的成功并不局限于办公室。要做一个有着平衡生活方式的和谐工作者,就意味着是工作在为你服务,而不是你为工作服务。有生活工作计划顾问建议,要想有平衡的生活方式,必须满足生活中的6个领域。这6个领域是:智商、身体健康、家庭、社会福利、精神追求和经济状况。

工作狂诊断测试:

(以下答案“是”越多,则危险系数越高)

1.对工作的狂热和兴奋程度,超过家庭和其他事情。

2.工作有时有薪酬,有时没有。

3.将工作带回家。

4.最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是工作。

5.家人和友人已不再期望你准时出现。

6.额外工作的理由,是担心无人能够替你完成。

7.不能容忍别人将工作以外的事情排在第一位。

8.害怕如不努力工作,就会失业或成为失败者。

9.别人要求你放下手头的工作,先做其他事时,你会被激怒。

10.因工作而损害与家人的关系。

病因分析:

工作狂的病因主要有下面三种:

1.真正热爱工作或金钱

不以过度工作为苦,反以为乐,乐此不疲,激情不减。

2.未能营造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人,内心焦虑、无爱、无寄托,或因家人不在身边,或生活单调乏味,只有同事没有朋友,不得不从工作中寻找乐趣,缺少与工作彻底无关只为愉悦身心的兴趣爱好。

3.把工作当作逃避手段

这样的人,影视剧中常见,在生活中有某种苦恼、不满或自卑,为了逃避或者忘却这些令人伤神的事,只好疯狂地投入工作,以全心投入工作忘记烦恼忧愁。譬如,刚刚失恋之人就容易成为工作狂。

处方:

工作狂主要是由于工作压力过重或者内心成就动机过强,与个人能力脱节所致,除了前面介绍的一些应对措施之外,下面专门列举一些处方,帮你摆脱或者避免沦为工作狂。

处方一:认识对位。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处方二:时间充裕。让自己从容完成工作。

处方三:适当游戏。人非机器,要避免不停工作。

处方四:松弛练习。了解自己身体的压力反应(如心跳、头痛、出风疹等),尽量松弛。

处方五:向外求援。相信他人,避免单兵作战。

处方六:悦纳自己。追求完美,但又不为完美所累。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

约翰是一个工作很勤奋的经理,差不多每天都在马拉松式地工作。不单个人如此,也要求下属和他一起共同进退。其中一个叫杰瑞的下属,也是抱着“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的态度。直至有一日,杰瑞的儿子跌伤了脚,这皮外伤固然不碍事,问题就出在儿子对他的态度仿佛陌生人,并拒绝接受他的安慰。

经过这件事,杰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发现,原来他一直错过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与家人的亲密关系。为了补救这个缺失,他和上司约翰商议,寻求解决方案,而大前提是:“以工作素质来评价我的能力,而不是以我逗留在办公室的时间作为表现准则。”

工作与生活是两回事,应该用两种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工作上不管你是医生、律师、会计、出纳、司机,你演的只是职务的角色,而回到真实生活里,你要演的才是自己。

工作之外,我们就应该好好地享受大自然,享受生活,不要让工作上的事来影响我们。

通用公司的总裁杰克·韦尔奇在这方面的做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多年以来,他回忆起自己同妻子在森林中漫步时仍是兴味盎然:

有一个夏天的下午,我与妻子到森林游玩,我们到优美的墨享客湖山的小房子里休息,房子位于海拔2500米的山腰上,周围是美国最美的自然公园。

在公园的中央还有宝石般的翠湖舒展于森林之中。墨享客的意思是“天空中的翠湖”。在几万年前地层大变动的时期,造成了高耸断崖。

我的眼光穿过森林及雄壮的崖岬,转移到丘陵之间的山石,刹那间光耀闪烁千古不移的大峡谷,猛然间照亮了我的心灵,这些美丽的森林与沟溪就成为滚滚红尘的避难所。

那天下午,夏日混合着骤雨与阳光,乍晴乍雨,我们全身淋透了,衣服贴着身体。心里开始有些不愉快,但是我们仍彼此交谈着。慢慢地,整个心灵被雨水洗净,冰凉的雨水轻吻着脸颊,瞬时引起从未有过的新鲜快感,而亮丽的阳光也逐渐晒干了我们的衣服,话语飞舞于树与树之间,谈着谈着,静默来到了我们之间。

