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人气决定财气 > 第八章 学会说话,好口才帮你打出一片天
第八章 学会说话,好口才帮你打出一片天
作者:谢国计   |  字数:14378  |  更新时间:2015-03-13 15:17:22  |  分类:

社科心理

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事要做得精彩,话也要说得漂亮。拥有一副伶牙俐齿,就等于获得了成功的筹码。话说得妥当、说得在理,别人听了才会觉得有道理,才会觉得舒服,事情才会办得顺利,成功才会来得更容易。

1做生意要能说会道,一句话笼络人心

成功有很多种秘诀,其中口才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口才是指一个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我国从古代开始就非常重视说话之道,孔子很早就在自己的学校开设了口才课,所以他的弟子中能言善辩的人非常多。古代还有很多的能言善辩者,像晏子、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口才,维护了国家、国君和个人的尊严。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人脉畅通,这一切的条件都离不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说话的水平是一个人思维、认识、知识底蕴等的综合表现。在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靠语言来实现的,所以要想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人才”,就应该能说会道。因此,做生意也要有好口才才行,要能一句话就笼络对方的心。语言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能把人说跳”,更可以让你在残酷的生意场上杀出一条宽敞的道路,关键就看你会不会说话。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那些在社交场合中能够如鱼得水的人,都可以顺畅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完美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思,别人听后也会乐意接受。另外,一个优秀的商人不仅能口吐莲花,还能从别人的谈话中探测商机,从中得到启示,为自己所用。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说话之道或者根本不擅长言语,那么又凭借什么去接受外界信息,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呢?因此,这些特点必然要求生意人要具有灵活的说话能力。假如一个人笨嘴笨舌,那么在做生意时与他人交谈就不容易了,也难以得到别人的好感。

小魏是一家烟草公司的员工,单位新出了一种香烟,派出了好几位销售员,销量都不好。于是,领导决定派出小魏——这位年销售冠军。小魏的推销技巧就在于他的嘴上,他到了对方单位后,很自然地与其拉起了家常,丝毫不提香烟的事。

当扯到家庭的时候,小魏叹了口气,说:“抽烟其实是世界上最坏最坏的事,为什么呢?这不就是花钱去买尼古丁来吸?我老婆就是因为我喜欢抽烟,所以天天吵着要跟我离婚。所以我见朋友都说千万不要抽烟,不然家庭不保。”随后,他突然话锋一转,“不过话说回来,戒烟真是最难的事。我16岁就开始抽烟,到现在十几年了,不但烟没戒掉,瘾还越来越大了。我横竖想,反正都得抽,还不如吸一些尼古丁较少的烟。我想,大多数抽烟的朋友一定也都这么想,我们公司新出的烟尼古丁最少,要投到市场上去卖,销量一定差不了。”小魏就用这种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的方法,一下子就抓住了对方的心,最后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订单。

小魏要是直接从尼古丁的角度说服对方与其合作,是不大可能的事。但只要有灵活的头脑、绝佳的口才,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拥有好口才是多么重要。好口才是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掌握了说话的技巧,你就能在谈笑间达到你的目标。

毫不夸张地说,口才是一门语言艺术,是用口语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懂得语言这门艺术的人,也一定是懂得生意之道的人。首先他不会勉强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而是巧妙地通过某种媒介引导他人走到自己的思路上来。所以那些善于用准确、贴切、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人,做生意往往更容易成功。反之,那些不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往往容易使自己陷入困境。

我国一个集团公司的领导人访问某国,在与对方财团谈论关于合资经营新型浮法玻璃厂的问题时,对方以其独特的技术设备优势而漫天要价,双方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后来,该公司的领导人发表演讲,他在话中若有所指地提道:“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却从不认为他们不要专利是愚蠢的行为。相反,却为祖先作出的杰出贡献而感到骄傲。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地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分钱也不会少。”凭着这场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讲,该领导人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最后,国外财团在谈判中让了一步,双方的合作得以实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视野和交际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更多的场合需要我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展示自我才华。特别是做生意的时候,笨嘴拙舌、词不达意只会让自己错过良好的商机。只有智慧的语言会让你左右逢源,赢得更多的生意,也能在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广受欢迎。

那么怎样说话才容易笼络人心,赢得别人的好感呢?

