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爱国教育 >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 > 第三章 一个国家的精神偶像——雷锋
第三章 一个国家的精神偶像——雷锋
作者:刘加临   |  字数:20493  |  更新时间:2015-03-31 16:20:36  |  分类:

爱国教育

一个国家的精神偶像

——雷锋

亲人一个接一个离去

雷锋

这一天,天气格外寒冷。阴沉沉的乌云遮掩着天空,细碎的雪片凌乱地散落在起伏连绵的山丘上,漫山遍野的荒草在凛冽的寒风中蜷曲着细弱的身子瑟瑟发抖。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生于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村,迎接他的没有亲人的欢声笑语,没有温暖的炉火和香甜的乳汁,只有寒冷和饥饿。妈妈把他紧紧地抱在怀中,用身体温暖着他精瘦的身子,遮挡着从破败的门窗中“嗖嗖”而入的寒风。她含着眼泪喃喃地说:“你真是个苦命的孩子……”

雷锋出生的年代,我们的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把神州大地变成了血和火的海洋,日寇到处横行肆虐,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地主恶霸们趁火打劫,为非作歹,贫苦的劳动人民在苦难中煎熬,在生死线上挣扎。

爷爷租种了地主的十亩薄田,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大半交了租子,余下的连最起码的生活也难以维持,只好让雷锋的爸爸外出到长沙打工,赚回一点钱来贴补家用。雷锋的母亲心灵手巧,勤于持家,日子过得虽然十分艰苦,但全家人齐心协力,总算还能勉强过下去。谁知,一场大祸偏偏降临到他们头上。

这一年,日本鬼子进攻到洞庭湖地区,离长沙还有好几百里之遥,驻守在长沙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就吓破了胆,一把大火点燃了长沙城,而后逃之夭夭。

大火烧了几天几夜,长沙城内所有的房屋、工厂、设施都变成一片火海,到处是逃难的人群,混乱不堪。一些从前线溃散下来的散兵游勇趁机四处流窜,抢劫财物。雷锋的爸爸个性耿直,不堪忍受这些兵痞们的侮辱,争辩了几句,竟被他们用枪托打得遍体鳞伤,大口大口地吐血,从此落下了内伤,再也不能干重活儿了,只好回到家乡。

爸爸失去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马上陷入了困境。就在雷锋刚会开口叫“爷爷”的那年冬天,操劳过度的爷爷也病倒了。

新年将临,有钱人家欢欢喜喜张灯结彩,高墙深院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雷锋家那破败不堪的茅草房中,却只有爷爷痛苦的呻吟和妈妈绝望的哭泣声。

年关时候,爷爷混浊的眼睛里抖动着辛酸的泪花,干枯的手指轻轻抚摸着雷锋的小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爸爸拖着伤残的身子,终日在田间辛勤劳作,夏天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冬天迎着透肌彻骨的寒风,累死累活干一年,仍不能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无奈之下,只得将雷锋年仅12岁的哥哥送到离家几百里的津市,在一家机械厂当童工。

雷锋的爸爸妈妈都是性格很顽强的人,面对生活的重压,他们咬紧牙关,默默地承受着苦难的煎熬,企盼着总有熬出头的那一天,却哪里想到,巨大的灾难再一次降临。

1944年,日本鬼子占领了雷锋的家乡,到处烧杀抢掠,雷锋的爸爸被他们抓了去当挑夫。旧伤、疾病加上长年的饥饿和劳累,爸爸身体一直很虚弱,哪里还能担起一二百斤的重担子赶路?毫无人性的日本鬼子就狠狠地毒打了他一顿,扬长而去。爸爸带着浑身血淋淋的伤痕,挣扎着回到家……一年后,爸爸终于含恨离开了人世。这时的雷锋刚刚5岁。

不久,他在外做工的哥哥因为长期的超强度劳动,加上营养不良,终于病倒了,没钱给哥哥看病,也没钱给哥哥买吃的补养身体,哥哥的病越来越重。雷锋6岁那年,哥哥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刚刚掩埋了哥哥,小弟弟又得了伤寒病,悲痛欲绝的妈妈为了保住这条小生命,东奔西走,四处求人。但是地主有钱不肯帮,穷人没钱帮不了,又是眼睁睁看着小弟病饿交加,死在了妈妈的怀里。

日子过得越来越难,小雷锋一天天在饥饿中越来越瘦,越来越弱,妈妈真怕他也会像哥哥和弟弟一样倒下去。她思来想去,狠了狠心,到地主家当了女佣人。

进了地主家的门,就像跳进了火坑,不分白天黑夜,妈妈都要没完没了地干活,洗衣、做饭、收拾房间、带小孩,忙得喘不过气来,稍有不慎,不是打就是骂。更可怕的是地主那双恶毒的眼睛,不时地扫来扫去。妈妈整天提心吊胆,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这一年,中秋节就快到了,地主家杀鸡宰猪做月饼,特别忙。妈妈每天都回来得很晚,雷锋就在外面玩,等妈妈回家。

这天晚上,雷锋回到家,却意外地发现妈妈早已回来了,正一个人孤零零坐在屋里发呆,她头发披散着,满脸都是泪痕。母子俩聊了一会儿,妈妈说她晚上还有事,让他到六奶奶家去。

第二天一大早,雷锋回到家,推开大门,眼前的情形让他惊呆了:妈妈悬梁自尽了!

从此,不满7岁的小雷锋变成了孤儿。好心的六奶奶收养了他,像亲人一样给他温暖。但六奶奶家里也很穷,多一个孩子就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懂事的小雷锋为了给六奶奶减轻一些负担,经常挎着篮子去挖野菜,有时还上山去砍柴。

当上儿童团团长

1948年8月,雷锋的家乡解放了,小山村的人们沉浸在翻身解放的喜悦中。大人们组织起了农会,孩子们组织起了儿童团。9岁的小雷锋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每天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还跟大人们一样学唱歌。排着队去开会。这一切都让雷锋感到新奇,感到振奋。

农会主席彭大叔特别喜欢这个工作认真、学习勤奋的儿童团团长,常常给他讲革命道理,讲一些革命志士对敌斗争、英勇牺牲的故事。

雷锋的眼界越来越开阔,知道了穷人能有今天的翻身解放扬眉吐气,全靠救星共产.党,全靠人民的领袖毛主席,全靠英勇无敌的解放军。他握着小拳头在心里发誓:这辈子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定共产.党,要参军上前线,去解放更多的劳苦大众,去拯救天下所有像自己一样的穷苦孩子。

当时长沙一带刚刚解放,国民党残兵败将、散兵游勇们纷纷逃进深山老林,同当地的土匪、地主恶霸相互勾结,常常寻机流窜作恶,敌我斗争十分激烈复杂。

雷锋带领着儿童团的小伙伴们,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日夜监视着阶级敌人的动向。

一天,雷锋看见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偷偷溜进一户大院,立刻警觉起来,他装作玩耍的样子,悄悄地跟了进去。

院子里很静,没有人影,雷锋贴着墙根蹑手蹑脚溜到西屋窗下,只听见屋里人在压低嗓音说话。雷锋屏住呼吸,仔细听了一会儿,终于弄清楚了:这几个坏蛋正在密谋勾结土匪杀害民兵队队长!

