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社科心理 >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 第八章 狠在说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成功离不开口才
第八章 狠在说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成功离不开口才
作者:谢国计   |  字数:15121  |  更新时间:2015-03-06 16:22:41  |  分类:

社科心理

把话说正确,是一个人应该穷尽一生去学习的艺术。三国时期,诸葛亮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挡住了百万曹军。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巧舌如簧,关键要说得够狠、够有力、够聪明,不但把话说进人的心里,还要征服人心,获取人心。

舌头比拳头更有力量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战争是人类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最常见形式,但真正善于用兵的将帅并非将敌军置于死地,而是通过智慧、谋略,兵不血刃地战胜对方。孙子将此称为“上兵伐谋”,他曾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他认为,不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是最高超的谋略,而舌头是智慧的代言。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说话的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说话的人,三言两语,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使大家冰释前嫌,重归于好,从而避免矛盾愈演愈烈,甚至可以直接避免战争发生的可能。即便大战在即,双方已经摆开了阵势,会说话的人也能将敌军劝退,或激励自己的军队一鼓作气,战胜敌军。这一点在很多谋略家身上都有典型表现,战国时期秦国的谋略家张仪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伶牙俐齿曾帮秦国通过外交手段避免了很多战争,屡次在六国联合抗秦的紧要关头,帮秦国转危为安。

张仪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和苏秦一道跟从鬼谷子先生学游说之术。张仪乃旷世之才,苏秦曾自认为自己的才学比不上张仪。张仪学成出师后,就去了楚国游说。有一次,他在楚相令尹那里赴宴饮酒。席散后,令尹发现身上的玉璧不见了,结果大家都认为张仪偷了,因为张仪是个穷汉,品德也不见得有多好。于是,众人把张仪暴打一顿。

回到家里,张仪的老婆见张仪那般受辱,叹了口气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又怎会遭到这般侮辱呢?”张仪笑着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禁不住笑着回答:“舌头还在啊。”张仪说:“这就够了。”这个故事足以证明,张仪对自己的口才多么自信,他相信只要舌头还在,将来就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后来,张仪成为秦国的相国,他曾照会楚相提及当年受辱的事情,他表示:“当年我根本没有偷你的玉璧,可你却打了我。你给我记住,我回头真的要盗取你的城池云云。”自此,张仪开始逐一拆散合纵国,推行秦国的连横政策。

连横的目的,就是为了拆散六国间的抗秦联盟,张仪第一个目标是拆散齐楚联盟。因为按照当时的局势,能够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只有齐国和楚国。一旦齐楚合纵,秦国就难以对抗,称霸就很难了。公元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见到楚王后,张仪说:“大王如果能够关闭边关与齐国断绝来往,我愿献上商於地区600里的地方给楚国。秦王也将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大王,秦、楚两国永远成为亲如兄弟的国家。这样一来,北面削弱齐国,西面有利于秦国,您看怎么样?”

楚王非常高兴,心想:“我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六百里土地,这么大的喜事,你哭丧着脸干什么?”群臣也纷纷恭喜楚王。于是,张仪带着楚国的使臣回到秦国,办理了600里地交割手续,但是到达秦国之后,张仪假装上车时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在家里躺了3个月没有上朝。

楚王得知此事后,以为张仪嫌他与齐国绝交不够坚决,于是派勇士前往齐国大骂齐王。齐王非常生气,心想:你不跟我好也就罢了,也犯不着这么绝吧,于是转而投靠秦国。当秦国与齐国恢复邦交之后,张仪才上朝,对楚国使臣说:“我有6里封地,愿意献给你们大王。”

使臣说:“我受楚王之命,来接受商於之地600里,怎么是6里呢?”使臣回国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发兵攻秦,结果遭到秦齐联军的攻打,大败而回。自此,齐楚联盟彻底破裂。

试想一下,如果秦国不是派张仪通过舌头破齐楚合纵,而是率军攻打齐楚,迫使齐楚终止联盟,那么结果损兵折将不说,还会使齐楚联盟更加紧密,而达不到分裂齐楚的目的。但张仪一出马,动动嘴皮子,就能分裂齐楚联盟,而且还使楚国军队遭受重创,元气大伤。由此可见,舌头比武力更为有效。

很多时候,武力解决问题并非最好的选择,因为那样的代价太大,兵折将不说,还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知道,武力带去的是伤害、是仇恨,是永远消除不掉的仇恨,所以,该用舌头的地方,用拳头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舌头可以巧妙解决的,又何必非得动用拳头呢?

