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 第十五章 传奇将军——赵尚志
第十五章 传奇将军——赵尚志
作者:刘加临   |  字数:13204  |  更新时间:2015-03-27 14:55:27  |  分类:

爱国教育

简述

赵尚志,男,1908年生,汉族,辽宁朝阳人,著名的抗日将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九一八”事变后,获释出狱。不久满洲省委任命他为省委军委书记,负责领导抗日武装工作。1934年3月末,联络了二十余支抗日义勇军,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他被推选为司令。后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他任司令。1935年4月,根据满洲省委紧急通知精神,他当选为北满临时省委执行委员会主席。1936年1月,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成立,他任总司令。他在统一指挥军事行动、统筹安排给养、培养和调配干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开辟了清原、木兰、巴彦、铁力等十余县为根据地。在根据地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被服厂、仓库和军医院,还建立了政治军事干部学校,他担任校长。1936年8月间,他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下辖七个师,全军6000多人,活跃在松花江两岸二十多个县境内。1939年后,由于日伪军连续派重兵“讨伐”,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敌人曾悬赏一万元,通缉赵尚志,叫嚣“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敌人还多次派遣特务奸细混入抗日军内部,企图暗杀他,均未得逞。他一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在党内针锋相对地和王明、康生等人“左”倾路线做斗争,因而曾两次被错误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军内职务,但他丝毫没有消沉,依然对党赤胆忠心,继续坚持抗日武装斗争。1942年1月,赵尚志带领小分队从苏联回到东北,在梧桐河一带活动。2月12日在袭击梧桐河警察分所时,被乔装成老百姓的特务击伤腹部,昏迷中被俘。他伤势十分严重,敌人决定对他进行突击审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他对审讯他的伪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还有什么可问的呢?”说完了他狠狠地瞪着审讯他的敌人,闭口不语,英勇就义。

生平

赵尚志是辽宁省朝阳县人,1908年10月26日出生在喇嘛沟村一个农民家里。父亲给他取名“尚志”,是取自庄子·刻意中的“贤人尚志”,意思是让他具有鸿鹄之志。

赵尚志从小长得比较瘦弱,与普通的农村孩子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他懂事,听话,只是胆子似乎比一般孩子大些:上山、爬树、掏鸟蛋、打长虫(蛇)他什么都敢干同小伙伴去谁家玩,别人怕狗,他总是走在前头,专当打狗的。

赵尚志

赵尚志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一次,他和小伙伴在小凌河捕鱼,伙伴们把捕到的鱼全都烤着吃了。而赵尚志却准备把捕到的鱼拿回家去。伙伴问:“你不吃把鱼拿到哪儿去呀?”赵尚志说:“拿回家,给我娘,我娘养我们兄弟姐妹不容易,我得把鱼拿回家孝敬她。”

赵尚志从小受父亲教育、影响很深。他6岁就跟着父亲念书识字,以后又上了官学堂(学校)。赵尚志的父亲赵振铎是清朝光绪年间的秀才,也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他对子女管束极严。他一方面教育子女学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另一方面又教育子女须当仁不让,见义勇为,伸张正义,要爱国、爱同胞。

在赵尚志具有了一定阅读能力以后,他很喜欢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历史小说,他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英雄豪杰十分钦佩。他还经常把从书中看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小朋友们听。少年赵尚志的脑海中装满了如岳飞、关云长、程咬金等许多血腥汉子的形象,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富有正义感的刚烈性格。有一次,赵尚志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议论将来干什么,其中一个说要当县长,赵尚志马上揪住他边打边说:“当县长的整天欺负老百姓,我长大就当个打县长的。”

赵尚志的父亲赵振铎为人刚正,见义勇为,辛亥革命时曾组织群众抗苛捐杂税,打贪官污吏,缉捕盗匪,失败后,赵振铎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了哈尔滨。

1919年2月全家来到哈尔滨后,为了糊口,年仅11岁的赵尚志不能再继续读书了,便开始自谋生路。他先后在白俄老板家当过杂役,在金银首饰店当过学徒,在外国银行当过邮差,也与二哥尚朴一起卖过烧饼,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受尽了欺压和凌辱。

