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 第七章 狠在行动:没有行动,再伟大的想法都等于零
第七章 狠在行动:没有行动,再伟大的想法都等于零
作者:谢国计   |  字数:13823  |  更新时间:2015-03-06 16:21:23  |  分类:

社科心理

你也许不知道,果断迅速的行动其实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每个人都拥有神奇的改变力,只要肯行动,人生永远不嫌晚;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当你靠着坚韧的行动力改变命运后,你就会发现:困难根本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学习唐僧“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精神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剧中的唐僧,从东土大唐出发,不远万里,来到西方,途中历经坎坷,最后终于取得真经。剧中有着神话的成分,但事件也是事实存在的,历史上的唐玄奘13岁出家,20岁便名扬天下,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在研习佛学上,他有着少见的执着求真精神,当他对佛学研究感到有着许多困惑后,决定去天竺求取真经。

他目标明确,不为任何诱惑所动摇,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在印度留学17年,最终取回真经,回到长安。其中玄奘带回的经书共657部,总计1335卷,1000多万字,数量巨大,译文精美,内容完备,超越了前代译师,后更无与伦比。另外,他根据自己的求经经历编写了大唐西域记,其中写了民族风情,山川、物产等史迹。因此,可以说唐玄奘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佛教徒,更是伟大的学者,不管是在中外历史文化交流方面,还是在中印两国佛教方面,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僧利用自己的一生只做了这一件事,但这一件事就让他流芳百世,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这种专注的精神。比尔·盖茨说:“如果你想要同时坐两把椅子,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我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为我一生只选定了一把椅子。”所以,人生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做到专一、专心、专注、专业,否则,不可能创造辉煌的成就。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力是有限的,然而人的梦想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时间和能力去创造出无限的梦想,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世界上有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一生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研究他的昆虫。有一次,一位青年找到法布尔向他诉苦说:“我每天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从来不浪费一丁点时间,但是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目前我在自己的爱好领域里一点成绩都没有。”法布尔赞许地对他说:“看来你是一位乐于为科学献身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听了法布尔的赞许,激动地说:“你说得太对了!我热衷于科学,也爱好文学,对音乐和美术也很感兴趣,我基本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自己这些爱好上了。”这时,法布尔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放大镜,在阳光下,让它在地上聚焦成一个点,然后对青年说:“试着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就像这块放大镜一样,你会看到自己的变化。”

法布尔也正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研究昆虫这个点上,因此才成就了他在昆虫学方面的名誉。

目标就像是灯塔,只能有一个,理想需要的是一步步实现,许多人会失败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大,而是心中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够专注一件事。人活一辈子不容易,有了目标才有专注的精力,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只有专注才能造就成功。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曾经对人说过,自己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研究数学。并且他要求自己:一生做好一件事,这也是他的唯一信条。

一生只做一件事,需要资本和毅力,也需要运气和胆识。但生活中的困难几乎不在,困难可以毁掉一个人,也可以历练一个人,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和勇气扫荡一切苦难,“一生做好一件事”,不成功,便失败。因为这个社会的能人太多,不管你进入哪个领域,都会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对困难,只有聚智者所有之智,勇者所有之勇,坚持到底才能让你获得胜利,只有专注才能让你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

一生只专注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建树,专注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于专注,才让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灯泡,让他成为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正是由于专注,沃尔特·迪斯尼才能让风靡全球的动画明星“唐老鸭”诞生,成为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之父;正是由于专注,才让詹姆斯·布朗在音乐领域至于顶尖,成为美国的灵魂乐教父。所以只要你专注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奋斗一生,用百分之百的努力迎接百分之一的机会,一定会有所成就。

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列文·虎克用了60年时间去打磨镜片,也可以说,他在打磨他的人生,在不停地探寻更清晰的前进之路。然而我们却经常抱怨成功很遥远,又往往被小小收获带来的名利所迷惑,看不清自己应该继续走的路。常常刚开始做了一件事,没几天就想着放弃,又被别的事情转移了目光,缺少一种专注。