(1)多用一些赞美的语言

满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赞美的语言,若对方是女性时,只要说:“你今天的衣服很好看。”这虽然只是一句单纯的赞美词,但是对方听起来会很舒心。最起码,这一句话就笼络了别人的心。

(2)适当说出自己的一两个小缺点

在做生意的时候,若你说自己的产品毫无缺点,这显然是谎言。如果能适当说几个不伤大雅的缺点,便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对方感受到了你的诚心和真诚,自然会对你产生好感。

(3)学会叫对方的名字

我们可以发现,欧美人在说话时常常会带着名字,比如说:“你还好吗,玛丽小姐?”“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史密斯先生?”这样时时将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往往会使对方产生一种亲切感,仿佛双方是相交多年的好友。所以学会叫对方名字,会让他感受到你的好意,最后自然也会认可你。

2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说

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有些人总是喜欢轻易承诺,然后让别人不断地失望。很多时候,如果没有把握做到的事,便不要信誓旦旦地轻易说出口。事实上,承诺本身就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谁都明白,说话是一门艺术。一个善于说话的人,说出来的话定是严谨、稳妥、留有余地的,而那些不善言辞的人,往往会很轻易地把话说出口,那些话在大脑里甚至停留不超过3秒。我们常说“祸从口出”,做不到的事若轻易答应,到最后只会让别人失望,把自己推入尴尬的境地。所以说,说话时要多一些考虑,给自己留一丝余地,到最后也能有条后路可走。古语说:“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大意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以防事情变化。在待人办事方面如此,说话更要如此。

在人际交往中,不要轻易承诺别人,尽量用“可能,也许,大概”,因为一旦有变故,还可以有回旋的余地。不把话说得太绝对,是一个人老练成熟的标准。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善于学习,就会发现很多名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都喜欢用这些字眼:或许、尽量、可能、考虑、征询各方意见等。之所以这样回答,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一点儿空间。人算不如天算,我们料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也不会知道某件事就一定能办好,所以不要轻易就把话说出口,要给自己一点容纳“意外”的空间,如果一下子把话说得太绝对,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小曾在一家公司做广告策划,他做的策划方案非常有创意,深得公司领导喜欢。但是小曾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到处承诺,哪怕一些自己没把握的事也会轻易答应。

有一次,公司来了个大客户,领导准备把这个大饼分给小曾。领导把小曾叫到办公室说了此事,临走时还问他:“这可是条大鱼啊,小曾!我相信你的创意没有问题,但是时间比较紧,他们只给了一星期的时间,你能不能做到?”

小曾想都没想便拍着胸脯回答道:“绝对没问题,放心吧!三天之内我就能搞定它!”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曾刚开始做的时候还有点头绪,后面因为被一些琐碎的杂事影响,于是越到后面越没有想法。三天后,领导见小曾一点动静都没有,便问他进度如何,小曾老实回答说:“哎呀,这太难了,三天之内根本做不完……”

领导拍着他的肩膀,示意他继续努力,但是再也不敢把一些大方案交给他,而且对于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也已经开始反感。

没有人喜欢大话连篇、轻易承诺的人,特别是吹得天花乱坠,却不见实际行动的。这难免会让人觉得华而不实,不值得信任。其实把真实情况说出来,给自己留点缓冲的空间,既无损诚意,又显出你的谨慎,别人反而会因此更信赖你,就算把事情搞砸了,想必也不会责怪于你。

不轻易承诺,其实也是在给自己一个台阶,给别人多点思考的空间。有时候别人本来就是因为没有把握才来找你一起面对,结果你轻易承诺,觉得一个人能承担,然后到最后你却无法实现,其结果就是失去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所以说,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说出来。在说话时留有一定的后退空间,便不会因为“失言”而出现下不了台的局面。因此,不轻易承诺,令事情还有转身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隙,这样才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毕竟谦虚一些总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而一味拍胸脯承诺,只能让人觉得你不够稳重、不能信任。

