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骗”出最优秀的孩子 > 我相信你能行——“骗”的本质是尊重和信任孩子(四)
我相信你能行——“骗”的本质是尊重和信任孩子(四)
作者:芦芩   |  字数:5528  |  更新时间:2016-07-09 15:04:04  |  分类:

儿童教育

7聪明的父母要会给孩子创造表现机会,挖掘孩子的潜能

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活蹦乱跳的,能唱能跳,但是一在外人面前就不行了。有时候想让他露个脸,或者外人逗他:“听说你会跳舞,来给叔叔跳一段。”孩子偏就不跳,再逗就哭了。有的孩子到了学校就不说话,也不跟其他同学多接触,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老师提问回答不上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宁宁的性格跟她的名字一样,很宁静,但这只是在学校或者外人面前,在家里宁宁疯起来可是谁都拦不住,每天放学后回到家里,宁宁就开始了“SHOWTIME”,拿着拖把当话筒,穿上妈妈的裙子,在镜子前面又唱又跳,每次妈妈下班回来都要给她打扫战场很久。妈妈很宽容,甚至还会跟宁宁一起疯。

让妈妈感到困惑的是:宁宁一到学校就变了样,会变得文文静静,大气都不敢出。班上举办活动她也不积极参加,别人上台唱歌跳舞,她却只当观众。妈妈心想,宁宁比他们唱的好多了,她想让宁宁去唱,结果宁宁一句话也不说,甚至都要哭出来。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大多是家长平时管教的太严,而且忽略了对孩子的个性化方面的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该让孩子做决定的时候家长替孩子做了,该让孩子独立表现的时候家长也代替了,等到真正需要孩子表现的时候,孩子完全不能适应。我们要学会在每时每刻都给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如让孩子唱歌、跳舞,或者让孩子独自做某件事等,任何形式都可以,通过不断地锻炼,孩子的自信就会提升很多。

在美国的课堂上,老师们非常喜欢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还比较喜欢那些能够提出独特见解的学生。即使完全错误,也不会遭到嘲笑。比如,老师问:“45等于多少?”一个学生跳出来回答说是“8”,老师会说:“很好,很接近答案,但还是不对,再想想!”这样的鼓励和尊重能够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要对孩子的表现予以欣赏。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孩子表现得很礼貌,那么就要夸奖他:“很懂礼貌哦,真乖。”看见孩子在镜子面前唱歌,可以夸奖他唱的好听,这样的做法能够激发孩子的表现欲,通过多次的锻炼,孩子就能不怯场。

现在的教育大多偏向于塑造孩子乖巧听话的一面,教育孩子要听老师的话、家长的话、别人的话。听话在某种程度而言是正确的,但是万事都听别人的,孩子终究不会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导致一些内向的孩子始终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爱在人前表现,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变得内向、自卑。甚至,受到了他人的攻击和欺侮后,也不会告诉父母。

所以一定要鼓励孩子坚定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一个从不敢、不自信到敢说敢做的过程,为了使孩子逐渐坚定自己的信念,家长要多给予鼓励。

王先生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举办了一次“梦想与青春”的演讲大赛,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参加了,他有点儿不甘心,想参加,但是又害怕。

王先生知道后,立即表示:“儿子,爸爸全力支持你参加,我很希望你站在台上。”孩子胆怯地点点头。王先生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表示要同他一起把这件事做好。王先生开始跟儿子一起查阅资料,润色演讲稿,看名人的演讲录像带,王先生把每一个可学习的地方都记下来,然后讲给儿子听。

此外,他还带着儿子在镜子面前练习,反复矫正儿子演讲时的手势等,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儿子越来越紧张,出现了演讲结巴的情况,王先生给儿子熬汤,打气,终于将儿子的情绪稳定下来。

到了演讲大赛那天,儿子站在台上吐字清晰,演讲生动有感染力,举手投足都十分到位、精彩,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掌声,最后荣获了一等奖。下了台,儿子跑过来拥抱了老爸,说了句:“谢谢你,爸爸。”

可以这样说,每个孩子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但是仅仅用肉眼和常识并不能看清孩子的天赋是什么,需要让孩子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展现自我,我们才能找到孩子的潜能所在,可以这样做:

