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人气决定财气 > 第四章 有钱一起赚,善于合作才能做大生意
第四章 有钱一起赚,善于合作才能做大生意
作者:谢国计   |  字数:15436  |  更新时间:2015-03-13 14:56:26  |  分类:

社科心理

合作,是21世纪的生存法则。树只有成林,才能抗风雨。单枪匹马、孤身奋斗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想要获得成功,简直比登山还难。个人要想快速地成长,也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有钱一起赚、有利一起分,工作起来才能如狼似虎,整支队伍才会拼劲十足。

1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船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离不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集体和合作对一个人的事业来说,影响十分巨大。合作是这个时代的基本要求。相反,一个喜欢单干,不善和别人合作的人,在现代的商业社会中也必定吃亏,甚至面临生存的挑战。在这个时候,唯有合作,才是生存、发展之道。

但现在很多人都普遍表现出自负和自傲的情绪,在融入工作的团体中显得非常困难。这一部分人往往缺乏团队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愿和别人一起想办法,这样做不仅对自己的提升没有帮助,而且也会影响整个团体的质量。一个善于合作,有优秀团队意识的人,整个合作过程也会给他带来无穷的收益。一个人想要快速成长起来,就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依靠集体的力量来提升自己。

如果把利益比作是一个苹果的话,一个人单干你就等于得到了整个苹果,但仅仅只是一个苹果而已。如果你能和合作伙伴一起种一棵果树,那么凭两人之力,就能够收获一整棵树的苹果。虽然你失去了原先的一个,但却收获了更多。所以一旦有赚钱的机会,不妨把朋友也拉进来,这样财富这艘大船才会开得更稳、行得更远。

一个人光凭自己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尽管这些人中不乏聪明、能干之人,但在他们的眼里,任何利益都想一个人独吞,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大家都会疏远他,不愿和他合作。而只有那些懂得与他人合作,大家一起出力赚钱的人,才能体会到与人相处的趣味。虽说商人的原则就是:没有利益的事情不会做。成功者总能在与人合作时,照顾到对方的需求,这样既促进了双方的合作,赚钱的机会也更大。就像西尔斯公司的第三代管理者罗伯特·伍德所说:“再强大的士兵,都无法战胜敌人的围剿,但我们联合起来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就像行军蚁一样,把阻挡在眼前的一切障碍消灭掉。”

从前,有一个老渔夫,老婆替他生下第10个儿子后便去世了,幸亏这10个儿子个个身强力壮。但是兄弟之间从没有合作过,非常不团结,就连出去打渔都是各划一条小船,各打各的。而且10个儿子年轻气盛,每天都有人吵架,日子过得非常的不舒心。

有一天,老渔夫生了重病,怕是活不久了,但又担心10个儿子的前途,便把他们都叫到床前,给了他们每人一根筷子,叫他们折断,10个儿子很轻松便把手中的一根筷子一折为二。接着,老渔夫又拿了10根筷子让儿子们分别来折,可连其中力气最大的儿子都没能折断。

老渔夫说:“同是10根筷子,为什么一根容易被折断,而10根在一起就难折断呢!你们10个兄弟就像这10根筷子,若分开很容易就断了,若在一起合作,任谁也折不断。”

在老渔夫去世以后,10个儿子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他们把各自的小船卖了,买了一条大鱼船,他们一起捞鱼、卖鱼、加工,最后都发了家致了富。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要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某项事业,根本就是不现实的。因为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但若像故事中的十兄弟,把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一起,他们就是最强的。

在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离不开别人的帮忙和团队的合作。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一个好的团体,成员之间是能够互补的,而这种相互学习、融合的能力,更有助于加强彼此间的合作。这样一来,便更容易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像我们熟知的那些大公司,如沃尔玛、英荷石油、微软等,他们都是极富有合作精神的公司,并由此构筑了自己独特的公司文化。所以我们只有凝结好众人这股力量,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更好的成绩。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前提下,单打独斗的想法早已行不通,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利益的人,才会将自己的追求融入团队,最终才能实现团队的整体效益。

有句歌词写得好:“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大船。”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有限的,只有把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各种困难。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带头人能力再强,精力再充沛,也都是相对的。正如大雁一字排开向南方,领队总有累的时候,当它累了时,就会退回到队伍中,另一只大雁就会从侧翼飞出来,取代它的位置,带领队伍继续飞行。

生活也是如此,当自己遇到力所不及的事时,就要团结身边可团结的力量,集思广益,最终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拔河比赛就是很好的证明,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众人一齐上,一起努力,才有可能获得胜利。