三国时期,诸葛亮可以算得上是最善于用舌头打仗的人,有很多关于他口才制胜的故事,他甚至还曾凭三寸不烂之舌,将曹军中的司徒王朗骂死于马上。故事是这样的:

诸葛亮率师北伐,在渭河边遇到了魏国大都督曹真的军队。王朗是曹军中一位以舌辩著称的司徒,他主动请命去劝降诸葛亮。在两军对峙的阵前,王朗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以为诸葛亮会“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没想到,诸葛亮不为所动,他说明了蜀军北伐的原因,分析了天下的形势,然后话锋一转,直接骂起王朗:“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王朗听了这番话,估计是心脏病发作了,顿时气满胸膛,大叫一声,吐血而亡。曹军大震,不战而屈。

对于这段典故,后人有诗赞誉诸葛亮:“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舌头的威力是无穷的,它可以让对手乖乖退兵,又如:春秋时,秦晋两军联合进攻弱小的郑国,在兵临城下时,郑大夫烛之武一人来到城下面见秦穆公,他以卓越的说话水平分析形势,陈说利害,最后使秦穆公甘心退兵。烛之武以一舌救一国,这再次证明舌头的威力。

意大利有一句谚语说:“舌头虽小,却可以拯救一座城市。”的确,刀枪剑棍等武力固然可以使人屈服,但真正能够使人发自内心认同和屈服的,不是武力而是智慧,如果你有高明的智慧,有高超的口才,你就可以使对方心悦诚服。

控制你的愤怒,小心祸从口出

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小误会或小摩擦,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胸怀宽广的人一般都会选择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一过则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般胸怀。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人的争吵只因某一件鸡毛蒜皮的事,但由于对方逞一时口舌之快,口不择言的话语,让另一方的自尊心深受打击,导致勃然大怒、反唇相讥,甚至还会出现大打出手的现象,最终小事变成了大事。

其实,人在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经常说出一些违背意愿或感人至深的话语。俗话说: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在愤怒的时候,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而且愤怒还会让一个美丽的面孔,瞬间变得丑陋。

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地位,不管你年龄是大是小,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发怒的时候。面对这让我们不能自己的情绪,我们会觉得莫名的狂躁和抓狂,觉得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经常口不择言。人越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情绪,说出蠢话或危险话的概率就越大,甚至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一个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有两只大雁每天都会来这里喝水,时间久了,他就和来这里喝水的两只大雁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天气比较干旱,导致池水干涸了,于是乌龟就决定搬家,它想要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可它不会飞,于是这两只大雁合作用嘴咬着一跟树枝,叫乌龟咬着中间,大雁又一再嘱咐乌龟途中千万不要说话。

就这样,他们飞过了绿色的田野,飞过了蔚蓝的湖泊。这时地上的孩子们看见了,觉得这个组合很有趣,大家拍手喊道:“你们看呀,好有趣的组合,多么滑稽的乌龟。”本来乌龟飞得很兴奋,听到嘲笑后变得无比的愤怒,就开口责骂他们。它忘了此时自己正在半空中,当乌龟的口一张开,就掉了下来,不幸的是正好落在石头上,死去了。这两只大雁叹气说:“早告诉过你不要张口了,怎么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

乌龟的教训告诉我们,不管发生什么事,有多么值得让我们愤怒的事情,都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要开口说话。如果非说不可,那么,你一定要冷静下来,注意所说的内容、意义、声调和姿态,避免因为自己的愤怒而说出不得体的话语,为自己引来祸端。

尤其是在工作中,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任何奇葩的事情都可能遇到,所以在处理工作和事务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免受伤害,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情绪表露出来,以免伤害自己也得罪了别人,给彼此造成很深的伤害。

曾经有个男孩,很任性,经常对别人发脾气。在某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跟他说:“孩子,你每发一次脾气,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墙上。”

然而在第一天,这个男孩就发了37次脾气,于是他在围墙上钉下了37颗钉子,后来男孩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钉子要容易些,所以,他尽量控制每天发脾气的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脾气的次数一点点地减少了。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乱发脾气了。后来父亲又告诉他:“从今天起,每次你忍住不发脾气的时候,就可以拔出一颗钉子”,没过多久,男孩便将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

这时,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的围墙前,对他说:“宝贝,你做得不错,可现在你看看这布满小洞的围墙,它再也不能回复到以前的样子了。这就像你以前生气时说的伤害别人的话,也会像这些钉子一样在别人心里留下伤口,无论你在事后说了多少对不起,那些伤痕都会永远存在别人心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我们无法预见自己能说出什么话,给别人带来大伤害,当我们清醒后,后悔不已却又无法弥补了。这些话语就像一根刺一样深深地扎在了别人的心中,我们做再多努力,也很难消除这些伤害。

