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人物传记 >民国政府六大主席 > 四、被日本人用作试验品
四、被日本人用作试验品
作者:张丰清   |  字数:6034  |  更新时间:2015-07-24 16:31:05  |  分类:

人物传记

多年枪伤突然复发,汪精卫颓然倒下,病情恶化。陈璧君只好求助中医,刘一帖留下膏药一帖,谁知是空欢喜一场。

1943年秋,侵占华北、华中的大量日军被抗日军民牵制住了,盟军也在中太平洋发动了进攻。这种两线作战,使日本疲于应付,缺兵缺粮的问题更使日军难以为继。日本本国战略资源紧缺,因此,征兵筹粮之事,就落在汪伪政权身上。东条英机命令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松井久太郎,要汪精卫于一月之内,在中国“和平区”强征20万壮丁,限令3个月之内,调集100万石大米。要完成这个任务显然是桩难事,汪精卫因此不得不采取拖延手段。

半个月过去了,松井久太郎见汪精卫没有动静,便带着武官犬养健雄亲自赶到南京汪精卫的官邸,询问究竟。当时,汪精卫在楼上卧室内与陈璧君商议征兵征粮之事,闻得总参谋长驾到,便匆匆忙忙下楼迎接。由于没有完成任务,他心慌意乱,两腿一软,竟在楼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三节曾经枪创的脊椎骨正好擦在楼梯的棱角上。汪惨叫一声,滚到楼梯下,多年前被孙凤鸣刺伤的伤口已经撕裂,无法站立,只好挺卧在沙发上。

松井和犬养见状,以为汪是故意拖延,非但不予安慰,反而进一步逼迫。汪忍住剧痛,结结巴巴地说:“兵粮之事,请阁下宽容几日,本府即令各省火速征集就是。”这些似可而不可的话,激起了武官犬养健雄的怒意。犬养生性粗鲁,态度蛮横,只见他“呼”地拔出指挥刀,笔直地擎在眼前。汪见状,以为对方要向他行凶,“啊”的一声,吓出一身冷汗来。其实犬养之举,并非行凶,而是武士道的一种逞威架势。但见他将左手的小指搁在桌沿上,右手挥动指挥刀,“呀”的一声,将自己的小指斩了下来,随即狂吼道:“主席先生的,军令大大的,你违的,当如这指头一般,厮啦厮啦的!”汪一见血淋淋的指头,不禁又出了一身冷汗,汪本来生性就柔弱,被犬养这么三吓两吓,三魂去了两魂半,竟两眼一翻,昏了过去。待他醒来,已经躺在日本驻南京的陆军医院里了。

汪精卫

汪精卫住院后,经过医生的会诊,一致决定要把背后的子弹取出,才可以缓解疼痛,解决问题。12月,中将军医铃木小荣于亲自握刀替汪破背取弹。弹头取出后,陈璧君破涕为笑。在南京的大小汉奸头目,纷纷到医院表示祝贺。汪自己也强打精神,一连几次发表“卧床演说”,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谁知好景不常,手术后,背脊肋部的剧痛非但没有缓和,反而波及腰部颈间。背脊部的疼痛日沉一日,且大小便失禁,弄得病房内外之人,个个皱眉掩鼻。陈璧君见西药不灵,便乞求于中医单方,经其侄儿陈春圃辗转打听,终于在无锡探悉到一位治骨伤疮毒的名医刘一帖。

刘一帖替汪做了仔细的检查,发现汪的创口已经平复,便先给汪的患处按摩了一阵,开了两剂退火之药,并出示膏药一张,贴于患处,并对汪精卫说:“如果今天贴出的膏药有效果,明天上午我再来给你换药,保证两三天内汪主席脊椎骨的疼痛可以根除,两条腿也可以恢复知觉。”谁知神医果有神术,服药贴膏后的第二天,汪的痛楚竟大大减轻。他的双腿,也慢慢恢复知觉,久卧病床的他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并能扶着拐杖在卧室来回走动了。汪陈夫妇暗自庆幸,即派陈春圃去刘一帖的住处,送去厚礼,还把他安排在中央党部接待处住宿,安排好一切后,就邀请他为汪精卫复诊。刘一帖收下礼物后,随车再往医院。他见汪病痛减轻,便面露“喜色”地对陈璧君说:“汪先生创毒不重,只要照原方服上两剂,再贴一帖毒散膏药,便可一劳永逸了。”一面说,一面从小医箱内取出一张同样的膏药交给陈璧君,他临走时,还对汪精卫许诺:“后天上午我还来给汪主席看一次,如果有必要再巩固一下疗效,我会给汪主席再贴一张膏药。”他交代了几句后,便告辞回住处去了。

