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 第十一章 黑旗名帅——刘永福
第十一章 黑旗名帅——刘永福
作者:刘加临   |  字数:12153  |  更新时间:2015-03-27 14:45:48  |  分类:

爱国教育

简述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本名义,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祖籍博白东平。雇工出身,原为广西天地会领袖,1865年起义失败,受清政府镇压,率300人出镇南关(今友谊关),在中越边境保胜一带,开辟山林,聚众耕牧,号“黑旗军”。刘永福“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死力之”。刘永福率黑旗军驻越南二十余年,与越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并帮助越南政府抗击法国侵略军,“一战而法法驸马安邺授首,再战而李威吕分尸,三战而法全军焚灭”。因成功抗击法国的侵略而闻名中外。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拥立巡抚唐景嵩为台湾民主国总统,自称大将军。同年6月自立为大总统。

生平

道光十七年(1837年)10月10日,刘永福出生于广东钦州县古森垌小峰乡(今属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系土生土长的博白人,后因饥荒携全家迁徙到广西防城港防城区那良古镇。父亲除务农外,靠蒸酒散卖和行船干杂活积攒下些微家业,勉强糊口。

刘永福

刘永福天资聪颖,善于动脑筋,很小就学会了一些谋生的本领。5岁时,他就能自制钓鱼杆,在离家不远的小河里钓鱼,为自家的饭桌增添“鲜味”。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刘永福8岁时,父亲经营小生意破产,合家迁徙至广西上思州平福新圩八甲村,帮助堂兄弟种几亩薄地过活。不久,又迁柜口村,租种别人的几亩坡地。贫困的生活,使刘永福没有机会读书识字。

13岁那年,他便外出做工,开始在船上当水手。做工之余,他仔细观察,非常熟悉何处水深,何处水浅,哪里行船安全,哪里行船危险,因为诸熟江河水情,15岁时被推举为带水的滩艇师。同时,他还拜一些武术高手为师,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咸丰二年(1852年),刘永福在左江航线上当船工,工作之余随父亲和叔叔学习拳棒。尽管刘永福一家勤劳节俭,生活状况却没有什么好转。刘永福16岁时,父母和叔父在贫病之中先后死去,埋葬完几位老人,刘永福已经一无所有,连住的地方都没了,只好借了一间茅屋暂时落脚。他白天出去做工,换口饭吃,夜里回到茅屋栖身,日子过得极为穷困。

之后,刘永福靠着父亲传授给他的一身武艺,在江湖上独自闯荡,以打柴捕鱼为生。

当时的中国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沉重的民族压迫交织在一起,各地不断出现农民起义。特别是震惊世界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广西地方官府时刻受到大大小小的天地会起义队伍的打击。

咸丰七年(1857年),刘永福有一天上山砍柴,累了躺在石板上午睡。睡梦中,忽然走来一位长髯老人对他说:“这不是黑虎将军吗?怎么还在山林里隐伏,为什么还不出山?”梦醒后,20岁的刘永福下定决心,参加反清起义军。于是,他约同乡邓阿富等六人,投奔上思隆安地区的天地会首领吴凌云的部下旗头郑三,从此在归顺(今靖西)活动,开始了他曲折而颇具传奇色彩的军事生涯。

刘永福从军之际,正值广西各地烽火四起,山堂林立。拉起的各种队伍性质十分复杂。有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党,也有结寨自保的地主团练。为了求得安身之地,刘永福先后投奔王士林、黄思宏等领导的起义队伍。由于他“胆艺过人,重信爱士”,大约200名义军士兵成了他的铁杆追随者。

同治四年(1865年),刘永福率众来到广西安德,投奔势力最大的天地会武装吴亚忠部。也就在这一年,刘永福率领所部在安德神庙祭旗建军,因为曾梦到长髯老人称他“黑虎将军”,于是刘永福仿庙中悬挂的七星黑旗为军旗,率领部下举行祭旗仪式,创建了“黑旗军”。“黑旗军”是在壮族地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主力是壮族农民领袖吴凌云、吴亚忠所领导的壮族农民起义军余部。黑旗军的前营主将黄守忠、左营主将吴凤典等20多名大小将领,都是广西上思、宁明一带的壮族。