2善与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利益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人是凭着一己之力取得的。在我们事业的发展中,一个人的力量可大可小,但若汇聚在一起就会拥有无比强大的合力。一个善于合作的人,也更容易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而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事业上难有建树,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这就是团结互助的力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单枪匹马、孤身奋斗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想要获得成功简直比登天还难。集体的力量,才是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学会合作并努力去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这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筐鲜活的鱼。经过商量,其中一人得到了一筐鱼,另一个人得到了一根鱼竿。得到鱼的人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没几天鱼就被他吃光了,不久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拿着鱼竿忍受着饥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眼看那片蔚蓝色的海洋就在前面,他却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于是累死在了海边。

另外也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筐鱼。经过商量,他们并未各分东西,而是一起合作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共享,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海边,两人从此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便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个小寓言说的就是善于合作、才能够获得更大利益的道理。像“合作”、“双赢”这样的词,在当今的国际社会和外交中都已经屡见不鲜,合作互助已经成为人类谋求共同发展的共识。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唯有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

有句话说得好:树只有成林,才能抗风雨。学会团结合作是我们生存的关键,也是我们成功的前提。在如今劳动分工日益精密的情况下,靠个人能力成功的例子太少了。合作已经成了人的一种能力,取得胜利的基础。对于一个想要在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的人来讲,仅仅懂得合作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并做到彼此间的合作。善于合作就是要做到与集体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精诚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多层次合作、多渠道合作,通过相互合作进行交流和沟通,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不善于同他人合作共进,不懂得借用他人的力量,顶多只能算得上是一个独臂英雄,一个无人呼应的强者。

李嘉诚说:“善于合作,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做生意就是要学会与人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发展,这样才能形成强强联合。学会合作,积极地团结他人,不仅是个人成功的需要,更是合作团体取得更大利益的需要。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可以说是一个计算机方面的天才,但他在公司管理方面却手足无措,以至于微软刚成立时就陷入了危机。比尔·盖茨知道自己不懂管理和经营,马上想到和别人合作,那个人就是他的哈佛校友史蒂夫·鲍尔默。

鲍尔默是个外向型的人,他热情洋溢,有幽默感,喜欢用煽情的语调表达自己,并有极强的社交能力,和腼腆拘谨、沉静稳重、不善交际的比尔·盖茨刚好相反。两人的性格虽然有很大差异,但是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合作。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一起交流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这就是两人为什么可以在业界决斗场上天衣无缝地联手出击的原因,这也为他们以后的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奠定了基础。

于是在1980年,比尔·盖茨就以5万美元的年薪,说服了当时正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深造的鲍尔默。于是鲍尔默便成了微软第一位非技术学院毕业的受聘者,鲍尔默也没有让比尔·盖茨失望,加入微软后便和比尔·盖茨合作得很愉快,他把微软当成了自己的家,一干就是25年。

比尔·盖茨有很好的技术,而鲍尔默有着惊人的管理天赋,二人合作互助,使得微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摆脱困境,走向了强大和成功。有人说,盖茨就像是一个精明的掌柜,而鲍尔默则是一个忠实的管家,正是二人的相辅相成,使微软一步步走向了辉煌的巅峰。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弥补个人的不足,便需要有善于合作的精神。比尔·盖茨和鲍尔默虽个性迥异,但通过互补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所以,善于合作是一种智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个与我们有着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的人。

既然合作对于成功来说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与人合作呢?在合作中肯定会有意见相左的情况,这时就不能盲目独裁,而要分析别人话里的含金量。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是唯我独尊。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基础就是共同利益,离开了共同利益,合作就无从谈起。这个利益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共同的目标和梦想。只要两人的方向一致,就能够形成更大的力量,创造更大的利益。

3做人要大气,合作不忘互利

合作,是21世纪的生存法则。做生意更是离不开合作,一次成功的合作对双方来说就是一种互利、双赢。在社会上,每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不管你多么聪明、多么能干,你都不可能在不求助于别人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好。做人大气一点,懂得合作、学会合作,才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捷径。

叔本华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孤立无助的,正像漂流的鲁宾孙一样,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成功。”如今,很多人都有个人英雄主义,认为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就可以闯荡天下,然后撑起一片天。很多人往往会忽视合作意识,不愿与人合作,只是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工作,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获取成功。但结果却往往令他们失望,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仅靠自己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业绩。任何合作的前提都是获益,所以彼此合作,一定要懂得为对方着想。

