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2992  |  更新时间:2015-07-29 15:39:34  |  分类:

爱国教育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日本帝国主义则乘虚而入,企图独自吞掉中国。他们看出袁世凯正在做皇帝梦,便派人暗中与袁勾结。袁世凯好不欢喜。1915年5月,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蔡锷怒不可遏,在参议院发表一个多小时慷慨激昂的演说,力主拒绝“二十一条”。随后,又制定秘密作战计划,上书袁世凯。袁世凯知道蔡锷是他复辟帝制的一个大障碍,便将他软禁起来,派出密探严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蔡锷目睹袁世凯对内独裁、阴谋复辟帝制,对外屈膝投降的卖国行径,恨不能马上返回云南,护国讨袁,便暗中筹划对策,设法寻求脱身之计。

为了摆脱险境,蔡锷极力把自己装扮成帝制运动的拥护者和胸无大志、生活放荡、整天吃喝玩乐、寻花问柳的“风流将军”。又与名妓小凤仙出入妓院,结成生死至交,引得满城风流传闻。他还委托袁世凯的谋士梁士诒用重金购买别墅,日夜监工修葺,宣称要“金屋藏娇”。随之,又四处搜购古玩名画,挥金如土,似有长住京城之计。袁世凯得到这些密报,仍放不下戒备之心,便指使爪牙拿着一份拥护帝制的“题名录”来试探蔡锷,蔡锷毫不犹豫地写上“赞成”二字,并主动代表云南全省军界上了“劝进书”。

蔡锷在这一系列烟幕的掩护下,带着小凤仙每周去天津,会见梁启超,与主张共和的反袁势力密商大计。由于蔡锷与京、津反袁势力联络频繁,又常与西南军政要人密电往返,竟被那些密探探出一些蛛丝马迹。袁世凯立即派手下一个姓刘的排长,带领一批军警突然闯进蔡宅,翻箱倒柜,东寻西找,搜查电报、函件,倒腾了两三个小时,结果一无所获。

蔡锷见京城不能安身,便与夫人密谋脱身之计。蔡夫人深明大义,忍辱负重,含泪应允丈夫。随即,蔡府演出了一场夫妻不和、打闹不休的闹剧,蔡锷借机将母亲、夫人和孩子送回湖南老家,解除了后顾之忧。

经医生“诊断”,蔡锷患了第二期肺病,病势不轻。于是蔡锷于11月期间,曾多次呈文袁世凯,请求准假赴天津和日本治病,袁世凯皆表示同意。12月2日,养病的蔡锷,穿上和服,改扮日本人,在戴戡的陪同下,乘日本商轮“山东丸”东渡日本。临行前,他致书袁世凯说:“家庭变起,郁结忧虑,致患喉痛、失眠之症,欲请假赴日就医,又恐公不我许,故微行至津东渡。”他还预先写了十多封亲笔信,排好日程,请石陶钧隔一日寄一封给北京袁世凯的亲信唐在礼等人,逐日报告所编造的游历经过和养病情形,以掩饰其行踪。抵达日本后,蔡锷在张孝准等的接应下,迅速化装租小船驶往横滨,然后换乘日轮,经吴淞南下香港,取道河内,直奔云南。历经千辛万苦和艰难险阻,蔡锷终于12月19日抵达昆明。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气得捶胸顿足说:“我一生骗人,没想到今日竟被蔡锷给骗了!”

蔡锷到达昆明时,由于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操劳,加上万里辗转跋涉的艰辛以及长期咽喉结核的折磨,身体极为瘦弱。但他的两眼却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意志也更加坚定。此时,袁世凯已公开宣布接受帝制,反袁武装起义已刻不容缓。12月25日,蔡锷在昆明护国寺宣告云南独立。同时,还组成了维护共和政体、反对复辟帝制的“护国军”,向全国各省通电讨伐袁世凯。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出兵四川,进军湘、鄂。并发布了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十大罪状。