在吴亚忠领导的起义军中,刘永福开始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黑旗军“英勇绝伦,每阵争先”,屡战屡胜,使敌人闻风丧胆。刘永福深得吴亚忠的赏识和器重,被任命为“左翼先锋前敌”。吴亚忠的实力也因此迅速扩大,成为当时广西地区势力最大的一支起义军。

1867年,清朝军队趁着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农民起义走入低潮,调集兵力围剿吴亚终起义军。他们派遣凶悍善战的楚军为主力,装备洋枪洋炮,采取堡垒合围战术,步步为营,逐步推进到起义军坚守的根据地归顺城下。

刘永福面对这险恶形势,知道死守城池绝非上策,于是借口率部赴波斗一带筹集军粮,与吴亚忠分道扬镳,转移到中越边境活动。

刘永福率黑旗军300人入越,暂时摆脱了清军的围剿,但受到盘踞当地的白苗土霸盘文义的袭击。黑旗军火器鲜少,就设置孤枪阵(竹签陷阱)伏击来犯之敌,又设计除掉了荼毒百姓的盘文义,从此声威大震,越南朝廷也授刘永福七品千户官职。

刘永福雕像

刘永福入越时,正值越南北部地区(北圻)盗匪猖獗,残害人民。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与他们展开角逐,逐渐控制了安礼、高平、左大、六安、保胜(老街)等地。黑旗军“开辟山林,聚众耕牧”,自耕自养,保护百姓,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烽烟不警,鸡犬无惊”的安定局面,受到越南人民和政府的欢迎。越南国王也屡次颁发上谕嘉奖,说是“万民感激,朝廷倚若长城”。

两年以后,刘永福又在中越边境的保胜(今老街)一带,聚众耕牧,设卡抽税,建设起一块拥有25万人口,农商各业发达的根据地。当时,刘永福曾选编福字前后两营,配合清军广西提督冯子材在北越围剿宿敌黄旗军黄崇英部,并于1870年接受冯子材送给的蓝翎功牌数枚,木质关防一颗。黑旗军与冯军协同作战一事,不但缓和了刘永福与清朝的矛盾,还为黑旗军的扩充创造了条件,许多流落越境的会党武装纷纷投奔刘永福麾下,黑旗军人数增至近2000人。

就在英法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同时,法国发动了侵越战争,迫使越南政府首次签订了西贡条约,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给法国。法国先是派驻总督,确立了在越南南部(南圻)湄公河三角洲的统治。19世纪70年代初,已经占领了越南南部的法国殖民者又把魔爪伸向北方,企图占领越南全境,并以越南为跳板,打通红河交通线,开辟侵略中国的新途径。

1873年9月,法国驻西贡总督杜白蕾派上尉安邺率“远征军”百余人北上,一路攻城略镇,一月之间征服红河三角洲,11月15日占领河内城。

当此危急时刻,越南政府急忙派信使驰赴保胜,请求刘永福出兵抗法。刘永福对法国殖民军抱有强烈义愤,接到邀请后,率黑旗军从驻地保胜日夜兼程,翻越宣光大岭,疾驰千里,突然出现在河内城外。

12月,在黑旗军诱使下,骄狂的法军头目安邺率数十人出城追击,在河内城西二里处的纸桥遭到伏击,在近战肉搏中,法军大炮火枪发挥不了作用。黑旗军将士“奋勇向前,悉力攻敌,势极猛烈”,法军抵挡不住,丢下安邺不管,一窝蜂向城内逃去。黑旗军先锋吴凤典飞快赶上,斩杀安邺,夺回河内。这一仗,法军死伤数百名,余部龟缩在城边几个据点内,任凭黑旗军在外叫阵,再也不敢出战。于是刘永福下令扎长梯70架,准备强攻。

安邺毙命的消息传到西贡,法国殖民当局大为恐慌,提议与越南言和,并把安邺所占的河内和其他地方交还越南。软弱的越南政府急令刘永福撤军,接着与法国第二次订立西贡条约。这时,法国正值在普法战争中惨遭败绩,暂时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行动,于是宣布放弃北圻,越南则同意向法国开放红河航道。

黑旗军大获全胜,越南政府为表彰刘永福的战功,任命他为“三宣副提督”,驻防宣光,山西、兴化三省,控扼法军企图入侵中国的通道——红河上游。并破例铸了一颗“山西、兴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将军印”送给刘永福,以示尊崇。

