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5249  |  更新时间:2015-09-10 13:29:54  |  分类:

儿童教育

多一点儿民主

名言

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由偏见、愚昧和残酷而发明的腰衣、手铐、脚镣大不止一百倍。

——狄更斯

故事

一棵梧桐树的树荫下,蹲着一个黑瘦的中年男子,他上穿一件白色衬衫,下穿一条脏兮兮的黑裤子,脚穿一双布鞋,没有穿袜子。脚旁放着一只鼓鼓的塑料袋,袋里装着一些衣服,几包方便面,还有许多鲜黄的杏子。

学校是新建的,梧桐树是刚栽了不久的,它投下的树荫勉勉强强罩住了这个黑瘦的男子。在炎炎烈日下,他不断地取下脖子上的短毛巾擦去额上大滴大滴的汗珠。我经过他身旁时,他正又一次用毛巾擦着脸上的汗。

“找学生吗?”我问。他赶紧站起来,脸上堆着笑说:“是,找学生。”我又问:“在哪个班?”他说:“三(2)班。”“三(2)班?”“对!”“学生叫什么名字?”“李飞。”我心里“咯噔”一下。“刚才下课没有找到吗?”“来得不巧,进校门的时候刚打上课铃。”

我看看表,第二节课才上5分钟。就是说,这位父亲还得在酷暑中苦熬整整40分钟。我说:“这里太热了,教学楼北边的台阶上比较凉快,坐那儿去吧。”他难为情地笑笑说:“庄稼人,灰头土脸儿的,碍眼,嘿嘿……”我不敢再多看这位父亲,赶紧转身走进教学楼。

李飞是我班里的双差生:学习差,纪律差。作为班主任,从高一到高三,我不知道做了多少思想工作,都没什么效果。近来,顽劣程度还有所增加……愁人啊!

上了二楼,走到班级的教室外,隔窗观察。学生们正在上语文课,张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着,同学们也听得入神。可是,李飞却趴在靠窗的课桌上睡觉。李飞这样的表现,我已经见怪不怪了,但今天却不知怎的令我非常气愤,真恨不得冲进去把他揪起来狠狠地揍一顿!我皱了一下眉头,想了想,有了个主意。我轻敲一下窗子,示意李飞的同桌叫他出来。

李飞被叫醒了,揉着眼迷迷糊糊地走出了教室。我瞪了他一眼说:“跟我来!”

李飞跟着进了办公室,大概认为我又要训他,摆出一副刀枪不入满不在乎的样子。

我说:“往里边站点,李飞!”李飞往里边站了一点儿。“再往里边站点,站到窗户前!”李飞大大方方地站到了窗边。我说:“这节语文课你在睡觉吧?李飞!”

李飞轻描淡写地说:“是!”我说:“我想让你观察一个人。观察之前我要提醒你,今年夏天天气酷热,今天的温度是38。你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那个人来干什么?他为什么来这里?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可能是什么?——好了,隔着你旁边的这扇窗户抬眼就能看见。——开始吧!”

李飞抬眼望去,转身就要出去。我用极其严厉的语气说:“站住!按我说的做!”李飞不敢动了。办公室里静极了,只有吊扇转动的呼呼声。李飞的眼睛开始湿润了,他的喉头在蠕动,他的双肩也剧烈地颤抖起来。

下课的铃声响了,李飞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老师,我……”李飞泣不成声。我严厉而又语重心长地打断了他的话:“什么也别说,去吧!我相信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我不想听你现在怎么说,我想看你今后怎么做!”李飞咬着嘴唇重重地点点头,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跑出了办公室。

从此,李飞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讲了,不再捣乱了,期末考试的成绩更是跃入了班级前列。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勇往直前。对于学习差、纪律差、上课睡大觉的李飞而言,他亦有让自己感动的东西,亦有脆弱与良知,亦有自尊,那么就应有一种力量能把他唤醒。试想一下,看到窗外骄阳下为了自己不辞劳苦的父亲,带给李飞的是多么大的震撼啊!作为李飞的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同时也为人父母,我深深地感到一种责任。

解读

“后进生”是教师们共同的心结,他们成绩差,缺乏上进心,还调皮捣蛋、扰乱课堂。虽然教师苦口婆心地给他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有所觉醒,但常常收效甚微。他们,真的没救了吗?多一些民主、平等和关爱,抓住绝佳的教育机会,利用巧妙的教育方法,感动一个并不上进的学生,拯救一个灵魂,这是具有非常意义的做法。

