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自律
——文明价值观的标杆
廉洁自律是衡量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到一个人文明程度、文明价值的标杆。
从国家管理方面来讲,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如果各级管理层做到了廉洁自律,何愁国不兴,家不旺,人民的文明素质不高。从个人修身的角度讲,廉洁自律是立身处世之本,保持廉洁自律,坚持不懈完善自我,持之以恒提升自我,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防微杜渐,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
廉洁自律——文明价值观的标杆
管仲自揽责任
名言
自律不严,何以服众?
——张养浩
故事
管仲是公元前7世纪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把齐国治理得欣欣向荣,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
一天,齐桓公外出打猎,发现了一只梅花鹿,策马急追。追着追着,进了一个深深的山谷,梅花鹿也不见了。齐桓公见这山谷怪石嶙峋,树林蓊郁,流水淙淙,不知是什么地方。忽然,他看见有一位老汉背着柴禾,迎面走来,便在马上欠身招呼说:“老人家,请问这是什么地方?”
那老人应声说:“这是‘愚公之谷’。”
齐桓公听这名字,觉得很奇怪,就说:“老人家,我看这里的山水不错,怎么起了个‘愚公之谷’这样的怪名字?”
老人回答说:“是我的乡邻用我的外号为这个山谷命名的。”
齐桓公说:“老人家,我更不明白了,我看您虽然白发苍苍,但是身体还很硬朗,说话十分清楚,乡邻怎么给您起了个这样奇怪的外号呢?”
老人皱起眉头,说:“唉!说来话长,因为我办了一件蠢事。”
齐桓公下了马,问:“老人家,能说给我听听吗?”
老人放下背上的柴禾,告诉他说:“我家住在这个山谷里,养着一头母牛,几年前母牛生了小牛,养大后牵到集市上卖掉,买了一匹马驹。一天,一个坏蛋闯进我家,说‘牛不能生马’,就把我的马驹子拉走了。乡邻听说,都笑话我是傻老汉,就叫我‘愚公’,把我这里叫做‘愚公之谷’。”
齐桓公听明白了,说:“这事实在办得太傻了,您干吗让他拉走马驹呢?”
第二天,齐桓公把这事告诉了管仲。管仲听完,非常严肃地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襟,然后跪拜在齐桓公面前,说:“主公,臣下请罪了。在愚公之谷里发生的事,完全是臣下的责任!”
齐桓公十分奇怪,说:“您一直在帮我办理国家大事,此事与您何干,怎么能揽这个责任呢?”
管仲说:“那老翁一点都不傻。在巧取豪夺的恶势力面前,他把马驹子让人拉走,保得身家安全。这说明他认为现在社会混乱,上年纪的人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地方好说理,我的责任就在这里了!”管仲停了停,更加严肃地说,“假如我们将国家治理得像尧舜时代那样安定,哪里会有这种欺骗抢劫的事情发生呢?即使发生了,老人家也必定不会让他拉走。”
齐桓公听着,频频点头。管仲说:“我从这件事,觉察到自己政事的过失,我一定想办法解决社会秩序的混乱问题,严惩恶人,让百姓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解读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很多人的处世哲学,但管仲却反其道而行之,自揽责任,这是管仲高度责任感的表现,也是其廉洁工作作风的体现。
子罕拒宝
名言
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
——柳宗元
故事
子罕是春秋时齐国的一名大夫。他虽身为京城中的官员,却从不恃权营私,贪恋钱财。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凡别人送来礼物,他都一概拒收。