光绪元年(1875年),刘永福因配合清军“围剿”活动于越北的黄崇英、李扬才部武装,被清政府授予四品顶戴。两年后,他又向云南捐局捐纳游击衔,并领到执照。

光绪八年(1882年)4月,法国殖民者再度北侵。法交趾支那海军上校李维业集兵500余人攻陷河内,次年3月占南定,北圻形势再次严峻起来。

越南当时是中国的藩属国,清政府有责任帮助越南维护国内稳定和抵抗外来侵略。但是,清政府内部意见不一。有的人主张与法一战,有的人主张放弃越南,有的人主张驻军越南北部边境,相机行事。其中,很多人提出招用刘永福的黑旗军。一方面,黑旗军英勇善战,能有效地遏制和打击法军另一方面,清政府可进可退,黑旗军打败法军固然好,法军打败黑旗军则正好为朝廷除患。于是清政府决定资助刘永福抗法,使黑旗军在中法战争正式爆发前成为抗法的主力。

5月初,刘永福再次接受了越南政府的请求,率黑旗军2500余人迅速南下。5月10日,抵达河内郊外,誓师抗法。15日,黑旗军黄守忠和杨著恩部300余人企图乘夜拔除由教士教民盘踞的河内教堂,未能成功。

这时,刘永福看到河内壁固沟深,城外洋楼与江面兵舰相倚为守,而黑旗军枪不足1000支,其中300余支还是火绳土枪,绝大多数人仍然手持刀矛,围城和攻坚都难以收效,于是决定诱敌出城,利用野外有利地势,发挥黑旗军近战肉搏的特长,遏制法军枪炮的火力优势。

5月19日凌晨,黄佐炎亲兵送来密报:河内城里法军准备黎明倾城出战。刘永福大喜,即命先锋营杨著恩部署在河内城外东北二里纸桥小镇据守。该镇房屋、街巷繁密,容易隐蔽、防守。果然,法军倾巢而来。杨著恩的指挥所设在关帝庙,一队守庙中、一队守庙后、一队在大路上诱敌,边打边撤退到预定的伏击点。并将苏木水和猪血,在伪装败退时浑身涂满,横七竖八倒下或伏或卧。待法军将近,突然指挥所发出响炮三声,黑旗军的勇士一跃而起,勇猛冲杀,法军死伤惨重。交趾支那海军舰队司令李威利、副司令韦医慌作一团,李威利被一枪击中肩膀,应声倒下。再中两枪仍想挣扎逃跑,又被再补一刀,跪地号叫而死。

韦医和几个骑兵正想转向而逃,在刀光闪闪中应声落马,魂断纸桥。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激战了三小时,全歼法军,其中军官30多人,一举创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再次沉重打击了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中越两国人民的斗志。法军残部逃回河内死守,人人惊恐万状,一夜间几次炸营,惊呼黑旗军前来袭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纸桥大捷”。

消息传到中国,人心振奋。阮氏朝廷封刘永福为三宣提督,加封一等义良男爵。

法国殖民当局得知纸桥惨败消息,又派波滑将军为北圻陆军统帅,增兵至3000余人,并成立北圻舰队,由海军少将孤拔指挥。

几次较量之后,黑旗军成了法军的眼中钉。

1883年8月,波滑率法国侵略军1800余人,沿红河分三路进攻黑旗军扼守的怀德;孤拔率海军炮艇攻打越南首都顺化,企图一举占领越南北圻。

但波滑没有想到,他在怀德望乡附近却遭到了黑旗军的英勇抗击,激战数日,尽管法军武器装备精良,黑旗军还是大败法军主力中路和左路,法军损失惨重。但就在此时,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法军乘机炸崩河堤,黑旗军营地被淹,损失惨重,只得退出怀德,转移至地势较高的丹凤。

波滑经此挫败,知道自己现有兵力不足进取,请求增援炮艇和攻城炮队。

9月1日,法国侵略军发动3000余人、炮艇10余艘,分水陆两路猛扑丹凤。丹凤地处河内通往山西要冲,三面环江,利于法军炮艇近距离火力支援。黑旗军腹背受敌,虽然毙伤法军多人,自己也严重受挫。经过几次战斗,黑旗军实力大减。