“护国军”组成的消息飞快传递,昆明各界人民顿时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地到街上游行,高呼“打倒袁世凯”、“拥护共和”的口号,欢送护国军出师北伐。蔡锷率领3130名护国军将士杀奔四川。袁世凯则派出十几万精锐大军到四川堵截围剿。面对强大、凶残而又粮饷充足的敌人,蔡锷毫不畏惧,坚定地宣誓:“为了四万万同胞争人格,我蔡锷非拼命奋战不可!”他全面估计和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势,发挥护国军山地战、近战和士气的优势,主动出击,并在叙永、泸州一带与敌人的主力(川南四个师)决战。这是中国近代自有枪炮作战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战役。蔡锷虽身患重病,仍身先士卒,每天睡觉不到三个小时,吃的饭也是和士兵们一样,一半米一半砂硬吞。士兵们在他的爱国精神鼓舞下,忍饥挨饿,坚持战斗,与敌人浴血拼杀。将士们同仇敌忾,情绪饱满,也使蔡锷对胜利充满了信心。他乐观地赋诗说:“蜀道崎岖也可行,人心奸险最难平。挥刀杀贼男儿事,指日观兵白帝城。”

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不得人心,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护国军,宣布反袁独立,迫使四川袁军的阵脚大乱,惶恐不安。蔡锷当机立断,乘此机会率领护国军转入反击。以拼刺刀威震敌胆的朱德率领的旅队(朱德同志此时已经升为旅长),打退了三倍于己的敌人增援部队,包围了泸州。在护国军的沉重打击和全国人民反对帝制的怒潮中,袁世凯惊慌失措,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并派人跟护国军谈判,企图继续抓住“大总统”的宝座不放。蔡锷明确表示,如果袁世凯不下台,那么,护国军就继续战斗。这时,黔、粤、桂、浙、陕、川、湘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于6月6日在人民的唾骂声中绝望地死去。

讨袁胜利后,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这时,他的病情加剧了,医生叮嘱他不要会客,绝对卧床静养。但他还是把参谋长和秘书叫到床前,与他们共商重建四川的计划,研究老百姓和士兵的生活问题。部下劝他静心养病,他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我要把全部生命无保留地奉献给中华民国。”不久,他的咽喉更加肿痛,饮食不能进,且高烧不退。经医生诊断,他的喉头结核已至晚期,声带也变得又硬又狭,需马上转到上海或日本的专科医院治疗。

1916年11月8日,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终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在日本东京福冈医院永远闭上了双眼,年仅34岁!孙中山先生得知这一不幸消息,亲自为蔡锷书写了一副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将蔡锷比之于投笔从戎的班超和功在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对蔡锷的功业和品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1917年4月,蔡锷的遗体运回故乡湖南,葬于长沙的岳麓山。

解读

蔡锷一生从未加入同盟会,也始终不是国民党党员。他所反对的,也从来不是袁世凯或者任何具体个人。他毕其一生所践行的,只有一条:与全国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于中国。蔡锷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和卫士,当年之所以反对武力讨袁,是因为讨袁将直接挑战共和法治;后来之所以高举讨袁义旗,是因为袁世凯复辟称帝,已经是共和国的叛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卫士。

王若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名言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

故事

王若飞,又名王度。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出席联合国第一次代表大会,联合国有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身影,同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参加了联合国的创建活动。

他虽然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但是,在安顺老家里却没有享受过过多的优厚生活。他五岁时,父亲被驱逐出门,剩下他和母亲在虐待和驱使下生活着。两年后,舅父黄齐生才把他们母子接到贵阳居住。八岁的王若飞开始跟舅父上私塾学习。后来又转到贵阳达德学校。在学校里,他第一次知道了抗金英雄岳飞,第一次读到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篇章木兰辞……他有感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佳句,于是才改名王度、王若飞。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从此,他以极大的热情走上了爱国革命道路。

在这一时期,他回顾自己悲苦的经历,对社会的黑暗有了深刻的体会,产生了强烈的“战胜罪恶、战胜悲苦,创造一个理想世界”的强烈愿望。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