关爱带来的转变

名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多蒙茜·洛·诺尔特

故事

那年,王杰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由于他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校长特别信任他,让他带毕业班,学生是一群非常淳朴的孩子。

第一堂课上,为了培养乡村孩子的自信心,王杰让他们写下自己的优点交给他。孩子们的优点很多,有的是讲卫生,有的是爱学习,有的是喜欢帮助别人……其中,一个名叫小野的孩子写的是“不与母亲顶嘴”。

他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优点,顿时对这个叫“小野”的孩子很感兴趣,于是便向坐在旁边的老师打听情况。坐在旁边的是一位男老师,他一听到“小野”便皱起了眉头。他告诉王杰,小野不是一个好学生,学校的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他还说,小野总是穿得脏兮兮的,学习成绩很差,上课不听讲,搞小动作,经常不交作业,对老师也不尊敬,经常和同学打架。

听了这番话,王杰大吃一惊,原本以为一个能做到“不与母亲顶嘴”的孩子应该是十分乖巧、懂事的,却没想到在别人眼中竟是如此恶劣的顽童。

于是,他把小野交上来的作业递给那位老师看。那位老师看了之后直摇头,直说不可能。办公室里其他的老师也凑过来,看了以后,纷纷摇头,说小野在撒谎。但是,他却不愿意相信小野像他们说的那么糟糕。

第二天,王杰表扬了所有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说:“同学们当中,有人能做到不和自己的母亲顶嘴吗?”孩子们都摇着头。他接着说:“我也常和母亲顶嘴。可是,你们当中有的同学做到了,他比我们做得好,他是一个好孩子。”“这位同学就是小野!”王杰大声宣布。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小野,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只见小野满脸涨得通红,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他想,小野也许还从未被肯定过吧!于是,他带头鼓起掌来,教室里陆陆续续地响起了掌声。

从那以后,王杰发现小野变得干净起来,课堂上总是坐得笔直,也不见他和同学闹矛盾了。可是,班上的同学还是很排斥他,他还是孤单单一个人。

他开始了解小野的家庭情况。小野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他母亲和别人在外乡结婚后生下了他,而后母子俩又被无情地抛弃了。从此,小野便没有了爸爸,他的母亲带着他忍受着屈辱回到乡里,遭到乡邻的唾弃。从小,他就没有朋友。王杰知道,这个“世界”对小野来说不是太美好,但他还没有沦为一个“坏孩子”,他只是缺少别人的关爱。

有一天,小野的母亲病了,他没来上课。王杰借此机会向班上同学讲述小野的身世,告诉同学们人性本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美好的。小野带着对光明的憧憬来到世上,同学们应该献出自己的爱心,驱散他心中的阴影,抚平他内心所受的创伤。于是,王杰提议去看望小野的母亲,全班同学热烈响应。

小野的母亲住在乡村的诊所里,病情不是很严重。王杰和同学们提着自家的水果和鸡蛋去看望。小野看到他们,顿时愣住了。也许他没想到世界上还有人关心他们母子俩,也许他还没想到这世界上还有与那些对他冷漠的人不一样的人……

此后,小野彻底改变了:作业写得很工整,每次都按时交,课堂上经常回答问题,对老师也很尊重,和同学们也成了好朋友……

每个学生总有他闪光的一面,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在课堂或学校中的不良表现就彻底否定他们。小野以前在校的表现是不太让人满意,但王杰还是相信他在家就是一个不和母亲顶嘴的好孩子。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潜能,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

解读

在班级中,有的学生遵纪守规、成绩优秀,但也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不尽人意,甚至和老师、同学相处得不融洽。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是听之任之冷眼相看,还是拿出自己的关心和爱,促使他们做得更好呢?不言而喻。其实,这种关爱就是一种尊重、公平和民主!