合作最好的状态是互利。很多时候,适当给别人多一点的理解和大度,往往能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要知道,互利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条最好的路。

深圳一家鞋业公司的国际贸易部接了一笔来自德国客商的订单,当时经过协商,双方以产品单价15美元的价格成交,并且签订了购货合同。

但就在这批货准备投入生产时,生产部门一核算成本才发现,由于对皮料的价格估算过低,这批货不仅没有利润可言,甚至还会亏损。这种情况下,要么把原先订的皮料撤了,换成便宜的;要么就在原价的基础上再加两美元,这样才能避免损失,甚至赢利。

该部门的负责人随即就把情况报告给了企业的老板,同时向老板请示:是否把皮料换了,或是与外商重新洽谈加价。但是老板却使劲摇头,坚决地表示:“私自撤换货物,或是事后加价,都是经商大忌,这会损害自己的信誉,少赚一点就少赚一点,做生意要大气,这样以后才有机会再次合作。”

德国客商得知此件事后,很敬佩鞋业老板的这种合作态度,并主动提出要在原价的基础上增加1美元。但是鞋业老板却婉言谢绝了。他的意思是:多赚少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方合作愉快。

德国客商对于鞋业老板的做法非常感动,当即就把原来40多万美元的订单追加到了70多万美元,并向老板表示:以后要和鞋业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无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学会互相分享、懂得付出。一个人若想在商场上取得成功,先要懂得让自己的合作伙伴获得成功。合作就意味着两人在同一条船上,而做生意最好的结局莫过于双赢。如果你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最后失去的,一定是宝贵的人际关系和双方利益。

李嘉诚曾对自己的儿子说:“当你和别人合作时,假如你拿6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你拿6分就可以了。”李嘉诚无非就是想告诉儿子:合作不忘互利,让别人多赚一分又何妨。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个和你合作的人都有利可图,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你合作。试想一下:假如有一百个人与你合作,虽然只拿了6分,但是会有更多的人过来,于是100变成200,就等于是拿了12分;假如拿8分的话,100人还是100人,最后得的还是8分。所以我们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只看重自己眼前的利益,而要把大家的效益放到第一位。这样在不断追求中,不仅能使自己获益,还能使整个团队获益。

合作不等于竞争,竞争中一个人赚钱,另一个就会赔钱,而合作讲究的是双边平衡、互利双赢。当双方都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时,就更有利于双方的发展。所以做人要大气,能适当向对方提供利益,既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又有助于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阿姆科公司是一家从事钢铁行业的企业,在钢铁业一度没落的那一年,公司老板威尔想:要想扭转这种局势,就必须增强员工间的合作力,而增强合作力的最佳方式就是互利。

于是威尔开始对公司进行改革,他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把每一个人都拉来战斗,然后给他们最好的福利。”他甚至把自己私人的资金都提供给了员工,让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好。

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进厂参观,发现这么出色的工厂里竟然没有带头人。威尔笑着回答:“这里的成绩没有说该归功于哪一个人,这里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在互相合作、帮助,我给了他们最好的福利,他们给了我最好的效率,这就是合作互利效应。”

可见,只要大家都抱着相互合作的意识和心态,认识到合作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就能够实现互利和共赢。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别人青睐的。威尔做到了先为别人着想,然后他才有机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往往能占据领先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合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互利,因为合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合作来壮大和发展自己。同样,当别人与我们合作时,一定也是抱着相同的目的。所以,当他们没有利益可获取的时候,那么肯定不会再有下次合作。因此一定要记住:合作就一定要互利,使双方都能够得到好处。

4有钱大家同赚,千万不要独吞

如果将财散给其他人,有钱大家一起赚,最终这些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而如果你将财聚起来独吞,人们最终都会因为无利可图而离开你。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多一个帮手,就多一条出路。

蒙牛公司创始人牛根生向来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他认为,生意不能一个人独做,也不能不顾同伴的利益,那样只能让自己腹背受敌。反过来,如果能多考虑一下合作者的利益,虽然自己暂时蒙受一些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绝对是值得的。这就叫做“吃小亏,占大便宜”。

早在伊利担任副总的时候,牛根生就曾将自己的100多万年薪分给手下员工。“当时我分钱的目的不是为了救穷和救急,是给我的部下干活预付的报酬。如果我觉得某个人非常有能力,只是差一点动力,我认为投资到这个人身上值,对团队必有好处。”在牛根生看来,财产是需要流动的,有钱大家同赚,千万不要独吞,这样才能聚拢人脉。