艰难的遭遇,使少年赵尚志渐渐养成好说、好动和倔强的性格。他爱打抱不平,见到不公之事就想参言。

一次,他去市内上号(今香坊)卖烧饼,赶上一群人在围观什么。原来是一个商店掌柜与一卖柴人在吵架。那个商店掌柜要买这车柴火,但给价太低,买柴人执意不卖。商店掌柜见其可欺,硬说卖柴人是要讹他。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就争吵起来。周围的人都在一旁看热闹。

赵尚志挤进人群听明白事由后,便冲着商店掌柜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何必争争吵吵。你给价太低,人家不卖,怎么倒说人家讹你?”他让商店掌柜再出些钱,卖柴火的再落点价儿。结果,使这桩买卖最终成交了,一场小风波也平息了。

这时,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向赵尚志投去钦佩的目光,夸他年纪虽小,却能讲出一番道理,把事情摆平,都说这小子还真不简单。

生活稍好一点后,赵尚志又立志努力读书,增长知识,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半年之后,他考进了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在学校里,他广泛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了哈尔滨学生声援“五卅运动”的爱国斗争。

1925年夏天,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东北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赵尚志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1925年年末被许公中学开除出校。

此时,赵尚志得知广州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他向党组织提出投考黄埔军校的请求。没承想到广州以后,军校招生考试已经结束。赵尚志就天天到军校去“磨”,终于被批准参加补考。当年,凡是投考黄埔军校的考生都要经过三项测试,即学历测试、性格测试和体格测试。

在补考中,赵尚志很顺利地通过了前两项,但由于身材矮小,体重和身高都不符合要求。赵尚志就对体检的教官说:“我是东北人,来干革命的,你们不要我,难道打军阀反帝国主义还嫌人多吗?”

考官说:“不是嫌人多而是你体格太差!”

“体格差那是先天带来的,我没有办法。但我能经得起考验。我当学生不行,替你们摇铃、打钟、当听信差总还可以吧?反正我不走!”

赵尚志倔强的性格和坚决的态度最终感动了录取的教官,他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和李运昌同学,与林彪同期。

在黄埔军校里,赵尚志进一步接受了革命教育,受到了大革命的洗礼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初步掌握了军事专科训练和指挥作战的要领,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26年夏,国民党在黄埔军校内贯彻所谓“整理党务案”,大规模排斥共产.党和左派势力。根据这一情况和东北革命斗争的需要,赵尚志被党组织派遣回到东北,开展学生运动和建立党的组织。

1927年2月,赵尚志遵照党的指示前往长春,和中共长春特支负责人韩守本一道参加筹建国民党吉林省党部工作,以便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动长春地区的革命斗争。

党部成立后,党部印章始终被国民党人把持。赵尚志与韩守本共同商量后,决定在日本人开的“近江书店”另刻一枚党部印章以备使用。

但由于日本书店老板告密,1927年3月2日下午,赵尚志、韩守本被长春警察厅逮捕,后被关押到吉林市第一监狱。在狱中,敌人对他们施以皮鞭、棍棒、坐“老虎凳”、插竹签、“披麻戴孝”等酷刑,所谓“披麻戴孝”,就是往伤口上撒盐,缠纱布,过几天再用力扯下粘在肉上的纱布。

但是,不管敌人用什么样的酷刑,他们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

有一天,法警把赵尚志、韩守本和另外三个土匪一道押往刑场,敌人让赵尚志跪下,赵尚志坚决地说:“老子不跪,站着死!”他昂首挺立,两眼凝视远方。

枪响后,三个土匪应声倒下,而赵尚志和韩守本仍然站在土崖子上。原来敌人让他俩陪决。

回到监牢,大家说:“我们以为你们都上丰都鬼城了呢。”

赵尚志风趣地说:“阎王爷暂时不想收留我们,让我俩还得回来。”

1927年和1930年,他两次遭到东北军阀的逮捕和监禁,先后在吉林、南京、沈阳度过了三年多监狱生活。

由于同时被捕的一个人叛变,暴露了共产.党员的身份。敌人企图也从赵尚志口中得到党组织的情况,试用了软硬兼施的伎俩。宪兵队长先用花言巧语哄骗赵尚志说:“只要你说出共产.党的情况,悔过自新,承认自己‘年幼无知,误入歧途’,就立即释放你。”

赵尚志当即严词斥问:“青年人爱国有什么罪?难道爱国是误入歧途?”

宪兵队长理屈词穷,气得大骂,气急败坏地动用了各种酷刑。赵尚志没有屈服于日本鬼子,在场的中国看守,见此情景也甚为钦佩,在背后说:“中国人有骨气,他是个英雄!”