请给孩子留个“梦”

名言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阿·安·普罗克特

故事

门卫老王给赵老师送来一个邮包,打开一看是几本杂志。他疑惑不解,因为他从来没有给这个杂志投过稿,或许是杂志社在做广告吧?他漫不经心地翻看着目录,猛然间一个熟悉的名字——张华,跳入了他的眼帘。天哪!会不会是学生张华的大作被杂志连载了呢?他迫不及待地翻到有张华文章的那一页。果然是他的,没错,是张华特意寄来向他报喜的。读着张华的作品,几年前的一幕幕往事浮现在他的眼前。

张华是学校的择校生,人长得不太起眼,在班级中默默无闻,记住他的名字纯属偶然。入学后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后,年级组长把成绩单送到了赵老师那里,其中一位学生的分数非常引人注目,那正是张华。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正好为100分,因此有人戏称他考了“满分”,就这样他在无意中记住了张华的名字。

第一次月考后的一天上午,教思想品德课的王老师在讲台上语重心长地讲着“学会尊重”时,突然发现张华在低着头涂涂写写地“开小差”。他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把正在“走神”的张华逮了个正着。“在我的课上你也敢做其他作业,真是胆大包天。”王老师气得语无伦次,发疯似的抓住本子一撕为二。

那还了得,这可是张华即将“出炉”的“处女作”啊!张华像被激怒了的狮子朝王老师猛扑过去,总算抢回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因为在张华的眼里,什么都可以不要,唯独他的“处女作”神圣不可侵犯。

王老师气急败坏,连拖带推地将张华拉到了办公室。看到自己不争气的学生在班级中闹事,班主任马上问道:“你上课不好好听讲,在做什么作文?”听到“做作文”三个字,同办公室的语文老师感到蹊跷:“我今天可没有布置作文,你不是在写情书吧?”顿时,三位教师的眼光同时逼向了孤立无助的张华。“我在写小说。”张华羞答答地说道。

“写小说,你不是在做黄粱美梦吧?”“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看看自己的模样。”“你的作文错别字连篇,句子都不通顺,还想写小说?”“你连单词都默不出,英语翻译没有一句是完整的,竟然还想写小说,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吗?”“还是现实点,少做白日梦吧!”

此事就这样在老师对张华的轻视中收场。张华只能把自己的“作家梦”深深埋藏在心底,活动由公开转入地下。他经常趁其他同学和值班老师睡觉后,打着手电筒偷偷地在被窝里写,如痴如醉。

有一天,赵老师刚走到教室门口,突然发现有几位同学围在一起看着“手抄本”。这还了得,晚自习不好好做作业,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传阅“手抄本”。为了“杀鸡儆猴”,他挥着那个“手抄本”宣布了规定:“以后不得有同学带课外书进教室,否则一旦发现一律没收。”课间,张华怯生生地来找他说:“赵老师,这是我写的小说,请还给我好吗?”“你写的小说?要好好看看,能在同学中流传,说明写得肯定不错,让老师拜读一下,行吗?放学时你来拿吧。”说真的,由于文字功底很差,小说写得非常幼稚,情节描写得很一般,唯一的优点就是写得比较贴近学生的心理和口味,所以会有不少学生传阅他的小说。

赵老师就鼓励他说:“写得非常不错,继续努力,将来肯定能成为一名小说家,但写好文章还得要夯实基本功,文化课更不能丢弃,平时要多阅读别人的作品,吸收别人的精华,并多多练笔。以后如果需要赵老师帮忙的话,尽管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张华迟疑地望着赵老师:“老师,我不是在做梦吧?”目光中分明充满了怀疑。“不是做梦,你一定能行。”他鼓励道。

自那以后,张华成了办公室里的常客,他只要一看到赵老师在办公室就找他聊创作。假期里,他还常常拿着厚厚的稿子去找赵老师问意见,请其帮助修改。

初三那年,为了张华的发展,赵老师对他进行了特殊的照顾。凡是在赵老师的课上,只要他认为听懂了,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以致到后来,赵老师的课成了他的“练笔场所”。就这样,他的一篇篇新作不断出炉。中考时,由于他的基础较差,虽然很用功,还是只考了四百来分,他父亲出了择校费让他进了一所五年制大专。

在那里,张华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练笔机会;加上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经历的丰富、氛围的改善,他的创作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以致他的创作灵感不断闪现,他终于成功了。

赵老师捧着杂志,看着精美的文章,发自内心地为他祝贺!也庆幸自己当年没有说他在“做梦”,给他“泼冷水”,否则他的“历史”可能会改写。

还记得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有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里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好奇,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大声地回答:“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啊!”这个小孩子长大以后真的“跳”到了月球上,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解读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一个梦想的遥远而去打击那个做梦的人。一定要为孩子创造民主的氛围,正确引导孩子慢慢地实现他们的梦想。只要心存梦想,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