刘永福派兵一路阻截陆路法军,一路依托红河堤岸,构筑简易工事,阻止敌人炮艇靠岸。黑旗军坚守阵地3昼夜,打退法军无数次进攻,使其无法前进一步。

然而,就在黑旗军将士浴血奋战的时候,越南国王阮福耐病死,孤拔趁王室成员纷争不休,率领法国海军攻入顺化,威逼越南朝廷签订了顺化条约,并晓谕各地息兵。刘永福的军事斗争失去越南统治者的支持,自觉兵单力薄,难以独自支撑北圻抗法局面,决定退往战略要地山西,与屯兵北宁的清军主力成掎角之势。

此时,清廷为了“保藩固圉”,“代越守土”,在北宁集结了军队万余,但不希望立即与法军直接冲突。因此,抗法的中坚力量——黑旗军首先成为侵略者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10月25日,孤拔就任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兵力增至9000余人。12月,孤拔按照其“先攻山西,再取北宁”的作战方针,率兵6000人,炮艇12艘,分水陆两路进攻山西。

这时,驻山西的清军主方闻风先逃,刘永福独自负担起山西防御战的指挥重任,动员黑旗军3000余人,联合留下的5营清军,以竹筏阻塞河面,又沿岸修筑炮台,密排苯炮,以简陋的武器依托城垣及外围工事抗击洽军,重点防守河堤。

14日,法军以舰炮和机枪掩护步兵摧毁了扶沙要塞。刘永福命令黑旗军5个营秘密向敌人侧后机动,突然出现在陆路法军及水面炮艇之间,配合堤岸守军夹击法军。双方激战很久,终因黑旗军迂回部队伤亡较大,被迫撤退。下午,法军迫近城北堤岸,黑旗军战士跳出工事与法军肉搏。经过一小时激战,法军以死伤士兵200人、军官22人的代价,夺取了堤岸阵地。

15日凌晨,刘永福派人偷袭法军,打算夺回堤岸阵地,但是当时月光皎洁,法军利用优势火力保住了阵地。黑旗军只得撤至山西外城,分段固守。

16日,法军炮艇以桅炮悬击,配合陆炮轰塌西门城楼及全部防御工事,突入城内。刘永福指挥黑旗军依托市区建筑物步步阻击,于当晚退至兴化休整。

黑旗军本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见长,刘永福曾对法军宣言:

“永福岂畏尔哉!尔占水,我占山。我有无穷之饷源,尔无久支之兵费。尔纵设立码头,我必频年兴兵,杀尔人,焚尔居,扰尔商政,使尔不得安枕。虽有红江之利,尔法国岂得及享哉?”

但可惜的是,刘永福在实战中并没有这样做。尤其是怀德、丹凤、山西等地,紧靠红河利于法军炮艇活动,黑旗军单纯采取固守城池的阵地战法,自难抵挡优势敌人的强攻。此外,山西一役,屯驻北宁的万余清军见危不救,给刘永福的心头留下难解之恨。

12月中旬,中法战争正式爆发。黑旗军一直活跃在抗法前线,参加了越南境内的大部分战斗,一直是援越抗法的重要力量。

刘永福骑马像

光绪十年(1884年)年初,清朝云贵总督岑毓英率军万余抵家喻关,会见刘永福,将黑旗军正式扩编为12营,4000余人,称“福字营”,并陆续装备了刚输入中国的13响和17响连发枪。但是,清朝统治者只是把刘永福当成抗法的借用力量,实行“刘团战而官兵守”的错误方针,引起黑旗军的普遍不满。

3月,刘永福奉命增援北宁清军,在涌球修筑“地营”(有被覆的野战掩体)10座,抗击敌人,终因与北宁清军将领结怨太深,没有主动出击,挽救危局。北宁失陷后,清军相率溃奔,刘永福立脚不住,退守保胜。

8月,署理两广总督张之洞电奏清廷,提出了“牵敌以图越为上策,图越以用刘为实际”的战略方针,建议由刘永福部黑旗军、唐景崧部粤军与岑毓英统领的滇军会合犄角,共同抗法。于是清政府命刘永福以提督记名简放,赏戴花翎,受清廷命制,刘永福及其黑旗军正式得到清政府认可。

