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3364  |  更新时间:2015-09-16 15:32:47  |  分类:

爱国教育

抗金名将刘锜的故事

名言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故事

公元1140年,宋金双方和约墨迹未干,金朝主战派兀术便乘南京君臣庆祝“和议”成功而歌舞升平之际,调集十多万大军攻宋。在一个月的时间中,尽占河南、陕西大片地区。然而当兀术的十余万精兵乘胜推进到淮南顺昌(今安徽阜阳)时,却遇到爱国英雄刘锜领导的“八字军”的顽强阻击。在此后的半个月时间内,足智多谋的刘锜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人民的安宁,置生死于度外,领导著名的“八字军”,奋起反击,使试图一口吞下顺昌城的十余万金兵主力遭到沉重打击。这是南下中原的金兵十五年来遭受的最残重的损失。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刘锜字信叔,生于1098年,德顺军(今甘肃静宁)人。刘锜从小善于骑射,从北宋末年开始,便跟随父亲从军,在战争中接受锻炼。宋高宗即位后,委派刘锜出知岷州(今甘肃岷县),为陇右都护。在与西夏的多次作战中,刘锜威武勇猛,屡立战功,深受时人好评。1133年,宋高宗任命刘锜为江东路副总管,并亲自将自己使用的兵器赐给刘锜,勉励他继续杀敌立功、报效国家。1136年,宋高宗将退到南方的“八字军”交由刘锜指挥,从此他便成为护卫南宋首都金陵城(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位领兵大将。

“八字军”是由上党(今山西长治)人王彦在太行山创立的抗敌爱国武装部队,为了表达他们抗敌卫国的决心,每人都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大字,并联络黄河以北的抗敌义军,一度发展到十多万人,屡次给南下的金兵以沉重的打击,成为抗金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刘锜受命以来,以八字军为中心,将部队整编为中、左、右、前、后及游奕(y)六个军,每军一千人,并分别设两名将官。1140年,刘锜受命率部北上,驻守开封。然而,就在刘锜率一万八千余名“八字军”进抵顺昌时,南下金兵已于5月17日重占开封,其前锋部队已达陈州(今河南淮阳),距顺昌只有三百里的行程。消息传来,顺昌居民十分惊恐,军中部分将士慑于金人的凶悍,也主张赶快掉头南下,退回江南。面对极为严峻的形势,刘锜镇定自若,坚定地表示:“我决心与顺昌城共存亡。谁要再敢说撤退二字,立即斩首。”为了表达自己的抗敌决心,刘锜将自己的家属安置在一座寺庙中,门口堆放大量柴草,命令守卫士兵说:“一旦战况不利,你们立即放火把他们烧死,以免遭受敌军的污辱。”同时他还将全军北上时所乘坐的船只全部沉入水底,以杜绝将士的逃跑念头。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使广大八字军将士受到很大的鼓舞,他们在刘锜的指挥下,立即行动起来。妇女也磨刀砺剑,军民士气高昂,决心在保卫顺昌城的战斗中英勇杀敌,为国立功。

然而,由于顺昌城是一座没有任何守备设施的小城,刘锜立即动员广大军民加紧施工,修筑城墙。他命令各军将领分守各个城门,责任明确;在城墙之上设置蚩尤车,在城壕外围又筑起一层高达六尺的隔墙;在四周城郊地区,紧急动员百姓迁入城中,并拆毁全部房舍,不给进犯金兵以任何居住的房舍。经过短短的几天时间,顺昌城的防御设施大大加强。

不久,金兵统帅兀术派出的部队抵达顺昌城下。从此,力量悬殊而又空前规模的顺昌保卫战开始了。

1140年5月,坐镇开封城的金兵统帅兀术,派大将葛王完颜褎率三万多人直扑顺昌城,早已严阵以待的八字军在刘锜指挥下,一面固守羊马垣,一面大开城门准备迎击敌军的攻击。金兵见状,极为惊疑,于是在城外就地列阵,张弓搭箭,向城内射击。但金兵的射击却大都被羊马垣挡住,对城内守军毫无威胁。而城内守军却在各种防御设施的掩护下,利用强弓、劲弩向毫无遮挡的金兵纷纷射击,使前沿的金兵非死即伤,损失很大。葛王完颜褎被迫改变阵式,命令部队向后撤退。刘锜抓住战机,迅速出击,将慌忙退却的金兵赶入颖河,大量敌人被水淹死。

金兵初战败北,便在距顺昌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凭借优势兵力,对八字军继续进行军事包围。6月初的一个雷雨之夜,刘锜组织五百壮士,组成敢死队,乘着雨夜袭击敌营,迫使金兵再次后退十五里。接着又组织一百勇士趁乱混入敌营,并相约,只要电光一闪立即奋起杀敌,电光再闪立即抽身隐蔽。金兵不明真相,整夜互相残杀混战不止,遭受重大伤亡。葛王完颜褎损兵折将,只好下令撤围,同时被迫向坐镇开封的兀术求援。