在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主要是讲“只要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的锻炼,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是多么的漫长、枯燥、无趣,甚至绝望。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想,把责任、兴趣为动力,将这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其实也就是每天要花费半小时、一小时而已。这是凡人皆能做到的,可见成功距离我们并非遥不可及。所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专注一件事情,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在思考中行动,不如在行动中思考

萧伯纳说:“百分之二的人思考;百分之三的人认为自己在思考;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宁愿去死也不思考。”古今中外的各类决策者和管理者看起来似乎都具有未雨绸缪、料事如神、深思熟虑的能力,可他们做事都是兵马未动,计划先行。先在事先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再行动,而事情的发展和他们事先想的往往一样。这就是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然而,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按照我们事先想的那样发展,具体到实际行动中的际遇与细节,则可能远非任何人之事前思考和谋划所能料定或解决的。如果一旦陷入日常实务的运行与操作中,往往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所以与其在做每一件事情前都特别缜密的思考,倒不如制定一个大体的计划,然后就去行动,在行动中思考。

社会心理学家卡尔·威克教授,在其经典著作管理行中思中这样定义“思考”:“思考”并不是非常独立的动词,它更像是名状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或者辅助其他动词,恰如“匆忙”、“尝试”等等。具体来说,一个人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行动而单纯的去思考,思考需要通过我们的某种行动来获得相关联的素材与境况。另一方面,一个人在行动时,如果他对这一行动很熟练,那么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行动,也可以“思虑紧张”地行动。

是的,人们是可以在做某些事情的同时进行思考的,但是前提是它能够熟练的行动。电商巨头亚马逊的老板贝佐斯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你每天要用十来个小时处理那么多繁杂的公务,那么你在什么时候思考问题呢?”贝佐斯开玩笑地说道:“我在冲淋浴的时候思考问题。由此可见,我是如此的缺乏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我常想我是否应该每天冲两次淋浴!”

其实,贝佐斯的回答透露了他的思考习惯——在行动中思考。既然他能够在淋浴中思考问题,那么他同样也可以在处理日常工作中思考问题,这很可能就是亚马逊如今在电商领域成功的原因。

曾经有人对成功人士,包括奥运会金牌得主、企业大亨、政界大腕、影视明星等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有成功的胆量,敢于去想,不会因为他们在行动就停止思考,而是在行动中思考,然后再通过思考改变行动。

研究者还指出,在成功者和其他人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界线,不妨称其为成功的边缘。这个边缘并不是所处环境或是智商差异的结果,也并非教育优劣或天赋有无的产物,跨越边缘的关键是敢想敢做的态度。那些志向远大、敢想敢做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远远超出别人;一个理想高、目标大的人,即使没有实现最终的理想,但是只要他敢于行动,那么他达到的成就,都要比那些空有理想,却只知思考不敢行动的人的成就大得多。

想挣大钱,成大事,就要敢想,敢往深了想,敢往远了想,在想的同时还要敢做,敢把自己想的变成现实。敢闯敢干是成大事者的良好品质,除了敢想,还要善于把设想变成现实。也就是说,要敢想,同时还要拿出行动,思考和行动是两个方面,不仅要在思考后行动,最好还要在行动中思考。

在行动中思考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欠缺的能力,生活中很多人都敢于去行动,但却忘记了思考,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干,这样就不是敢想敢做,只能说是鲁莽。有一个这样的比喻很好地说出了鲁莽和敢想敢做的区别,一个人要进一个山洞里面取一块金砖,如果那山洞里面全是野狗,这个人如果进去了,那他就是敢想敢做;如果那山洞里面全是老虎,要是再进去的话,就是鲁莽了;如果那山洞里虽然没有任何动物,但也没有金砖,要是再进去的话,就是不动脑筋。

