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往往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架构,一个公司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如营销部、研发部、采购部、生产部、品质部、财务部、人事部等。每个部门都由一个经理或总监看管,每个部门都成了独立一方的“诸侯”,部门一把手拥有绝对的人事权。
在大多数企业里,部门的招聘权和用人权完全掌握在部门经理或总监手中,部门要配置什么样的员工,由部门负责人提交招聘申请,再由人力资源部按要求去物色人才,而在复试过程中,面试者谁行谁不行,录用谁不录用谁,基本上由用人部门负责人说了算。这也是许多企业招不到真正人才的根源所在。因为招聘权被控制在部门负责人手中,那他招聘时,主要考虑的并非应聘者能力有多强,而重在考察对方能否受自己驾驭,以避免潜在的威胁。在这种环境下,应聘者能力越强,往往越容易淘汰,往往那些能力平平,稍微能做点事,不具有威胁性的人,反而备受青睐。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它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领导者,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依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它很好地解释了职场中的潜规则:部门领导者往往不喜欢用能力很强的下属,只青睐能力一般,能做点事情,对领导者很忠诚或领导者完全能驾驭住的下属。
我曾经在的一家公司就有上述的类似情况,公司总裁觉得财务经理不得力,于是让人事部去招一名财务主管,以便逐步替换掉该名财务经理。人事经理是一名刚从学校辞职出来的大学女老师,职场阅历较浅。她很卖力地在网上收集简历,面试到合适人选之后,便推荐给财务经理复试,结果没一个看上的。三个月过后还招不到岗,总裁发脾气了,财务经理也跟着发脾气,责怪人事部工作不得力,这让人事经理颇受委屈。
我当时的职务是总裁助理,发现情况不对,于是帮人事经理去物色人选,结果找到了一名无论学历、能力,还是薪资要求,都非常适合公司的人选,推荐给财务经理面试,我估计又会被否决掉。果然十多分钟过后,就被退出来了。后来,我再把他直接推荐给老板面试,结果直接被老板看中了。而在这时,出现了让老板难以接受的一幕:财务经理直接冲到我办公室,责怪说没经过他面试同意,就直接越权到总裁那里,并跑到总裁办公室去发难。结果,老板更不悦,说了一句:“他是我助理,他向我推荐一个人,越了什么权?我看中一个人,招聘他还要你管吗?”结果,没多久,财务经理就被替换了,由财务主管负责公司全盘财务管理工作,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此外,人事权过度集中在部门负责人手中,会导致严重的“山头主义”和“办公室潜规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部门负责人除了拥有招聘权外,还有工作安排权、升职加薪权等。部门员工的工作完全由负责人安排,他认可你,就安排你做一些容易出业绩的工作,不认可你,就把你调整到一个清闲的岗位上,把你冷冻起来,或者边缘化。所以,对于有能力的员工,部门领导者往往会觉得是个潜在威胁,于是常常“限制”使用,即有些重要工作,不得不起用你时,就把重任交付给你,任务完成后,又把你“打包”起来,至于升职加薪,基本上与你无缘,最后逼迫你自觉“挂印封金”而去。
早年刚步入职场时,我在深圳一家大型玩具集团公司从事人资工作,该企业是一家港资公司,属于亚洲500强企业,在世界玩具业曾经名列前三。这是一家典型的集权式管理模式的企业,办公室斗争激烈。
刚入职时,就有人善意地提醒我说:“公司是个大学堂,你好好学!”随着工作的深入,我才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当时,我跟公司质量系统部的一位高级主管私交不错。这位主管中文系本科毕业,97年加盟公司,在这个部门工作十余年,公司大多数管理体系,如ISO质量体系、COC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利器控制体系、文控体系等,都是在他的努力下建起来的,属于有较大功劳的“元老”级人物。但他的仕途却并没有像工作那样顺畅,工作十余年却只升过两级,从一名普通职员升成主管,再升成高级主管,就到顶了,连个副经理都上不去。
他的原因是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而不注重与部门领导处理好关系,部门领导认为他既是一个人才,同时又是一个巨大威胁,于是采用的策略就是限制使用:当他把一个管理体系运行成熟后,部门领导便把这块业务移交给一个心腹主管负责,接着让他去建立下一个体系,然后再依法炮制。所以,每次都是他去种树,别人摘桃。他手里永远只掌握一块业务,带着两三名下属,成了部门里被边缘化的“小分队”。公司每年5月份都有一次升职加薪的机会,但每次部门负责人给人资部提交的升职加薪名单中,都没有他的名字。最后,他“看破”了局势,于是干脆开始混日子,而部门负责人也愉悦地听之任之,一匹“千里马”就这样被埋没掉了。
所以说,一旦人事权掌控在部门负责人手中,他手中就掌控了生杀大权,在招聘人员和使用人员时,就不一定会站在公司利益上,为公司经营出色的人才。相反,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把那些有能力或潜能的人才限制起来,甚至挤兑出去,于是部门中遍布自己的心腹或者一些无关紧要的员工,以便绝对忠诚于自己。这样,一个个山头就树立起来了,机构臃肿、成本高涨、效率低下、尾大不掉……让老板痛苦不堪。