在狱中,敌人的严刑拷打和诱惑哄骗始终都没有动摇赵尚志的革命意志,他严守党的机密,坚持开展斗争。

赵尚志在吉林第一监狱被关押期间,监狱里新来了一个叫刘树屏的“教诲师”,负责给赵尚志等政治犯上“教诲课”。通过接触赵尚志感到这位年轻的“教诲师”很有正义感。于是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有一次,刘树屏在上“教诲课”时,赵尚志突然问了他三个问题:“反对帝国主义犯的是什么罪?中国人爱中国犯的什么罪?军阀无故抓人投入监狱犯不犯罪?”

刘树屏面对赵尚志连珠炮似的提问,他当场没有回答上来。后来,刘树屏做了认真的反思,感到赵尚志这个年轻人提出的问题很有道理。渐渐地,就被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后来,赵尚志就经常以请教问题为由到他的办公室,向他宣传爱国思想,讲解革命道理。经过多次接触,赵尚志终于使这位教诲师立场发生了转变,最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出狱后,赵尚志还介绍刘树屏加入了共产.党。

1929年2月9日是农历腊月三十。除夕之夜,监狱外面隐约传来鞭炮声。躺在凉炕上的难友们谈到“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话题。赵尚志发表了他的见解:

“这句古话有它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尽然。有的人纵然佳节当前,也未必念到他乡的亲故。像我这样的‘亡命’之徒,管他什么三十晚上、大年初一呢,从来没有想念过往日的欢乐。如果你心里有理想,有为理想豁出脑袋的决心,就不会想什么亲故了。刘皇叔叹的是髀肉复生,杜子美忧的是黎民百姓,大丈夫当别有所怀。”

在这个除夕的夜晚,赵尚志把监狱里给的一碗肉泼在了甬道上。

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才结束了他先后两次将近四年的铁窗生活,于12月20日经党组织营救出狱。“炼狱”的考验,历练了赵尚志更加坚定的革命意志。出狱后,他立即回到哈尔滨,担任了满洲省军委书记。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洪流中去,并迅速成长为一名抗日斗争的杰出领导者。

这时,遍及东北各地的抗日义勇军活动,风起云涌地开展起来了。1932年春,在北平的东北籍学生张甲洲等人激于爱国义愤,回到家乡组织了巴彦抗日义勇军,为了加强对这支队伍的领导,党组织派赵尚志化名李育才来到这支队伍。

赵尚志来到这支队伍后,首先整顿纪律,建立了以培训抗日骨干力量为主的教导队,改善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部队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在游击队初创时期,赵尚志在驻地常常是和战士们一道帮助老乡劈柴、扫院、挑水、推磨、干杂活的。他也和战士一样去站岗、放哨。为此,中共满洲省委在一封指示信中曾批评游击队应“反对极端民主化,如队长也轮流站岗”。

赵尚志生活简朴是特别出名的。他不修边幅,衣着随便,不蓄发、剃光头,吃东西从不挑拣,什么东西都敢吃。在生活上他从来不搞特殊。他冬天经常穿一件破棉袄,脚上穿一双“二龙吐须”的破靰鞡;夏天穿一件褪了色的黄军装。他看战士没有新衣服穿,他也不穿新的。他要是穿上一双新鞋,看见有的战士鞋破了,他就换过来,衣服也是这样,所以他的穿戴总是最差的。

这年4月,日本侵略者大举向哈尔滨以东、以北地区进犯,反日义勇军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破坏敌人运输线,呼应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党组织决定派时任全满反日党团书记的赵尚志和另一名共产.党员范廷桂执行一次炸毁日本军列的任务。

4月12日夜间,有一列日本军列从哈尔滨郊外成高子通过。赵尚志和范廷桂立即开始行动。他们发现铁路两侧戒备森严,安放炸药容易被敌人发现,于是决定采取扒铁轨的办法颠覆列车。他们选择了距离成高子一公里之外的一处桥涵地带,在一个不容易刹车的斜高坡上悄悄地拔掉了道钉,拆掉了一小段铁轨。然后在隐蔽处焦急地等待着。

半夜12点45分,列车驶到预定地点。一切都在赵尚志他们的预料之中,车厢脱轨翻到了两丈深的涵洞下面和路边,车上的汽油和弹药发生猛烈的爆炸。一时间火光冲天,爆炸声和鬼子兵的号叫声交织在一起。

