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2678  |  更新时间:2015-09-18 09:05:03  |  分类:

儿童教育

追求公平正义的谢司

名言

正义不是在急风暴雨中获得的,它是从缓慢的进步中争取来的。

——本杰明·N卡多佐

故事

“打倒邪恶的法官!”

“打倒民事法庭!”

1786年秋天,波士顿正在审理一起农民负债案。突然,几百个农民手拿刀枪棍棒,高呼着口号闯了进来。为首的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高大汉子,冲到法官面前,扯下他头上的假发,扭着他的衣服,一把将他从座位上拽了下来,扔在了地上。法官吓得面如土色,浑身发抖,往日的威严一点也没有了。陪审员们看势头不好,一个个赶忙溜掉了。

为首的那人名叫丹尼尔·谢司,他为什么带人来砸法院呢?

原来,美国独立之后,只有资产阶级和投机商发了大财,广大人民仍然一贫如洗。战争期间,大陆会议和各州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曾经发行了大量纸币。但战后物价飞涨,货币不断贬值,到1781年年底,纸币几乎变成了废纸。理发店用它来裱糊墙壁,水手们用它来制作纸衣,穿在身上游行,表示对政府的不满。有人甚至在狗身上粘满纸币,以示抗议。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各州政府为了债主的利益颁布法令,逼迫借债人按当年硬币数额折价偿还。另外,政府为偿还战争时期借的外债,成倍地增加税收,农民一年的收入,还远远不够缴税。监狱里挤满了负债的农民、手工业者和退役军人。广大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纷纷拿起武器举行起义。当时最大的起义就是谢司领导的东部农民起义。

谢司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独立战争爆发后,他离开故乡,投军作战。在战争中,他屡立战功,被提升为上尉。由于他英勇善战,当时志愿支援北美独立战争的法国将军拉法叶非常欣赏他,还曾经送他一把宝剑。战争结束后,谢司回到家乡,穷得家徒四壁。为了能吃两顿饱饭,他不得不卖掉拉法叶送他的宝剑。谢司深深体会到战后美国农民的悲惨处境,他决定用武力向政府反抗。

1786年秋天,谢司和鲁克·德率领600名农民举行了起义。他们从康科德出发,向波士顿挺进,首先砸了波士顿法院。

“重新分配土地!”

“取消一切公私债务!”

“打倒压迫穷人的法庭!”

“打倒社会的吸血鬼——投机商!”

起义者每到一处都高呼口号,散发传单,宣传自己的主张。许多农民参加了进来,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到1786年年底,已发展到12万人。马萨诸塞州的许多城镇都被他们占领。政府马上开会讨论对策,马萨诸塞州的资本家一天之内就筹款4万英镑,组织一支4000多人的军队,准备围剿起义军。

1787年1月,谢司率领起义军的主力2000多人到达斯普林菲尔德,准备攻打那里的军械库,夺取武器,然后攻占波士顿。

这时候,狡猾的马萨诸塞州州长为了赢得时间调集军队,假装邀请起义者谈判,谢司等人误认为政府已经屈服,中了敌人的圈套。谈判刚一开始,农民觉得自己的目的就要达到了,便离开军队,四散回家了。政府当局却调集了军队,出其不意地向起义军发动了进攻。起义军措手不及,仓促抵抗。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之后,因寡不敌众,起义军被迫撤向西部荒野。这时,天又下起了大雪,起义者没有弹药、没有粮食,不得不放下了武器。起义失败了。

1787年3月,谢司被提交法院审判,被判阴谋推翻政府罪,处以死刑。消息传出后,各地人民纷纷提出抗议。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一年后,谢司被释放。

谢司起义虽然失败了,他追求民主和公平的精神却永远受到公众的赞扬。

解读

谢司是正义的,他是在深深体会到战后美国农民的悲惨处境后,决定用武力向政府反抗,期望借此可以为大众争取到合法权益,无论这次反抗的结果是成是败,在人们的心中,谢司都是胜者,只因为,他代表了正义。

一个浪子回头的人

名言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杨万里

故事

他原本是一个弃婴,二十年前被一个女人抱回家。这家就夫妻俩,四十岁上下,膝下无儿无女,住在这座城市的边上。日子过得也很凄凉,丈夫有病常年卧床,女人常常靠出外帮别人做事或者去城郊拾破烂养家糊口。然而,这家人对孩子并不薄,视同己出,虽然苦巴巴的,还是买了奶粉鸡蛋,一路把孩子拉扯大。

长大后,小学没念几天,他就不上了,跟着一帮孩子胡混。开始,他还回家。后来,一看到养父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养母头发蓬乱地忙这忙那,他就有点烦这个家了。有一次,在城里的公园,他跟几个孩子抢了民工的钱,结果被抓了起来。放出来后,他想,如果那个家有一点儿嫌弃他,他就彻底离开。然而养母依旧亲热地待他,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之后,他的养父死了。他的养母也愈发地老了,像风中的蜡烛,头发花白而蓬乱,也愈加地憔悴了。到了就业的年龄,他没有找到工作,一天到晚四处闲晃。结果,因为一次合伙抢劫,他被判了五年。五年的日子是灰暗的,这期间,还是这位六十多岁的养母,千里迢迢,奔到他服刑的监狱,探视他。望着已经风烛残年的养母,他有些痛心,觉得有些对不起她。

出来后,他并没有回到养母所在的那座城市。他辗转好几个地方,最后在另一座城市停了下来,几乎没有安稳几天,他便又和当地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勾搭到了一起。这一次,他们要做一宗大买卖,然而,蹊跷的是,那天他们一伙人几乎就要得手了,结果他负责引爆的炸药,竟然没缘由地哑了火。因为炸药没有爆炸,运钞车安然无恙,周围的人安然无恙,而他们却被警方抓获了。在警方的询问中,他交待,他之所以没有引爆炸药,是因为在即将点燃引线的一刹那,他发现,旁边有一个蹬着三轮车的白发蓬乱的老女人,像极了自己的养母。

他的这一闪念,引起了警方的注意,通过当地派出所查询,得知他的养母还活着,警方便千里迢迢把他的老母亲接来,安排与他见面。当养母看到自己儿子的时候,便一下子扑上去抱住了他,母子俩抱头失声痛哭。养母说:“你的事情,警察都和我说了。”他哭得愈加不能控制了,说:“妈妈啊,儿子对不起你,对不起你这么多年含辛茹苦的抚养。我这样狼心狗肺的家伙,辜负了你这么多年的爱。”他接着有些撕心裂肺地喊道,“妈妈,你爱错人了……”

“不,”养母拢了拢头发,接着说,“妈妈并没有爱错人。是的,在这之前,妈妈也曾伤心过,对你几乎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是,这一次你所做的,让妈妈知道了,妈妈并没有爱错你!”

故事的结局很简单,漫长的刑期之后,他也已经一大把年纪了,出狱后他在一个偏僻而陌生的城镇开了一家小吃店。没有人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原来是干什么的。那里的人们所知道的是,他接济过不少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个很有善心的人。

解读

有时候,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有人说,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邪恶的想法占据了上风,人就是魔鬼;善良的想法占据了上风,人就是天使。恶获得的骂名,毁掉的是自己;善获得的美名,成全的也是自己。何去何从,不言而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