10月,法军收缩战线,退回宣光固守。西线清军则进围宣光,调动炮队,采用“滚草龙”战法,企图克复宣光,进而与东线清军会师,并力进攻北宁、河内。

初时,刘永福指挥黑旗军配合清军阻击出城反扑之敌,后来他看到顿兵攻坚,徒伤精锐,加上与滇军将领丁愧有矛盾,便自请出防左育,堵截顺江增援之敌。他在沿江两岸修筑地营炮台,用木船载石塞江,并在炮台附近和江边密布地雷、火箭,多次击退乘船增援宣光的法军。

光绪十一年(1885年)2月,法军在东线得手后,抽调第一旅援助宣光。3月2日,分路进攻左育及对岸的同章阵地。黑旗军依托地营,引发地雷,一次又一次打退法军的冲锋。后来因为防守同章的黄守忠部被击溃,法军占领对岸高地,安设炮位,猛轰左育阵地。黑旗军伤亡近千人,被迫撤退。

3月23日,东线清军在老将冯子材的率领下,取得镇南关战役的胜利,并乘胜反攻,接连收复文渊、驱驴、谅山、屯梅等处。

同日,刘永福也进兵临洮,同清军、越南人民义军并肩战斗,接连克复被法军侵占的广威府、黄岗、屯鹤江等10余州县,取得了西线反攻的重大胜利。

3月24日,法军又进攻竹春。刘永福的黑旗军与临洮越南义勇团并肩战斗,紧守道口,断绝敌军外援。义勇都扮成黑旗军战士,一时漫山遍野都是黑旗军,声威大壮,士气高涨,敌军胆寒。从上午九点至次日,群众擂鼓助威,尤在午夜发起全面进攻,火光映照之处,四周都飘动着黑旗军的军旗,喊杀之声,震天动地。越方义勇团的“黑旗军”,在刘永福的统一部署下,军民合力夹攻法军,又获大捷。

此时,冯子材部又收复了镇南关,歼法军千余人,并挥师向文渊、谅山挺进;冲路的唐景崧也攻克了太原。捷报频传,刘永福乘胜穷追法军,一举收复了十多个县城。不久接报:刽子手法军司令孤拔率军在进攻我国浙江镇海海口时,身受重伤,不治身亡。法内阁茹费理也因战败而垮台。

1885年4月4日,中法签订停战协定。法国侵略者畏惧刘永福留在越南继续战斗,声言黑旗军一日不离越境,就一日不交还占据的澎湖岛。清政府于6月接受法国的议和要求后,深恐黑旗军妨碍和局,连下九道命令。“严催该提督即率所部,迅回云界,再赴思、钦,不准稍有迟延”。于是,刘永福被迫率黑旗军告别越南人民,回到云南文山县南溪。12月抵广州。刘永福初到广州时,率1400名官兵驻扎于广州东北郊沙河燕塘的营盘。光绪十二年四月,清政府任命刘永福为南澳镇总兵;次年六月,署理碣石镇总兵,但其队伍仍驻燕塘。黑旗军被裁减为5个营,不足1000人,最后竟只剩300人。

中法战争结束后,刘永福从越南带回一件珍奇的战利品——被黑旗军击毙的法军首领李威利的头发。法国人知道后,专门派人携重金到三宣堂企图高价买走这撮头发。刘永福不为重金所动,就在自家院子里对来者严词训斥,那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1894年4月,中日大战一触即发。清廷因台湾孤悬海外,防守薄弱,再次起用抗法名将刘永福帮办台湾军务。刘永福但为国家、民族存亡大局计,毅然撇下妻儿老小,调动2营黑旗旧部,并新招2营士兵,于8月初分乘“威靖”、“驾时”两艘军舰,起航赴台。

1895年4月,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给日本。消息传出,立即遭到全国各界人民的强烈反对,台湾人民更是义愤填膺,他们举行集会,“鸣锣罢市”,坚决反对割让台湾。但是,无能的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坚决抗议和反对,一方面下令台湾所有官员撤离台湾回大陆,一方面派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为“割台大臣”,前往台湾办理交割手续。

消息传来,台湾人民悲愤交加。5月25日,台北丘逢甲等人成立“民主国”,推选巡抚唐景崧为总统、刘永福为民主将军,希望他们出来领导抗日保台斗争。

可惜的是,唐景崧根本不想保卫台湾。5月底,日军分两路进犯,相继攻陷基隆、台北,曾信誓旦旦要誓死保卫台湾的唐景崧带领大小官吏和12营清军带着库银登船逃回厦门,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台北。