汪陈二人本以为这一张“败毒散”贴了之后,便可消灾纳福。谁知这一贴膏药的效果与刘一帖说的完全不同,不是向更好的状况发展,而是比没有贴第一张膏药前的情况还糟糕。就在贴后不到三个时辰,汪四肢抽筋,浑身上下痛似鞭笞,手心、脚心和额心一齐沁出汗来,还一边嚎叫,一边在床上打滚,陈璧君见病情恶化,一时慌了手脚。她一面请铃木大夫审视,一面命陈春圃去刘一帖住处接他到医院会诊。陈春圃气急败坏地回来报告说,那刘先生当晚并未回来,眼下四出寻找,已不知去向。陈璧君料到刘一帖在膏药中掺了虎狼之药,才引起如此严重的病变。

3日后,有人给汪精卫寄去一信。陈璧君拆开一看,见白纸上写着四行黑字:厚礼不该收,既收亦不愁;平生药一帖,宜人不宜狗。下面落款为:被汉奸杀害了一家人的老头。

原来,这个江湖郎中刘一贴,本名叫张清华,几年前,由于汉奸的清乡,他的老伴、儿媳、孙子以及儿子都被伪军给杀害了,怀着失去四个亲人的悲痛,张清华发誓要给他们报仇,恰逢其时,有人请他给头号汉奸汪精卫治病,这真是上天赐予的报仇良机,于是,他就带了里面加了毒的膏药到了医院,在换药时乘机贴到了汪精卫的身上。

刘一贴的一贴膏药,使汪精卫的病情持续恶化,他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了,在中国治不好,后来被送到日本。

汪精卫赴日就医,不料竟成“试验品”,日本人为救自己人,竟用汪做实验。一代巨奸,终于命毙扶桑。汉奸走狗,人人痛恨,尸焚灰扬,罪有应得。

汪精卫病情恶化的消息,立即通过军用电台,传到了东条英机耳里。东条做出决定:让这位“儿皇帝”去日本就医。

1944年3月3日,天皇赠送的“海鹣”号专机,载着近乎全瘫痪的汪精卫,从南京飞抵日本名古屋机场,并立即被送进帝国大学医院的一间特设的病房里。经该院著名内外科大夫的紧急会诊,病情十分清楚,主要是铅毒入骨之故。第一外科部上野博士立即决定进行第二次开刀,做削骨去毒手术。

这种削骨去毒手术并不复杂,第一流的医生不屑做这等手术,于是,刀把子落到一位年轻的副手龟田良宏身上。

龟田出生于中国,曾在天津上过两年中学。“七七”事变后,他随父母返回日本,在仙台攻读医学,后来应征到帝大医院任外科医师。他本来是当时日本年轻一代中的“自由派”,后来在战争歇斯底里的鼓动下,渐渐倒向军国主义一边,对天皇和军部的命令百依百顺。这回院方命他为汪精卫进行手术,他颇想借此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便连夜拟订手术方案。他的未婚妻小笠顺子也在该院当护士,就在龟田埋头拟订手术方案之时,顺子突然来到他的卧室,递给他一封密信。龟田马上将信拆阅,只见上面用端正的汉字写道:

龟田兄:

仙台一别,匆匆又是半载,谅安居无恙。顷悉兄将为汪精卫做削骨手术,殊觉惊讶。盖汪某系我中华国贼,弟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对此辈恶人,毋有人道可言。兄若念当日同窗之情,宜于方便之际,促其速死。如蒙阴助,没齿难忘。阅后付炉,切记切记。

弟夏小柏拜托

龟田读了此信,大吓一跳。原来这署名为夏小柏者,是他早年在天津的邻居,后来又是仙台医学院的同窗好友,双双曾立下誓言,要为增进东亚诸国人民的健康与友谊而献身。战争初期,两人还常联系,但近半年来,由于时局紧张,交通车辆均被投入战场,所以虽相距不远,竟无法见面。这回龟田突然接到此信,感到十分为难。顺子见龟田半天不响,便轻轻问道:“夏先生想见你吗?”

龟田愁苦着脸说:“不,他要我为友谊尽力,可我得为天皇尽力呀!咳,我不能拿不人道的办法,去对付一个病人!”