这场战斗,赵尚志他们凭着勇敢和智慧,不费一枪一弹,取得了毙敌11人,伤敌93人的赫赫战果。

这些伤亡数字是来自日军的报道,是大大缩小了的,实际伤亡人数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事后,敌人派了三列火车来拉伤员和尸体。这是我党革命战争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颠覆军列行动。赵尚志在抗日战场上初次亮相就出手不凡。

不久以后,巴彦抗日义勇军攻下了巴彦县城,给敌人以很大的震动,赵尚志也成了哈北一带很出名的人物。

10月29日,巴彦抗日义勇军攻打东兴设治局时,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不仅战斗失败,赵尚志左眼还被弹片击伤,视力丧失,险遭不测。此后的战斗中,巴彦抗日义勇军这支游击队屡屡受挫,最后不得不解散。

当时满洲省委执行“左”倾路线的人,错误地认为巴彦游击队的失败是赵尚志执行右倾路线的结果,责令他做深刻检查。

赵尚志不服,他据理申辩。

一天,正当赵尚志因为巴彦抗日义勇军的失败而叹息不已,等待组织安排计划如何东山再起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敲门声。打开门,外面站的居然是满洲省委代表金伯阳。赵尚志连忙抓住金伯阳的手:“老金啊,你可来了,是不是组织上又给我分配什么任务了?这小日本鬼子是越来越嚣张,我是日日等夜夜盼,凳子都快坐不住了,终于把你给盼来了。”

金伯阳看着赵尚志,露出为难的表情:“这……尚志啊,外面说话不方便,我们屋里说吧。”

赵尚志挠挠头,忙把金伯阳请进屋里。

金伯阳刚刚落座,赵尚志就迫不及待地凑上前:“老金,说吧,省委又有什么新指示了吗?”

金伯阳定定地看着赵尚志。

赵尚志着急地问:“老金,你这么看着我干啥,有什么你快说啊。”

金伯阳叹了一口气:“尚志啊,我说了,你可要坚强啊,组织上是说了关于你的事情,不过,不是什么调遣的指示,而是……”

“而是什么,你快说啊。”

“而是开除了你的党籍。”

“啊?”赵尚志顿时觉得犹如五雷轰顶一般,“老金,你不会是弄错了吧?”

金伯阳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拿出一张纸,上面赫然写着关于开除小赵同志的工作决定。

赵尚志不知道金伯阳是什么时候离开的,他只是愣愣地看着那张纸,里面的一字一句都像一把锐利的刀刃割着赵尚志的心,屋内的光线渐渐暗了下来,但他仍旧能看见那上面的每一个字:“执行右倾盲动主义”,赵尚志无奈地摇着头。

得知被开除党籍之后的几天,赵尚志想方设法约了金伯阳同志在道外里区的“一毛钱”饭店见面,希望可以通过他向省委申诉自己的委屈。

为了避人耳目,赵尚志左手拿着一根弯曲的树棍儿,右手拿着一个破烂的饭碗,身上披着一个破毯子,脸上抹了点锅底灰,头发弄得乱七八糟,上面还有几根稻草。由于身材不高,他看起来活脱像一个十几岁的小乞丐。

约定时间就快到了,金伯阳按时来到饭店,找了一张靠门的桌子坐下。

“老板,赏点钱吧。”赵尚志走进饭店,挨个桌乞讨。

这时赵尚志突然发现,另外一张桌子上两个人一直有意无意地将目光瞟向金伯阳。平时锻炼出来的敏锐判断力让他一下意识到,金伯阳已经被敌人发现,这两个人很有可能就是特务!

赵尚志心里暗叫一声不好,他跌跌撞撞走向金伯阳的桌子:“老板,赏点钱吧。”一边说着,一边用力地向金伯阳眨眼。

金伯阳心领神会,连忙站起身推了一下赵尚志:“哪来的乞丐,一边去,一边去。”边说边退出饭店。另外那张桌子上的两个人看见金伯阳起身离开饭店,马上站起来准备追出去。

赵尚志借助金伯阳推的动作,一个趔趄歪倒在准备追出去的两个人身上。金伯阳顺利脱险了,追不到金伯阳的两个人把赵尚志拉到门外的一个胡同里:“说!你是不是跟那个人一伙儿的,你是不是共产.党?”他们将赵尚志推倒,然后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大爷,我不知道什么党,我就是一个要饭的,别打我,别打我……”赵尚志在地上打着滚。

