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儿童教育 >“骗”出最优秀的孩子 > 善意的谎言:学会用爱接纳和包容孩子(四)
善意的谎言:学会用爱接纳和包容孩子(四)
作者:芦芩   |  字数:5328  |  更新时间:2016-07-09 15:07:26  |  分类:

儿童教育

7不与有逆反心理的孩子较劲

孩子并不是只有青春期才会出现叛逆行为,他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逆反心理,虽然没有青春期那么强烈,但是也常会做出不吃饭、不理你的事情,对此,家长要有一个好的应对方式。

每天早晨,妈妈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叫醒朵朵起床,大人们上班时间很紧,可朵朵好像故意一样,常常站在镜子前没完没了地照,或者吃饭慢吞吞,半小时吃不完一碗稀饭,妈妈、爸爸越是着急她越慢,越是指责她越抵触,最后干脆说“肚子疼不吃了”。

在学校里,朵朵也不听话,老师常常被她气得不行,让她画画,她画只乌龟,让大家一起唱歌,她却闭着嘴不唱。暑假的时候,妈妈把朵朵送到了外婆家,让她见见农村的样貌,改变一下心性,却没想到朵朵跟外婆也不和。

外婆告诉朵朵别往地上扔垃圾,朵朵就一定要扔;外婆给朵朵梳好辫子,她就故意乱挠,五分钟之后一定会把头发弄乱;让朵朵午睡,朵朵就说要看书,也不认真看,一会儿又要午睡。

得知这样的情况,朵朵的妈妈非常惆怅。

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两次典型的逆反期:35岁“第一逆反期”,1220岁是“第二逆反期”。不要觉得这是不好的事情,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标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有越来越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他们开始独立自主的表现,开始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更大的选择性。他们反抗、任性、不听话,凡事跟家长反着来,这就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其实孩子并不是故意要气父母,只是他的主观能动性开始增强,表现欲望增强,才会如此让家长不省心。

那一旦孩子出现了逆反心理怎么办呢?最常见的就是家长用严厉的方法教育孩子、阻止孩子,给他下达“你必须”“你一定”等强制性的命令,如果家长有很高的威严,加上孩子胆小,这样的话是会起一定作用的。

如果家长的威严不够,或者小孩胆子大的话,那么责骂、处罚都是无用且无益的。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堵不如疏”,很适合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要顺着孩子,聆听他真正的想法和需求。比如孩子在浴缸里玩水弄得到处都是,而我们制止不了,也许孩子正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乘风破浪的海盗,如果顺着孩子的想法,可以跟他讲海盗的故事,进而教育他:真正负责任的海盗是不会把水弄洒的,也许效果会好很多。

即便是孩子做得太过火,也要有“艺术”地批评孩子,和风细雨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对孩子进行有情、有理、有据的说服、劝导,尊重孩子的感情和人格,让孩子自己去思考问题。如果孩子大哭大闹、不依不饶,那么可以先把事情放一放,让孩子冷静一下,不要立刻批评孩子,别跟孩子较劲,别想着用自己的声音盖过孩子的声音,那样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

一天傍晚,父亲带着儿子外出散步。在回来的路上,儿子看到一个西瓜摊上,西瓜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于是就缠着父亲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人,不买。”儿子不高兴了:“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习。”父亲略一思量,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儿子抱着西瓜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几次,父亲也不着急,就等着儿子“歇”够,一直没有出手相助,儿子费了好大劲才把西瓜抱回家。这次体验让孩子感触颇深:“吃个西瓜也真不容易啊!”

这位父亲运用的教育方式很值得借鉴,他既没有严厉批评儿子,也没有对儿子千依百顺,而是用一种巧妙的方式将儿子的要求化解,儿子不仅得到了锻炼,也得到了满足,父亲也给他好好地上了一课,儿子的逆反心理便转化成一种力量。家长不要总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想要引导孩子,必须有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沟通,也就是说出现逆反心理之后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情、有理、有据的说服、劝导,而且还要充分尊重孩子。可以用具体事例改变孩子幼稚的理想化思维,用自己的冷静、理智换取孩子明智的选择。

家长的及时沟通和讲解,对于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既不要泼冷水,也不要任由其发展。有时候,孩子的逆反心理是由大人造成的,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下降的时候,做错事的时候,迎来的不是安慰与鼓励,而是一阵疾风骤雨般的批评,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变得反叛、易怒。如果家长能给孩子鼓励,启发孩子从失败中增长经验,确立自信,孩子便会健康成长。