是的,能不能在行动中思考就是敢想敢做与鲁莽的最大区别。今天很多大老板都想公司取得高额利润,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那他们一定要分清敢闯敢干与鲁莽乱闯的关系,要区分清楚什么是勇敢的尝试,什么是无知的冒进。无知的冒进,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无知的行为最终将变得毫无意义,只能惹人耻笑。

生活中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富人有钱绝不是偶然,而穷人就算偶然有了钱,也难得长久。背后的逻辑就是,富人获得财富是通过他的一系列的行动,和在行动中不断地思考、总结和改正,从而使他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财富。而穷人很可能是一夜暴富,他不知道如何保存财富,只知道漫无目的的花钱,而不能够在花钱的同时思考让财富不断的积累,所以穷人的财富往往无法长久。

一个成功的人士是很难找到规律的,许多时候他都与机遇有关。但失败是有规律的,那就是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吃螃蟹,好比瓮中捉鳖。这样的人,既有胆识、有眼光,却又很稳妥,踏踏实实的做事,那他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敢闯,但绝对不要乱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应该以自身知识与经验为后盾,凭着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果敢迅猛的冒险精神,当机立断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只要能够不断的做,不断的思考改正,那成功一定会离你不远。

困难没有想象中的大,行动越简单越好

生活中,想要成功的人不知凡几,但是最后真正成功的只有寥寥无几。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坦途,它肯定会充满了很多的困难,而大多渴望成功的人们都是在困难面前被打倒的,虽然很多时候困难并不是如同他们想象的那样艰难,但他们还是在困难面前退缩了,觉得难以完成,最终离成功越来越远。

在狠者的字典里,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不断挑战极限是他们的乐趣,只有超乎常人的困境才会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没有这股狠劲儿,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布鲁金斯学会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而闻名。它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学会都要设计一道最能表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在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八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但是最终都无功而返。

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柄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但是由于在克林顿时期有大量的人在这道题目面前无功而返,所以人们在潜意识中认为这道题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困难,很多学生知难而退,放弃去做这道题。

然而,一个名叫乔治·赫伯特的学生并且没有花多少工夫,却做到了。时间是2001年5月20日,他成功地将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后,又一位学员登上如此高的门槛。

那么,乔治·赫伯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后来,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认为,把一柄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

接着,他给布什总统写了一封信,运用了简单的推销手段写道:“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矢车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一些新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锋利的大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后来,小布什总统真的就给乔治·赫伯特汇来了15美元。

在赫伯特之前,金靴子奖已经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而布鲁金斯教给他们最重要的就是不怕困难,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一个人不够狠,就无法把不可能化作可能,对自己够狠,不知难而退,这才是最难做到的。

在我们身边,总是有一些颇有才学的人,却无法成功。他们具备种种获得赏识的能力,但是却有个致命弱点——缺乏挑战的勇气,只愿做自己有把握做好的事情,不敢去挑战困难。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困难的工作,不敢主动去承担,而是不断地躲避,而如果必须去承担这些,也恨不得避到天涯海角,直到工作结束。

他们认为现在的生活就是他们想要的,他们希望保住现在的生活,所以他们要保持熟悉的一切,不去做改变和挑战,对于那些颇有难度的事情,他们选择躲远一些,否则,就有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失去现在的一切。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从事一些虽然没有风险却平庸的工作。

狠者之所以成功,得到大家青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敢于挑战困难,对于别人敬而远之的“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们敢于承担,而且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些事情。正是秉持这一原则,他们磨砺生存的能力,不断力争上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个世界最需要有奋斗进取精神,敢于挑战困难的人最有自信,给人感觉就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而女人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男人,这样的男人能给女人一个依靠;老板同样也需要这样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是团队的主心骨,能够增强团队战斗力。

很多时候,在有的人那里,一切都迎刃而解,很多时候这不是他们更聪明,而是他们更自信。相信自己,用信心支撑自己完成很多在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而完成这些工作后你的自信就又会增加,同时,你还能获得百倍于平常的能力和智慧。

