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3011  |  更新时间:2015-09-23 09:59:09  |  分类:

儿童教育

鞋匠“爱心网站”

名言

爱是理解的别名。

——泰戈尔

故事

多年前,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寒来暑往,也说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

有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的时候,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看上去,孩子冻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而又茫然。

他把孩子领回家的那个晚上,老婆就和他怄了气。对于这样一个流浪的孩子,有谁愿意管呢?更何况,一家大小好几张嘴,吃饭已经是问题,再添一口人就更显困窘。他倒也不争执,低着头只有一句话:没人管的孩子我看着可怜。然后便听凭老婆唠唠叨叨地骂。

尽管这样,这孩子还是留了下来。鞋匠则一边在街上修鞋,一边打听谁家走丢了孩子。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并没有人来认领这个孩子,孩子却长大了许多,懂事、听话而且聪明。鞋匠老婆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家里再拮据,也舍得拿出钱来为孩子买穿的和玩的。街坊邻居都劝他们把孩子留下来,鞋匠老婆也动了心思。有一天吃饭时,她对鞋匠说:要不,咱们把他留下来当亲儿子养。鞋匠闷了半晌没说话,末了,把碗往桌上一丢:贴心贴肉,他父母快想疯了,你胡说什么。

鞋匠还是四处打听,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父母的找寻。他求人写下好多寻人启事,然后不辞辛苦地贴到大街小巷。风刮雨淋之后,他又重新再来一遍。甚至有熟人去外地,他也要让人家带上几份,帮他张贴。他找过报社,没有人愿意帮这个忙,电视台也没有帮助他的意思。他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孩子的父母。

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寻到了这个地方。他们只是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急匆匆地带着孩子走了,鞋匠并没有计较什么,只是一起摆摊的人都揶揄他,说他傻。他总是呵呵一笑,什么也不说。

生活好像真的跟鞋匠开了个玩笑,这之后便再没有了孩子的音信。后来,他搬离了那座小城,一家人掰着指头计算着孩子的岁数,希望长大了的孩子能够回来看看他们,但是,没有。再后来又数次搬家,直到他死,他也没有等到什么。

若干年后,一个有德有才的小伙子因为帮助寻找失散的人成了名,他在互联网上还注册了一个专门寻人的免费网站。令人惊奇的是,网站竟然是以鞋匠的名字命名的。进入网站,人们看到,在显要位置上,是网站创始人的“寻人启事”。他要寻找的,就是很多年以前,曾经给过流落在街头的他无限关爱和帮助的那个鞋匠。

解读

不求回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是善的至高境界。

要学会付出

名言

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奥勒利乌斯

故事

有个人在沙漠中穿行,遇到风沙暴,迷失了方向。

两天后,烈火般的干渴几乎摧毁了他生存的意志。沙漠就像一座极大的火炉要蒸干他的血液。绝望中,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拼尽了最后的气力,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爬进堆满枯木的小屋。定睛一看,枯木中隐藏着一架抽水机,他立刻兴奋起来,拨开枯木,上前汲水,但折腾了好大一阵子,也没能抽出半滴水来。

绝望再一次袭上心头,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个小瓶子,瓶口用软木塞堵着,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上边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瓶子里的水装满!

他拔开瓶塞,望着满瓶救命的水,早已干渴的内心立刻爆发了一场生死决战:我只要将瓶里的水喝掉,虽然能不能活着走出沙漠还很难说,但起码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倘若把瓶中唯一救命的水倒入抽水机内,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水,但万一汲不上水,我恐怕连这间小屋也走不出去了……

最后,他把整瓶水全部灌入那架破旧不堪的抽水机,接着用颤抖的双手开始汲水……水真的涌了出来!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顿,然后把瓶子装满,用软木塞封好,又在那泛黄的纸条后面写上:相信我,真的有用。

几天后,他终于穿过沙漠,来到绿洲。每当回忆起这段生死历程,他总要告诫后人: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解读