作为一个好父母要懂得:在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帮助和爱心。

8正确对待孩子的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是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有时,孩子与家长如同拔河一样进行着较量,双方都想把对方拉到自己这一面来,这一过程很辛苦,好一点的情况是孩子逐渐懂事,不好的情况则很可能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沟通逐渐减少。先来看这样一种场景:

妈妈带着女儿在公园玩,女儿突然蹲下来抓起一把沙子,妈妈立马制止:“快放手,太脏了。”女儿手里依旧攥着沙子,妈妈赶紧把女儿拉起来,拉着她的手往草地上面走,那里要干净一些。草坪前面有一滩水,女儿看见水就想往里面踩,妈妈警告说:“不许踩,踩完鞋会脏的。”女儿有些委屈,想要挣脱妈妈的手去踩水,妈妈抓得更紧:“告诉你不许去,多脏啊,怎么这么不听话。”

女儿终究没有踩到水,不过她到晚上睡觉前似乎还在生着气,一直没说一句话。

孩子不听话有逆反心理的原因,也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孩子可能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基于这样的“误会”,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行为自然是不听话。想让孩子听话也并不难,掌握以下几招就能够事半功倍:

(1)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的要求

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女儿想要玩沙子、玩水,那就让她玩好了,无非是我们洗衣服的时候辛苦一些,那样既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然后可以进行事后教育。比如当孩子玩水之后,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玩水,我在家里陪你玩,在外面弄得满身泥垢,妈妈洗衣服多辛苦啊。”相信很多孩子会选择从此之后乖乖在家里玩水,这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当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别是当他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事情时,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脸等,请及时放手让他去做,这会使他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也能避免“不听话”行为的产生。

(2)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这是很多家长都常用的方法,在孩子急切地想要得到某样东西或者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便突然提出一件更具吸引力的替代品,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上面,这要比粗暴地制止要好很多。比如孩子要说桌子上的杯子,不给就大哭,给他又容易把杯子打碎伤到他,那么就可以用一种非常惊喜的表情告诉孩子:“我发现了一个更好玩的玩具!”然后把孩子领到另一间屋子,给他玩其他东西。当然,这个方法并不能每次都奏效,尤其遇见特别执著的孩子,他们并不会被这样的小伎俩骗过去,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还需要磨炼演技。

(3)用孩子的语言进行交流

前面说过,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很可能是他听不懂或者是没想听。所以家长最好使用孩子的语言达到一个沟通的目的,要多使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尽量不使用“不”字,比如不要说“不要站在那里”“不要玩花”等,可以改为“你去那里站着好吗”“这朵花是有生命的,要轻轻地触碰”,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有一种想要尝试的欲望,也就会听话了。

用孩子的语言其实就是用大量的拟人化比喻,比如在商场里孩子看中了一件毛绒玩具,哭闹着想要,那么就可以跟孩子说:“小狗熊现在想妈妈了,你这样抱着它不让它回家,小狗熊的妈妈找不见儿子多着急啊,你跟我回家,让小狗熊也回家,多好啊。”这种交流方式孩子听得进去,而且听得懂,所以就能接受。

波波家有一个大浴缸,他的妈妈给他买了很多海洋球,让他边洗澡边玩。可是没过多久,妈妈就发现波波特别淘气,他坐在浴缸里面往外扔那些海洋球,扔个十几分钟,海洋球满地都是,收拾起来特别麻烦。所以妈妈就告诉波波别扔,波波回答说:“是它们自己要飞出去的。”妈妈很无奈。

接连发生这样的事情,妈妈每次警告波波不能扔海洋球的时候,波波都回答说:“是它们自己要飞出去的。”而那一次,波波又扔了几个,妈妈将捡起的球放在了书架的高处,波波问为什么把球拿走了。妈妈回答说:“是它们自己飞上去的。”波波听后居然笑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扔过海洋球了。

如果孩子不听话,我们应该高兴才是,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更是他独立自主的表现,虽然有时候孩子的不听话会带来很糟糕的后果,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如上面事例中的家长所表现的那样,顺着孩子的思路,或许会好很多。总之,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做家长的不能强制性要求孩子如何做,更不能对孩子发脾气,有的时候稍微动动脑筋,几句话就能让孩子百依百顺,掌握其中的技巧完全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家长们不妨试一试吧。

9告诉自己:你的孩子没有缺点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满身优点而毫无缺点,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大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所以就不能用太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了。有这么两类家长,一类是只看到孩子的优点,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完美”的孩子;另一类则是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孩子干什么都有问题,整天数落孩子。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看我们的标题,“告诉自己:你的孩子没有缺点”是什么意思呢?