6月7日,日军占领台湾省城台北。面对强兵压境的危急局势,一直在台南积极筹饷御敌的刘永福,目睹清廷拱手让出祖国大好河山的投降行为,愤然抗旨,甘冒违君之罪,肩负起领导驻台清军和台湾义军抗击日寇的重任。

台湾人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军,与“福军”共同抗日。但由于清政府中的主和派一再严令官民“不得丝毫接济台南”,台湾军民孤悬海上,处境极其困难。

6月中旬,日军3100余人分东西两路合击新竹。义军按照刘永福的要求,在大科嵌山区和湖口镇附近山林中伏击日军,使其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22日,日寇以重炮轰击新竹县城,义军避免死守硬拼,主动撤至山中。

6月17日,日本在台北宣布成立台湾总督府,用以镇压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

日军占领台北后,丘逢甲率部南退,在新竹一带阻击日军,经20余日血战,最后弹尽援绝,丘逢甲欲自杀殉职,被部下拦住,不得已撤抵福建泉州。这样,台湾抗日的重任就落在了刘永福的肩上。在台湾民众的拥戴下,刘永福带领他们用极为简陋的武器,继续抗击日本侵略者。

6月28日,台南地方绅民一致推选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坚辞不受,仍以“帮办”之职派人接替内渡文武官员职务。他首先动员台湾广大民众武装起来,团结各地自发兴起的抗日义军,在加强海防的同时,重点部署了以新竹、大甲溪、八卦山、曾文溪为防线的多层防御,以南北交通线为联系纽带,沿途河流,山岭为天然屏障,节节抗击南下的台北日军。并抽调黑旗军为机动部队,以便随时加强薄弱环节。

在刘永福黑旗军的声威震慑下,日本侵略者不敢强战。为瓦解台湾抗日力量,日本以重金为诱饵,想诱使刘永福弃台内渡。但刘永福毫不动摇,表示“我奉命驻守台湾,义当与台湾共存亡”。

7月9日,义军分3路反攻新竹,因消息走漏,只杀伤日寇多人,未能攻克县城。义军将领杨紫云不幸中炮身死。

刘永福听说新竹失陷,杨紫云战死,又派吴彭年为前敌主将,率领黑旗军精锐七星队驰援前线,加强大甲溪防线。

8月初,南下受阻的日军又增援了第二师团,分路向南推进。刘永福闻讯,急电前线守军,严防日寇由僻径渡大甲溪,包抄八卦山。

8月中旬,日军向大甲溪进逼,刘永福派黑旗军前往支援,他们商定沿大甲溪设伏,黑旗军埋伏在南岸丛林中,徐骧率领的义军埋伏在北岸丛林中。22日,日军进犯大甲溪,遭到黑旗军和义军伏击,腹背受敌,纷纷落水,死伤惨重。第二天,日军在汉奸的帮助下,从侧路抄袭,大甲溪最终陷于敌手。

大甲溪防线的失守,严重危及台中重镇彰化的安全。彰化城外的八卦山地势险要,是彰化城的天然屏障,刘永福任命吴彭年为主将,吴汤兴和徐骧为副将,分别扼守彰化城外的大肚溪和八卦山。日寇正面强攻大肚溪受阻后,绕道攻陷台中府城。

日军攻占台中后,黑旗军和义军退到彰化。黑旗军将领王德标率部和义军扼险据守八卦山,阻击日军。8月28日早晨,日寇以汉奸引路,沿小路爬上山顶。守军奋起肉搏,居高临下,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防守大肚溪的吴彭年也率黑旗军的精锐七星队驰援,与之血战。日军又靠着汉奸从后路偷袭,守军受到两面夹攻,但是顽强死战。这是日军入台后双方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日军近卫师团死1000多人。日军少将山根信成被打死。义军吴汤兴、吴彭年等将领也大部分壮烈牺牲,只有徐骧率少数余部突围,七星队伤亡严重,最后因粮饷断绝而被迫退往台南。日军付出了重大代价才攻占了八卦山,接着攻占了彰化县城。

日军虽然攻陷了战略要地彰化,但因受到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心怀畏惧,不敢孤军冒进,遂暂停南下,等待援军。