原以为不需吹灰之力即可一举攻破的顺昌城,却使金兵一个多月来屡战屡败,死伤惨重。兀术闻迅大怒,立即亲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直扑顺昌城。守卫顺昌的部分将士,面对城外的十余万敌军和遮天蔽野的滚滚尘埃,再次主张退兵江南。同时投降派秦桧也以朝廷的名义,下令刘锜“班师”退兵。敌我力量对比是十比一。在这场即将到来的空前大决战中,到底是退还是守,作为全军统帅的刘锜深知,一旦弃守顺昌,十万金兵将直扑江南,人民将遭受金兵铁骑的践踏,国家将面临亡国的危险。想到这里,他决定不去理会秦桧的命令,率领八字军抵抗到底,坚决保卫国家安全,于是坚定地向全军将士表示:“我军一动,势必溃散,敌人必然会直下江南,那时,我们的报国之志,就会变成误国之罪。不如现在背城一战,死中求生,以报效国家。”

随后,刘锜故意派人外出,让金兵俘获,被俘后对金兵主帅兀术说:“刘锜本来是个花花公子,根本不懂战术,这次北上就职东京,无非是想借机到开封寻欢作乐,并无雄才大略。”一向狂妄自大的兀术,此时更加得意忘形,竟然丢弃攻城必需的炮石车,只率轻兵来攻顺昌城。这时,刘锜又在颖河之上架设五座浮桥,并派人转告兀术,说是为了方便金兵攻城而特意献给兀术的。兀术难以容忍刘锜如此藐视自己,不禁勃然大怒,下令金兵第二天清晨立即攻城,等全体将士在顺昌府衙门内会齐之后再吃早饭。当天夜里,绵延十五里的金兵大营鼓号齐鸣,刀光闪耀,金兵将士全力备战,彻夜不眠。而刘锜却指挥全军轮流休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并在次日清晨一面架设浮桥,一面暗中派人在颖河上游及战场周围的水草丛中撒放大量毒药,通令全军不饮颖河水。

急于踏平顺昌城的兀术,凭借自己强大的兵力,大清早便驱动金兵发动了进攻。刘锜一面以强弓大量杀伤金兵,一面抓紧时间吃饭休息,按兵不动。直到中午时分,盛夏的烈日烤得人燥热难耐,一夜没有休息,也没有来得及吃早饭的金兵将士,经过一个上午的连续进攻之后,人马饥渴难忍,纷纷寻找水草,致使大量人马中毒,部队战斗力大大降低。刘锜抓住战机,立即指挥部队分成两部:一部分出西门牵制敌军,主力则手执战斧出南门,直冲兀术大营,与金兵主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兀术先以“铁浮图”(金军的重装骑兵)迎击宋军,不料深熟战阵的“八字军”先以长枪挑掉士兵盔甲,随即挥舞战斧,直取金兵脑袋,使这支三千余人的金兵主力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兀术一计不成,又驱动“拐子马”前来应战。刘锜立即指挥部队将早已准备好的装满豆子的竹筒抛撒在战场上,早已饥饿不堪的战马一见满地的豆子,便立即止步不前,大吃大嚼起来。八字军战士立即大砍马腿,骑在马上的金兵全部落地被擒。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兀术由于死伤惨重,被迫后退。刘锜立即收兵回城,将士们一面吃饭,一面抓紧时间略作休息,准备再次冲入敌阵。

就在刘锜率领八字军在前线浴血奋战之际,投降派秦桧再次通过宋高宗下达了立即班师回朝的诏令。刘锜置命令于不顾,指挥八字军利用金兵渡河撤退之机,奋起追歼,消灭金兵一万多人,痛快漓淋地结束了长达数十天的顺昌保卫战。

顺昌战役的重大胜利,使兀术的精锐力量遭到巨大的损失。1141年,在宋金交战的淮西战场上,刘锜再次率部参战,金兵一望见刘锜的旗帜,便惊呼:“顺昌城的旗帜到了!”立刻惊慌退去。甚至在二十年之后,1161年秋,金兵在南下之前为了避免动摇军心,仍然不让士兵提起刘锜的名字,违令者治罪。

然而顺昌之战的胜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发展态势,反而成为投降派乞和的筹码。

1141年,宋金再次订立议和条约。战功卓著的抗金名将刘锜由于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遭到排斥,被剥夺了兵权。1162年,一代爱国名将刘锜在忧愤之中呕血而死,终年64岁。

解读

刘锜为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面对十万重兵的围困毫不畏惧,坚持斗争,面对投降派的两次班师命令,不为所动,战斗到底。从而成为外抗金兵进犯,内斗朝廷奸臣的一面旗帜。刘锜及其所率领的八字军广大将士可歌可泣的爱国行为,仍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