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2062  |  更新时间:2012-08-20 16:59:28  |  分类:

军史乡土

第11章

另外,马克西姆是很出名的学者。早在伊凡三世时,他就因为有学养受到皇帝的信赖,让他整理皇室的书籍。伊凡雷帝时,马克西姆又受到重用,让他为皇室的书籍编目录。而马克西姆是个很认真的人,在整理书籍中发现了很多讹误,他就一一加以更正,不料因此得罪了颇有权势的莫斯科大主教约瑟夫,后者百般在皇帝面前造谣中伤,最终马克西姆遭贬谪出宫,此后又陆续受到教团的迫害。至于他究竟有没有把伊凡雷帝书库的书籍全部编目,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有关伊凡雷帝书库的记载,除了马克西姆之外,当时在其他人的记录中,再找不到只言片语了。直到16世纪所编辑的《里波利亚年代记》中,才轻描淡写地提到:“德国神父魏特迈曾见过伊凡雷帝的藏书。它占据了克里姆林宫地下室的两大间房子。”可是所谓“德国神父魏特迈”在历史上并不有名,要找他的记载十分困难,于是人们产生怀疑:伊凡雷帝书库会不会压根儿就不存在呢?19世纪时,两个德国人一度对伊凡雷帝书库很感兴趣,不远千里跑到莫斯科,准备把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但是尽管他们对克里姆林宫的地形进行了仔细的勘察,又查遍了所有关于这件事的古代记录,结果连伊凡雷帝书库的大门朝哪边开也搞不清楚。最后这两位认真的德国人留下了两句被认为是“绝对废话”的话:“我始终相信,伊凡雷帝书库的藏书至今还沉睡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解开这个谜,对世界的文化来说可能联系着非常重要的发现。”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克里姆林宫发生火灾的时候,这些珍贵的书籍也葬身火海了。但是也有人认为或许这些书籍在地下室最为隐秘的密室里,大火根本烧不到,但是却把出路封死了,因此有必要再对克里姆林宫仔细搜索一遍。还有人认为,早在发生大火之前,书库已经被转移了。19世纪末,莫斯科历史学家扎贝宁无意间淘到一本古书,上面有许多关于古代宫廷的记载,其中一件竟和伊凡雷帝书库有着莫大关系:大约在1724年,彼得大帝决定迁都彼得堡,把莫斯科作为陪都。同年12月,一个名叫奥希波夫的教会人员来到彼得堡,向皇室递交了一份报告,说有人在克里姆林宫看见了两间地下密室,堆放着许多大箱子,都加着大铁锁,贴着封条。于是请求皇室同意对克里姆林宫进行搜索。至于期间怎样搜索,人们并不清楚,只是在公文保管处保存下来的关于此事的报告中有这样的记录:“尽管全力以赴,但并没有发现什么秘密的场所。”

伊凡雷帝书库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在哪里呢?直到今天,它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莎士比亚的身份之谜当今世界上略有知识的人,没有谁不知道莎士比亚,就如同中国没有人不知道《红楼梦》一样。

莎士比亚是迄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16世纪到17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集中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文学成就。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首长诗。世界闻名的悲剧《哈姆雷特》更是奠定了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然而这样一个文化巨人,他的身世至今还是一个谜。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演员威廉·莎士比亚的名字。他出生于英国埃文河畔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商人市民家庭。21岁时离家外出谋生,当过剧场的杂役、演员。有关介绍他生平事迹的材料奇缺。当时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明那些伟大的作品是出自他手。并且在他去世时,居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没有一个当时的文人为他的逝世写一首哀诗。在威廉·莎士比亚的女婿霍尔医生的日记中,也找不到关于其岳父是著名作家的文字。在研究者对他的家庭、环境、学历进行考察之后,便产生了这些剧作是否出于其手的怀疑。威廉出生于一个小市民家庭,何以知道那么多豪华宫廷与贵族的琐事?他文化水平极低,何以剧中能有如此细致的生活与心理描述?即使像拜伦和狄更斯这样的大作家也怀疑演员威廉·莎士比亚是否写过那些作品,狄更斯还表示“一定要揭开莎士比亚真伪之谜”。

最初曾有人认为莎剧的真正作者是牛津第七世领主爱德华·威尔伯爵。此人对戏剧极感兴趣,可能是为了避开贵族社会的评议,才假借莎士比亚这个笔名发表作品。但是漏洞在于,这位伯爵逝世于16*0年,而在此之后,莎士比亚的剧作继续出现,显然难以自圆其说。大约是1958年,美国作家德丽雅·培根提出,莎剧的真正作者应该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理由如下:第一,莎剧题材极其广泛,既涉及天文、地理,又谈及宫闱,博大精深,较之演员威廉的出身和文化状况,其出自于一位哲人之手更为合理。第二,当时正是伊丽莎白王朝在社会、宗教、政治等方面皆发生极大骚乱的时期,出版审查很是严格,上流社会、知识阶层也以写剧、演戏为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人假借莎士比亚之名撰写剧本。而培根才华出众、阅历丰富,最有可能是真正的撰写者。第三,在培根的遗嘱中,莎士比亚的墓碑上,和莎剧的台词中居然可以拼出几行密码,内容赫然是“莎士比亚作品系培根所著”!但是德丽雅的说法也很难站住脚,因为莎剧和培根其他的作品在语言风格、思维习惯等方面明显不同,至于密码问题,第一,培根没有理由在死前将真相隐藏于不为人知的密码里,第二,这种文字的拼凑很具有偶然性。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