打了一会儿,也许是两个人打累了,也许是真的看他就是个小孩子,两个人再狠狠给了他一脚之后,撂下一句“别再让我看见你”的狠话之后,转身离开了。

之后,赵尚志又几次试图与省委联系,但都没有结果。他仍旧相信,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抗战才能胜利。党会让他委屈一时,但不会让他永远委屈。于是,他留下一封信给母亲,一个人离开哈尔滨,继续寻找抗日道路。信的后面写着一副对联和几句话:

“几点委屈何妨碍卫国志士,瞬间落寞岂影响保家男儿。母亲,我走了,即使受再多的委屈。我还是要继续革命的。为了你们以后的好生活,再多的委屈都不苦。”

1933年4月,赵尚志从哈尔滨来到宾县参加了义勇军孙朝阳的队伍。队头儿最初不愿收留他。赵尚志再三央求,终于队头儿被说动,不过只让赵尚志做了一名马夫。

一次,孙朝阳部队被敌围困在宾县东山,处境十分危险,孙朝阳束手无策。赵尚志提议以攻为守,用一部分兵力据守东山,一部分兵力进攻宾县。孙朝阳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让他率队攻城。赵尚志率部攻占了宾县县城,迫使敌人撤了围。

事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义勇军的参谋长。

不久,孙朝阳被日军诱杀,一些坏人企图暗害队伍中的共产.党人,赵尚志得悉消息后带着几个人和十几支枪离开这支部队,去找珠河县委。

1933年10月,在珠河县委领导下,珠河反日游击队成立了,赵尚志被选为队长。在成立大会上,他带领13名队员庄严宣誓:

“我们珠河游击队的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取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万死不辞,哪怕赴汤蹈火,千辛不避。誓为武装三万万同胞,驱除日寇出东北,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奋斗到底!”

这支小小的抗日武装,在珠河掀起了抗日风暴,开辟了以三股流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不到三个月,队伍发展到70余人。

这年赵尚志已经25岁了,按照当地传统,早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赵尚志却顾不上个人的终身大事。他的父母看到他的同龄人大多有了家室,特别是住在哈尔滨市的张甲洲的妻子经常出入其家,就更加着急,便隔三岔五地催他找个对象,可赵尚志就是不同意。

刘树屏见赵尚志始终不成家,便耐心规劝他早日完成婚姻大事,免得父母挂念。赵尚志对朋友的关心表示感谢,但他说:

“我投身戎马生涯,一旦有个好歹,给人家女子添麻烦。再者,有了小家也会牵扯精力啊。人生在世,应为全人类谋幸福,为国家谋利益,难道专在父母膝下尽孝,就尽到做人的全部责任了吗?”

听了这番话后,刘树屏也放弃了规劝。赵尚志把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他对身边的战友说:“不驱逐日寇绝不成家!”

1934年春,为了贯彻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赵尚志在秋皮屯召集二十支义勇军、山林队首领开会,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从此,抗日队伍声威大震。

1934年5月,赵尚志率领抗日联合军的五百人攻打宾县县城。联合军在木制大炮火力的掩护下,攻进城里,同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这次战斗中,游击队还用步枪击落了一架敌机,并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此后,赵尚志“木炮打宾州,威震敌胆”的故事就传开了,而且越传越神。

6月末,赵尚志收编了一部分义勇军,把珠河反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全队四百五十余人,下辖三个总队。哈东支队成立后,在中东铁路南北活动,不断地扩大抗日游击区域,抗日火种在哈东燃成了燎原大火。当时,有2000多人的抗日队伍紧密团结在哈东支队周围,成为日伪的心头大患,日伪当局一方面不断派出兵力进行疯狂的围剿,另一方面到处张贴告示悬赏捉拿赵尚志,当时有赵尚志“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的说法。

赵尚志的抗日游击活动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日伪势力惶惶不安。他们派遣特务混入抗日队伍内部,暗杀游击队领袖,策反少数不坚定分子。