事不宜迟,雷锋又贴着墙根溜出了院子,撒腿直奔民兵队部。

民兵队队长接到报告,立即带人包围了大院,一举抓获了好几名坏蛋,还缴获了他们的凶器。

雷锋受到了村党组织的表扬,民兵队队长更是逢人便夸,说雷锋机智勇敢,了不起。

雷锋的心里却并不满足,抓几个坏分子算什么?他想的是参军上前线,打垮反动派,为死去的爸爸、妈妈、哥哥和弟弟报仇!

在阳光下成长

1950年夏天,雷锋的家乡办起了第一所小学校。雷锋和那些贫苦农民的孩子们一起,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因为雷锋是孤儿,学校免去了他的全部学费,还给他发了新书和笔记本。

雷锋的家离学校有近十里的山路,每天都要顶着满天的繁星出门,踩着一地的月光回家,来回路上要走好几个小时,南方的夏季又特别炎热多雨,刚才烈日当头,转眼又是瓢泼大雨。山区的羊肠小道泥泞难走,一不小心就摔个跟头,弄得浑身上下脏兮兮的,但无论路多难走,雷锋上学从来不迟到,他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虽然解放了,但山区一般农户的生活还是贫困。六奶奶年纪越来越大,干不动重活儿,家里的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雷锋是个懂事的孩子,每天行走几十里山路,最费的就是鞋子,他知道六奶奶没钱,从来不张口要新鞋,就靠自己一双小手打草鞋穿。

雷锋特别爱学习,上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讲,下课后认认真真地做作业。节假日到地里干活儿时,总不忘带着课本,休息时就坐在地头读一阵,由于他学习得十分刻苦,各门成绩总是很优异,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雷锋还特别热爱劳动。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从小就养成了不依赖别人的习惯,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农活,还是割草、拾粪、砍柴,他样样都能拿得起来,就连洗衣服,缝缝补补的家务活儿,他也自己动手去做。村里的大爷大娘提起他,都要挑起大拇指啧啧称赞道:“真是个勤快的好孩子啊!”

1954年,雷锋是学校里第一批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学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

1955年,雷锋从清水塘小学转到荷叶坝小学读书。荷叶坝小学正在筹备建立少先队,当时只有四名队员,雷锋一来就积极参加了建队工作。课余时间,他把同学组织起来讲队章、讲建立少先队的伟大意义。他深情地说:“我们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是革命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入队,长大了好建设我们的新中国。”

1956年的春天,雷锋的家乡开展扫盲运动。但在那时候,农村有文化的人很少,更不用说找教师了。雷锋听说后,就和同学们商量,主动担当起帮助村里办夜校的任务。

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夜校很快办起来了,教室设在一家老乡的堂屋,学生都是比“老师”大六七岁的农村青年。雷锋每天放学后,急匆匆地吃完饭,就忙着赶到夜校去授课。他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带动了人家的学习热情。

雷锋在村里最让人交口称赞的,是他助人为乐的精神。

村里有位叫陈五爹的老大爷,双目失明,孤身一人过日子,解放后,一直由村里照顾老人的生活。老人心里总过意不去,常常摸索着上山去砍些柴火,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有一天,陈五爹上山砍柴回来,忽然一脚踏空摔倒了,柴火散了一地。雷锋正好路过看见了,他忙上前帮助老人,收拾好柴火,挑着送老人回家。从此,雷锋隔三岔五地就要来陈五爹家,砍柴、挑水、打猪草,样样活儿都干。感动得老人逢人便夸:“庚伢子(雷锋小名)待我比亲人还亲啊!”

山区的夏天多雨,一次暴雨过后山洪下来,路上的小石桥被淹没了,雷锋上学路过,见一群一二年级的小同学望着汹涌的河水发呆,他就上前去,把他们一个一个地背了过去。从那以后,只要有大雨,雷锋都会来到小石桥,帮助小同学过河。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帮忙,小同学们再也不怕有暴雨山洪了。

1956年夏天,雷锋以优异的成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

在毕业典礼上,16岁的雷锋走上讲台,面对全校师生表决心:“我决心留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当一个新式农民。我决心做个好农民,驾驶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做一颗小小螺丝钉

雷锋太热爱自己的家乡,太热爱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了,这里需要像他这样有文化的青年,他就毅然放弃了进县城读中学的机会,找到乡里要求留下来,做一名新式农民。

彭乡长很喜欢雷锋人小志大的热情劲儿,就留他在乡政府当通信员。不久,又推荐他到县委当了公务员。

县委机关的同志,对这位手脚勤快、整天乐乐呵呵工作的小伙子都很喜欢,亲切地叫他“小雷”。

县委张书记对雷锋格外关心爱护,下乡开会总爱带着他,有时张书记工作到很晚,雷锋就一直守候着。张书记常常利用空余时间,给雷锋讲革命故事。雷锋被故事里的革命志士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打动,说:“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有一次,雷锋跟随张书记下乡,看见路上有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他不经意地一脚踢开了。张书记却走上前去,弯腰拾起了螺丝钉,还用手抹干净放到衣袋里。

雷锋好奇怪,张书记要螺丝钉干什么?

过了几天,雷锋要到一个工厂去送信。“把它一块儿送去,”张书记掏出那颗螺丝钉放到雷锋手上,又说,“咱们国家底子还很薄,要搞社会主义建设,还得艰苦奋斗才行,螺丝钉虽小,缺了它机器就转不了。”

雷锋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张书记拾螺丝钉的用意在这儿啊!