就这样,夏小柏的规劝失败了。手术方案在紧张地制订着。上野博士建议去掉一节胸椎骨,并同时从病人的骨骼上锯下一块骨头来,仿制成胸椎骨移植上去,以消除原来的病骨对神经的压迫。而另一名骨科大夫黑田久雄则提出了第二方案,主张削骨去毒手术后任其自然愈合,而不必植入仿制的胸椎骨。他强调说:“这样做,不仅医后效果好,而且有可能恢复原状。”龟田知道,“自然愈合”是一种试验性的疗法,不适宜于老年人,因此便全力支持“植骨”方案。这样,“仿椎骨植入”的第一方案定下来了。

但在进行手术的前半小时,院方突然通知:此番对汪某的手术必须照第二方案进行。龟田无奈,只好执行。手术在当天午夜进行。打开背腔后,龟田发现受铅毒感染的三节胸椎骨已经变形,骨膜发炎溃烂,并严重压迫神经。

到第二天午夜,汪才完全苏醒过来。虽然疼痛有所减轻,但他的躯体和头部已被固定在石膏床上,一点也不能动弹。经过两番手术,汪骨瘦如柴,元气已经丧尽。一星期后,经X光拍照检查,削骨处非但没能自然愈合,反而已经萎缩,但要重做“植骨”手术已经不可能了。龟田大夫不明白,院方为什么临时改变方案,硬要对一个过了60岁的人做“自然愈合”的试验性疗法呢?他带着这个疑问几次三番地问了他的未婚妻小笠顺子。原来,小笠顺子的父亲是日本军部情报处的一名要员,所有机密情报,他都有副本留在手头。顺子在情人的再三恳求下,终于亮出了一份“军部指令”,龟田接过一看,见上面写着:

上野博士:

陆军117部渡边大佐,因早年枪创复发,患胸椎骨铅毒症,现住东京皇室医院,欲转去你院做自然愈合疗法。为确保削骨去毒手术的成功,限你们于一、二天内,先做一名病理试验,无论何人,均可列为试验对象。注意,这是军部和首相府的最新指令。

1944年3月4日

看到这里,龟田完全明白了。

汪精卫既已成为屠夫们手下的试验品,院方当然想在他的三节胸椎骨上捞一点“自然愈合”的效验。但事与愿违,尽管服了大量的激素和钙片,收效却甚微。半月后,经第二次X光透视,那三节做过削骨手术的胸椎骨仍在继续变形。汪的背肩部疼痛重又加剧起来,且形如干尸,彻夜呻吟,只好苟延残喘,卧等其死了。但如何死法,这里还有精彩的一幕。

原来,汪精卫到名古屋就医时,陈璧君虽一起跟到日本,但日方以“加强护理”为名,将陈璧君及其子女安排在离医院较远的西山宾馆里。待汪病势严重之后,院方干脆谢绝陈的探望。陈璧君无奈,只好回南京向另外两个汉奸头目陈公博和周佛海哭诉。经陈公博和周佛海联名向日方陈说情由之后,日方军部才同意陈璧君去医院探视。但院方知道,汪精卫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断了脊梁骨的残废病人,如果让他与陈璧君面对面地交谈,势必将“试验品”情况暴露在世界公众面前,况且汪僵卧在床上,连一点“病情好转”的迹象也没有。为了应付这一难堪的局面,院里的宪特头目串通名医博士,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他们拆去汪的石膏床,搬进一间隔音的病房里,预先给他注射全身性麻醉剂,待药性发作后,让他侧卧在一张倾斜形的病榻上,脸朝内壁,还在他手上放一本法国小说,形如看书消闲一般。

与此同时,陈璧君正好赶到医院。院方用种种理由阻拦她进入病房,只许她在大玻璃窗外向内探望一会儿,既不能说话,也不能敲窗。这一招,使得这个风云一时的女人十分狼狈。她有苦没处诉,只好又灰溜溜地飞回南京。经过这一番折腾,汪胸椎骨又一次受到挫伤,不仅胸椎骨随时可能折断,颈椎骨也渐渐变形了。本来尚可勉强坐卧,后来,连头颅的重量也支撑不住了。

那班有帝国医学博士学位的先生们,为了尽到他们所谓的最后一点义务,终于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们用一个特制的钢圈,套住汪的下颌,将他的头颅凌空吊起来,用机械的方法,将头颅与颈椎骨拉直,就像投环自尽一般。汪自知死期不远,只好任凭帝国博士们摆布。这样,在病榻上待了3个月,1944年11月12日,汪精卫遗体运回南京直到11月10日,汪终于无声无息地死在他主子设下的“绞刑架”上了。

