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骗”出最优秀的孩子 >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乖乖听(二)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乖乖听(二)
作者:芦芩   |  字数:3910  |  更新时间:2016-07-09 15:09:55  |  分类:

儿童教育

3和孩子平等地对话

我们对孩子的希望往往是“听话”,与孩子交谈的时候往往只需要孩子认真地听,很少让孩子发表意见,这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对话,或者不能称之为“对话”,而应该叫“训话”。家长常对孩子缺少耐心,是因为觉得孩子的某些行为举动毫无意义。正是这样的假设,让我们不能真正和孩子沟通,而只是单方向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因此,沟通的前提是父母要能够从孩子角度来想,来观察思考孩子这么做是为什么。当你能够更加理解孩子的时候,就不会再觉得他的举动是无意义的,就能跟他很好地沟通了。

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孩子不愿去超市,哄他不行,骂他也不听。一次在超市里,孩子被人碰了一下,大哭了起来。当爸爸蹲下来帮他擦眼泪时,才惊奇地发现,孩子在超市这个环境里,是多么弱小。只见到大人的包,大人的手,还有推车在头顶上晃动,为了避免伤害,孩子不得不逃避,在孩子的眼里超市充满了恐惧。爸爸发现这件事后,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兴奋得手舞足蹈。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很多家长都意识不到跟孩子平等对话的重要性,多数时候都是以命令性的口吻跟孩子讲话,孩子的话说不出来,孩子的想法也被埋没,家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于是就常常出现一些孩子非常不听话、大哭大闹的情况。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学会“蹲下来”跟孩子平等对话,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有了一个平等的心态才能有一个平等的对话。

那么如何平等地跟孩子对话呢?要充分发扬民主,家长既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要听任孩子的所有要求,做任何跟孩子有关的决定都要将孩子叫到面前进行讨论、对话,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这样的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更像朋友,彼此能够信任、尊重,他们往往根据孩子的愿望、需要或能力提出适当的要求,而不会强迫孩子按照家长的意图去做事。

著名教育评论家谭柳青说:“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只有对孩子施以‘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熏陶,才能得到孩子的正面回应。简单来说,就是尊重孩子要以人为本,讲究平等交流的艺术。”这种平等交流是一种艺术,运用得当的话能够将孩子的思想、感情充分释放出来,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独立,做事情的能力也会增强许多。

小鹏最近很不听话,总是跟妈妈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妈妈心想:既不能全都满足他,也不能全部拒绝他。想来想去,决定跟小鹏谈一谈,吃过晚饭之后,妈妈把小鹏叫到身边,对小鹏说道:“小鹏,你最近已经跟我要了三件衣服、两件玩具车了,你是要干什么啊?”

小鹏摆弄着衣角不说话。妈妈蹲下来,抚摸着小鹏的头,说道:“小鹏,有什么事情告诉妈妈好吗?妈妈会理解的,妈妈只是希望帮助你。”

小鹏似乎感受到了妈妈的信任,开口说道:“妈妈,班上最近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我穿新衣服是想让她看见,我也把玩具都送给她了。”妈妈内心不禁讪笑,9岁的孩子就这么会讨好女孩子了。但是她仍然以理解的姿态说:“你这样做也没错,是想让她喜欢你,不过除了送玩具还有很多办法。你要不要试一试从和她做好朋友开始,说不定她也会喜欢你的勇敢,你的智慧,你的幽默,你的乐于助人呢。”

小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之后不再吵着买玩具了。

可能有家长要问:跟孩子平等、民主了,他讨价还价怎么办?应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提前给孩子设定一个底线:任何“讲条件”的行为都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父母有“最终解释权”。设立“最终解释权”就是为争论设一个底线,以保护我们的权威不受动摇,一定要让孩子承受讨价还价的后果,如果孩子真的无理取闹,那么就要给孩子制定一些惩罚,并告诉他:这是之前就说好了的,你必须为此承担后果。

当家长的要放低姿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平等对话。其实,与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此时父母是孩子的心理辅导老师,可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开启智能。而这种交流也是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距离的一个好方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一种得到大人认可的渴望。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就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尊重。

我们要从人格上真正做到与孩子平等。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或许就会用一种命令式的口气叫孩子过来:“来,给客人汇报一下最近学习情况,”或者:“来,站直了,给叔叔问好,”等等,这样的口气便不是平等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能想让孩子干什么就干什么。