这件事对雷锋的教育太大了,他由此悟出了很多道理。以后的多少年,他都时时刻刻地告诫自己,要像这颗小小螺丝钉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一份应尽的职责。

雷锋懂得,一个人要进步,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就像螺丝钉,要经常地擦洗才不会生锈。小学毕业的雷锋,比起周围的人,已经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了,但他并不满足现状,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县委机关开办了业余文化补习学校,他是一个最好的学生,有时工作太忙缺了课,过后他都要自觉地补上。由于他的专心和勤奋,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1957年2月8日,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还被评为县委机关的工作模范。

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沩水河是湖江的一条支流,流经望城县境,过去每年春天都要泛滥成灾。1957年冬天,县委决定彻底根治沩水河,并且准备围垦位于沩水河与八曲河之间的团山湖,开办一个现代化农场。

县委机关大部分干部要上工程第一线,雷锋生怕把自己落下,一连向组织上递交了几份申请书,终于获得了批准。他一分钟都不愿耽搁,卷起铺盖卷就上了工地。

沩水工程胜利完成,由于雷锋表现突出,被评为“治沩模范”,光荣地出席了庆功大会。

开春的时候,团山湖农场正式成立,县委号召全县的青少年为农场献礼——捐献一台拖拉机。雷锋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每月只有十几元津贴费,但他一下子就捐献了20元钱,这是他参加工作的全部积蓄。

张书记听说后表扬了他,然后郑重地说:“我们研究了,准备让你到农场去学开拖拉机,怎么样?”

雷锋一听,乐得跳起来!那时候中国农业机械化刚刚起步,人们只是从书本上和电影里见过拖拉机,当一名拖拉机手,是那一代青年人梦寐以求的事啊!

1958年2月,雷锋离开县委,来到农场,成为一名拖拉机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和练习,雷锋很快地掌握了驾驶拖拉机的技术。3月10日那天清晨,他从容地登上了驾驶座,双手握住方向盘,在人们兴高采烈的目光中和赞叹声中,启动马达,把拖拉机稳稳地驶入了一望无际的大田。

这天晚上,雷锋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睡,翻身起来,披着衣服在灯下写了一篇我学会开拖拉机了的文章。几天后,这篇文章刊登在望城报上。

农场的初创时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少青年兴致勃勃而来,没多久就情绪低落了,嫌这里收入少,工作累,看不到前途。雷锋就积极配合组织做他们的思想工作。6月7日这天,他在笔记本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着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在雷锋坦诚而耐心的帮助下,许多青年端正了思想,又高高兴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有位女青年偶尔发现了雷锋写的这段笔记,很受感染,把这段话抄录下来,并经常这样提醒自己: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这年金秋,农场一万多亩农田喜获大丰收。正在这个时候,鞍山钢铁公司来望城县招收青年工人,命运又一次向雷锋展开了绚丽的画面,召唤着他走向更新更广阔的天地!

姐姐的理想与“雷锋”的由来

1958年11月,雷锋即将告别养育他的家乡,到当时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鞍山钢铁厂,当一名钢铁工人。

农场的同志们听说雷锋要走了,纷纷来看望他,依依惜别,十分动情。特别是那些同雷锋朝夕相伴的青年们,更是恋恋不舍。

这一年,雷锋正好18岁,像这个年龄的其他青年一样,他也爱说爱笑爱玩,爱交朋友,其中还有不少是异性朋友。

雷锋的性格开朗活泼,既是文艺活动骨干,又是体育活动积极分子。还是在荷叶坝小学上五年级的时候,他就参加过学校的汇演。那是一出哑剧,剧情是一位中国姑娘反抗日本鬼子的侮辱,后来投奔于抗日游击队的故事。那时刚解放不久,社会风气还不怎么开放,女同学都不敢登台去演戏,雷锋就自告奋勇,担当了这个中国姑娘的角色。

雷锋的个头比较瘦小,又长了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好好一化妆,还真有以假乱真的效果,加上他认真体会剧情,揣摩角色。结果演得相当成功。

来到农场后,年轻人多了,在共青团的组织下,大家能经常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雷锋自然又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雷锋最擅长的是写诗,但难改的乡音让他朗诵起来总有点“走味”。这时候总有一位女青年站出来“代劳”。

这位姑娘姓黄,个头同雷锋差不多高,梳着一对小辫子,眼睛很大,说话声音特别甜,农场的人都叫她“俏妹子”。俏妹子大雷锋1岁,因此总在他面前充着大姐姐的样子,称自己“黄姐”,叫雷锋是“小雷弟弟”。

说起来雷锋同她相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是几年前,雷锋还在县委当公务员的时候,小黄姑娘在县供销社当营业员,那时雷锋常到新华书店买书,偏巧小黄姑娘也有同样的爱好,一来二去的,两人就彼此认识了,以后还常常互相借书看,有空就一块儿议论探讨,从书中汲取裨益。

雷锋有晚上看书的习惯,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把宿舍的电灯线接长,拉到床头,再用报纸和枕巾遮住光线。有一天,雷锋看书看到很晚,不知不觉睡着了,结果灯泡烤焦了枕巾,险些出了事故。于是雷锋就想到用长手电筒来代替电灯。

第二天,他到供销社去买手电筒,恰好缺货没买上,小黄姑娘得知原因后,特意到别的地方买来一把长手电筒,还亲自送到雷锋的手上。雷锋付钱给她,她却怎么也不肯收,说:“我可不是卖手电筒的,就算我借给你用吧。”

从此,这把手电筒成了雷锋必不可少的读书工具,相伴他不知过了多少美好的时光。

雷锋调到农场,小黄姑娘也调来了,俩人还分在一个团小组,接触的机会多了,他们的友情也越来越深。

现在雷锋要离开农场了,小黄姑娘心里真不是滋味。雷锋要起程赴鞍钢的头天晚上,小黄姑娘来到雷锋的宿舍,忍着惜别的泪水,面带微笑,送给雷锋一本墨绿色绸面烫金日记本。

“我在上面写了几句话,明天我要下田干活,就不去送你了……”话没说完,就转身匆匆离去。她真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雷锋目送她的背影消失在窗外的夜色中,回到床前,打开日记本,里面是一篇书信体文字记录,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弟弟,你值得人羡慕的还多着哩,是青年中少有的,在建设社会主义中是会做出很大贡献的。你的干劲和钻劲使你勇往直前。希望你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热献给中国、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敬佩你。弟弟,希望你实现姐姐的理想……

也许当时小黄姑娘这段话,只是她一个美好的心愿,只是一个深怀姐弟之情的女孩,对她的异性朋友最好的祝福,她大概无论如何想象不到,日后的雷锋真的会成为一个全中国,甚至世界都知道并热爱和敬佩的人,而且还要千秋万代地流传下去。这一点来说,这位普通的姑娘——黄丽,是第一位发现雷锋并真正了解他的人。

雷锋被小黄姑娘坦诚的语言、真挚的情谊深深打动了,那一夜他第一次失眠,眼睁睁望着窗外的满天繁星,直到东方泛出彤红的朝霞。

直至今日,除了家乡的人,很少有人知道雷锋的原名叫雷正兴。“雷锋”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就是在报名去鞍钢的招工登记表上。他说:“‘雷正兴’是个孤儿的名字,我早已不是孤儿了!”

