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4124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26:45  |  分类:

职场励志

逆境的种子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一个小镇克拉姆西。后随父迁居巴黎。1886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的终身职位。后曾去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1891年归国。1892年与巴黎一位教授的女儿结婚,1901年离婚。

罗兰在罗马时曾认识了一位意大利姑娘,这位姑娘叫索菲亚。罗兰爱索菲亚的聪颖、秀丽和文雅,索菲亚则喜欢罗兰广阔的学识和胸襟。二人经常在一起闲聊、散步,但当罗兰向索菲亚倾吐恋情时,索菲亚竟婉言谢绝了他。

罗曼·罗兰从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有多少个夜晚他都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后来,罗兰想到了摆脱痛苦的唯一方法是写作。于是,他从1890年开始构思一部小说,历十年始动笔,直至1912年写完最后一卷,历时二十三年才写完这部十卷本的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这部小说共分四册十卷,第一册含《黎明》、《清晨》、《少年》;第二册含《反抗》、《节场》;第三册含《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第四册含《燃烧的荆棘》、《复旦》。小说通过音乐家克利斯朵夫奋斗的一生,反映了法国和意大利社会当时的历史风貌,表现了主人公坚持真理、奋勇反抗的大无畏气概和一个个人奋斗主义者的孤立苍凉之感,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使罗兰一跃而成为西方重要作家之一。

罗兰的其他作品还有总题为《革命剧》的八个剧本、《贝多芬传》、《母与子》等。

罗兰失恋后,仍能正确处理与索菲亚的关系。他们此后作为朋友、知音,仍连续通信达三十三年之久。索菲亚每逢接到罗兰的来信,便感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退稿恐惧症

爱文学、爬格子的新手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退稿恐惧症”。如果你不怕退稿,坚持不懈,那就是走向成功了。因为世界上许多名家大师的传世畅销之作,起初也难逃退稿的厄运,何况我们这些初学写作者呢?你不信吗?现介绍一些先被退回、后得以出版的传世畅销之作的简明情况,让我们共勉。

(1)赫尔曼·麦尔维尔,美国浪漫主义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其作品《白鲸》。退稿时间:1851年。退稿信上讲:“十分遗憾。我等一致反对出版大作,因为此小说根本不可能赢得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作品又臭又长,徒有其名而已。”

(2)瓦尔特·惠特曼,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大诗人。其作品《草叶集》于1855年退稿。退稿信上写:“我以为出版大作当属不甚明智之举。”

(3)福楼拜,法国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包法利夫人》于1856年退稿。退稿信上写:“整部作品被一大堆甚为精彩但过于繁复累赘的细节描写所淹没。”

(4)约·罗·吉卜林,英国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大奖的名作家。他的《无题》于1889年退稿。信上说:“很抱歉,吉卜林先生,您根本不知道怎样使用英语写作!”

(5)杰克·伦敦,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生活之法则》于1900年退稿。信上写:“令人生畏,使人沮丧。”

(6)詹姆斯·乔伊斯,英国名作家,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作品:《尤利西斯》。退稿时间:1922年,退稿信写得比较婉转、客气,但反正是不能出版。

(7)D·H·劳伦斯,英国现代小说大师,他写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于1928年退稿。退稿信上说什么“为了大师的自身利益,请勿发表这部小说。”

我们知道,儒勒·凡尔纳,不仅是著名作家,而且是科幻小说之父。可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投稿之后,竟被十五次退稿,气得他差一点把稿子投进壁炉烧掉。

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在他的成名作《羊脂球》发表之前,已经写了多少没有发表的作品呢?其稿子累积起来足有写字台那么高。

就说现今我国的小说创作和出版成就卓著的贾平凹吧,他的奋斗自然也是艰苦的。他第一次投出的诗稿,有人打趣说:“早被编辑老爷擦了屁股了!”随后就成功了吗?不是,他起初寄往四面八方的小说稿被一件又一件接连不断地退回,数一数有多少呢?竟有127件之多。

史泰龙的沧桑

没有恒心,你将会被打败;有恒心的话,你就会胜利。

史泰龙有另外两个“名字”:一个叫洛奇,另一个叫兰博。

在银幕上,洛奇与兰博时时都历尽艰难险阻,受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很多时被人家揍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大家知道吗?洛奇与兰博的故事,其实就是史泰龙生命的“戏剧版本”。且看一看史泰龙成名之前所受的挫折与凄楚。

他的父亲是一个穷光蛋,一个酒鬼。史泰龙说:“他是天主创造的最残酷、最虐狂的男人。他时常用马鞭打我,直至皮开肉裂为止……在我的记忆里,他只有一次柔和地抚着我的头跟我说话。”

他的母亲也不是善类:她专横、任性,时常向史泰龙拳打脚踢。史泰龙10岁时,他的母亲索性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了。史泰龙说:“在我的记忆里,从小到大,我母亲只亲过我两次……她离家出走后,父亲至少再婚过七次或者八次。”

13岁时的史泰龙,只有5英尺高,120磅。他时常被同学欺侮,成为“练拳”对象。他转校十多次,仍然无法完成高中学业。

他看了一部由世界先生史提夫利夫士主演的戏之后,便狂热地爱上了健身与电影。但命运却并没有替他打开机会之门,他只能在片场当小工、在动物园清扫狮子笼和在戏院当带位。后来,他的“体形”被某些制片家看上,于是,他便拍了数部“拳拳到肉”的春宫片。