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会成功时,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当时已经卖出很多本了,我便觉得自己还不错。于是到了客户家里后,我便向客户说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然后,我就跟那家的一个小男孩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我都能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小男孩想了想便问我:‘我想知道,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我当时一听,立马就面红耳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从这次经历过后,我就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话不能说得太绝对,牛皮不能吹得太爆。你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特别是当遇到自己没有把握做到的事情时,不要轻易说出口。正因为我明白了这一点,后来才逐渐走上了成功之路。”

有句俗谚:“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其实生活中很多的尴尬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不会说话,喜欢随口应答。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提醒自己,在说话时要多想想,看自己能否承受,使自己进可攻、退可守。

在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承诺,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当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说话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说话不要违常理

我们都听过“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些人就像那位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就喜欢偏向于夸张,爱用夸大事实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但是夸张却不能违背常情常理,因为一旦事实夸得太大,便容易给别人留下话柄。

(2)说话不要太绝对

如果有人斩钉截铁地说:“答案绝对是这样!”那么别人心里定会有疑问:“难道真是这样?”

对于绝对的东西,很多人在心理上都会有一种排斥感。即使表达的是事实,但是心里总会存有一丝疑虑。所以倒不如除去绝对,用这样的口气说话:“这件事应该能够办到。”

人们常说“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谈话时,即便这件事我们有绝对把握,也不要太轻易答应。因为凡事都会有漏洞,绝对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人的反驳,还不如把话说得委婉些,给自己留下更为广阔的空间去承受可能出现的变化。

3不要在背后论人是非,要说就说好话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头狮子病了,正在山洞里休养。除了狐狸外,森林里所有动物都来探望过狮子。狼本来就对狐狸不满,就趁着探病的机会,在狮子面前诋毁了狐狸。

狼说:“大王,您是百兽之王,大家都非常爱戴您!可您现在病了,狐狸却偏偏不来探望,我看他一定是对大王心怀不满,所以才会这样怠慢。”

刚说着,狐狸就进来了,碰巧听见了狼说的话。狮子一见狐狸进来,便气愤地要对他进行惩罚。狐狸解释道:“大王,来探望您的动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关心您,可是他们当中有谁像我这样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走,为您寻找治病的方子呢?”

狮子一听,便令狐狸立刻把方子说出来。狐狸说:“一位神医说,只要把一只狼杀了,趁热将他的皮披到您身上,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顷刻间,狮子便怒吼着扑向狼。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那些喜欢搬弄是非,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最终只会使自己受害。即使暂时地伤到别人,也不可能使自己长期受益。

有很多人喜欢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评判别人,当别人无法受影响时,就喜欢用搬弄是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说人是非者,可以使别人听信他所说的,因为东家长西家短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最佳话题。如果搬弄是非成功了,可以使是非者有种“自己很有影响力”的成就感。

但是这些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之人,即便说的只是一些小事情,似乎不需要背负任何道德上的责任,但是这些话若传到被议论者本人的耳里,他会打心眼里排斥你,因为这涉及他的尊严。而且,论人是非者就此失去了和被论者成为朋友的可能性。而从听者看来:他这么挑剔,当着我的面说别人坏话,谁知道背地里又怎么说我呢?这种人不值得交往。长此以往,你的交际圈子就会变得越来越窄,最后甚至成为孤家寡人。

所以,首先要做到“慎言”,不要主动在背后说人是非。如果要对某人进行评价,你可以先肯定对方的优点,然后再顺便说一些和双方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因此,只有学会趋利避害,才能不被是非所累。而那些背后论人是非者,最后也终将被自己所害,下面这个职场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小斌和小凯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小凯不仅工作卖力,在公司的人缘也好,而且总是笑脸迎人,同事对他的评价很高。之后,小斌和小凯成了很好的朋友,二人经常在一起加班。

时间久了,小斌发现小凯并不像同事说的那样,他总是喜欢和自己说其他同事的不是,哪怕是平时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小凯也能添油加醋地说得很严重,并且还时不时地借机抬高自己。

渐渐地,小斌对于小凯的一举一动,甚至每句话都感到厌恶。无论他平常在同事面前表演多好,说多么好听的话,小斌都对他怀有戒心。久而久之,经理对小凯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突然对他很冷淡。原来小凯也经常在经理面前说别人的是非,而经理发现有些事并非像小凯说的那样严重,所以经理觉得小凯的人品有问题,最后找了个借口把他给辞了。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说别人的坏话,迟早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结果必将引来仇恨和报复。所以,在背后论人是非,还不如多说别人的好话。在背后说人好话,不仅避免了成为“大嘴巴”的危险,而且在背后说好话比当面直接说的效果更好,这些好话最终也将使你获益。