牛根生散财的事迹有很多,无论是分钱、赠车、捐股,都是牛根生给他人的一种心理预期。他让他人知道,只要他牛根生能走向成功,就绝不会亏待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弟兄们。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预期,当牛根生离开伊利自立门户时,有400多位伊利的老部下“倒戈”,投入蒙牛怀抱。这些国内乳品业顶尖级别的管理技术人才,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为蒙牛的起飞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做生意,只有将自己杯中的羹分一份给别人,让大家一起享受成功,这样的人才会有好人缘。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够践行、和别人分享利益者,却永远凤毛麟角。一部分悟性好、思想开放的企业家,因为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意义,大胆地跟别人分享他们的胜利成果,将荣耀和财富分给和他一起打拼的人,结果,他们的事业和财富不仅没有遭遇损害,反而更加辉煌、巨大。

很多大企业家都深知“有钱大家同赚”的道理,除牛根生之外,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也是个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古训的人。随着苏宁经营的不断扩大,利润随之扩大,张近东除了分配股权给南京总部数名高管之外,还用此招来稳定苏宁各地分公司的管理团队。根据苏宁各地分公司高管的表现,张近东给予他们一定比例的分公司股份作为奖励。张近东这种慷慨行为让这些高管对苏宁由衷地产生了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得苏宁众多“职业经理人”转变成“事业经理人”,因而苏宁从未像国美那样一度出现高层频繁流动的现象。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生活中,许多矛盾问题都是由利益纷争引起的,这是事实,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人人都要工作,都要获利,都要养家糊口,所以如果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种利益问题,把财富看轻一点,有钱大家一起赚,自然就会减少许多矛盾,得到的回报也会更多。

稻盛和夫被誉为“经营之圣”,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集团和日本第二电信电报公司(DDI)。在78岁的高龄时,他接受了日本政府和产业界的邀请,出任即将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CEO,仅用一年多时间,就使日航转危为安,成为全球赢利最高的航空公司。稻盛和夫是世界级的企业偶像,他的经营理念就是“利他经营”。

1961年,创办不久的京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天,11名员工突然闯进稻盛和夫的办公室,递给他一封“请求书”,要求稻盛和夫给他们加薪,否则,他们就集体辞职。稻盛和夫知道,对于一个初入职场的人来说,仓促地辞职是多么危险的事情,所以,他很耐心地听完了员工们的想法。

原来,这些员工跟随稻盛和夫创业,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加班好几个小时,有时候要放弃周末或假期。因为这些原因,他们对公司产生了不满,所以才提出加薪的要求。可是,京瓷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公司,稻盛和夫根本没有能力承诺员工什么。

在随后的三天里,稻盛和夫与每个员工促膝长谈,一个个说服他们,并保证一旦公司效益转好,就满足他们的要求,绝不会背叛他们。他甚至承诺:如果背叛了他们,就让他们用刀子捅死自己。员工们被稻盛和夫的真诚感动了,大家在没有加薪的情况下,依然努力工作。

经过这次谈判,稻盛和夫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他告诉自己:“如果只是为了追求自己作为一名技术员的梦想而开展经营的话,即使取得了成功,那也是建立在牺牲员工利益的基础上的。公司应该有更为重要的目的,公司经营最基本的目的必须是保护员工及其家属今后的生活,为大家谋幸福。”从此,他把“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作为公司的经营理念,稻盛和夫的“利他经营”理念也由此而生。

这就是辩证法,当你“散财”时,你以为你吃亏了,但结果得到的是“利益”,大家齐心合力为你挣了更多的钱,实际上你占了便宜;反之,当你“聚财”的时候,你以为挣来的钱全进了自己的腰包,是赚了大便宜,但结果是“人散”,你因此失尽人心,再也没有人为你卖命,你反而吃了大亏。

俗话说:“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交一个朋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懂得双方互利、有利益大家一同分享的道理,这称之为“共赢”。若你将财都聚集在自己的手里,跟随你的人辛辛苦苦和你一起打天下,拼命地干活,最后却没有什么“好果子”,这会让跟随你的人心寒。人心不齐,这样的队伍到最后什么都做不成。

5选择合作伙伴,首先看的就是人品

“选择了正确的团队,就是完成了80%的工作。”这是很多风险投资家的经验之谈。所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做大做强,就必须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这样既能使自己发展壮大,还能赢得长久稳定的商业伙伴。