一天,子罕正在府中处理政务。忽然差役进来禀报说,门外有个人求见。子罕急忙放下手中的事务,示意有请。
不一会儿,差役把那人请了进来。只见来人身着峨冠博带,衣冠楚楚。进得门后,一边向子罕施礼作揖,一边口若悬河地说开了:“久闻大人英名,如雷贯耳,怎奈宋齐两国路途遥遥,无缘相见,今日得见大人尊容,实属三生有幸……”
子罕十分谦和地回答说:“客人来访,理当会见,请不必多礼。
接着,子罕想询问来人的情况和来意。然而那人却只管一面欣赏厅里的摆设,一面不断地奉承子罕。见此,子罕虽耐着性子,浑身却像针扎一样难受。出于礼貌,子罕不便发火,只好敷衍着和他胡乱谈了一会儿话。坐了好半天,也不见那人说明来意。子罕因身有公事,心里很着急,只得委婉地说:
“足下一路风尘仆仆,鞍马劳顿,是否先到客舍休息休息。”
那人说:“大人既是公务在身,小人不敢打扰,今日至此,只有一事相商。”说着,抬眼望了望子罕的左右。
子罕会意,向身边的差役们挥了挥手,让他们退下。那人见厅内别无他人,走到子罕跟前,低声地说:
“小人仰慕大人已久,今日得以相见,我这里有一块刚得到的宝玉,要是雕琢好了,它是无价之宝啊!现在我奉献给你,请大人笑纳。”
说着,那人从袖中取出块碧玉,双手递给了子罕。子罕接过那玉细看,确实是块宝玉。他放在手上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然后把那玉又递还给了那人。
那人一看,急了,他以为子罕怀疑那玉不是真宝,忙说:“小人已请玉匠鉴定过了,的确是块价值连城的宝玉啊!你看这纹理多么华美,这色泽多么斑斓,这形态……”
子罕见那人如此殷切,笑着解释说:
“我并非怀疑它不是宝,我不收,是因为它是你的宝,而不是我的宝。对你来说它是无价之宝,而它对我来说就不是宝。你把碧玉作为宝,我把律己作为宝。如果我收了你的宝,岂不是你也丢了宝,我也丢了宝。我看还是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好啊!”
听了子罕的这一番话,那人只得收起那块玉,灰溜溜地走了。
解读
宝玉固然是稀世珍宝,但是相比之下,廉洁自律的作风更是宝中之宝,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如果都做到廉洁自律,那么何愁国家不兴,家业不旺。
李离以死偿命
名言
粉身碎骨何所俱,留得青白在人间。
——于谦
故事
春秋时代,李离担任晋国的最高司法官。他精明干练,做事认真,很有办案经验,对于疑难案件常常能够准确无误地决断清楚。因此,晋文公十分器重他。
李离知道,司法人员手中掌握着生杀大权,审案时稍有疏漏就会铸成大错。为了使各级司法人员都能忠于职守,他立下规矩:无论是谁办案,都要取足人证、物证,仔细调查审问,不可马虎。如果把案子判错了,司法人员就要视情节轻重量刑受罚。尤其是错判别人死刑的,司法官本人也要被处死。后来,他还把这条规矩载入刑书。
李离经手办的案子很多,都没有出过差错。可是有一次在复审一件疑难案件时,因为情节过分复杂,担任初审的下属官员又作了误导,致使他把一个罪不当诛的人判了死刑。当李离发现这个错漏的时候,那个犯人已经被杀掉了。
李离为此难过得吃不下饭,睡不稳觉。仅有两三天的时间就如同大病一场。有人劝他说:
“你秉公执法、认真办案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偶然错杀了一个人,也算不了什么大事。以后注意一点就行了。”
李离回答说:
“你这话可说错了。我是晋国的最高司法官,理当以身作则地维护法律的尊严。现在已经把错杀人者偿命的规矩载入刑书,就应该判我的死刑。”
第二天,李离亲自到那个被错杀的人家里承认错误,还用自己的积蓄付给了很多恤金。这些事办妥以后,他回到官衙,为自己写了一份死刑判决书,接着就穿上囚衣进入死牢,准备以死偿命。
晋文公闻讯吃了一惊。他赶忙派人把李离从死牢里接出来,问明情由后就好言劝慰说:
“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不过这次错判是因为下属官员审案不细,发生误导造成的,不能完全归罪于你。现在你脱下囚衣上班去吧,还有许多大事等着你去办呢!”