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但如果当面说好话,则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阿谀奉承,让人感到虚假,并担心对方是否有求于自己,或者是否出于真心。然而,如果这些话是通过第三方传到对方的耳朵里,自然感觉就不一样了。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在别人看来都是发自内心,而且不带任何私人动机。其好处除了能给更多的人以榜样的激励作用外,还能使被说者在听到别人“传播”过来的好话后,更加感受到这种赞扬的真实性和诚意,在自信心和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增强了对说好话者的信任感。这时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因赞美而缩短,这自然也就为交际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晶晶和小青是同事,同时也是好朋友。有一次,二人因为一点小误会便争吵起来,此后很长时间两人都形同陌路,见了面也不说话。两个人在一个办公室里办公,彼此这么沉默着相处感觉很尴尬。虽然两人都不想这样,但是由于自尊心作祟,谁也不愿意先开口。

有一次,晶晶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说道:“哎,其实小青这个人挺不错的,就是脾气急了点。她人也很热心,上次她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我还没来得及谢谢她呢!现在闹得这样僵,真不知以后该怎么相处。”

有一天,晶晶不在,小青在办公室与同事闲聊,便对别的同事随意说了几句:“晶晶这个人虽然性格有点直,但是人真的挺好的,性格又开朗,以前我们很谈得来的,她对我的帮助也很大,现在这样挺可惜的。”

没过多久,这些话便传到了双方的耳里。二人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歉疚,于是两人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两人的关系胜似从前。

我们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对别人当面说的话不是很感兴趣,却很想知道别人在背后是怎样评价我们的。所以,要善于借第三者的口传达自己的赞美之意。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他看不见的议论才是真实的。因此若要议论别人是非,原则就是:别人在你面前议论时,你只顾微笑即可;在不得不议论的时候,也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

4说话注意场合,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这段话让我们读懂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

生活中,难免有些人心直口快,口无禁忌。如果不分场合地点,不分谈话对象,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往往会带来不良后果。轻则使人下不了台,重则造成隔阂,遭人怨恨。所以,我们说话时千万别太鲁莽,否则只会伤人伤己,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心直口快”,并不是所谓正直的表现。很多时候,不分场合的心直口快往往是为人处世的大忌。所以我们说话一定要分清场合,千万不能太直,说话之前要想清楚,一定要顾及对方的脸面,让别人有台阶可下。

少说话不代表自己没学问,而多说话也不表示有水平。一个对任何事都直言直语的人,不仅不能证明其学问高,反而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常说“祸从口出”,因此管住自己的嘴巴十分重要。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玛丽是个心直口快的人,经常得罪人。

一天,邻居亨利的太太苏珊穿了一件裙子出门,苏珊有些胖,穿裙子显得有些臃肿。玛丽看见了,笑着说:“亨利太太,你这是又怀上了吧!”把苏珊气得够呛。

没过多久,苏珊的丈夫亨利在家里的阁楼上吊死了。玛丽想去安慰一下,到了苏珊家,玛丽一直在夸苏珊的家装修得漂亮,一句没提苏珊丈夫亨利在阁楼上吊的事。出门的时候,玛丽还夸了一句:“苏珊,你们家阁楼真大。”苏珊回答说:“哪里,也不大,连晾衣服都晾不了。”玛丽立马回了一句:“得了吧,你们家阁楼这么大,刚好可以用来吊点东西。”

苏珊听了想起自己的丈夫,难过得哭了起来。

一些说话很直白的人,总觉得自己说的是真话没有恶意。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非常诚实有点毒”,说话不分场合,心直口快其实很容易伤人。

心直口快的人,很多都是只在乎自己感觉的人。他们往往不会去想别人听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会不会生气,于是结果往往是自己的得不偿失和别人的心怀不快。哪怕有时候,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因为说话没注意场合,心直口快,别人听起来也会觉得非常刺耳,甚至会反感。