创业的起步阶段,是极其痛苦的。因为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成功,所以就需要找一个合作伙伴一起奋斗、一起打拼。合作伙伴能够让创业者的压力减轻,使事业的起步更顺利一些。可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对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错误的合作伙伴的融入,会严重阻碍一项事业的发展,甚至会让这份事业提早夭折。所以合作伙伴该怎么选择,是很多创业投资者最头疼的事。因此,在合作之前,首先就要看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合作,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道德都没有,又怎么放心把自己的事业交一半在他手里。若不幸选了一个小人,则最后必败无疑。

韩龙的公司成立近10年,他对下属员工非常好,最喜欢的就是会计小何。公司的那些职工也一直都跟着他打拼了10多年,对公司和韩龙都非常衷心。但是随着计算机业务的下滑,韩龙就想换个项目经营。这时,公司的一个销售员小冯说他家亲戚是代理打印机的,这个利润大,有现成的渠道供货也方便。但是会计小何坚决反对,他跟韩龙说,和小冯共事这么多年,他这个人不可靠,心眼太多。但是在试着做了几单后,效果不错,于是韩龙没有听小何的话,彻底转行做打印机了。

由于销售员小冯把持着进货销售的关口,于是他把原来的老销售员和技术员都开除,重新招了新人。到最后,就连那些跟了韩龙十几年的财务和出纳都被小冯以各种理由开除,最后他招了自家的亲戚把着财务这块地,销售主管也是他的家里人,公司彻底成了他的家族企业。但是公司的责任人却还是韩龙,出了问题韩龙负责,赚的钱则进了小冯腰包。最后他连韩龙的办公室也占了,每月只给他几千块的固定工资。韩龙后悔不已,悔恨自己当初没有听小何的话,结果引狼入室,就这样把十几年的心血拱手让给了别人。

好的合作伙伴,人品是第一保障,不然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商界人士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一定要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仅要慎重,还要用心。像上例中“过河拆桥”的事比比皆是,利用伙伴的力量让自己的事业走上轨道,之后再落井下石,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一定要慎重,了解对方的合作动机,以免沦为别人创业的工具。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已经是汽车业的巨头。一天,有台马达坏了,工程技术人员都感到束手无策。正在大家焦急的时候,有人推荐了施坦敏茨,于是福特公司就请他来试试。到了之后,施坦敏茨什么话也没说,在地上铺了几张报纸,然后坐在机器旁聚精会神地听。许久,施坦敏茨要了梯子,爬上爬下忙活了半天,最后他在电机的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写道“这里的线多绕了16圈”。按照施坦敏茨的建议,福特公司的技术人员把电机拆开,去除了多余的线圈,机器马上就运转正常了。

福特公司的总裁福特先生得知后,对这位来自德国的技术人员十分欣赏,先是给了他一万美元的酬劳,然后又亲自邀请他到福特公司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但施坦敏茨却拒绝了,他说:“我不能离开那家小工厂,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那里的老板帮助了我。”

原来,因为国内经济的不景气,施坦敏茨才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可是人生地不熟,他吃了很多苦,幸亏得到那家小工厂老板的看重,聘他担任生产机器马达的技术人员,他才得以生存下来。

福特听后,觉得很是遗憾,但福特又不想放弃这个合作的机会,于是他决定收购施坦敏茨所在的那家小工厂。董事会的成员都觉得福特疯了:“你怎么会收购这样一家小工厂呢?”福特先生回答:“人品最难得,因为那里有施坦敏茨。”

合作伙伴之间需要的是相互信任和支持。没有这些基础,便很难让合作变成一种合力。一次没有信任的合作,只会形如一盘散沙,难以成长。所以选择能够和你共同成长的合作伙伴非常关键,既不能光凭感觉,也不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交往,而要从多方面审视自己,同时对周围的环境和切身的利益作出正确的判断。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德行、人品,就是我们选择合作伙伴的首要条件。当然,除了人品,两个人在一起合作,最好是能取长补短,通过这种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努力、相互依靠。这样既提升了自己的价值,也为团队创造了更多的利益。

6在合作中,学会发掘对方的闪光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如演员徐帆所说:“我从不把‘完美’二字用于人,有优点又有缺点才是完人。”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关键是你怎样去看待这件事。一个聪明人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看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这才是与别人合作时需要有的态度。

几个人在一起合作,就像几块木板要拼成一个圆桶。若只看到大家的短板,这个桶铁定是装不下多少水的;只有看到彼此的长板,这个圆桶才能达到最大容量。所以要想在合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家的力量,就必须要看到整个团队中的最亮点。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对于合作来说很重要,不仅要善于发掘对方美好的一面,还要学会赞扬别人,善于从理解的角度真诚地和别人交往。