刘永福抓住这一时机,以黑旗军为前锋,抽调各路军队发动全线反攻,相继克复了云林、苗栗,一直打到彰化城下。

但是,由于台湾军民武器简陋,粮饷缺乏,久攻彰化不下。而清政府封锁台湾,断绝抗日军民的军械粮饷来源,刘永福几次派人到大陆要求接济,都遭到拒绝,更使得抗日事业处境艰难。

9月中旬,侵台日军增加到八九万人。日军组成“南进军司令部”,以兵力4万分三路进攻台南:一路自彰化经嘉义向台南推进;一路在嘉义西侧布袋咀登陆,沿海南趋;一路在枋寮登陆,向北进攻。

刘永福立刻赶到嘉义,针对前线形势部署防御,任命王德标和徐骧为前敌主将,死守嘉义。

10月8日,日军出动几万军队,兵临嘉义城下。嘉义是台南门户,周围多为平原,连丘陵地也少,地形不利于防守。深谙兵法的刘永福指示,守嘉义用智不用力,要多用伏击,埋设地雷,不要与敌人正面交战,于是王德标与徐骧在嘉义城外布下地雷阵。日军进攻时,他们只略作抵抗就退入城中。日军见此情景,以为黑旗军和义军失去斗志,因此下令在城外宿营,准备第二天攻城,哪知道半夜时分,地雷阵响成一片,700多日军在睡梦中便一命归天,埋伏的黑旗军和义军又冲杀出来,日本亲王北白川能久也身负重伤,不治死去。

第二天,疯狂的日军全力攻城,日军的炮弹像雨点般地落到城外。黑旗军和义军奋勇抵抗,与日军巷战肉搏,但终因敌人炮火猛烈,寡不敌众,嘉义城被攻破,黑旗军和义军大部遇难,王德标和徐骧退守曾文溪。

10月10日、11日,日军先后在布袋咀、枋寮登陆,夹攻台南府城。刘永福退入城内,眼看军中缺粮,部下溃散,自己回天无力,心中愁闷万分。

10月15日,日军进攻南城。刘永福驻安平炮台,日夜督战。17日,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已届花甲之年的刘永福大吼一声,亲自开炮,击毙日军几十人。18日,台南城内断粮,守军溃散。19日,日舰攻打安平炮台,刘永福亲自登台发炮还击。入夜,日军攻击益急,部将纷纷劝他内渡。

10月20日,日军进攻曾文溪,凭借优势装备和兵力,枪炮齐发。黑旗军和义军凭一腔热血与日军激战,大部壮烈牺牲。

此时,黑旗军和义军不但兵力处在绝对劣势,枪械弹药也消耗殆尽,粮饷也极为匮乏。清政府自从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后,下令封锁沿海,禁止官员援助台湾的抗日斗争。刘永福一次次派人去大陆,好不容易募集到一些捐款,还被政府扣留。

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仰天捶胸,呼号恸哭说:“沿海抚督误我,我误台民。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

后来,在部将的劝说下,刘永福带着儿子和亲兵,搭乘一艘英国商船回到大陆,台湾的抗日斗争宣告失败。

21日,日军占领台南。

刘永福历经艰险,回到广州后,以“兵折地失”引咎自责,一再报请两广总督谭钟麟辞官归里。是年冬,刘永福卸甲解职,返归钦州老家。

光绪二十三年(1887年),刘永福住南关八旗会馆。次年,奉命到南宁新招募营勇2000人,组成黑旗福军4个营,驻扎在广州小北门外旧营盘。是年夏,南海县罗格围关、罗两姓为建庙争地皮,发生械斗。关姓捏造罗姓“聚众造反”、“求督宪派兵剿洗”。粤督谭钟麟派兵1营前往镇压,未果。遂命刘永福率10营清兵前往围剿,要他“务将罗格围各匪乡村,一概剿洗净尽,绝其根株,免贻后患”。

刘永福到罗格围后,立即阻止先来的统领郑润材的烧杀行为。经过调查,“见该处百姓,皆属良民,各因一时激愤,彼此误会,致启衅隙,实非聚众倡乱”。八月十五日回广州,即向谭钟麟如实禀报。谭坚持认为不属良民,而是“贼”,刘冒“不办”罪名,多次与谭钟麟据理争辩,顶撞说:“大帅不过据各绅一面之词,及南海县禀复一纸,信以为实,不惜草菅人命,如此重大架题,若果潦草起来,后果正复不少……刘某敢保罗格围人等,断无聚众为乱,妨碍治安,如果有者,请将刘某军法从事,以谢粤省人士。”迫使谭钟麟放弃血洗罗格围的计划,使十数万老百姓免遭毁家杀身之祸。

