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3757  |  更新时间:2015-08-08 15:22:59  |  分类:

儿童教育

一位伟人曾说:“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责任能让一个人具有最佳的精神状态,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并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会尽职尽责,力求尽善尽美,始终不会有所懈怠。而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追求尽可能的完美,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要实现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有尽职尽责的决心,要有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这样才能够迅速培养起严谨的品格、获得超凡的智慧它既能带领普通人往“优秀”的方向前进,又能鼓励优秀的人去追求更为“卓越”的境界。

尽职尽责——既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标准,也是证明一个人素质能力的尺度。

大禹治水

名言

抱着一颗正直的心,专心致志干事业的人,他一定会完成许多事业。

——赫尔岑

故事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伤害人和牲口,叫人们过不了安稳日子。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却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并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土地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道弄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

解读

面对滔滔的洪水,大禹从以往治水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而且,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表现了大禹的尽职尽责。他心里装着老百姓。洪水没治好,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自己不能有一丝放松。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专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求得不断地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能全身心投入事业,聚集责任,把每件事做透,最后将终会获得成功。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能将小事儿做成大事儿的人。

葛洪治疗“鬼气病”

名言

要成功一项事业,必须花掉毕生的时间。

——列文虎克

故事

西晋时期,有一年,在广东的一些地方,流行一种奇怪的病。得这种病的人常常突然发高烧,胳膊、腿又红又肿。这种病时轻时重,反复无常。人们不知道是怎样染上的,也不知道该怎样医治它,迷信的人以为是鬼在作怪,把这种病叫做“鬼气病”。

葛洪听说后,专程赶到广东,决心根治这种病,为民除害。他住在一家小旅店里,每天清晨,很早起身,先在院子里练上一段“五禽戏”气功,然后匆匆吃完早饭,便背起药箱,走乡串户去了。晚上一回到店里,就点起油灯,时而沉思,时而翻阅医书,时而又在写着什么,总要忙到半夜才睡,一连十几天,天天如此。

有一天晚上,葛洪回来得特别晚。他好像非常疲倦,一回到店里,倒头便睡。旅店老板见了,觉得不对劲儿。第二天清早,他特地去看望葛洪。只见葛洪脸色白里泛黄,两眼又红又肿。他连忙伸手去摸葛洪的额头。啊,烧得烫手!不用问,他准是也染上“鬼气病”了。老板一面忙着给葛洪端水,一面嘀咕:“看看,凡人哪能治得了‘鬼气病’?这不,‘鬼气病’没治成,连自己也病了!”

葛洪一病就是好几天。有时,他烧得迷迷糊糊,嘴里还不住地念叨“鬼气……病……”可是,尽管病得这样,每天清晨,他还是撑着身子起来练气功。

一天傍晚,老板忽然听见葛洪在屋里叫他,就走了进去。只见葛洪脸消瘦了不少,但精神却显得很好。他两只眼睛闪闪发光,兴奋地对老板说:“我捉住鬼了!”老板吃惊地看着葛洪,以为他在说胡话。可是葛洪十分认真地说:“明天清晨,你请几位害‘鬼气病’的父老乡亲来,让大家看看我是怎么样捉鬼的。”

看到葛洪那副认真的模样,老板半信半疑地去请了十几位生病的乡亲。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在旅店院子里等候了。

不一会儿,葛洪走出屋来。他同乡亲们打过招呼后,便伸拳踢腿,曲膝弯腰,精神饱满地练起“五禽戏”气功来。一会儿像猛虎下山,一会儿像大鹏展翅,足足练了有一顿饭的工夫。忽然,他运足了气,摆了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边撩起自己的衣袖,一边对大伙说:“各位请看,鬼就在这儿!”