一个人若只能够看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专挑别人的毛病,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一种盲目的自我优越感。正确的做法是多发现别人身上的亮点和成功之处,吸收别人优秀的地方,改正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发现别人的优点后,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赏,要给予别人应有的肯定和评价,这样才能调动团队的积极性。也只有看到了别人的长处,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发扬自己的优点。

有句话说: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创造的。不管是作为领导还是合伙人中的一个,都应该给别人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想获得社会的认可,这是人们很正常的一种心理需求。不要用狭隘的胸襟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你离成功才会越来越近。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合作交朋友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不是别人身上没有闪光点,而是你不善于去发现。我们总是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光芒,而忽略别人的。其实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关键还在于你愿不愿意承认,并主动去发掘、虚心学习。

善于发掘对方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也是一种宽厚、友善的表现。一个人若是只盯着别人的缺点和不足看,就容易令对方产生敌意。若你想让别人同意你的想法和原则,放心地和你合作,首先得让他相信你对他是真诚而友善的。这是增进彼此友好关系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个自我学习的好机会。

李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由于公司项目众多且极其复杂,李瑞刚一进来,就被分到了策划小组。李瑞刚毕业没有经验,而且对于整个房地产的市场行情也不是很了解,在和同事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闹笑话,在策划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遗漏和错误,因此李瑞不得不长期忍受领导的批评。李瑞心想:要再这么下去,即使公司不把我开除,我也该自动离职了。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上班提不起精神,工作越干越差。

没过多久,公司换了一位新领导。看到这种情景,新领导没有直接让李瑞下岗,而是分析了每个同事的情况,最后他把李瑞调到了市场研究部门,专门研究市场。因为李瑞是理科生,还曾在学校获过奥林匹克奖,所以他对数字有天生的敏感。因此,李瑞不仅在数据分析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再加上他踏实肯干,也积累了一定的策划经验,在市场研究部没有做多久,就因为业绩出色,摇身一变成了市场研究部的核心人物。

优点与缺点,并不是绝对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去利用,怎样去调配。就像故事中的李瑞一样,若没有看到他的闪光处,那他只有被淘汰的命运,公司也因此缺少了一个人才。但若看到了他的长处,他就是一个团队中的精英。与别人合作,就要有这种犀利的眼力,不仅成功地把他人眼中的缺点变为了优势,同时也让自己多了一个忠诚的合作伙伴。

给自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随时发掘别人的闪光点,这也是善待他人的开始。但要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赞美,就意味着要承认别人比自己强,承认自己还有很多不如人的地方。但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是一种受用不尽的才能,它会令你不断成长,令你们的合作更加紧密、和谐。也许正是因为你的发现,一块隐藏的金子开始闪出耀眼的光芒,令这个团队走向成功。

7真诚永远是最好的合作态度

真诚,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大事者,不能隐瞒、欺骗世人,而要对人真诚,这才是一个人立世的根本。就像英国诗人乔叟所说:“真诚才是人生最高大美德。”所以,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经商,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因为这是最让人感到舒服和自然的一种处事方式。

在美国,一个人若不讲诚信,就会被记录到其个人的档案里,以后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很难,即使是想贷款也难以如愿,因为没人愿意和一个不真诚的人打交道。现在这个社会,好像用欺骗手段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虚伪的人反而能左右逢源,但那只是一时的。在生意当中,虚伪、谎言的成本是巨大的,它会带来信任危机,然后无人愿意与其合作。而最低成本的方式就是真诚做人,它会让人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喜欢,这也是最好的合作态度。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可见,坦率真诚才是人之本色。喜欢说真话,真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人只有待人真诚,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才会有真正的合作伙伴。与人相处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而合作交往最坚固的桥梁就是真诚。

陈数新开了一家公司,销售打印机。因为刚成立没多久,销售、业务、会计都是他一人负责。他想着等有收益了,再招些人。

一天,他正和一位外企的负责人格林先生谈生意,格林看着眼前这个骨瘦如柴、穿着朴素、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心里打起了鼓。从整体上看,这个年轻人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销售经验,和这样的新手合作,格林先生还是第一回。

格林先生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以前干过销售吗?”陈数回答:“没有,这是我刚成立的公司,什么事都是我一个人干。我想等有点资金了,再招些人,把公司做大。”

格林点点头,微笑着说:“那你觉得和客户沟通时,如何打破僵局、开始交流呢?”