出言不慎,祸机所伏,说话之前一定要在脑中过滤一遍,要多聆听,克制自己直言直语爱说话的冲动。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宋时期的寇准,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好官,曾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但因说话直爽,几经旋升旋贬,5次被赶下政治舞台,遭遇罢相复相、几起几落的厄运。

丁谓在任中书官职时,对寇准也是非常恭敬。有一次会餐,寇准不小心在胡子上沾了汤汁,丁谓看见了,立马站起来慢慢替他擦干净。寇准非但没感谢,还讽刺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就是替领导擦胡须的吗?”丁谓感到非常不快,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

之后,丁谓和王钦若、曹利用等同样受过寇准讽刺、挖苦语言伤害的大官共同勾结,一起对付寇准。他们全力诋毁寇准,并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寇准心直口快,本就直言不讳,最后连皇帝也觉得寇准太心直口快不会讲话,于是寇准的政治生涯跌宕起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流放,最后客死雷州。

寇准悲剧的发生,就是因为没有管好自己的嘴巴,说话太直。所以在说话之前还需再三斟酌,看怎么说才最得人心。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不是教人做个两面派,而是与人沟通的智慧。不要只顾自己痛快,而要多看看对方的脸色,看清楚场合行事。这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点,若太心直口快伤人了,那么这段友谊则很难修补回来。所以要改掉“不分场合直言直语”的坏毛病,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

如何避免心直口快伤人,还得学点说话交际术,以下两点,可供参考:

(1)说话要委婉

委婉法,是运用迂回曲折的含蓄语言表达本意的方法。

委婉法是说话交际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地说话,能使本来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环境中接受信息。委婉说话是一种“软化”艺术,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可以把一些不便、不忍,或者场合不允许直说的话题,把“棱角”磨得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使听者更容易接受。

比如说:我们可以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

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这件事做得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这件事做得对”。

还可用缓和的推诿,把“我做不到”改成“照目前的情况,恐怕很难办到”。像这些,都能起到“软化语言”的作用。

(2)学会含糊

含糊法,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方法。

运用适当的含糊,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说话艺术。说话要含糊,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在有些特定的场合,假如我们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有些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

例如:某经理在给员工作报告时说:“近日来,我们单位内有一些同事的工作不怎么认真。”这里的“一些”,就是一个对被反映对象的模糊判断。如果指明点出是某个同事,一切可能会尴尬收场。

5伤什么别伤人面子

“这是面子问题,不是原则问题。”

“面子都被丢光了,这口气非讨回来不可!”

面子到底是什么呢?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面子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尊严,金钱利益可以失去,但是面子不能丢。所以很多人在面子上下足了功夫,所以一旦你伤了别人面子,也别怪别人不会善罢甘休了。因此,机智做人必不可少的一项,便是伤什么也别伤人面子。

就算对某一件事你知道自己完全正确,可以提出确凿证据证明别人的错误时,最好先暂时打住,仔细想一想:你伤害了别人的面子,牺牲你的人缘,只为换来一个可有可无的胜利,这是否值得?面子就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和自尊,人几乎没有不在乎自己面子的,所以在人际关系中,懂得“面子”的学问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面子可以说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通行证,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我是看在××的面子上才帮你的。”“你就当是给我个面子吧!”所以说面子这东西,没有重量,在人们心里却有着极重的分量。因此有这样一个观点:给别人面子,就是给了自己一份厚礼。池田大作是国际创价学会会长,他认为,每个人都很看重自己的面子,你给别人面子,其实就等于是给自己面子。

但是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争强好胜,在无意中会伤了别人面子。比如在和朋友争论某个问题时,往往讨论得很激烈,话赶话,互不相让,争论越来越激烈,最后演变成了人身攻击,当你的话语伤到别人痛处时,觉得丢了面子那一方便会盛怒,一场朋友间的交流便沦落成了破坏友谊的导火线。

一个经常伤别人面子的人,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和好感。只图自己一时痛快,而不给他人留面子,既是不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也是人际交往的大忌。试想一下,一个只会揭别人的短处,不懂得留情面的家伙,又有谁会喜欢呢?

