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面试的方法,不同公司,不同层级的求职者,采用的方法也各不一样。但大多数公司使用最普遍的是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就是事先把面试的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设计好几个考核的问题,并确定好评分标准,然后在面试过程中,依次按照各模块顺序,向求职者提问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面试官根据求职者的应答情况评分,最后得出对求职者的整体表现评价。
企业结构化面试的模块一般包括:以往的工作背景、基本素质情况、专业知识情况、个人家庭生活情况等。其中,工作背景主要包括求职者以前在各公司的工作内容、经验的丰富程度、主要突出贡献等;基本素质情况主要考核求职者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工作心态、职业道德等;专业知识主要考核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家庭情况主要关注求职者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个人理想等,考核员工是否会在公司待长久。
结构化面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面试方法,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核求职者,而且面试过程比较正规、标准化,能比较准确地综合评价求职者,并进行分数排名,比较出彼此的优劣。而不像一些公司那样,面试官漫无目的地随意发问,却又得不出一个明确的结果,也不能有效地区隔出满意的招聘对象。
如果面试对象比较多,而且主要针对主管、经理级的面试者,企业往往为提高面试效率,而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手法。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实质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求职者进行集体的面试。它通过给一组求职者(通常是3~5人)几个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让求职者们进行一定时间(一般是1小时左右)的讨论,让其自由发挥,来检测求职者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交际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与素质,用以综合判断对方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用人要求,以此来综合评价求职者之间的优劣。
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主考官给求职者一个彼此平等的角色,让他们自由辩论,主考官则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每个求职者的表现,从而得出评价结论,这也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名称的由来。无领导小组讨论,其实就是让求职者之间现场PK,像擂台比赛一样,谁能胜出,一目了然。
当然,如果针对的是经理级别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司往往还会最后加一道面试关述职。如果经过前期面试,老板初步准备聘用了,为了确保求职者能真正胜任岗位工作,老板会让他写一份未来工作计划,让他以这个岗位员工的身份,写一份到岗后的工作计划安排,老板初步认可后,再约一个时间让他前往公司会议室述职,老板邀请各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委,在求职者讲完未来的工作计划之后,由各评委从各实际角度发问,由他来“答辩”,就像“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如果顺利通过了,那他就真正入职了。
当然,在面试过程中,为了评估求职者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往往还会附带实用“STAR”面试法。“STAR”其实并非“星星”的意思,而是由四个单词的缩写组成的词组:“S”是situation,情景;“T”是target,目标;“A”是action,行动;“R”是result,结果。“STAR”面试法是一种常用而非常有效的面试方法,能很快挖掘出求职者过去所做过的事情。具体操作是:先问情景(situation):“以前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件事的?”然后问目标(target):“能不能告诉我你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接下来问行动(action):“你为了做这件事情采取了哪些行动?”最后才问结果(result):“你取得了那些显要的成绩?”
例如,有的求职者会说:“我以前是公司最出色的销售员,销售额在我们营销部一直遥遥领先。”很多面试官会听了很满意:“不错,你果然很能干。”但其实这个回答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为面试官从中得不到任何信息。而如果面试官追问:“你推销的是什么产品?是用什么方法推销的?在哪个区域销售?区域需求量怎么样?产品的客户反应是什么?你采用哪些好的营销策略?能不能讲一个你成功推销的实例?”最后再问结果,针对他所说的“我是公司最好的销售员”,面试官就要追问他:“你们公司有几个销售人员?有什么指标来评价你们的业绩表现?你具体的销售额到底是多少?”通过不断追溯求职者的过去,才能把求职者过去的行为表现问出来,如果对方撒谎,那一定会前后矛盾,口拙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