陈数回答:“用‘你的生意做得不错’或者‘今天天气挺好的’这样的话作为开始。”

格林笑了笑,继续问道:“那你告诉我,你觉得推销员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之后心甘情愿地购买。”

格林先生点了点头:“我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用什么办法把你的打印机卖给一个农民?”

陈数想了想,回答:“对不起,格林先生,这个我办不到,因为我觉得他们根本不需要。”

格林笑了笑,站起身来,拍着陈数的肩膀说:“非常好,年轻人,你的真诚打动了我,我们决定以后都向你订货,我想你的公司以后会越开越大的。”

陈数若在回答最后一道题时胡乱编造一些办法,其实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真诚,永远是合作的最好态度。一个人若不实际,总是华而不实,身边的人就会疏远你。时间一久,便会被戴上不真诚的帽子,到时候想交到朋友就难了。真诚可以说是打开人心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即使你现在身无分文、穷困潦倒,至今也没享受过成功的感觉,但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拥有真诚,大家就都会尊重你,愿意和你交朋友。有了人脉,想做事业也就容易得多。曾经打败过拿破仑的库图佐夫,在给叶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说道:“您问我靠什么魅力凝聚社交界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实、真情和真诚’。”所以真诚地做人,即使暂时会吃一些亏,但是日后必然会换来丰硕的果实。你付出了真诚,别人当然会付你以真心。

当年香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决定拍卖九龙湾的一块政府官地。此消息传出之后,很多地产商都对这块官地产生了兴趣,李嘉诚、胡应湘也在其中,而且他们志在必得,都想争得这块“肥肉”。因此,他们马上成了拍卖场上的对手,两人根据相关批地条款,考虑了这块地皮的发展潜质,计算出相应的建筑费和地价,衡量了得失之后,带着资料等待在拍卖会上一争高下。

1987年11月27日的上午,拍卖会正式拉开帷幕,这块官地的起价为2亿港元,每口叫价为500万港元。李嘉诚率先举手,连加两口,出价21亿港元。这等于告诉竞争对手:他志在必得,不惜一切成本。要知道,李嘉诚的实力雄厚,资金充足,一旦他决心拿下某块地皮,其他的地产商肯定没有任何希望。所以,很多竞争对手干脆放弃叫价,只等着看热闹,过了一会儿,山利兴发展和美资财团合组的新公司举牌,他们谨慎地加了一口,叫价2亿1500万。

话音刚落,李嘉诚连加五口,叫价2亿4000万。还未等其他人开口叫价,李嘉诚又加一口,叫价2亿4500万。这使那些小型地产商一个个彻底绝望,他们中有些人退出了角逐,有些人则在观望。

“2亿5000万。”突然,拍卖场的另一角响起了声音,李嘉诚循声望去,发现是胡应湘,他正露着满脸的微笑,李嘉诚知道,胡应湘就是他这次竞拍的真正敌人,只有他会与自己抗争到底。

“3亿。”李嘉诚不慌不忙地举牌,连加十口。

“3亿1500万。”又一个竞争者加入进来。

胡应湘马上叫价:“3亿5500万。”这一叫,拍卖场上马上骚动了起来,更多商家只好退出竞争。李嘉诚明白:虽说胡应湘是自己的敌人,但这样漫天叫下去,吃亏的只能是他。深思熟虑之后,李嘉诚派出了自己的副手周年茂,找到胡应湘密谈了一刻钟。果然,胡应湘不再叫价了,他宣布退出角逐。李嘉诚则微微含笑,看着其他对手继续竞争……

李嘉诚深知,在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当他知道竞争对手的决策不明智时,他会以朋友的姿态提醒对方,使对方及时纠正错误,这种真诚为他人着想的做法,很好地赢得了对手的敬重。因此,李嘉诚从来不和竞争对手结怨,他用自己的仁慈和善良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一个人的魅力,不在于他多么有权势和金钱,而在于他是否对人真诚。一个受大家欢迎,并愿意与他人合作的人,一定是个善于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人。

8大胸怀、大气魄,成就大商人

俗话说:“宰相肚里可撑船。”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不仅得有高瞻远瞩的智慧、审时度势的机智,还应有容人的度量和胸怀。而一个商人,也要和政治家一样有着大胸怀、大魄力,才能够海纳百川,聚天下人才为己用。

然而,人的天性中难免掺杂着自私、狭隘、小气的成分,略有成就便得意忘形,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寻死觅活等等。心量太小的人是难以成大器的,一个人的心能装下多大的世界,才能干出多大的事业。越是大商人,越有大气度,成大事者,也必有大胸襟。那些心胸狭隘、唯利是图的商人,最后只会落得个衰败的命运。