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情绪会复杂多变,所以人们经常遇到高兴的事时,眉飞色舞;遇到伤心事时,愁眉苦脸;遇到愤怒的事情,暴跳如雷。但是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场合,这种情况一定要控制,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冷静下来理智思考,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因为人在愤怒或是激动的时候说话做事容易偏激,对事物没有正确的分析,通常会只看别人的短处多,这样常常让自己做出违背常规的事情,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事实上,愤怒的原因是无足轻重,哪怕是因为他人真的做错了,但我们这样愤怒的情绪不会使事情能往好的方向发展,愤怒不会纠正错误,也不会把错误点指出和给出正确方法的指示,使做错者不重犯错误。所以,与其发脾气,还不如想办法怎么去挽回错误的事情。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可能让事情都件件完美,首先要明白,别人的事你知道的不一定全面,也许还有你不知道的隐衷。你若因愤怒而失去理智,难免会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这时你一定要耐心,冷静对待,认真处理,不可意气用事。

最后,做人应当有提高自己控制愤怒情绪的能力,要经常提醒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并且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容易接受别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随和的人,避免出现祸从口出的灾难。

说话看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俗话说:“看人下菜碟。”说话一定要看对象,因为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句话,你说给张三听,张三会笑眯眯地和你握手,帮你办事。你说给李四听,李四可能勃然大怒,赶你出门。因此,坚持因人而异的说话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的放矢又措辞准确,才能更好地打动人心。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不是逢场作戏,也不是曲意谄媚,更不是虚伪狡诈,而是一种说话的艺术,其目的是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与他人进行有效地交流,从而达到顺利办事的目的。

要想针对不同的对象说对方爱听的话,你在说话之前,就应该大概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这包括了解对方的身份、地位、角色,还包括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以及对方和你关系的亲近程度等等。

和领导说话时,应该言辞谨慎,绵里藏针。这对领导是一种尊重,能让领导感到有面子,有助于赢得领导的好感。否则,一旦语言过激,措辞不当,就容易惹恼上司,这对你没什么好处。

小徐参加工作不久,有一天,他冲到领导办公室抱怨:“总经理,我工作努力,短时间给公司创造了很好的业绩,大家有目共睹。你为什么不提拔我?不给我加薪?”

领导先是一惊,大怒:“工作努力就了不起了?给公司创造业绩了就了不起了?就冲你这态度,我不但不提拔你,而且不会给你加薪,你爱干不干……”

大多数领导都是好面子的,如果你不顾对方的面子,火急火燎地与之来硬的,无疑是鸡蛋碰石头,事情没办成,反而碰得头破血流。如果小徐懂得委婉、谦虚地说话,暗示他想获得提拔,想获得加薪,或许更有效果。

和同事说话时,应该多一点谦虚,多一点赞美。同事之间,表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上暗中相互较劲,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因此,如果你与同事说话时谦虚一点,对别人多一点赞美,那么就更容易赢得大家的好感,获得大家的帮助。

和女朋友或妻子说话时,应该多一点理解,多一点鼓励。女人需要被肯定,特别是需要男朋友或老公的夸奖,而且夸奖要有针对性、要适度,忌讳过分渲染,否则会显得虚伪。有个男人就很会说话,她的老婆是一位临时工收入不稳定,但他经常对老婆说:“你在家里把后勤管得那么好,你的功劳是最大的,我在外面打仗充满了动力。所以,我很知足,因为你已经很好了。”这句话让女人感到非常欣慰。

和长辈说话时,应该多一点尊重、尊敬,应该做到尊重老人,关心老人,体贴老人,这样才能让老人感受到晚辈的孝顺,大家相处才会愉快。

和不同职业的人说话,应该考虑他们不同的知识水平。如果不考虑这一点,沟通就会出现障碍。比如,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讲的。有位数学老师在食堂吃饭时,对窗口的工作人员说:“请给我一又二分之一个馒头。”工作人员只给他一个馒头,他说:“还有二分之一个馒头呢?”工作人员不明白,问:“你要两个啊?”于是又给他一个馒头,他急了:“我要的是一又二分之一个馒头。”工作人员更急了:“你到底要几个?没事瞎捣乱什么啊?”

这位数学老师并不是成心捣乱,而是不会说话,他在说话的时候没有考虑听话者的知识水平,过于迂腐,言语不通俗,难怪食堂的工作人员听不懂,也确实让人感到厌烦。此外,说话时还要考虑别人的脾气秉性,针对对方的性格特点来组织语言,这样才能搞好人际关系。

与沉默寡言的人打交道时,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与之对话,比如,你直接问他:“我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第二种是……你觉得哪个好?”