敌人抓不到赵尚志,就在哈尔滨逮捕了赵尚志的父亲,威逼赵老先生给儿子写信,企图以父子之情逼迫赵尚志投降,阴谋瓦解抗日队伍。

父亲很早就估计到有可能因尚志抗日而牵连家人,他曾借左传上晋将魏颗对父亲“从其治命,不从乱命”的故事和赵尚志早有约定:什么时候你接到我的信,如信中有“乱命”二字,那就是我被捕了,信是被逼而写,并不是我的本意,你千万不要按信上所说的办,要一心抗日,为国尽忠。赵老先生在信上写了“现在父亲患重病,神昏治乱,命在旦夕”的字样,将“乱命”二字巧妙地写在信中,使赵尚志看穿了敌人的阴谋,在担忧父亲的同时,更增强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抗日到底的决心。

赵尚志大义凛然地说:“敌人抓我父亲是阴谋,他抓他的,咱们还是抗咱们的日。”他的行动激励了广大抗日战士,稳定了军心。

后来,赵尚志的母亲变卖了所有的家当,才救出了关在监狱中的赵子服。

哈东支队连续取得军事胜利,根据地的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自豪地称根据地为“红地盘”。

赵尚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感动了许多党内的同志。在中共珠河县委的多次请求下,1935年1月12日,中共满洲省委终于做出了“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议,并高度评价了赵尚志的工作。

这一地区,除了抗日游击队,还有十余支反日山林支队和义勇军。为了贯彻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赵尚志奔走于各个队伍之间,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抗日到底、武装群众、联合各反日部队共同抗日的主张,使得各队头领在“不投敌、不卖国、抗日到底”的条件下联合起来。

1935年12月,满洲省委指示,以哈东支队为基础,吸收根据地青年义勇军的骨干,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由赵尚志任军长,并兼任第一师师长,下属三个团,冯仲云为政治部主任。

1936年1月,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成立,赵尚志任总司令。下设三个总队,九个大队,人员达万余人。

赵尚志在统一指挥军事行动,统筹安排给养,培养和调配干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又开辟了清原、木兰、巴彦、铁力等十余县为根据地。在根据地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被服厂、仓库和军医院,还建立了政治军事干部学校,他担任校长。

3月11日,根据地侦察得知,方正县城只有二百多日伪军,并且还有武器和粮食。赵尚志等人决定带领七百神兵,奇袭县城,缴取枪支和粮食以壮大队伍。

晚上,天下起了雪。赵尚志带着游击队,踏着积雪,肩扛长枪,手持大刀直奔方正县城。拂晓前,他们赶到了县城警察署门前,发现一个哨兵端着长枪打瞌睡,屋里的十多个日伪军守着小炉子,围着张桌子,吆五喝六地赌钱。两个战士摸上前抹掉了岗哨,一小队战士冲进仓库,夺取枪支和粮食,其余的战士攻进警察署门前将其全部缴械,又立即赶到日军参事馆驻地。

敌人没有想到,抗体联军会火速攻打县城,因而连忙迎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大部分敌人被抗联消灭了。

赵尚志向剩余的日伪军喊道:“你们赶快投降吧!不然,都打死你们!”

敌人看到伤亡惨重,不敢猖狂抵抗了,一个个手举长枪,乖乖地走出来缴枪投降。

这次战斗俘虏敌人35人,缴枪70多支,缴获粮食四大车。

4月,抗日联军攻打了舒东镇,歼灭全部守敌,俘虏日军30多人,伪军80多人,缴枪300多支,拔掉了在江北的一个重要据点。

随后,赵尚志率领抗日联军四面出击,节节胜利,震慑了江北的敌人。敌人不得不从哈尔滨和佳木斯调动重兵,集结在北线一带。这时,赵尚志在调动了敌人兵力之后,悄悄地率队返回汤原根据地,进行休整。

同年8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任军长。这年冬天,为开辟松嫩平原的新游击区,他率第三军主力远征。部队冒着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严寒,爬冰卧雪,忍饥受寒,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从松花江下游到黑龙江岸,纵横数千里,大小百余战,攻克了20多座城镇。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与日寇、伪军进行了上百次的战斗,并使抗日根据地扩大到了珠河、宾县、延寿、方正、阿城、五常、双城等县。

毛泽东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这一年,抗联部队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共计55000余人,赵尚志所率领的抗联三军也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6000多人,成为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

人数众多再加上队员的成分不同,要想管理好这支队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不仅要有严明、完善的纪律,还要不断提高士兵的自觉意识。

赵尚志教育士兵很有办法。他深知身教胜于言教,所以,他经常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感染战士们。

有一次,赵尚志由于没有回答一位保安连的战士的口令,战士向他开了枪,但没打着,事后,赵尚志表扬了那名战士,还奖励了他一盒烟。

还有一次,赵尚志住在一位老乡家,看见这家妇女在切萝卜,便当着战士们的面吃了一块。过后,一位战士对他说:“司令,您犯了个错误您可知道?”