当然,在挑战困难的同时,你必须了解那些被誉为“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针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结合自己自身能力,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一定挑战力。如果没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再去挑战。因为,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只会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而这两者往往只有一线之差,决定性因素就是你自己的能力,对此你不可不慎。

砍掉拖延的毛病,绝不浪费一分一秒

拖延是一个人人都有的毛病。在生活中,人们在做事时总习惯往后拖延一步,总愿意让自己享受一下行动之前最后的安逸。享受之后,又想继续享受,觉得时间还多,一点都不急,这样下去,可能直到期限已满,行动也还未开始。而事实就是,这直接导致你人生的失败。

现实中,有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场景,你下定决心要克服爱睡懒觉的坏毛病,于是在前一天晚上计划第二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第二天,你定好的闹钟准时响了,但是你根本就没有精神起床,于是你就安慰自己说:“今天就当是最后一次吧,从明天开始早起,今天再多睡10分钟,明天绝对不再这样。”接着,你按掉闹钟,转身继续睡觉。直到忽然醒来,发现马上就要迟到,匆匆忙忙地爬起床,然后心里想着第二天一定要早起。

其实这就是拖延。拖延往往会使你定好的计划都成为泡影。谁都知道制定计划的好处和拖延的习惯会带来不利影响。可是一旦付诸行动,人们总是习惯地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好让自己拖延一下,比如说条件还不齐备。很多墨守成规、做事死板呆滞的人,临到做事时总要以条件还不具备为借口,好拖延一下。

可是,在很多时候,如果一定要等到全部条件具备齐全以后才开始行动,那很可能会丧失机遇。比如,某一企业准备生产一批紧缺商品,但是各种材料数额有限,需要不停从外地加运。难道老板会等到材料全部凑足才开始生产吗?显然不会,老板会利用已有的材料生产,一边生产一边运输材料。如果等到材料全部凑足才动工,可能紧缺商品已成为滞销商品,市场已经饱和。

难道说拖延真的不能被战胜吗?很多时候,人们觉得拖延是自己的天性,觉得拖延是不可能避免的。其实,拖延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们不喜欢做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心里想要不断的逃避去做这件事情;另一方面,我们做的事情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导致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结果不放心,于是迟迟不愿意去做。与拖延的战斗,其实就是与自身懒惰的习性和爱逃避的软弱相抗衡,我们要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才能克服拖延的困扰,让好习惯代替坏习惯。所以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办法战胜拖延:

第一,通过比较,让自己从心理上接受。

当人们深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拖延的问题之后,就会认识到拖延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的自我欺骗。人都是懒惰的,如果有一个舒服温暖的被窝,那么潜意识里就不会愿意起身去寒冷的户外。从远古以来,人类就进化了一个自我保护的功能,趋利避害成为了人的一个本能。而这种本能可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存活在恶劣的环境中,这是我们大脑的一个固有机制。那么,拖延的产生本质也与这个有关,人们更希望去做简单的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令自己痛苦的工作。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我们的大脑接受。例如,某人可能为了买一个在A商店30元的钢笔而打车去B商店买同样的售价20元的钢笔,结果坐车花了15元。

这种方法就是,在你的任务列表里再挑一个比你此时你不想做的任务A更容易的任务B,然后告诉自己,A和B此时必须完成一个,你可以自己挑选。那么,作为大脑,肯定觉得B比较容易,所以就去做B吧。这样,我们就成功的欺骗了自己,让自己在心理上感到自己选择了容易的那一个,这样就不再畏惧,就能立即去行动。那么,我们可以找一个比A更难的任务S,这样,我们也就有理由去做A了。这虽然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方法,但是很有效果。

第二,不被外物干扰,让自己更加专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能够干扰我们,例如手机、电脑、网络等,当我们想要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尤其是这件事即使拖延到明天做也没有关系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一个他人的短信也许就可以让我们转移注意力,去干其他事情,甚至很难再回到我们想要的专心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简化周围所有的干扰源,把所有有可能会干扰我们专注状态的东西全部通通切断。