改名为“雷锋”是他自己的主意,但到底用山峰的“峰”,还是用冲锋的“锋”,他一直拿不定主意,现在赶上要去鞍钢,走上大炼钢铁的第一线,马上就定下来用“锋”,意思是要为祖国的钢铁事业去打冲锋。

甘愿当个傻小子

鞍钢——中国的钢都,敞开了热情的怀抱,欢迎来自南国的雷锋。

来到鞍钢的第一个夜晚,雷锋激动得彻夜难眠,索性披衣而起,推开窗子。

钢都的夜景更是格外绚丽,半边天空被映成红色,密如繁星的灯光闪闪烁烁,一直铺入遥远的夜空;烟雾腾腾,缠绕着黑色巨人似的高炉;耀眼的蓝色弧光点缀其间,如梦如幻……

“啊,我们的鞍钢!”雷锋打心底由衷地自豪。他握紧双拳,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炼钢工人,无愧于这个火热的时代,无愧于工人阶级的光荣!

然而事情并不像雷锋所想象的那样,新工人分配工种的时候,他被分到了化工总厂的洗煤车间。就像被泼了一瓢凉水,他失望极了。

一来洗煤车间报到,雷锋就去找车间主任,直率地表示他不愿意“洗煤”,而要去炼钢。

工人出身的车间主任老于很喜欢这个小伙子虎生生的冲劲,拍拍他的肩膀说:“小雷同志,你开过拖拉机,现在让你开推土机,正是发挥你的特长嘛,你就安下心来好好地干吧!”

“开推土机?”雷锋一时转不过弯子,纳闷地问,“开推土机怎么炼钢?”

于主任笑了:“你想想,炼钢是不是要用煤呀?每天所有运来的煤都是在咱们这里卸车,加工后炼成焦炭,然后才能送进高炉炼铁炼钢,道道工序都得有人做,并不是一定要站在炉前挥大铲才算炼钢,你说对吗?”

雷锋茅塞顿开,道理明摆着嘛,就像螺丝钉同机器的关系一样,洗煤也是炼钢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他立即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技术,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推土机手。

为了尽早掌握驾驶推土机的技术,他每天都早早来到班上,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师傅一到,马上启动马达,一分钟都不耽误。作业的时候,他专心致志地观察师傅的一招一式;机修工来检查机器时,他主动打下手,一边留心检查拆装机器的步骤程序,一边在心里同拖拉机做比较,总结经验。

由于学习勤奋认真,又有驾驶拖拉机的底子,在这一批青年徒工中,雷锋是第一个全面掌握驾驶和维修推土机技术的。

雷锋本来就有读书学习的习惯,来到鞍钢后,更是把学习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不管工作有多么劳累,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读一些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有的文章比较深奥,他就反复地读,多方查找资料,或请教别人,直到弄懂。

开推土机铲煤可以说是个粗活儿,雷锋出于高度的责任心,偏要把它当成细活来干。推起小山一样的煤堆贴着地皮走,捎带上一点泥土本来算不上什么,但雷锋认为这些泥土会影响炼焦的质量,焦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炼钢的质量,绝不能有一点马虎。

他细心钻研落铲技术,尽可能做到把煤铲净,又不带起泥土,有时也不免刮着了地皮,他就下车把泥土挑出来,看到别的推土机带进了泥土,他也主动上前帮人家挑出来。

为此,值班主任在大会上表扬了雷锋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刚一散会,雷锋就找到值班主任提意见:“主任,以后还是少表扬我,多挑挑缺点吧。”主任奇怪地问:“干吗要多挑缺点呢?”雷锋认真地说:“就像从煤里往外挑泥土一样,越挑缺点,缺点就会越来越少的。”

雷锋就是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1959年春天,鞍山钢铁公司决定在弓长岭矿山新建一座焦化厂,要从各分厂抽调一部分人员去搞基本建设。动员大会刚结束,雷锋第一个就去报了名。

有人私下说:“谁报名谁犯傻!大山沟里,住木板房,啃窝窝头,工资不长,奖励没有,图个啥?”雷锋听到后说:“我当然有所图——图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如果这就是犯傻的话,我倒情愿当这个傻小子!”

这天,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雷锋在焦化厂工地只有五个月,加上在总厂工作时间,总共只有14个月,他先后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了“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在评功授奖大会上,雷锋做了这样的发言:我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苦孩子,今天能参加这样的光荣大会,心中感到十分光荣,万分感激党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的一切都是党给我的,光荣应该归于培养教育我成长的党,应该归于热情帮助我进步的同志们。我懂得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的道理……一花独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

身体不合条件也要当兵

1960年年度征兵工作开始了。消息在矿山工地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年轻人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翘首盼望着报名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凌晨三点钟,雷锋悄悄起了床,摸黑到团总支书记那儿去报名。团总支书记见他那个着急劲儿,打趣地说道:“半夜三更不睡觉,衣服也不好好穿,冻出病来,看人家还要不要你这个兵!”雷锋把胸脯一挺:“我这么壮实,没问题的!”团总支书记笑眯眯地问:“说说看,你为什么要去当兵?”

雷锋愣了一下,满肚子的话竟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憋得满脸通红,冲口说道:“为什么当兵?旧社会我是个苦孩子,新社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才有了今天,这幸福来得不容易,我要扛起枪,好好保卫她!”

在等待厂里公布应征青年名单的那几天里,雷锋真是寝食难安,心里全被这样一个念头占满了:“我一定要穿上绿军装!”忽然传来了消息,他们车间有四名小伙子已经接到入伍通知书了!雷锋急了,马上又找到团总支书记,拉着他的手,眼里闪动着泪花恳切地说:“我坚决要当兵,一定要当兵!请组织上再考虑考虑,批准我去吧!”