众人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朝葛洪的手臂上望去。只见他的手臂微微发红,渗出点点汗水,也看不出有什么鬼。葛洪又说:“你们再仔细看看。”于是大家又围着葛洪仔仔细细地观察起来。

“呀!虫子!”有人尖声叫了起来。众人这才看清,在葛洪的皮肤上,有一些沙粒似的小虫子在爬来爬去,有的从皮肤里钻出来,有的朝皮肤里钻进去。大家都诧异地直伸舌头。

“看见了吧?‘鬼气病’就是这些小东西搞的鬼。它们叫沙虱,把沙虱除了,‘鬼气病’也就好喽!”葛洪高兴地告诉大家。他见大家还是将信将疑,又说,“我这里有治虫的药方,请各位照此方配了草药,煎成药汤来洗澡,管保你们药到病除。”

大家见他说得这样肯定,纷纷要了药方,按照葛洪的指点,配药煎汤洗澡。真是难以置信,没出三五日,他们的病就全都好了。

这消息像一阵春风,一下子就传开了。人们奔走相告,“鬼气病”患者纷纷前来求医,葛洪住的小旅店里,成天就像赶集似的,人来人往,葛洪不分昼夜地为乡亲们开方治病。只要用葛洪开的方子配药洗澡,没有一个不好的,当地的老百姓把葛洪看得像神仙一样。

那旅店的老板目睹这一切,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次又一次地向葛洪打听捉鬼的法术。葛洪笑了笑,说:“哪有什么法术,我凭的是几十年的行医经验,靠的是亲自试验。”

原来,葛洪经过认真的分析,发现这种病和以前自己治疗过的寄生虫病病症很相似,很有可能也是由寄生虫引起的。那么,虫子究竟寄生在人身的什么地方呢?为了弄清这一点,他决定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他故意和病人经常接触,不久就染上了“鬼气病”。接着,他对自己全身仔细观察,终于发现,原来这种虫子就藏在皮肤里面。练气功时,虫子受到惊动,就会纷纷钻出皮肤。葛洪就这样揭开了“鬼气病”的秘密,为当地的老百姓除了大害。

老板听了,很受感动,说:“胆子太大了,这多危险哪!”葛洪回答说:“危险当然有,不过,为老百姓治病,这是一个医生的职责呀!”

当地的乡亲们非常感谢葛洪,都称他为“葛仙”。后来,人们把当地的一座山改名为葛仙山,用来纪念他的功绩。

解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葛洪为了治疗“鬼气病”,决定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他明明知道这样做有危险,但是,他甘愿冒险。为什么?因为他自觉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医生,为人治病是第一位的,为此,个人安危可以置之度外。在今天,这就叫做医德,有了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才更有光彩!

敬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优良传统,是十分可贵的精神。敬业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荣耀,一个人有了敬业精神,就能剔除私欲、净化心灵、淡泊名利、开拓进取、有所作为;就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如果缺乏敬业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

送报纸的残疾人

名言

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

——杨澜

故事

那是一个周日下午,风很大,我和我的家人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一个惊人的画面闯入我们的视野:在公路右侧的旷野中,一个中年人正从他的轮椅上扑向一大片报纸。报纸在空中飞舞,狂风将报纸吹得到处都是。他不能站立,只能在地上爬行。他努力想去抓住那些报纸,可风实在是太大了,他的腿又有残疾,转眼间,旷野中到处都是报纸。我的大儿子威尔,在我后面喊到:“爸爸,我们去帮帮他吧!”我们迅速地将车停好,然后一起冲过去帮忙。

风很大,我们几个人四处奔跑捡拾着地上和空中的报纸。当我抓住报纸,将它们抱在胸前的时候,强烈的好奇心使我十分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将报纸都找回来,围拢在那个人的周围。这时他紧紧地抓着他费了很大力气才捉住的几张报纸。

我的一个孩子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挣扎着坐回到轮椅上,一只手臂抖个不停,说:“老板让我把几捆报纸送给客户,等我到地方的时候发现缺了一捆,急忙回来沿途寻找。当我来到这里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报纸飘得满地都是。”

我未经仔细考虑就问道:“你打算一个人把这些报纸捡起来吗?”他很奇怪地望着我说道:“当然,我必须这样做,这是我的责任!”

虽然他身有残疾,但却拥有最健康的责任心。

解读

送报纸的残疾人虽然无法将全部报纸捡起,却依然奋力去做,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而当我们学会承担时,我们既经历了也成长了,而不管成不成功,我们都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经验与财富。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