与傲慢无理的人打交道,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有力,切忌啰唆,因为多说无益,再者,与这种人打交道要小心为上,不要得罪他们,免得吃亏上当。

与优柔寡断的人打交道,你应牢牢抓住主动权,用自信的口气与他说话,多用一些肯定性的语言,多做出回报性的承诺。如此,才能赢得他们的帮助。

与知识渊博的人打交道,你应该多听少说,同时还要适时给予真诚的赞许。说话要抓住要点,不宜废话连篇,这样更容易达到办事目的。

与性格急躁的人说话,要保持饱满的精神,清楚、准确而又有效地回答对方的提问,不宜拖泥带水,否则他们可能失去耐心。

与猜疑心重的人打交道,你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对他的疑惑和担忧表达足够的重视,比如:“你的担心是有必要的,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等等。这样一来,他会更加信任你,从而给你提供帮助。

话不在多,关键要说到对方心里去

墨子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生曾经问他:“话是说得多好,还是说得少好?”墨子用一个恰当的比喻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你看田里的青蛙,整天叫个不停,却没有人理会它,而公鸡每天只在天快要亮的时候才叫一两下,人们却都很注意它。可见,话不在说得多,而在说得有用。”

说话不在于多,也不在于少,关键在于说得有用。所谓“有用”即有效果,要想让你说的话有效果,关键要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这就要求抓住听话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同。

话要说到别人的心坎里,才能触动别人的内心,赢得别人的认同。就像射击一样,枪法准才是硬道理,如果枪法不准,胡乱射击,不仅浪费了子弹,还会打伤无辜者,而击不中目标。说话也是这个道理,巧舌如簧不在于话多,而在于准、在于精,在于把话说到关键之处,说到点子上,这样才有说服力。

曾仕强教授曾说:“人不能总是说老实话,话要说到人的心坎上。”他还举例说,在钓鱼的时候,必须用鱼最爱吃的蚯蚓、虾肉、螺肉作为鱼饵,这样鱼才容易上钩。反之,如果你用鱼不爱吃的东西做鱼饵,那么鱼儿肯定不会上钩。

生活中,有些人说话时只顾自己滔滔不绝,而不顾别人的心理,不思考对方想听什么。这样是很难实现有效说服的。作为聪明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聪明地说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为此,你有必要注意下面几点:

(1)针对听话者的兴趣爱好来说话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比如,有些人对服装感兴趣,有些人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有些人对汽车感兴趣,有些人对下棋感兴趣。如果你知道对方的兴趣爱好,可以在交往时先和对方谈论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就很容易打开对方的话匣子,使对方乐于与你交谈。

比如,有个年轻人向一位老医生求教针灸技术。在登门拜访之前,他特意做了一番调查,得知这位老医生对书法特别感兴趣,于是,他精心选购了几本书法方面的书籍,送给老医生。老医生十分高兴,马上和青年人聊起了书法。当年轻人看到老医生的桌子上的字幅时,欣赏道:“老先生,这幅墨宝雄浑挺拔,真是好书法啊!”在年轻人的赞扬之下,老医生开心地收年轻人为徒。

(2)针对听话者的性格特点来说话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些人性格急躁,喜欢有话直说。有些人自尊心较强,不喜欢听真话、实话,而喜欢听委婉的话。因此,说话之前,一定要大致了解听话者的性格特点。否则,就很容易碰壁。

有个推销员想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一位企业老板,可是他拐弯抹角,半天不切题。他先说:“老板,你们这儿的环境不错。”老板点了点头。接着,他又说:“现在高学历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了,你们公司的员工都是大学生吧?”老板还是点了点头。而后,他又说:“你们公司的经营状况不错吧?”老板是个急性子,喜欢干脆利落地说话,可推销员半天没说出来意,最后被老板轰走了。

(3)根据听话者的身份、地位来说话

与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说话,应选择不同的话题,采用不同的说法。比如,当你遇到一位农民时,如果你跟他谈论服装的流行款式,那就“驴唇不对马嘴”了。如果你跟他说:“大叔,今年的收成咋样啊?每亩地的苞谷能收多少?”这样,就很容易激起农民与你谈话的兴致了。

再比如,你想借用一下一位长辈的笔,你对他说:“喂,把笔给我用一下。”对方觉得你对他不敬,可能会生气。如果你礼貌地说:“请问老先生,把您的笔借我用一下行吗?”对方可能会很高兴地把笔借给你。