赵尚志故意说:“我不知道哇!”

这位战士便提起他随便吃百姓萝卜的事。于是,赵尚志马上召集士兵开会,表扬了那位战士,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当众做了检讨。同时以此为戒教育战士们不许随便拿群众任何东西。

当时部队里有严明的纪律,吃饭要五分钟之内吃完,而且要一起吃,先吃的要罚去站岗。一次,桌子上的饭菜都摆好了,正准备开饭,赵尚志一进屋就坐在炕上先吃起来,一位战士对他说:“司令,你怎么先吃呢?别的弟兄还没有来,先吃可犯错误呀!”

赵尚志听罢,点头称是,便放下筷子自动拿起枪到外边罚站岗。他还说因为他是队长,犯了先吃之过,除了罚托枪外又另罚两小时立正。

战士们都说:“司令违纪都是如此,何况我们呢?”

赵尚志非常关心、体贴士兵,心里总是装着战士,就是有一个鸡蛋,他也得叫打在汤里,让大家都能吃到。

战士们打游击非常辛苦,有时连续作战都很疲劳,当部队到老乡家住宿时,赵尚志总是问战士们谁的腰疼,谁疲乏。他总是把那些腰疼、疲乏的战士安排在火炕上去睡,而他却在地下铺些草,连被褥、枕头都不要,和衣睡在上面。有时队上发了津贴,赵尚志就把自己的那一份拿出来,给大家买点东西。

在游击队中,战马是战士最心爱的了。可赵尚志若有了一匹好马,谁看中了就连鞍带马送给谁,然后他再找一匹来对付。常有这样的事,战士看中了司令的马,就说:“司令,你这匹马真好,送给我好吗?”“送给你,就送给你——牵去吧,上战场可得好好打仗啊!”战士就真的就把马牵走了。

因此,赵尚志给人的印象就是:平时随身带一根藤棍,骑一匹缴来的战士不要的马,擅长两手写字,爱穿白花旗上衣;好和战士开玩笑,和战士一起抢馍馍吃。

一位老根据地的群众有一次看见赵尚志时,只见他光个大膀子,穿条破军裤,口袋里别支匣子枪,正和弟兄们吃饭呢。他像个小孩子一样,到这个弟兄碗里拣个豆吃,又到那个弟兄碗里扒拉扒拉。大伙都吵吵:“司令抢我的豆吃啦!”

一位警卫战士见这位群众来了,高喊一声:“来客人啦!”

赵尚志赶忙到屋里穿上衣服,把这位群众请过去唠起抗日反满、军民一家的事。

1938年1月,赵尚志根据北满临时省委决定,赴苏联商谈抗日斗争的重大事宜。但赵尚志过界抵苏之后,却被苏方关押审查了一年半之久。

1939年6月,赵尚志集中在苏的抗联人员100多人,组成精干队伍回到东北投入战斗。

当时,乌拉嘎金矿附近有一个日本测量队,这个队有30多个鬼子,他们奸淫掳杀,无恶不作。一次,鬼子在半路上碰到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便兽性大发,把小孩扔到井里,强奸了妇女,然后将其活活杀死。抗日联军早就想拔掉这个“毒钉”,消灭这股豺狼。

7月的一天晚上,赵尚志带领50多名抗联战士,神不知、鬼不觉地朝着鬼子驻地奔去。

“啪!啪!啪!”三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岳母刺字

部队发起了冲锋,直打得敌人呼爹喊娘,四处乱窜。不到半小时,战斗胜利结束,这群鬼子全部被消灭了,还缴获了一批粮食、枪支和弹药。

后来,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派出的两支部队相继失利,不得不再次返回苏联。

1940年,由于叛徒造谣说他要“捕杀省委”,北满省委未经调查就轻率地做出了“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不过仍任命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赵尚志一面积极向中央申诉,一面坚决要求重返抗日战场。

1941年冬,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本来可以像其他人一样留在苏联等待时机的赵尚志,谢绝了苏方的挽留,带领四名战士又一次回到东北抗日前线。他立下誓言:

“再也不离开祖国,死也要死在东北的抗日战场上!”