李离听出来这是晋文公要为他开脱罪责,就果断地摇头说:
“这次错杀是我最后拍的板。这是我的失职,绝不能把责任推在下属身上。”
晋文公看见李离的倔强劲儿是很难用语言劝说过来的,也就顺水推舟地说:
“好吧,就算你犯了死罪,但我现在宣布赦免你。这总可以了吧?”
在场的大臣也都劝李离不要太固执,还是叩头谢恩的好。
岂知李离不顾大家的劝阻,大声地说:
“我错杀了人,论律当死。在法律面前是不能有例外的。”
说完,李离乘人不备,一下子从旁边侍卫的身上抽出宝剑,“唰”地一声,自刎而死。
李离失职自刎的消息在晋国朝野引起很大震动。晋文公要求大家都把李离当作一面镜子,来鞭策监督自己更好地遵守法律。
解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是法律尊严不容亵渎的一面。道理是这样来讲的,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李离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他不因国君赦免自己而沾沾自喜,反而以死来捍卫法律的尊严,给后人树立了榜样。
石奢以死维护法律尊严
名言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大略
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大臣石奢奉命巡视全国。临行前,楚昭王对他说:
“你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乡看一看了,这次可以顺路回去住几天。”
石奢听了十分高兴。说实话,家乡的一山一水他都感到非常亲切,尤其是年过花甲的父母双亲,更使他日夜挂念。只是他在朝中公务繁忙,加之家乡位于偏僻的山野之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回一次家很不容易。这一次楚昭王主动提出让他回家探亲,石奢心里是很感激的。
巡视工作完毕后,石奢让随从人员先回都城,自己独自一人走上了回乡的小路。眼看已经走到村边,忽听远处树林里传来两人斗嘴和呼救的声音。这是谁在打架?他急匆匆地向呼救处奔去。离打架的人只有十几步远了,他看见有个人正在举刀向另一个人砍去。
“啊呀!不好,有人在行凶哪!”
说时迟,那时快,石奢一个箭步奔过去,紧紧地抓住了杀人的凶犯。可就在这时,他惊呆了。原来这凶犯竟然是自己的父亲。
石奢抓着父亲的领口,很气愤地说:“你怎么能随便杀人?这可是犯死罪的事呀!”
父亲惊恐地望着石奢,哀求他说:“这事只要你不管,就不会有人知道。如果你是我的儿子,就放我走吧!”
石奢的内心十分矛盾,也很痛苦。在不知不觉中,他的手渐渐地松开了。于是父亲乘机奔逃而去。
这时,石奢再也没有进村探望父母的兴致了。他日夜兼程地返回都城,立即把在路上遇见父亲杀人和自己放纵父亲逃走的事情报告了楚昭王。他说:
“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如果我把他抓住并且判了死刑,是违背孝道的,所以我不忍心这么做;但是把父亲放了,我就犯了放纵杀人凶犯的大罪。我作为大臣知法犯法,是应当判处死刑的。请求大王把我处死吧!”
楚昭王是很爱才的。他觉得石奢年轻有为,廉洁公正,办事井井有条,实在是国家的栋梁之才。现在突然出了这么一件事,如果按照法律把石奢处死,真是可惜得很。怎么办呢?他想了好一阵,便开口说:
“在这件事情上,你并没有责任,因为并不是你故意放走了杀人凶犯,而是你父亲趁机自己挣脱逃走的。我看不要再追究这件事了,你就继续安心料理政事吧。”
只见石奢又说:“对于大王的恩典,我是很感激的。但是对我来讲,不偏袒自己的父亲,就不是孝子;不按国家的法律办事,就不是忠臣。我做了孝子,却违背了国法。因此,即使大王赦免了我,我当臣子的,也有责任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
石奢说完,就向楚昭王拜谢告辞。可是他一走出宫门,就拔剑刎颈而死。楚昭王和众官员看了,惊叹不已,都为楚国损失了这样一位奉公守法的优秀人才而感到惋惜。
解读
石奢不因自己享有免死的特权而苟且偷生,以死来捍卫国家法律的尊严,成为奉公守法的好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