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清廉的卢怀慎
名言
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陆游
故事
卢怀慎在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713年)为宰相。
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让,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他一生为官廉洁,家无储蓄,生活得很贫穷。唐玄宗嘉其美政,为其写有赞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人多惠爱,性实谦冲。亦既利物,存手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卢怀慎为官清正廉洁,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尊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职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好友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待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盘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奏折,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奏折,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唐玄宗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看到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解读
卢怀慎位居宰相,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他为官清廉,更可贵的是他安贫乐道,这样的清官自然会获得千载美名,彪炳史册。
元明善拒收礼品
名言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
故事
元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今河北)人,元朝文学家,著有清河集,曾任湖广两省参知政事、翰林直学士。
元明善为官清正廉洁,元仁宗非常器重他。
一次,元仁宗命一位蒙古族大臣为正使,元明善为副使,组成一支有文有武、蒙汉多民族的外交使团,出使交趾国(今越南)。在交趾国外交公务办完后,交趾国国王派人给元朝使团送来一批金银珠宝。看着这些厚礼,使团中的官员有不同的想法和反应,大家都在看着正副使节的态度。
正使见后,非常高兴,连声说“多谢国王的厚意”,就把给自己的礼品收下了。随从人员见正使答应收下了,便各自纷纷地收起给自己的礼物。只有元明善表现得非常冷淡,心中很不高兴,只是正使已收下了,自己不便多说。
正使看到元明善这个样子,以关心的态度劝说道:
“给你的这份礼品,就让随从给你收起来吧!”
“不,不,大人!”元明善急忙摇头阻止说。
“为什么?阁下莫非嫌这份礼品轻了?”正使不解地问。
“不,不,请大人不要误会。家母在世时,一再教育下官不得收受馈赠,她老人家在弥留之际,还拉着我的手要我点头答应才肯瞑目。”
正使深知汉族人的礼教,又知元明善极重孝道,不便勉强,便说道:“阁下不违母教,可敬,可敬!”说完,一拱手回房去了。正使走后,元明善立即令其随从将给他的礼品交给馆舍人员,让转呈交趾国王。
交趾国派来送礼的人,把所见情形如实地向国王做了禀报。当谈到正使及随行人员的行为时,在坐君臣们不免心中暗笑,认为元朝官员品格不过如此。但当谈到元明善拒收礼品时,大家都非常震惊。国王觉得这是位神奇人物,一定要见识见识,于是亲自到馆舍拜访元明善。
国王看到元明善简朴的行装,暗暗钦佩,端正不语。元明善并不知国王来意,忙恭敬地说:
“国王政务繁忙,何必又来送行?”
国王笑了笑,说:
“我因有件事很不理解,特来求教。”
元明善起身说道:
“请国王明示。”
国王请元明善落坐,温和地说:
“敝国为感谢使者们跋山涉水远道而来,特备薄礼相赠。贵国大臣及随从人等均已收下,独你作为副使不收,为什么?”
元明善没想到国王特来询问此事,感到有些惊奇。心想,在国王面前,他既不能公开指责上司,说正使贪财受礼,有失国格,也不能再推说自己是遵照先母遗教。沉思片刻,他巧妙地解释说:
“谢谢国王的好意,正使是代表我们国家接受贵国的礼品,表示两国和睦友好,我个人如若再接受礼品,就有贪财之嫌,有损我国的国格了,为了尊重我国的礼节,所以我不能接受,请大王谅解。”
国王听了他这番不卑不亢、巧妙机智的回答,赞叹不已。站在一旁的正使听后也连忙应付道:
“是的,是的,我接受的这份礼品正是代表我们国家的。”
回国后,正使只得把国王送的那份礼品上交了。
解读
金钱面前不动容、不动心,保持律己精神,这份操守令人敬佩。元明善就做到了,为国家挣得了面子和尊严,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