眼下仍有不少人以“心直口快”为美德,即使因言语不当而产生摩擦,他们也会以“我是个比较直接的人”、“我说话就爱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为理由替自己开脱。殊不知“心直”固然值得称颂,但“口快”却未必值得赞扬。其实,事情的解决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绕道而行,适时兜圈子,而非横冲直撞,伤人面子。

如果我们能够区别不同的情况,该说的时候直接说,不该说的时候则少说,那就可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矛盾,还能“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双方的友谊和团结。所以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批评时别伤人面子

每个人都会犯错,只有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才会在批评时不留余地,伤人面子。像:“你怎么那么蠢”、“你长脑子了吗”如此对人伤害较大的侮辱性语言,最好不要轻易说。

(2)帮助人时别伤人面子

帮助别人本是件好事,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好意减半,甚至适得其反。像“要是当初没有我帮你,你会有今天吗”之类的话,只会让别人有负罪感,而且面子上也过不去。所以真正好的相助,应该如涓涓细流,无声却又能流到别人心里去。

一位新来的律师参加公司的一个会议,在会议中,领导说完话后问了一句:“海事法追诉期限好像是6年,对吗?”大家都没有说话,新来的律师见此,便率真地说:“当然不是,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领导觉得脸上无光,气氛降到了冰点。最后会议草草结束,年轻的律师也因此未得到重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伤害别人的面子,使对方下不来台,常常不会有好结果。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即使自己做得再好,也不会逞一时之强,以伤害他人面子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那么,如何才能不伤别人的面子,避免伤其自尊呢?

(1)尽量不要使用刺激性的语言

有些人在情绪失控的时候,往往会口不择言,说出一些伤人的话,像“你脑子进水了吧”、“你以为你是谁呀”这些话都属于刺激性的话,这样的词汇往往会破坏别人的心态,伤害他人的自尊。所以即使再生气也不要用刺激性的语言去伤害别人,尽量委婉一些,以免给他人留下心结,造成难以消除的后遗症。

(2)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说话

要想做到尊重他人,就必须放低自己的姿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如果你总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跟人说话,便会使对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你是一片好心,也会被人当做驴肝肺。相反,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态跟人沟通,对方自然会愿意和你说话,对你产生好感。

(3)不要对人不理不睬

大多数吵架都是从沉默开始,朋友之间吵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两人无话可说,视若无人。其实,这是对对方最大的轻视,也是在向对方的尊严作出挑战。有时候,最伤人面子的并非言语,而是对其的熟视无睹、漠视。因此,当双方的关系到了尴尬的境地,不要沉默,哪怕咳嗽一声,也能打破这可怕的宁静。

世人既然视面子比金钱重,那么在待人处世中,不妨给他人留足面子,同时也为自己挣得了人情。皆大欢喜,又何乐而不为呢?

6即使你手握真理,也不应咄咄逼人

语言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到自己。很多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喜欢用一些犀利的语言,以咄咄逼人的态度,去表明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在语言上战胜对方。但是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是任人宰割的小羊羔,所以咄咄逼人并不是件好事,因为这样做并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牺牲别人去做一件有利自己的事已经不妥当,硬把这件事当做对别人的一种慷慨和施予,就是自欺欺人的行为。而且,到头来必定是失败的。”

任何人内心都有自尊,适当地给人台阶下,才能求得人际的和谐。当一个人肆无忌惮地挥着道理的“鞭子”,闯入别人的内心领地,一味冲动地捅破这张网,结果只会引起对方强烈的抵抗和反感。而使用委婉的语言,既不得罪人,又能达到目的的,才是聪明人该去努力的方向。若与人在语言上交锋,应考虑到对方的自尊,即使道理在你这边,也不要咄咄逼人。当你把对方逼到绝路上时,别忘了自己面前也是悬崖。因此,收敛锋芒,既能避免伤害他人,更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当我们每次和别人意见相左时,就该问问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达到目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究竟是该咄咄逼人与人斗争到底,还是软弱屈服、妥协让步?作家三毛告诉我们:“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服。”因此,你在说话之前,如果能先去掉霸气、傲气,换成和气,那么就能更好地与人相处,也能更好地收获人缘。

