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军史乡土 >历代帝王之死 > 虎毒食子,孝敬皇帝李弘为母毒杀
虎毒食子,孝敬皇帝李弘为母毒杀
作者:明月当空   |  字数:3289  |  更新时间:2015-07-22 10:00:56  |  分类:

军史乡土

孝敬皇帝李弘于公元656年(显庆元年)被立为太子,数次受命监国。然而,年仅二十四岁的李弘却在公元675年(上元二年)跟随父母从幸洛璧宫时突然死去。李弘年纪轻轻,怎么会突然离世?是武则天亲手杀死了自己的长子吗?孝敬皇帝李弘之死,给后人留下了永远无法破解的谜团。

仁孝之君

作为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则天的长子,公元652年(永徽三年)秋冬之际,李弘出生了。第二年,李弘就随母亲入宫,被封为代王。永徽七年被封为太子的时候,太子李弘还是武则天最最疼爱的孩子。正是依仗着这第一个儿子,她才真正稳固了她在后宫中的地位。原本压迫在她头上的王皇后和萧淑妃,也是因为李弘的诞生,而迅速失去了她们皇后和宠妃的位置。所以武则天不可能不从内心深处宠爱自己的儿子,何况这又是个仁孝懂事的儿子。

唐历中记载:“弘仁孝英果,深为上所钟爱,自升为太子,敬礼大臣鸿儒之士,未尝有过……”高宗对其非常器重,并寄予很大希望。为其选聘著名大臣李勣、许敬宗、李敬玄、刘仁轨、许圉师等作为辅弼老师。李弘“深为帝及天后钟爱”,少年时代就让他参政,培养他的政治才能,让他在行政的实践中锻炼。如公元662年(龙朔二年)高宗“幸骊山温汤,太子监国。”“次年十月一日,诏太子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

李弘曾经向郭瑜学习春秋古氏传,当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君故事时,不禁掩书叹曰:“这种事做臣子的都不忍听闻,而经典之书是圣人拿来训示后人的,为什么要记载这种事?”郭瑜回答他:“孔子作春秋是为了要褒贬善恶,用来劝世或告诫,因此记下商臣的恶行,让千年以后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件事。”李弘说:“不是不能让这种事流传,而是我不忍知道有这样的事,请让我改读别的书吧。”郭瑜向他拜曰:“殿下资质敏睿,既然不忍听闻这些不好的凶事,臣听说要安定上位、治理人民,莫过于精通于礼。不懂礼则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之位,所以先王重视此道。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那么请殿下就停止读春秋,改读礼记吧。”李弘接受这个提议。

当时在征辽的士兵,如果有逃亡或期限内没报到的,不但找到后要斩首,家人也要充官。李弘进谏:“如果士兵有因病而逾期不到的,或是中途不幸溺死压死,军法不但不会认为他们是战死的,反而连同队的人与他的家属都要连坐。这有些太不近人情了。左传有言:‘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臣希望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家中有士兵逃亡者,不用再受连坐之罪。”高宗也同意了这个请求。

李弘的仁孝、谦虚、谨慎,深得高宗喜爱,朝中的官员也对他有好感,虽然体质羸弱、性格温和,但对于许多事情,他却能有些大丈夫的作为,喜欢打抱不平。

历史中所记载的李弘一生做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曾非常勇敢地私下探望过他的两个被囚禁的姐姐——宣城和义阳公主。

义阳、宣城两位公主是萧淑妃所生,而萧淑妃与武则天政见不一,和皇后一起在与武则天的权力角逐中落败,两位公主受到牵连,被幽禁在掖庭,也就是冷宫,年过三十还没有结婚,李弘奏请高宗,允许她们出嫁,高宗准奏。虽然这件事传到武则天耳中令武则天非常愤怒,一气之下马上让两位公主嫁给了当时在执勤的卫士。但毕竟李弘的举动为这两位公主争得了权利,让她们走出了冷宫,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可以这么说,在当时的大唐,也只有他敢于冒着得罪母亲武则天的危险,要求高宗允许义阳、宣城两位公主出嫁。

但毫无疑问,这件事让李弘卷入宫廷内部斗争之中。从此之后,李弘开始了他的悲剧人生,并在年仅24岁的时候,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死因之谜

孝敬皇帝二十四岁就完成了他的人生路,留给了后人无法破解的谜团。

由于他与武则天的特殊关系,自唐以来人们一直疑窦丛生,把李弘之死与武则天连在了一起。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撰修的史书,如新旧唐书、唐会要等,均明言李弘是被其母亲武则天鸩杀的。一般人都相信这一观点,因为从武则天的一生来看,滥杀无辜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一旦母子关系破裂,残杀亲生儿子也是十分有可能的。