只有内心强大,世界才会辽阔。任何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努力达到“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境界。与这些大商人相比,有太多的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甚至利欲熏心,然后成了不良商人的马前卒。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博大胸怀的人,不但做不成大商人,甚至到最后还会毁掉自己,被人们所唾弃。是否宽容大度,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大商人潜质的主要标尺。

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就决定着他能够做成多大的事业。如果对某件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往往很难成就大业。像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年少气盛的他,虽有盖世之才却心胸狭窄,妒忌贤能,在屡次陷害诸葛亮而不能如愿之后,被自己活活给气死了,死前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愤。所以大商家还需要有大胸怀,心胸狭窄之人只会危害自己的事业,又伤了自身的元气与身心,这实在不是一个成大事者应有的态度。

大胸怀和大气魄,是成就大商人的必备条件之一。现在能够活跃在商业圈里的人,必定是胸怀大志、有丰富的人际关系的人。而有丰富的人脉,就意味着必须能够对朋友宽宏大量,有着宽容和大度的君子风范。

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之所以取名“长江实业”,就是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缘故。李嘉诚认为:只要有长江这样豁达的胸襟,就一定可以容纳细流。只有具有这样博大的胸襟,才不会那么骄傲,认为自己样样出众,之所以选择“长江”这个名字,就是勉励自己必须有广阔的胸襟。所以做一个大商人一定要有大胸怀,以天下为己任,这样才能一呼百应,带领他的团队去成就自己的大事业。

日本三菱集团的巨大成功,得益于两个领导人,一个是三菱的建立者岩崎弥太郎,第二个是岩崎弥太郎的弟弟岩崎弥之助。

其中岩崎弥太郎的一辈子,都在与他的对手涉泽荣一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是两位从观念到行为完全不同的人物,岩崎弥太郎遵守传统,认为最好的事业模式是一家独霸的事业;涉泽荣一则善于变通,主张合股经营。这二人的分歧不仅是在经营理念上,而且在商场上也属于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二人的公司无时无刻不在较量着,直到岩崎弥太郎最后以性命相搏才取得了胜利。

而他的弟弟岩崎弥之助刚开始接手的时候,三菱在经营中就出现了困境。但是岩崎弥之助敞开胸怀,大度地聘请曾经与自己哥哥为敌的涉泽荣一为公司董事。涉泽荣一开始很惊诧,但最终被岩崎弥之助的诚意和气度所打动,答应了。

之后,三菱公司整合为三菱股份公司,而这家股份公司的组织人就是涉泽荣一。岩崎弥之助接受了涉泽的合股主义,公司的发展速度很快,没过多久便发展了500多家分公司、600多家公共事业部。

如果不是因为岩崎弥之助的大胸怀,聘请自己的竞争对手,哪里会有三菱今天的发展壮大呢?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这当然是针对那些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人而言。故事中的岩崎弥之助,之所以能把小公司发展成为大企业,就在于他愿意取别人之长,有聘用对手的大胸怀。当然,若涉泽荣一在竞争中失败后,便对三菱怀恨在心,以致在工作过程中使坏,恶意破坏,那么三菱依然不能有今天的成绩。但涉泽荣一没有这么做,他以大度的胸怀,不计前嫌接受了三菱,这才是一个大企业家应有的风度。所以说三菱的成功还和涉泽荣一的大气魄有关,这二者才是真正大商家的代表。

从一个卑微的打工仔,变成香港的首富;长江实业从一件破败不堪的山寨厂,变成一家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李嘉诚的成功,无不得益于“不择细流”的胸怀和“有容乃大”的用人之道。

在李嘉诚的领导团队里,包容了各色各样的人才,既有精于行业的领导“老手”,又有颇具头脑的财务专家;既有年轻有为的港人,也有作风严谨的洋人。作为最高决策者,李嘉诚非常注重团队的互信、包容的风气,重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才的专长。

李嘉诚知道,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打造商业帝国的,只有让天下之才为己所用,才能做成大买卖。因此,对待人才,李嘉诚始终怀有一颗豁达的胸怀和包容之心,广泛地吸纳各种人才。另外,他还包容自己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树敌,即使与人产生了隔阂,他也能坦然与之合作,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

总之,对于一个商人而言,比起智力、体能、技艺这些实际要求来说,更为重要的就是胸怀和气魄。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将决定一个商人未来生意的高度,决定未来能够站多高、走多远。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