成龙将他的悲惨童年与少年生活戏剧化成《笑拳怪招》而成名,而史泰龙则将他生命的苦难演绎成为《洛奇》——《洛奇》那五集里史泰龙挨的拳,也就是现实生活里把他打得口歪嘴斜的挫折。

史泰龙写了《洛奇》这个剧本,向纽约所有著名的经理人毛遂自荐,却无人问津。但他的恒心,是如山一样不动摇的,正因为如此,命运终于为他打开了门。两个电影制片人肯以36000美元买下他这个剧本,但条件是洛奇这角色是由另一位著名演员扮演。

史泰龙不肯把剧本出卖,坚持要亲自演出!他回忆说:“那个时候,我的妻子刚好怀了孕。而我的积蓄只有40美元。36000美元太具诱惑力了。但《洛奇》是我的心血结晶啊!”

史泰龙的信心、恒心与决心终于兑现了。片商愿意让他亲自演出,而《洛奇》一片使他成为超级巨星,美国新一代的英雄偶像。他当年放弃了36000美元,而今天他每一部片的片酬是2500万美元!

这之后的史泰龙,在他那自置的“白鹰”大楼内办公。他是一位地产商、有大量的股票、有30匹马、大量的名画与价值难以估计的电影收益;他在美国、东欧和西欧——特别是意大利与匈牙利,都有大笔的投资。

如果你以为史泰龙成名之后,便可以安享逸乐,你就错了。

——为了要以最健美的体态吸引观众,在拍《第一滴血》第二集时,他以巨资请来三届奥林匹克先生哥伦布医生训练他。在拍摄之前的八个月,史泰龙每天要用六小时去健身,单是为了训练腹肌,每天要做一千次以上的高难度仰卧起坐动作。

——拍摄《洛奇》第三集时,他要接受严格的拳击训练达六个月之久。通常来说,职业的拳师出击前也只需受训个把星期。

——拍摄《洛奇》第三集时,他被对手打断肋骨,插进肺部,昏迷过去。这断骨差一点便插进他的心脏,拿掉他的性命。

——《洛奇》第四集拍摄时,他右臂肌肉被对手撕破,缝了160针。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对史泰龙的评语,是值得每一位“奋斗者”借鉴的:

“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一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一个领袖。他从来不呆坐去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永不认输

把失败转变为成功,往往只需要一个想法,紧跟以一个行动。

生意场上谁能常胜不败?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过投资赔钱、生意失败、饭碗丢失、良机错过或者计划落空这类事情?不过面对失败、损失、挫折、不幸和危机,人们的态度各有不同。有的人跌倒了又爬了起来,有的人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谁是真正的成功者?是那些永不认输的人。

西蒙斯一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美国家庭,曾经很有钱,还雇用了一名司机。但是,1929年股票市场大崩溃后,他们失去了财产,只得搬到亲戚家寄人篱下,靠变卖妻子的珠宝度日。不久之后丈夫死于中风,妻子开始在一个做信封的工厂做工,经过多年的奋斗,妻子终于赎回了她以前变卖的珠宝。她的女儿专门写了一本书记载这个故事,书中说:“母亲从来不怨天尤人,她的决心和毅力使这个家庭得以维持下去。一个人尽管遭遇不幸,但只要有决心和动力就能克服种种困难。我的母亲正是怀着这种决心,一定要重新拥有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她所做的就是忘掉过去,展望未来。”

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写的《EQ》一书畅销全世界。格尔曼分析过EQ(情感智慧)方面的五个因素,其中第三个因素是对生活的信念,那就是能够在情况恶劣时不懈气,遇到挫折时不灰心,在看来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时仍然保持乐观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赛迪格曼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失败时不悲观,不要认为失败会伴随自己的一生,而要认识到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改变现实。要把失败看成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

赛迪格曼从事的一个调查显示,悲观的人认为自己永远摆脱不了麻烦,而且总是责备自己,所以,即使他们过去从来没有得过精神忧郁症,将来一旦遇到麻烦,他们得精神忧郁症的可能性会比乐观者要高出一倍。那么,在心理上怎样化悲痛为动力、化苦恼为乐观呢?要看到挫折和危机的属性,那就是必然性、必要性、暂时性和有限性。在做法上怎样减少损失、转败为胜呢?要清醒镇静、正视现实、控制局面、吸取教训、面向未来、积极行动。

登山队员

老登山队员和他的同伴迷失在幽深的峡谷里。他们跋涉了三天四夜,依然没有走出深谷。

“我恨死了自己没有本事走出峡谷。我惧怕挫折,要是世上只有成功没有挫折该多好啊!”同伴绝望地说。

老登山队员说:“世上怎么可能只有成功没有挫折呢?没有挫折哪有成功。就好比这峡谷与高山,没有这峡谷,哪来高山!”

“挫折的滋味太难受了,我现在甚至想终死在这无人谷算了。”同伴叹息道。

老登山队员感慨地说道:“你这么悲观,是因为你一直在低头走路啊!”

“抬头走路就不绝望吗?”同伴抬起头仰视天空问。

“你抬头看到了什么?”老登山队员问。

“除了高山还是高山!”同伴答。

老登山队员说:“是呀,我每次遇险,遭受挫折,我都是这样抬头走向成功的!”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