(4)换位思考,搞清楚对方在想什么

要想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最重要的是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因此,在交往中你不妨多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他,我希望听到什么话,别人说什么话我乐于接受,对方说什么话我会反感?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你与人沟通起来就会顺利很多。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在增广贤文中有句话叫“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主要是提醒世人,在待人处世中,千万不要轻易把自己的老底交给对方,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话留七分。

西方有位哲学家说过:“我宁愿什么也不说,也不愿暴露自己的愚蠢!”所以说,在公共场合上的人说话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即使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也会给自己平添几许分量。然而对于一些不必说、不该说的话,我们要做到闭嘴,避免言多有失。另外在说话中必须要了解对方是什么人,如果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那么你即使说三分真话,已嫌过多了。

现在许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思想都比较单纯,在与别人交谈时,通常口不择言,想到什么一股脑儿的全都说了出来,本来想表达自己对对方的一番诚意。殊不知,对方本来就居心不良、意图不轨,那么你的那些话语,就会被对方加以利用,最后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晓宁毕业后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当职员,在公司里她结识了一个名叫彤彤的同事,她们成为了非常好的同事兼朋友。而且晓宁有什么话也都喜欢对彤彤说,每到周末,日她们还经常相约出来玩,彼此关系相处的也是特别融洽。

有一次,晓宁跟另一个老员工一起接待了一个客户,中途客户悄悄塞给了这个同事一个纸包,说是“辛苦费”。晓宁的同事当时没有说要,但也没说不要,在最后走的时候顺便把那包东西也收到了自己的包里。当这位同事和晓宁一起出来后,还暗示她不要声张,因为这在公司里是禁止的。

但是,有一天晓宁和彤彤在外玩儿时,彤彤突然问她,上次一起和晓宁办事的那个同事是不是收了贿赂?因为彤彤看见那个同事从办公室出来后,神色比较紧张。晓宁一开始还想着那位同事的叮嘱不想说,毕竟公司有明文规定,私下收取客户礼金,绝对是要被开除的,而且自己也答应了那个同事要保密的。可彤彤一直在深究,终于晓宁禁不住好姐妹的软磨硬泡,就把那次的事情都说了出来。最后,她还反复对彤彤说不要再告诉其他人。

然而,就在上班的第二天,那个同事被经理叫了过去,原来彤彤为了能够博得经理的信赖与提拔,就把晓宁说的话全部告诉了经理。最后,那个同事走的时候,恶狠狠地说晓宁真是一个卑鄙小人,公司里其他的人知道了后,也远离了晓宁,害怕自己的隐私什么时候也被她发现,惹的人尽皆知。

在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说话的分寸,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能说,晓宁就是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对社会上的人情世故不太了解,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比较单纯,所以最后让自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其实只要我们留心的话,可以发现同事之间很少有真正能够交心的朋友,因为大家之间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利益,还有上司的赏识,职位的高低等等,都会让同事之间产生私心。

无论是在人生的战场,情场或是商场和职场,任何人都很难期望大家推心置腹。别看许多人平时嘴上说得非常好,可一旦公司有了“肥”缺,大家免不了为这个职位弄得钩心斗角,有的时候也会为了一些公司的蝇头小利挤的头破血流。所以,人际关系在运行时,多少有点保留,总比什么都照直说好,平时在跟同事相处时,要怀有戒心,不要将同事们怀有某种企图的说话太当真。

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话太多往往容易失控,头脑发热,忘了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导致祸从口出。其实,不论对别人说自己的秘密,还是去听别人的秘密,都没有什么好处。社会上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很多,我们一定要学会谨言慎行,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给自己保留一份说话的空间,这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狡猾和心机,只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而已。轻易相信别人,反而容易上当,因此我们要学会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样可以给自己留一些后退的空间,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幽默风趣,为舌头“镀”上一层金

幽默风趣代表着一种智慧,代表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谈话艺术中,幽默风趣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语言,再现现实生活中戏剧性的特征和现象,并且是用来传递某种特殊信息的一种表达技巧。因此懂得谈话艺术的人,其实就是那些既擅长引导话题,同时又擅长将无聊的谈话变得风趣幽默的人。一般这种人在社交场上就像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可算做社交活动中的幽默大师。

而且有的时候,幽默就好像润滑剂一样,能有效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以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去化解冲突和矛盾,并且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的交往更加顺畅、融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遭遇尴尬、争吵,面临这种情况,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这时,如果能反应迅速,及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这样不仅能帮你化解这些紧张,还可能消除一场误会,甚至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

有一天,英国著名文学家萧伯纳在路上散步,不小心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冒失鬼撞倒在地上,万幸的是他并没有受伤,虚惊一场。那个骑车的人急忙扶起他,连连道歉,然而萧伯纳却带着惋惜地语气说:“这位先生,看来你的运气不怎么好啊,如果你把我撞死了,那你就可以名扬四海了!”