给予和付出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付出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学会付出是人类最真最美的情感——善良的一种体现,学会付出,学会爱。

善良的回报

名言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莎士比亚

故事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外,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豪华别墅。每天傍晚时分,从别墅的窗口会传出一阵优美的钢琴声,弹钢琴的是一个小姑娘,名叫璐丝,长得漂亮又可爱,曾在欧洲少年钢琴比赛中夺得冠军。

这天傍晚,有个老乞丐来到别墅,璐丝的父亲见了,要把乞丐赶走。这时,璐丝突然来到老乞丐的面前,亲切地问道:“我能帮帮你吗?”老乞丐点了点头。璐丝又问:“你肚子很饿,是不是?”老乞丐又点了点头,璐丝马上说道:“你等着,我攒了一些零花钱,我把它拿给你。”这时,老乞丐终于开了口:“不用啦,孩子,你的心意我领了。其实我最喜欢的东西就是你的钢琴声,不知为什么,只要听一阵你弹的钢琴,我就觉得肚子饱了。”

璐丝听了,愉快地说:“老爷爷,你等着。”说完就回到屋子里,不一会儿,一阵钢琴声从窗口飞出来。当璐丝再次出来时,老乞丐又说道:“孩子,你对我这么好,我该怎么感谢你呀?”璐丝笑笑说:“不用感谢,你喜欢我的琴声,就是我的知音,我应该感谢你呀!”老乞丐又说道:“以前我曾给一位音乐家抄过乐谱,如果你愿意,从今天起我给你抄乐谱好吗?”璐丝听了,高兴地说:“谢谢你!那太好了。”

从此之后,老乞丐每天都要来给璐丝抄乐谱,但却从来没有吃过璐丝家的一顿饭,也从来不要任何报酬。璐丝每天弹着老乞丐给她抄的乐谱,钢琴弹得越来越好。璐丝的父亲刚开始对这个老乞丐很厌恶,但为了不使女儿扫兴,加上老乞丐抄乐谱的确很卖力,渐渐地也就喜欢上他了。

一天,老乞丐对璐丝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该给她找一个好老师了。”璐丝的父亲说:“我本想请本市著名的钢琴家吉斯尔教授,他是世界上一流的钢琴家,可我登门时,他说什么也不愿意见我。”

老乞丐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样吧,我给你写封信,拿着这封信再去找他,他也许会给我一个面子。”

就这样,璐丝的父亲带着女儿又一次来到了著名钢琴大师吉斯尔教授的家门。这回他拿出了老乞丐的信,没想到仆人十分客气,领着璐丝的父亲来到吉斯尔的工作室。仆人指着那位正在弹钢琴的老人说:“他就是吉斯尔教授。”

璐丝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那美妙的琴声。天啊,这乐曲璐丝是那么的熟悉,这不就是老乞丐抄的谱子吗?一曲终了,她走上前去,向老教授深深地鞠了一躬:“吉斯尔教授,您好。”

老教授缓缓地转过身来,璐丝父女俩大吃一惊,眼前这个衣冠楚楚的老教授不是别人,正是那个给璐丝抄乐谱的老乞丐!

吉斯尔教授朝他们父女微微一笑说:“没有想到,是不是?”为了解除这一尴尬局面,老教授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原来,吉斯尔教授是个十分严谨的音乐家。不久前,他收到璐丝父亲的信,请求收自己的女儿跟他学钢琴。可是吉斯尔教授带学生有个原则:要学艺,必须先学做人。为了了解璐丝的思想品德怎么样,他就故意扮做老乞丐来试试她。让吉斯尔教授感到欣慰的是,小女孩璐丝不仅钢琴弹得好,而且人品也好。这正是作为一个未来的艺术家所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于是吉斯尔教授愉快地收下了璐丝这个学生。后来,璐丝终于成了世界上优秀的女钢琴家。

解读

先做人后做事,正所谓德才兼备,德在先,才在后,有德有才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品行端正的人,才艺也才会不断达到更高的境界。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