汪精卫死后,小矶内阁假惺惺地发了讣告,连天皇也说了几句“痛惜”之言。在南京一班汉奸走狗的请求下,日本军部特地用“海鹣”号飞机将汪的尸体运回南京。

11月12日,汪精卫的遗体运回中国。汪死后,伪政府专门成立了哀典委员会,由陈公博担任主任委员,周佛海、王克敏、楮民谊副之。当天就发出公告:

国民政府主席汪主席,痛于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十日申时,在日本名古屋帝大医院逝世,距生于民国纪元前二十九年五月四日已时,享寿六十有二,谨于十一月十二日恭迎遗体回国成殓,择期举行国葬,饰终典礼,由国民政府会同中央党部组织哀典委员会办理。

经过一番冷冷清清的“悼念”活动之后,11月23日,在日寇军警的严密监视下,汪的尸体被埋葬在梅花山麓。之所以选择葬在梅花山,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汪生前酷爱梅花,曾把南京的市花定为梅花,即使在日本养病期间,他也还在病房前种有几株;二是因为汪要把自己的陵墓建在国父孙中山陵墓旁,表示他生前是总理的信徒和助手,死后也要追随左右。陈璧君自知他的尸体日后难免被人毁棺鞭尸,便亲自布置,在建造墓壳时,将5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里,浇灌成厚厚的墓壳。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从重庆还都南京。

1946年1月,在重庆的蒋介石通知何应钦:在重庆政府还都南京之前,必须将汪精卫在梅花山上的坟墓处理掉,于是,何应钦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召开了一次会议。何应钦脱去白手套,对在座的工兵部队、宪兵司令部负责人慢条斯理地说:“委员长不久就要还都回来了,但汪精卫的坟墓仍在梅花岭,居然和中山陵并列在一起,太不像话,如不去除,委员长必定大发脾气。所以请大家来,仔细研究除掉汪墓的妥善办法。此事要考虑周详,绝对保密。汪精卫毕竟是个国民党元老,一旦宣扬出去,说委员长容不得一个政敌的尸骨,那就不好了。”何应钦说完,请大家研究决定,就先走了。

会议决定在十天以内办好这件事,由七十四军工兵部队负责执行,宪兵实行戒严,严格保密。

七十四军工兵指挥官马崇六决定爆炸挖墓,并定于1月21日晚上执行。在这之前梅花岭周围实行戒严,并在报纸上公布陆军要试炮。爆炸由七十四军五十一师工兵营负责,用150公斤“TNT”烈性炸药。

在一个月黑风高、夜寒逼人的晚上,梅花岭四面响起了陆军的“试炮”巨响。

工兵在水泥墓上钻好炮眼,放好引信,轰然一声,炸开了这个石墓,露出棺材。撬开棺盖,马崇六看到汪精卫的尸体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礼帽,肩上还披了一条红色绶带。由于使用过防腐剂,尸体并未腐烂,只是脸色青灰,已有黑斑点点。马崇六叫工兵实行“抄身”,发现棺内除汪的一堆朽骨和陈璧君亲手盖上的“魂兮归来”的白幡外,只有一本汪精卫手抄的诗稿,虽已发霉,但字迹还可辨认。稿本中的多数诗作,先前都曾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过,只有最后一首题为自嘲的绝命诗,字迹歪歪斜斜,不具年月,料是汪死前之作。诗道: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马崇六“验明正身”后,就下令用吊车将棺木吊到卡车上,向清凉山火葬场驶去。这里士兵们立即平整土地,填满墓穴,运走垃圾,将一座事先以积木式拼装好的翘角亭子,放在墓地上,不到天亮,就已完工了。不知不觉,无声无息,汪的坟墓,就此消失,这里依旧成了游览风景的地方。

装着棺材的汽车,由马崇六押车开到火葬场。场内人员都已调开,全由工兵操作。棺材被立即送入火化炉,但见一团火球,飞舞燃烧,40分钟不到,全部烧光。一副价值连城的楠木棺材,也一起化为灰烬了。马崇六命令开动强烈的鼓风机,向炉膛吹去,顷刻间尘灰飞溅,汪精卫的骨灰在茫茫夜空中四散不见了。

汪生前所作的诗中,曾有“劫后残灰,战余弃骨”、“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的句子,本是得意时随手写写的,想不到,到头来一语成谶,竟成事实。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