团总支书记被深深打动了,悄悄给他出了个主意:直接去找武装部,跟他们好好谈谈,或许还有希望。

雷锋马上到车间领导那儿请了假,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徒步几十里,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

一路上他早已做了充分准备,一见到武装部的负责同志,就诉说起来,滔滔不绝。他讲了旧社会自己一家的遭遇,讲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再三表明自己要求参军的愿望和志向。

武装部的同志终于受了感动,凭多年的接兵经验就能断定,这实在是块好兵苗子,但是雷锋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100斤,这样的身体条件,只怕过不了体检关,想了想,就说:“你先去体检站,检查完身体再说吧。”

体检站里,一个个棒小伙子站在那里都显得格外结实、魁梧。雷锋知道这一关不好过,暗中给自己打着气,脑子飞快地转着,想着一个个主意……

终于轮到雷锋了,他来到医生面前,马上声明:“别看我个子不高,在农场是拖拉机手,在工厂里是推土机手,浑身都是劲儿!”医生笑了笑,仍然照章办事,示意他去量身高。光看医生的表情,雷锋就觉出不大乐观。马上又说:“个子矮点好,打起仗来灵活。冲锋时候连腰也不用弯了。”

量体重时,他吸足了一口气,使劲往下压,但似乎效果不明显,只有47公斤。医生拍拍他的肩膀,说:“放松点,你再使多大劲儿,也增加不了体重。看看,还不够50公斤哩。”雷锋忙解释:“我早上没吃饭,吃了早饭保证够50公斤。”医生和周围的人都被逗笑了。只有雷锋自己急得想掉泪,他知道自己体检这关没过去,怎么办呢?

在检查内科的时候,医生发现雷锋脊背上有很明显的伤疤,惊讶地问:“是小时候生疮落下的吧,这疮生得真够大的。”一提到伤疤,雷锋心潮汹涌,就抑制不住满腔的悲愤,他一五一十向医生讲述了自己在旧社会的苦难经历,最后又说:“医生同志,这疤痕是旧社会在我身上刻下的仇恨!为了人民永远不再有这样的伤疤,我才坚决要参军的!”

医生被打动了,他安慰雷锋:“你身体条件不大合格,不过别泄气,再找武装部的领导好好谈谈,也许有希望的。”

费了半天劲,才弄了个“也许有希望”。雷锋怔了片刻,霍地又跳起来,就冲这个“也许”,他就要使上百分之百、百分之一千的劲儿去争取!

雷锋又来到武装部,同一位助理员谈了半天,助理员见说服不了他,只好暂时把他编到预备队里,等待最后再研究决定。

住在新兵集中站的这几天,雷锋一点也闲不住,主动帮武装部的同志整理、搭配马上就要发放的新兵被装,一边干着活儿,一边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武装部的同志被雷锋坚决要求入伍的精神感动了,经过一番认真的调查和研究,认为雷锋政治素质高,工作态度好,身体条件虽然差一点,但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到部队经过锻炼,会越来越壮实的。最后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不怕困难,突破身体障碍

1960年1月8日,对雷锋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终于实现了许多年的夙愿,穿上了绿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他特地买了一本新日记本,并在第一页上贴上了英雄黄继光的画像,面对英雄,他心里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誓言:坚决做到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投降!

这一天,雷锋心潮起伏,难以平静,提笔写了一篇很长的日记,开头是这样写的:

这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这天是我最大的荣幸和光荣的日子,我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穿上了绿军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好几年来的愿望在今天已实现了,真感到万分的高兴和喜悦,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生动紧张的新兵生活开始了。新兵们所上的第一门主课,就是部队的光荣传统教育。

那天,雷锋和大家一起到团俱乐部参观荣誉室!这么多奖旗,挂满了四壁。这一面留着战争年代硝烟痕迹的锦旗上,绣着一行行不同的字样:“名扬川西”、“功在黔东南”、“万难莫挡英雄连”……

老团长亲自上第一课。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在战争年代中,这个光荣的英雄团转战山西、四川、贵州、河南等地,屡建战功、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怀着深切的崇敬,讲述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的战斗故事;还讲了战争时期艰苦环境下,官兵互助、同吃同住同战斗的战友情。

雷锋完全被团长的讲述吸引住了,就像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炮火硝烟的年代。他为自己有幸成为这支光荣队伍中的一员而深感自豪,决心要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为部队光荣的战旗上再添新的风采。

雷锋所在班的班长,是个话不多、干事十分扎实的老兵。他每天吹号前就起来,把宿舍里的炉火捅得旺旺的。雷锋就以他为榜样,早上也提前起床,生炉子,搞内务卫生,事事抢在前面,完全是一副老兵的样子。

夜间站岗,天寒地冻,周围一片漆黑,静得瘆人,新兵头几次值勤,心里难免有些胆怯。雷锋就经常连站两班岗,有意识地锻炼自己。

新兵连的学习很紧张,训练课目繁多,要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完成从一个老百姓向军人的转变,必须抓紧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

军容风纪、内务卫生、队列训练,雷锋总是学得快,记得牢,做得认真,一丝不苟,成为新战士中的“样板”,常常被班长表扬,并出列做示范。

单兵训练开始后,雷锋身体条件的劣势一下子显露出来了。第一次手榴弹投掷练习,竟然只投出20来米,不及格。

雷锋眼看着手榴弹在别人手里玩似的一甩,就投出40多米,心里急得要命。再抓起教练弹,使足劲一甩,比头一次还近了一米多。

班长再三帮他纠正动作,战友们一旁为他呐喊打气,但还是不行,教练弹一出手,就跟秤砣似的往下坠,总也是个不及格。雷锋又急又恼——连个手榴弹都投不远,还怎么消灭敌人?

班长安慰地拍拍雷锋的肩膀,说:“别着急,你的问题是手臂力量不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行的,回头再抓紧练练吧。”

雷锋从这天起,更加大了训练强度。超强度的训练,使得他浑身肌肉酸疼极了。晚上睡觉,身子一挨床板,肿胀的肩臂就像针扎似的痛,好长时间不能入睡。

班长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于是把自己多年来的训练体会告诉他:“光这样投来投去,长进太慢,如果加上全面的体能训练,拔拔单杠,做做俯卧撑,效果就好得多了。”

雷锋兴奋得眼睛直放光:“那好,我就去练!”话未落音,人已经一溜烟地去了。

从此,雷锋除了练投弹,每天又给自己增加了练单杠、双杠和俯卧撑,并且每天都有指标,完不成指标决不罢休。

十几天过去了,雷锋的胳膊渐渐消了肿,肩臂部的肌肉变得硬邦邦的,结实极了,投弹成绩直线上升,终于达到了及格线。

刻苦钻研,意志如钢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活结束了,雷锋和另外几名战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汽车兵。

工程兵部队里,汽车兵是技术兵种,新兵们人人求之不得,但雷锋却马上找到指导员,严肃的神情中还带着几分疑虑。

指导员颇感意外地问:“小雷同志,你对当汽车兵还有什么意见吗?”雷锋忙回答:“我服从革命需要,当什么兵都行。革命需要我去烧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当黄继光。我就是想问问……”他迟疑了一下,“指导员,打起仗来,汽车兵能上前线吗?”