就这样萧伯纳用这一句妙语,表达出了自己的友爱和宽容,把他和肇事者双方从不愉快的、紧张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使这件事故得到了完美的处理。

还有一次,萧伯纳的脊椎骨出现了问题,他去医院检查。然而医生却对萧伯纳说:“目前只有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需要从你身上其他部位取下一块骨头来代替那块坏了的脊椎骨。”而且还说,“这种手术很困难,我们也从来没有做过。”当时,医生主要表达的意思是,这次手术所要收取的费用并不是小数目。

对于医生的说法,萧伯纳没有选择与他争论,也没有表示不满、失望,而是幽默地说:“可以!但请告诉我,你们能付给我多少手术试验费?”

本来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被萧伯纳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处理了,进而也避免了一场不愉快的争执。由此可见在关键时刻,适当的幽默风趣可以避免出现正面冲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乐观的情绪,以及迂回的方式去面对困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化解这一切。而且幽默也是智慧、爱心与灵感的结晶,表现出了说话者的良好素质和较高修养,恩格斯曾经说过:“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的优越感的表现。”

幽默能表事理于机智,寓深刻于轻松,给周围的人以欢笑和愉快。幽默运用得当时,能为谈话锦上添花,叫人轻松之余又深觉难忘。尤其是当一个人要表达内心的不满时,如果能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听起来会顺耳一些,不会引起别人过激的反应。如果当一个人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肯定改变到否定时,巧妙的说话方式会让语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当一个人和他人关系紧张时,哪怕是在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可以及时地摆脱不愉快的窘境或消除矛盾。

曾经有一位绅士在一家餐馆里进餐,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忽然发现菜汤里居然有一只苍蝇。于是愤怒地扬手招来侍者,冷冷地讽刺道:“请问,它这是在我的汤里做什么呢?”面对这种情况,不管侍者怎么解释、道歉,换来的都是顾客尖锐的批评,还会出现更坏的结局,引起顾客的愤怒,闹得餐厅人尽皆知。

但这位侍者巧妙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使气氛得以缓和。只见侍者弯下腰,仔细看了半天,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先生,它是在仰泳!”顿时,餐馆里的顾客被逗得捧腹大笑,这位绅士的怒气也消失了一半,事情就以很简单的方式解决了。

还有一位顾客走进另一家有名的饭店,点了一只油氽龙虾。但是菜上来后,他发现莱盘中的龙虾居然少了一只虾螯。于是他就询问侍者,侍者无法回答,就去把老板找了来。老板出来后,对这顾客抱歉地说:“对不起,先生,我们都知道龙虾是一种残忍的动物。您的龙虾很有可能是和它的同类打架时被咬掉了一只螯。”只听这个顾客回答到:“好吧,那么请老板调换一下,把那只打胜的给我。”

一场紧张的语言争斗,就在幽默风趣之下消失于无形之中。案例中的老板和顾客双方都用俏皮的表达方式来委婉地指出双方存在的分歧。这种方式既没有不取笑的意思,也不涉及批评,既没有伤及他人的自尊,也保护了餐馆的声誉,还维护了顾客的利益。可见,幽默能使人急中生智,化解困境,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中从危险的境地脱身,创造性地、完善地解决问题。

所以,要想在工作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我们可以运用幽默力量,学会用幽默的语言来缓解紧张的气氛,不仅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还可以为说者增添魅力。而且在生活遇到的各种令人烦恼的问题,我们都能以轻松诙谐的幽默语言表达出来。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为我们的舌头“镀”上一层金,让我们在生活、工作、社交中可以做到谈笑风生。

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口才

如果说嘴巴是枪口,那么肚子里的知识就是弹药,如果只有枪而没有弹药,这把枪也是废弃之物。所以,要想有良好的口才,还需积累更多的知识,积攒更多的弹药。

苏东坡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有一次,他到莫干山游玩,玩了一整天,又累又渴,看见远远有一座小寺庙,就想要讨杯水喝,顺道休息一下。没想到,庙里的老僧看到苏东坡穿着破旧,对他爱理不理。为了想喝水,苏东坡只好报上姓名。老僧一听,马上两眼放光,脸色瞬间就变了个样。他不仅亲自为苏东坡端来好茶,还请苏东坡到客房休息。

当苏东坡离去时,老僧谄媚地说了一连串好话,请求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没有摆架子,非常爽快地拿起笔,写了一副对联:“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火尽炉寒,务把意马牢拴。”