在东北,鬼子的“扫荡”越来越频繁了。敌人采取搜山、断粮等手段,企图困死抗联战士们,情况越来越严重。赵尚志在粮食、枪弹匮乏的严峻关头,一面恢复原来的部队,恢复地方组织,发展抗日力量,一面开展游击战争,寻机打击敌人。

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赵尚志,一直是日伪当局全力捕杀的对象。赵尚志在鹤北的出现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注意,敌人派出警备队进行了为时七天的搜索,毫无结果。此时,兴山伪警察署长田井九二郎、特务主任东城正雄也正在精心谋划如何抓捕赵尚志。田井久二郎认为:“赵尚志受到人民的绝对支持,即使调动日军一个师的兵力,也难以抓到他,只有设法秘密派遣特务潜入赵尚志部队,把赵尚志引诱到包围圈内伺机抓捕。”于是,日军选中了绰号“刘炮”的特务刘德山混进了赵尚志的队伍,潜伏在赵尚志的身边,阴谋诱捕他。

1942年2月12日凌晨,在刘德山的极力怂恿下,赵尚志率领小分队,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被刘德山从背后开枪,打成重伤。

此时,赵尚志头脑非常清醒,他立刻意识到刘德山原来是个特务。在受伤倒地的瞬间,他强忍剧痛,举起手枪朝刘打去,刘德山当即毙命。

赵尚志被战友背进了附近吕家菜园子一个孤独的农家小屋。屋内新婚不久的女主人吕振清被吓蒙了。但听说是赵司令,忙用结婚时新缝制的被褥包住赵尚志,并用手温暖着赵尚志冰冷的双手,端水给他喝。

这时,预先埋伏在两侧的敌人一起包围过来,他命令其他同志迅速转移,自己留下做掩护。由于失血过多,赵尚志和战友王永孝在重伤昏迷中被随后赶来的日军俘获。

敌人对赵尚志进行了突击审讯。

赵尚志的腹部受伤,血浸透了棉衣,他强忍疼痛,没发出过一声呻吟。他怒视审讯的伪警察:“我就是赵尚志。你们不同样是中国人吗?却成为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

当日本人和伪警察拿饭给赵尚志吃时,他怒斥道:“我不吃你们满洲国的饭!”说完就不再言语,只有一双眼睛蔑视地瞪着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的日本人。

直到最后,赵尚志又说:“你们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对你们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说了,也是对驴弹琴——没用!”

由于伤势太重,失血过多,赵尚志昏了过去。因为拒绝治疗,赵尚志在受伤后仅存活了8小时,便壮烈殉国。

就连日寇也高度评价赵尚志:“无愧于匪中魁首之尊严。”残暴的日军把赵尚志的头颅用钢锯锯下,将他的身体投入了冰冷的松花江。

年仅34岁的赵尚志用青春和热血实践了自己“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的铮铮誓言,长眠在他无比热爱的白山黑水之间。

总结

赵尚志具有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始终忠诚于党,为党的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优秀品质。赵尚志的一生又是极其坎坷的,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和难以承受的种种磨难。尽管如此,他对党依然忠心耿耿,特别是在党籍长期得不到恢复的情况下,仍忍辱负重,从不抱怨,心中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心竭力地为党的民族解放事业奋斗,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回肠荡气的正气之歌。

毛泽东曾赞扬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赵尚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为了纪念他,1947年珠河县第一届工农代表大会决定改珠河县为尚志县,哈尔滨的一条主街道被命名为“尚志大街”,烈士的出生地朝阳县喇嘛沟村改名为尚志村。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朝阳市出版了16部纪念赵尚志的书,搞了近百场纪念活动,电影赵尚志智取五常堡、纪录片铁骨忠魂、现代评剧赵尚志·1933,后者还获得了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连续剧赵尚志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一曲嫂子颂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北国雄狮”的英名可以说家喻户晓。

中华英魂,浩气长存,赵尚志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为抗日胜利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对革命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是永远不可磨灭的。革命先烈赵尚志虽然离开我们许多年了,但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始终被人们传颂。在那艰苦的岁月,他无限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的英雄气概,以及坚强不屈,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鼓励我们向前进。作为共产.党人,要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实履行党的宗旨,永远为党的事业积极、努力地工作着、奉献着。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