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2077  |  更新时间:2015-09-17 13:38:14  |  分类:

儿童教育

子文执法公正,不护族亲

名言

赏而不诚不劝也,刑而不诚不戒也。

——唐朝崔敦礼

故事

子文(生卒年不详)是春秋时楚国的令尹,他办事公道,执法严明,正直无私,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

有一次,掌管刑狱的廷理逮捕了一名犯人。审讯中,犯人如实地招了供。最后,他又战战兢兢地乞求说:“小人做下此孽,实属罪有应得,无论如何处治,我都绝无怨言;只是恳请大人,千万不要将我的事告于令尹知道。”

廷理听了,感到很奇怪,大声喝道:“大胆!你小小一个囚犯,也敢提及令尹大人?”

犯人说:“大人容禀,因为令尹大人和小人是族亲,他平时素来对我们就管得很严,这会儿要是听小人犯罪,岂不是要动怒么?倘若气坏了身子,小人我怎么担待得起,所以……”

“此话当真?”廷理对那犯人的话有些将信将疑。

“没有半句假话。”那犯人说。

听到这儿,廷理心想:此人既是令尹大人的族亲,我如何惹他得起,倒不如送个人情了事。想到这里,便对那人说:“这次看在令尹大人的面子上,且饶了你,以后你倘若再敢造次,那可就难办啦!”

说着,廷理便打开刑具,把他放了。

那人连忙叩头谢恩,随后,连滚带爬地出了府衙。

不久,子文知道了这件事,立即派人把廷理召来。廷理满以为子文会好好地谢他,便喜孜孜的来了。

子文见廷理来了,瞥了他一眼,问道:“听说我的一个族人的案子是你审理的?”

廷理连忙答道:“是的,大人。不过,我已将他放了。”

“你不是将他逮捕了吗,怎么又放了呢?”子文故作不解地问。

廷理表现出一副十分内疚的样子,毕躬毕敬地回答说:“原先下官不知道他和您的关系,所以多有冒犯,请大人海涵。”

子文听到这儿,十分生气地责备道:“你真糊涂啊!国家设置廷理这个职位,就是为着处治违法犯罪的人。一个正直的廷理就应当秉公办案,执法如山;可你却违背法律,屈服于权势,无端地宽容了犯罪之徒,这是天理难容的事啊!”

过了半晌,子文又接着说:“那个人明明犯了法,就因为我的关系,就放了他,这不等于是在告诉天下的老百姓,我子文是一个徇私枉法的人吗?”

子文义正辞严的一番话,说得廷理哑口无言。随后,子文又立即派人把那个犯法的族人抓了来,亲自交给了廷理,廷理依法处治了他。

这件事,很快在楚国的老百姓中传开了,大家都夸赞子文办事公正无私。

解读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法律也是天下人的法律。法律一旦生效,它的严肃性与平等性也就确立了。无论是谁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为所欲为;一旦触犯法律,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宁!

石碏大义灭亲,依法杀亲子

名言

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唐朝周昙

故事

石碏(生卒年不详)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位大臣。他忠厚正直、奉公守法,颇受国君的器重和百姓的爱戴。可是他的儿子石厚却是个诡计多端、阴险狡诈的人。石厚和卫庄公的小儿子州吁十分要好。人们都说,石厚就是州吁的狗头军师。

卫庄公死后,他的大儿子继位,称为桓公。这时,石厚替州吁出谋献计,把桓公杀了,由州吁当了国君。而石厚也因此得宠,被封为上大夫,位居百官之首。

石碏看到自已的儿子帮助州吁做下大逆不道的事,肺都气炸了。为了和儿子划清界限,他就以年老多病为理由,辞官不做了。

州吁杀兄篡位,遭到卫国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为了摆脱孤立局面,他赶紧让石厚带上一份厚礼,请德高望重的石碏出来辅佐朝政。

石碏对州吁、石厚的违法行径本来早已恨得咬牙切齿,但这次却满口答应愿意站出来替州吁收揽人心。而且他还建议说:“按照惯例,诸侯国的新君即位一定要去朝拜周天子。只要能得到周天子的批准,新君的地位就名正言顺了。”

“你是说,州吁应该去朝见周天子吗?”石厚问。

“是的。不过在去朝拜之前,你还应该陪着州吁去见见陈桓公。这人很受周天子信任。如果他在周天子面前说几句好话,我看批准州吁做卫国国君的事准能办成。”石碏回答。

石厚把石碏的建议向州吁做了汇报,州吁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于是两人备上厚礼,一起去陈国拜访。

但是,州吁和石厚刚到陈国,就被陈国的武士抓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州吁和石厚到陈国之前,陈桓公就收到老朋友石碏的血书。血书中历数了州吁和石厚倒行逆施的种种罪行,请陈桓公一定要替卫国除害。陈桓公同石碏的交情很深,因此帮助卫国抓住了这两个坏人。

州吁、石厚被抓的消息传到卫国。石碏立即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对两个逆贼的处理办法。在商议过程中,大家—致认为,州吁杀兄篡位,罪大恶极,应该依法处以死刑;可是对于石厚,许多人都说:“石厚只是个帮凶,还是从轻发落为好。”

石碏听后,斩钉截铁地说:“杀州吁,就不可不杀石厚。他们两人都必须依法处死。你们不要看在我的面子上就宽恕石厚,我是绝不会为了袒护一个犯了罪的儿子,就去破坏国家法律的。”

石碏的这一番话使朝中大臣深受感动。最后,大家终于同意了石碏的意见,派人到陈国将州吁和石厚都处以死刑。

解读

法律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人共同的行为准则,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平等性。作为执法者,在执行法律的时候一定要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不畏惧权贵,不袒护族亲。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