指导员看透了雷锋的心思,微微一笑,说:“现代战争中,并不是只有跟敌人拼刺刀才算上前线。抗美援朝战场上,我们的钢铁运输兵昼夜兼程为前方运送物资,天上敌机扫射,地下炮火轰击,含糊一点都不成。”

雷锋兴奋得一个立正,响亮地回答:“指导员,我明白了,保证好好干。当一名合格的汽车兵!”

雷锋的个儿小,腿的长度不够,换挡的时候离合器踩不到底,齿轮打得“嘎嘎”响,这样很容易损坏机件,雷锋就在后背垫上一块木板,使身体的位置靠前,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了尽快掌握驾驶技术,星期日趁大家放假休息的时候,雷锋就来到驾驶室反复练习动作,一练就是半天,常常误了吃饭。由于他掌握技术总是快人一步,还被大家推选为技术学习小组组长。他刻苦钻研技术的精神,多次在全连大会上受到表扬。

仅一个多月的时候,雷锋就通过了驾驶考核的全部科目,是第一个从训练排调到班里单独领到车的新战士。

雷锋不仅在学习技术上下工夫,而且从实战要求出发,从严从难磨炼自己的意志。

有一天,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呼出的热气都在帽檐、帽耳边挂上了一层白霜,手套薄一点都会冻得指尖生痛。雷锋和他的助手小韩却要进行汽车三级保养。

油在同样的气温下,都要比水冷,更何况在油中清洗金属零件,为了洗净油垢,必须用手去擦、去抠。不一会儿,手指就麻木了,一动就针扎似的疼痛。小韩实在忍不住了,说:“咱们生盆炭火,烤烤手吧。”雷锋一边朝手上哈着热气,一边笑着说:“小韩,你就当我们是在打仗吧,打仗的时候,到哪儿去弄个火盆子抱着?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条件下练出的本领,才是真正过硬的。你说对吗?”

还有一次,出车前检查车辆,雷锋发现一个火花塞帽不见了,这小玩意儿只有豆粒那么大,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小韩怕误了出车,想换一个火花塞帽就行了。雷锋却不同意:“万一是掉到汽缸里,就可能发生事故,给国家造成损失,不找到它决不能出车!”雷锋和小韩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把一个个部件拆卸下来,细心查找,最后果然在汽缸里找到了火花塞帽,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

就这样,雷锋在不长的时间里,练就了一手驾驶和维修保养车辆的过硬技术。

穿军装的“园丁”

通常人们总爱把老师比作“园丁”,因为他们像园丁育花一样,培养着祖国的下一代。雷锋从小特别羡慕老师的工作工作中的雷锋。也曾悄悄地在心里幻想过长大后当一名这样的“园丁”。他万没想到,这个愿望竟会在他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后实现了。

1960年10月,雷锋先后受聘于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担任少先队的校外辅导员。

校外辅导员是业余兼职的,不同于老师,但雷锋说:“校外辅导员的职责同样是培育祖国的花朵,我一定要当好这个园丁。”

在受聘仪式上,少先队员为雷锋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雷锋的心情格外激动,他取出一条自己珍藏多年的红领巾,对同学们说:“几年前,我得到这条红领巾,这条红领巾一直珍藏在我的身边,看见它,就让我想到党和社会主义对我这个苦孩子的关怀和培养,就提醒我肩上的责任有多么重。今天我又戴上了红领巾,那么今天又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做一个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从这天起,这两所学校就多了一名穿军装的“园丁”。

同学们特别爱跟雷锋在一起,每当雷锋出现在校园里的时候,同学们欢呼雀跃,团团围住他。有的要他讲故事,有的要跟他说“悄悄话”,还有的要他带大伙儿去做好事。

雷锋也爱跟同学们在一起,看到这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他就会想到自己苦难的童年,也想起那些曾经关心他,爱护他,教育他成长的人。他决心要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

雷锋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还特别注意培养同学们爱集体,爱劳动的思想品德。

过春节,大家都在放鞭炮、串门和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雷锋却带着几个同学挑着粪筐拾粪。他们穿大街走小巷,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用铲子把散落在街上的粪肥拾到筐里,然后,将这些粪肥送往生产队。

同学们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了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春节,都感到很自豪。他们的行为还带动了全校同学的积极性,大家都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积肥活动,支援农业建设。

学校的玻璃窗坏了,要换新玻璃,同学们把起下来的钉子随手扔了,雷锋看见,就把那些钉子一个一个拾回来,砸直,放进自己的“百宝箱”。然后给同学们讲了那个他亲身经历过的“小小螺丝钉”的故事。

同学们受了很大的教育,回去后,每个班都做了一个“百宝箱”,决心像雷锋叔叔一样,从小就树立起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在雷锋的指导下,许多同学还学会了洗衣服、缝补自己的袜子。事情虽然很小,但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艰苦朴素的根,为他们日后的生活道路,铺下了一块牢固的基石。

什么才是最美的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凡是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都知道在当时情况下,每一两粮食,每一尺布,都是多么的宝贵。

这一天,是部队换季发夏装的日子,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大家到司务长那里领回新装,穿在身上试来试去,喜滋滋的。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只要了一套。

司务长很奇怪:“规定可以领两套,你为什么不要?”雷锋说:“我还有旧军装,再领一套新的就够穿了。国家现在有困难,能给国家省一点就省一点吧。”

战友们都知道雷锋平常的生活特别节俭,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每月6元钱的津贴费,留下交团费和买必要生活用品的钱,再花一些钱买书,剩下的钱就存入银行。

雷锋穿的袜子,早补得成了“四层底”了,还继续用,军装褪了色,起了毛边,雷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照样穿;他用的搪瓷脸盆、漱口杯早旧得斑斑驳驳,他也不换新的……

对于这些,有的同志并不理解,说雷锋不懂得生活,不知道什么是“美”。雷锋果真不懂吗?