比如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断开网络连接,把手机调到静音,找一个独处的环境开始写作,直到写完为止。这种保持专注的状态很重要,本来磨磨蹭蹭要两个小时做完的事情,很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就搞定了。那么节省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彻底的放松。这样即完成了任务,又可以好好的休息。

第三,不进行多任务操作,让事情变得简单高效。

虽然说我们的大脑是多任务操作系统,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洗澡,一边听音乐一边做饭。但很多时候,单纯的工作可以让我们保持更加高度的注意力,让我们更快地完成任务,从而减少拖延的次数,培养立即完成的好习惯。

其实拖延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难以战胜,相信只要我们采取好的方法,一定可以战胜拖延,提高自己的效率,不浪费一分一秒。

关键时刻,要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

在社会中充满着各种机会,但是机会都是稍纵即逝,因此在机会来时,要当机立断,及时把握。然而有些人的性格是比较优柔寡断,碰到事情总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在处理事情时,进行适当的考虑,谨慎行事是有必要的。但太过于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就容易错失时机,所谓犹豫者错失机会,观望者丧失机会,等待者永无机会,强者抓住机会,智者创造机会。所以说,在关键时刻,就要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做事果断,是一个人能否更快成功的关键,看到机会,果断决策,勇敢地去行动,至少你就能接近成功。

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被世人所仰慕,然而就是这样的英雄由于自身性格上的优柔寡断,当断不断,才反受其乱,最终兵败于刘邦,被迫自刎在乌江边上。

当初破秦入关时,项羽的谋士范增劝说他趁此机会去攻打刘邦,但项羽却犹豫不决,不能果断行事。就在项羽得知刘邦掠夺了大量财富,想要称王时,终于下决心消灭刘邦,然而还是不能果断的下决定,没有坚持自己的主张,让别人的一番花言巧语轻易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

在那次的鸿门宴上,项羽是完全有机会杀掉刘邦,但始于他的优柔寡断性格,迟迟拿不定主意。甚至在刺客刺杀刘邦时,面对他的部下竟暗中保护刘邦,这样的情景,他还是无法狠心去处决刘邦,最后在自己的举棋不定下让刘邦安然离开,逃之夭夭,而后被做好准备的刘邦掉头攻打,让自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人的一生,经常在一些关键时刻要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当我们面对那些难以取舍的问题时,思考、犹豫是必然的,但如果一个人过于优柔寡断,就是浪费成大事的机会,就好像项羽一样,优柔寡断者注定要被灭亡的。做什么事时都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总是患得患失,该断不断,该做不做,其结果往往会浪费掉本来属于自己的机遇,让刘邦夺得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江山,并被他最终逼迫自杀而亡。一个绝佳机会不会一直存在的,当你在再三考虑时,当你真的准备好时,机会可能已经溜走了,最终你会与成功擦肩而过。

因此,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精力和才智下,在想事做事时必须要到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经常迟疑不决的人,通常抓不住最好的机会,注定是个失败者。当我们遇到一点小事,就要去和他人商量,这样自己往往会根据他人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想法,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或许有人会说,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处世不保险,可能会犯错误,但这总比只说不做,做事处处犹豫、时时小心的人更有成功机会。如果你在这十字路口,不能果断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犹豫不决或是一味地纠缠那些毫无结果的东西上、拼命地追求本该放弃的,到头来只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一位妇人,在性格上同样有无主意、无决断的毛病。如果她需要购置一件货物,那么她几乎就要跑遍城中所有出售那种货品的店铺。而且她还会把同一类型的各件货物都放在店柜上,反复审视,反复比较,然而还是无法决定到底要买哪一件。