刘永福过了近两年的田园生活,但并没有泯灭报国忧民之心。1897年年底,德人借口“曹州教案”,强行租借胶东湾,俄、法、英、日更是争相仿效。谭钟麟也在这时电促刘永福出山,并同意他组建4营新黑旗军,驻于广州。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永福奉命北上勤王。队伍走到衡阳,又接到班师命令。

1903年,66岁的刘永福以年迈和双脚患风湿病,3次上书两广总督岑春煊,坚决要求辞职。晚年的刘永福尽管赋闲在家,但从他的行为中,不难看出他对清王朝御侮保国的幻想已经破灭。

刘永福有几年住在沙河刘氏宗庙养病。在这期间,流亡在广州的越南革命者,经常得到他的支持和帮助。光绪三十三年,越南革命先驱潘佩珠从日本到广州,特到刘永福家拜访,受到热情接待。从此潘经常来往于刘家,并借用刘家作为越南革命者开会的场所,安排来往的越南人士居住。刘永福鼓励他们要同法国侵略者斗争到底。越南著名的革命组织光复会,就是潘佩珠等人在他家开会成立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州军政府成立,当时广东民团近10万人,各立旗号,秩序很乱。广东都督胡汉民请刘永福出任广东民团局总长,统率各路民军。刘就职后,以八旗会馆为公署。晚上仍回沙河居住。刘永福以古稀高龄毅然出任民团总长,襄助革命党人消除对革命的各种潜在威胁。一个月以后,刘永福因身体不好而辞职。

1913年,刘永福又回到故乡钦州家中,这时他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但是爱国热情犹不减当年。

1915年,刘永福得知袁世凯默许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消息,拍案而起,通电全国,谴责袁世凯卖国求荣,并表示,他愿以老朽之躯充当先锋,与宿敌决一死战。

1917年1月,刘永福病逝于家乡。弥留之际,仍叮嘱亲属旧郡继承他反帝爱国的意愿,努力报效国家。刘永福的临终遗言:

予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忠君爱国为本。无论事越事清,皆本此赤心,以图报称。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虽幸战绩颇著,上邀国恩,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职,居武臣极地,亦可谓荣矣。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今国事日危,外强虎视,若中政府不早定大计,任选贤将,练兵筹饷,振起纲维,各省督军不知和衷共济,竭力为国,以救危亡,因循坐误,内乱交作,蛮夷野性,必乘机入寇,割据瓜分,亡国奴隶,知所不免。吾今已矣,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儿曹均已成立,各宜发奋为雄,抱定强种主义,投军报效,以竟予未了之志。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躯,不惜以铁血铸山河,强大种族,以期臻于五大洲最强美之国。若不能见用于时,亦宜将于之遗嘱,遍告当轴名公,求其人告大总统,务以尊贤任能为急务。远小人,贱货色,严边防,慎取舍,旁求山林逸才,延揽智谋健将;惜民力以裕财源,养民气以威夷狄;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则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范围而不敢抗。如是,则国基巩固,国势富强,吾虽死,九泉之下,亦将额首而颂太和。

刘永福去世之后,得到当时以及后世名人的称赞。孙中山曾说“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湖广总督张之洞则赞誉刘永福“为数千年中华吐气”之“义勇奇男子”。直隶总督李鸿章说刘永福“真乃高人一筹,诸统领莫及焉!”兵部尚书彭玉麟称刘永福“为越南之保障,固中华之藩篱,其功亦伟矣!”越南北圻督统黄佐炎称刘永福“将军英勇无比,堪称北圻之长城”。就连法国孤拔上将也不得不说:“刘永福这些人的英勇气概实在是太神奇了!”民国总统黎元洪为刘永福题字:“钦州渊亭,国之宿将!”

总结

法国的进一步侵略,改变了刘永福的人生轨迹,使他从一个客居越南的反清农民起义军领袖,转变为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一代名将刘永福,福耀羊城,亮泽天河,也是中华民族之光。他是一位伟大的和平战士,反帝、反封建,爱国、爱民的不朽战将,是英勇不屈的民族英雄!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