雷锋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呢?在他参军后不久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或许能够让人们更深地了解他的精神世界: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子的手是最美的。劳动人民那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是最美的,粗犷雄壮的劳动号子是最美的声音,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灵魂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如果谁认为这并不是美,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

对于别人的不理解,雷锋并不过多的用语言去解释,依然是“我行我素”:每次吃完饭,雷锋都要打扫食堂,把掉在桌上的、地上的饭粒拾起来,送到后面的猪食缸里;为工地运送水泥,他特意准备一把扫帚,把撒落在车厢里的水泥扫拢,存起来;他的车上,有个自备的“百宝箱”,把平时随手拾来的碎钢烂铁、破手套、牙膏皮……都装在里面,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卖给废品收购站。

平凡中见伟大

1960年年底,雷锋这个入伍不足一年,还差一个多月满20周岁的年轻战士,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1年春,雷锋光荣地当选为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在这一年的7月31日,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61年8月,雷锋被任命为运输连四班班长。此时,雷锋已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模范人物,又是市人民代表,荣誉满身,在全连干部、战士的心目中,已有了很高的威信,由他来当班长,四班的战士们都高兴极了。

1962年春天,雷锋带领四班及兄弟班几名战士单独外出,执行国防施工的运输任务,来到地处偏僻的铁岭下石碑山区。

面对运输任务重,要求时间紧,行车路线又格外艰险的情况,身为班长的雷锋一方面给全班战士做好战前的动员工作,充分调动了大家完成任务的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又认真仔细地制订了“作战方案”,为完成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雷锋首先仔细勘察了运输路线,在笔记本上画下了道路情况说明,复杂艰险的路段分别有勘察符号标出,让全班同志熟记于心。并且和大家共同研究,制订了“四勤,三先,五不超,六不走,九慢”的安全措施。

为了使各项措施得到真正落实,雷锋坚持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和严格管理并重。全班在山区复杂路线条件下共行车26000公里,未发生任何事故,顺利完成了国防施工的运输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四班的战士们感触最深的,就是雷锋对同志时时处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关心。

有一次,战士小周收到家里来信后,情绪一直不高,雷锋觉察后,几次找小周谈心,小周却不肯说出原因。星期日,雷锋洗衣服时,照例捎带着把大家的衣裳也拿来洗,无意中发现了小周的那封家信,才知道小周的父亲病了,想让小周寄些钱回家。小周平时是个大大咧咧的性格,手里存不住钱,又不愿向别人张口,所以很犯难。雷锋便利用出差到沈阳的机会,用小周的名字代写了一封信,和十元钱一同寄往小周的家。过了一些日子,小周接到父亲的来信,说他寄的钱已收到,买了药吃,病情现已好转……小周大为惊奇,心想:“我什么时候往家寄过钱?”后来终于了解到是雷锋寄的钱,他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更加努力地工作来表示他的感激之情。

还有一次,部队上山搞秋收,上山时带一盒饭作为午餐。一到山上,大家就投入了紧张的劳动,班里有个大个子战士身强力壮,干得最猛。中午休息时,大家都取出饭盒进餐,唯有大个子蹲在一旁不动,细心的雷锋一猜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大个子的饭量是全连出了名的,准是他还没上山,就提前“完成任务”了,现在只好看着别人吃了。一上午大强度的体力劳动,不管是谁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再空着肚子干一下午活怎么行?雷锋知道自己就这样把饭送到大个子面前,他一定不会接受,便想了个主意。“喂!大个子,帮我个忙吧。”雷锋来到大个子面前说。大个子问:“什么事?”雷锋把饭盒送上去,说:“我胃疼,吃不下去,你饭量大,帮我消灭了它吧!”大个子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饭盒已塞到他手上,望着雷锋转身离去的背影,他好一阵说不出话来。

有一名战士刚调到雷锋的所在班,忽然就病倒了。雷锋发现后,马上去请来卫生员给他看病,转身又去打开水,让他吃药;然后又把洗脸水给端到床前,帮他擦脸、擦身。吃饭时间刚到,雷锋就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病号饭出现在他面前……这位战士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雷锋的手说:“班长,来之前我就听说过你是个关心体贴人的好班长,可也想不到你会这么好……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再不好好干,就太对不住你了……”第四天,这位战士病情刚见好转,就去连队的菜地里打豆子。一早上就打了一麻袋背了回来。

雷锋的星期天总是紧紧张张、忙忙碌碌的没个闲。下面一段,是他1961年10月15日的日记:今天是星期日,我没外出,给班里的同志洗了五床褥单,帮高云奎战士补了一床被子,协助炊事班洗了六百多斤白菜,打扫了室内外卫生,还做了些零碎事……总的来说,今天我尽到了一个勤务员应尽的义务,虽然累了一点,也感到很快活。班里的同志感到很奇怪,不知道谁把褥单洗得干干净净的,高云奎同志惊奇地说:“谁把我的被子换走了……”其实他不知道是我给他补好的呢!我觉得当一名无名英雄是最光荣的。今后还应该多做一些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少说漂亮话。在雷锋的影响下,不仅在全班,而且在全连的战友之间,形成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风气。特别是在日常的小事上,如扫厕所,打开水,洗衣服,为别人排忧解难……常常是有人抢着干了,却没人知道是谁干的。

后来雷锋成名之后,最被人称颂并且被人学习效仿的,恰恰就是这两点:一是做平凡的小事,二是甘当无名英雄。

在雷锋之前,人们总是把“英雄”同枪林弹雨、英勇牺牲联系在一起,自从有了雷锋,人们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雷锋精神的价值,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也是无法用任何尺度所能衡量的。

也许,可以用雷锋自己的四句话,来对雷锋精神做一个概括: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

这天,雷锋登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列车。列车上人很多,座位上人坐得满满的。还有一些旅客没有座位,只好站在过道上和两节车厢的连接处。

雷锋看见一位农村打扮的老大爷满面倦容,蹲靠在车厢门口,身边还放了一只盛满杂物的篮子。他便离开座位走上前去,将老大爷搀扶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但这位老大爷弄清自己的座位是这位解放军同志自己的后,却执意不肯坐。

“我坐了,你坐哪儿呢?”老大爷连连摆手,要站起来。雷锋灵机一动,说:“老大爷,这样吧,咱俩换着坐,一会儿我站累了,就来找你换,行不行?”老大爷一听,这个法子不错,就安心地坐下了。

雷锋转身去了列车员那里,取来扫帚、抹布,开始扫地、擦桌子。他从车厢这头打扫到车厢那头,已是出了满头大汗。雷锋放下扫帚、抹布,又提起水壶,挨着座位给旅客送水。一杯又一杯冒着热气的开水送到旅客面前,感动得旅客们连声道谢。

有经常出差跑这条线的旅客已不是头一次见雷锋了,便热情地同他打招呼,很快车厢里就传遍了:“那位经常在列车上做好事的解放军,就是他!”“解放军同志,快坐下歇歇吧,看你累得这满头的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纷纷让出自己的座位。

那位农村老大爷见雷锋在自己跟前来来去去好几回,忙这忙那,就是不提换座位的事,心里早就过意不去了,抢先去拉雷锋:“解放军同志,快过来歇歇吧,再不坐会儿,我可就不答应了!”雷锋笑着举举手上的水壶,说:“老大爷,你还得再坐会儿,让我把水送到头,你瞧,还有不少旅客没喝上水呢。”

老大爷只得又回到座位上,耐心地等雷锋送水。谁知雷锋送完水,又拿起拖把和抹布,一边拖地板,一边擦玻璃……直到列车缓缓驶进沈阳站,老大爷也没等上雷锋来跟他“换座”。

列车停稳后,雷锋帮着老大爷提着篮子,一直送出站。老大爷感动得拉着雷锋的手,说:“解放军同志,你可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啊!”

