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迫在眉睫
作者:胡兆才   |  字数:4428  |  更新时间:2015-07-29 10:19:38  |  分类:

军史乡土

虽然蒋介石再三做工作,恳切地挽留,法肯豪森还是在日军兵临南京城时回国了。

“七·七”卢沟桥响起抗战枪声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首都南京成了指挥全国抗战的神经中枢。中国军队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抗战的一条条战斗命令从这里发向全国各地。首都南京的安危显得更为突出。由于紧靠上海,淞沪战争打响后,战争的硝烟迅速向南京扩散。

8月15日午饭后,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酷暑难耐的人们抬头看着树梢,一动也不动,一丝风也没有。人们无法休息,纷纷拿着芭蕉扇、纸扇,躲在树荫下,一边扇着一边聊起了当前的局势、聊起了上海的战事。

“呜——呜——呜——呜——”突然,刺耳的警报声一声接着一声地响了起来,南京城所有的男女老少听到这令人心惊肉跳的声音,全都慌了神。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拿着家里能拿的东西,从各个地方涌向大街小巷,大声地叫着:“敌机来了!鬼子来了!赶快跑反啊!”顿时,南京城到处充满了尖叫声、哭喊声、叫骂声。大家你推我搡,人潮一会儿涌向东,一会儿又涌向西,不知道该向哪里逃,不知逃到哪里最安全。老百姓跑反了,政府机关也不例外,那些机关的要员、普通的工作人员,有的躲进了防空洞,有的慌忙往家跑,有的加入到人群中,跟着一起跑。此时,蒋介石更是手忙脚乱,卫士们夹着他和宋美龄,躲进了早已为他们挖好的防空洞里,心还在“咚咚咚”地乱跳,便听到了嗡嗡作响的飞机声和机枪、高射炮声。炸弹爆炸产生的一阵阵巨大的声浪,将人们的耳朵震得嗡嗡作响,耳膜震得隐隐作痛。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国民政府旧址即后来的总统府

从此,这样的跑反,南京城隔三差五总会发生。老百姓对这样的事痛恨至极,怨声载道;蒋介石更是气得咬牙切齿,埋怨这样下去,南京是无法呆下去了。

这一天,日本侵略者的27架飞机来袭击南京,在光华门机场、中华路、雨花路、健康路、三山街、新街口、鼓楼等闹市区上空来回低空扫射,像母鸡下蛋似地丢下一枚枚炸弹。空袭过后,市区的房屋燃烧着,犹如一片火海。商店、房舍被烧成了废墟,断墙残壁,扇扇颓垣,矗立于阳光下。废墟里,大街上,数不清的无辜老百姓被炸死、炸伤,哭喊声、哀叫声、加上咬牙切齿的骂声不绝于耳。

对于日本鬼子的侵略行径,中国空军奋起反击,他们呼啸着冲上蓝天,对侵略者进行了无情地还击,击落日机17架。这次反击的战果,对于饱受鬼子空袭之灾的南京人来说,是一种鼓舞和安慰,市民们拍手称快。

日军的飞机频频光顾南京的上空,而且还玩弄着欺骗的把戏。9月19日,66架日机分两批,又一次大规模空袭南京。中央广播电台、首都警备司令部和一部分居民区,遭到狂轰滥炸。这一天,为了进一步震慑中国的首都,驻扎在上海的日本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发出一份充满讹诈语言的“通告”。“通告”称:“南京系中国军事活动之主要根据地,兹为消除中国军队之敌对行动,早日结束目前之敌对状况起见,将于1937年9月21日正午12时以后,对南京城内及附近中国军队及一切属于华军军事工作及活动之建筑,采取轰炸或其它手段。”

20日,离日机来轰炸的日子还有一天,市民们以为空袭在21日,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日子。没想到20日这天,日军便开始实施他们的轰炸计划。80架日机从上午10时到下午1时,一波一波地飞临南京上空,它们就像一群黑色的乌鸦,遮天蔽日,对南京进行猛烈的轰炸。轰炸提前,是日本鬼子的阴谋和欺骗。