采信这些史书观点者认为,李弘自小就得到良好教育,仁孝谦谨,对士大夫十分有礼貌,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得中外人心。高宗特别喜欢他,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的办事能力。当高宗出幸东都时,下诏让他监国。当时关中发生饥荒,禁军中的一部分士兵在吃榆树皮,李弘见后,就悄悄地让家令寺送粮食给他们。公元673年(咸亨四年)八月,高宗得病,遂让李弘“受诸司启事”,即接受批阅各个部门上奏的报告,实际上高宗想让李弘一点点接替自己的工作。高宗感到自己的身体不是最理想,一旦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太子要做好接位的准备。武则天见到自己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能力也越来越强,但问题是她自己渐渐迸发出要代李氏为皇的强烈欲望。李弘就成了妨碍她临朝称制的最大障碍,所以想了办法把李弘杀死。旧唐书116卷明确说:“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这种说法中唐时期广为流传,如李泌曾对唐肃宗说:“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后来的史书自然就全部采信了。

武则天要把李弘杀死的第二个原因是她与儿子之间矛盾重重,到了后来竟然是不可调和。因为李弘替义阳和宣城两位公主求情这件事,武则天对李弘产生了看法,从此李弘与武则天关系不和,并且失去了母亲的垂爱。李弘选妃也没有如自己的愿望,与母亲的武氏家族发生了严重的矛盾。李弘最初想选的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这位女孩子知书达礼,人也长得极为端正漂亮,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李弘十分喜欢。不料这个女孩子被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相中,明明知道李弘打算娶她,婚期也已定好,却粗暴地强奸了她,使李弘的婚事落空了。武氏家族对李弘的如此污辱,让李弘觉得无比愤恨,年少气盛而又缺少城府的李弘就把这种愤恨不时流露出来,这让武则天感到非常惊惧,决心除掉李弘。至于武则天到底是如何下手的,由于事情是秘密进行的,史书记录也十分简略,我们仅知是在酒中下了毒。李弘突然死去,“天下莫不痛之”。

李弘被他母亲武则天杀害,这个看上去不应该成为争论的问题,近年来却被一些学者重新提了出来。他们在对新唐书、全唐文等书研究后,发现李弘有可能不是被杀害的。新唐书载有高宗的诏书说:“太子婴沈瘵,朕须其痊复,将逊于位。弘性仁厚,既承命,因感结,疾日以加。”意思说太子李弘一直有“瘵”这个疾病,高宗本想待他病好了后传位给他。瘵就是结核病,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古代是很难治愈的,常常会致人于死地。李弘以太子身份监国时实际上已经得了这种病,由于他带病理政,以致太劳累了,加重了病菌的侵袭,最终病情恶化死在洛璧宫。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新唐书和唐会要是记录李弘被鸩最直接的史书,但这几本史书都编于五代及北宋,它们录入了许多唐人的观点。从中唐开始,当时的社会对武则天已经有了特殊的看法,人们是很难接受一个女人曾经篡夺政权当上皇帝这一事实,所以整个社会对武则天是抱着很深的成见,大家都在尽可能把武则天描绘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女暴君。新唐书等书的记载有史料的来源,不会是凭空想象的,但必定会继承了唐人的观点并加入作者个人的好恶观念,因而并不能强有力地证明是武则天杀了李弘。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比较实事求是,说:“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又云:“弘之死,其事难明,今但云时人以为天后鸩之,疑以传疑。”显然,李弘是被鸩杀的在唐代就有人说起了,但司马光认为这件事是有点说不清道不明。

通常认为李弘与母亲交恶是由于李弘替两位公主讲了几句公道话,这也说不通。当时武则天确是一怒之下把两位公主许配给了卫士,但她与李弘的结怨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李弘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可能影响武则天的当政和夺权,其时的武则天早就大权在握,号称“二圣”。更何况从时间上说也有一些问题,因为此事发生在成亨二年,距离李弘死的时间约有四年,凭了武则天的个性,真要杀人,无论如何不可能等上四年的。李弘早已痨病缠身,死亡是早晚的事,武则天何必要冒风险去把他杀死,还不如静静地等他撒手离开人间。如此,说李弘是被武则天鸩死的是不能成立的。

司马光说李弘之死“其事难明”,直到今天,人们仍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看来这的确是个千年之谜。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