送别了老大爷,雷锋来到售票处,准备中转签字,却见一群人围着一位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七嘴八舌地正说着什么。雷锋挤上前去一问,才知道这位妇女是到吉林去的,却不慎把车票丢了,正着急呢。雷锋便说:“大嫂,别着急,跟我来吧,我帮你想想办法。”去吉林方向的列车马上就要开了,大嫂早急得六神无主了,她跟着雷锋来到售票口前,看见他掏钱买票,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怎么行呢?”大嫂十分过意不去。雷锋把票塞到大嫂手里,说:“快进站吧,车马上就要开了。”大嫂眼里含着热泪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部队的?住在哪里呀?”雷锋笑了,说:“大嫂,我叫解放军,就住在咱们中国呀!”大嫂口中喃喃地念叨着:“解放军……”走出好远还不住地回头向雷锋招手。

还有一次,雷锋到丹东工程兵某部做了两场报告,返回部队时要在沈阳换车。在拥挤的人流中,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背着个大包袱,拄着棍,行走又慢又吃力。雷锋上前接过老大娘的包袱,扶着老大娘走进站,一边走一边跟她聊天。得知老大娘是去抚顺找儿子的,便爽快地说:“老大娘,咱们是同路,我一定帮您找到儿子!”老大娘原是第一次出门,连火车都是头一回坐,正发愁呢,听雷锋这么一说,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雷锋把老大娘送上车,找了一个座位让她坐下,自己在一旁坐在老大娘的包袱上,一路上对老大娘照顾得无微不至,周围的旅客开始都以为他们是母子俩。有一位旅客还说:“大娘,你真好福气啊,有这么孝顺的儿子!”老大娘笑眯眯地说:“你弄错了,这位解放军同志我才认识一会儿,是帮我去找儿子的!”旅客们惊讶之余,纷纷向雷锋投去敬佩的目光。到了抚顺,雷锋按老人带的信封上的地址,边走边问边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老大娘儿子的家。

雷锋谢辞了母子二人的热情挽留,只说了一句:“这是我应该做的。”便匆匆赶回部队。

就这样,雷锋常来又常往,每次乘车都是扶老携幼,把温暖送到每一名旅客面前,成了人人皆知的“义务列车员”。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去帮助站台装卸工人装卸货物和行李。他的事迹在整个铁路沿线传开,许多列车上的工作人员都和他交上了朋友,有人还请他签名留念,作为珍贵的纪念保存至今。

雷锋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服务之中去。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2年8月15日这天,阴云密布,细雨飞飞扬扬地下了一夜,清晨湿漉漉的街道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一辆军用卡车在人流稠密的街道上稳稳地穿行而过,驶进运输连停车场。

车停稳后,雷锋和助手小乔跳下车来。他们是起了个大早,从山区工地赶回来拉施工器材的,下午还要回去。路上雷锋就盘算好了,要利用这一上午的时间,到两所小学校去看看同学们,再买点东西去看望烈属张大娘。

雨后山区那一段道路泥泞难行,车厢两侧溅得泥水淋淋的。雷锋看看表,刚刚过8点,时间还早,于是招呼小乔把车开往营房后边的空地上去冲洗。

从停车场到营房后的空地要经过一段比较狭窄的通道。雷锋就站在道边上,用手势指挥着小乔倒车。

马达轰鸣着,汽车在布满水洼的路面上慢慢地后倒。雷锋一步步向后退着。在通道的尽头拐弯处,突然左后轮一滑,溜进了道边的小水沟,车身随着向左倾斜,碰倒了道旁一根粗大的木柱,木柱朝雷锋站立的位置倒去,正砸在他的头部……

“班长!”小乔跳下车,扑到雷锋身边,呼喊着失声痛哭。

营房里的战友们闻声纷纷赶来,焦急地呼唤着:“雷锋!雷锋!你醒醒……”

雷锋处在昏迷之中。已经听不到战友们的喊声了。

大家立即把雷锋送到附近的医院。连、营、团各级领导闻讯赶到医院,当即做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抢救雷锋同志的生命!

运输连王副连长跳上汽车,开足马力直奔沈阳部队总医院。

最著名的脑科医生被接来了!

但是,由于伤势过重,雷锋的大脑溢血,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

“雷锋啊!雷锋……”

急救室外面走廊上,响起一片悲恸欲绝的哭声。战友们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他们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好战友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他们!

不幸的消息像风一样传开。

烈属张大娘听到雷锋牺牲的消息,比失去了亲生儿子还要悲痛。她老泪纵横,一夜未眠,在小孙女的帮助下,一字一泪地把悼念雷锋的心里话亲手描在纸上:“雷锋和我的亲儿子是一样的。我也要学习雷锋……”第二天一早,在小孙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送到部队……

雷锋同志的追悼大会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隆重举行。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数以百计的花圈从礼堂内一直排到大门外。

追悼会后,雷锋的灵柩被送往烈士陵园。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自发地组成长长的护灵队伍。一片片黑纱,一朵朵白花,一张张挂满泪水的面庞……组成了一条庄严肃穆的长龙。

雷锋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却永远闪耀着光辉:在农业战线上,雷锋是治水模范,是优秀拖拉机手。在工业战线上,雷锋3次被评为车间的先进生产者,12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3次被评为节约能手,1次被授予“提前53天飞跨1960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还被评为优秀业余教师。参军不到三年的时间内,雷锋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得到“模范共青团员”光荣称号,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他所领导的班,两年来一直是先进集体。

为了让雷锋的精神发扬光大,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党委迅速做出决定,号召全体指战员掀起一个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接着,抚顺市举办了雷锋同

雷锋雕像

志事迹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不久,沈阳部队组织了雷锋事迹报告团。先后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做巡回报告。雷锋的名字开始传遍了四面八方。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犹如平地一声春雷,“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一个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轰轰烈烈展开了。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为全社会树起了一代新风。尊老爱幼、帮贫扶弱、互助互爱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在人们的周围屡见不鲜,成为全社会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