还有,我们可以跟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与孩子平等对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不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来进行正常的交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孩子人小,但他们并不喜欢父母一直都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他们希望父母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自己进行平等的对话,这样,会让他们觉得父母是尊重他们的。比如当孩子想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听就予以否决,应该仔细听听孩子的想法,然后告诉他这样做的利弊,让他去选择并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这样才是充分地发扬民主,真正地与孩子平等对话。

在这样的家长面前,孩子是自由的、自信的、自尊的。同时,孩子不会任性,不会放荡不羁。为了营造和睦、信任、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与孩子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4给孩子辩解和反驳的机会

其实,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也是不平等的一种表现,家长总以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定孩子的所作所为,而不愿意听孩子亲口说出来。大肆批评一通,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甚至解释也被当作撒谎。

有一位教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张老师正在布置孩子们做早操,有一个小朋友跑过来说:“老师老师,刘俊林又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张老师赶紧过去看,果然刘俊林钻在桌子底下不知道在干什么,张老师叫他出来,刘俊林也不出来,张老师急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桌子底下多不卫生啊,快出来!”刘俊林钻出来,害怕地看着张老师:“张老师,我……”

“行了行了,赶紧洗手,马上做早操了,以后不可以到桌子底下了。”张老师转头走了。做完早操,班长找到张老师,对张老师说:“老师,我刚才看见桌子下面有很多塑料棍,都是他们玩的时候弄下去的。”张老师意识到可能错怪刘俊林了,于是去找刘俊林,见刘俊林正趴在桌子上郁闷呢,看样子是受了很大的委屈。

张老师走过去,说:“刘俊林,老师错怪你了,我知道你是好孩子,帮助同学们清理环境,这次老师向你道歉。”刘俊林仰起头,咧嘴笑了。

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不仅仅是父母赏识孩子的体现,更是孩子应得的基本权利,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做法。大人的主观臆断往往让孩子的真实想法表达不出来,有一项调查显示,“住口”是孩子们最不爱听的话之一,所以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凡事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听听他们的想法,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然后再进行评判,才是好的做法。

家长不要小看某一次孩子的委屈,觉得无论给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他都犯了错,还是要被教训的。重要的并不是了解真相后决定教不教训孩子,重要的是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即便是孩子也没有隐情,就是把杯子什么的弄碎了,在惩罚孩子之前也要让孩子把整个过程说出来,并询问他的想法,这一过程其实是让孩子充分体会到尊重,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反省,其作用要远远大于你大吼大叫地批评他。

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常有家长在孩子犯了错的时候先责骂一顿再说,孩子受了委屈有时会哇哇大哭,甚至会出现孩子不哭但是紧紧盯着家长的情况,这种情况更可怕,意味着孩子真是受了很大的委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想想是否有哪些地方被忽略了,孩子是否有很多话还没说出口就被我们打断了,孩子需要这样的平等与尊重。

有对父母工作非常忙,由于孩子即将升入初中,所以就将孩子的姥姥接来照顾孩子,孩子也很懂事,每天带姥姥出去散步,看到这一幕,爸爸妈妈也终于放心了。

一天傍晚,妈妈下班回家,推开家门发现客厅里居然有五只黄色的小鸭子乱跑!妈妈大喊着让孩子出来,训斥道:“马上就上初中了,弄这些东西干嘛,你不嫌脏啊?你不嫌丑啊?”孩子还未开口,妈妈又来一句:“赶紧给我扔出去,要不然晚上别吃饭。”

孩子一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把门的“砰”地一声关上了。姥姥这时候走出来,说:“你别骂孩子了,小鸭子是我给孩子买的,而且也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说是什么观察小动物,你不喜欢也不能骂孩子啊。”

妈妈推开房门,孩子正在哭泣,她将孩子抱在怀里,认认真真地道了歉,并承诺将小鸭子留在家里,孩子才破涕为笑。

当家长的有耐心很重要,面对孩子即便是再不满也要耐下心来,在发火之前问一句“说说怎么回事吧”。家长要记住别把委屈留给孩子,孩子需要的是呵护、理解、尊重,说句不好听的,连犯罪嫌疑人都有上诉的机会,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没有?当孩子被迫承受了大人施加的委屈时,他无从选择和宣泄,就会压抑在心中,自我消化。没有任何生活经验的孩子,会非常容易走进心理的死胡同。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被人打断会不会不爽,在想说话的时候没人听会不会不爽,既然如此就不要强加给孩子。我们在任何情绪下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们的真诚,给孩子一次解释的机会,宽容他一次,让孩子把话说出来,这正是在给予孩子平等的尊重,这样的认可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所以,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不仅仅是父母赏识孩子的体现,更是孩子应得的基本权利,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父母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要急于作出判断和下结论,而要首先倾听孩子的解释,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