因为她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哪一件货物才是适合她的。如果她需要买一顶帽子或一件衣服,她就会把店铺中所有的帽子衣服都试戴、试穿过,并且还要多次向店员询问,直到对方出现不耐烦的情绪,但结果还是买不到她满意的,最终又空手回来!或许她所需要的衣帽,首先要温暖,但同时又不可过于温暖,或过于沉重。另外她所需要的衣帽,还要是那种晴雨咸宜,冬暖夏凉,水陆皆适宜,影戏馆、礼拜堂都能搭配的衣帽。

万一她真的就买成了一件货物,她还是存在疑虑,这次她究竟是买对了还是错了?而且她还会犹豫着是不是需要将货物退回更换。她经常购买一件东西后,还会更换两三次以上,但结果还是不能完全使她满意。

这种思想上的不坚定,对于一个人的品格锻炼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有这样弱点的人,不会是一个有毅力的人,而且由于自身的这种弱点,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赖。人的一生中,总会面临着不断的选择,在事件面前,需要做决定的,则要必须做到能在今天决定,就不要留到明天。要经常练习去做敏捷而坚毅的决定。不管事情是大还是小,不管是帽子颜色的选择,还是衣服式样的决定,你要抛弃犹豫的思想,做到果断下决定。如果你没有敏捷、坚毅的决断的习惯或能力,则你的一生,将如一叶海中漂泊的孤舟,漂浮不定,甚至会遭受更多暴风猛浪的袭击。

站在河的此岸,呆立不动的人,永远不会渡登彼岸!所以说做人做事都要干脆,不仅要努力去争取,而且对自己多余的、次要的,得不到的和不属于自己的该放弃都要果断放弃。就像当老帅被将、无路可退时,必须果断“弃车保帅”,挽回败局、稳住阵脚,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反败为胜。

取舍有当,是一种智慧的人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学会放弃,这样你才能够利用更多的精力去争取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做人做事方面要斩钉截铁、干脆利落!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不能拖泥带水。

当机遇来临的时候:立即出击,精准且迅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有些人说,某某的运气特别好,每次机遇都被他们抓住了,所以才取得了成功。其实,人生中的机遇是客观存在的,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是你缺少机会,而是需要用积极的思想去发现机会,并主动出击去把握机会。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寻找并抓住机会,立即出击,精准而迅速,让机会成为服务于他的奴仆。

然而我们却常常会看到这种情况,有些人面对机遇视而不见,有些人虽然看见了机遇却抓不住,还有些人抓住了机遇却很少能取得效果。要知道机会永远只属于面对机遇果断出击的人,只属于勤奋执着、不怕艰苦、苦苦追求的人。善于抓住机遇的人,他们具有敏锐的目光,坚定的目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为求成功,即使刀山火海也在所不惜的意志,这样做下去,自然会获得成功。所以积极主动,永远是成功者不变的法则。思想上积极,行动上主动,这就是掌控人生命运的法则。

在最初马自达选择与海南的合作中,采取的是一种谨慎的姿态,因为马自达还不太清楚中国的市场,不敢贸然行动。所以虽然马自达与海南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合作,但一直没有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名声,它在等待着一个机会。

一开始,马自达与海南合作生产的第一个产品是929两厢车和轻型皮卡,在进行了两年的试探后,又开始上马323。929两厢车,轻型皮卡,323,成为马自达与海南合作的开始,但由于受当时政策的影响,马自达和海南合作多年后,也没有选择大量生产,所以在市场上这些产品的知名度也没有多大提高。

直到1998年,这个局势才有所改变,这时,海南马自达并入一汽集团,实力的提升,让马自达看到了这个机会,苦等多年,终于可以大刀阔斧地开始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在2001年5月马自达向市场迅速投放了普利马,然后在次年7月又投放了新323。而且在这个时候,这些产品也开始光明正大地使用马自达这个品牌。随着,马自达将普利马及新323在全国范围内大量销售,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大门,马自达品牌的知名度也得到迅速提高,并开始渐渐被中国消费者认识。