(1)留意观察

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并不是时时都有的,在平常的生活里,我们要悉心留意孩子的行为举止,他做游戏时候的神情,他对哪种游戏更感兴趣,对于音乐、图画有没有特别喜欢等,将这些蛛丝马迹都记录下来,就能够归结出孩子的性格和擅长,以及喜欢的事物,即可对其进行引导,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2)制造机会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小处入手,让孩子多加练习。比如孩子的玩具车坏了,可以让他自己试着修一修,修好不是目的,目的是给他创造展现自己的机会。随时给机会让孩子帮我们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最后,要鼓励孩子大胆地展现自我,毕竟他人的发掘是有限的,要让孩子自己学会了解他的潜能并释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8记住,永远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

很多家长习惯性焦虑:孩子学习成绩不如别人怎么办?孩子长不高怎么办?孩子没有特长怎么办……类似的望子成龙的心理可以理解,但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要知道,孩子终究还是孩子,那么小,为何不能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一切呢?

陈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她对女儿的成绩非常看重,甚至投入最大的精力在培养孩子方面,她特别希望女儿有一个好未来。常常在女儿步入校门的时候说上一句:“孩子,你一定要成为班里最优秀的孩子,爸爸妈妈小时候都是班里的尖子生,你要比爸爸妈妈更加优秀!”

每天陈女士无论多忙多累,都坚持为女儿辅导功课,还给女儿买了大量的教辅书,报了一些辅导班。然而事与愿违,女儿的考试成绩一直没有达到陈女士的要求,成绩始终徘徊在中游,陈女士很着急:“小学二年级考的东西这么简单怎么能不会呢?”一摊开孩子的卷子,看到简单的字孩子居然都写错了,她就十分生气。

后来陈女士发现女儿越来越不自信,甚至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焦虑,睡不好觉。一次考试前夜,女儿用特别小的声音说:“妈妈,如果我这一次再考不好怎么办?”看着女儿的眼神,陈女士心想:是不是给女儿的压力太大了?

公布成绩又是中等生水平,没等陈女士发火,女儿先吧嗒吧嗒掉下了眼泪,说:“妈妈对不起,我又没考好。”陈女士一下子心软了:“没关系孩子,妈妈不怪你,以后再考不好我也不生气了,你努力了就好,妈妈永远爱你。”

从此之后,陈女士再也没逼女儿学习,她的成绩反而提升了,虽然没有考得第一,但是也是上等生水平,这次陈女士高兴了。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太功利地对待和要求孩子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为对孩子提出非常苛刻的标准,也就代表不能客观地面对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会失之偏颇。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但是如果过度把孩子当成“超人”对待,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灵健康,甚至还会有损孩子的身体健康。

第一名只有一个,更何况分数并不是唯一的评判学习成绩的标准。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着力培养他,希望孩子考上某某名牌大学,好像如果考不上这所大学孩子的人生就是失败的,家长存在这种心理并灌输给孩子都是不对的,孩子就是孩子,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事情,该玩的时候的就要高质量地玩,不能用补课来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更不能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种种高标准要求时,就对孩子责骂、批评。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不能太苛刻,要多一分宽容,给孩子应有的安全感,让孩子有一个相对自由和快乐的成长空间。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教育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老舍的教育里就三个字:平常心。相比于孩子将来的职业,老舍更关注孩子们的品德修养,他认为将来孩子就是做一个车夫,只要诚实勤劳就心满意足了。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里面,特别强调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表现出各种自然的生命行为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微笑、亲吻、抚摸,以及各种言语上的鼓励。这样对待孩子,可能一开始看不到成果,甚至开始的一段时期都不会得到回应,但慢慢地惊人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

放宽心,所谓“揠苗助长”的悲剧就是急于求成的心态造成的,做家长的有平常心,孩子才会有平稳的成长环境。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要求我们在对待孩子的成长时不患得患失,不急于求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才是家庭教育的至高境界。

比尔盖茨的父亲写了一本名为为生活出席的书,因为总有记者问他家教的问题,他在书中写道:“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秘密呀,因为到底是什么使比尔这么出色,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意思就是说,他的家教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就是用平常心对待孩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别人的孩子再优秀也只是别人的孩子,别人的教育方法再有效果也并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孩子。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包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看见孩子的闪光点,用平常心面对,孩子将会成长得更自由、更茁壮。

9请不要对孩子说“你比别人差”