日军飞机的频繁轰炸,不仅使老百姓饱受战争之苦,也让国民政府各级机关无法正常办公。

那时,南京的日本特务多如牛毛,有这些特务通风报信,日本的指挥机关对蒋介石的行踪了如指掌。所以,他们的飞机常常是紧紧跟随蒋介石的行踪轰炸。弄得蒋介石每天东躲西藏,一会儿躲在清凉山,一会儿住在中山陵四方城附近,一会又换到中华门城堡。兼任行政院长的蒋介石考虑到政府机关办公环境的安全,于8月20日召开各部领导的紧急会议,就迁址问题做出了决议:

一、第一步各机关办公地点疏散,即假定敌机轰炸或开炮时,各机关在城内或城外,准备民房秘密办公,并先登记负责人和电话号码数等,以资联络。

二、万不得已时,则迁移他处办公(如衡阳)。凡须永久保存之重要文件,先行迁地保管,各机关之实行迁移,则须实施。

这两条决议并未提出迁都一事,只是迁址办公而已。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各机关、学校、商店,已开始挖了防空洞,并且对机关干部、工人、市民和学生进行防空知识教育。那时,市中心新街口就建造了3层楼高的炸弹模型,让市民时刻警惕敌机的空袭。

因此,这时候各机关、学校落实蒋介石的迁址办公决议,实际上就是进防空洞办公和上课。

8月中旬,何应钦在一次作战会上谈论淞沪抗战的战况,说起日军攻势凶猛时,提出:他们西进南京,首都沦陷只是时间问题,政府对首都的安全问题应尽早考虑,不然会非常被动。

可是,他的这番话对出席会议的人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何应钦见大家没有什么反应,便强调说:“战火马上就要烧到南京,首都何去何从,要立马做出选择,我建议西迁武汉。”

与会者将目光投向蒋介石,会场仍旧寂静无声。

何应钦急了,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武汉地处中原,是南北铁路交汇点,水陆交通发达,能东能西,无论向哪个方向行动都极其方便。而且,武汉城墙坚固不易攻克。如果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不能做出及时选择,不久,南京就会被强敌围困,到那时前进无门,后退无路,问题就十分严重了。”

何应钦的这番话,许多人认为是危言耸听,所以仍然无人附和。何应钦十分焦急,将目光投向蒋介石,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将迁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考虑。

蒋介石轻轻地咳了一声,润了润嗓子,对着何应钦,实际上也是对大家说:“我知道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但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迁都一事我看还是缓一缓再说。”

何应钦无话可说。

3天后的一个上午,行政院政务处长何廉向蒋介石报告淞沪战况后,说起了3天前的话题。他说:“那天敬之(何应钦字)提出迁都之事,是件大事,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建议在最高国防会议上议一议,不知委员长意下如何?”

“是啊!”蒋介石叹了一口气说,“我也知道问题的严重,你看我现在整天东躲西藏的,没有一个安生的地方办公、休息,的确很麻烦。可是,你想过没有,这迁都一事,牵涉到军心民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许多问题,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他看一眼何廉,挥了挥手说,“这个事情我知道了,具体什么时候考虑,我看还是再等等。”

何廉应了一声:“委员长说得是!”转身离开了。

这天晚上,何廉送给蒋介石一份电报,电报是四川省主席刘湘发来的,主要内容是请中央迁都四川。何廉不失时机地再次向蒋介石进言:“四川是天府之国,又是大粮仓。此次刘湘如此热情邀请,态度是真诚的,我们何不抓住时机迁都四川呢?”