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根据自己的教子经历出版了两册很畅销的图书,之后就有人跟她反映:“你怎么把Sam(小巫儿子)夸得跟朵花似的,好像Sam浑身上下只有优点没有缺点!”

对此,小巫特地写了博文回答:“在我看来,Sam的确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啊!”小巫说她常常在一些育儿论坛上看到很多“我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的某某缺点”一类的文字,她就在想:这些妈妈们对自己的孩子太苛求了,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的孩子”,结果当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小巫的观点是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阶段性的,过一阵子就会消失了,这些都不是孩子的缺点。的确,孩子并不是电脑,可以保留什么、删除什么,每个孩子都是优缺点结合的。告诉自己:“你的孩子没有缺点”的意义是正确接纳孩子的某些“缺点”,这是一种良好的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要过分吹毛求疵,看到孩子有哪些缺点就强行纠正,这对孩子不公平。

所谓的优点、缺点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不能只接受优点而排斥缺点,比如孩子活泼外向,这算是优点,同时他又非常淘气,常常闯祸,那是不是又算是缺点呢?很显然不能,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我们不能把他割裂开来,命令他:“这是缺点,你必须把那些给我改了。”

更何况有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耐心帮助的,比如睡觉,孩子躺在床上,并不是故意捣乱不想睡,而是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入睡,这不是孩子的错,那又怎么能怪罪孩子呢?吼骂孩子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大孩子的心理负担。

所以身为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的缺点就“急得上房”,要相信孩子。我们努力让孩子更好、更优秀,但不能太过挑剔。孩子如同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如果对小树的枝叶修剪过度,就会造成小树的枯萎,或许有些我们今天看起来很不顺眼的“树杈”,说不定正是孩子身上宝贵的特质。并且正如小巫的观点一样,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阶段性的问题自己就消失了,所以不用每天紧逼着“修剪孩子”。

美国有一个小朋友,他胆小而脆弱,呼吸时就好像在喘粗气一样,他害怕跟任何人交流,尤其被老师叫起来答题的时候,每次都是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他害怕得发抖。不仅如此,这个小孩还长着龅牙,所以他更不想开口说话。

面对这样的小孩,恐怕有些父母早就失去耐心了,放任孩子自生自灭。但是这个孩子的父母没有这样做,相反,他们更加呵护这个孩子,他们告诉孩子:“孩子,你不要这样,你跟其他小朋友都一样啊,在我们的眼里你要远远超过他们,你做任何事都非常坚定,你做事认真,你是我们的骄傲。”

孩子勉强挤出一句话:“我有龅牙……”

妈妈抚摸他的头,说道:“孩子,这并不是缺点,你跟每个人都一样,在我的眼里你没有丝毫的缺点。不过你要更加坚强一些、大胆一些,克服你内心的恐惧。”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开始正视别人的目光了,不再颤抖,勇敢地面对生活。到他晚年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有过严重的缺憾,美国人民都爱戴他,他成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得人心的总统之一,他就是西奥多罗斯福。

在面对孩子明显的性格缺陷和能力弱点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帮助孩子改正,如孩子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等。把孩子看得全是优点并不是忽略他的缺点,而是更加理性、智慧地看待缺点,这是一种良好的心态,给孩子时间让他没有负担地完善自己。

家长们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有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缺点,而是他那个年龄的天性所在,比如孩子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看到电视里悲伤的情节反而笑起来,那能说明他没有同情心吗?显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他不会在某个时刻就表现得完全优秀,也不会一下子变得缺点满身,我们要正确看待这种成长,正确看待所谓的“缺点”,这样才符合孩子的健康成长需求。

即便是孩子有缺点,那也是一件好事,要知道没有缺点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发展空间,我们可以让缺点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这是孩子的缺点也是优点的意义所在。想让孩子逐渐脱离一些小小的缺点,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激励,用合理的方法激发出孩子求新求变的上进心,孩子的缺点就成了孩子进步的源头。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有某些缺点的时候,不要急着对孩子责骂、纠正,想一想如何处理才会更好。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