“新323”和“普利马”的成功让马自达在中国的市场销售增加了更多的信心。但此时的马自达公司经历多年的隐忍,刚刚才将公司的营利扭亏为盈,自身经济实力不够与中国企业进行资本上合作,于是马自达公司转变策略,采取了技术合作的方式。所以在2002年,马自达公司选择和一汽轿车进行了技术上的合作,将其平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最新主打车型Mazda6轿车技术引进到中国。

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上的支持,在2003年1月,马自达与一汽轿车技术合作生产的Mazda6缓缓驶下了生产线,并在4月份正式开始上市。凭借着先进的技术,Mazda6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迅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出现了持续旺销的局面,最后Mazda6创造了当年单一品牌车型的最好销售纪录,并且一举跻身中高级轿车主流品牌行列。

通过马自达公司的发展策略,我们可以了解到: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是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环节。一个公司要想成功站稳市场,只有主动发现机会,并及时抓住时机迅速出击,才会不断地发展。

有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是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却可以珍惜每一个机会,把握住每一次机会。那么,当面对选择时,要珍惜每一个机会。也许你已经练就了一身绝顶的好功夫,但若总是远离竞技的圈子,远观比赛的擂台,你武林高手的称谓似乎永远只是虚名或是自封。该出手时就出手,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在决定你命运的面前适时地抖出你的绝活是人生永不过时的铁杆定律。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机会稍纵即逝,所以要把握住适当的分寸和尺度,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只要有任何机会,就要马上行动。美国一位非常成功的石油商人怀特·菲利浦说过,如果我们在超过某种限度之后,还是不停地去思考问题,那就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和忧虑。当调查和多加思考后发现问题开始变得对我们有害的时候,也就到了我们下定决心,付诸行动的时候了。所以,面对机遇,一定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切不可左顾右盼,举棋不定。在生活中不论干什么,一旦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你可能一无所得。

人生中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需要用积极的思想去发现机会,并主动出击去把握机会。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被动就会挨打,主动就可以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是我们主动去争取的。主动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机会,增加锻炼自己的机会,增加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社会、企业只能给你提供道具,而舞台需要自己搭建,演出需要自己排练,能演出什么精彩的节目,有什么样的收视率决定权在你自己。所以,在面对机遇的时候,不要犹豫不前,而是要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果断地采取行动,把握机遇!

世界上所有成功人士都懂得创造机遇的奥秘,那就是——敢于行动,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敢于行动的人。然而,机遇不是等待会得到的,而需要我们去创造,不断努力创造机遇是我们行动的一个主要力量。而且想法决定所需,行动决定所得,机会永远都垂青那些敢于行动的人们,无论你想什么,如果没有行动,它就是空想。一个人若想成功,就不能只停在想的阶段,而是应该去行动,立即行动!

不必向任何人宣誓,现在就要开始行动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往往还没有行动,就会做到“誓言”先行。在他们看来,把自己的行动计划和目标公之于众,可以借助周围舆论的压力迫使自己去立即行动,但这种做法真的可行有效吗?从哲学的内因与外因理论来看,这完全是在自欺欺人,外因所起的作用并非是决定性的,用舆论逼迫自己行动的做法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实际上,我们完全不必向任何人宣誓,立即开始行动才是最为关键的事。

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大到高楼,小到针线都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行动后所得到的。所以说,既然想到,就要开始行动,成功就好比一把梯子,那些把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也爬不上成功的阶梯的。对于那些只会说而不去做的人,最终只能是徒劳无功。

周亮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三千元,他的妻子一个月也就两千元,这样加起来才五千块,可是他们还有房贷要还,还有孩子的学费要交,这样算下来,每个月的开销基本上是收支相等。一旦,碰到家里需要钱的地方,都会显得比较拮据。虽然,周亮夫妻俩都想攒点儿钱,留作急用,但总是无法存下钱,不是这事就是那事,甚至有的时候俩人的工资还不够用。

就这样,对于存钱的想法,他们一直说了好几年,比如“加薪以后立马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存钱”;“渡过这次难关以后就必须存钱”;“下个月就要开始存钱”;“明年开始就要存钱”……

到最后,妻子实在是不想再拖了,她就对周亮说:“我们还能不能存下钱,孩子也越来越大了,父母也都老了,就我们俩人的工资怎么够花啊?”周亮也是一筹莫展地说:“我们一直在计划存钱啊,可是你也看到了现在根本就省不下来呀!”