蒋介石看了刘湘的电报,对他的真心表示感动,说了声:“真情无价啊!”他想起前些日子刘湘来南京开国防会议的时候对自己说的话,便说,“他曾对我说过,如果南京遭遇空袭或者敌人兵临城下,首都可以迁至四川,他将以东道主的身份热烈欢迎我。会议结束没几天,他又发电报邀请,我真的十分感动。现在你们都有这个意思,我看也罢,就把它提交到会议上议一议。”他又交代何廉说,“那天的会议,你又不是不知道,何敬之提出迁都之事,说了一大堆理由,可是,没有人回应他,没有人支持他。所以,我很难办啊!你如有机会,可以向各部长们吹吹风,让大家心理上有个准备,到时候不至于太突然。”

“委员长的心情我能理解,请委员长放心,我一定遵照你的指示,不失时机地做做工作。”

何廉果真按照蒋介石的意思,利用各种机会,把迁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机关里宣传开了。

有一天,李宗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遇到了蒋介石,开口便问:“我听说要迁都了,有这回事吗?”没等蒋介石回答,他又追了一句,“我还听说是迁到四川,这个消息可靠吗?”

蒋介石没有回答,而是反问李宗仁说:“你赞同迁都吗?你认为迁到什么地方最合适呢?”

李宗仁立马回答:“如果迁都,四川当然首当其选。”

“说说理由?”蒋介石说。

“这个嘛!”李宗仁说,“因为四川地处中国腹地,周围地形复杂,形势险要,在国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民族战争中,四川是理想的大后方。其东有长江各险要关隘,尤以宜昌至奉节间的三峡最为险峻;西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自然屏障;北有大巴山、秦岭横阻;南有云贵高原屏障安全。四川人口有四千多万,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四川又有‘天府之国’的别称,可见物资之丰富;各种矿产资源,应有尽有,具有发展国防工业的优良条件。”

蒋介石听得十分认真,李宗仁说罢,他点点头说:“是啊,首都迁移四川重庆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四川人口众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文化普及,军队也多,可以说是各省之冠啊。自古以来称之为天府之国,处处得天独厚,是我们立国的根据地。”

李宗仁想了想,似乎有些疑虑,考虑了一会,对蒋介石说:“我说句不该说的话,不知委员长愿不愿听?”

“且说无妨!”蒋介石抬了抬手,示意他不要有顾虑。

“这件事不知你有无与林森林主席商量过。迁都是大搬家,动作很大。路途遥远,还要逆水行舟。如果你还没有与他商量,我看得抓紧时间了。因为上海战事吃紧,胜败不容乐观。日本人随时会来南京,所以,迁都已是迫在眉睫,我们得抓紧时间了。”

蒋介石觉得李宗仁言之有理,便对他说:“你提得对,我马上就去找他。”他中途离开了会场,坐上车,去找林森了。

任国民政府主席时的林森

林森何许人也?蒋介石为一国之尊,大小事情一人说了算,迁都一事为何要与他商量?

林森,字子超,位于长江路上的国民政府办公大楼子超楼,正是以他林森的字而命名的。这年林森70岁,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在国民党中,他资历很深,具有极高威望。他曾是孙中山元帅府的外交部长,又曾当选为国民党一大中央委员。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31年2月,他任立法院长,3月,他与邓泽如等人发出弹劾蒋介石的通电。并设立广州国民政府,任委员,与南京国民政府对立。“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合流,12月,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他喜欢蓄长须,银发白须,给人以飘逸洒脱之感。

当蒋介石见到他,将迁都一事如此这般地向林森作了通报后,林森摸了摸长须,慢条斯理地说:“首都迁至四川重庆我双手赞成。当年刘备、诸葛亮选择四川治蜀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那里是湘、鄂、陕、豫、贵5省要冲,如今有句口头禅,叫无川不成军。全国18省哪怕丢了17省,只要有四川省,只要四川巩固,中国就有希望。我们可以立足四川,建设四川,一有机会就向鬼子进行反击,收复一切失地。”

蒋介石点头,微笑着说:“林老说的极是,我俩是不谋而合。我打个比喻,四川就像一头大骆驼。骆驼是各种动物中最能忍耐的,它能不吃不喝在沙漠里生存。这是任何动物都无法做到的。四川地大物博,回旋余地大,是我们国家的大骆驼,它能承受国家的首都,又是天然的复兴民族的最好根据地。”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