现在网络上流行一个段子,问:“世界上最全能的人是谁?”答案是:“别人家的孩子。”这句戏谑之语道出了很多人的无奈,一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或者想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特长,总是喜欢用邻居、亲戚、班上的同学等来做对比,说:“你看看人家某某,再看看你,怎么就不如人家?”这样的话语不仅不能激起孩子的好胜心,相反还充满了贬低意味,孩子渴望的是父母的认可和信任,如果总是“别人家的孩子”比他强,无疑是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红红家与文文家相邻,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又是同班同学,学习成绩都比较出色。有一次考试,红红考了满分,但是文文因为大意,成绩平平。文文接到成绩单的时候,心里就开始惴惴不安,她心想妈妈一定不会满意自己的成绩,而红红的成绩又那么好,文文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妈妈。

文文磨磨蹭蹭地往家走去,回到家后,妈妈问道:“文文,怎么才回来啊?”文文支支吾吾地说:“妈妈,我没考好。”妈妈接过成绩单看了起来,文文说:“妈妈,红红考了满分……”

妈妈摸摸文文的头说道:“哦,你这次成绩不好,那下次努力就行了啊。红红考了满分就满分呗,你才是我的女儿,我猜你回家晚就是因为这件事。”

文文抬起头看妈妈,似乎没有预想中的那样糟糕,妈妈继续说道:“乖,去吃饭吧,下次努力哦,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

中国有句老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孩子在某一方面的不足,并不代表这个孩子就愚笨,或许孩子在其他方面要胜过别的孩子,如果我们以孩子的短板和别的孩子的长板比,总是批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只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感。甚至有的家长会“全方位”打击孩子,认为孩子的学习、体育、人际交往、干家务的能力等都不如别人,总有“某个孩子”在某一个方面比自己家的孩子强,这样的教育是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恰当的比喻:让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去提水,有的孩子提了6桶水,就累得筋疲力尽了。而有的孩子提了20桶还不觉得累。如果要求所有孩子都提够20桶水会是什么结果?只能提6桶水的孩子完成任务后可能会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作为孩子的守护者,我们不要让孩子的缺点或不足成为他心灵的阴影,应该引导他改变,但不是奚落他,不要拿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提并论,更不要用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很多家长眼里看到的是别人孩子的片面,看到的是那些孩子懂礼貌、算数好、说话流利,等等,然后就用这些优点与自己的孩子比,殊不知那些孩子也有缺点,盲目比较不可取。无论优点、缺点,都不应拿自己孩子跟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那么如何让孩子进步呢?要比就应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要拿今天比昨天,看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即便是没有进步也可以说:“孩子你今天没有昨天做得认真。”我们应该学会全面看问题,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或许我们的孩子真的没有那么聪明,但可以教导孩子笨鸟先飞,这才是尊重孩子的做法。

期末考试后,表哥大明跟着妈妈来阿亮家里做客。两位妈妈坐在客厅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大明妈妈说大明各科成绩都在95分以上,然后就问到阿亮的成绩。

阿亮的成绩不好,这让阿亮妈妈感觉有些难堪,她抵不过大明妈妈的追问,就把阿亮的成绩单拿出来了,阿亮的各科平均成绩只有80分左右,甚至有一科刚及格。尴尬的妈妈把阿亮叫到身边,指着大明说道:“你看看你表哥大明,人家的平均分95分以上,你得向他学习,知道吗?你就是太懒了,大明从来都不会把作业拖到第二天,以后你有什么问题不会了就去问表哥,要向他学习。”

阿亮觉得无地自容,吃过饭后就回了房间,妈妈叫他出来陪陪表哥,阿亮一点儿都不想看见大明,一直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他知道这样对待客人妈妈会很生气,但是此刻的他很生气,还很自卑,他恨自己总是不如别人,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在他的教育孩子四十条中写道:“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随意地把他跟其他人比较,是非常不可取的,这样的做法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其实我们企图给孩子树立一个出类拔萃的榜样,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没问题,但是要注意榜样不是比较的对象,我们可以让孩子向“出色的爸爸”学习,向伟大的历史人物学习,但是不要在贬低他的同时,提醒他要向邻居的孩子学习。

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作出的自我肯定,这肯定就来自于家长,我们要看到孩子的每一次、每一点进步。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做家长的应该从实际出发,别让自己的孩子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发挥他原有的特长,不比较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加轻松一些。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