我们感受着四方的宁静。确实,森林绝对不是安静的,在那里有千千万万的生物在运动着,大自然张开慈爱的双手孕育生命,但是它的动作却是如此的和谐平静,永远听不到刺耳的喧嚣。

在这个美丽的下午,大自然用慈母般的双手熨平了我们心灵上的焦虑、紧张,一切都归于平和。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有趣、好玩的事,值得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而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我们千万不要让生活与工作失衡,从而失去了自己。不要走入碌碌无为的生活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忙碌与匆忙中,有些人甚至经常把“忙”挂在嘴边上。事实上,“忙”只是一种现象,虽说辛辛苦苦,但如果没有忙到点子上,忙了半天也只能算是瞎忙。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碌碌无为”。“碌碌”,忙得不可开交,但却是“无为”,这是很多人存在的一种情况。忙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让我们回忆起来觉得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自己,尤其是三十几岁的男人,认为只有从早忙到晚才算过得充实。但你要知道,如果你只是为了不闲着而去忙,只是为了向别人表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那么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

记得有一首歌的歌词中这样写道:“忙,忙,忙,忙得没有了方向,忙得没有了主张……”其实,瞎忙就像放入一条轨道中身不由己的一个物件,一个被抽打而转动的陀螺,它陷入这种状态而不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没有明确的方向,即如无头苍蝇;忙不到点子上,总在做无用功。这样的忙,有什么用呢?

忙不到“点子”上,只能算是瞎忙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能乱忙、瞎忙,首先应该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忙到点子上。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

正确地界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弄清了“问题到底是什么”,就等于找到重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点子”。否则,要么是劳而无功,要么是南辕北辙。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将一个问题良好地界定,等于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了。”

我们来看一个工厂的小工帮助自己的老板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美国鞋业大王——实业家洛宾·维利的工厂里。当时,洛宾的事业刚刚起步。为了在短时期内取得最好的效果,他组织了一个研究班子,制作了几种款式新颖的鞋子投放市场。结果订单纷至沓来,工厂生产忙不过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厂想办法招聘了一批生产鞋子的技工,但还是远远不够。这可怎么办?如果鞋子不能按期生产出来,工厂就不得不赔偿客户一大笔款项。

无奈,洛宾召集工厂所有的人专门开会来研究对策。主管们讲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行。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小工举手要求发言。

“我认为,我们的根本问题不是要找更多的技工,其实不用这些技工也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

“因为真正的问题是提高生产量,增加技工只是手段之一。”

大多数人觉得他的话不着边际,但洛宾很重视,鼓励他讲下去。

他怯生生地提出:“我们可以用机器来做鞋。”

这在当时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立即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孩子,用什么机器做鞋呀,你能制作这样的机器吗?”

小工面红耳赤地坐下去了,但是他的话却深深触动了洛宾,他说:“这位小兄弟指出了我们的一个思想盲区: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问题是要招更多的技工,但这位小兄弟却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问题是要提高效率。尽管他不会制造机器,但他的思路很重要。因此,我要奖励他500美元。”

那可是一笔不小的奖金,相当于小工半年的工资。但这笔奖励是值得的。洛宾根据小工提出的新思路,立即组织专家研究生产鞋子的机器。四个月后,机器生产出来了,美国从此进入用机器生产鞋子的时代。洛宾·维利也由此成为美国著名的鞋业大王。

洛宾·维利在自传中谈到这个故事时,特别强调说:“这位员工永远值得我感谢。这段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遇到难题,首先是对问题进行界定,找到重点所在。假如不是这位员工给我指出我的根本问题是提高生产率而不是找更多的工人,我的公司可能还在无休止的瞎忙中。”

事实上,若我们能够正确地界定问题,就已经将问题解决一半了。毫无疑问,从解决各种工作中的问题,到创造发明,甚至到治国安邦,界定问题、找到“点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忙了半天没有忙到“点子”上,最终也只能算是瞎忙。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