“不轻易指责别人”,是美国前总统林肯最伟大的优点之一,这也是值得每一个现代人借鉴的地方。但是林肯年轻的时候比较狂妄,待人处世不够谨慎,喜欢咄咄逼人。

那时,林肯一旦发现对方的错误就爱写信指责,有时还会将这些信故意扔在路上,让过路的人能够拾起看到。一次,林肯手下的一位将军因判断失误而错失了一次取胜的良机,林肯知道后非常愤怒。他马上坐下来,给这位将军写了一封信。林肯在纸上发泄完之后,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他突然觉得:也许我有些操之过急了,我没有在战场上,而是在白宫里安静地坐着,我命令将军去进攻是件提笔一挥的轻松事。但是如果我若和他一样在葛底司堡打仗,看见那些血肉横飞的惨状,听见那些受伤士兵的痛苦呻吟,目睹将士们死亡时的安静,也许我也不会急不可待地下令去进攻。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许我也会有将军那样的胆怯心理,并和他犯同样的错误。即使他做错了,但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过去了,把这封信发给他让他难过,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是发泄了胸中的怨气,而将军呢?他可能对我强烈不满,竭力为自己申辩,自然也会指责我的不是;也可能就此消沉,萎靡不振,不管哪样,我都伤害了一个指挥员的威信。

自此,林肯再也不写那些讽刺别人、伤害别人的信了,再也不去咄咄逼人,而且他还经常告诫自己的朋友:“不要过于指责别人,咄咄逼人只会使你也受人谴责。”

周国平说:“大智者必谦和,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在和朋友直面讨论时,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我们常常用咄咄逼人的态度无情地剥掉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这是多么浅薄、心胸狭窄的表现。

所以,即使你现在手握真理,也不应过于咄咄逼人,伤害别人的尊严。在无关得失的小事中,可以稍微谦和一点,可以让对方一步。这当然不是为了博得对方的欢心,作为自己晋升的阶梯,而在于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好感,给人一个台阶下,也可使自己免受不必要的伤害。

小华是一个食品公司的销售员,在一次公司例会上,大家都在讨论有关食品销售的问题,因为最近有一款食品的销量下跌得厉害。于是小华站起来建议实行买二送一的促销手段:就是用买两包食品的钱就能拿到三包食品。尽管小华表面谦虚,但心里却暗自得意,等待着同事们的夸奖。然而不仅没人说话,还有人质疑,提出了几个问题。然后,小华又花了整整1小时来说服大家:“相信我,这绝对是一个创新的好机会。”但是大家依旧没有说话,于是小华脱口而出:“为什么你们对我所有的建议都抱以这种奇怪的态度?你们倒是说说看,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更好的法子吗?”更糟糕的是,小华又添了一句:“是不是我的建议太绝妙了,你们想不出来,所以嫉妒吧!”

之后就听见一阵交头接耳的声音:“是谁把这个咄咄逼人的家伙招进来的?”“真是个笨蛋!”没过多久,又传来一个坏消息:某款食品的销量又下降了7个百分点。小华原以为自己能有番作为,谁料想由于上次在讨论会上的“精彩”表现,所有部门的员工都一致淘汰了小华的建议,即使它具有可行性。而小华从此也落了个自大狂的“美名”。

一提到咄咄逼人,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紧张的气氛和不愉快的心情。但是婉言却能使谈话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收到“咄咄逼人”所达不到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像小华这样说话喜欢咄咄逼人的人不在少数,当自己有想法或意见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提出来。尽管有时候完全是出于一片好意,而且自己所提的意见也很有价值,但由于态度不对,结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可能还会使对方心存芥蒂。

正如圣经·马太福音里所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所以在说话办事时,应该和和气气,以最委婉的方式表达你的想法。这样既容易让对方接受,避免了伤害别人的自尊,又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7不能有求必应,对不情愿的事要大声说“不”

人不管在什么场合,总是要面对一些朋友、同事、亲戚的要求。有时碍于面子或是情谊,在必须拒绝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时,话却总是说不出口。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对着一件自己很不情愿的事情,想对对方说“不”,话到嘴边,却又把这个字给吞到肚子里了,回家后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自责,“我当时应该拒绝他的”,“我真没用,没敢说出来”。于是,在后悔和不安中,久久无法释怀。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你不愿跟对方说“不”,而是因为你怕得罪人,怕给人留下坏印象。早已习惯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在拒绝别人时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这和传统的人情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但又因为难以摆脱这种“无力拒绝”的状态,进而自责、自卑。