老僧得到这幅手墨后,非常兴奋,把它挂到大堂之上,经常对来客炫耀。一天,一位文人来到寺庙,看到这副对联后,忍不住捧腹大笑。老僧感到不解,就问文人为何发笑,文人解释道:“这副字写得真妙,骂人不带脏字啊,想必老僧没有看出来。”

老僧赶忙求解,文人说:“日落香残是个‘禾’字,凡字去了一点就是‘几’字,合起来就是个秃字。炉去火是为‘户’,再加上马就是‘驴’。所以苏大学士是在骂你为秃驴哪!哈哈,你居然那么得意,真是笑死人了。”

苏东坡文采飞扬,学识丰富,骂人如此隐晦,不带一个脏字,让老僧自取其辱,还浑然不知。如果你有苏东坡那般渊博的学识和文采,你也可以畅所欲言,大大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口才。当然,我们积累知识不是为了写对联骂人,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口才。只有心中有知识,才能妙语连珠。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在与人交谈时,怎么能做到应对自如、侃侃而谈呢?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口吐莲花,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而阅读书籍是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许多伟大的口才大师,都十分重视通过阅读来武装自己的口才。

著名演说家福克斯每天都会高声朗诵莎士比亚的著作,为的是让自己的演讲风格更加完善;古希腊著名演说家狄摩西尼斯曾经8次抄写修西迪斯的历史著作,为的就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大文豪托尔斯泰把新约福音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都可以背诵下来;英国桂冠诗人丹尼生每天都研读圣经……

美国总统林肯也是十分优秀的演说家,他在说服千百万听众时,能做到旁征博引,显示出极为丰富的学识修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阅读,他在白宫时曾经常翻看莎士比亚的名著,他能把布朗特、拜伦恩的诗集倒背如流。

林肯曾经以尼亚加拉大瀑布为题材,进行了一次精彩绝伦的演说:“……在远古以前,当哥伦布最初发现这一块大陆时,当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当摩西率领了以色列人渡过红海时,啊,甚至亚当从救世主的手里出来时,一直到现在,瀑布都一直在这里怒吼。古代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他们曾见过尼亚加拉瀑布,比人类第一个始祖还老的尼亚加拉瀑布和现在同样新鲜有力。前世纪庞大的巨象和爬虫也曾见过尼亚加拉瀑布……”

在这段演讲中,林肯把历史与传说有机结合起来,把在世界发展史上有影响力的人——比如,哥伦比亚、耶稣、摩西、亚当等人引出来,让这没有生命的瀑布瞬间变得生机盎然。

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你能饱读各类书籍,积累丰富的知识,那么你也可以做到谈笑自如。知识的积累在于厚积而薄发,如果你有渊博的知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十足、成竹在胸。所以,无需羡慕别人的口才,只要你愿意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和学问,你也可以拥有伶牙俐齿。

一般来说,积累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1)积累必要的文化知识

所谓文化知识,上包括天文,下包括地理,遥远的包括历史,还有深刻的文学,抽象的艺术,伟大的哲学,复杂的经济学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知识如果你都懂一些,你的视野就会开阔,你的言辞就会更有感染力、吸引力。如果你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与人交谈时,就会感到言辞浅薄,知识捉襟见肘,甚至还会闹出笑话。

(2)积累一定的处世知识

所谓处世知识,就是指人情世故,即如何与人交往、与人打交道。因为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要想达到沟通的目的,就必须掌握起码的应酬知识,比如,访友、求职、待客、赴宴、送礼、赠物、寒暄、探病、致歉、打招呼等等。所有这些,都有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就能得知。

(3)积累一定的世事知识

所谓世事知识,指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常识、经验、教训、风土人情、习俗、典故等等。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如果你想丰富自己的语言修养,就要多了解一些世事,否则,很难做到侃侃而谈,甚至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李鸿章有一次出访美国,在一家饭店宴请美方人士,开席前,他按中国人的惯例讲了一些客套话:“这里条件差,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招待各位,粗茶淡饭,谨表寸心。”没想到店老板火冒三丈,认为李鸿章在诋毁饭店的名声,要求李鸿章公开赔礼道歉。

如果在中国,李鸿章说这些话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在美国,这番话却不符合当地的习俗,所以造成了误会。由此可见,了解不同地方的习俗,丰富世事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必要的时候要学会说“不”

初次交女朋友,你觉得对方的长相让你爱不起来,但是由于她是上司介绍的,于是你不好意思开口拒绝。就这样,你装模作样地约会,让女孩误以为你对他一见倾心,时间越久,女孩陷得越深。到最后,你想拒绝时,却感到更加为难。