妻子决定必须要行动起来,于是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的这个想法已经说了好几年了,就是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前两天我看到一个理财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0元,那么在一年后就会存到12000元,如果我们选择一个适当的理财产品,效益还会更客观。而且广告上还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要容易得多。若你真想储蓄,我们就把薪水的20%存起来,不要再移作他用。虽然我们可能要靠方便面撑到月底,但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办到的。”

后来周亮夫妇为了存钱,在开头的几个月自然吃尽了苦头,然而他们克服了所有困难尽量节省,保证每一个月都留有这笔预算。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他们已经有了可观的储蓄。

可见,对于自己想做的事马上去做,就可以做到。不要只是喋喋不休的说,不断给自己找借口,一切都是由自己决定的,不要被任何事物阻碍,成为一个被动者,一定要把握机会成为一个主动的人。只说不做,缺乏果断的行动力度,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失去成功的机会,不会有所收获。

只有立即行动,才能真正地获得机遇,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驾驭机遇,进一步取得人生中的成功,达到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的目的。因此,将想法转换成立即行动的习惯——是成功者必不可少的习惯。有7个方法帮你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第一,不要等到时机成熟才行动。如果一味的等待,你可能永远都等不到时机成熟的那天。在现实世界里,永远没有完美的时机,你必须立即行动,出现问题就立马去解决。

第二,努力做到有念头就要立即去做而不是反复想。想法在你脑子里考虑的时间越长,细节就会变得越弱越模糊,也许一周过去,你已经完全忘记它了。你想开始锻炼身体吗?你有好的想法要告诉你的老板吗?让想法变成行动,今天就去做它!

第三,只想象不会成功。如果你有一个好想法,就立即行动让它成为现实,一个付诸实际的普通想法要比那些不去实现的完美想法要实际得多。因为想法虽然重要,但只有在实现了以后才会有价值。

第四,用行动战胜恐惧。最难开始行动的时间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比如演讲最难熬的是等待轮到自己的时间,就算有经验的演讲家或是演员也会感到一些焦急,然而行动却是治愈恐惧的最好良药,一旦行动开始了,恐惧就会消失。

第五,让行动开启你的创造引擎。创造并不是说只在有想法的时候才会出现灵感,其实在行动中也会出现新的灵感。如果你一直等待灵感来敲门,那么你的作品会少得可怜。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行动去开启创造引擎。如果你想写作,那就坐下来提笔去写,灵感会随着行动而迸发。

第六,关注目前你能做什么。对于以前的事或者未来的事不要过分地去回忆或想象,你唯一能支配的时间就是现在。如果你对过去或者未来猜测太多,就会对行动形成羁绊,不会完成任何事情。

第七,立即行动,高效率工作。在真正行动之前,我们经常会左顾右盼,不肯立即行动,这样就会降低了效率。比如在开始真正工作前许多人都会查看Email或者订阅或者娱乐,这些干扰会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如果绕过它们,立即开始工作,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一个高效的人。

行动会让你实现梦想,行动也会让你在平凡中脱颖而出,所以,当你有一个好的想法,立即去实现它。积极行动可以抓住成功的机遇,所以一百次的心动不如一次的行动,只有大胆行动,才会创造价值,只有行动才有可能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机遇,用果敢的行动去抓住机遇,最后坚持不懈的努力去把机遇变成真正的成功。所以,不必对任何人宣誓,不必告诉任何人你想如何如何,有了想法就要立即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让理想变成现实。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