要知道,凡事不能有求必应,有些时候必须坚决地说“不”。那些不敢说“不”、不善于拒绝别人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就得戴着“假面具”,如此一来,不仅活得很累,同时也丢失了自我。首先你要明白的是,每个人都有说“不”的权利。不管别人的要求是出于什么原因都无可厚非,千万不要勉强硬撑着。有些人明明面对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却不敢对别人说半个“不”字。要知道,可能就是因为你的过度让步和客气,别人非但不会心存感激,反而会得寸进尺。结果就等于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

一个男孩从小丧父,母亲一手将他带大。大学毕业后,男孩便来到城里打工。有一天,男孩的妈妈来看他。男孩高兴极了,便带着母亲一起到外面吃饭,还叫妈妈选一个喜欢的饭店。他们走过一家又一家的饭店,但妈妈都摇头表示不喜欢。

最后,两人来到了一家星级饭店面前,母亲停下脚步,说:“这家好,就在这家吧!”

男孩突然忐忑起来,他攥着手里的一千块钱,心想:“妈妈难道不知道那是星级饭店吗?我这点钱怎么承担得起啊!”可是男孩又不愿让母亲失望,便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便跟在母亲后面,不安地走了进去。

在母亲点餐的时候,男孩始终在强颜欢笑。他偷偷瞄了一眼菜单,都是上百上千的,男孩更加坐立不安了。母亲点菜后对男孩嘘寒问暖,男孩却心不在焉。上菜后,男孩不敢动筷子,母亲却一直微笑着给他夹菜,似乎没有察觉男孩的紧张。

饭后,服务员过来结账时,一看账单上写着2800元,男孩顿时傻眼了。母亲微笑着把账结了,之后对男孩说:“我今天来,就是想给你上一课,这节课的题目就叫‘学会说不’。妈妈知道你没有钱,可你为什么还是和我进了饭店?为什么不直接说‘对不起,妈妈,我没带这么多钱,可不可以换一家’,如果你能拒绝一下我,是不是就避免了没钱结账的尴尬?孩子,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事情,你要敢于拒绝,才会让你的生活更轻松。”

这位母亲用最直接的方式给男孩上了生动的一课,那就是:如果不敢说“不”,不会拒绝别人,只一味地迁就,最终还是自己受累。

做人难,做事难,学会说“不”更难。大多数人都好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但是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因此,一定要敢于拒绝,勇于说“不”。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一个没有任何主张的人,很容易被他人左右。其实学会拒绝是一种很快乐的事,因为不必勉强自己去做根本不想做的事,反而给了自己一片自由的空间。所以,大声说“不”,不仅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与人交往的处世技巧。

雪莉·茜是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董事长,她是一位年仅30岁的女强人。每一个与她工作过的人都非常佩服她,她言出必行,办事效率高,最重要的是她懂得在该说“不”的时候说“不”。

因为好莱坞的其他电影人,一般给他们一个电影剧本,如果他们不喜欢,便不会再和你联系,让你傻等。而雪莉·茜不一样,她若是喜欢会很快采用,如果不喜欢,便直接说“不”,并告诉对方理由。这样既省去了别人的很多时间,也给她赢来了更多的合作伙伴。

雪莉·茜经常对朋友说“不”,这非但没有让朋友远离她,反而使她们相处更融洽。有些时候,我们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要为了怕麻烦或是自己的面子,而羞于对别人说“不”。

“拒绝”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处世行为艺术,那么,如何有技巧地说“不”呢?

直接说“不”,向对方解释拒绝的理由,包括自己的条件不允许、某些社会限制等。通常情况下,别人都能理解你的苦衷,并自动放弃。

当有些事不好当面拒绝时,便可采取迂回战术。可以直接转移话题,也可以先向对方表示同情和理解,然后再提出理由拒绝。

当实在说不出口时,动作也能帮你说“不”。当想拒绝别人的要求时,可以无奈地摇摇头,表示无可奈何。

就像喜剧大师卓别林所说:“学会说‘不’吧!那你的生活将会美好得多……”所以勇敢地说“不”,也是人生必须迈出的一步。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