在服装店买衣服时,你挑选了一件款式和做工都不错的衬衫,但在价钱上,你却觉得不够实惠。你犹豫了很久,原本决定不买了,但是当你看到热情的售货员时,马上心软了,觉得不好意思拒绝。于是,你最后咬咬牙,打开了钱包,买下了这件衬衫。

几个同事下班之后,拉着你去喝酒、唱歌,你本来有事要忙,但见同事们热情相邀,便不好意思拒绝,只好硬着头皮、装作高兴地去了。有了第一次,便有了第二次。今天这位同事请客,到了明天,你也得表示表示。可是你本意真的不喜欢这种活动,你感到很不自在。

……

不好意思说拒绝,觉得开不了口,但又表现得言不由衷,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欲藏又露。在这种情况下,明眼人一下就看出了你的内心,让你显得非常被动和尴尬。更重要的是,由于勉为其难,内心始终不畅快,你的表现可能有失妥当,甚至会引起别人的不快,这对你的人际关系也会造成影响。因此,不懂得说“不”的人往往不会快乐,也往往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好感。

老张平时爱说大话,有一次,他对朋友说:“我有亲戚在铁路局,春节买票有困难尽管找我,我一句话就帮你办了。”原本他只是吹牛逗乐,没想到朋友把这话传出去了。到了春节,同事老陈找到老张,让他帮忙买火车票。老张不好意思拒绝,硬着头皮答应了。结果,他凌晨两点起床排队,裹着军大衣站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却只给别人买了张站票。

没想到,当那位求助者拿到站票时,表情非常不悦:“你不是说有亲戚在铁路局吗?怎么连一张座位票都买不到呢?”言语中,充满了怨言,这让老张打掉牙往肚里吞,有苦说不出来。

为什么不好意思呢?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国外研究机构有专家表示,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这样一种意识:“我有权利说‘不’,千万不要觉得拒绝别人是不好意思的事情。”有了这种意识,你在拒绝别人时才能心情坦荡,举止大方,态度明朗,避免被误解和猜疑。

当你说出“不”字时,也许对方一开始会觉得失望和遗憾,但由于你的态度和表情已经表达了你的坦诚,对方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淡化内心的不快。相反,如果你犹豫不定,不知道该不该拒绝,不知道该怎样拒绝,心里发虚、迟疑不决,会使对方觉得你不坦诚,误以为你的拒绝是找借口。

有些人可能觉得,为人就应该有风度,就应该大气,就应该给别人面子。因此,面对别人的要求时,做不到他们也不好意思拒绝,哪怕托人帮忙,也要帮别人把事给办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却有失理智。要知道,风度是风度,面子是面子,为了风度做好人,为了面子当白痴,这是愚蠢的行为。

真正聪明的人既懂得什么时候该拒绝,又善于巧妙地说出“不”字,赢得别人的宽容和体谅,丝毫不损害大家之间的关系。当然,这里头是有艺术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实用的拒绝技巧。

拒绝技巧1:诱导法

所谓诱导法,指的是一种幽默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拒绝术。这种拒绝法一般用于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比如,有个人向你打听公司的机密,你可以故作神秘地对他说:“如果我告诉你,你可以替我保密吗?”对方说:“我能。”你可以顺势说:“那我也能。”

拒绝技巧2:推托法

别人请你帮忙,而这件事你做不到时,你可以采取推托法拒绝。比如,顾客要求去你公司仓库看看,你可以说:“前几天经理刚宣布过,不准任何顾客进仓库,我怎能带你去呢?”再比如,有人要你帮忙给他找工作,你可以说:“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能做主的,而要好几个人商量决定。我把你的要求传达过去,让人事部讨论一下,你看怎么样?”

拒绝技巧3:委婉法

委婉拒绝法是为了避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打击别人的信心,也是为了避免别人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而使用的。一般来说,委婉拒绝法用来拒绝那些自尊心比较强的人,委婉拒绝是为了不伤害对方的面子,避免产生尴尬。比如,下属向你提了一个建议,你不想采用,可以对他说:“这个设想不错,只是目前条件不成熟。”“这倒是个好办法,但是老板可能不接受。”

拒绝技巧4:隐晦法

隐晦法拒绝比委婉法拒绝更加委婉,例如,公司老板想辞退一位员工,他对员工说:“小伙子,我真难以想象公司少了你会怎么样,不过我从下星期一开始想试试看。”再比如,某公司的领导不想承办某次活动,面对别人的劝说,他说:“我们公司的环境不太好,场地也有限,我看某某公司适合举办这种活动。”

总而言之,拒绝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来运用。另外,在拒绝的时候,为了避免造成不愉快,你一定要保持诚恳的态度,使用得体的语言,这样更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